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罗马尼亚老电影 有没有看过的
你要找的是什么电影,罗马尼亚老电影很多,比如橡树十万火急、沸腾的生活、斯特凡大公、复仇、最后一颗子弹、神秘的黄玫瑰系列、侦查英雄、清白的手等等
Ⅱ 罗马尼亚100字简介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和东北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海。面积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94万(2014年12月)。首都布加勒斯特。
在拉丁语里,罗马尼亚是“罗马人的国家”的意思。
Ⅲ 罗马尼亚电影的发展历程
罗马尼亚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一年之后,于1897年出现了罗马尼亚人自己拍的风景片《泰尔古.莫西洛尔》、《基谢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专门的放映厅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爱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影片《独立战争》(两部均由布雷泽亚努导演)。
此时期内,维也纳、柏林和布达佩斯的富翁们还出钱拍摄了一些情节剧和惊险片。无声电影时期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间拍摄的。
如齐奇西导演了《幸福的浪潮》、米哈伊尔在犹太人区域中摄制了《马纳塞》(1927年),沙希其安同奥地利合作拍摄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等。
在有声片初期,生产的影片很少,外国影片充斥电影市场。从1940年法西斯占领起,电影生产几乎完全停顿下来。
解放前,较好的影片有:音乐喜剧片《乒-乓》(1935年,斯特罗耶和瓦西拉凯导演)、杰奥尔杰斯库根据卡拉迦列的舞台剧名作改编的讽刺喜剧片《暴风雨之夜》(1942年);根据穆尚泰斯库的话剧改编的《冬夜之梦》(1946年)。1944~1947年,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记录到胶片上,摄制了一些新闻片和小型纪录片,如《乡村狂想曲》(1945年,米哈伊尔导演)、《森林》(摄影师杰奥尔杰斯库)、《一分钟》(摄影师波斯坦)等。共和国成立后影片生产和发行实现了国有化。1950年开始建立布夫迪亚电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和亚历山德鲁.萨希亚纪录电影制片厂。1957年建立起国家电影资料馆。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第一个故事片《山谷在轰鸣》(1949年,克里内斯库导演)。在随后的1950年代,又相继拍摄出《我们的村子里》(1951年,杰奥尔杰斯库导演、伊柳编导)、《为了美好的生活》(1951年,涅格良努导演)、《米特雷亚.科科尔》(1952年,丘莱伊导演);《号手的外甥》(1954年,米哈伊尔导演);《展开》(1955年,克里内斯库导演)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表现新人新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此外,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有《罗马尼亚佃农》(1952年,根据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编,杰奥尔杰斯库导演)、《幸福的磨坊》(1957年,根据斯拉维奇的原作改编,伊柳导演)等。第一部彩色片为儿童片《红睡莲》,摄于1955年,托比亚斯导演。
进入19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年,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年,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这一时期反映罗共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年,丘莱伊导演)、《星期天六点钟》(1965年,平蒂列导演)等。
1960~1970年代,还拍摄了一批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图多尔》(1962年,布拉图导演),它表现了1821年瓦拉几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歌颂了罗马尼亚建国史上反土耳其统治的最大一次起义。
此后,尼古拉埃斯库连续导演了 3部反映罗马尼亚抗击外来强大侵略者的历史影片:《达基亚人》(1967年)、《勇敢的米哈伊》(1971年)、《不朽的人》(1975年);德勒冈也先后拍摄了同一主题的历史影片《凯旋柱》(1968年)和《斯特凡大公》(1974年)。
除了上述史诗影片之外,还根据民间传说拍摄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装惊险片,如《绿林好汉》、《贞女遭劫》、《绿林好汉复仇记》(1966~1968年,科恰导演)等。
60年代后期,电影的题材日趋多样,表现当代现实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达理──青年的早晨》(1967年,布拉耶尔导演)、《蜿蜒曲折》(1967年,瑟乌坎导演)、《恢复》(1969年,平蒂列导演)等,既有表现“代沟”,又有表现道德问题、妇女问题的影片。
1970年代,以文学作品改编最成功的影片有:韦罗尤和皮察根据阿吉尔比恰努的作品拍摄的《石婚》(1973年)和《金魂》(1974年)。《在桥的那一边》(1975年,原作斯拉维奇);《特纳塞.斯卡蒂乌》(1977年,原作赞菲列斯库);描写地下反法西斯斗争的有《陷阱》(1974年,马尔库斯导演);《墙》(1975年,瓦埃尼导演);《城市的蓝门》(1974年,穆雷尚导演);《此路不通》(1975年,勒斯塔塞导演);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爆炸》(1973年,德勒冈导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腾的生活》(1975年,尼古莱耶斯库导演);《我们需要的人》(1979年,马尔库斯导演);反映农村生活的《暴风雨》(1973年,莫尔多万导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起飞》(1971年,乌尔苏导演);《菲力普,好样的!》(1975年,皮察导演)。
1970年代里突出的还有两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斗争的影片《政权真理》(1972年,马尔库斯导演);《光阴》(1979年,维丹尼蒂斯导演)。
1980年代,现代题材影片进一步扩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年,卡洛泰斯库导演),表现家庭、婚姻问题的《重归于好》(1986,马勒斯库导演),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竞赛》(1983年,皮察导演)、《片段》(1982年,塔托什导演);表现农村生活的《热面包心》(1984年,克洛伊托鲁导演)、《秋雨飘香》(1985年,莫尔多万导演),表现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年,科尔马赞导演),儿童片《山之子》(1981年,纳吉导演);《从地狱归来的人》(1983年,马尔吉内亚努根据阿尔比恰努的《宪兵》改编);《阿德拉》(1984年,韦罗尤导演)。
罗马尼亚的动画片从195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首推波佩斯库-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简史》(1956年)、《七艺》(1958年)、《人类》(1960年)、《喂,喂!》(1962年)等等。其他著名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有特鲁伊克、巴拉沙等人。
Ⅳ 罗马尼亚电影 (爆炸)
去看看行不行,不行在帮你找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5893
详细介绍
介 质:DVD
碟 数:1
语 言:国语
字 幕:——
导 演:米尔恰·德勒甘
主 演:格奥尔基·迪尼克 托马·卡拉玖 拉杜·贝利甘
上 映:70年代
地 区:罗马尼亚
颜 色:彩色
内容简介:
本片取材于真人真事,反映了罗马尼亚加拉茨市人民为防止一次严重的爆炸事件,保护全市人民生命和财产而进行的一次战斗,歌颂了工人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浓雾弥漫的多瑙河上,加拉茨港的一支值班小艇发现巴拿马货轮“波塞顿”号起火燃烧。船上装的4万吨化肥----硝酸钠如果燃烧爆炸,会摧毁整个加拉茨市。
在货轮上,石油工人吉卡等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救火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并尽力营救一名男巴拿马水手和一个青年妇女。
当货轮经过造船厂厂区时,聚集在岸上的工人纷纷跳入水中,自动上船灭火,把一袋袋化肥投进河里,以减少爆炸的危险性。救火过程中三位同志牺牲了,但未引起货轮的爆炸。
存放化肥的船仓温度已接近300℃。情况非常危急,当货轮被拖到远离城市的一个小岛附近(吉卡的家就在此岛上)时,党委书记命令大家离开了“波塞顿”,这时吉卡发现巴拿马水手及其女友仍留在船上招手求救,就又只身返渡登上随时可能爆炸的货轮,终于把他们救了出来,自己也安然脱险。
最后,货轮“波塞顿”虽然爆炸了,但城市未受损失。吉卡回家时受到了全家人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Ⅳ 罗马尼亚语的简介
罗马尼亚语从罗马帝国达契亚省一带以及多瑙河南岸使用的东部拉丁语演化而来,是东部拉丁语和达契亚土著语言混合的结果。语法结构、语音体系和大部分基本词汇均源于拉丁语。在历史上,曾受到古斯拉夫语、土耳其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俄语等的影响。罗马尼亚语的历史分4个阶段:① 共同罗马尼亚语,是6~13世纪罗马尼亚民族形成时期使用的语言;②古罗马尼亚语,是13~18世纪使用的语言;③近代罗马尼亚语,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使用的语言;④现代罗马尼亚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目前使用的语言。主要方言有5种:蒙特尼亚方言、摩尔多瓦方言、巴纳特方言、克里沙纳方言,以及马拉穆列什方言。各方言的差别主要在语音方面。罗马尼亚语的特点是:定冠词附在名词末尾,动词的将来时用助动词a vrea(想要)加动词不定式构成。词形变化比其他罗曼语言更丰富。保留了某些其他罗曼语言失去的拉丁语词。1860年以前罗马尼亚语采用基里尔字母,后改用拉丁字母,有5个加变音符号的特殊字母。
罗马尼亚语字母
A a Ă ă Â â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Î î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Ș ș T t Ț ț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罗马尼亚语示例(简单日常用语):
Bună dimineata 早上好
Bună ziua日安(白天都可以说)
Bună seara晚上好
Noapte bună晚安(晚上分手时用)
Salut 你好,致敬(只用于对象为男人)
Da 是
Nu 不
Bine 好
Regret 抱歉
Pardon 对不起
Poftim 请
N--i nimic 没关系
Cu plăcere不客气
Mulţumesc 谢谢
La revedere 再见
Pe mâine 明天见
Cine? 谁?
Ce? 什么?
Care? 哪个?
Unde? 哪里?
Când? 什么时候?
Pe ce? 为什么?
Cum? 怎么样?
La revedere 再见
Bună 你好
Sa ai o zi bună 祝你愉快
Bună seara晚上好
Bună 嗨!
Cum te numesti? 你叫什么?
Numele meu este 我叫.......
Domnişoara 小姐
风俗与法规:
罗马尼亚人主要信奉东正教。
主要节日:1月1日新年 ,4月或5月复活节,12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罗马尼亚人为罗马人和达契亚人的后代,热情、豪爽、待人随和,喜欢交朋友,交谈时喜欢直截了当。罗马尼亚人尊重女士,男子进门、上车要让女士先行,下楼梯时男子则在前护卫。亲友间见面拥抱、贴面很普遍,男士见到女士时吻手较多见。应邀作客时需向女士送鲜花,同时视情赠送礼品,赠花总数应为单数,但不是13朵。
罗马尼亚人视盐和面包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客人到来,最隆重的礼节是由主人家的姑娘托着盘子向客人送上面包和盐,客人需拿一块面包蘸盐尝一下。罗马尼亚人早餐比较简单,对晚餐则很重视,讲究质好量多,请客吃饭时间较长,一般宴席约持续2-3小时。出席正式晚宴时,男士一般着深色西服,女士着裙装。
罗马尼亚人能歌善舞,朋友间聚会、晚餐、出席婚礼时经常翩翩起舞,一些饭店在客人就餐时安排民间歌舞表演。在餐馆用餐、住宿、理发及坐出租车时,一般要加付10%左右的小费。
民族服装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服装款式多样,色彩鲜艳镶有刺绣花边。大部分地区的男子喜欢穿白色的裤子,有的长及小腿,裤脚塞进黑色长筒靴里。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黑海之滨的优质沙滩长达数十公里,喀尔巴阡山有奇异的溶洞和温泉以及滑雪场,森林覆盖率约27%。罗马尼亚人视狗为人类的好朋友,不吃狗肉。
主要禁忌:罗马尼亚人坐车和在室内忌讳穿堂风,从不打开两边的窗子让空气对流,认为这样会使人生病。男子除服丧期间外,不佩带黑色领带。
Ⅵ 罗马尼亚电影的介绍
罗马尼亚电影进入19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年,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年,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
Ⅶ 黑塔利亚罗马尼亚简介
罗/马/尼/亚
配音演员:児玉卓也
身高:172cm
官方语言:罗/马/尼/亚/语
首都:布/加/勒/斯/特
国花:白蔷薇
初次正式登场于漫画第四卷。虽然是个爱操劳的人却和蔼可亲而淘气。但又是个有点马虎的奇怪的人。因为是吸血鬼伯爵德库拉的故乡,故设定为红瞳,戴着绿色的帽子。和匈/牙/利关系非常不好。擅长魔法和巫术。在动画第五季第二话中登场,为W学园魔法部的成员。有虎牙。
摘自网络
Ⅷ 罗马尼亚电影有哪些
63届柏林金熊奖影片《婴儿式》
《罗马之战》
《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
《清白的手》
《最后一颗子弹》
《较量+一个警官的控诉+电影传奇》
《不朽的人》
《沸腾的生活》
《复仇》
《神秘的黄玫瑰1、2》、
《汽车行动+橡树+十万火急》
《难忘的夏天》
《爆炸》、《斯特凡大公》、《罪案》、《加州梦》、《摇摆舞》、《4月3周又2天》等
Ⅸ 罗马尼亚影片沸腾的生活讲述的什么故事
沸腾的生活的剧情简介 :
罗马尼亚自己制造的第二艘55000吨矿砂船在一次试航中失败了,造船厂厂长科曼决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广大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重新进行铸造。他的试验并没有得到上级领导和工厂党委内部的支持。但科曼厂长坚韧不拔,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困难做斗争,排除一切障碍,最后终于铸造出了罗马尼亚自己的大型螺旋桨,安装在55000吨矿砂船上。
Ⅹ 罗马尼亚电影
《十六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