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文系有哪些基本课程
中文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和语文教育、文秘三个专业。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 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美学
专业名称:语文教育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概论、文学批评原理、写作、美学概论等学科主干课程。
专业名称:文秘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秘书学概论、社会学概论、中外秘书比较、秘书事务、办公自动化处理、数字信息处理、互联网应用技术基础、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书学、领导科学、行政法学、机关管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市场经济概论、企业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摄影摄像、汽车驾驶等课程。
(1)中文系电影欣赏课扩展阅读:
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电影欣赏课到底分析电影的哪些东西呀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欣赏电影主要是从电影的剧情以及剧情对自己的触动,剧情所描述的东西及所处的时代环境时代背景等,而不象专业人士那样,从镜头,镜头语言,影调色调,转场过度等等去分析。
3. 大学看电影的选修课叫什么
大学看电影的选修课叫“影视鉴赏”。
该课采取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并把握方面的或综合的鉴赏评价作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
1、生活娱乐意义;
2、文化认知意义;
3、艺术审美意义;
4、文艺评论意义;
5、思想教育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影视鉴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影视
4. 大学选修课影视欣赏是讲什么的难过吗
大学选修课影视欣赏很容易过。
《影视鉴赏》主编根据十三年《世界经典影视片分析》课程的教学经验,调整了片目并增设部分电视剧精品鉴赏。在注重与当下美学思想对接、强调影片产业价值等理念统摄之下,组织一批新锐作者写作。
《影视鉴赏》文风流畅优美,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可读性。希望大学生们通过此书了解电影,在影像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诗意地栖居,同时立足现实的大地,为电影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中文系电影欣赏课扩展阅读:
无论是讲述横跨百年的历史故事,还是讲述一个瞬间发生的微观情感故事,所能给导演的,就只有90分钟而已,而导演还要在这仅有的90分钟里把整个故事讲完整,因此,整个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每一件道具都是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去琢磨。
比如西文哲学是以逻辑为其基本核心的,因此,西方更讲究其合理性,只要是优秀的影片,无论导演讲了一个多么虚妄的故事,都总是能经得起推敲。
而且,当你看完整个影片,然后再把整个影片串起来统一想一遍的话,你就会得出一套完整的理论,这便是导演诠释故事的逻辑,这时你会惊讶于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原本你感到奇怪的台词这时会象谜底一样,既合理又出乎意料,这便是欣赏好的片子的乐趣了。
5. 影视鉴赏课学什么
很多影视鉴赏课是学生们特别喜欢的在大学的时候的一门选修课,在这门课程上面每次上课都会看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等期末的时候,针对于其中一部写一篇论文就行。
6. 影视鉴赏课怎么上
大部分时间都是电影欣赏;一般来说上这个课程的老师都有一定这方面的素养,所以选择的电影都是国内、外可欣赏性较高、艺术价值较高的电影;所以上起来也比较。
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影视鉴赏为导入,以中外优秀影视作品鉴赏为主体,以深入浅出的影视鉴赏知识为铺垫,透过不同时代影视的表现形式,看中外文化、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区别、品鉴、品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审美素质。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规定:
1、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件讲解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通过播放代表性影视作品片断、以及示范表演、课堂练习等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
2、通过结课作业考查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历史知识、审美知识、音乐常识等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区别、品鉴、品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影视作品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检验与导向作用,并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7. 中文系的大学生竟学一些什么呀,
主要是语言和文学,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文信息处理等,这些都是必修课,还有一些选修课,根据自己爱好选,我觉得电影欣赏是选的最多的,中文系要背的东西很多,平时很轻松,上课随便可以不去,自己看课本就可以看懂,但是考试的时候很累啊,就3门文学史就要人命了。
8. 教育电影赏析1500字
首先感谢各位同学选修我的“教育电影赏析课”。是一种机缘让我们相识。“教育电影赏析课”,是我们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设的选修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我作为第一任教师是这样设想的:能否有一门课,既能够作为文学艺术欣赏课,作为师范生又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理论知识,获得一些教育的能力?因此,我想到了教育电影。电影的门类有许多种,我这里专门选择教育电影来赏析,是因为,我们是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的教师。教育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途径。我本人也具备了这个条件。我的专业知识结构是由大学中文系与研究生的教育原理两个专业构成的。而让电影艺术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最好载体就是教育电影了。
大家选修这门课,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家一边欣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电影,一边学习,一边还可以拿到学分。看起来,这是很轻松美妙的一门课。其实要真正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也绝不会太轻松的。因为,真正优秀的教育电影,常常是在电影艺术、人生哲理与教育行为方面都有极其丰富的蕴藏。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电影的故事情节,我们可能会忽略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们每次欣赏完一部电影,都要求写出一篇观赏心得体会,然后,将这些心得体会作为大家这门课程的考查成绩。因此,这门课没有集中时间的那种考试,只分布在平时的心得体会。这个要及时去做,不要拖到期末才来动手。学习是一个过程。平时的点滴积累才能够形成能力。
这门课开设一个学期,总共32课时,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大约要欣赏中外十部经典的教育的电影,并且写出十篇电影赏析心得体会。电影的选择主要分布在这些国家: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印度与中国。中国的教育电影只会选择那么一到两部。美国的电影《死亡诗社》、《铁腕校长》、《艾尔文与花粟鼠》等等。德国的《浪潮》、《窃听风暴》,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即《唱诗班的男孩子》)、日本的《女王的教室》、《麻辣教师》(即《GTO》)、《金八先生》,印度的《三个白痴闹宝莱坞》,中国的《草房子》等等。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推荐,也会纳入我们的欣赏范围。
美国与日本的教育电影是我重点推荐的国家。美国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美国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创造能力,出了那么多的创新产品,这与人家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美国的电影,我们会感受到美国教育的一些特点。特别是那部《死亡诗社》,是冲破传统对个性约束的极好题材。
日本的教育电影也是极值得看的。因为,日本几乎就是靠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本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同学们没有机会去日本实地考察他们的学校,但是,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教育电影中感受到他们教育的一些特点。日本教育思想多元,我选择的三部日本教育电影,分别代表了日本三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视角。有的是完全对立的。比如,《金八先生》是代表了日本最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麻辣教师》则代表了新一代教师的形象。《女王的教室》则代表日本对教育的另一个视角。我们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去作出思考,不可以盲目地接受。
德国的教育教育电影更具有政治教育意义。比如《浪潮》与《窃听风暴》,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最有切肤之痛。德国经历的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分割,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专制极权社会其实离我们很近的。《浪潮》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专制极权即使在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实也只需要六天的时间而已。这是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州立中学的政治课所作的真实的实验,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实验却在四十年后由德国拍成了电影。
法国的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也是一部经典之作。人性化教育,在上个世纪的1949年就是一个日常话题。《放牛班的春天》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教育故事。这样的经典电影要多看几遍才行的。
印度本来是我不太想介入的国家。因为,在我印象中,印度是一个比中国还落后的国家。不过,自印度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之后,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国之一。借互联网信息时代,印度的文化与教育,都有了新的变化。印度的教育也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最近流行的印度教育电影《三个白痴闹宝莱坞》,确实是值得好好欣赏的优秀教育电影。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今日之印度已经大不同于昔日之印度了。
中国的教育电影,如果有时间,我会让大家看一下《草房子》,这部电影是中国教育电影中拍摄得比较好的。但是,与国外的一些教育电影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有什么差距,到时我会与大家一起作出评析。
9. 电影赏析是什么专业的课程
一般的是学校的选修课,就是上课的时候放一些经典的电影,老师会从你们的专业角度进行讲解,最后结课的话一般是写一写观后感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