① 印象派电影的介绍
印象派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这一名词由法国电影史家亨利·朗格卢瓦倡议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电影业在美国电影的竞争压力下日趋衰弱,影片年产量直线下降,质量也日见低劣。在这种情况下,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②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鼻祖是谁
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
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特色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
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
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除了作曲、教学外,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
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到作品中,发展成为印象主义,成为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与完成者。
生前的最后十年,是德彪西艺术颠峰的时期,许多伟大结束的代表作皆陆续完成,自成一派而闻名世界,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与指挥自己的作品。至50岁起,被癌症所困,身体日渐衰弱。
1918年3月25日,德军空军和炮兵对巴黎发动了春季攻势,德彪西因癌症在巴黎的家中去世。 逝后葬在Passy公墓,完成了他死后“在树木和鸟儿中”长眠的遗愿,他的妻子和女儿同他葬在一起。
影响
德布西逝世后,一大批作曲家采用了印象主义技法创作了自己音乐作品,其中一些更被称为“后印象主义者”,包括米尧、布朗洁、普契尼等人。
虽然印象主义流行的时间不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却在音乐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值得一提的是,调性的重要性在印象主义音乐被淡化。虽然这些音乐作品仍是有调性的,但是其“无功能”和弦为后来的勋伯格等人所代表的无调性音乐铺平了道路。
而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克劳德·德彪西
③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分别作品有哪些
马奈/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修拉/高更/塞尚/凡·高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
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④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科罗、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
1、马奈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2、莫奈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3、德加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德加自己说他是“运用线条的色彩画家”。
4、雷诺阿
雷诺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天性乐观、纯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人和大自然的美,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5、毕沙罗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莫奈是发起者,并且以自己的作品给这个画派命了名。但是,要说这个画派的真正中流砥柱,那么,非毕沙罗莫属。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⑤ 法国印象派三个主要人物
马奈,莫奈,雷诺啊
印象派之后有塞尚,高更
⑥ 印象派电影的创始人
路易·德吕克(1890~1924年),法国电影导演、编剧、评论家,法国印象派电影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把一批导演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艺术观点一致的法国印象派电影。
⑦ 印象派的创始人是谁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⑧ 20世纪20年代法国印象主义电影运动的情况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杰尔曼·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路易·德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路易·德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⑨ 马奈和莫奈 谁是印象派之父
马奈被人们称为“印象派之父”,但他的绘画风格却一点儿也不“印象派”。光就画风而言,马奈甚至还受到了这群年轻人的影响,在后期才开始变得“印象派”。
马奈在当时的巴黎可算是个画坛风云人物,他的作品不断地挑战着当时的传统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放弃他在官方沙龙的地位。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官方沙龙是当时法国唯一的艺术平台。
马奈喜欢交朋友,在结识印象派的那群叛逆青年之后,马奈很快就和他们混到了一块儿,并成为了他们之中的领军人物。
(9)法国印象派电影的创始人有哪些扩展阅读
印象主义奠基人
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是亨利·凡汀·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画作中位于中间的那个人,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们视为大师。
这些画家比马奈年轻10岁左右。尽管马奈得到了这个尊称,尽管他与这些年轻画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由于希望得到官方的承认,他从1859年开始定期将画作送给沙龙评审委员会审查。
他参加沙龙的运气时好时坏:有时他成功地被接受,如当他于1861年在沙龙上展出一幅名为《弹吉他的人》的画作时(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时又被轻蔑地拒之门外,如当他于1866年向沙龙提交一幅名为《吹短笛的男孩》的画作时。
1867年,马奈举行了一次个人作品展览,以此同拒绝接纳他作品的宫方沙龙进行对抗,他在自己的作品目录序言中写道:“马奈先生根本无意于提出抗议。
相反,是别人在向他提出抗议,而这是他甩始料未及的;这些反对者都以传统观念来理解绘画的形式、手法和观点,他们从不承认其它的理解方法。他们在这方面表现了一种幼稚的偏见。除了他们的公式,一切都毫无价值。
他们不仅成了批评家,而且也成了反对派,并且还是积极的反对派……马奈先生一向承认别人的才识,从不妄想消灭先前的绘画或创造新的绘画。他只不过是要做他自己,而不要做某一个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