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新浪潮电影1940年代末

法国新浪潮电影1940年代末

发布时间:2025-08-13 13:42:41

㈠ 巴赞总体现实主义是全力支持蒙太奇理论的吗

巴赞“总体现实主义”是全力支持蒙太奇理论的。这句话是错的。

巴赞,法国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创始人之一,法国迷影运动的精神领袖之一,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安托万·德巴克语 )”、“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区别于“电影的黑格尔”:让·米特里)。巴赞在1940年代到5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集结成四卷本《电影是什么》,已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是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巴赞推崇现实主义美学,发现并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阐述了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与辩证关系,提出了长镜头理论,丰富并总结了作者论,在巴赞与《电影手册》的推动下,法国电影在二战后兴起了新浪潮运动。

㈡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电影流派,指电影根据独特风格而进行分类的派别。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电影流派大致有五种:

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

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等。

(2)法国新浪潮电影1940年代末扩展阅读:

世界电影流派的分类:

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Formalism。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

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

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

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

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 film。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

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

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天堂电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

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迳庭。

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片。

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他国家新兴的电影制作活动和电影复兴现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电影,1960年代的波兰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

㈢ 求希区柯克的一个电影名字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精神病患者
英文片名
Psycho
更多中文片名
惊魂记
更多外文片名
Wimpy .....(USA) (fake working title)
上映时间
影片类型
惊悚 / 恐怖
片长
109 min / Germany:108 min (cut)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字幕文件
www.ifuzhu.com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Argentina:13 Australia:M Finland:K-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Peru:14 Spain:13 USA:R USA:Approved Canada:PG Canada:13+ France:-12 Chile:14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UK:X Canada:18 Chile:18 France:-16 Argentina:16 USA:M Switzerland:16 Israel:16
制作成本
6,947 (estimated)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60 Shamley Proctions, Inc. Renewed 1988 by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拍摄日期
1959年11月30日 - 1960年2月1日
制作日期
1959年10月 - 1960年2月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编剧
罗伯特·布洛克 Robert Bloch .....(novel)
Joseph Stefano .....(screenplay)
演员
安东尼·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Norman Bates
珍妮特·李 Janet Leigh .....Marion Crane
维拉·迈尔斯 Vera Miles .....Lila Crane
John Gavin .....Sam Loomis
马丁·鲍尔萨姆 Martin Balsam .....Detective Milton Arbogast
John McIntire .....Sheriff Al Chambers
Simon Oakland .....Dr. Fred Richmond
Vaughn Taylor .....George Lowery
弗兰克·艾伯森 Frank Albertson .....Tom Cassidy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Man in Cowboy Hat (uncredited)
制作人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procer (uncredited)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Shamley Proctions [美国]
发行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国] ..... (1960) (USA) (theatrical)
环球影业 Universal Pictures [美国] ..... (2006) (USA) (theatrical)
Action Gitanes [法国] ..... (1999) (France) (re-release)
MCA环球家庭娱乐 MCA/Universal Home Video [美国] ..... (USA) (laserdisc)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 (USA) (DVD)
Universal Pictures (Spain) S.L. [西班牙] ..... (2003) (Spain) (DVD)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60年6月16日
奥地利
Austria
1960年10月
西德
West Germany
1960年10月7日
瑞典
Sweden
1960年10月31日
芬兰
Finland
1960年12月2日
波兰
Poland
1960年12月31日
西班牙
Spain
1961年4月2日
丹麦
Denmark
1961年5月1日
希腊
Greece
1961年5月1日
西班牙
Spain
1971年8月2日 ..... (re-release)
匈牙利
Hungary
1972年3月9日
芬兰
Finland
1981年2月27日 ..... (re-release)
挪威
Norway
1990年9月28日 ..... (re-release)
葡萄牙
Portugal
1998年5月1日 ..... (restored version)
英国
UK
1998年7月31日 ..... (re-release)
俄罗斯
Russia
1998年9月5日 ..... (re-release)
瑞士
Switzerland
1999年1月15日 ..... (Zürich) (re-release)
法国
France
1999年10月20日 ..... (re-release)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玛莉莲是个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上班女郎,她厌倦了在午休时间偷偷去和山姆陆穆斯幽会,因为他赚的钱几乎都得用来付前妻的赡养费不能和她结婚。有一天玛丽莲的老板要她带四万元现金到当地的银行存款,由于她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一时冲动之下,卷款逃离小镇,她决定和情人山姆到加州重新生活。
当她开车逃离小镇后,夜色暗了下来,而且下起倾盆大雨,于是她只好开下高速公路,长途驾车的劳累加上卷款而逃的压力,让她几乎精神崩溃,于是她决定在路旁的贝兹汽车旅馆休息一晚,汽车旅馆的老板是诺曼贝兹,这个性情古怪的青年对他卧病在床的母亲是又爱又怕。就在玛丽莲吃完诺曼为她准备的晚餐之后,她回到房间准备洗澡,当她进入浴缸拉起浴廉后,一个离奇恐怖的故事即将发生。
这四十年来,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在1960年的当时,这部影片可谓好莱坞最暴力色情的电影。当年有多少观众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和那场脍炙人口的浴室杀人戏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该片被美国电影机构选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国片之一。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一句话评论
A new- and altogether different- screen excitement!!!
* No One ... BUT NO ONE ... Will Be Admitted To The Theatre After The Start Of Each Performance Of Alfred Hitchcock's Psycho
It Is _Required_ That You See Psycho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Don't give away the ending - it's the only one we have!
The screen's master of suspense moves his camera into the icy blackness of the unexplained!
Electrifying shocker! (Australia Release)
The master of suspense moves his cameras into the icy blackness of the unexplored! (window card)
Exploring the blackness of the subconscious man!
It's Back! (1965 reissue)
See the version TV didn't dare show! (1968 re-release)
媒体评论
《精神病患者》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同时也是被模仿最多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
——BBC电影评论
希区柯克的其他片子也不会比此片更具冲击力。
——芝加哥太阳时报
在讲述故事的机智上,《精神病患者》并不独具一格;它的独创性体现在对叙事的建构上。
——观察
精彩影评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PSYCHO)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在电影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被誉为西方第一部现代恐怖作品中悬念迭起不到最后一刻人们绝对不会想到谜底。有趣的是希区柯克在拍摄影片时自己也在创造悬念,他要全体制作人员宣誓对剧情及故事的结局严格保密,绝不泄漏任何细节;此外他还煞有介事地聘请“母亲”的扮演者,并对外宣布了几位后选者的名单实际上在剧本中根本没有“母亲”一角的场面在1960年的当时,这部影片可谓好莱坞最暴力色情的电影当年有多少观众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和那场脍炙人口的浴室杀人戏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该片被美国电影机构选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国片之一精神病患者可说是一部空前成功的恐怖电影技巧大胆、画面惊人,即使在数十年后谋杀与血腥的场面仍吓得观众尖嘶惊跳。这是部最富技巧的经典名作,从没有一部关于谋杀与精神病患的影片,会使观众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
《精神病患者》是希区柯克最具票房价值,于是是最具精神分析色彩的电影,它给观众带来的是赤裸裸的惊悚。浴室凶杀,色情乘以暴力,观影者睁大的眼睛其实正是窥视的眼睛。这赤裸裸的一幕,45秒,78个镜头,刀、人体、喷头,帘子,下水孔,快速切换,观影者眼睛都不会眨。对旅馆淋浴的渴望和恐惧,一定是很多观影者都会有的后怕,如果你投宿的是类似马丽投宿的黑店,那你就可能碰上诺曼那样的变态店主。诺曼是个特殊的人格分裂病人,常态下,他是个有些羞怯的店主,但一旦变态,他时而是被他谋杀的母亲,时而又是被母亲控制的儿子。何以分裂至此?只因了谋害母亲的罪恶感,他盗回母亲的尸体做成标本,并自己扮演母亲以使母亲复活,而复活的“母亲”嫉恨他喜欢上别的女人,便要杀之而后快。这可真是够玄乎的。一个五岁丧父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无法容忍母亲另有情人,便杀了母亲的情人又杀了母亲。这也真够玄乎的。难怪电影公映之初,一度受到影评界的诘难。但观众却在银幕前一次次睁大了眼睛——这才是真正的注目礼。象诺曼那样分裂成母亲和儿子的病历也许是极端的,是所谓恋母情结的变态和病态表现,可谁能保证自己身上没有一点人格分裂的潜在危险呢?诺曼的黑店是可怕的,别的黑店也是可怕的,但任何黑店的黑,不过都是人性的黑罢了。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关于电影
《精神病患者》可谓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电影技巧大胆、画面惊人,即使在数十年后谋杀与血腥的场面仍吓得观众心惊肉跳。
这部现代恐怖片之母拍摄时成本很低,拍摄时间也很短,改编自劳勃·柏洛区(Robert Bloch)的小说,约瑟夫·史蒂法诺(Joseph Stefano)编剧,由希区柯克以纯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余地操纵观众情绪,从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纯电影表达。希区柯克抛弃了以前自己电影中已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过视觉、而非剧情去刺激观众。片中的“浴室杀人”场面已成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共历时48秒,由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尽管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但其恐怖效果却因蒙太奇、场面调度、节奏、灯光及音响手法的综合运用而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希区柯克的对这一场景的要求是:“挥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银幕,冲出电影。”这种“逼真的恐怖”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正如希区柯克所认为的那样:“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
导演
“希区柯克”这一名字可谓悬疑惊悚的代名词,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正是这位举世公认的恐怖大师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
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连续剧,绝大多数以紧张、焦虑、窥视欲、恐惧等人性的阴暗面为叙事主题,并熟练地将性感、悬疑、幽默融合于一体。希区柯克执导影片的最终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因此与现代恐怖片不同,希区柯克的影片可称为惊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和发生着,没有扭曲变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呕的画面,完全以精巧的情节安排和演员的卓越发挥取胜。
希区柯克1889年生于伦敦经营蔬菜批发的普通人家,1920年进入电影界,在经历了字幕设计、美术导演、编辑等工作后,于1926年导演了第一部悬疑影片《寄信人》,建立了在英国电影界的地位。1934年的《暗杀者之家》、1936年的《三十九级台阶》让希区柯克享有了国际名声。1940年,第一部好莱坞作品《蝴蝶梦》勇夺奥斯卡最佳作品奖,接着又拍摄了间谍剧《海外特派员》、心理悬疑片《断崖》和精神分析片《爱德华大夫》。1946年,希区柯克拍摄了这一时期的总结性作品《美人计》。
50年代,希区柯克在在艺术性和娱乐性上齐头并进,并在摄影技术上不断试验,拍出了《电话谋杀案》、《后窗》、《捉贼记》、《眩晕》、《西北偏北》等一系列优秀作品。1960年,希区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战,以诡异的题材、意外的故事情节、低预算的黑白制作拍出了一部让全世界惊悚的《精神病患者》,从而使该片成为希区柯克电影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当时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们或多或少都受到希区柯克的影响,新浪潮的大师们给予了他最高的评价:他就是电影。
希区柯克在生前即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曾在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其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矶去世。
演员
《精神病患者》培养出来一男一女两个全球级别明星,即珍妮特·李 (Janet Leigh)和安东尼·珀金斯。
珍妮特·李生于1927年,1947年同米高梅公司签约,出演了一些青春洋溢的少女角色,1951年与同为演员的托尼·寇蒂斯(《热情似火》)结婚后开始演绎成熟女人的角色。后由于在奥逊·威尔斯的《历劫佳人》和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出色表现而晋身一线女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为其赢得当年的金球奖影后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9年,珍妮特·李得到法国政府颁予艺人的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司令”。珍妮特·李曾说过,在拍摄淋浴被杀的经典场面时,希区柯克剪接了70个不同角度的镜头来表达死前的恐惧感,而当她在戏院看罢那场戏后竟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后她再也不敢淋浴了。据悉,李在该片的片酬只有2.5万美元,而此后也一直改用浴缸浸浴。此外,该片中的恐惧表情也被英国电影杂志《TotalFilm》评为历史上最经典的死亡镜头。
《精神病患者》还捧红了男星安东尼·珀金斯,并使其所饰演的角色诺曼·贝茨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美国著名演员安东尼·珀金斯(1932—1992)生于纽约,早在大学时代即热衷于表演,一次在百老汇演出时被大导演威廉·惠勒看中,穗请他与著名影星贾利·古柏合演《友好的劝说》,此片获六项奥斯卡奖提名。此后他在希区柯克导演的《精神病患者》中演绎了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年轻人,奠定了其在影坛的地位,从此驰骋影坛30年之久。在大西洋两岸,他主演了《孤独的人》、《绿厦》、《审判》、《巴黎战火》等片。
配乐
此片的配乐也居功甚伟,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为《精神病患者》专门配器的刺锐弦乐也对烘托电影的紧张气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浴室被杀的场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玛丽亚的肉体,其实一刀也没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厉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镜头,此外最大的功臣莫过于伯纳德·赫尔曼的配乐,极为尖锐刺耳,不断重复的小提琴尖刻的声响几乎能将人的皮肉切开。希区柯克原本在这一段打算不使用额外的音响效果,但在听了赫尔曼的演奏之后立即改变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希区柯克用化名仅以9000美元就买下了小说的版权。
·在《西北偏北》、《迷魂记》两部成本较高的彩色片之后,希区柯克率其电视制作班底用极低的成本拍摄了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区柯克本人的说法是,他是不想此片显得过于血腥暴力(众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电影会不会卖座。
·希区柯克制作的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费了80万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后很快就赢利了1500万美元。
·有趣的是希区柯克在拍摄影片时自己也在创造悬念。他要全体制作人员宣誓对剧情及故事的结局严格保密,绝不泄漏任何细节。此外,他还煞有介事地聘请了“母亲”的扮演者,并对外宣布了几位候选者的名单,实际上在剧本中根本没有“母亲”一角的场面。
·浴室杀人一场戏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区柯克却花了差不多7天的时间来拍摄,摄影机的移位达60次之多。
·珍妮特·李回忆说,在拍摄《精神病患者》时,为了实验剧中的尸体够不够吓人,希区柯克干脆拿珍妮特当起了试验品。有时李在吃完午饭后推门走进化妆室,会发现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尸”。珍妮特·李说:“希区柯克会根据我每次尖叫的恐惧程度来决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来做尸体。”
·希区柯克支付给安东尼·珀金斯的片酬为4万美元,这也正是玛丽亚从公司偷去的巨款数额。
·希区柯克偏爱金发美女,他曾说过:“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阿!”此片中被杀掉的珍妮特·李当然也是金发。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Norman Bates' Mother: No! I tell you no! I won't have you bringing some young girl in for supper! By candlelight, I suppose, in the cheap, erotic fashion of young men with cheap, erotic minds!
诺曼·贝茨的母亲:“不行!我说不行!我不允许你带一个年轻女孩来吃晚餐!在烛光下,我认为,年轻人的未成熟心理只会造成不成熟的色情心理!”
Norman Bates: Mother, please...!
诺曼·贝茨:“母亲,请不要这样……”
Norman Bates' Mother: And then what? After supper? Music? Whispers?
诺曼·贝茨的母亲:“然后呢?晚餐后有优美的音乐?情话?”
Norman Bates: Mother, she's just a stranger. She's hungry, and it's raining out!
诺曼·贝茨:“母亲,她只是个陌生人。她肚子饿了,外面又在下雨!”
Norman Bates' Mother: "Mother, she's just a stranger"! As if men don't desire strangers! As if... ohh, I refuse to speak of disgusting things, because they disgust me! You understand, boy? Go on, go tell her she'll not be appeasing her ugly appetite with MY food... or my son! Or do I have tell her because you don't have the guts! Huh, boy? You have the guts, boy?
诺曼·贝茨的母亲:“‘母亲,她只是个陌生人!’或许男人对陌生人就不会有什么欲望!或许……哦,我不想再说这令人反胃的事,我觉得作呕!你知道吗,孩子?去,去告诉她,我做的食物无法引起她的食欲……哦,孩子,或者要我亲自告诉她,因为你没这胆量!怎么样,孩子?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孩子?”
Norman Bates: Shut up! Shut up!
诺曼·贝茨:“闭嘴!闭嘴!”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当诺曼从他住的屋子走到旅馆办公室迎接玛丽亚时,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但在下一个镜头,当他站在旅馆办公室时他的外套却是干的,一滴水没沾。
·在诺曼搬运玛丽亚尸体的镜头中,玛丽亚的汽车盖一会是干的一会是湿的。
·玛丽亚淋浴时撕开了一块肥皂并将包装纸扔在浴盆里,当诺曼清扫浴盆时却没看到那张包装纸。
玛丽亚在公司装钱的皮包和在家里床上的不一样,虽然都是白色的。

㈣ 迷影是什么意思

迷影的意思是“电影的衰退”或“电影的没落”。迷影运动之后,产生“新浪潮”电影运动,大都以专注的手法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4)法国新浪潮电影1940年代末扩展阅读: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

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

阅读全文

与法国新浪潮电影1940年代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渡赤水电影完整播放 浏览:897
艾米1895电影院 浏览:81
有些看电影为什么要删减 浏览:154
韩国华尔街电影演员表 浏览:66
看完整版电影可以看盗版吗 浏览:4
迫在眉睫微电影音乐赏析 浏览:19
筑梦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76
精美电影同人图片大全 浏览:809
泰国电影从身体里爬出蜥蜴 浏览:467
香水电影片段大全 浏览:536
天蚕变电影粤语 浏览:206
好兄弟睡了我老婆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26
法国新浪潮电影1940年代末 浏览:102
中国电影院开场音乐是什么 浏览:680
周星驰电影背景音乐抖音 浏览:118
电影节交钱就能入围 浏览:635
英文电影票图片 浏览:907
浪漫爱情的电影动漫图片 浏览:805
日本动爱情动作电影 浏览:538
爱情公寓电影主创名单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