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爱在黎明破晓前》:爱情就是两个契合的灵魂,有着说不完的话
文/爱吃土豆的佩奇
曾经特别喜欢一句诗,叫作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这句诗用来形容我最近二刷的一部电影,当真有些贴切。只是这诗的本意是形容友情,而电影表达的是爱情。
这部电影就是被称为“爱情三部曲”之一的《爱在黎明破晓前》,所谓的爱情三部曲,就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以及《爱在午夜降临前》,主题分别是相遇、重逢和婚后相处。
这三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和它们的名字一样浪漫,是男女主角用了十八年完成的,每部之间间隔了九年,可以说称得上电影真人秀了。
《爱在黎明破晓前》这部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8。主要讲述了美国青年杰西和法国女学生赛琳娜在火车上相遇,两人相谈甚欢。火车到达维也纳时,杰西邀请赛琳娜一同下车,赛琳娜同意了,两人在维也纳度过了一段浪漫时光。当清晨来临时,两人即将告别,并约定半年后再次回来的故事。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会觉得男女主全程都在尬聊,显得非常无聊。但我却觉得,他们诠释的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两个人在一起,心里眼里只有对方,并且有着说不完的话。爱情不是相顾无言,或许喋喋不休才是。
杰西和赛琳娜是在一辆火车上相遇的,不过他俩的目的地并不相同,杰西要在维也纳下车赶第二天的飞机回美国,而赛琳娜看望完奶奶要回法国。
两个人的聊天话题是从车上的一对夫妻吵架开始的,很有趣的是,当时杰西和赛琳娜手里都各拿了一本书。杰西比较主动,去餐车用餐的时候邀请了赛琳娜一起。
之后,两个人越聊越投机。
火车到达维也纳的时候,杰西不得不下车,不知道赛琳娜给了他怎样的勇气,总之他说服了赛琳娜下车和他去维也纳待一天。
弹幕很多人都说这个情节有些荒唐,哪有女孩子轻易就跟着一个男子下车的。但也如很多人所说,如果赛琳娜不下车,这个故事就到此结束了。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之所以合理,首先它的背景是国外,其次是爱情需要直觉。
其实在下火车之前,杰西和赛琳娜在聊天中就对彼此有那么一丝丝好感,加上赛琳娜本身是个喜欢冒险的女孩子,所以她选择了下车。
年轻时候的爱情,往往滋生于理性之外。我们不需要去思考这件事这个人存在的合理性,只要对对方有好感,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对方在一起。
纯粹在爱情里去理解的话,赛琳娜做的这个选择还略显一丝浪漫。或许她的不拒绝显得有些主动,但是我们也应该钦佩她的勇气。
她给了自己和杰西一次机会,也是给了爱情一次机会。如果不下车去经历这么一天,或许他们彼此都会后悔。
所以赛琳娜下车虽然显得有些不符合现实,但是在浪漫的爱情里,这种行为反而是能够理解的。
一般而言,如果我们听说两个人一天就确定相爱、难舍难分,会显得进展太快,不切实际。但是对杰西和赛琳娜而言,爱情本该如此简单。
下了火车以后,杰西和赛琳娜可以说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们去了很多地方,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认真看电影的人,一定可以在试音间那幕戏里嗅出几分爱情的味道。
之后赛琳娜带杰西去了无名者墓地公园,因为赛琳娜曾经来过这里,所以她给杰西讲了她之前的一些见闻和对死亡的一些见解。
在公园里的时候,两个人聊天甚至都不敢直视对方。
夜幕降临的时候,赛琳娜在摩天轮上第一次吻了杰西。
从这里开始,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有了一些升温,他们聊天的内容也更加有深度,他们聊到了父母,聊到了婚姻,也聊到了爱情。
接下来有一件事证明了再契合的灵魂也会有所不同,也会产生分歧,因为性别差异、教育差异等等。
这件事就是赛琳娜看手相这件事情,她认为对方讲了她觉得很对的事情,但是杰西却很现实的一针见血指出,赛琳娜只是付钱听到了她喜欢的话,他在很较真地告诉她,她被骗了。
这事儿换成任何一个女性听到都不会开心,所以赛琳娜后来形容杰西当时像一只“炸毛的公鸡”,她也表示她不喜欢他这样,但这并不影响她喜欢他。
所以说,爱情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是互补的两个人。
赛琳娜真的是一个浪漫且文艺的人,她在教堂里听杰西对结婚的描述时,真的是在用凝视的目光。
到这里爱情的痕迹已经很明显了,加上流浪汉写诗和酒吧老板赊酒的神助攻,杰西和赛琳娜真的爱上了彼此。 尽管一天的相处显得不可思议,但爱情的产生,有时候不需要一天,只需要一瞬。
我们不必觉得杰西和赛琳娜相爱得太快,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如此简单,一见钟情也并非全无可能。
这部电影可能会令有些观众感到无聊或厌烦,因为全程都是杰西和赛琳娜在不停说话。
但其实,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回望杰西和赛琳娜的这一天,开始于说话,结束于说话。很多人一定会好奇,他们怎么有那么多可聊的。
赛琳娜愿意应杰西的邀约,跟着他下车,说明她内心是有点儿喜欢和杰西聊天的,相处之后,她和杰西更是开始喜欢彼此,但是这两个人在相处这一天之后,就必须要分别,一个要去美国,一个要去法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爱情刚刚滋生,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也很局限,他们当然有很多话想要和对方聊。
但凡是经历过热恋的人,一定可以在杰西和赛琳娜身上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因为我们刚开始恋爱的时候,都和对方有很多话要聊,有些人甚至没话题也要制造话题,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情。
那时候的我们,似乎逛多久的街都不会累,说很多的话都不会嫌烦。
而这,就是爱情。
我以前听过一句心灵鸡汤,大意就是说:爱情不是两个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彼此不说话,也不会觉得无聊。
以前我还蛮认同这句话,但看过《爱在黎明破晓前》这部电影之后,我更相信爱情是需要交流的。
真正契合的两个灵魂,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表达彼此,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这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爱在黎明破晓前》这部电影,或许人物没有那么丰富,情节也没那么跌宕起伏,但是它所呈现的,就是两个人从相遇到相爱时最美好的样子。
因为它很真实,所以往往能够走进人们心里。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爱情滋生时最真实的样子。
我想,不管看这部影片多少遍,杰西和赛琳娜聊天几乎全程都在笑的画面,每个人都会记忆犹新,希望你每次重温这部影片,都能记得这句台词:
Ⅱ 爱在日落黄昏时三部曲观看顺序
《爱在日落黄昏时》三部曲观看顺序为:《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爱在”三部曲是由美国独立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编剧及执导的三部爱情电影片。理查德·林克莱特将独特的叙事风格使影片那些零零散散的片断串联在一起,使混沌质变为对混沌的描绘,同样他的作品显示出强烈的后现代颠覆性的特征。
《爱在黎明破晓前》是1995年的作品,讲述了男女主在火车上邂逅,两个人在互动的过程中对彼此拥有了好感,最后他们约定半年后在维也纳相见。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很美好,也很温馨。
《爱在日落黄昏时》是2004年的作品,比《黎明》晚9年。《爱在日落黄昏时》一样也是讲述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承接了《黎明》,但是他们没有在维也纳相遇。而是在巴黎。那一句“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
《爱在午夜降临前》是2013年的作品,承接了《黄昏》,这一次比浪漫的爱情故事多了一个层次,讨论两性话题。女主有了男主的孩子,而男主在此前有自己的家庭,后来离婚了,留下了一个儿子。女主和男主应该观点不同而发生了争执。整个系列很完整,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总有一处地方让人的内心泛起涟漪。这就是《爱在》系列的魅力。
Ⅲ 爱在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女主名字是谁
每年,我都会重温一遍《爱在》三部曲—— 爱在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爱在黎明破晓前》(1995)
《爱在日落黄昏时》(2004)
《爱在午夜降临前》(2013)
但在《爱在午夜降临前》结尾,就像当年决定夜游维也纳一样,杰西和席琳又重新投入到了这场冒险之中。希望仍然存在。祝他们好运。
Ⅳ 《爱在》三部曲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情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和《爱在午夜降临前》是我最喜欢的系列电影。
从1995到2004,从2004到2013,两个九年,三部电影,一种风格。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两个人的对话。没有太大的场面,没有吸引人的剧情,有的只是自始至终两个人的对话。
从年轻时的美丽动人,到中年时的肚腩偏偏;从火车上的偶遇,到十八年后的生活。彼时的浪漫邂逅最终还是会落到那些需要一起陪伴与相守的柴米油盐中。
生活就是这样,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完美,但它真实。
关于三部电影,故事是这样的。
1995年,美国青年杰西在火车上偶遇了法国女学生塞琳娜,两人在火车上交谈甚欢。当火车到达维也纳时,杰西盛情邀请塞琳娜一起在维也纳游览一番,即使杰西翌日便要坐飞机离开。与杰西一见钟情的塞琳娜接受了杰西的邀请。他们一边游览城市,一边谈论着彼此的过去 ,彼此对生活的感悟,两人了解越加深刻。他们非常珍惜这个美妙的晚上,而此次约会将会在日出之前结束。浪漫的夜晚之后,两人约定半年后在维也纳重逢。(从第二部来看,他们并没有在半年后见面。)
很快,9年的时间过去了。2004年,杰西已成为畅销书作家,而席琳则是法国环保组织成员。杰西在新书里娓娓道来的,正是九年前的浪漫夜晚。在巴黎促销新书时,杰西与席琳在书店相遇,然而他们只有一下午的时光相处,日落之前,杰西要乘飞机赶回美国。两人在午后的巴黎街头散步,在美丽的护城河上泛舟,无所不谈,兴致勃勃。可是就像命运的捉弄,快乐的时光像烟花一样醉人却短暂。杰西对席琳一送再送,难以忘情;席琳用吉他和歌声,怀念着内心深处的爱恋。太阳就快落下去了,杰西就要误了飞机,又或许他更不想错过的,是命里注定的缘分。
又一个9年过去了,杰西与席琳已经一起生活并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对人生和爱情也有了更多感悟。《爱在午夜降临前》就是选取了他们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南部小岛度假的最后一天。
真是的故事是:
在1989年的秋天,年轻的林克莱特在从纽约返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同样年轻美丽的赖豪普特,他们四处闲逛,聊艺术、科学、电影,聊所有东西,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正是这次偶遇激发了林克莱特构想并执导《爱在日出之前》的灵感,这也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然而,遗憾的是赖豪普特并没有看到该片,因为林克莱特并不知道,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她已经去世了。
尽管三部曲的制作跨度长达18年,但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写在一张纸的背面。
我始终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能够“谈得来”,否则为什么叫做“谈”恋爱呢。三部电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两个人的谈话。就算是一见钟情,也不是对个眼就能互相看上,长相厮守的,还是得“谈”,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废话堆砌起来的爱情才是最美丽的。
参考链接: The Real Couple Behind Before Sunrise
Ⅳ 《爱在》三部曲之后,再无爱情片
《爱在》三部曲是指由美国独立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编剧及执导的三部爱情电影片,它们分别是于1995年上映的《爱在黎明破晓前》、2004年上映的《爱在日落黄昏时》以及2013年上映的《爱在午夜降临前》。有人说《爱在》三部曲之后,再无爱情片。
这三部电影两两之间相隔9年,男主一直是伊桑·霍克,女主一直是朱莉·德尔佩。戏里,男女主演绎着不同年龄段对爱情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和感悟;现实世界中,18年的时光也在男女主演员的脸上镌刻下岁月的痕迹。他们仿佛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他们自己。这和国内拍个续集就换演员的感觉大不相同。18年,原班人马,也许只有国外的导演才会这么有耐心吧。
与一般电影不同的是,这三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Drama(戏剧冲突),整部剧都在聊天:从午夜降临聊到黎明破晓,从黎明破晓聊到日落黄昏,从日落黄昏聊到午夜降临。
聊天涉及的话题也很广。从个人喜好,到对父母教育的看法;从自己的爱情经历,到关于旅游意义的探讨;从父辈的爱情,到生活的意义;甚至各种奇思妙想,比如:如果灵魂守恒的话,那么现在人类的60亿灵魂是从100万祖先里分裂出来的吗?人类是否是宇宙爆炸而来的星尘?人死了如果无人知晓是不是和没死没有区别?18年后的他们还聊到了各自对爱情、婚姻、生活的各种看法。
第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美好的邂逅
美国青年杰西在火车上邂逅了法国女孩塞琳娜,两人交谈甚欢。最后,杰西大胆邀请塞琳娜和他一起在维也纳下车。
他们在维也纳逛了一整夜,两人的足迹踏遍了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轻松自然地聊着生活中的琐事,交换着彼此对事物的看法,爱情开始弥漫在维也纳的街头,弥漫在暧昧的夜色中,弥漫在优美的音乐之中,弥漫在他们的眼波流转中,弥漫在摩天轮上忘情的接吻中,也同样弥漫在他们的字字珠玑中。在日出来临之前的14个小时里,两颗心相互吸引感动,于是他们约定半年后在维也纳再见。
有意思的是,影片的最后:天亮了,镜头将男女主昨晚待过的地方一一闪回,只不过这次没有男女主的身影,只有建筑物,感觉很有深意。
@好莱坞电影类型:该片中,好莱坞爱情电影的故事情节几乎全然不存在。相反,观众看到的是无拘无束的漫谈:关于父母亲、关于音乐、关于过去的男友或女友,以及死亡。他们甚至装扮不同角色假装打电话交谈。男女主人公之间显然存在性吸引,但这种性吸引通过缓慢、温馨的手法体现出来。这部电影的中心是男女之间的攀谈,而不是他们的性关系。但这样却更加浪漫。男女交谈与性交的对比,就好似衣着与赤裸人体的对比。前者富有无穷尽的变化、逗趣、伪装或个性表达,而后者不过是一锤子买卖。
@腾讯娱乐:从相识到相知,恋爱中的各种小心思和小动作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细腻的呈现,让观众会心一笑之后又觉得温暖而窝心。对于唠嗑这件事儿,《爱在黎明破晓前》是经典,两位主角从头唠到尾,看得出并非尬聊,而是趣味相投,电影在两位的唠嗑中经历分合,演绎人生。
第二部《爱在日落黄昏时》:寻找遗失的美好
之前的半年之约,塞琳娜因为外婆的去世而没有赴约。时光荏苒,9年之后,杰西和塞琳娜才再一次相遇,只是这次相遇的地点是在巴黎。
如今的杰西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塞琳娜则是法国某环保组织的成员。他们相遇的地点正是杰西为自己新书和读者见面会的书店。
在这新本书中,杰西娓娓道来的正是九年前他与塞琳娜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段回忆虽然短暂,却如同烟火般绚烂。
这次相遇,他们依然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互诉衷肠,因为杰西不得不赶乘飞机回到他美国的妻子和儿子身边,于是两个人的身影徜徉在午后的巴黎街头、咖啡店、轮船上……
时间紧迫,当杰西的司机来接杰西时,杰西坚持让司机再送塞琳娜一程,坐在后座的杰西和塞琳娜依旧聊得难舍难分。分别在即,塞琳娜终于情绪爆发,那种对杰西的爱恋通过神经质情绪和语无伦次表达的淋漓尽致。
杰西坚持将塞琳娜送回家,两人穿过狭窄的楼梯来到塞琳娜的卧室,塞琳娜为杰西泡了一杯洋甘菊茶,杰西坚持让塞琳娜为自己唱一首歌,塞琳娜饱含深情的弹唱了一首自己写给杰西的歌,杰西沉浸在塞琳娜美妙的歌声和可爱慵懒的舞步中,眼神满是欣赏和笑意。
@澎拜新闻网:《爱在日落黄昏时》被影迷戏称为“话痨电影”、“相声电影”,该电影从头到底就是伊桑·霍克扮演的杰西和朱莉·德尔佩扮演的赛琳娜在对谈人生、谈世界,谈爱情、谈生活,完全靠两位主角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推进。
@时光网:该片以演员的对白来推动剧情,细腻又愉悦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浪漫情愫。创作者如此大胆的尝试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前》:婚姻与生活
9年前杰西没有离开,他终于再次将塞琳娜扑倒。他们终于在一起了,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并在巴黎定居下来。
眼前的杰西和塞琳娜已然步入中年,毫无意外的,杰西变成了胡子拉渣的中年大叔,当年穿着夹克牛仔,留着红胡须的青年不见了;塞琳娜也没了初见时的曼妙身材,现在的她身材臃肿,乳房下垂,相夫教子,为工作所累。
生活除了爱情还有诸多琐事。杰西由于没能陪伴身在美国的儿子(前妻所生)一起成长而觉得很抱歉,好在这份心酸很快便被和妻子与女儿的希腊之行所转移。
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南部小岛的最后一天,杰西和塞琳娜行走在静谧的村落,他们好久没在一起这么悠然自得过了,他们不断地讨论着文学、爱情、生活和两性话题。
当他们走进朋友提前为他们预定的豪华酒店,准备享受二人之夜时,杰西的儿子给塞琳娜打来了一通电话,塞琳娜半裸着上身来到客厅接电话,讲完后随手挂掉了电话。杰西抱怨说为什么不让自己和儿子说句话。
他们之间的争执被点燃……塞琳娜抱怨,35岁之后最大的好处是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担心被强暴……为了照顾女儿和杰西她放弃了自己唱歌作曲的爱好。杰西回答说,你哪怕拿出八分之一的时间坚持唱歌,要知道,当初我爱上的就是你唱歌的样子……
塞琳娜摔门而去。杰西有些懊恼,冷静之后又默默来到塞琳娜身边。他运用作家的浪漫想象,以塞琳娜80岁时的口吻给塞琳娜写了一封信。在听杰西念这封信的过程中,塞琳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双方在妥协,我们能感觉到这对夫妻之间深深的爱意。
当塞琳娜问,如果当初你遇见的是现在的我,你还会拉着我的手让我和你一起下车吗?杰西问,如果当初遇你见的是现在的我,你还会跟我一起下车吗?生活没有如果。
爱情终究会归于平淡,激情终究会融化在柴米油盐之中,但爱会始终深藏于心中,这也是爱情最真实的样子。正如杰西说的,如果你想要真爱,那么真爱就在这里,它不完美,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凤凰网:该片看似像“话唠片”,其实他们对话中全是剧情和信息,全是幽默和才气,全是爱意,画面感甚至超越了对话本身。不得不赞扬该片中出现的其他几位配角,这也是第三部和前两部的不同之处,这几位的光芒不输主角,他们中每一个人所说的话都够拿着小本子摘抄半天了。
@大众日报:该片仍像前两部一样,以大段大段平凡又琐碎的对白撑场。如果没看前两部,开片会不太适应这样的节奏和手法。太细的水太慢的流,导演显然没有征服新一代观众的欲望,一切顺势而为,浑然天成。导演用不变形的平淡真实,不伪装的生活碎屑,淘洗掉了情感类型片的所有激烈和浮光。
Ⅵ 爱情三部曲
这是9年为间隔的爱情三部曲:
《爱在黎明破晓前》
《爱在日落黄昏时》
《爱在午夜降临前》
穷尽人类爱情的始终:爱情的起源—爱情的高潮—爱情的本质。
很期待2022年的第四部。
爱情总是不期然、偶然而又热烈
———第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
爱是?这是更古不变的话题。要么对爱着迷,要么对爱憎恶➕嗤之以鼻。嗤之以鼻者又大都因爱受伤,因而怀恨。
总之一句话,没有谁对爱过敏。渴望被爱和呵护,是人类天性。
在我们青春懵懂时期,总会做朦胧的梦,梦里有一个他。醒来我们更是确信在某个地方,某个时期,在街道的拐角、路边的咖啡厅、某个火车站或城市深处的教堂,总有那样一个地方、世界的某地,那个他等风也等你。
一列途径维也纳的国际火车,席琳和杰西不期然地相遇。
这一生我们的相遇总是很多。不过将偶遇变成经典并筑成传奇的并不是很多。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决断的勇气。所以别人是传奇而你我的相遇注定只能是回忆。
年轻时我们以为一生很长,长到我们误以为一生可以遇到很多人。等真的走过,才发现,一生很短,有趣的人既不可求亦不可遇。
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唯有给你我的一生
———第二部:《爱在日落黄昏时》
9年前的那个夜晚没有错过,不代表……杰西和席琳还是错过了6个月后的相约。
自此,天各一方,两人消逝于茫茫世界。
9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人生的最美好走向衰败,23到32,几乎一夜,昨日的青春靓丽疏忽成了昨日黄花。
9年的时间,足以让人生的一切尘埃落定。人,是群居动物,你的身后是一大族群,30而立,是你对他们的保证。
9年的时间,足以错过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毕竟,人生又能有几个9年?
9年后,巴黎,莎士比亚书店,杰西和席琳再次相遇。
再次相遇,两人重又开启谈话模式,不过味道变了。
再明白不过。9年的天各一方,9年的各自生活,谁又会和谁保持同步?这太难了,简直不可能,有木有?
对这点,我们深有体会。一般朋友是这样,即便当年爱旳死去活来的情侣,9年后再次相遇也无非是互相问好家长里短不痛不痒扯淡而已。
不然,又能怎样呢?
你有你的小娇妻,我有我的撑门汉,寒来暑往太阳自生自落,每个人都要讨生活,对不对?
杰西和席琳自然也是这样。
东拉西扯看着睿智其实扯淡,两人心知肚明。
最终心有不甘地两人终于打破窗户说亮话,挑明了9年前敲定的那次约会。
原来是席琳因为祖母过世没有成行,没有成行导致杰西扑空,杰西扑空导致两人失联。
失联导致两人开始各自互不相干的生活:杰西有了家庭,不咸不淡,席琳谈了朋友,马马虎虎。
人生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谁又能保证谁,这一生不会错过?
正是这种不确定,人生才份外精彩。相遇才格外珍贵。能够在一起,才倍感珍惜。
杰西和席琳终于撇开中间那层假惺惺的纱。9年前美好的爱情在误会消除后更加清晰而炙热。
9年前的一个黎明,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9年后的一个黄昏,一个男人抛弃一切留在这个女人身边。
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唯有给你我的一生。
爱你就是不管怎样对你照单全收
——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前》
爱情不止神秘高贵间或义无反顾,由高空降落人世面临柴米油盐时也必然会包裹上烟火气。
人再得到某样东西的同时会失去另外一些,杰西也不例外。
选择留在席琳身边的杰西,不能时时刻刻陪在儿子身边,不能按时出现在儿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不能和儿子建立那种如胶似漆的父子亲情。
杰西为此事烦恼,每个做爸爸的都不想错过陪儿子一起长大。
杰西想搬回纽约,席琳不答应。两人因此大吵。
9年后的生活不止裹满烟火气息,重要的是两人不再年轻,更重要的是明知不再年轻但是已经毫无办法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自嘲。
这是一段41岁的席琳和杰西的对话:
席琳:如果当年,火车上,你看到的是现在的我,还会约我和你一起下车吗?
杰西:……
席琳:不说我也知道,一个水桶腰,头发掉的几乎秃顶的中年大妈,怎么可能?
年龄大也有好处,35岁以后的女人不用担心会被强奸。
23-32-41,不是一串数字,更是无奈的人生。
杰西因为席琳而对儿子深感抱歉,席琳也对杰西充满抱怨。昔日的爱情落下神坛,就会变得这样鸡零狗碎一地鸡毛。
爱情毕竟不止是情爱,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是两个心灵的互相慰藉和温暖。
杰西和席琳自始至终有着彼此纠缠地深刻交流,就好像两个灵魂始终赤裸裸地纠缠在一起。
这才是爱情在人间烟火气息中最正确的存在形式。
爱情,就是两个害怕孤独的人一起逃避孤独,张艾嘉也说,爱情,就是找一个随时可以开谈的人。
随时可以开谈,谈得来,心里有共鸣,才能不孤独;谈得来,心才能得到慰藉,灵魂才能安放,两个灵魂才能彼此深刻纠缠。
虽然也争也吵也意见不合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他们仍彼此深爱。
正如电影中女主人公席琳所说,吵架并不一定是坏事。
爱情是彼此欣赏彼此尊敬彼此热爱。爱你就是不管怎样对你照单全收。
这三部电影,对有些人来说,惨不忍睹,无穷无尽的对话,是移动的字幕机;
对有些人而言,卧槽,那对话,根本看不懂啊;
对有些人来说,它是那么真实那么直戳人心又是那么代入感爆棚,简直就是我们活生生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心知肚明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不愿直对人生。
这三部爱情电影血淋淋地总结了我们的一生。有点诡异得真实。
唯如此,我是如此期待2022年的第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