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台湾电影粽邪到底什么意思

台湾电影粽邪到底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8-02 15:20:07

⑴ 关于台湾的电影级别

台湾电影分级制度
在台湾,中华民国新闻局依据电影片分级处理办法第二条将经检查核定准演之电影片分为下列四级,有行政命令效力:

限制级(简称“限”级):未满18岁之人不得观赏。
辅导级(简称“辅”级):未满12岁之儿童不得观赏,12岁以上18岁未满之少年需父母或师长注意辅导观赏。
保护级(简称“护”级):未满6岁之儿童不得观赏,6岁以上12岁未满之儿童须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
普遍级(简称“普”级):一般观众皆可观赏。
早期电影不多时,仅分为限制级及普遍级,后来电影数量增加时,增加辅导级,而保护级是民国八十三年(1994年)4月最后增加的级别。

1999年中华民国新闻局依据电视节目分级处理办法实行的电视节目分级也是以此方式作为分级。2004年新闻局发布的出版品及录影节目带分级办法也用类似方式分级。

pg-12应该是日本的电影分级
日本
日本电影分级制度用四级制:

一般:不限年龄。
PG-12:12歳未满(小学生以下)建议成人伴随观赏。
R-15:15歳未满(中学生以下)禁止入场。
R-18:18歳未满禁止入场。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⑵ 台湾人说的“影集”,到底是什么意思都包含什么

影集一般指的是欧美电视剧的意思..日本韩国的就叫日剧跟韩剧....

⑶ 怎么看待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

评析
香港电影看多了,感觉商业气息太浓,类型化模式化太强,跟风现象极为严重,往往一部佳作的诞生也伴随着数部甚至数十部劣作的接踵而至。新世纪的香港电影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不仅许多所谓的大制作无法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就连王家卫、许鞍华、关锦鹏、陈果这些具有独立精神的电影作者都渐渐流于俗套,而类似《炮制女朋友》、《我要做Model》、《雀圣》和《至尊无赖》这样的粗制滥造之作更是层出不穷。这几年观看香港电影,与其说是在娱乐享受,不如说是在完成一项既定的任务,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咬紧牙关,才能坚持看完整部影片。物极必反,既然难以观看,又何必强迫自己呢?还是欣赏欣赏那些更加细腻,也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台湾电影吧!同是黑头发,黄皮肤中国人拍的东西,为什么这两个地区就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看来这还是由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一.
最早看台湾电影,还是李行的那部《汪洋中的一条船》,典型的励志型人物传记片,描写了一个残疾人顽强奋斗的一生,具体情节已经印象模糊了,反正感觉很煽情,突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中国传统精神。但由于当时岁数太小(还在上小学),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细细品味了。后来电视上经常放秦汉、刘雪华、刘德凯、马景涛这些家伙演的琼瑶剧,哭哭啼啼,又臭又长,于是“影视不分”的我自然而然也就对台湾电影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
其实就是在90年代那段大批量观看香港电影的时期,我经常会将一些商业性很强的台湾电影误认为香港电影,比如《乌龙院》系列、《笑林小子》、《蜡笔小小生》和《逃学战警》。这些影片中都有着大量的搞笑噱头,来得甚至比那些香港搞笑片更为夸张,也更为低俗、肤浅,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这样一个人物——朱延平。这位被誉为“台湾王晶”的商业大导演,在崇尚电影作品艺术化,人文化的台湾,绝对是一个另类,仿佛王家卫、陈果之于香港电影一样。他在2005年年初推出的贺岁片《一石二鸟》更是将这种低俗的恶搞风格发扬到了一种极致,结果自然也成就了一部大烂片。不过我还是挺喜欢他的《异域》和《新火烧岛》的。《异域》改编自同名小说,描写大陆解放后一支国民党军队在中缅边境长达数年的悲惨遭遇,他们失去了身份的认同感和生命的安全感,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极尽酸楚地苟活于世,隔三差五地还要经受着枪弹炮火的摧残。影片结尾处罗大佑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更是为这一煽情大作作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注释:“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而《新火烧岛》显然是林岭东《监狱风云》的衍生之作,不过与《监狱风云》偏向写实的风格不同的是,《新火烧岛》在突出善恶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还增添了一些漫画风格,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像黄秋生扮演的监狱长古今伦和监狱中的大哥大宫天保,不是极恶就是极酷。而对美国90年代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和《天生杀人狂》中一些元素的借用和模仿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大多数商业电影的制造者一样,朱延平也经常大打明星牌,台湾的帅哥美女吴奇隆、金城武、林志颖、徐若暄、叶全真们不时在他影片中出现,而两大童星释小龙和郝邵文的一武一谐绝佳组合更是成了他的座上常客。但光靠明星效应和对过往影片的生搬硬套,显然失去了电影创作中最宝贵的东西——原创精神,就像香港的观众早已厌倦了王晶一样,台湾观众也开始对朱延平影片中不停的对他抄袭和自我复制产生了“审美疲劳”,本应卖座的娱乐大餐遭遇“血本无归”的滑铁卢真的不再是什么稀奇之事了!
二.
朱延平的确是十几年来台湾商业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他导演虽然也拍商业电影,但都没有像他拍的那么张扬和纯粹。比如说陈国富的《双瞳》(02年观看)吧,一部类似于美国《七宗罪》的宗教神秘主义复仇影片,显然兼顾了商业和艺术两方面的考虑,非常讲究色彩、光线、构图和摄影。而影片在保持情节丝丝入扣的同时,也没有加入任何胡搞的噱头,娱乐性虽然降低了,却比朱延平那些鬼打鬼闹的暴笑剧更有看头!
即使是反映都市男女糜烂夜生活的《台北晚九朝五》(03年观看),也比其所模仿的《香港晚九朝五》来得更为细腻,更为平和。很喜欢影片中花花公子小马呆在医院病房里的那两场戏,平静安详的画面与前面喧闹嘈杂的酒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洞察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似乎我们先前看到的那个小马只是一个外壳,眼前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小马!
一直以来都只听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大名,直到03年5月才有幸观看到这部台湾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作品(之一)。4个小时的时间,既像是在阅读台湾的历史,又像是在同小四、Honey、小猫王们一起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狂躁不安。影片的暴力争斗丝毫不亚于香港的《古惑仔》,而宏大的叙事架构,扎实的细节描述以及对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又远非那些香港黑帮漫画影片所能比拟的。这次非同一般的观影经历让我对台湾电影作者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深深体会到像杨德昌这样的电影大师的非凡之处所在,也不由为自己从前的浅薄无知而感到羞愧:遥想当年,我可是将侯孝贤、杨德昌们贬为远逊于王家卫的次等导演的!
三.
真正系统地观看台湾电影,还是04年夏天买了DVD碟机之后,因为大量的台湾电影在大陆都是通过DVD渠道发行的,而不是VCD,所以陆陆续续买到了台湾四大导演(侯孝贤、杨德昌、李安和蔡明亮)的许多作品,也提升了自己欣赏台湾电影的艺术品味:对香港电影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感情,而对台湾电影则更有一种朝圣般的崇拜!
侯孝贤的电影当然是最具人文气息的,从他早期的“青春叛逃事件”四部曲(《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到后来的《悲情城市》和《戏梦人生》,侯孝贤的影片保持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客观、冷静、含蓄之风格,从来不去刻意煽情。从他那平静淡雅的长镜头中,我们体味着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思考着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比较着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乡村文明与现代文明,重构着族群对于历史的记忆,使电影成为“历史的渐近线”。不喜欢他后来的《海上花》,因为空间太狭小,情节太缓慢;也不喜欢他的《千禧曼波》,因为跳动的都市节奏让我感受到一种局促和不安。而2005年的新作《最好的时光》则采取了三段式的叙事,无疑是对他二十多年创作风格的一次象征性的总结。这位一辈子以小津为偶像的台湾“电影青年”,如今早已成为小津之后最能代表东方美学风格的大师级人物,在他以《咖啡时光》向小津致敬的同时,又不知有多少黑头发黄皮肤的电影小子们正准备向他致敬呢!
和侯孝贤同辈的杨德昌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与侯孝贤不同的是,他的影片很少去表现山水间所弥散的乡土气息,而将摄像机对准现代化的都市,洋洋洒洒地抒发着自己对台北社会种种不良现状的批判。在他的《恐怖分子》、《麻将》和《一一》等片中,我们看到了少年人的叛逆躁动,中年人的生活危机,老年人的孤独无助,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台北像是一座被罪恶笼罩着的城市,这里人人有病,而整个城市更是病入膏肓。当然,杨德昌也没有完全绝望,像《麻将》结尾处那一对街头拥抱的青年男女身上,就寄托着他对美好未来的迫切向往。虽然他是台湾最具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导演,但从《一一》开始,我们也发现他比以往平和了许多,显得更加内敛,更加不露声色!
很多人认识李安都是从《卧虎藏龙》开始的,这部在西方人眼中倍受推崇,在中国人眼中却无法得到认同的武侠片显然使他名声大噪,甚至超越了侯孝贤和杨德昌这两位前辈。其实真正体现他作品风格的还是他在90年代上半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并存,新老两代人的代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都是他这三部影片所要表达的重点。他的影片就像我们平时所看的那些家庭剧,温柔敦厚,细腻严谨,生活气味非常浓郁。在影片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郎雄所塑造的父亲形象也深入人心,而这个“父”完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威严,更多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与台湾电影整体淡化戏剧冲突的风格不同,李安更像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影片的进程其实就是对原有事实的一次重新洗牌,直到结尾处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啊(比如《喜宴》中老将军从头到尾的难得糊涂,以及《饮食男女》中老朱在家庭宴席上的爱情宣言,都是在影片的最后才给观众带来惊奇的)!
看蔡明亮的电影的确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的事情。起初看他的《你那边几点》只能用“受罪”二字来形容,极为匮乏的人物对白,大段大段的固定长镜头,以及几乎淡化为零的戏剧冲突,简直让习惯了将影片当作故事来阅读的我感到无所适从。后来看多了,也渐渐习惯了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而从《青少年哪吒》、《河流》、《洞》、《不散》和《天边一朵云》这些影片中,我不禁发现到,其实他才是台湾甚至是整个中国最符合法国“作者论”观点的导演:一生其实只是在拍一部影片。虽然他崇拜并模仿特吕弗(他的“小康”系列很像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男主角也总是用李康生),但实际上却比特吕弗纯粹的多。当夜深人静一个人靠在椅背上静静观看蔡明亮影片时,可以很深切地体会到,原来蔡明亮的心灵是和我相通的,影片中的那个孤独的小康仿佛就是自己的化身!
除了这四大导演的作品之外,最近还看了张作骥的《黑暗之光》和陈国富的《征婚启示》,感觉张作骥的风格继承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精髓:散文化的情节结构,冷静、含蓄、内敛、不煽情的风格;而《征婚启示》中刘若英的几十次相亲经历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市井百态,但相亲不过是表象,真正所要表现的还是对逝去感情的难以忘怀!
四.
虽然纯正的台湾电影和纯正的香港电影是无法兼容的,但台湾的电影演员却经常会出现在那些香港的武侠枪战爱情喜剧片中,像林青霞、张艾嘉、吴兴国、金城武这些港片中的老面孔,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出生背景,还真的容易把他们当作是土生土长的香港演员呢!其实台湾演员相对于香港演员,就好比法国演员相对于美国演员一样,并不拘泥于那种模式化表演,每个人都显得更加特色鲜明。当然这也同台湾导演更擅长挖掘演员的内在潜力有关,很多演员都成了某些导演的御用演员,比如郎雄之于李安,高捷之于侯孝贤,李康生、陆奕静、苗天这“一家三口”之于蔡明亮。男演员中,像郎雄、李立群、金士杰和高捷,都是属于那种越老越有味道的资深演员;而秦汉、秦祥林、邓光荣、赵文暄这样相貌俊朗的文艺小生(值得一提的是,邓光荣来到香港之后居然成了狄龙式的黑帮片“老大”,好比后来林青霞成了新武侠皇后一样,看来香港和台湾的电影氛围真是大相径庭啊),自然也就成了文艺爱情片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再年轻一点的帅小伙,如金城武、吴奇隆、陈昭荣和张震等,都是大有潜力可挖,当然对于更年轻的F4们,我可就连听都不想听了。而女演员方面,美丽如林青霞,知性如张艾嘉,清新如王渝文,灵动如刘若英,多变如杨贵媚,忧郁如陈湘琪,青春洋溢如李心洁,老而弥坚如归亚蕾,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魅力。香港演员可以拍一辈子烂片而修炼成影帝影后,而台湾演员却更愿在大师们精雕细琢的艺术作品中长久地散发着他们炫目的光泽!
好了,要想真正地研究台湾电影,决不是我这一篇小文所叙说的那么简单。从李行、白景瑞的“健康写实主义”到后来的琼瑶电影、武打电影,从“台湾新电影运动”中所弥散的乡土化气息到蔡明亮对现代都市人精神状态的极端展示;从1966年的年产剧情长片257部到世纪末的年产量不足20部,再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摘得金棕榈大奖到李安凭借《断背山》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称号,台湾电影50多年来的发展有高潮,有低谷,其酸甜苦辣很难一时半会道清说明。也许看看“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所著的那些电影文化评论,才会更加有助你深入洞察到台湾电影的精神内核所在!

⑷ 台湾电影里面说“水唷~”是什么意思是说很厉害么

是的,正确来说是“帅喔”,帅的台湾发音跟水有点相似。可以说是干的漂亮或很厉害的意思。
百分百正解,首发命中,望采纳!!

⑸ 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有哪些显著区别

台湾电影最大的特点几乎每部都哭哭啼啼,好像台湾的演员不会哭就不会演戏似的。香港电影写实性比较高,将社会的黑暗面拍的触目惊心。

⑹ 台湾电影里”干“是什么意思

好像也是骂人的吧,跟我们这边有的人喜欢随口说“草”一样的吧应该

⑺ 大陆电影和台湾电影的区别

李安跑没过去后,台湾电影就赛德克巴莱有男人骨气,能看。其他全是娘炮电影

⑻ 看过早期的台湾情感电影的进来一下,我问一个电影。

因为楼主说的太过笼统,剧情很模糊,所以很难判定是哪部电影,以下是70.80年代的热门电影明星的介绍和这些明星所言的一些热门电影电视剧,希望能帮你想起来是什么电影,如果有你需要的,请给个好评,谢谢!
20世纪70年代 台湾琼瑶电影明星的黄金时代
二秦二林 在水一方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电影一度横扫香港市场。琼瑶电影是当时台湾很多明星进入影坛的开始,如秦汉、胡茵梦、张艾嘉、归亚蕾、林青霞。而“二秦”(秦汉、秦祥林)、“二林”(林青霞、林凤娇)银幕上下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正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明星的品牌效应使得爱情文艺片的制作热潮持续增温,比起香港同时代“乱花迷人眼”的耀眼明星,台湾的明星更多拥有“在水一方”的优雅气质,而此时的中国内地影坛正经历“文革”阵痛,而处在无明星可寻的真空。

林青霞:西门町逛出个“江雁容”
事实上林青霞成为电影明星,是极为偶然的事情。17岁的她刚刚高中毕业不久,进了一家电脑中心做服务台迎宾小姐,业余时间在夜校补习功课,期望着下次联考能够考取大学。有一天,她与要好的同学去台北的西门町逛街,突然被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拦住,并说了一大堆不着头脑的话,身边的同学担心遇到了色狼。而那个矮胖的男人就是杨琦,当年“80年代影业公司”的星探,他问林青霞愿不愿意演电影,林青霞当时不置可否。林青霞回家提起此事,立即被母亲否决。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她再一次逛街时,又遇到了杨琦,身边还有一个矮胖而黑的中年人,杨向林青霞介绍说,这是导演宋存寿。宋存寿的名字在台湾十分响亮,他告诉林青霞正在筹拍《窗外》,想找人演剧中的江雁容。林青霞看过这部小说,因此怦然心动。宋存寿想办法说通了林青霞的父母,使得林青霞终于走进了影坛,华语影坛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升起了。
林青霞的处女作是《窗外》,感伤强烈的忘年师生恋题材。林青霞出演敏感纯洁的女学生江雁容,无论造型、气质都与角色出奇的吻合。当年这部影片因为版权的纠纷未能在台湾上映,但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放映时,观众惊异地发现了这位气质动人的玉女新星,并惊为天人。林青霞立刻成为了制片商争聘的对象,仅1974年一年就主演了《云飘飘》、《纯纯的爱》、《云深不知处》等13部影片,1975年林青霞尝试改变戏路参加战争片《八百壮士》的拍摄。1976年琼瑶自组公司,林青霞成为当家女主角,在《我是一片云》、《奔向彩虹》等片中出演一系列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80年代林青霞成熟转型。90年代之后,林青霞在《东方不败》中反串男角再次令所有人为之惊艳,也由此掀起林青霞演绎事业的第二次高潮。

林凤娇:集所有美德于一身
“二秦二林”中那个娴静端庄的女子,在其出演文艺爱情片前,却是以拍武打片为主,从小生活困苦,曾经当过书店店员和餐厅领台员的她18岁踏进影界。处女作为《潮州怒汉》,大导演李行是发掘她的恩师。
1979年是林凤娇最为风光的一年,她一口气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归来》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凤娇所饰的哑女阿秀使她众望所归夺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执导的《原乡人》,林凤娇身上的所有美德:谦和、淳朴、美丽、平凡尽显角色之中。导演李行曾说过:“和我合作这么多女明星,我觉得阿娇最厚道,而且重义气,红了以后不骄,肯为他人着想,这点真是难得。”
进入80年代她突然间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贤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后更是专心相夫教子,并甘愿做成龙的秘密妻子。20多年来她再也没有重回娱乐圈,并且无怨无悔。如今儿子长大成人,在《千机变2》中林凤娇成为了儿子的经纪人,所有接触过房祖名的人对于他的教养都给予众口一词的称赞,这或许就是林凤娇交出的最好答卷。

秦汉: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是拍琼瑶戏最多的一个人,琼瑶让秦汉红透当时的整个东南亚,然而照秦汉的话说演琼瑶作品让他受了很大内伤,虽然琼瑶在书中所写的感情是虚构的,但是演员在表演时却必须投入真情。
秦汉本名孙祥钟,是抗日名将的后代。念中学时就积极参加电影公司的演员训练班,因为高大帅气,被导演宋存寿看中,在他的《破晓时分》中扮演青年衙役。1972年他因参演《唐山五兄弟》而改艺名为“秦汉”,取自“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意,没想到从此一下就火了起来。
秦汉带有书生气度的潇洒外形,对事情常保持缄默的态度,都给人沉稳、踏实的印象。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条船》他改变形象扮演残疾老师郑丰喜,并在《原乡人》中扮演乡土作家钟理和,气质和表演上细腻而含蓄。琼瑶给予的评价是“始终给人一种谈吐文雅、很君子的味道,有时缺乏一种‘狠’劲。”但90年代秦汉接拍的两部电影《滚滚红尘》和《阮玲玉》却是他中年以后的最佳演出,成功摆脱了琼瑶电影一成不变的小生形象。近年来秦汉在新加坡、香港及内地接拍作品,如《胜券在握》、《豪门惊梦》、《紫玉金砂》中或喜剧或商人的角色,全都与过去反差很大。现在的秦汉,或许早已从为爱痴狂的文艺小生蜕变为一个朴实平凡的男人。

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
当年“二秦二林”的风光无人能及,而且秦祥林是琼瑶认为所有男演员中最漂亮的一个。秦祥林生来高大英俊、风流潇洒,是当年不少少女的梦中情人,更在台湾被称为“花心查理”。“花心查理”一度与歌坛天后邓丽君打得火热,在萧芳芳与邓丽君之间玩起了三角游戏。随后林青霞却同秦祥林在合拍《难忘的一天》的时候传出恋情,两人于1980年订下婚约,4年之后两人分道扬镳。
如今定居国外的秦祥林早已离开了现在年轻人的视野,或许只有经历过当时那个时代的人心中还有属于他的怀旧角落。正如琼瑶所评价的:“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个好漂亮的男人,不论脸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经到了那种不用太演戏,只要站着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让女主角与观众都醉了的程度。”

⑼ 最近喜欢上的台湾电影,求高人分析下台湾电影和日系电影风格上的区别

日本的当然首推岩井俊二的一系列影片《情书》《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等等,还有几部我很喜欢的《青之炎》、《彩虹女神》、《深红》等等。
台湾的《囧男孩》《练习曲》《蓝色大门》《盛夏光年》《刺青》《九降风》《艋胛》《听说》《沉默的青春》《海角七号》

我理解你所说的画面风格,我也发现了,个人比较喜欢台湾的青春电影调调,给人以温和深刻的印象,这些应该都是你比较喜欢的类型。

⑽ 总在电影论坛看到 台湾三区出品 的字样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是说DVD的出品地区!

DVD中区码的概念

一区是美国和加拿大及北美一些地区

二区是日本,法国,英国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

三区是韩国,香港,台湾等一些东南亚地区

四区是澳大利亚

五区是俄罗斯

六区的中国大陆

阅读全文

与台湾电影粽邪到底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泰国电影天堂下载 浏览:971
历史电影观后感800字 浏览:993
上古巨蟒电影完整版 浏览:629
在美团上给别人买电影票 浏览:164
十一个月宝宝能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 浏览:314
追逐梦想的孩子大电影视频 浏览:477
洪金宝搞笑全集电影大全 浏览:326
电影背景音乐我是中国人 浏览:595
外国一本沙漠拍的电影大全 浏览:265
东森电影图片 浏览:267
邮局上班会发电影票吗 浏览:475
红军电影观后感350 浏览:827
主角是女的赛车电影 浏览:987
华尔街2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浏览:661
电影归来英文 浏览:776
一部反映中国阅兵电影 浏览:390
确山电影院 浏览:859
在电影院看3d电影 浏览:989
新的哥哥电影下载 浏览:775
电影什么使者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