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语电影的片名翻译可以分为几类
(一)优先考虑原英文名。分:
1直译。如:《before sunrise》译为《日出之前》
2意译。如:同是上片,其他译名采取意译法,译为《爱在黎明破晓前》
(二)不考虑原英文名。分:
1优先照顾影片主题与内容。如《Cat on a Hot Tin Roof 》一种译法是《朱门巧妇》 就是讲豪门
里的美太太。汗!还有。《Lolita 》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讲大叔和小萝莉的**故事,引用
古诗,翻译的文雅啊~
2为炒作和噱头 。 同是上片,另一种比较吸引眼球的译法就是《 禁忌情迷》
大概只能想到这样了,肯定还可以细分,这个就要靠楼主的智慧了,我只是抛块砖啊~
2. 英语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中国的翻译标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傅雷的“形似、神似”,这些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丰富的指导。而在现代,许渊冲提出“意美、形美、音美”,进一步丰富了翻译的艺术性。
在国外,奈达的翻译理论具有代表性,强调忠实于原作,传达原作的意义和风格。泰特勒提出了三条原则,要求译文不仅要传达原作的意思,还要具备原作风格,并且保持原作的真实性,同时还要流畅自如。
在电影翻译领域,虽然有很多翻译原则可以参考,但针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相对较少,这导致了片名翻译的不统一。因此,结合现有的翻译原则,并考虑到电影作品的特殊性,提出七个翻译原则,以期为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提供指导。
首先,开门见山原则要求片名直截了当,简洁明了,便于观众快速理解电影主题。其次,音意结合原则强调片名的发音与意义相结合,使观众能够通过发音感知电影内容。再者,一见钟情原则要求片名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观看电影的兴趣。
内容等价原则强调片名应与电影内容相符,准确传达电影主题。文化体现原则要求片名能够体现电影的文化背景,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电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审美体现原则则强调片名应具有艺术美感,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最后,票房效应原则要求片名能够吸引观众,提高电影的票房收入。这七个原则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质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3. 关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理论的话,现在比较统一的是目的论(Skopos Theory 或 Skopstheorie)。目的论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规则The Skopos rule, The Coherence rule, The Fidelity rule, 以及The Loyalty principle。 结合电影片名的英译来讲,就是将电影固有英文片名以及电影内容相结合来进行翻译,也可以看作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其中主要运用的翻译方式是归化和异化,英文就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最后补充一点,毕竟理论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所以也不好说现在片名的翻译有什么通用理论,只能说根据翻译成品,翻译过程等等来讲,大部分片名翻译与某个理论相符合。
如果你对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英译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
代荣. 2004.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商标翻译[J]. 商场现代化 学术版 12:182.
贺莺. 2001. 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 外语教学 1: 56-60.
或者随便去网上找几篇相关的硕士论文,就能有个大概了解了
4.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摘要】 本文积极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德国两位著名理论家赖斯***Katherina Reiss***和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摆脱传统的"等效"理论的束缚,提出了 "目的论",这就使电影名的翻译摆脱了"对等"的束缚,丰富了影视翻译理论,有利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更有利于译者在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目的语的优势。电影名的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现电影名一般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商业价值,这就使得电影名的翻译方法趋向多样化。翻译方法不限于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原电影名,根据观众的数茄者心理、文化和语言习惯等等进行有创造性的翻译。 二、目的论 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是目的论的理论基础论,目的论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以原文字为基础的符号转换,而是一种为实现资讯的跨文化、跨语言交际而进行的复杂行为。弗米尔认为"翻译意味着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特定的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 [1](p12)。在翻译原则方面,目的论认为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和翻译所采取的手段,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这项结果就是译文,因此,在目的论中,为什么要翻译原文,以及目的语文字的功能就是什么,是译者必须知道的。第二个原则是连贯性法则 ,第三个原则是忠实性法则。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源语文字已不是译者的首要依据,源语文字只是译者在翻译前需获得的诸多资讯的一种"[1]***p25,p29***。 三、目的论对电影名翻译的指导意义 目的论认为翻译所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目的法则不仅摆脱了"等效原则"对电影名的指导,降低了原电影名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与支配地位,更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目的语的优势,使译文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以电影名Waterloo Bridge两个翻译版本《滑铁卢桥》和《魂断蓝桥》为例,同为一个电影名的翻译,前者虽完全遵循了"对等"原则,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观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讲述一个关于滑铁路桥的平淡故事;后者充分发挥了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魂断蓝桥》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一翻译不仅提高了影名的概括性、艺术性等一般价值,而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而提高了它的票房价值。类似的佳译还有很多,例如将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 将Piano译为《钢琴别恋》,将 Pretty Woman译为《风月俏佳人》等。 四、目的论使电影名的翻译方法更加多样化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目的论认为,一项具体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字所采用的方法。这就解决了电影名的翻译方法问题。电影名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引观众所以,所以在传达原语片名的资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薯薯价值前提下并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前提下,任何一种能达到此目的的翻译方法都可以被采纳,这就使得电影名的翻译方法趋向多样化。 1.音译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纳碰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在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一般涉及到及到人名、地名的需要用音译。如:《泰坦尼克号》***Titanic***、《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简爱》***Jane Eyre*** 等。 2.直译 直译法需要忠实于原电影名的内容,当一部电影名能体现它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时,就需要直译,这种翻译方法在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比较常见。例如《勇敢的心》***the Brave Heart***、《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佐罗的面具》(The Mask of Zorro)、《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等。 3.意译 为使译语观众能真正领会原片名的内蕴,理解原语片名的资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就需要放弃对原语的机械的翻译,而需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但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储存原片名的内容,不能天马行空般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充套件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入传达原片内容.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以《小鹿班比》为例,如果Banbi直译为班比,观众不可能知道这是一部适合儿童的电影,一旦根据电影情节在"班比"前加上"小鹿",剧中小鹿可爱的形象一下子就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外,在"班比"前加上"小鹿",不仅提供了电影的资讯,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并且增加其商业价值。像这样的佳作还有很多,例如:《廊桥遗梦》(Madison County Bridge)《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等。 4.创造性翻译 有时候,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经常会出现直译、意译都不能完整的体现原片内容,激发观众审美愉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抛开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原片内容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翻译。我国片名译者这方面有很多上乘之作,选词优美.恰到好处,生动地再现了原片内容。如将Volcano译为《地火危城》,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Mission Impossible译为《碟中谍》,Sabrina《情归巴黎》,Airport译为《九霄惊魂》等。 电影片名的创造性翻译,更多的是重视原语的内容,而不是电影名原语,使语言能够在传达原片资讯的同时,沟通观众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五、结语 总之,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充分研究分析原片内容、片名来源、语言功能、风格特征的基础之上,根据目的论,以音译、直译、意译为手段,同时根据受众的不同心理、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等进行电影名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on.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与方法【J】外语与教学2001***1***。 [3]王惠玲、张碧航.目的论在电影名翻译中的运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6***9***
5. 浅谈西方电影名的翻译技巧
摘要:电影片名的翻译对于国外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要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内涵,也要给人以美感,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希望能一睹为快。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除了要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统一,也不能忽视其 广告 促销功能。翻译片名是一项重要的且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究一定的 方法 与技巧。
关键词:英文电影;名字;翻译技巧
一、 文化 差异
文化是语言活动的背景,而语言又是翻译的手段。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仅仅关注的是语言本身就很难有效地交流,因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对文化差异不了解或对于背景知识所知甚微就会导致很多问题。
1.不同的风俗习惯。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中,不同国家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其特有的风俗习惯。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解释出与本国文化存在差异的风俗习惯,尽量忠于原文表达出的 文章 的实际含义。
2.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是由人们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宗教活动中随之产生的一系列文化,有很多 谚语 习语是与宗教有关的。在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是对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三大宗教。与之不同的是,__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翻译者补充与宗教相关的知识,在这两种文化中架起一座桥梁。
3.不同的 思维方式 。思维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而语言又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不同国家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不同的语言体系。当表达时间空间概念的时候这种差异极为明显。
二、翻译的原则
电影片名往往以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感情基调,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增加票房为其终极目标。片名佳译、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生动可人的语言而倍受中国影迷和英语 爱好 者的关注和青睐。在电影片名翻译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往往体现了它的信息价值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和商业价值原则。
三、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1.音译法。音译就是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如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并被誉为“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译作《卡萨布兰卡》,就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片名采用音译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1979年版的电影Tess译为《苔丝》以及HarryPotter《哈利波特》,采用的都是音译,这些片名都通过音译保留了一些“洋味”。
2.直译法。直译,倒并非一定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因为中西文字组织的不同,这样“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翻译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恰当的直译不仅能带来很高的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度,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片名的直译是比较简单且 保险 的方法,由于是按照原片名直接译出对应的汉语片名,它的好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味道。如: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以这个世人皆知的地方命名的影片The Pearl Harbor直译为《珍珠港》。根据文学名著改编而成的影片也往往采用该名著中译本的直译书名,如:Jane Eye《简爱》,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3.意译法。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法。意译,也就是纽马克所称的交际翻译。这种方法旨在保留译语的“达”“雅”,丧失了原语的形式,但与此同时并未改变原语主要的文化信息,从而使译语优美明了。另外由于东西方民族的价值取向、审美心理、文化背景等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把片名直译过来,也可能会失去原片名的本来意义,甚至可能产生一些错误的联想,影响影片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法,以凸显影片的特征,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意译无法传递原语的全部文化信息(尤其是无法传递原语的形式特征),但却能产生很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片名意译前需要先对影片内容、背景有深刻透彻的了解,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原名,使译出来的片名与影片内容相吻合,并尽量再现原名的信息。意译不但给了译者创造的天地,也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译者应使片名意译得通顺上口,让中国观众明白。
总之,英文片名虽然很短,翻译起来却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不同的影片名侧重点不同:有的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有的是以时间或地点命名,还有的是通过影片名来描述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因此,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公式将其套用在影片名的翻译当中,也很难找到一种权威的翻译理论专门用于指导影片名的翻译,只有将不同的翻译理论结合起来,在不同场合,用某种理论的某一点配合相应的方法进行翻译,才能贴切地翻译出合适的译文。因此可以说,影片名的翻译是一个艰难的再创造过程,每一种译法都有其不同的遵循原则以及与此方法相适应的片名。总而言之,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影片名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出合适的影片名。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下)[M].上海:上海科技翻译,2001.
[2]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6.
[3]孙迎春.翻译学语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1).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柳耀辉.影视文化论文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6. 英语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中国的翻译标准:
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彦琮的“十条八备”,
玄奘的“五不翻”,
赞宁的译经“六例”,
马建忠的“善译”,
严复的“信达雅”
傅雷的“形似、神似”说
钱种书的“化境”说,
许渊冲先生则从诗学的视角提出“意美、形美、音美”的翻译标准(具体内容你可以具体查一下)
国外的以奈达的翻译理论最具代表性,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也提出了三条翻译原则:一是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上来;二是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而且要保全原作的真实;三是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利自如。
在翻译学领域,研究者提出不少翻译的原则,对翻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然而,针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却不多,导致片名翻译不统一局面的出现。以现有的翻译原则为基础,再把电影作品自身的特殊性考虑进来,英文电影作品片名应遵循七个翻译原则:
开门见山原则、
音意结合原则、
一见钟情原则、
内容等价原则、
文化体现原则、
审美体现原则、
票房效应原则,
以期对英文电影作品片名的汉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7. 电影片名翻译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信息价值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果译者不了解影片的内容,只是根据看到的英文片名来译,这样译名就会偏离原片内容,是翻译片名中最严重的错误。为了更好的把电影的内容传达出来,就要求电影在译名上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
2、文化价值原则
电影的片名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在片名翻译中体现着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译者要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3、商业价值原则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电影要追求票房,没有高的票房就不能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译者要充分把握语言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译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片名,引起心理共鸣,激发观看欲望。
4、审美价值原则
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究语言的精炼,选词时注意音、意俱美,达意传神,要求译者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心态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形式传达影片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