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瓣8.9分的爱情片,一部能把暗恋拍出极致的电影
暗恋,在中文语境下代表着一种隐晦的情绪表达。有人说它是纯净古典的内敛情感,于寂静无声中萌芽生长,是一种单纯、无私,而又深刻的爱。
关于“暗恋”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隽永如朱塞佩·托纳多雷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纯真如罗伯·莱纳的《怦然心动》,青春如伍仕贤的《独自等待》,温暖如理查德·柯蒂斯的《真爱至上》……
但能把这一题材拍成极致的影片,我能想到的,首先便是岩井俊二的纯爱经典——《情书》
电影《情书》介绍《情书》一片改编自岩井俊二的同名长篇小说,作者兼导演同为一人。因此,它才能做到文字和影像的高度契合。小说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均在电影中得以呈现解读。
本片上映于1995年,至今已有26个年头。当前,豆瓣71万名观众为它打出8.9分,好于98%爱情电影,位居“豆瓣电影Top250”第74名,是一部经受了时间考验、且具备大量观众基础的经典佳片,含金量十足,值得一看。
《情书》有着日式纯爱电影的典型特征,或者说是特质——轻柔、治愈、温和、哀婉、不动声色,却能引人共鸣。
影片故事自一场祭奠开始——神户的飘雪冬日,渡边博子刚刚参加完未婚夫的三周年祭奠,正沉浸在悲伤与思念中难以自拔。
渡边博子三年前的今天,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在一场山难中不幸遇难。眼看两人即将步入婚礼殿堂,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阴阳两隔。
翻看着藤井树的毕业纪念册,万千情绪涌入渡边博子的心头。照片上的这个英俊男子,如今已经离开了她三年。博子难以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终日沉浸在悲伤之中。
在这部《情书》里,岩井俊二用细腻的笔触与温柔的影像告诉我们——什么是暗恋的极致,什么又是极致的暗恋。
⑵ 求一篇日本电影《情书》的影评!!!
现实整体的赏析故事的吸引人之处,然后从导演的拍摄手法上来写故事的细节感受。
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彷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似水年华的回忆”,诉说著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柏原崇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
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
人物介绍:
1、藤井树(女)(成人时代)
演员中山美穗
男藤井树国中时期的同学,两人因同名同姓而闹出不少的笑话,彼此纠缠了两年,男藤井树后对其心生情愫,奈何藤井树未曾发现,因此而错过了。
2、渡边博子
演员中山美穗
渡边博子是藤井树的未婚妻,因藤井树英年早逝,难以忘怀,于是在其国中同学录上发现藤井树的通信地址,便寄送书信,借以慰藉,却不曾想遇到的是同名同姓之人。
⑶ 急需日本电影<情书>的影评
这部由日本新生代最受瞩目的导演岩井俊二所执导的爱情电影,由当红偶像中山美穗,丰川悦司主演。
内容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男友攀山意外丧生后,无意中得知他中学时代在故乡的地址,於是寄了一封明知不会有回音的情书到那裏,但意外地却收到回信,原来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中山美穗分饰)收到,并回了信。
之后两人开始通信,博子因而进一步了解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柏原崇饰)及女藤井树(酒井美纪饰)的故事。
而后博子决定到北海道,与现任男友秋叶茂(丰川悦司饰)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两人错过了相遇的机会,但博子却偶然发现藤井树与自己的样貌原来十分相似。
回去后,博子渐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於是便放开怀抱,往已故男友遇难的山前大声舒发心中郁结,并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
另一方面,藤井树也渐回忆起以往与其同名同姓的同学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答案...
「情书」在日本上映时,极为轰动,中山美穗更凭此片荣获日本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而片中的小主角柏原崇及酒井美纪亦因此片而人气急升,为近年难得一见之风格清新的典雅小品,配乐更是细腻动人,实为 96 年最出色的爱情电影。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 ,还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在一次山难中不幸亡故,在经过了三年之后,博子却依然无法释怀,就在亡夫的三年忌的典礼后,她顺道至藤井家拜访,一时兴起地抄下了同学录上的藤井家的旧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后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天国的藤井树(一些观众看到这裏,可能会认为剧中的博子小姐实在是傻得可以,但是对於那些曾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之思念的观众群们当然能够充份地体会到博子小姐完全是因为不愿割舍这段感情,才有了这种傻念头!)
几天后博子居然在收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内心执著地想要相信这封信真的是未婚夫从天国寄来的回信,但另一方面,博子的追求者秋叶茂却认为这件事是荒诞不经的,坚持要证明给博子看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罢了。
於是两人为了彻底发掘事情的真象,他们便出发到藤井的旧宅一探究竟,终於了解原来竟是博子的未婚夫在国中时代便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学,这封信正是因为抄错了住址而误寄到女藤井树的手裏。
虽然真相已被揭露,可是因为博子渴望从女藤井树那儿获知一些故人的点滴,两人便开始了往后的鱼雁往返, 博子虽然从中获得极大的抚慰,另一方面却也逐渐地怀疑女藤井树原来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但同样的,原来这方面的女藤井树也是一直对男藤井树当初暗恋之事毫无所悉的;就这样随著追忆起当初的种种点滴,最后双方终於都了解了关於男藤井树当初埋藏在心底的一段未完成的心愿。
整个电影内容,谈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约束,也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琼瑶式苦恋,只是单纯的两段逝去的纯纯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树心底的旧爱-对於同班同学从未表白的暗恋;另一段是渡边博子对逝者表达的无尽的追念。最后博子终於知道未婚夫爱上她的原因只是因为女藤井树与自己长得神似之后,虽然悲伤依旧,却终於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寻得自己心灵上最终的解脱。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彷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 "似水年华的回忆" ,诉说著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网上小评
今年暑假,日片《情书》一上档,立即引起广大的回响。首先,导演启用日本当今人气颇旺的两大偶像明星——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亲炙日剧的台湾观众对这两位演员应是耳熟能详的。不过,本片最大的特点在於编剧能够别具巧思,透过信件的书写行为,呈现两位女主角的情路历程。
ㄧ封寄往天国的信
人的成长难免扯上恋情,即使是无法实现的单恋或偶像崇拜。一旦陷入爱情的漩涡,人往往会浮现异於日常生活的狂气,从而散发出强迫性的反覆动作。显然,这可以从女主角渡边博子的种种行径得到印证。故事始於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因山难而离开人间。在葬礼结束后,她对藤井的爱意仍然余波荡漾。博子翻阅藤井的初中毕业纪念册,查出她故乡小樽市的地址,并透过写情书的方式,企图重演往日恋情。她寄出第一封信给藤井树的信后,宣称:「这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当然,这番言行在一般人的眼中,简直疯狂。
然而,博子竟然收到回信了。回信人署名『藤井树』。后来,透过一封又一封的回信,博子得知这位藤井是她未婚夫的初中同学,而这两位同名同姓的男女同学更有一段牵扯不清的关系。
博子一开始不仅疯狂的沈湎於过去的回忆中,同时企图由回信中深入了解未婚夫的成长背景。不过,当她跟新男友一起前往小樽市拜访『藤井树』时,却没有找到人。而当她准备离去时,在大街上却看到一个长得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子。她脱口叫出名字,但这位名叫藤井树的女孩回过头来并未看到博子。此时,博子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摇摇欲坠的情欲世界
显然,博子因刹那间的幻灭而有所领悟。过去,她或许认为自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而他也必定一心一意爱她。当她发现回信人藤井树居然跟自己长相一样,加上后来得知她未婚夫的初恋情人是同名同姓的藤井树时,博子难免警觉到,自己彷佛是他的初恋心理所投射的对象!甚至不过是一个替代角色罢了。而博子原本所建构的爱情世界也就变得摇摇欲坠。本片虽然围绕著爱情的主题打转,旦死亡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问提。
换句话说,『爱』与『死』在片中一直纠葛在一起。以博子来说,由於未婚夫的死,以致引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相对而言,他未婚夫的初恋情人藤井树也同样体验到死亡的冲击。
藤井一开始,即目睹父亲的病逝,而这件事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中。不过,透过她一封封的回信,观众也得知她在初中时代曾经面对同名同姓的男同学不告而别。虽然他只是搬家而已,旦他对藤井而言,彷佛就像一个死去的亲人。於是,这段纯纯的爱也因此草草结束了。
追忆似水年华
事实上,藤井早就将初中的往事忘得一乾二净,但经由博子的来信,往事忽然点点滴滴从文字中一一浮现。因此,文字的书写行为就变成一种试图重新诠释自己过去的探索过程。博子和藤井都在书信的一来一往中,重新发现自己的过去。
尤其是,藤井特别提到以前那位同姓名的同学,离她而去之前,亲自拿一本书,要她代为归还。当时,藤井并不知道借书登记卡背面有她脸部的素描。后来,她才从学妹的手中得知此事,於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名称就是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显然,编剧将该书放入本片,无形中就具有暗示意义。也就是说,对两位女主角来说,解读爱,同时也是在探索周遭的世界,而逝去的时光也只能透过文字的建构来完成。情书里彷佛有一股魔力,将往事一一唤回,只不过具体的时空早为信纸的空间所取代。
电影花絮
今年夏天最美丽的电影--情书 (摘自谈星九月号尖端出版)
片名: 情书 (LOVE LETTER)
导演: 岩井俊二
演员: 中山美穗,丰川悦司
情书的内容并非是一般痴男怨女的肉麻情话,他记载一段埋藏多年没被揭发的爱及一段至死不渝的情,描写博子依然深爱逝去多年的未婚夫,对他的怀念有增无减,一次在遗物中找到亡夫中学时期的旧址,毅然寄了一封信,抒发自己的心情,但万万没想到,这封信竟寄到一个与亡夫同姓名的女子手上,而这个女子还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开始书信往来,博子透过书信内容获知故人的中学生活,得到极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怀疑信中女子是他的初恋情人,於是便按地址去查个就竟,赫然发现这个女子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才明白这是亡夫爱自己的原因。 她们的信不但找出爱的根源,还揭发了一段埋藏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爱。
演技精湛的性感象徵 中山美穗
1970年三月一日生,八五年演出电视剧 "每次都引起骚动"开始了演艺生涯,同年也以歌手生分发表新专辑。 中山美穗这位美丽的女明星,内在气质中隐藏了两种性格,一是敏感而内向的温柔女人,一是充满阳刚性的现代女强人。 中山美穗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非常平衡的存在著。
在电视剧 "每次都引起骚动" 中,中山美穗饰演一个在教室中跳脱衣舞,到宾馆玩禁忌游戏的叛逆女中学生; 而在 "那家伙与我" 中他饰演一位对爱认真,感情脆弱的女高中生。 这样一百八十度不同的角色,中山美穗都能有完全精湛的发挥,表现出的魅力也是不同凡响的。
"十八岁的未亡人" ,中山美穗饰演一个新婚初夜丈夫就突然死亡的可怜寡妇,不论在造型或演技上更是一大挑战。 单看她这些之前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次公开的新作 "情书" ,是演技的再一次发挥。 片中他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深情款款对已逝未婚夫念念不忘的女子,一是活泼乐天的女图书馆员,这样的角色对她来说无疑是成长的最佳证明。 中山美穗个人觉得,比起电视剧和电影是她更想发挥的一个层面,希望透过 "情书" 这部片,让大银幕的魅力无限延伸。
众生迷醉的酷哥模样 丰川悦司
丰川悦司是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演员。 在 "星闪闪" 这部片中,他饰演一个英俊的医生,但对女人确没有丝毫兴趣的同性恋者; 在 "课长 岛耕作" 里,她变成一个善妒嫉对人苛刻的一名男职员; 而 "NIGHT HEAD" ,"厕所的花子小姐" ,"八个墓村","情书" 等片中,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不重覆的。 "我是把演戏当成一生的职业在进行的,我总觉得当演员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其他事的。 为了我的理想我会全力以赴的,况且现今的电影环境,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简单,没有专业的程度是决不可能表现出色的! " 对丰川悦司来说,演戏不是只把故事内容传达给观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透过演员的感情,将故事更融入观众的心灵。 所以他常常在片场做笔记,除了看别人如何表达戏中情感之外,自己也多方尝试新的表演方式。
这一次演出 "情书" ,他说非常喜欢剧中人物的性格,因为跟他本人十分相近,而能够与中山美穗合作,更是让人高兴的事。 导演的拍片让人感觉酷酷的丰川悦司,在戏中就更酷了!
场外花絮
当记者问到中山美穗对情书的看法时,中山美穗露出一脸甜甜的笑,回答说: "我出道十年,刚开始时曾经有一天收到二十五封情书的经验,这是我非常难忘的。 我喜欢用写情书的方式表达爱意,因为那种柔柔诉情的感觉是很耐人寻味的,距离感更增加了美感,绝不同於一般速食爱情的。 而我最难忘的一封那一天,他给了我一封信,告诉我,他每天都祈祷我能过更好更快乐,虽然无缘相伴终生,但未来的岁月他会永远站在角落支持我,要我好好加油,我感动极了,虽然没有连络了,但我常常还是会想起这封信给我的鼓励,真的很感谢他! " 不管现实生活中或电影里,"情书" 总是给人浪漫的温暖!
⑷ 豆瓣30万人集体打满分,日本电影《情书》到底讲了什么让人如此感动
日本电影《情书》是岩井俊的一部电影,整个影像都是以比较清新感人节奏和明快唯美的镜头来拍摄。这部电影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热潮。现在,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被许多亚洲影迷们所热爱,更是被许多的专业影片人称作这是一部日本新电影中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故事的结束是回到现实,在主人公看到学妹们所拿出的肖像。那一刻,滕井树的心被感动填得满满的,那一刻,激动的她说不出一句话,满脸的羞涩也代表着幸福。
⑸ 情书520上映,有什么看点
无“死角”美景赏心悦目看点十足。作为世界上最经典的爱情电影之一,电影《情书》在权威影评网站豆瓣获得了8.9的高分评价,超百万人“已看”,全平台近60万人“想看”,超70万人在评论中留下一则则饱含鲜活情感的感慨,不少影迷专程前往影片拍摄地——小樽“朝圣”打卡。
有影迷感慨说,《情书》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它表现了我们“曾经历过,但又未曾表达过“的初恋。数年来,因影片潸然泪下的观众从未间断,每到盛夏来临或冬日飘雪的时刻,总有无数影迷“呼唤”影片重映,期待之情可见一斑。
执导电影《情书》的岩井俊二在影迷中有着“青春纯爱大师”之称。标志性的纯净、浪漫、迷幻的气质,奠定了唯美恬淡、温情柔和的“岩井美学”风格。其成名作电影《情书》以小樽纷纷扬扬的雪为引,伴随着缥缈动人、纯洁悠扬的音乐,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至纯至美的感官盛宴。
2021.5.20《情书》送给所有“爱情”:
电影《情书》日前发布了全新手绘海报,透明纯粹的蓝色扑面而来,安静温柔却有着拨动心弦的力量,与影片呈现的淡淡爱恋与悠远意境如出一辙。“你好吗?我很好。”空空荡荡的雪地里,博子(中山美穗 饰)用尽气力,向远处的雪山喊出这句被几代人铭记的问候。
一声声思念到极致的呐喊,执着到释怀的哽咽,饱满的情绪让人不得不动容。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从“你好”到“再见”的人,电影《情书》以缓缓铺叙的镜头讲述了两段唯美爱恋,其实也讲述了每一个从“爱”里收获很多,也从“爱”里失去一些的我们。
以上内容参考 闽南网-亚洲高分爱情片《情书》520上映 送给所有“爱情”
⑹ 日本电影《情书》情节影评,要求1000字左右。。大伙帮帮忙吧。。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现在,这部美丽动人的《情书》不但为众多亚洲影迷所喜爱,更是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很久以前就看过《情书》那个时候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能隐约的感觉到其中的情感,它是那么的细腻,如同女人的思维,记录着心理的微小变化,随这年龄的增长,我能从很多的方面入手再回头重温那种难得的记忆。
影片一开始就以优美的构图唯美而静谧的画面开始,一个年轻的女子躺在雪地上似有所思,短短的几秒钟的镜头像是持续了几个世纪,犹如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坚强”的站起来,仰望天穹,是难以言表的沉浸,还是一种难以说清的感伤。在接下的叙述当中给出了故事的原因:渡边.博子的男朋友远去了天国,她陷入的是悲痛和失落,只有将她那份真挚的感情埋于心中。导演岩井俊二从细致入微的情节中表达出,她在—家中看到的毕业纪念册,看到了她最爱的人滕井树的名字,怀念的她偷偷的把名字记了下来,写在了手臂上,如此微妙的细节却有一番寻味,接着写入的是同她长得一样的人-藤井树(女),两个毫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封信件有了联系,一段真挚唯美的感情之诗就这样铺开了!开头的叙述让头一次看到这部片子的我不知所云,但是往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耐人寻味。虽然贯穿整个故事的书信都是两个女孩之间对另一个男孩回忆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回忆,让一直潜伏和深藏的情感被小心翼翼地抽丝和剥离出来。回忆是岁月的书签,回忆是成长的印迹,回忆是情感的累积,谁的青春没有回忆呢?明明知道那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件,但是还是执意把它寄了出去,如同心中久藏的一股未曾释放的情感,寄出一封无人接收的信件,让信件寄托着那份忧思安然的释放。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他的镜头语言没有多大让我惊讶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么优雅的情节没有必要用什么特殊的镜头特技,但是画面的构图却是那么的讲究,那么的富有诗意,让我没有办法不服气摄影师唯美的构图法则,让这个感情细腻的影片更加上几分光彩,记得好朋友说过,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像这张影片中表现出的那种干净和舒服了。世间的爱情总在呈现两种可能性,得到和失去。得到的时候教会我们珍惜,失去的时候又我们懂得回忆。光阴似水流年,嗟叹,哀婉,无力回天,唯有回忆才能教我们振作下去。
影片一开始,大雪漫天而下,房屋错落,白色的山间,白色的弯曲小道,白色随风起舞的窗帘,白色的试卷,这么多白色的印象,也许就是它的情感基调吧,就像少年圣洁水晶的爱情,永远的纯洁清纯。一个初入青春门槛初恋的故事,或者准确地说,应该是暗恋吧,哪一个少年不曾有过那甜蜜又苦涩的经历呢?
少年的藤井树(男)似乎总是与女孩藤井树作对,图书馆的工作从不帮忙,古怪的他老是借阅一些被人遗忘的书籍,可以最先在借书卡上写下名字。男孩藤井树会是想等女孩藤井树一页页翻过,终于找到那张卡片再发现他对她的爱恋吗? 我想少年的恋情最开始大都是以和心爱的人搞恶作剧开始的,借以吸引她的目光。从而引起对方注意建立联系吧,就像他骑车冲下山坡将口袋套在她的头上那样。傻傻的男孩。还有,英文考试卷发错了,女孩在车棚里等待着男孩出现交换试卷。然而男孩直到华灯初上才姗姗来迟,偌大的车棚只剩下了两个人。在女孩费力摇动自行车踏板发出的微弱灯光下,男孩不紧不慢的对比这两份试卷,喃喃的自语:"原来break的过去式是broke啊!"他有些幸灾乐祸的毫不理会女孩的焦急和催促,因为他享受与她在一起的时光,这美妙的独处...... !
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的不仅仅是那种久远的回忆。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初恋的单纯唯美,可以说到了极致,千百回转的思绪在心头流转,可以不表白,但定会在蛛丝马迹中展露无遗,是这般的美好.甜蜜,就算是长大.年逾花甲之时回首这段往事,那段时光也定会激流回荡,难以平静。还有一处让我感慨,国中时代的滕井树看到在雪地中溜的时候见到了一个蜻蜓葬在雪中,黯然神伤,这让我想起了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感时花溅泪,女子的独特情感一下子就表现了出来,我想只有心中有爱才能表现出爱!有那种淡淡的友情表达,故事的结尾,尾老头轻轻的唱起了滕井树死前唱的最后那首歌,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人不在了但是歌还依然存在。最后,博子和秋场爬到山上,博子对着白雪皑皑的山喊道你好吗?山回应着你好吗,博子又说我很好,山回应我很好……
我很好,这样的结局很好……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重重的亲情在里面,滕井树去医院的时候,回忆的那一段让我记忆犹新阿,想起了爸爸的离去, 还有家人的惊慌失措,另外让我深深感动的一幕就是她和爸爸一样患上了肺炎,爷爷不顾一切的背着她奔跑于大雪之中,七十六岁的老人为了孙女的安危奋不顾身。亲情被那一瞬间挥洒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结尾,回到现实,学妹们拿着画着她肖像的借书卡给他看,那一刻,滕井树的心被感动填得满满的,那一刻,激动的她说不出一句话,满脸的羞涩也代表着幸福。一个男孩的心是如此缜密细腻,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不必要讲出来的,一个人独自等待, 一生都不会忘记。
⑺ 求电影《情书》的影评。
可遇与可求之间,只在太过年少的时地看来,才仿佛隔着沧海桑田。
偏偏又是年少,才会为一束日光、一盏窗台、一级台阶的微凉而哽咽。
谁又能想到,这哽咽竟能这样顽强地蹒跚过岁月,恍恍惚惚,清浊相间,一点一点凿穿世间最顽冥的时间之石。
直至透亮透亮,凝成哀而不伤的渍。
生命正因此不轻不重、却独一无二的痕,在阳光下闪耀着生生不息又遥不可及的希冀。
许多人看《情书》,许多人写《情书》,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梳理着年少,回味着爱的博大与徒劳。也许只有到了可以追忆的时候,爱才称其为爱。它永恒、它不朽,因为它深植记忆。它可以分享、可以遗忘,却无法互相替代。无法争抢,无法偷窃,无法模拟,因而具有天然的神圣性。
《情书》日本式的优雅与委婉常常给人一种震慑的美,日本电影人精微的创作力和感受性,使得他们的作品在模仿之外,更具有独立的诗性追求。“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世界电影中一个经典的主题,新锐导演们总是能够敏感地捕捉这种镜像中的自识,从而通过胶片——这一特殊的情感载体,细密地、委婉地传达对于生命的诗意追问。无常、宿命、极端美学常常是日本电影中最为鲜明的基调,然而《情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过多地展现这种淋漓的残酷之美,而是将“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学观念诠释得精准到位。
渡边博子因为强烈的思念而去寻找死去恋人青年时代的记忆,导演给予她的镜头色调总是暗暗的,与女藤井树的温暖色调对比,悲悯之心跃然显现。从影片一开始的雪中祭奠,到渡边博子压抑、内敛的脸部特写,整个故事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
死亡不是遗忘,而是未知,是无助,是伤痛。渡边博子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试图通过这种亲近死亡的方式缓解两年以来的强大孤独感,试图走出这段无果的爱情企盼。深情的女子,像沉默的雪,绵延浩瀚。在她的眼神中,投影的不仅仅是她无措的命运感,更有她企盼能够互通情感的对话世界。情书,是最为古典的传情方式。它不需要直面,不需要声音。它承载着等待、承载着希望。它是自我叙述,也是自我认识。
“你好么?”“我很好”
这似乎远远超越的问话本身,而成为了追问生命的直接表达。
日本文化素来有着“死亡崇拜”的特殊传统,在最美的时刻凋零也成为了咏叹青春的经典手段。但是岩井并没有选择传统日式对于樱花般刹那芳华的迷恋表达,而是选择了对于生者的鼓励和关怀。在这里,男性藤井树的遇难,少女藤井树父亲的去逝都被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渡边博子在对爱人的怀念和追思中终于下决心把握秋叶的爱情,走出曾经的阴影;对女藤井树的病危、抢救情节的描写,更是肯定了生命的延续。似乎与青春有关的所有感情都会无疾而终,在这部电影中,这种无疾而终的方式通过“死亡”来展现,频添了一种清冷的韵味。女藤井树的生命历程交织着对于生死的认知,她在医院产生的对于父亲死前的恍惚幻觉正是深埋于心底对于死亡的恐惧,护士的呼唤又让她不经觉想起了年少时同名同姓的男孩。当得知男孩过世,她最先想到的便是父亲离开时的记忆。此时叙事的节奏顿时被悲哀笼罩,在这种悲哀中,融会着日本式的安慰和解脱——即雪景铺陈。那是埋葬父亲的地方,也是男孩离开的地方。生命终结于自然,就仿佛终结于永恒,而此时将悲哀视为美,无疑是最好的安慰。探讨生存与死亡也许并不是这部影片的主旋律,但青春并不是仅仅以单线铺成的成长经历,它更多承载着我们对于生命最朴质的感知,也即是对于永恒之爱的渴望。
年少时的爱,清澈得不沾染丝毫欲望,纯洁如雪,深远若天际。如果不去深究,或许我们永远不会如此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究竟曾是怎样的位置。能够记忆的,或许只有窗前那恍惚的身影,静默的脸颊,或许只有那些点点滴滴的荒唐片断,以及百折千回的细密情怀。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就好像藤井树骑着单车消失在小樽的街道,没有背负丝毫的哀痛。时间深处的心意也只有经过时间的荡涤,才能够如此隽永悠长。
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然而爱,却偏偏相差不起一毫厘。曾经因羞涩而错失,如今的热烈又留不住。爱的无措、命运的无可言喻,或许是这段故事永远无法抹去的悲伤特质。
当藤井树打开《追忆似水年华》的扉页,看到了那张书签的背面,相信所有的观者都会被她含着泪水又不知所措的笑容所打动。仿佛一瞬间,渡边博子的全部酸涩与思念都转移到了她的心上,莞然间已隔沧海桑田。遗憾的是,藤井树到死都没有忘怀初恋的女孩,女孩却毫不知情;遗憾的是,藤井树爱的并不是渡边博子,渡边博子却深爱他;遗憾的是,藤井树未曾爱过的男孩竟然成为她永远无法忘记的回忆。“徒劳”的爱成为了影片中最感人至深又让人唏嘘不已的因缘。日本似乎偏好这种“徒劳”的渲染,不在乎自己的爱是否能有回报,不在乎这种无望的爱将能带来什么……“徒劳”凭借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怨无悔的信仰,可以超越生死而永恒存在的力量。想起雪地中渡边博子的呼喊,想起病榻上藤井树的呢喃,想起那束日光,那盏窗台……也许,她们都背负着徒劳之爱而孤独行走,面带微笑、隐忍坚强。
自然地体现出幻觉式的纤细哀愁和象征意象是电影中最为成功之处,玄虚的哀感迁移和清冷的风韵将影片定位于青春却又不止行于青春。初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这番意蕴,只是为曾经年少的浪漫哀愁所感动,只是猜想倘若女藤井树与男藤井树曾经相爱,结局又会如何。于是想着,这“情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是渡边博子寄往天堂的信?还是少年藤井树细心描画喜欢女孩的书签?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情感诉求的对象,这似乎与成长无关,而是隐秘于心的古典情怀。年轻时,我们总有许多话想对暗恋的人说,即使与他根本不相识。长大以后,孤独站立在十字街头,看人影穿梭却没有一个人会为自己停留。冥冥间是否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面貌、一样寂寞、一样站在黑暗的舞台上,等待照亮彼此的光线?
是女藤井树的回忆让博子终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渊,也是博子让藤井树了解到从未深究过的记忆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却从未相逢,似乎没有人为她们遗憾。她们已然融为了一体,成为爱与记忆的象征。
他们各自徒劳之爱,在这一刻平添了动人的韵味。若是没有办法遗忘,不妨就铭记着哀伤吧。就如我们无法回避死亡,却仍然要勇敢地生活、相爱,至死不渝。
“你好么?”
“我很好”
我只愿在心里,再为你投递一封情书,最后一次忘记你。
--------------------
转来的 字数应该够了吧...要用的话自己看一遍修改修改吧 我没有看得太细
⑻ 《情书》豆瓣影评1000字
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