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电影是一镜到底,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的
「大空港2013」《俄罗斯方舟》和《夺魂索》。另外,《工厂大门》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也是一个镜头,但那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其他的剪辑拼接等手法,所以我觉得不能把它称为长镜头电影。 《夺魂索》虽然中间因为胶片长度问题必须停机换胶片,但下一次开机仍然是从上一个镜头的地方开始,从拍摄的用意和美学角度来讲,应该也算是一镜到底。《俄罗斯方舟》则是用了比较先进的现代拍摄工具,相当于直接拍摄于硬盘之上的。还有一个寂静的房子
『贰』 最近对长镜头比较感兴趣,有谁能告诉我,人类电影史上,一共有几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电影注意,一镜到底
《俄罗斯方舟》和《夺魂索》。另外,《工厂大门》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也是一个镜头,但那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其他的剪辑拼接等手法,所以我觉得不能把它称为长镜头电影。 《夺魂索》虽然中间因为胶片长度问题必须停机换胶片,但下一次开机仍然是从上一个镜头的地方开始,从拍摄的用意和美学角度来讲,应该也算是一镜到底。《俄罗斯方舟》则是用了比较先进的现代拍摄工具,相当于直接拍摄于硬盘之上的。
『叁』 所谓“一镜到底”的 电影 真的不需要后期剪辑吗
说起“一镜到底”的影片,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摘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鸟人》。影片中,摄影机主要跟随着主角里根的视角,既穿梭于舞台前后、室内室外,也穿越到过去,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现在。观众也仿佛置身角色所在的物理世界与精神迷宫,切身感受着里根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过程。“一镜到底”的形式感与电影内容的深层意涵巧妙融合,一部别具匠心的佳作就此诞生。除了《鸟人》之外,还有哪些“一镜到底”的电影?所谓“一镜到底”,真的就是“one-shot”吗?是否需要后期剪辑?“一镜到底”适合表达哪些内容,又会产生怎样的审美效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开宗明义,“一镜到底”通常指代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注意,仅仅是“看上去”不经过后期剪辑,其实很多所谓“一镜到底”的影片是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结合。但它们往往运用各种后期技术使剪辑点不易察觉,形成一种天衣无缝的观赏效果。简单地说,名副其实的“一镜到底”=整部电影是一个不经过后期剪辑的单一长镜头;伪“一镜到底”=多个长镜头+后期剪辑/特效。
入围第65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德国电影《维多利亚》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一票难求。导演塞巴斯蒂安·施普尔追随五个青年在柏林的酒吧、大街、天台上转场20多次,在自然时间、自然环境中完成了140分钟的one-shot拍摄,完整地再现了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如何陷入万劫不复的暴力深渊。影片前半段的浪漫邂逅缝合于后半段紧张的犯罪场面,形成急转直下的心灵震撼与情绪张力。全片由佳能C300手持摄像机拍摄,看似随意的摇晃镜头和灯红酒绿中偶尔的虚焦镜头营造出一种真实感与代入感。摄影师Sturla Brandth Grvlen的名字出现在片尾字幕的第一个。
纵览以上影片,无论是通过后期剪辑、特效达成“一镜到底”的效果,还是行云流水般的单一长镜头,都在对电影语言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造就了令人赞叹的视觉奇观。比起主要依靠蒙太奇剪辑而成的电影,“一镜到底”难度更大,对导演的场面调度、演员的表演功力、摄影师的技艺和体力都有着极高要求。One-shot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落脚于动作、情节、心理的完整性与流动性,成为一种表达内在情绪与精神处境的视觉载体。因此,现有的“一镜到底”影片多用于展现紧张惊悚的犯罪题材与心理失衡题材,以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唤起观众刺激、惊奇、紧张、同情等错综复杂的心灵体验。
『肆』 返璞归真的爱情电影,复古歌舞片《爱乐之城》,能否让人泪流满面
这是返璞归真,回归电影最初美好的电影。《爱乐之城》满足了我对电影的一切幻想,美人美景,对传统形式的创新,不落俗套的架构,还有对黄金时代的致敬,更别说那些只听就能落泪的原声。导演非常成熟老道,不仅有野心,也有足够的才华,歌舞元素几乎就是整个歌舞片的发展史,适合迷影爱好者。
有些东西是一旦失去,就永远都不可能追回的。当影片末尾导演安排另一种生活的展现时,我泪流满面。世间的人们汲汲于富贵,以为那就是幸福。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回头想想,似乎在哪里存在着另一种可能。而那种可能里,才是真正的幸福。相信若干年后,这还会是一部意义非凡的电影。它有对爱情的一切幻想,更展现了电影造梦的魔力。正因为电影,才得以弥补现实的缺陷,正因为缺陷,我们才对爱如此痴迷。
『伍』 有哪些一镜到底,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
三谷幸喜的「大空港2013」 山本英夫摄影 借机场拍了六天 每天拍100分钟 二十公斤的摄像机背在身上 想想就唏嘘
『陆』 电影里面的“一镜到底”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一镜到底是一口气拍出来的意思。小时代最后那个一镜到底是一口气拍完。
一镜到底,镜头不cut,一口气拍下来,对演员、调度、整体配合都是一个考验。
苏古诺夫的「创世纪」是一部两小时一镜到底的电影, 在俄国圣彼得堡冬宫拍摄,完全不能ng,只要有一个人失误,全得重头再来,事前的排练相当辛苦,动员的的人数,堪称创举。「大事件」一开始也有一场七分钟,一镜到底的镜头,非常过瘾。
国际人士称赞侯孝贤拍摄手法一镜到底很利害很少人敢拍,侯孝贤是以「长镜头」闻名,而非一镜到底,纪录片也很少一镜到底,因为太刻意了,除非是单机拍摄舞台的演出,才算是一镜到底。但一镜到底要拍得好看,真得不容易。
所谓的一镜到底,基本上适用于纪绿片的拍摄手法, 如何拍的稳、拍的见感情、让人有感触这就是专业 ,用在商业片上这就是国际人士认同的厉害。
举例:
《冬荫功》:3分54秒
独闯冬荫功是《冬荫功》的精华部分,这是一个持续近3分54秒的长镜头,托尼一气呵成,从1楼一直打上去,行云流水很漂亮。
这3分54秒要一气呵成可并不简单,首先就是对体力的考验,因为这是一个镜头拍成的,不允许中途休息,要打到最后还不出现疲劳状,动作还是那么犀利拳脚还是那么有劲,真的不容易。事实上,这个3分54秒的长镜头拍摄了四五次才成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闯进一个房间,一男一女正在床上,他把几个打手摆平之后镜头马上转到门外,这时一帮人很快冲进这个房间,但是没发现Tony转身走了,镜头又马上转到门上方,原来Tony已经在那里了。这里虽然写了很长一句话,但实际上时间非常短,Tony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攀上门缘,并且是在已经连续打了两层楼的情况上做的,实在佩服。其实如果不用连续长镜头,而是剪辑拼接,那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这里却是完全真实的,不佩服都不行。在花絮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拍这里时也出现过失误的,有一次在Tony从门缘上跳下来时,右脚不慎在右门上挂了一下。虽然这并无大碍,但总是美中足,所以还要重拍。
『柒』 电影《1917》一镜到底让人佩服,这部电影有哪些隐藏的剪辑点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指导,由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科林·费尔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马克·斯特朗、理查德·麦登、安德鲁·斯科特等演员出演。
『捌』 有哪些电影是一镜到底的
没有哪个建议是可以一镜到底的,因为电影是需要分好多个镜头,来拍摄完成的,如果说一个电影,可以一镜完成的话,那个电影一定很短。
『玖』 一部微电影,全程一镜到底,是一个男人一直在一条路上走,期间还在不
The Man Who Walked Around The World(行走于世界的男人09年伦敦BBH的广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