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轰趴”
轰趴,不只是聚会
名词解释
“轰趴”其实就是英语“HOMEPARTY”中文谐音的简称,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兴起于美国,近年来在台湾非常流行,并逐渐传入大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不一定会服水土。关于这个“轰趴”问了周围朋友不下十个了,不仅不熟,知道了几乎都认为:它不过也就是朋友间的聚会,有何特别?难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时间聚一聚,冠上个时尚词语“轰趴”就马上高人一等了?
吃饭、K歌、泡吧,有个车的偶尔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轻人号称爱玩爱时尚,其实也不过如此,一到周末还不就是这些。轰趴不仅仅是聚会,更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一位爱玩爱热闹的朋友向我讲述了她曾经组织过的所谓的轰趴。
某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电话来一一通知了五个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会,7点左右开始,费用她先垫着,结束再算清。
晚上7点左右,大家陆续到达她家,都是贪杯之人,二话不说,便开始直接进入主题:喝酒。啤酒、红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没边没际,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点时,酒也没了,众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脸红的脸红,喝挂的喝挂,于是一总结,大家散伙好了,还没尽兴的,另外组队外出继续喝,直到变成“都是夜归人”才回家。
这应该是时下温州年轻人聚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王小姐应该算是目前温州搞轰趴的达人了,从两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个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碰到节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当起策划人和联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乐道的如以头巾和童年为主题的轰趴。头巾轰趴就是大家都带着头巾出席PARTY,看谁最能将头巾带出异国情调;童年轰趴则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时的衣服,扎回童年时的辫子,还带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创意十足。王小姐介绍,她们举办轰趴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厢里,虽然曾经想过在家里,但因为人数众多,只好作罢。她也觉得温州目前像她这样策划有主题的轰趴还是非常少,多数人还是停留在吃饭聚会的概念上,没有真正意识到搞一个有主题的轰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轰趴呢?不妨来看看。
怎样的人能当“趴主”
时下温州可以玩轰趴的可以分为两类:自己的朋友圈,还有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而认识的一群玩友。无论是哪一类,但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能让轰趴有个好的开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应该是这个圈子里比较爱玩但又有号召力的人,他应该是平时朋友聚会的牵头人。而网络论坛里那个人应该就是斑竹了。当然他的网络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难让一群没见过面的网络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个牵头人,“趴主”还要是个策划人,要策划活动的主题、节目安排等,一个轰趴成功与否,就看这个“趴主”有没有这个能力。
选同类当“趴友”
当然,“趴友”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举办轰趴自然是为了好玩,为了取乐,甚至有时候有点疯狂也是正常的,所以过程中最忌放不开手脚,扭扭捏捏,这只会让场面尴尬,让轰趴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还有,人数其实也有限制的,轰趴的原意就是一场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数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热闹喧嚣,控制在10人以内,而且最好是寻找同类,否则尴尬也是在所难免。
可以在酒吧轰趴
HOMEPARTY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家中举办。可以选一个稍有经济实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宽敞的家中进行一场轰趴。“趴主”可以根据主题来稍微打扮一下,增添点气氛。可惜时下温州的年轻人并不喜欢呆在家中。在走访几家小酒吧后发现,现在许多人更愿意在小酒吧里举行轰趴,只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板,他们会打点一切,而且酒吧的气氛和设备都好过家里,于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轰趴的第一选择地。如江滨路的151,下吕浦的天使禁猎区和蓝贝壳等几家都是时常有轰趴举行的酒吧。不过其缺点就是费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担。
轰趴前的热身
轰趴是一次聚会,又远远不是一次聚会,但轰趴绝对不是一次饭局。所以“吃”是轰趴过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个环节,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选择,酒水也不宜准备的太多,否则就算众人皆醉你独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进入轰趴的主题前,总要先有些热身吧。喝酒就是一个很好的热身,但是漫无边际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预热气氛的,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戏。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话大冒险,要么就是杀人游戏,只要是能炒热气氛的都可以,不要太过就行了。
最常见的轰趴主题
轮到最后一个环节了,该进入到轰趴的主题了。其实轰趴的主题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一个好点子都可以成为主题,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主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够好玩。以下是几种较常见的轰趴主题。
同好轰趴
所谓同好轰趴,就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老朋友的轰趴。这样的轰趴主题基本都围绕一些爱好展开,以恳谈和交流为主,对于一些俱乐部和论坛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每次确定一个讨论的话题,搭配点轻松自然的音乐就可以了。
复古轰趴
复古跟轰趴这两个可都是今年的时髦词,现在穿什么带什么都得讲点复古,所以来一场朋友间的复古为主题的轰趴就特别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装的复古,如以前父母的,儿时的甚至更老的穿过的压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来,然后喇叭裤,大波浪,用墨笔画个粗粗的鬓角,自己动动手,复古轰趴就非常有趣了。当然背景音乐也要复古点,如JAZZ、BLUES、民谣,儿歌等。
制服轰趴
小S在节目上曾说她经常和她的姐妹淘们突发奇想上演制服轰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装为主题的轰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给人带来惊喜和制造效果的,如运动服啊、学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时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轰趴的主题,而且最后还可以搞点评选,哪两个是轰趴上最出彩的,给予适当奖励,而最不出彩的那个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惩罚啦。
最后结束,别忘了一个好习惯:大家AA,所有的花费集中一下,大家该出多少就是多少,有了这样的好习惯,才会有下一次更好玩的轰趴啊。
② 沿海岸线征友的影片信息
2007年,台湾公视诚邀五位纪录片导演分别以一首诗为灵感拍摄短片拼成一部《2007影像诗》,本片是根据鲸向海诗集《通缉犯》、《精神病院》诗句而来的其中一单元,诗化剧情(影像)则依托曾轰动台湾的将近百名男同志摇头轰趴的劲爆新闻。
【2007影像诗】是由台湾五位备受国内外各大影展瞩目的新锐导演各自与诗人合作,以十分钟左右影像表达出诗句的意境,是一项深具实验和挑战性的跨界尝试。其中的《沿海岸线征友》描写了同志议题,展现了男同志的情欲。出柜十余年的同志导演陈俊志选择了医生诗人鲸向海的诗做出发,与现代主义经典名诗〈荒原〉互为经纬,并找男同纯爱小说《纯男物语》作者邵祺迈担任编剧,写作原创剧本。
片名《沿海岸线征友》出自其第一本诗集《通缉犯》里的一首〈征友〉诗所写:「今夜在此沿海岸线征友╱你锋芒而来╱我将粉身而去。」影片分场文字则根据鲸向海诗集《通缉犯》及《精神病院》诗句做为串联。
片中以俊美青年摇头轰趴为故事华丽的背景,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写实风格,导演以三段式的剧情,诉说了一则脆弱又悲伤的同志爱情故事…。
※陈俊志2007年影像诗作品《沿海岸线征友》
根据鲸向海诗集《通缉犯》、《精神病院》诗句而来
原创小说与分场剧本作者邵祺迈
===================
我们躺在床上
穿泳裤载着蛙镜睡着了
明天不知道会在哪一个港口醒来
──《通缉犯》〈大水〉
===================
小海知道自己的身体就是最好的征友广告,
阳光健美,青春无敌。
他以一种既展示又骄傲的神情,
缓步再度走进那里。他遗失了什么,却也不知道要寻找什么。
── (不详)
===================
几十年来最迷你的台风
最巨量的雨
我们南下之后
被困在一栋孤单的旅馆
──《通缉犯》〈大水〉
===================
你像一阵雾坐在床沿往窗边靠去
那个年轻人裸着上身
像一个流着岩浆的火山口
正覆灭这个城市
── 诗〈欲望〉
===================
今在此沿海岸线征友
你锋芒而来
我将粉身而去──《通缉犯》〈征友〉
===================
他要趁还没有太多人醒来,
到看得到海的地方去。
像有病了就要看医生,那样理所当然。
为什么要非是海不可,
去的人都答不出答案。
── (不详)
===================
「劫难之后,
所有的人都齐聚到海边来看海。
有人想着鱼,
有人是鱼的本身。」
──《通缉犯》〈大水〉
===================
③ 台湾人说的“轰趴”是什么意思啊
轰趴源于英文词组HOME PARTY。本意是家庭聚会。翻译时取自音译,也有意译的味道,即把参与者都轰到趴下的聚会。二十一世纪初从台湾经电视、网络、报纸等传媒传入大陆。在台湾时与性乱、色情、同性恋、毒品、爱滋病等有关系。家庭聚会一般以三五好友为主,既自在又快乐
④ 台湾的轰趴是什么意思
轰趴是英文“Home Party”的英译汉发音,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它一直是西方国家传统与主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类别多样,精彩纷呈,以至于现在不少西方国家更宽泛的称之为”House Party"。对国内来说,轰趴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聚会方式,近几年来在台湾非常流行,并逐渐传入大陆,泛指夜店主题派对。
⑤ 电影院和轰趴怎么结合
电影院和婚纱怎么结合,我感觉应该是他个人吧,如果你是在场外的电影的话,你可以弄一个露天电影,然后再搞轰趴。
⑥ 台湾人口中所说的"轰趴",是什么意思啊麻烦大家告诉我一下!
是滚开的意思
⑦ <爱杀十七>中说徐宜静"轰趴"的"轰趴"是什么意思
“轰趴”其实就是英语“HOMEPARTY”中文谐音的简称,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兴起于美国,近年来在台湾非常流行,并逐渐传入大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不一定会服水土。关于这个“轰趴”问了周围朋友不下十个了,不仅不熟,知道了几乎都认为:它不过也就是朋友间的聚会,有何特别?难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时间聚一聚,冠上个时尚词语“轰趴”就马上高人一等了?
吃饭、K歌、泡吧,有个车的偶尔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轻人号称爱玩爱时尚,其实也不过如此,一到周末还不就是这些。轰趴不仅仅是聚会,更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一位爱玩爱热闹的朋友向我讲述了她曾经组织过的所谓的轰趴。
某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电话来一一通知了五个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会,7点左右开始,费用她先垫着,结束再算清。
晚上7点左右,大家陆续到达她家,都是贪杯之人,二话不说,便开始直接进入主题:喝酒。啤酒、红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没边没际,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点时,酒也没了,众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脸红的脸红,喝挂的喝挂,于是一总结,大家散伙好了,还没尽兴的,另外组队外出继续喝,直到变成“都是夜归人”才回家。
这应该是时下温州年轻人聚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王小姐应该算是目前温州搞轰趴的达人了,从两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个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碰到节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当起策划人和联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乐道的如以头巾和童年为主题的轰趴。头巾轰趴就是大家都带着头巾出席PARTY,看谁最能将头巾带出异国情调;童年轰趴则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时的衣服,扎回童年时的辫子,还带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创意十足。王小姐介绍,她们举办轰趴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厢里,虽然曾经想过在家里,但因为人数众多,只好作罢。她也觉得温州目前像她这样策划有主题的轰趴还是非常少,多数人还是停留在吃饭聚会的概念上,没有真正意识到搞一个有主题的轰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轰趴呢?不妨来看看。
怎样的人能当“趴主”
时下温州可以玩轰趴的可以分为两类:自己的朋友圈,还有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而认识的一群玩友。无论是哪一类,但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能让轰趴有个好的开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应该是这个圈子里比较爱玩但又有号召力的人,他应该是平时朋友聚会的牵头人。而网络论坛里那个人应该就是斑竹了。当然他的网络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难让一群没见过面的网络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个牵头人,“趴主”还要是个策划人,要策划活动的主题、节目安排等,一个轰趴成功与否,就看这个“趴主”有没有这个能力。
选同类当“趴友”
当然,“趴友”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举办轰趴自然是为了好玩,为了取乐,甚至有时候有点疯狂也是正常的,所以过程中最忌放不开手脚,扭扭捏捏,这只会让场面尴尬,让轰趴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还有,人数其实也有限制的,轰趴的原意就是一场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数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热闹喧嚣,控制在10人以内,而且最好是寻找同类,否则尴尬也是在所难免。
可以在酒吧轰趴
HOMEPARTY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家中举办。可以选一个稍有经济实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宽敞的家中进行一场轰趴。“趴主”可以根据主题来稍微打扮一下,增添点气氛。可惜时下温州的年轻人并不喜欢呆在家中。在走访几家小酒吧后发现,现在许多人更愿意在小酒吧里举行轰趴,只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板,他们会打点一切,而且酒吧的气氛和设备都好过家里,于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轰趴的第一选择地。如江滨路的151,下吕浦的天使禁猎区和蓝贝壳等几家都是时常有轰趴举行的酒吧。不过其缺点就是费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担。
轰趴前的热身
轰趴是一次聚会,又远远不是一次聚会,但轰趴绝对不是一次饭局。所以“吃”是轰趴过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个环节,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选择,酒水也不宜准备的太多,否则就算众人皆醉你独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进入轰趴的主题前,总要先有些热身吧。喝酒就是一个很好的热身,但是漫无边际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预热气氛的,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戏。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话大冒险,要么就是杀人游戏,只要是能炒热气氛的都可以,不要太过就行了。
最常见的轰趴主题
轮到最后一个环节了,该进入到轰趴的主题了。其实轰趴的主题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一个好点子都可以成为主题,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主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够好玩。以下是几种较常见的轰趴主题。
同好轰趴
所谓同好轰趴,就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老朋友的轰趴。这样的轰趴主题基本都围绕一些爱好展开,以恳谈和交流为主,对于一些俱乐部和论坛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每次确定一个讨论的话题,搭配点轻松自然的音乐就可以了。
复古轰趴
复古跟轰趴这两个可都是今年的时髦词,现在穿什么带什么都得讲点复古,所以来一场朋友间的复古为主题的轰趴就特别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装的复古,如以前父母的,儿时的甚至更老的穿过的压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来,然后喇叭裤,大波浪,用墨笔画个粗粗的鬓角,自己动动手,复古轰趴就非常有趣了。当然背景音乐也要复古点,如JAZZ、BLUES、民谣,儿歌等。
制服轰趴
小S在节目上曾说她经常和她的姐妹淘们突发奇想上演制服轰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装为主题的轰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给人带来惊喜和制造效果的,如运动服啊、学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时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轰趴的主题,而且最后还可以搞点评选,哪两个是轰趴上最出彩的,给予适当奖励,而最不出彩的那个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惩罚啦。
⑧ 有谁参加过“轰趴”
“轰趴”其实就是英语“HOMEPARTY”中文谐音的简称,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兴起于美国,近年来在台湾非常流行,并逐渐传入大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不一定会服水土。关于这个“轰趴”问了周围朋友不下十个了,不仅不熟,知道了几乎都认为:它不过也就是朋友间的聚会,有何特别?难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时间聚一聚,冠上个时尚词语“轰趴”就马上高人一等了?
吃饭、K歌、泡吧,有个车的偶尔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轻人号称爱玩爱时尚,其实也不过如此,一到周末还不就是这些。轰趴不仅仅是聚会,更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一位爱玩爱热闹的朋友向我讲述了她曾经组织过的所谓的轰趴。
某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电话来一一通知了五个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会,7点左右开始,费用她先垫着,结束再算清。
晚上7点左右,大家陆续到达她家,都是贪杯之人,二话不说,便开始直接进入主题:喝酒。啤酒、红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没边没际,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点时,酒也没了,众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脸红的脸红,喝挂的喝挂,于是一总结,大家散伙好了,还没尽兴的,另外组队外出继续喝,直到变成“都是夜归人”才回家。
这应该是时下温州年轻人聚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王小姐应该算是目前温州搞轰趴的达人了,从两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个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碰到节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当起策划人和联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乐道的如以头巾和童年为主题的轰趴。头巾轰趴就是大家都带着头巾出席PARTY,看谁最能将头巾带出异国情调;童年轰趴则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时的衣服,扎回童年时的辫子,还带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创意十足。王小姐介绍,她们举办轰趴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厢里,虽然曾经想过在家里,但因为人数众多,只好作罢。她也觉得温州目前像她这样策划有主题的轰趴还是非常少,多数人还是停留在吃饭聚会的概念上,没有真正意识到搞一个有主题的轰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轰趴呢?不妨来看看。
怎样的人能当“趴主”
时下温州可以玩轰趴的可以分为两类:自己的朋友圈,还有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而认识的一群玩友。无论是哪一类,但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能让轰趴有个好的开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应该是这个圈子里比较爱玩但又有号召力的人,他应该是平时朋友聚会的牵头人。而网络论坛里那个人应该就是斑竹了。当然他的网络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难让一群没见过面的网络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个牵头人,“趴主”还要是个策划人,要策划活动的主题、节目安排等,一个轰趴成功与否,就看这个“趴主”有没有这个能力。
选同类当“趴友”
当然,“趴友”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举办轰趴自然是为了好玩,为了取乐,甚至有时候有点疯狂也是正常的,所以过程中最忌放不开手脚,扭扭捏捏,这只会让场面尴尬,让轰趴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还有,人数其实也有限制的,轰趴的原意就是一场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数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热闹喧嚣,控制在10人以内,而且最好是寻找同类,否则尴尬也是在所难免。
可以在酒吧轰趴
HOMEPARTY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家中举办。可以选一个稍有经济实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宽敞的家中进行一场轰趴。“趴主”可以根据主题来稍微打扮一下,增添点气氛。可惜时下温州的年轻人并不喜欢呆在家中。在走访几家小酒吧后发现,现在许多人更愿意在小酒吧里举行轰趴,只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板,他们会打点一切,而且酒吧的气氛和设备都好过家里,于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轰趴的第一选择地。如江滨路的151,下吕浦的天使禁猎区和蓝贝壳等几家都是时常有轰趴举行的酒吧。不过其缺点就是费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担。
轰趴前的热身
轰趴是一次聚会,又远远不是一次聚会,但轰趴绝对不是一次饭局。所以“吃”是轰趴过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个环节,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选择,酒水也不宜准备的太多,否则就算众人皆醉你独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进入轰趴的主题前,总要先有些热身吧。喝酒就是一个很好的热身,但是漫无边际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预热气氛的,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戏。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话大冒险,要么就是杀人游戏,只要是能炒热气氛的都可以,不要太过就行了。
最常见的轰趴主题
轮到最后一个环节了,该进入到轰趴的主题了。其实轰趴的主题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一个好点子都可以成为主题,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主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够好玩。以下是几种较常见的轰趴主题。
同好轰趴
所谓同好轰趴,就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老朋友的轰趴。这样的轰趴主题基本都围绕一些爱好展开,以恳谈和交流为主,对于一些俱乐部和论坛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每次确定一个讨论的话题,搭配点轻松自然的音乐就可以了。
复古轰趴
复古跟轰趴这两个可都是今年的时髦词,现在穿什么带什么都得讲点复古,所以来一场朋友间的复古为主题的轰趴就特别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装的复古,如以前父母的,儿时的甚至更老的穿过的压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来,然后喇叭裤,大波浪,用墨笔画个粗粗的鬓角,自己动动手,复古轰趴就非常有趣了。当然背景音乐也要复古点,如JAZZ、BLUES、民谣,儿歌等。
制服轰趴
小S在节目上曾说她经常和她的姐妹淘们突发奇想上演制服轰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装为主题的轰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给人带来惊喜和制造效果的,如运动服啊、学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时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轰趴的主题,而且最后还可以搞点评选,哪两个是轰趴上最出彩的,给予适当奖励,而最不出彩的那个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惩罚啦。
最后结束,别忘了一个好习惯:大家AA,所有的花费集中一下,大家该出多少就是多少,有了这样的好习惯,才会有下一次更好玩的轰趴啊。
⑨ 什么叫轰趴
轰趴是英文"Home Party"的英译汉发音,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
家庭派对一直是西方传统又热衷于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至于出现了众多的主题型家庭派对。西方传统家庭派对,通常由家庭主人发起,设置派对主题后,通过精心策划与布置,邀请朋友到自己家里聚会。
然而,中国国内的“轰趴”,应该说更具中国特色,而或多或少脱离了西方传统家庭派对的基因。中国普遍的“轰趴”,可以更形象地定义为“室内聚会”或“室内派对”。
因为,聚会或派对发起人一般并不是家庭主人,聚会的地点也不是在自家,而是选择相关提供聚会的商业场所,参与者也普遍是年轻人。这也是目前,国内众多的针对年轻人的轰趴馆、派对俱乐部、别墅轰趴遍地开花的原因。
(9)台湾电影轰趴扩展阅读
类型:
1、Cocktail Party鸡尾酒会
一般在下午6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内举行,通常都会有酒水及小食招待,嘉宾基本都是站着,在场内走动交际。一般参加这种派对,穿着不需特别正式,但也要有自己的风格。
2、Black Tie Party
Black Tie Party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延续至今的社交派对形式,派对得名于在爱德华时代,男士穿着黑色无尾礼服搭配黑色背心与领结的方式。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Black Tie Party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所以一套燕尾服或者黑色大礼服,是任何一个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性都会拥有的服装。
3、White Tie Party
White Tie Party是最正式和最高级别的晚宴着装规则。只有一些非常正式的舞会和晚宴才要求White Tie级别的着装,比如皇室婚礼或诺贝尔颁奖晚宴。很多高级别的酒会和音乐会也要求白领结晚装的着装规则。
⑩ 什么是轰趴 偶像剧中常有的一个词
趴,不只是聚会 名词解释 “轰趴”其实就是英语“HOMEPARTY”中文谐音的简称,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兴起于美国,近年来在台湾非常流行,并逐渐传入大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不一定会服水土。关于这个“轰趴”问了周围朋友不下十个了,不仅不熟,知道了几乎都认为:它不过也就是朋友间的聚会,有何特别?难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时间聚一聚,冠上个时尚词语“轰趴”就马上高人一等了? 吃饭、K歌、泡吧,有个车的偶尔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轻人号称爱玩爱时尚,其实也不过如此,一到周末还不就是这些。轰趴不仅仅是聚会,更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一位爱玩爱热闹的朋友向我讲述了她曾经组织过的所谓的轰趴。 某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电话来一一通知了五个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会,7点左右开始,费用她先垫着,结束再算清。 晚上7点左右,大家陆续到达她家,都是贪杯之人,二话不说,便开始直接进入主题:喝酒。啤酒、红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没边没际,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点时,酒也没了,众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脸红的脸红,喝挂的喝挂,于是一总结,大家散伙好了,还没尽兴的,另外组队外出继续喝,直到变成“都是夜归人”才回家。 这应该是时下温州年轻人聚会的一个真实写照吧。王小姐应该算是目前温州搞轰趴的达人了,从两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个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后,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碰到节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当起策划人和联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乐道的如以头巾和童年为主题的轰趴。头巾轰趴就是大家都带着头巾出席PARTY,看谁最能将头巾带出异国情调;童年轰趴则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时的衣服,扎回童年时的辫子,还带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创意十足。王小姐介绍,她们举办轰趴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厢里,虽然曾经想过在家里,但因为人数众多,只好作罢。她也觉得温州目前像她这样策划有主题的轰趴还是非常少,多数人还是停留在吃饭聚会的概念上,没有真正意识到搞一个有主题的轰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轰趴呢?不妨来看看。 怎样的人能当“趴主” 时下温州可以玩轰趴的可以分为两类:自己的朋友圈,还有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而认识的一群玩友。无论是哪一类,但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能让轰趴有个好的开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应该是这个圈子里比较爱玩但又有号召力的人,他应该是平时朋友聚会的牵头人。而网络论坛里那个人应该就是斑竹了。当然他的网络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难让一群没见过面的网络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个牵头人,“趴主”还要是个策划人,要策划活动的主题、节目安排等,一个轰趴成功与否,就看这个“趴主”有没有这个能力。 选同类当“趴友” 当然,“趴友”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举办轰趴自然是为了好玩,为了取乐,甚至有时候有点疯狂也是正常的,所以过程中最忌放不开手脚,扭扭捏捏,这只会让场面尴尬,让轰趴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还有,人数其实也有限制的,轰趴的原意就是一场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数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热闹喧嚣,控制在10人以内,而且最好是寻找同类,否则尴尬也是在所难免。 可以在酒吧轰趴 HOMEPARTY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家中举办。可以选一个稍有经济实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宽敞的家中进行一场轰趴。“趴主”可以根据主题来稍微打扮一下,增添点气氛。可惜时下温州的年轻人并不喜欢呆在家中。在走访几家小酒吧后发现,现在许多人更愿意在小酒吧里举行轰趴,只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板,他们会打点一切,而且酒吧的气氛和设备都好过家里,于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轰趴的第一选择地。如江滨路的151,下吕浦的天使禁猎区和蓝贝壳等几家都是时常有轰趴举行的酒吧。不过其缺点就是费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担。 轰趴前的热身 轰趴是一次聚会,又远远不是一次聚会,但轰趴绝对不是一次饭局。所以“吃”是轰趴过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个环节,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选择,酒水也不宜准备的太多,否则就算众人皆醉你独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进入轰趴的主题前,总要先有些热身吧。喝酒就是一个很好的热身,但是漫无边际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预热气氛的,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戏。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话大冒险,要么就是杀人游戏,只要是能炒热气氛的都可以,不要太过就行了。 最常见的轰趴主题 轮到最后一个环节了,该进入到轰趴的主题了。其实轰趴的主题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一个好点子都可以成为主题,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主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够好玩。以下是几种较常见的轰趴主题。 同好轰趴 所谓同好轰趴,就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老朋友的轰趴。这样的轰趴主题基本都围绕一些爱好展开,以恳谈和交流为主,对于一些俱乐部和论坛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每次确定一个讨论的话题,搭配点轻松自然的音乐就可以了。 复古轰趴 复古跟轰趴这两个可都是今年的时髦词,现在穿什么带什么都得讲点复古,所以来一场朋友间的复古为主题的轰趴就特别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装的复古,如以前父母的,儿时的甚至更老的穿过的压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来,然后喇叭裤,大波浪,用墨笔画个粗粗的鬓角,自己动动手,复古轰趴就非常有趣了。当然背景音乐也要复古点,如JAZZ、BLUES、民谣,儿歌等。 制服轰趴 小S在节目上曾说她经常和她的姐妹淘们突发奇想上演制服轰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装为主题的轰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给人带来惊喜和制造效果的,如运动服啊、学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时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轰趴的主题,而且最后还可以搞点评选,哪两个是轰趴上最出彩的,给予适当奖励,而最不出彩的那个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惩罚啦。 最后结束,别忘了一个好习惯:大家AA,所有的花费集中一下,大家该出多少就是多少,有了这样的好习惯,才会有下一次更好玩的轰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