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湾的历史影片
日治时期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16]。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17]
民国时期
台语电影兴起
主条目:台语电影
台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台语片,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台语片《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台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台语片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18],引来一窝风的台语歌仔戏跟拍风。
健康写实电影
19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闱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胡金铨与新武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19],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功夫片兴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著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
爱国政宣电影
19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爱国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
学生电影类型
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
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与没落
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16]。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政府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16]。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
② 有哪些台湾拍的抗战片值得推荐
台湾历史电影中,许多作品聚焦于抗日时期,传递着英勇与牺牲的精神。由国民党成立的中央电影有限公司所出品的影片,如《英烈千秋》、《梅花》、《战地英豪》、《八百壮士》、《笕桥英烈传》、《强渡关山》、《黄埔军魂》、《大湖英烈》、《旗正飘飘》等,不仅展示了抗日战场上的激昂场面,更反映了国人的坚韧不拔与爱国情怀。
此外,还有诸多民间制作的抗日影片,同样引人入胜。如《吾土吾民》、《卢沟桥传奇》、《扬子江风云》、《一封情报百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庆一号》、《扬子江特一号》、《台湾抗日》等,这些电影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抗日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些台湾拍摄的抗战片,不仅丰富了观众的历史视野,也激发了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与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感悟。它们以生动的影像语言,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英勇与牺牲,是值得推荐的历史题材电影。
③ 历史片《赛德克·巴莱》爱情简单粗暴,《台湾往事》感人至深吗
历史类型的电影得心看过不少,像这个国家的历史电影拍得确实牛,其中有二部特别经典,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一部看得我泪流满面《赛德克·巴莱》,一部深入到了我心灵深处《台湾往事》。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5.看的时候脑海是余光中的《乡愁》,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也是故事的气韵。可惜在这部大陆视角的电影中这一切都被抹去了,只剩下一个家庭的分离来替代那一段大历史。乡土气息浓;怀旧味道足;都不像是大陆拍的了;父子二人去钓鱼,路上遇到火车,第一次父亲抢在火车前过马路,第二次呆呆的等火车先过去,对比可知,在监狱的那段经历给父亲造成了怎样的改变......
6.故事本身确实不错,但就叙事方面确实犹如流水,落于平庸俗套了,一些蹩脚的台湾话听着不舒服,扣了一个台湾往事的大帽子,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大陆电影人眼里的台湾小故事,人物塑造也不算饱满。依然是情感和题材太有力度,对后面的煽情没有抵抗力,蒋雯丽演的好。叙事流畅,情感丰沛,对于意识形态的把握很有分寸,喜欢这种夫妻模式,一首隐忍的悲歌和那个时代电影人面对人性的尊敬,静静的太平洋的夜晚里,我看进去了!
④ 古宁头大战电影
电影《古宁头大战》基于中华民国著名战事“古宁头战役”进行改编,于1980年在台湾上映。该片由导演张曾泽执导,编剧贡敏负责剧本创作,摄影由钟申完成,音乐由骆明道创作。影片主演包括王羽、王道、梁修身、杨群、陈秋霞、许不了等。制片商和发行商均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在上映前,影片在海外发行权利招标过程中产生争议,最终由台北市影片公会理事长陈文森协调解决。影片为彩色对白国语剧情片。
在影片的演员表中,演员按照未列出的顺序排列,王羽、凌云(1)、陈秋霞、杨群、梁修身、王珏和王道等演员参演。其中,王羽、陈秋霞、杨群、梁修身、王道分别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影片的幕后团队包括制片人刘伯祺,剪辑师王其洋,以及音乐创作者骆明道。《古宁头大战》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精心制作的场景,呈现了这场著名战役的激烈与悲壮,为观众提供了难忘的观影体验。
《古宁头大战》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电影作品,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主义,同时也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片的制作团队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对历史的尊重,成功地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的影像,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情感上的双重冲击。
总的来说,《古宁头大战》不仅是一部娱乐性的电影作品,更是对历史的致敬与回顾。它通过电影艺术的形式,将观众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光辉。无论是对历史有兴趣的观众,还是喜欢动作与剧情结合的电影爱好者,《古宁头大战》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金门战役,又称古宁头战役,是发生在中国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场战役。另有同名电影。
⑤ 台湾电影有哪些
台湾电影的经典及现代知名作品包括以下几部:
悲情城市:这是一部反映台湾历史变迁的经典电影,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台湾从日治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变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坛地位。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是一部描述青春爱情和友情的现代知名影片,反映了台湾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在两岸三地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和口碑。
疯狂的石头:这部影片以其荒诞幽默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将日常琐事与荒诞元素结合,展示了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
起风了: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挣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社会背景,引起了观众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对台湾电影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练习曲》、《泡沫之夏》等电影也深受观众喜爱,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台湾电影特色。这些电影成功地将台湾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⑥ 台湾经典电影推荐
以下是几部经典的台湾电影推荐:
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
二、《悲情城市》(1989年)
三、《饮食男女》(1994年)
四、《海角七号》(2008年)
以上推荐的台湾经典电影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适合不同口味的观众观看。
⑦ 求中国台湾省拍的抗战电影!
有拍过的啊,由国民党成立的中央电影有限公司拍过:
《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战地英豪》(1975)、《八百壮士》(1976)、《笕桥英烈传》(1977)、《强渡关山》(1978)、《黄埔军魂》(1978)、《大湖英烈》(1981)、《旗正飘飘》(1987)。
其它民间拍摄的还有:
《吾土吾民》、《卢沟桥传奇》、《扬子江风云》、《一封情报百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庆一号》、《扬子江特一号》、《台湾抗日》、《一八九五》、《赛德克巴莱》这部是讲述日据时代原住民抗争日本的电影,蛮不错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有些夸大。
两个意识形态不一样的政权拍摄出来的电影肯定是不一样的啦,政治色彩很浓重,台湾民间拍摄的比较能反映人民的心声。
国民党主导拍摄的几部抗战电影很值得大陆人民看看的,很震撼!完全颠覆了以前对国军的看法,国民党主导的抗战(应该叫卫国战争)真的是气势磅礴,可歌可泣!国军在抗战期间将军阵亡人数就达120多位,将军级别以下的就不计其数了,他们都是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有的还是留日德法美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了投入民族抗战他们弃文从武血撒疆场。。。还有我们可爱的国军士兵们,他们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抛家弃子泪别亲人,毅然拿起武器用他们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现在这个家,历史会还原一切的,他们应该得到所有华夏子孙的祭奠,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即将要复兴的伟大祖国。
271
⑧ 台湾有哪些反映抗战的电影
台湾曾推出一部反映抗战的电影《英烈千秋》,此片聚焦于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英勇牺牲。该电影以1974年为背景,由梅长龄担任制作,丁善玺负责导演,获得军方的全力支持。尽管预算只有100万港币,但在导演的精心指导和军方的大力协助下,影片呈现出壮观的战场场景和丰富的内容。《英烈千秋》不仅在公映时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还被赞誉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在政治压力下,台湾的民众和民族情绪激增,蒋经国利用电影作为提振民心士气的工具,而《英烈千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