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名的裘德的译本一览
1958年,《无名的裘德》,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1999年,《无名的裘德》,都兴都译,南方出版社1999年,《无名的裘德》,刘荣跃译,中国和平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1999年,《无名的裘德》,洗凡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无名的裘德》,秭佩、张敏译,花城出版社2000年,《无名的裘德》,李建利译,世界图书出版2000年,《无名的裘德》,方华文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无名的裘德》,耿智、萧立明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 英文翻译
故事几乎完全是从第一人称叙述者——即大卫科波菲尔自己——的视角来讲述的,它也是狄更斯所有小说中第一部采用这种讲述方式的作品。
批评上认为,这是一部教育小说,并且在风格上对以下诸作品产生影响:包括狄更斯自己的《远大前程》(1861),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巴特勒的《众生之路》,威尔斯的《托诺•邦盖》,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乔伊斯的《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画像》。
作为一部教育小说,它从头至尾贯穿着一个主题,即对主人公情感和道德生活的规整。我们从中学会抵抗“不羁心灵的第一次错误冲动”,这一主题在小说中所有人物和关系中得到重复。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都属于以下三大种类中的一种:心灵规整的人,心灵不规整的人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变得规整的人。属于第一种类的人物包括成熟而体贴人的Agnes Wickfield和无私而又宽容心的Mr. Peggotty。贪婪而满腹阴谋的Uriah Heep和自私自利而不顾他人感受的James Steerforth则是第二类人物的典型。第三类人物包括大卫科波菲尔自己,他通过个人经历学会在人际关系中作出明智的选择,还包括他的姨妈Betsy Trotwood,她一开始对他人毫不关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不再冷漠无情了。在整部小说中,狄更斯都将人物和事件就智慧和规整性进行比较和对比。一个好的比较就在于Agnes Wickfield和Dora Spenlow之间:后者欠缺成熟,没有能力处理紧张局面,经常忍不住大哭,而前者即使在受到烦扰时也总是保持冷静和镇定,只是偶尔才让步于她的情感。另一个好的比较在于Ham和Mr. Peggotty以及Mrs. Steerforth和Miss Dartle之间:后两者在失去Steerforth灰心沮丧,让这一事件困扰着他们全部的生活,而前两者以尊严和克制来承受失去Emily的痛苦。尽管作品立足于此,狄更斯并没有把大卫科波菲尔塑造得生硬而做作,而是在小说中完美地展现了他的才华。(需要引证)
对主要人物的分析
大卫科波菲尔
尽管大卫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来叙述他的故事的,但是他传达了从一个青年人的视角获得的印象。我们看到随着他逐渐长大成人,他对世界的理解是如何步步加深的。在他对事件的理解和我们对之的理解的对比中,我们看到大卫起初的天真无知。尽管大卫对Steerforth的阴谋诡计一无所知,我们却从第一次见到后者起就意识到他并不值得大卫对他的恭维。大卫不明白为什么他痛恨Uriah以及为什么他信任一个偷了他的钱又把他留在路上的赶驴车的男孩,但是我们能感觉到Uriah的邪恶的本性以及那个男孩的不良意图。在大卫第一人称的叙述中,狄更斯透过一个孩子的双眼,传达了年长之人言语含蓄中的智慧。
赋予大卫复杂的性格也是考虑到小说情节的矛盾和发展。虽然大卫对人信任而善良,他也有残忍的时候,比如他向Mr. Dick解释Miss Betsey的危急处境,故意让他感到沮丧。大卫也显示出极大的温柔,比如他第一次意识到他对Agnes的爱情之时。尤其是作为一个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大卫很可能是愚蠢而浪漫的。然而,随着他逐渐长大,他看待爱情更加成熟,他要寻找一个能挑战自己和帮助自己成长的爱人。当大卫表达自己赞赏Agnes的冷静胜于生命中的其它这一情感时,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才完全成熟了。
Uriah Heep
Uriah这一人物衬托了大卫,他自身的道德败坏与大卫的天真与同情心形成对比。尽管Uriah和大卫相似,都是在严酷的环境中长大的,Uriah却恶毒而报复心强,而非诚实且充满希望。狄更斯对Uriah的外貌描写就把他刻画成了一个恶魔般的人物。他形容Uriah的动作似蛇,还赋予Uriah红色的头发和红色的眼睛。Uriah和大卫不仅在性格上全然相反,在所要达到的目的上也是背道而驰。比如,Uriah和Agnes结婚纯粹是为了伤害大卫,而大卫的两次婚姻则都是出于爱情的。Uriah和大卫情感的反复对比突出了大卫的善良和道德规整性。
大卫这一人物的发展是一个自我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而Uriah只有不断增长的控制自我和其它人物的欲望。随着Uriah对Mr. Wickfield掌握了更多的权力,他的权力欲望愈加膨胀,从而渴望越来越多的权力。小说的最后几个场景中,Uriah赞扬他的监狱斗室,因为它帮助他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这体现出即使在沦为一个无助的阶下囚之后,Uriah也需要施加控制。但是入狱并没有救赎他的罪恶,而是加重了他的缺陷。到最后,Uriah谋划以增强自己的控制。由于他总是谋划于自私的目的,对他人造成伤害,他俨然成为了小说中最大的恶棍。
James Steerforth
Steerforth是一个狡猾,自私自利而富有的年轻人,总是妄自尊大。Steerforth突出了我们作为读者所理解到的以及大卫由于自己年幼无知而看到的——实际上没有看到——事物的不同。大卫想当然地认为Steerforth有多善良,而没有去分析他的动机或者觉察到他的欺骗性。当Steerforth和大卫在Salem House结交的时候,大为没有怀疑Steerforth完全是在利用大卫交友并获取地位。虽然Steerforth从一见到大卫起就看不起他,但是大卫没能想到他的新朋友可能是在利用自己。因为Steerforth的欺骗性对我们来说那么显而易见,大卫对Steerforth的真实意图的缺乏洞察正突出了他的年幼无知。Steerforth喜欢大卫只是由于大卫崇拜他,他最后的背叛令大卫惊讶不已,我们却不会。
说明;我没看过小说,所以人物的名字你自己搞定了~~
3. 问一部电影 叫沉默的.....
叫
《无名的裘德》
凯特温丝莱特演的吧
4. 《无名的裘德》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无名的裘德》([英] 托马斯·哈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jy9NiRZ6fgAxaVJ-TLjFBg
书名:无名的裘德
作者:[英] 托马斯·哈代
译者:张谷若
豆瓣评分:9.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3
页数:640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胡适、钱锺书青睐的翻译家张谷若译“哈代三书”,外国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理想藏书”,英语文学中译的三颗明珠,翻译家们研磨学习的盛誉范本——张谷若青年时代以成功译介哈代《还乡》一举成名,继而受胡适委托翻译《德伯家的苔丝》,受到钱锺书等大家的一致赞赏,数十年来以译文忠实精雅、注释详尽深入而享有盛誉:“读哈代,就读张谷若的译本。”
“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英国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关于某时某地生活的写照。这是世界和人类的命运展现在一种强烈的想象力、一种深刻的诗意的天才和一颗温柔而仁慈的心灵面前时所显示出来的幻象”。(弗吉尼亚·伍尔夫)
接通当下经验、值得一再重读的大师经典——哈代“所展现出的视野与洞察是与我们同时代的”(哈罗德·布鲁姆),犹如一阵恒久吹拂的强风,古老的经验裹挟着复杂的情感、开阔的风光、丰沛的诗意、深刻的悲悯,一直吹向我们今日今时的生活。
封面采用日本进口高端蒙特利卡彩纸,整版烫金,定制细丝带,为传世名著打造精装典藏版本。
内容简介: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最具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奋争和精神追求,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和诗集,其小说作品以深邃的悲剧特质、无与伦比的自然描摹功力以及对时代的冷静观照著称,代表作包括《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5)等。弗吉尼亚·伍尔夫称他是“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美国文学评论家卡尔·韦伯将之誉为“英国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
5. {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像夫妻了}是那部电影的台词
《无名的裘德》
英文片名:Jude 中文片名:无名的裘德(又名:绝恋) 编剧: Hossein Amini / Thomas Hardy 导演: 迈克尔 温特博特姆 (Michael Winterbottom) 主演: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凯特·温丝莱特 瑞切尔·格里菲斯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23 min / Germany:118 min (TV version)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English / Latin 上映日期: 1997-04-17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 (1997) (Japan) (theatrical)
6. 无名的裘德 最正版的译文是谁翻译的
正版翻译如下: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h/hadai/wmdq/index.html
7. 无名的裘德,哪个翻译的比较好
正好我近期在写关于无名的裘德的论文,翻译方向的,个人觉得不能单论谁谁谁的那版好,其实都有短处,闪光点也很多,但总体来说偏向于张若谷那版的。
8. 电影 无名的裘德
时代悲剧,社会还不是如此开明。
哈代年少无知时,被粗俗的女人诱惑,被骗,而结婚。他虽然博学多识,但是身份低微。
后来,遇到真正喜欢的女孩--他的表妹,但是自己已经结婚,而表妹也结婚了。两个人不顾世俗制度的限制而私奔,结合,但是生活却十分贫苦。他的一个小孩,在他俩出去工作时,杀死了妹妹,还有仍在襁褓中的孩子。受此打击,他的表妹悲痛欲绝,认为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于是离开裘德,自己回到原本丈夫的身边,几乎成为了修女,终生在教堂中祈祷,赎罪。
当时社会,不允许随便离婚。而且,讲求门当户对。还有身份,地位,也决定了前程。所以裘德的婚姻失败,学识得不到重用。
9. 关于哈代几个代表作的翻译
托马斯 哈代 Thomas Hardy (1840 - 1928)
1.《还乡》(1878)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2.《卡斯特桥市长》(1886)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3.《远离尘嚣》(1874)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4.《德伯家的苔丝》(1891)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无名的裘德》(1896) Jude the Obscure
10. 哈代的《无名的裘德》 哪个译本比较好
我看的是四川人刘荣跃的译本 感觉还不错 不过读者好像对他多非议 推荐看张谷若的译本 因为张谷若是哈代翻译专家 是有名的老专家 已经去世了 推荐看这个 无名的裘德真的很好 我是看了电影之后才看的书 触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