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机的历史
最早的电影电影机(如幻灯机)大约出现在17世纪后期,但是它只能呈现静态的图片。
最早的一些能够电影移动图像的电影机也只是改进过的西洋镜。精明的生产者在鼓上贴上半透明的条带纸,并在盒子中间放置一个光源(通常是一盏灯)。然后通过一个小孔或者光圈将图片投影到一个空白的墙上或者一块展开的白布上。显然,这些设备是非常简陋的。最初都是手动操作的,并使用与原始西洋镜相同类型的循环动画或照片。
1891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电影机,一切都随之改变了。活动电影电影机在光源前使用一个发动机来旋转胶片条。在一个小房间里,光源将胶片上的图片投射到一块银幕上。当活动电影电影日渐成为一种商机时,许多投资者开始对爱迪生最初的设备进行改进。其中有一种手动操作的改进设备叫kinora,它由卢米埃尔(Lumiere)兄弟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路易斯(Louis)和奥古斯特(Auguste)发明了一款让全世界吃惊的电影电影机。这种便携式设备是照相机、胶片处理室和电影机的综合体!兄弟两个在法国乡村拍摄了最多只能播放几分钟的胶片。然后,他们当场处理和电影胶片!第二年,老式电影机(活动电影电影机的另一个变体)宣布了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的到来,老式电影机工作原理与活动电影电影机相似,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图像被投射到房间里的一块大银幕上,而不是在小房间的一块小银幕上。从此,第一家电影院诞生了,这就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五分钱戏院”(The Nickelodeon)。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电影和电影机更加复杂了。工程师用输片齿轮和卷轴来装配电影机,使得胶片在光源前的快速移动更为容易。电影的长度从几分钟变为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20世纪20年代末,常去看电影的人就已经可以欣赏到具有声道的有声电影了。第一部彩色电影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40到50年代期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同时银幕格式也得到了发展。输片盘始创于20世纪60十年代,它使电影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自动化开始占主导地位,90年代数字音响问世,同时LCD技术开始发展。虽然现代的电影机比前身更亮、更快、性能更优越,并由生产商增添了许多高级功能,但其本质和20世纪初相比没有变化。虽然在一些一流的电影院里数字电影机蓬勃发展,但模拟信号还是电影院行业中的主流。这完全是出于实际考虑。大多数电影院都有备用的零件和设备问题也可以由本地技术员轻松解决。而相比之下,维修数字电影机则要麻烦的多,额外购买零件以及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都会增加影院的成本。数字电影机使用LCD来产生图像,而不是胶片。听上去这很不错,不会再有划伤或污渍!但LCD存在一个重要缺陷:如果LCD有一、两个坏的象素(这种情况经常有),那么在这台电影机上电影的每一部电影都会全程出现瑕疵。而使用胶片时,一旦替换了划伤的胶片或观看其他电影,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贰』 为什么60 70年代的电影照片看起来画面都这么经典
当然是摄影器材的问题,现在的摄影器材越来越先进了,拍出来的效果和现场没什么区别,但是总是朦胧点比较诱人比较美,所以你会觉得以前的电影画面比较经典吧。一张照片,如果你把它P成怀旧的效果应该也会比原来的经典
『叁』 大连寺儿沟电影院七十年代叫什么名字。
大连寺儿沟电影院七十年代叫【东明】电影院。在北斗街上。
『肆』 80年代的电影院具体规格
看过教师恋情没?其中就有中国式的电影院规格。
『伍』 七十年代电影票多少钱一张
一角钱左右。差别不大。那个时候电影院基本一样。
『陆』 60年代电影院啥样
不知道,我只知道80年代的电影院,小学的时候每学期都会包场看电影,很大的大厅,可以容纳上千人。
『柒』 出生于70年代的怀旧经典电影和连续剧
我说我印象深的,但未必是经典的,只说我时至今日还能立刻想起来的——
电影有:《少林寺》、《武当》、《人证》、《英俊少年》、《虎口脱险》、《佐罗》、《黑郁金香》、《冷酷的心》、《大篷车》、《奴里》、《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音乐之声》、《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小兵张嘎》、《甜蜜的事业》、《黑三角》、《405谋杀案》、《喜盈门》、《瞧着一家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红高粱》、《英雄本色》、《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戴手铐的旅客》、《木棉袈裟》、《画皮》、《小花》、《庐山恋》、《芙蓉镇》、《牧马人》、《二子开店》、《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流浪者》、《大桥下面》、《人到中年》、《啊!摇篮》……太多了
电视剧有:《霍元甲》、《陈真》、《加里森敢死队》、《虾球传》、《上海滩》、《蛙女》、《排球女将》、《血疑》、《铁臂阿童木》、《一休》、《渴望》、《便衣警察》、《敌营十八年》、《红楼梦》、《射雕英雄传》、《济公》 ……小时候电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稀罕物,所以看的电视剧还真不多
稀里哗啦写了这么多才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小时候真的很爱看电影,回想起来那时候除了跑到电影院看电影之外好像基本上都是在福利区(这词估计现在没多少人用了吧)里面疯跑瞎玩瞎捣蛋了,想想看那时候看场电影真便宜啊~5分钱就可以了,而且父亲单位每个月还给发4张电影优惠券可以免费看,好怀念啊!
『捌』 70年代大庆某电影院火灾死多少人
我听我爸说过一次灿烈的火灾,他是逃出来的生还者。我爸是50年生人,那个时候他20多岁。火灾地点是大庆四厂到作业还远点的屯子。时间好像是春节,爸说那个时候电视少。有放电影的都去看,很多人都放下工作去看,人挤的满满的。放映地点好像棉纱厂,有一些棉纱还堆放在附近的车里。恰巧有人吸烟丢到了棉纱,棉纱和车上机油迅速燃烧。所有人都涌向仅有的一个门口,人一多都有人倒下的乱成一团。我爸身边刚好有个小窗户他去拉窗户身边几个也过来帮忙,拉开后他们几个跑出来了。可身后火光烟雾嘶喊成为一片。那一次死亡有400-500人。口述和记忆问题多少有误差。
『玖』 大光明电影院的历程
很多人知道“大光明”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和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却不知道它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硬件上领了风气之先。早年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主演的《卿何薄命》和《一夜风流》、《翡翠谷》等多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电影,1939年11月,“大光明”在全国率先引进了“译意风”同声翻译耳机设备。当时每个座椅背后都安装了一个小方匣,里面有电线与发音机相连。观众多付一毛钱,就可以租借耳机连上小方匣,听到“译意风”小姐们纯正的同声翻译。据悉,第一代“译意风”小姐中就有如今蜚声海内外影坛的著名影星卢燕。那时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当时是远东地区影院中的翘楚。 大光明电影院几乎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它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第一家四星级电影院,第一家氙灯电影院,影院超前放映各类中外优秀影片,每年吸引了二百万观众。大光明电影院票房收入历年是全国最高的,1994年达到了300万元人民币。
1933年6月14日由英籍粤人卢根重建并更名的大光明大戏院,是当时上海最高档、最大的电影院。从1928年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影片《笑声鸳影》以来,大光明历经起伏。然而,只要大光明一开,其票房总是令人艳羡的,曾经有过连续11年票房全国第一的辉煌。“远东第一影院”的派头仍在“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上彰显着。 张爱玲时代的大光明,门口有三眼巨大的喷泉,台阶上铺着丝绸地毯,衣着华美的俄罗斯女郎作为招待。还有一个由欧美乐师组成的乐队。那时来大光明看电影的都是有钱人。据说鸿翔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捕捉最新的流行样式,也经常到大光明观察时髦女郎的穿戴。
高永清联合部分外资将静安寺路(南京西路)216号的卡尔登跳舞场改建为影院,聘请《申报》副刊《自由谈》的主编周瘦鹃为广告部主任,周瘦鹃为这座新影院命名为“大光明”。 2008年,大光明影院斥资1.2亿元人民币,开始对影院进行修复工作。早报记者昨日看到,风帆形的外立面、荷花形的屋顶、圆弧曲线形的大厅、高挑堂皇的进厅,翻修一新的大光明电影院重新找回十里洋场中的“洋气”感觉,其欧美建筑风格的辉煌外观令观众有着置身上世纪30年代的错觉。
据悉,尊崇并恢复历史原貌是本次修复和改造中所坚持的原则,原有的放映大厅,一、二层老休息厅以及外立面,都予以保留并全面修复。修复过程中,参照了许多历史照片和图片,以求恢复大部分老年人对大光明的总体印象。其中,大厅、进厅和休息厅顶面全部采用24K金箔铺设,进厅和休息厅则全部采用铜质花饰扶手,营造出了大光明原本金碧辉煌的效果。 改造后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纳1900人的放映大厅被缩减了600个座位,原本两层楼的设置依然保持,一楼800多座、二楼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还新开发出了5个小观众厅,包括一个VIP厅,使得观众在影院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据影院经理杨根林介绍,影院中的音响系统与举办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中国大戏院”相同。大光明电影院还引进了当今影院最新的技术———杜比3D立体数字放映机,形成了胶片、数字共存的放映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院底层原本单独作为疏散通道的空间也得到了利用,这一通道被精心设计成展示大光明电影院80年历史的文化长廊,供观众免费参观。长廊色彩取灰白两色,营造简洁、素雅的氛围,通过灯光、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与今天。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使得观众们在欣赏电影之余,更能品味大光明80年的花样年华。
『拾』 盘锦双台区最老的人民电影院图片有吗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亲,图为昔日的红旗剧场,这里留有很多人美好的观影记忆。在昔日电视机还没走进普通百姓家庭的年代,那时娱乐活动也不多,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能高兴很多天。那时城市的电影院也不像如今这么多,那时电影院少,电影少,观众多,影院常常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