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院的票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每天统计,通过影城的售票系统直接在结束当日营业后上报当日票房数据到中影,再由中影的数据处理系统算出结果,全部数字化。
比如a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建党伟业,有学生票:30元,共10人,标准票:60元,共10人,团体票:20元,共10人,会员票价:15元,一共10人,那一天的总票房是:30*10+60*10+20*10+15*10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影院也不让,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 发行公司在发行前会给影院一个发行通知,每部电影都会规定一个最低售票价:比如变形金刚三的最低售票价15元,任何形式的团体、优惠会员卡均不得低于15元,也就是只要进一个人看电影,就最少要出一张15元的票。
B. 电影团购票计入票房吗
从国家电影局和各院线的管理上来说是计入票房的,影院的售票系统每天都会向电影局传送数据,除非产生退票,否则都计入票房。所有的影票必须电脑出票,要电脑出票就必须有对应的票价,最低售票价8块(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的都有,更别说18了。
如果影院不规范,那就没法说了,这就是所谓的“偷票房”,有可能全偷了,那就是不计入;也有可能偷一部分,还有可能就是一点都不偷。
C.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观影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而通常我们所讲的票房,就是用门票收入来计算的。即,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李茶的姑妈》,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现在各大电影院都实行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因此,相对来说,电影票房对判断某部电影的观影人数,影片受欢迎程度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
(3)会员买电影票算票房吗扩展阅读
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影片题材及剧本、主创团队、影片定位、影片质量、票价、档期、发行、院线排片、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题材和剧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题材一向是票房大热的选项,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情感题材也比较受观众青睐。
主创团队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和制作团队等,都是吸引观众的重量级筹码,能够在影片上映前期对观众形成最大的吸引和冲击;影片定位是指影片为自己影片的市场预估,比如从剧本设置、演员选择等方面切入设定目标人群定位。
影片质量包含了剧本、拍摄、制作、演员表演等综合因素,是电影艺术成就的衡量标准,是一部电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票房
D. 买了票不看算票房吗
算的,你只要购买了票,他就有记录的
E. 票房是怎么算的 我想知道怎么算票房
电影每次上映以后。看是否好看。都是看票房。怎么算的呢?
票房就是卖了多少票,收的总票款。
每家电影院都有票房,加一起就是总票房。
公布的票房都是观众买电影票的钱,暂且认为没有水份
然后电影院,制片方、发行方(有时候和制片方是一体的)按50%,35—40%,10—15%进行分成。也就是制片方一般只能拿到票房的1/3左右。...
F. 买了电影票不去看会影响票房吗
不会影响的。
只要票务系统里这张票卖出去了,票房就出来了。
要不然当初的《捉X记》,为了超越《速7》博个“内地影史票房第一”的头衔,排那么多幽灵场做啥。
幽灵场简单的说就是在午夜时候,大量排片,十来分钟乃至半小时上映一场“满座”的电影刷票房,真实的是异常都没人看。
G. 票成功后有事儿不能去电影院取票,算作票房吗
1、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开出售电影或剧院门票的地方,现特指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票房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在现今的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2、票房跟你去不去看没有关系,跟是否买票有关。也就是说,你只有买了票,就可以算票房。所以有些人用这个漏洞,进行票房造假,只购票,不看电影,造成幽 灵场次。
H. 电影的票房是如何计算的
行业常用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
但此公式只是一个演变转化后的公式,而还是不完整的表达公式。
在数学公式上要得到同样运算结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是计算方式,如“9÷3-1”和“1+1”的结果都是等于2。但“9÷3-1”和“1+1”的表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1+1”更为简单易明。同理,常规票房预测公式也应该有更为简单的表达式。要找到更简单表达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样构成的。
销售收入(票房收入属于销售收入)通常的表达方式为“销售收入=A产品数量×A产品单价+B产品数量×B产品单价+C产品数量×C产品单价…………”。为了方便统计和预测,一般转化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产品的平均价格”。
参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达为“票房收入=观影人次×票价A+观影人次×票价B+观影人次×票价C…………”。若进行简单的转化,可得到“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平均票价”。而展示公式也是在这基础的表达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三者乘积的实质就是“观影人次”。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更有条件找到“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个三个预测数据,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拓展资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开出售电影或剧院门票的地方,现特指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票房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在现今的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票房在英文里的意思为“盒子办公室”。这个词来自于早期的戏院,要进入便宜的座位区需花费一个铜板,这个入场费是要放在位于入口闸门上一个锁住的小箱子。当箱子装满的时候,会有工作人员将箱子拿进一个小房间进行清点并收藏。因此这个财务部门相关的小房间就被称为“盒子办公室”(Box Office)。
I. 请问我们买电影票时的票价和票房有直接联系么
有间接关系。因为影响电影票房有两个点:1.口碑。2.观影人次。不过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观影人次越多,说明这部电影的票房会越来越高。
举例:《攀登者》目前该部影片已经48.4万人想看,那么上映时这些去看电影,按照一人一元的票价来看就有48.4万元;如果按照每人10元票价来看就是484万;随着电影口碑的直接发酵观看的人会越来越多。
《犯罪现场》目前想看的只有2.5万人,同样每人一元的票价只有2.5元,每人10元的票价就是25万。
因此电影票房和票价是有关系的。而和观影人数和口碑是直接关系。
J.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票价无论购买者是否有折金券或打折,一律按原价计算),引用下别人 对这两者比较的回答吧:12年以前,《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票价是20元一张,有的地方10元一张,而《阿凡达》以济南新世纪电影城的票价为例:普通票价: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价格还在不停的涨),再说《阿凡达》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价票卖得多。于是可见,《阿凡达》的平均票价比当年泰坦尼克号高了一倍还多。这还是在经济状况较为稳定的济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广州,这种差距会更大。12年以前,统计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报数量存在很大误差。统计的大多是“公办”影院,而现在的统计制度比较完善了。在很多非发达国家,以前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费,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看电影只是普通的一种消费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有数量极其巨大的国人观看了泰坦尼克号(包括当年只有6岁的我),所以说硬用票房来比较《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高低,对后者不够公平。这样计算下来,即使不计经济发展,统计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价。《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全球票房是18亿美元。今天的《阿凡达》要想超越泰坦尼克号,则必须拿出30亿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所有电影的好坏都不应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而只在电影本身的内涵中作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