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法国人杰哈德巴狄厄演过的几部经典的片子以及内容概述!!谢谢
1. 中文名称:最后一班地铁
英文名称:The Last Metro
别名:Le Dernier Metro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80年
电影导演:弗朗科依斯 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电影演员:
凯瑟琳 德诺芙 Catherine Deneuve .... Marion Steiner
热拉尔 德帕迪约 Gerard Depardieu .... Bernard Granger
琼 波伊来特 Jean Poiret .... Jean-Loup Cottins
Andrea Ferreol .... Arlette Guillaume
Paulette Dubost .... Germaine Fabre
地区:法国
作为特吕弗晚年的最高峰,该片曾囊括法国电影凯撒奖的十项大奖殊荣,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 同时还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题名"
1942年9月,德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大部分地区,犹太人纷纷逃离法国。蒙玛特剧院经理吕卡斯由于来不及逃跑,只得让妻子玛莉翁谎称他已去美洲工作,实际上他躲在家里的地下室里。贝尔纳是爱国的青年演员,他进入蒙玛特剧院后,多次与玛莉翁合作,萌生了爱情。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玛莉翁的丈夫并未出走。贝尔纳毅然离开剧院,参加了抵抗运动组织。1944年6月,德军大败,吕卡斯才走出地窖,重见光明。此时,贝尔纳也再次回到剧院。
本片是舞台版的《日以继夜》,以戏中的方式描写战争、人性、爱情,虽然不是导演楚浮的最佳作品,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准。
2. 【片名】Cyrano.de.Bergerac
【译名】大鼻子情圣
【年代】1990
【国家】法国
【片长】138Mins
【类别】剧情/罗曼史
【语言】法语
【字幕】外挂中/英文
【评分】7.5/10 (4,398 votes)
【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334/
【格式】XviD + AC3
【尺寸】608 x 368
【大小】2CD 49 X 15M
【导演】让·保罗·拉珀诺(Jean-Paul Rappeneau)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Depardieu
安娜·布罗歇AnneBrochet
文森特·佩雷VincentPerez
【简介】
根据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的名剧《西哈诺.德.贝热拉克》而改编,讲述的是贵族青年西哈诺(杰拉尔.德帕迪约饰)即是一个剑客又是一名诗人,暗恋着表妹,但由于他长着山一样的鼻子,自渐形秽。而表妹爱着他的朋友-英俊的克里斯蒂安,西哈诺强忍心中的痛苦,为朋友代写情书,把心中的真情写入信中,成全了他们。直到西哈诺临终之前,才把真相告诉了表妹。这是一部具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悲剧,它具有古典悲剧所特有的崇高。因此获1991年度第16届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等十项大奖,作为舞台剧改编电影的经典而载入了电影史册。
法国明星杰哈.德巴狄厄真正取得台湾观众认同的代表作,也是台湾最卖座的法国片之一。故事改编自罗斯丹的名剧,描述西哈诺是位文学修养甚高的剑客,他暗恋表妹罗珊,却自惭于大鼻子的丑貌而不敢表露心迹。罗珊钟情于英俊的克利斯田,但他却是个草包,西哈诺遂答应为他写情书,趁机将自己的感情透过迷人的诗句传递给罗珊。导演让-保罗.拉珀诺处理这部古装巨制手法纯熟,兼顾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对白的文学性,浪漫的爱情场面也相当动人.
3. Green Card
又名: 绿卡
导演: 彼得 韦尔 (Peter Weir)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 法国 / 美国
上映年度: 1990
imdb链接: tt0099699
为了取得美国的绿卡而假结婚,其实并不是中国同胞的专利,连法国人也玩这种游戏。法国影帝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一名落魄的音乐家乔治,希望在纽约得到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想办法要搞到一张绿卡。安迪.迈克道威尔饰演园艺家布朗蒂,为了入住一幢只出租给夫妇的理想公寓,乃答应跟不认识的乔治假结婚。不料移民局对他们进行调查,反而促使两人假戏真做。澳洲导演彼得.韦尔以第三者的冷眼来看这一段时代的悲喜剧,在老题材中还是拍出了不错的新鲜感觉,尤其乔治在布朗蒂的朋友聚会中突然亮了一手杰出的钢琴造诣,令银幕上下都产生了惊喜之感。
获奖情况:1991 提名 奥斯卡奖 最佳编剧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彼得 韦尔 (Peter Weir) 1991 获奖 金球奖 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 (Best Motion Picture - Comedy/Musical) 最佳男演员(喜剧/音乐类)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Musical) 热拉尔 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1991 提名 金球奖 最佳女演员(喜剧/音乐类)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Musical) 安迪 麦克道尔 (Andie MacDowell) 1992 提名 英国学院奖 BAFTA电影奖 最佳编剧(原作)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彼得 韦尔 (Peter Weir)
4. ★《在撒旦的阳光下》(Under The Sun Of Satan)
【片长】93分钟
【导演】莫里斯.皮阿莱特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厄 桑德琳娜.博
【简介】
法国1987年莫里斯.皮亚里自导自演的经典名片,杰拉尔德帕迪约(《大鼻子情圣》)、桑德琳波奈儿(《这就是生活》)合演,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也是最后一部获金棕榈的法国本土电影)。
女主角摩婕是一个叛逆、开放、大胆几乎人进可夫的女性,她未婚而怀孕,开枪杀人,甚至试探神职人员....。男主角多全森神父是一位律己严修的苦行僧,他净室自省、自我鞭打,努力摆脱尘世的烦恼....。
撒旦总是带着诱惑的面具,而上帝却总是一副暮气沉沉的模样,皈依谁是所有有着欲望的人的难题。信仰不是念经,甚至不是苦修,他是一种心境:平和而安详。永远有一个点推向皈依的最初,世间没有多少无缘无故的事件。突发事件像程序里的瑕疵,让未来的进程动荡不安。
《在撒旦的阳光下》过于晦涩和思辩,神秘主义色彩过于强烈,牧师多尼桑穿越乡野的镜头其实十分笨拙,寻路和迷茫的主题在长长的行走里有些乏味,生命中上帝和撒旦永远如影随形,多尼桑在暗夜里和撒旦的邂逅其实是心灵之神的退却,自己的软肋被击中而已,我们都带着撒旦的暗记来到世界,是对神的信仰让生命百毒不侵。导演莫里斯·皮亚拉特模糊了存在的边界,在超现实主义的话语里让思想长出了翅膀,所以电影就成为了自我和上帝/撒旦的对话,我们看这部电影仿佛在是个老者给我们灌输宗教哲学。
《在撒旦的阳光下》是部好电影,充满理性的思辩和对神的质疑,但是,他的理性让大多数人敬而远之,成为一块供人瞻仰却积满灰尘的牌位。一句题外话,原作者贝尔纳诺斯在发表这小说后也因为车祸撞成残废,仿佛泄漏天机的惩罚..
5. 《情妇》(Mistress,1973)
导演:巴贝特 施罗德
演员:杰拉尔德 德帕蒂约
布尔 奥杰尔
奥利弗偶然闯入艾莲娜的生活圈作为开展剧情的契机,通过成为艾莲娜的情人并发现了她多面的人生,演绎了一个性虐亚文化的故事。
艾莲娜不可见光的一面是施虐角色,开始并看不出来她是否喜欢那份工作,但是后来由于跟情人奥利弗的相处,她在一次施虐过程中有一次意外的失态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份工作又是报酬丰厚。
另一方面艾莲娜又是一个女人,她也是期望被人爱,期望有个肩膀可以依靠的,她也期望被虐,所以有一段奥利弗在大街上跟她角色扮演,奥利弗对她进行性侵犯,还有最后的一幕她坐在奥利弗的腿上开车,两个人疯狂性爱的刺激场面。
影片中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因受虐着的要求艾莲娜用钉子固定男根的戏,这是十分大胆的尺度,据说许多国家发行的都是删节版,法兰西民族的伟大在于她对存在的宽容度,在于他们对人类生存现象的直面和剖析,这样的影片为人类的性虐亚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意义探索,让人看清我们自己,就像片子里毛骨悚然的杀马行为。
❷ 法国关于怀孕的喜剧电影
法国关于怀孕的喜剧电影有《为爱孕狂》等。
《为爱孕狂》是由埃罗依·朗执导兼编剧的喜剧片,主演包括玛丽·巴比隆、斯塔西·马汀和弗朗索瓦·达密安。这部电影讲述了露西和伊内斯试图拥有一个孩子的故事。它于2023年5月3日在法国上映,为观众带来了欢乐与感动,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怀孕和家庭相关的主题。
此外,虽然其他法国电影中可能也涉及到怀孕的情节,但《为爱孕狂》是近期比较知名的以怀孕为主题的法国喜剧电影。如果你对其他类型的怀孕相关电影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怀孕题材电影,可以进一步探索电影数据库或咨询电影专家。
❸ 安娜意外怀孕是啥电影
安娜意外怀孕的电影是《正发生》。
《正发生》这部电影改编自法国作家安妮·艾尔诺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当时堕胎是非法的。影片中的主角,高中女孩安娜,因为一次放纵而不小心怀孕,随后她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在非法堕胎面临的法律和生命危险之间做出选择,还是牺牲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电影镜头紧密跟随安娜的心境和身体变化,展现了她在那个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困惑、挣扎与勇气。
影片中,安娜尝试寻求各种办法偷偷堕胎,这一过程中她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女性在面对意外怀孕时的无奈与艰辛。同时,电影也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生育权利的忽视和对于女性自主权的剥夺,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深思。
总的来说,《正发生》不仅是一部讲述意外怀孕故事的电影,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呼吁关注女性权益的作品。它通过安娜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理解女性在面临生育问题时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也提醒我们尊重和支持女性的自主权和生育权利。
❹ 有谁知道这个法国电影《La.Femme.De.Gilles》
吉尔家的女人 Femme de Gilles, La (2004)
导演:Frédéric Fonteyne
编剧:Philippe Blasband
Madeleine Bourdouxhe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04年9月6日
剧情梗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工人家庭。埃莉萨是吉勒的妻子,她在家里照顾孩子和家庭,整天就在家中等待丈夫回家。吉勒在锅炉厂工作,有时上夜班,有时上日班。维多利亚是埃莉萨的妹妹,她刚刚才在镇上的店里开始工作。维多利亚经常来看望她的姐姐,和埃莉萨的孩子玩,帮着她干些家里的活。埃莉萨怀孕了。她的脑中出现了些关于吉勒和维多利亚他们两个人的奇怪想法。但是埃莉萨还是不想去相信她的臆想,怀孕的女人总是有着变幻莫测的心情。有一天,她的猜想成为了现实,她能肯定吉勒和维多利亚有着暧昧关系。在埃莉萨的心中开始了奇怪的斗争,勇气、沉默和自我牺牲,成为了她唯一的武器。她的信念就是要重新得到她所失去的东西,重新成为吉勒的妻子……
演员表:
Emmanuelle Devos ..... Elisa
Clovis Cornillac ..... Gilles
Laura Smet ..... Victorine
Alice Verlinden ..... La jumelle #1
Chloé Verlinden ..... La jumelle #2
Colette Emmanuelle ..... La mère d'Élisa
Gil Lagay ..... Le père d'Élisa
Frédéric Fonteyne ..... L'ouvrier ami de Gilles
片长:France:103 min
国家/地区:比利时 / 法国 / 卢森堡 / 意大利 / 瑞士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彩色
官方网站:http://www.lafemmedegilles.com/
❺ 法国电影《蝴蝶》的主角是
简体中文名: 蝴蝶 导演: Philippe Muyl 编剧: 菲利浦 慕勒 (Philippe Muyl) 主演: Michel Serrault / Claire Bouanich 上映年度: 2002 官方网站: 345345 语言: 法语 丽莎(柯莱儿布翁尼许Claire Bouanich 饰),今年8岁,单亲,喜欢提问,各种各样童稚的问题。邻居的爷爷(米歇尔塞罗 Michel Serrault 饰),儿子已经去世,脾气古怪,有收集蝴蝶标本的癖好。一天,丽莎闯进了爷爷的密室,发现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标本。爷爷还说,他要到山上去采集一个叫“伊莎贝拉”的蝴蝶,丽莎大喜,要跟爷爷一起去探险,她多么希望跟着爷爷去看满天飞的蝴蝶。一路上,丽莎给爷爷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她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放走了爷爷采来的蝴蝶。丽莎掉进了一个山洞,爷爷着急,找来了救生人员。两人的友谊、亲情,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影评: 看完法国电影《蝴蝶》的晚上,许久不肯闭上眼睛。仿佛眼睑一合,那些影像便要谈去,世界将重又归于嘈切、繁嚣。不会再有天籁般的童声一记记问询,仿若幼婴的耳语。 《蝴蝶》象一组清新的田园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点渗入眼耳。那片屏幕,穿过蝴蝶斑斓的羽翼,给我一座惊艳府邸,如此宁馨,静美。 蔚蓝晴空下,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中摇曳的金色麦浪,草原上烂漫的野花和扑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静美与生命的动感,在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无缺。 如此看来,圈子里的几个朋友都偏爱法国电影,并不是没有理由。 《蝴蝶》没有跌宕迂回的剧情,也没有刻意做秀的煽情,只是一场平淡的讲述。 八岁的小女孩丽莎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未婚先孕生下了她,却又不知该如何照顾她。孤单的丽莎只能与心爱的蓝球为伴,在母亲失约或晚归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或者电话亭边的长椅上无助地等待。直到有一天,失去儿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把丽莎领进了他的家,丽莎第一次接触到了蝴蝶这种生物,并跟随着酷爱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寻找全欧洲最罕见、也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丽莎在与朱利安同行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与固执严肃的朱利安斗嘴。一老一少在不断地争执与妥协中,渐渐亲近。这一趟旅程,变成了寻找爱与亲情的路途。 法国优美的乡村风光和老少之间谐趣的对话,使得整部片子看来心旷神怡。 法国天才童星柯莱儿布翁尼许是本部影片的亮点。她将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聪明伶俐又孤独敏感的小姑娘丽莎演绎得如此传神。她的笑容与忧伤,是整部片子的光影,牵扯着所有观者的视线和神经。 所以本片在法国上映时,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前去观看,票房突破了2亿元。这其中,柯莱儿布翁尼许的出色演技居功至伟。她那双纯澈的蓝眼睛,羞怯迷人的笑容是这个残酷世界的抗体,任谁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精灵的慰藉。 看法国电影,总能让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原因在于法国电影总是能将很深刻的主题演绎得轻松诙谐。许多人生的哲理与隐喻,被有条不紊地编织进情节的前生后世,于细节处,一一表露。 这部79分钟的影片,其实涉猎了相当广泛的内容。亲情、友谊、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看起来似乎是极深奥的话题,本片却以简单的对话和简洁的镜头语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比如,当那只美丽的鹿倒在偷猎者的枪声里,朱利安没有去挡住孩子的眼睛,他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偷猎者”。当朱利安爷爷把捉到的蝴蝶放入盛有药物能致蝴蝶于死地的瓶中时,丽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猎者”三个字。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讽刺。成人的世界,太多的理由和解释,但在孩子的眼中,并没有实质的不同。 比如,丽莎与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对情侣,男孩要求女孩为了证明爱情,勇敢地和他一起跳伞。 朱利安告诉丽莎,这对情侣的爱情只靠着一根绳索维系着。通常人们要求对方做些什么来证明他们的爱情时,就表示不信任对方,没有信任,爱情就撑不住.。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会上,丽莎问朱利安怎么样才算是富有。朱利安告诉她:最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片中还有多处涉及到了政治敏感话题(在国内的审片制度中,经常会出现此类术语)。反战,应当是它隐藏的主题。 我至爱朱利安用手影给丽莎讲故事一幕。个人感觉,它是整部影片中最匠心独具的表达。 丽莎入睡前要听故事。朱利安于是藏身于床单后,就着昏黄的灯光,用手影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讲了动物界及整个人类世界生存的残酷。上帝的手,同时制造了美丑与善恶。似乎临到末日审判那一日,谁都是一具待罪之身。 这个隐喻,生动又惊心。三届法国凯撒奖影帝得主米歇尔塞侯饰演的朱利安,在此将他人生经验中的睿智与旷达表述得淋漓尽致。 朱利安与丽莎借宿农家的时候,听男主人诉说政治与民生的利益对冲,战争的残酷及对人性的摧残。男主人的老母亲仿如蜡像般凝固的身影也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 也是在此,朱利安终于说出,他如此痴迷于寻找“伊莎贝拉”,是为了要满足儿子临终遗愿。他的患重度抑郁症的儿子,临死前惟一的愿望,是想看一眼传说中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亲情的主题,在这里被浓墨重彩地渲染开来。虽然朱利安叙述得不动声色,而内里蕴含的深沉情感却教人动容。他其实深爱着儿子,却从不曾对他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当儿子英年逝去,所有的遗恨都已来不及弥补。 所以,对此深有感触的老人,在片子近尾声的时候,当警方出动人力,将不慎跌入山洞的丽莎救上来之后,才会对丽莎年轻的妈妈说:去,告诉孩子你爱她。 镜头语言在此处,又转入了对于法国某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例如单亲家庭孩子的抚养及教育问题。 朱利安对丽莎的妈妈说:不快乐的小孩通常都会渴望快快长大,脱离令自己感觉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 丽莎的妈妈幡然醒悟。 在野外的时候,“伊莎贝拉”因为丽莎的莽撞被惊飞,老人带着小小的遗憾返家。但导演却在尾声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费尽心机寻找的“伊莎贝拉”蝴蝶其实就在家中。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只丑陋的蝶蛹。 原来,他们一心想追寻的东西,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这是片中会让人发出会心微笑的镜头:下了课的小女孩每天飞快地穿过街区,跑上楼梯,气喘吁吁敲开朱利安的家门,只为了能够亲眼看到一只蝴蛹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导演给了长达4分钟的镜头,用来表现伊莎贝拉破蛹而出的画面。伊莎贝拉在灯光下缓缓打开翅膀,那一刻,美丽震慑人眼,仿佛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 似乎也在那一刻,听到丽莎内心的蜕壳声。 我们人生中那些难捱的辰光,那些对疼痛与苦难的隐忍,就象一只蝶蛹,等待蜕变的过程。从丑陋的蝶蛹到美丽的蝴蝶,是生命中经历成长蜕变的最好隐喻。 片子里的最后,丽莎放飞了“伊莎贝拉”。末尾的点睛之笔,是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贴着朱利安的耳朵说:我妈妈的名字,也叫伊莎贝拉。 朱利安抬起头对她微笑:那我们都找到了它。 这是法国影片中又一触动人心的温情点,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身兼编剧与导演两职的菲利普.穆乐擅长处理家庭喜剧,在本片中,他举重若轻,将深厚涵义融化于轻松温情,使得整部片子充满幽默感,人情味十足。剧本里的对白及导演镜头语言的运用,讲究对内心忠实,对情感忠实,所以每一个观看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而法国人一贯擅长表达的浪漫在这部电影中穿插始终,朱利安虽然表面严肃,其实内心也天真如孩童。他与丽莎之间孩子气地斗嘴,令整部影片谐趣横生。 法国,做为艺术电影的源流之地,的确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因其电影文化的深厚底蕴无人能及。 比如电影原声音乐。在本片中,丽莎与朱利安的一问一答,将那些隽永清新的人生哲理做了浅显而通透的阐述。小女孩的声音活泼俏皮,老爷爷冷静严肃。融合在一起,听来耳目清新。 法语一向被公认同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而小女孩童声稚气的法语更是仿佛天籁。这首电影原声歌曲,被许多人视为灵魂的洗剂。执掌配乐的Nicolas Errera,用醇美的钢琴和行云流水的弦乐来合成了这首曲子,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运用。79分钟的影片,象一场声色光影的旅行。参与过艺术电影《情欲飞舞》和奥斯卡得奖影片《美丽心灵》的摄影师尼可拉斯海特,用明朗的镜头,将法国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景致拍得如同一副写意山水画卷。 国内的影片,虽然也不乏此类手笔,但总觉得似一场视觉盛宴。饕餮之后,味蕾也随之麻痹,没有余味值得反刍。所谓的大投资、大制作,象一场轰轰烈烈的烟花,绽放的,只是瞬间艳光,没有可以长久存留下来的美丽。场面再宏大,情节再壮阔,缺少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做支撑,就会感觉苍白无力。 但《蝴蝶》就不同。虽然它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制作电影,故事也非常简单,但它象一部多棱镜,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会引起不同层面的反思。 现今的观众,已被众多的欧洲片养刁了口味。他们要的是视觉与感觉的双重享受,这一重境界,才是对电影艺术的最终要求吧!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