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些香港台湾的一些老电影的名字,越多越好,最好是90~70年代的之间,谢谢。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花样年华。重庆森林。阿飞正传。堕落天使。春光乍泄。天水围的日与夜。喜宴。饮食男女。东邪西毒。
② 有谁推荐几部七八十年代的台湾老电影
台湾老电影:
《搭错车》1983年
《望海的母亲》1986年
《鲁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1984年
③ 台湾80年代电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则成了他电影作品的一项重要标记。随后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这种复述青春与童真的过程中,他仍然没有放弃其惯有的长镜头视觉模式,悠长而沉闷,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下过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到了1984年则有了转机,随着他拍摄技术的日臻完善,作品<风柜来的人>推出后,使他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此时舆论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一些国际国内的奖项,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风柜来的人>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而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的那种幻梦般的执迷,是这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趣,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种沾染着稚气面对着成长体验的情结,成为他早期作品里最重要的基调。也正如他自己所体验的那样:“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从<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对宠溺娇纵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初步领悟,侯孝贤总是在利用着孩子们的视觉与思考,来发掘并且披露现实生活背后的一些创痕与阴影。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岁月里,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拙劣地过活,然而孩子们却是无辜的,他们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们都在找寻着奔忙下去的理由,那么又有谁来为孩子们解释清楚,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总总,究竟都是在为了些什么。
<童年往事>(1985年)中,这种微妙的情结仍旧在继续着,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情结似乎已经有所依托,其实这种依托的端的和源头,则更多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些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兀长的镜头给过来,我们看到那少年(侯孝贤)精赤着脚站在芒果树下,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
我们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渐渐地打动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恋恋风尘>(1986年)中的顾盼与滞等,到<尼罗河的女儿>(1987年)中的徇徇不羁与突然死亡,我们忽而发现了侯孝贤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决绝与虚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现,就已经把他那决绝的哀与乐、生与死的情结,完全地超越了童真与爱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现了那个幻灭的时代,男与女、大与小、老与少,都混沌在一种从无奈到绝望的状态里生存着。与其是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莫不如说是人们对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焦虑与绝望,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或许在这种伤情的故事里,唯一能令人畅释心胸的画面,也只有那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
陶醉在长镜头的古典写实形式,或许会是侯孝贤今生今世都无法放弃的情怀,而对于现实生活与田园野趣的执迷,也源自于其写实个性下的完整经验。而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在秉执这种特质,但是他这种写实的特质却与侯孝贤的乡土田园气韵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触角牢牢地扎在了台湾城市的最深处,总是在揭批着那些披着改良外衣的生活与人性,揭开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阴冷的最底层。
与侯孝贤一样,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启始于那些孩提时代的意趣与感悟。在最初<光阴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并没有过于偏执地坚守批判与怀疑的态度,而仅只是对于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浅显、而又是最单纯的解读。女中学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缓慢的画面中给予呈现,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冲突,只有那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间,在细腻的呓语声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这无奈的青春,体会这“光阴的故事”。
在随后的<海滩的一天>的创作中,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忽然原离了他的视线,一股迷惘而空虚的落寞情结,弥盖了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幻梦与憧憬。故事的调子饱涵着沉重,那种原离了生活环境,而又揭示着现象的侧面写实,把一种对人性的怀疑推到了观众们的面前。身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空洞而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足逐渐变得疏离、冰冷,任何情感与允诺都显得无比苍白而毫不可信。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紧禁地捆绑着彷徨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每一个年轻人,爱没有了希望,恨也就无所谓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搁置到了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边缘的状态。
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发展到<青梅竹马>(1985年)与<恐怖分子>(1986年),则成为更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物质环境,只会更加剧这些个人的绝望与无助。<海滩的一天>毕竟在剧终时成就了两个独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虚的概念却展开了更为悲观的结论。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会败德和软弱人性的“共犯”控诉。小四的杀人行为,被拓宽为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封闭,以至于对纯洁、真诚的扼杀。如此看来,若说杨德昌是一位当代台湾社会道德观察省思者,也并不为过。
④ 台湾八九十年代催泪电影类似.妈妈再爱我一次,搭错车.鲁冰花等对推荐几部,现代的不要!
楼主《豆花妹》。感人的。还有叶童参演的《五月八月》,以及《不孝子气死妈》,都是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的,哭死了。另外个人较为喜欢的是侯孝贤的电影,像《小毕的故事》好看又感人,《童年往事》等等……不过由于年代的原因,这些电影有些可能会搜不到哦。
⑤ 八十年代初,有一部台湾喜剧影片,主要讲述色鬼、赌鬼、酒鬼的生活经历,有谁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
鬼赌鬼之洪福齐天 《色鬼惹上身》
⑥ 谁知道一些台湾九十年代的喜剧电影
1.大话西游 星爷的作品都爱看
2.我为玛丽狂
3.绝地战警 第1.2部都不错马丁·劳伦斯和威尔·斯密斯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4.疯狂的石头
5.甲方乙方 最难忘的是在黄土坡上啃鸡腿 呵呵
6.憨豆先生
7.乌龙元首
8.show time
9.触犯天条
10.东成西就
好看的实在太多了,大家说说还有什么没有看过的吧
⑦ 求反映台湾80-90年代社会状况的台湾电影
推荐杨德昌导演的作品,富有强烈的社会意识,
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
杨德昌作品中可感受80-90年代的台湾,不过他主要关注的是城市生活。
1983年 《海滩的一天》
1985年 《青梅竹马》
1986年 《恐怖分子》主角是内地覌众也熟悉的李立群
1994年 《独立时代》
1996年 《麻将》
2000年 《一一》
⑧ 8090年代的一部古装电影
电影《铸剑》
片名:铸剑
颜色:彩色
类型:剧情片
地区:中国大陆 香港
时间:1994年
主创人员
导演:张华勋
编剧:张扬 杨从洁
演员名单
高发
马精武
阮巡饰眉涧尺
马崇乐
杨青
故事梗概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周宣王时代的楚国。楚王嗜杀,找来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及其妻子莫邪为他铸剑。干将夫妇采金英铁精,苦干三年,为楚王造一名剑。楚王怕干将为他人所用,剑成之日就斩杀了干将。干将妻莫邪对此早有所料,她要丈夫铸成两把剑。一把雌剑献了楚王,一把雄剑莫邪保留着。
干将被害16年后,莫邪含辛茹苦养大儿子眉间尺。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诉眉间尺,眉间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决心以雄剑为父报仇。眉间尺凭一股勇气来到王城,杀不成楚王,又被通缉捉拿。
侠士宴之敖来见眉间尺,他可以杀楚王,但要借重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信任他,把宝剑和自己的头颅给了宴之敖。宴之敖以献眉间尺之头晋见楚王,并设计在煮头的鼎边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眉间尺和楚王两颗头在鼎中进行殊死搏斗。眉间尺年幼,不是楚王对手,被楚王的头咬住不放。宴之敖见状,拔剑自刎,头颅掉入鼎中,加入战团,终于把楚王头咬得无声无息。三个头都煮成了白骨,无法分出彼此,楚国王公大臣出于无奈,只好将三个头颅均以王礼分而葬之。这就是三王冢的来历。
《将邪神剑》
编剧:张大春
电影 将邪神剑 导演:丁善玺
主演:庹宗华、金素梅、李志奇
故事梗概
春秋时期,各国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吴国的阖闾利用给大王送膳的机会派刺客将匕首藏在鱼腹中,大王遇害,阖闾继承王位。阖闾爱剑如命,哪里有名剑,他便千方百计弄到手,并悉心珍藏。太子庆忌一直对阖闾篡位十分不满,准备寻找机会杀死阖闾。
弱小的徐国在战乱中经常任人宰割,徐人知道
朱宝意
好剑对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决定它的生死存亡,于是派公子到吴国寻找铸剑高手欧冶子,希望他能助徐国一臂之力。无奈欧冶子自认铸剑太多,罪孽深重,不肯相助。在欧冶子的指点下,公子来到深山找到欧冶子的师弟干将。干将刚刚提炼了一种硬金属,起名百炼钢。公子提出拜干将为师,学习铸剑的本领。
阖闾得知干将有百炼钢,于是派兵抓住欧冶子,强迫干将立起高炉为其铸剑。干将与欧冶子的妹妹莫邪青梅竹马,两人决定成亲。但阖闾认为只有童男才能铸出好剑,因此虽同意干将成亲,却只能有夫妻之名,不能有夫妻之实。
庆忌深爱阖闾宠妃芷姜,提出只要芷姜陪其过夜,便将一名剑送与阖闾。阖闾为了得到名剑,不惜让芷姜献身,芷姜为此十分悲伤。志士要离胸怀大志,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惜牺牲妻儿反对阖闾暴政。他深知阖闾与庆忌两人相争,无论最终是谁争得王位,百姓的悲惨生活都不会结束。于是要离借为庆忌吹笙的机会将庆忌毒死,自己也与庆忌同归于尽。
眼看距离阖闾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但剑却始终没有铸炼成功。干将知道,剑铸不成,不仅自己,连几百名协助铸剑的工人都要被阖闾杀害。看到干将整日愁眉苦脸,莫邪心中很是担忧。她看到剑谱上写有用生命祭剑可获得成功,再联想到欧冶子每铸一把名剑便用自己的血作为祭奠,心中便有了为铸剑献身的想法。在向阖闾交剑的前一晚,莫邪沐浴更衣,爬到剑炉的至高点。面对干将的苦苦哀求,莫邪还是选择跳入剑炉。她面带微笑,毫无畏惧,纵身跳入剑炉,终于铸成名剑。
干将共铸成两把剑,为其起名干将、莫邪。他将莫邪剑呈送给阖闾,并告知这是用莫邪的生命换来的。阖闾大骂干将妖言惑众,并提出如果莫邪剑能绕柱三圈便相信他的话。一瞬间奇迹发生了,莫邪剑果真绕柱三圈,在场的人无不惊愕。
阖闾知道干将还藏有一把名剑,便将其关入大牢,命令必须交出名剑。莫邪现身,将干将救出,两人化作一龙一凤,飞离吴国。最终阖闾没能得到任何一把名剑,反而和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葬身在倒塌的剑炉下。
⑨ 反应台湾和大陆历史的电影
反应台湾历史的电影:
反应台湾60、70年代的电影:侯孝贤《童年往事》(台湾)
反应台湾80年代的电影:《冬冬的假期》(台湾)
⑩ 讲述七八十年代时候的电影都有哪些
1、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是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2010年9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静秋、老三之间相识、相恋,最后天人永隔的故事。该片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和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并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2、孔雀
《孔雀》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张静初、吕聿来、冯瓅、冯砾主演的剧情片,于2005年2月18日上映。影片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
3、青红
《青红》是由星美传媒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王小帅执导,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该片于2005年5月17日在法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4、归来
《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剧情文艺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由邹静之编剧,陈道明、巩俐、张慧雯等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该片于2014年5月16日在全国上映并入选为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影片,截止到6月30日该片在中国内地收获2.95亿票房,刷新国产文艺片票房纪录;10月8日该片在韩国上映。
5、芳华
《芳华》是由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黄轩、苗苗、钟楚曦主演。
该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影片中战争场景的描绘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战争,将主人公如泡沫一样虚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