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莱坞电影中的典型特点
1、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众多技法中最明显的倾向是采用“客观化”,意即呈现一个基本的客观故事,在此基础上穿插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因此,经典好莱坞叙事电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
2、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冲突。
3、角色结构谱: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动角色(active)。
被动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单线人物(one-string)、圆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
4、蒙太奇技巧: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等影片中创造性的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组合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参与。
并由此发展出后来成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的一种拍摄和剪辑语法:用主镜头或交待镜头建立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然后,当动作发展时,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戏剧性高潮时用特写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全知的叙述模式:当摄影机采取全知的叙述模式时,观众对剧情的了解就远远大于剧中人对剧情的了解,观众就实际上进入到一个和导演无意的共谋。
即观众和导演都在剧中人“上面”,犹如上帝一样俯视剧中人物困境。这时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认同转移到对导演的认同,观众从剧情的参与者转移为旁观者。
『贰』 新好莱坞时的电影艺术特征是什么
1、体现对生命的反思。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金融危机对民众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怀疑骄傲、自由的美国精神,经过越南战争对美国民众内心的洗礼,民众开始反思社会、人性、生命等问题。
此时新好莱坞电影将战争等题材的影片般上荧幕,影片中使用大量的影射、隐喻、象征,将战争的残酷表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的反思。
2、关注边缘人群。
在美国文化中,妇女、黑人以及瘾君子、同性恋、精神病患者都是边缘化的人群。新好莱坞电影开始关注这些边缘人群。
如女性题材的《末路狂花》讲的是主人公因失手打死一个试图强奸的男子走向逃亡的两名女性形象,影片中两位女性在逃亡中与警察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电影结构
1、沿袭传统的叙事结构。好莱坞电影的叙述结构大多比较简单,电影一般由一条或者两条线索构成,这与美国文化中不被束缚的原则有关,往往复杂的叙述线索得不到较高的认可。
2、后现代的叙事方式。
新好莱坞的导演对电脑电脑特技的应用消弱了影片的叙事,新好莱坞电影大多采用多线索叙事的方式,这种叙述方式的产生让观众感觉更新颖,能够从多种角度表现事物本身,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当中
『叁』 好莱坞类型片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我得说好莱坞在不同的时期有这不同的类型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好莱坞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当时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好莱坞的类型片主要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 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劳埃德,H.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
第二个时期是一战之后好莱坞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影片,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礼帽》(1935)、《风月无边》(1936)和《齐格飞大歌舞》(1936);盗匪片《小恺撒》(1931)、《公敌》(1931)、《疤面人》(1932)和《吓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好莱坞的类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纪录片,如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顾柯的《费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约克军曹》(1941);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马耳他之鹰》(1941);H.金的《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朗格的《刽子手也死亡》(1943)和《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刘别谦的《生死问题》(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迈尔斯东的《鼠与人》(1940)、《北极星》(1943);I.匹查尔的《月落乌啼霜满天》(1943);普雷明格,O.的《劳拉》(194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好莱坞类型片则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施莱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七八十年代好莱坞类型片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艾伦,W.的《安妮•霍尔》(1977)和《汉纳姐妹》(1986);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1980);R.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罗斯的《转折点》(1977);齐纳曼的《朱莉亚》(1977)等。
九十年代后美国只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于是乎才出现了所谓的“美国大片”。由于类型影片太多,我就不啰嗦了。
以上有本人的一些主观想法,仅作参考
『肆』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人物具有类型化特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电影里的人物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
类型影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电影观念,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有一些固定的类型模式,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便可以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大量复制出大同小异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类型化可能是一切文化消费品的共同特征,小说、音乐、漫画都有类型,电影并不特殊。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出现过多达数百种不同大小类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类型占主导地位。
无声电影时期,最主要的类型有史诗片、西部片和喜剧片。
特别是基石(Keystone)公司出品的由查理卓别林主演的动作喜剧系列,成熟地利用电影视觉语言,至炉火纯青之境。史诗片是那个年代的“大片”,D.W.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气势恢弘,结构严谨,被认为是叙事电影的第一个高峰。
当时距离美国“边疆的关闭”(The Closing of the Frontier)不久,民众对西部拓荒记忆犹新,西部片作为对“不远的历史”的呈现,成为银幕上的常客。
『伍』 好莱坞风格的爱情片和中国爱情片在探讨爱情上有何区别
昨天刚看的两部《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以及《天使之城》和《和莎莫的500天》,这三个都是很有剧情的,结局也是稍微有点出人意料的。就我所接触的这些来看爱情是不会尽如人意的,会有各种错过,最后我们希望男女主在一起,但偏偏没有。很多经典的电影《罗马假日》,《魂断蓝桥》,《乱世佳人》,《附注:我爱你》等等都是给人无尽遗憾的,所以好莱坞电影的爱情片有时看完会非常压抑,但也不乏有《初恋500次》,《恋恋笔记本》,《砰然心动》等等让人觉得轻松感动的好结局,所以好莱坞宣扬的是先要确定是不是百分百真爱,有那么一丁点杂质就宁可不要在一起,是的话就会勇敢的打破原来的想法努力追求幸福,不管好坏结局。我喜欢好莱坞电影的一点事张弛有度,该紧张紧张,该轻松轻松,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回味无穷。
国产电影大团圆式的爱情片很多,而且最近貌似出来很多“新样式”,就是几个小爱情故事拼起来权势电影主题,想《倾城之泪》,《全城热恋》等,个人感觉靠悲情来感染人永远不如靠感动过本身来感染人来的记忆深刻,同样是流泪,我更喜欢《西雅图夜未眠》最后的感动那种而不是绝症啊生死永别那种。国产片的剧情发展有时比较无力,看《画皮》从头到尾的揪心,看完心脏累的不行,或者很是平淡。我们不缺好的导演和演员,但剧本创作上还是有待创新。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陆』 好莱坞电影有哪些特点
1、从出品厂家来看,凡是属于八大公司的电影,都是好莱坞电影。如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环球、哥伦比亚……
2、从演员角度来说,好莱坞电影是明星制,这是和其他地区电影的主要不同之一。
3、从生产方式上来说,好莱坞电影是工业化的制作,流水线式的生产,好莱坞电影是电影商品化的最高成就。
4、从内容和品质上看,好莱坞虽然也不乏大师级人物,但基本上是商业电影。
『柒』 好莱坞电影中,爱情电影气氛怎么样
一部关于好莱坞的好莱坞电影,全片的气氛十分诡异,男女主角在别墅里的生活与外界格格不入,一个为了钱而违背良心,一个为了继续活在过去而几近疯狂。《日落大道》一语双关,既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无不充斥着对落寞幻想的反讽。全片以悲天悯人的冷峻昭示了好莱坞黄金时代必然没落的命运,阴森的摄影配乐将雍容的节奏感衬托得神秘怪诞,也将娓娓道来的叙事推到了一个张力十足的戏剧高潮,而斯旺森以和现代感格格不入的默片式表演把人物的失重和威严诠释得入木三分,使本片主题和情绪的输出极富辨识度和感染力。
忧伤孤独的氛围,气氛十分诡异,一路之隔,亦幻亦真的另一个世界,无私与自私的爱,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侧影,真像穷书生遇见狐狸精的聊斋故事,无论是狰狞气氛还是心里氛围都十分惊悚,这种恐怖是来自心底的,女主角像是沉浸在浮华外表下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沉溺在自己的过去和失去的时代。将自己禁锢在自己曾经的“梦幻庄园”,更变态的还有一个管家兼导演兼丈夫的存在,以至于让我怀疑这一切都是丈夫对她的爱的一种报复。
『捌』 好莱坞类型电影大概有哪几类你最喜欢那种类型举例说明。
按照投资比例分为:
大制作影片,像《铁达尼号》《指环王》《黑客帝国2,3》
中小制作影片,像《骄阳似我》《死亡诗社》《杯酒人生》《百万美圆宝贝》〈华氏911〉(此片投资仅仅600万美圆)
独立制作影片《战争狂人》《耶稣受难记》
按照内容划分:
战争片:〈锅盖头〉〈大偷袭〉〈黑鹰坠落〉
枪战片(包括警匪片黑帮片〉〈绝地战警〉〈一酷到底〉〈警界双雄〉
惊悚片:〈鬼水凶铃〉〈鬼哭神嚎〉〈狼来了〉
剧情片:〈时时刻刻〉〈21克〉〈断臂山〉
科幻片:〈绿巨人〉〈冲出宁静号〉〈魔力女战士〉
喜剧片:〈新抢钱夫妻〉〈王牌大贱谍〉〈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灾难片:〈地心浩劫〉〈世界大战〉〈完美风暴〉
歌舞片:〈红磨坊〉〈芝加哥〉
卡通片:〈四眼天鸡〉〈超人特攻队〉〈最终幻想〉
魔幻片:〈指环王〉〈魔法灰姑娘〉〈重返中世纪〉
爱情片:〈重返阿拉巴玛〉〈天使之城〉
我个人喜欢看科幻和惊悚片哦,类似于:冲出宁静号和狼来了
『玖』 "好莱坞式"电影特征
1、表现手法
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2、情节结构
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3、人物不再定型化
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泾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
(9)好莱坞爱情类型电影特征分析扩展阅读
好莱坞电影代表作品
1、《卡萨布兰卡》
美国式主旋律作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篇章。在里克咖啡馆中大家高唱《马赛曲》的片段,在当年曾经鼓舞了无数为反法西斯战争奋斗的人们,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一段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与此相比,主人公间的俊男倩女式的爱情纠缠,就成了影片的小小佐料。
2、《教父》
科波拉在影片中塑造的堂·克里昂家族史,在背叛、忠诚、爱情、亲情、敌人之间辗转挣扎,将人性的光芒与卑微阐述得如此鲜明生动,《教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黑帮人,它更应该是被视作一部史诗而具备存在的价值。
『拾』 简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1、表现手法
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抄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2、情节结构
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3、人物不再定型化
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袭的泾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
(10)好莱坞爱情类型电影特征分析扩展阅读:
好莱坞大片票房排行榜:《复仇联盟4》,《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3》,《侏罗纪公园》等。
1、《复仇联盟4》
2019年4月28日,影片以12.09亿美元票房的成绩打破“首映周末全球票房最高电影”以及“全球票房最快达到10亿电影”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超越了2009年上zd映的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影片《阿凡达》27.897亿美元的票房,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影片。
2、《阿凡达》
詹姆斯·卡梅隆证明了他的确是世界之王,作为视觉特效技术大军、生物设计大军、动作捕捉大军、替身演员大军、舞蹈演员大军、演员大军、音乐和音响大军的总统帅,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专式把科幻片带进了21世纪,这就是《阿凡达》。
3、《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商业是左膀,爱情是右臂,对于爱情的大胆歌颂,超越了那个年代观众对爱情片尺度所能想象的范围,要知道,这可是在大银幕上看一属男一女彼此追逐、亲吻、大胆表示爱意。影片所表现的爱情,没有贫富差距限制,看重一见钟情,渴望瞬间燃烧,这是放之全球而皆准的爱情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