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观后感《海蒂》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海蒂的5岁小女孩,父母都去世了。妈妈的姐姐养育了她五年,第五年的时候,带着海蒂来到了瑞士的农村。这里群山连绵远处,人们的生活都很朴素,甚至可以说是贫穷。这里只有农民,铁匠牧羊人,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村庄,村子里的路都是泥地。海地的爷爷就住在半山腰,村子里的人都说海蒂的爷爷杀过人,所以每个人都很怕他。海蒂并不知道这些,当他的小伙伴Peter告诉她这件事的时候,她也很怕爷爷。
爷爷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于是一开始他对海蒂很冷淡,后面被海地蒂热情感染。海地是一个特别活泼爱笑的小女孩,他虽然知道他的姨妈在那个时候抛弃了他,把它扔给冷漠而且贫穷的爷爷,但是海地内心特别敏感,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他并没有哭着求爷爷留下他还是自己默默的去羊棚睡觉。第二天醒来爷爷去羊棚里挤奶把羊奶递给海蒂喝的时候,爷爷的内心其实慢慢地就被打开了。
海蒂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自由,到处都是山,草地,羊群,以前他住在城里的时候,整天只能在屋子里哪里也不能去突然来到了山村里孩童的天性就被释放出来了。这也是全片特别触动人心的一个地方,因为大部分人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向往之地。美丽而自由。
刚开始爷爷也想把海地关起来两个人独居在山上,后来看到海地闷闷不乐,才敞开心扉理解了海蒂想要拥有朋友,想要学习,两个人坐着雪橇,特别开心地冲到山下去拿了Peter家,皮特的奶奶因为没有牙齿吃不动家里的食物,硬面包!海蒂把这件事情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当爷爷决定和海地一起生活之后,原本已经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这时,海蒂的姨妈来到了家里,要把海蒂带走去城里一个非常和善的大家庭,说对海地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爷爷并不会拒绝,只是很生气的说让她滚。姨妈使了小心眼儿,在山上等着海蒂告诉她要带她去一个善良的家庭,在那里它可以读书,而且爷爷希望他去!正是这一句爷爷希望你去戳中了海蒂的内心,极其敏感的小心灵可能觉得爷爷不想要和自己一起生活。
海蒂跟着姨妈去到城里之后,姨妈拿了钱就走了,原来是姨妈把它卖给了这家人。这家人的女儿因为母亲去世生了一场病,心情一直很抑郁,而且不能行走,所以父亲想给这位小女孩找一个小伙伴来陪伴他,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自己不能经常陪伴自己女儿的歉疚,一方面是希望找一个自由的灵魂,让女儿的心情好起来。
这对海地来说是极其自私的一件事情。好在这家主人的母亲也就是小女孩的奶奶发现了海地特别不开心。家里的家庭教师说,海蒂连字母都不认识想用这个借口把海蒂赶走,奶奶特别和善地想到了一个方法吸引海蒂学习。那就是讲故事讲她的家乡的故事,如果海蒂想知道书里面的故事发生了就必须自己学会认识字母,用兴趣当老师这个方法特别有效。
后来还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瑞士,老师们问大家有什么愿望长大了想做什么小孩都说牧羊人铁匠农民刘海地说她想写故事,这个情节让我想到了,你当向你要飞向你的山这本书一个人。
在那样的环境下想要坚持学习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B. 影视漫谈:海蒂~一部关于亲情,友情,爱,人与自然的影片
影视漫谈:海蒂
这是一部2015年由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同名小说《海蒂》改编的电影。
电影开头,小海蒂站在山坡上,听着高空中鹰的鸣叫,她情不自禁地像鹰展开双翅一样伸展开双臂,纯真的脸上是欢乐的笑容。
这个场景太美了,碧绿的山坡,点缀着花朵,远处是青山,蓝天白云下是飞翔的鹰,金色的鹰嘴,敏锐的鹰眼,它低头望向下方,似乎看到了山坡上伸展双臂的快乐地望向它的小海蒂,因而发出了和声。柔和清脆婉转的背景音乐更是画龙点睛,为这幅天地人和自然和谐的画面增添了和谐的色彩——这音乐太美了,简直令人陶醉。
爷爷是个怪老头,独自一人生活在山上,他不想接受海蒂,但小海蒂并不介意他初次见面给她的闭门羹,她机灵地找到了山羊的棚屋,跟山羊们睡了初来乍到的一晚。
爷爷虽然表面上凶巴巴的,一副不搭理小海蒂的样子,他躲在屋里偷偷观察,看到小海蒂并没有离开,而是拿着她的小包裹进了棚屋,心情复杂地舒了口气。
小海蒂像块快乐的牛皮糖粘上了爷爷,她把爷爷阁楼上的干草堆作为自己的小床,背着爷爷给她准备的干粮——奶酪和肉干,跟着小牧羊人彼得一起去阿尔卑斯山上去放牧。她丰盛的干粮还馋到了小彼得,在偷吃被发现后,小海蒂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大方地与他分享干粮。
从彼得偷吃干粮可以看出,爷爷虽然不愿意接受海蒂,但在吃上,一点也没有亏待她,每天早上,还要提醒她把奶喝了。
海蒂听了彼得关于爷爷的传言,想跟爷爷保持距离,要回牲棚屋睡觉。爷爷跟她说:人们常会说三道四编排别人,你需要决定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还是别人说的话。
小海蒂决定信任爷爷,她拥抱了爷爷。白胡子老头被这个小人儿的温暖的爱的抱抱感化了。
海蒂决定相信爷爷,她扑过去拥抱爷爷
第二天一早老头就起来,干劲十足地为小海蒂做了一张漂亮的椅子。
放羊回来的海蒂看到爷爷为自己做的椅子,感动地再一次拥抱了爷爷。这次白胡子老头敞开心怀接受了这个爱的抱抱,祖孙俩的感情在爱的抱抱中升温了。一直冷着脸的酷老头的脸上终于漾起了笑容。
被爷爷正式接纳的小海蒂从此快乐地生活在山上。白天与彼得一起在山上放羊,在景色如画的山上两人一起戏耍,BGM声也格外欢快,连观看电影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满脸堆笑。
晚上爷爷给两个一身水的小家伙擦干,烤火。白胡子老头一点也不嫌麻烦,脸上跟孩子们一样也笑嘻嘻的。
爷爷给小淘气擦头发
看到这个情节,想起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不慎掉到河里(被一个小伙伴推下去的),自己挣扎着爬上岸后(新挖的河,很深,但幸好比较窄,自己使劲扑腾着扑到对岸),被爷爷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接着又把闻讯赶来的我妈也骂了一顿,说不好好管教孩子,到处野,淹死了拉倒。
因为有这种成长经历,有这种真正无情款的爷爷,所以看影片开头,总觉得这个爷爷也不算坏,虽然冷着脸,但既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不给饭吃,我自己小时候有次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午饭时间没有回来,就过去爷爷家,看到他们正在吃饭,就在饭桌边转悠,被爷爷臭骂一顿,骂我不要脸,来蹭他们饭吃。骂被骂了,其实一口吃的都没吃到。最后我被赶走了,出去大路上等爸妈回家给我做饭吃。
话题扯远了,有时看影视,看到某些情节,总会情不自禁扯到自己身上,所谓跨越时空的联想吧。
Anyway,爷爷虽然没有让海蒂跟彼得一起去上学,但看到海蒂因为思念小伙伴闷闷不乐,他便亲自带着小丫头坐着雪橇送她下山找彼得玩。
祖孙俩坐着雪橇下山去彼得家
两个都笑得好开心
晚上爷爷接海蒂回家,爷爷背着海蒂上山
爷爷没让她上学,是因为那时孩子们的课安排在冬季——可能跟当时的经济生产有关吧,春夏季家里需要孩子们帮忙家务,放牧之类,但到了冬季,孩子们闲下来了,就有时间学习了。爷爷因为住在山上,冬天经常大雪封山,而学校在山下,让小海蒂去上学的确也有点不现实,太危险。
电影的第二段情节是海蒂被姨妈强行带到大城市法兰克福做一个富贵小姐的女伴。
海蒂与克拉拉相处得很好,但家庭教师洛特梅尔不喜欢她,认为她是个粗野的无法教化的乡下丫头,会给克拉拉带来不良影响,一心想要赶她走。
海蒂因为十分思念阿尔卑斯山,有次就偷偷带着克拉拉溜出去附近的高塔,想站在塔上以便能看到她日思夜想的美丽的山。
家里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着急地到处寻找。她们被带回来后,家庭教师十分生气,既罚海蒂不准吃晚饭,还责令她面对墙壁罚站。
海蒂被罚后想要离开回家,但被家庭教师阻止了。而克拉拉因为海蒂要离开她而难过得哭了起来。于是海蒂不得不留下来。但从此她便不开心了。
这个情节让人想起前几天武汉14岁男孩因为被母亲当众打了耳光后跳楼身亡的事。小海蒂被责骂惩罚后的反抗被无情地镇压住了,但她幼小的心灵受了伤害,
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梦游症,曾经在山上奔跑的强壮的小身体也病了。在武汉14岁男孩跳楼这个事上,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点小挫折都受不了,打个耳光就要跳楼。
是打个耳光就跳楼吗?从母亲当众理所当然般的责罚他后扬长而去的那种姿态,可以推想,这种责罚已经常规化了。当孩子无法向上向家长制家庭反抗时,他只能放弃他自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处境令他绝望。
不是成了父母就有掌控和责罚孩子的权力。父母子女之间,重要的是爱,彼此的爱,而不是家长的权威。
话题又扯远了。
小海蒂还是幸运的。因为泽塞曼先生的医生好朋友及时发现的海蒂的状况,他严厉要求朋友立即把海蒂送回家。
小海蒂终于回到了她思念的大山,终于又回到了爷爷和朋友身边。爷爷听到久违的小海蒂的叫声,震惊得手中的木板都掉了。祖孙俩又一次开心地爱的抱抱。
没有海蒂陪伴的克拉拉很不开心,但她终于放下芥蒂,接受了海蒂热情邀请,前去阿尔卑斯山上看望她。
在美丽的山上,在小伙伴们陪伴下的克拉拉,居然克服了心理障碍,再次站了起来。
电影的结尾也很有意味,有了当作家理想的海蒂在山上随着飞翔的大鹰展开双臂向前奔跑,而熊孩子彼得则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自得其乐。
这个电影真的太棒了。
首先,风景好。那山,那水,那蓝天白天,美呆了。加上优美的BGM,OMG,简直人间仙境。太美了。观看简直是种享受。
其次,故事情节安排得好,层次分明,层层推进。
第三,人物形象塑造得好。白胡子爷爷由冷酷到融化到充满温情。其它的角色,都各有其特色,没有大奸大恶,基本也是“人之常情”。
比如海蒂的姨妈,强行把海蒂送到法兰克福,一方面的确海蒂需要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姨妈也从中得到了报酬。不能单纯地批评她坏。但从中可以看到,小孩子没有话语权,无法为自己发声,只能被大人操纵。
家庭教师呢,其实也有她的背景原因,她对海蒂说:她是有多希望自己能在克拉拉这样的家庭中出生成长。意味着她的原生家庭也不行,她通过自己努力,力图能在社会上立足,力图能挤入上流社会,其实对于很多平民阶层,进入上流社会不就是人生的一个目标吗?所谓“人往高处走”。
还有小彼得,既有孩子的天真,也有孩子式的坏,因为嫉妒海蒂与克拉拉的友情,他破坏了克拉拉的轮椅。但孩子就是孩子,最后孩子们还是快乐地玩在了一起。这也是环境影响,爷爷,海蒂,克拉拉对他都很好。好的环境,包括好的人,与好的自然环境,都会对人产生好的影响。
还有其它一些配角及其路人角色,都很好(语言太贫乏了,只会说‘好。
最后,两个小女孩演员太好看了。谁能不喜欢这样的小女孩啊。
强行说下结论:
这个电影/故事表达了亲情,友情,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模式。
C. 《海蒂与爷爷》:五月最不能错过的治愈神片
五月还有一个星期结束。
《复联4》 正式下映;
《大侦探皮卡丘》 卖萌可耻但却有用;
迪士尼真人电影 《阿拉丁》 会迟到但绝不会让一位公主缺席;
《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 让你可以近距离地“看上”一场高清晰度的演唱会;
商业大片看多会疲劳,粉丝电影难免出圈困难,但一部治愈的电影可能谁也无法抗拒,没错,说的就是这部五月独苗——
海蒂与爷爷
Heidi
这部电影时隔四年才引进内地,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但仍然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看。
因为 这是一部不会过时的电影 。
改编自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所著同名小说《海蒂》。
斯比丽的家世显赫,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诗人,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斯比丽夫人在生完孩子后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想过要自杀。后来一位神父建议她可以通过写作缓解疾病。
《海蒂》写作的契机是她母亲的去世,为了缓解悲痛,斯比丽拿起笔开始写下这部小说。
三年后小说问世,斯比丽一举成名。
她去世后的百年来,《海蒂》以35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印行了5000万册,发行量高居 文学类著作榜首 。
1937年美国童星 秀兰·邓波儿 扮演了有声电影中的第一个海蒂。
1974年, 宫崎骏 和 高畑勋 大师将《海蒂》改编成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少女的追捧,海蒂也成了当时少女心中的偶像。
1993年也有一版《海蒂》电影上映,豆瓣评分稳定在9分。
2015年版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丰收,豆瓣评分在历次改编中最高,顺利进入豆瓣 TOP250 。
这次扮演海蒂的阿努克·斯特芬能够从一千个候选小朋友里胜出,在于她那天真烂漫不做作的笑容。她一笑,仿佛世界上一切的不好都能够被原谅。
扮演爷爷的是因 《帝国的毁灭》 中扮演希特勒而为中国观众所知的“元首 ”布鲁诺·甘孜 。可惜老爷子已于今年2月15日去世了。
前面提到这是一部不会过时的电影,并不在于这部电影剧情多么曲折反转,主题多么深刻,恰恰相反,返璞归真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
海蒂 自幼父母双亡,姨妈一个人将她拉扯长大,但海蒂生性乐观,完全不像有原生家庭缺陷的孩子。
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一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应该没有一个人可以抗拒她的笑容。
一天,抚养她长大的姨妈也不要她了,因为自己要进城务工。
姨妈将她交给和她从未见过面的爷爷。
爷爷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从不与村里的人打招呼,一个人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小木屋。
村里一直流传着爷爷杀过人的传闻。
当姨妈带着海蒂来见他时,他一言不合就训斥姨妈,颇有几分“元首的愤怒”的气势。
姨妈急忙当甩手掌柜将海蒂交给爷爷,自己溜之大吉。
爷孙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这么突然出现在对方眼前。
尽管全村人都对爷爷敬而远之,但海蒂天真无邪的眼神发现了爷爷隐藏内心深处的柔情。
一老一少,相依为命。
镜头下的阿尔卑斯山,每一帧都可以截图下来当壁纸。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雨后的空气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玩累了往草地上一趟,再多的烦恼也能抛到九霄云外。
如果真有世外桃源,大抵就是眼前这片仙境了吧。
在这种人间美景下,海蒂无忧无虑地自由成长。
直到有一天,进城务工的姨妈回来接她,把她“卖”给了城里的富家小姐克拉拉,成为她的伴读和玩伴。
海蒂就这样被迫和爷爷分离。
克拉拉 因为母亲去世大受打击,病好之后双腿不能行走,加之父亲长期在外经商,对她缺乏陪伴。
她只能被困在这个大宅子里,日复一日。
直到海蒂的出现,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海蒂乐观的天性感染了克拉拉,随着时间的推移,克拉拉越发离不开海蒂。另一边,海蒂越发思念爷爷,思念阿尔卑斯山。
最后克拉拉的奶奶看懂了海底的心思,把海蒂送回了阿尔卑斯山,爷孙俩得以重聚。
克拉拉也在海蒂的帮助下,走出阴影,重新站了起来。
这是一部没有反派的电影,甚至连一些推进剧情该有的套路都没有。
仅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颦一簇举手投足间的一个表情,就可以让海蒂和爷爷之间最醇厚而深刻的感情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真实,细腻的 情感 ,云淡风轻的刻画,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
海蒂宛如阿尔卑斯山上走出来的精灵,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始终天真善良,始终相信人间充满爱。
这部被翻拍多次的电影在今时今日依然有它独有的魅力,在经历世事变改,物是人非,人们追求简单朴素,唯美的梦想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作者斯比丽写这部《海蒂》时,还起了一个副标题: 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
孩子是上天赐予这个大地最好的礼物,孩子的身上永远散发着真、善、美的光芒。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变成成人。
随着成长,这种光芒在我们身上越发暗淡。
当我们追随内心的声音时,总少不了听见质疑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怂了,再也不敢跨出有可能改变自己的那一步。
成长让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眼中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认同,而忘记了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原来是不一样的。
奶奶最后和海蒂说的那一段话,即便在今天也有其意义。
不跨出那一步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呢 。
这部电影美好得像一部童话。你可能会调侃“童话都是骗人的”。
但童话的意义不是告诉你童话是假的,也不是告诉你,我们都得现实的活着,不要有任何的幻想。
如果童话的作用是这样,那童话就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们都知道童话是假的,童话就是不切实际,但这个不切实际会执导着现实中的实际。
我们同样知道超级英雄电影都是假的,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那么一瞬间,能够暂时将我们从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抽离,找回曾经的热血与梦想。
它是让我们在面对挫折、失败不会心灰意冷,遭到低谷不会郁郁寡欢,它是让我们相信,美好的未来正在发生。
愿这世界如童话 抱着想像实现它 。
D. 海蒂和爷爷
️ 电影:《海蒂和爷爷》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蒂(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于高山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
学会坚强,在苦难中成长
海蒂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只要风儿稍微一停,她就能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然后努力地适应这里的生活。
学会善良,用爱温暖世界
雨果曾写道:“善良的心就是阳光”。海蒂真的像阳光一样,她温柔地照耀着阿尔卑斯山区,并用心地守护着山上所有的生灵,从不忍心它们承受一丁点的伤害。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
如果你也有辛酸的童年
如果你也有一位爱你的爷爷
如果你喜欢大自然的纯朴和美景
你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E. 《海蒂》总共拍过几个电影版本
具体几个版本还真不好说
我看过3个版本电影,一个是最著名的秀兰邓波的最经典的老版本
一个是80年代中期播放过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还出过连环画,用的是影片中的照片
另外央视97年左右正大剧场播放过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和秀兰邓波版本以及90年代中期央视播放的动画连续剧《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同是刘纯燕配音
目前确定的是秀兰邓波的美国版,以及日本的动画版,另两个版本影片出自哪国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