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戏曲《天仙配》讲述的是什么
《天仙配》,取材于民间传说中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七仙女难耐天上的孤寂生活,偷偷下凡,与憨厚的董永结婚,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不想此事被玉帝得知,谴天将把七仙女拿回天上,将一对好夫妻生生拆散。剧中有许多唱段为大家所熟知,如“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
『贰』 天仙配的戏曲故事讲的是什么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凌虚台游玩,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碍于天宫戒律,不敢相助。七仙女一再恳求,大姐不得已应允。临别赠七妹难香一枝,嘱其遇难时焚香招姐解救。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怕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饭,先不收留,后又刁难,他要七仙女一夜织十匹锦绢。并说织得成董永三年长工改百日,织不成则工期延一倍。七仙女燃起了难香,姐姐们闻讯借织女天梭前来相助,织成了锦绢十匹。因有言在先,傅员外只得缩短董永工期。做工期满,夫妻返家。之后,他们夫妻二人便过起了凡人的生活,每日挑水做饭,耕田织布,生活幸福而美满。一段时间后,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惊喜异常,去前村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高空中出现天将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上,否则便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伤害董永,等董永回来便向他讲明自已来历,并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满腹悲痛返回天宫。
『叁』 什么是天仙配
《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故事的由来和影响】
董永行孝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336)编撰的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和东汉末年武梁祠石刻画像。明代青阳腔《织锦记》又丰富了变文和话本的描写,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剧作家陆洪非根据老艺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编而成。故事大意是: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在傅员外家为奴。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结亲。百日后,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间的美满姻缘活生生拆散。
改编本成功地刻画了七仙女的反抗性格。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演出奖、剧本奖、道演奖、音乐奖,饰七仙女的严凤英、饰董永的王少舫获演员一等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也许,这个故事有一天会被人遗忘或不感兴趣,但是,那段脍炙人口的“满工对唱”绝对是永恒的旋律,永远不会消失于时空之中。多少年来,《天仙配》似乎就是黄梅戏的代称,对一台剧目而言,这真是骄傲,而对一个剧种而言,悲哀是注定的。
平调《天仙配》又名《张七姐落凡》、《百日缘》。故事见明传奇《织锦记》。由王昌言、李庆番整理改编,张光、王文德导演,武安县人民剧团首演,秦崇德饰董永,李秀奇饰张七姐。参加1954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戏曲音乐二等奖,秦崇德获演员三等奖。
【同名电影】
介绍: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安庆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它为人们留下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人们所深爱。
影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系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剧本改编桑弧,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风英、王少舫。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实、敦厚、可亲。这两个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与强烈的真实感,虽系神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劳动人民审美理想的体现。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黄梅戏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演,风靡了无数观众,创下了空前卖座记录,而这部影片是从1954年“上影”摄制的越剧戏曲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移植的。
其实现在最流行的是《天仙配》这首夫妻对唱的黄梅戏。
剧情介绍:
人间:董永家贫,父亡,卖身为奴,得资葬父。
天上: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
七女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
下路遇董永,倾诉衷曲,二人遂结伉俪。
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满,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忍痛泣别,别时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
(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同名歌曲】
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肆』 天仙配是什么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剧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
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评价:
戏剧片《天仙配》的成功,充分说明创新赋予艺术生命的力量,其所包含的创新精神为当代戏曲艺术的继承、革新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经典剧目《天仙配》改编前后在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董永的形象经改编变得单薄,主题思想由“孝悌”变为 “情爱”,这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方面。
改编后的《天仙配》之所以能为人喜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唱腔,其绵软、柔美、细腻、婉转,具有纯音乐的质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仙配
『伍』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里的音乐是有哪几种乐器完成的
所有的中国戏曲(包括曲艺,民歌等,以下统称戏曲,免得麻烦)几乎都是五音调式的,这是中国民族的特有调式,跟西方的大调,小调调式还不一样,虽然有类似。
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包括高胡、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司鼓等)为主;西洋乐器(电子琴、单簧管、口琴等)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从源流上说,中国戏曲音乐有皮黄、高腔、梆子、昆腔四大体系。但我个人感觉,这所谓体系并不完全是从音乐上分类的,主要是从历史源流来说的。比如皮黄体系的西皮二黄其实音乐上很不一样,比如川剧的二黄又和京剧的二黄有两个风味。细分的岔子很多。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天仙配》的创作基础是董永行孝,又名《百日缘》、《织锦记》、《槐荫记》等,曹植《灵宝篇》和干宝《搜神记》对此均有记载,主旨是奖励中国几千年来提倡的“孝”。
最早的《天仙配》戏本里,七仙女是玉帝“嘉奖”给董永而非私自下凡,仙女下嫁是“奉命行事”而非情之所至,百日后七仙女上天也并无生离死别之痛,之后董永还高高兴兴地娶了傅员外之女夫妻双双把家还……真相好残酷,后来才改成现在这样以爱情为主题的。
『陆』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里,还有几位仙女健在
天仙配该电影主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该剧获得第一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被评为建国50周年经典剧目,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七仙女严凤英
严凤英于1953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是严凤英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这次汇演直接为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
13年间,严凤英演出了50多个大小剧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黄梅戏中的珍品。1956年下半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并与之结婚。1968年4月8日,严凤英不堪在那段特殊时期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药自杀。
『柒』 天仙配是什么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剧种。
《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最先编人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编成杂剧的是元代,仅留下《路遇》一套《商调集贤宾》载于明郭勋所编《雍熙乐府》。
到了明代,在南方民间就出现过不只一个董永戏文的演出本。据传与安徽省青阳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顾觉宇的《织锦记》(又名《织绢记》《槐阴记》),该剧全本早已失传,只有《槐阴分别》作为戏胆分别载于明代有关青阳腔诸刻本。
(7)电影天仙配戏曲大全扩展阅读:
黄梅戏《天仙配》戏文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传之后世的也多,但传之妇孺之口的要算“满工”一场,这一段戏文脍炙人口,是一首清新质朴的田园牧歌,同时也是传唱海内的爱情二重唱。
黄梅戏《天仙配》戏文注重文学性和赏析性,跳出一般戏文重戏剧性轻文学性的窠臼,是戏剧性与文学性并举,撷取其戏文唱段,或雅或俗,雅俗并重,创作者侧重锤炼词句,从文学的层面挖掘人物内心,从赏析的层面赋予戏文美感,从而形成黄梅戏戏文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学特色。
『捌』 《天仙配》属于什么剧种
《天仙配》属于黄梅戏。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解放后本着“去芜存精”的精神,经过整理加工,剔除了旧本中的封建糟粕,形成今本。
《天仙配》故事内容取材于民间传说。七仙女向往人间幸福生活,独自下凡,在槐荫树下与董永结为夫妻,共度百日之期。期满,夫妻二人返家之时,玉帝令七仙女立回天庭。为使董永免遭灾难,槐荫下七仙女与夫悲痛诀别。
(8)电影天仙配戏曲大全扩展阅读:
该剧通过神话故事,歌颂了七仙女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同封建传统观念斗争的叛逆精神,同时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作品对人物形象刻划较好。“路遇”一出,表现了七仙女机智直率的性格。“槐荫别”一出,七仙女的一大段唱,则表现了她纯真善良的感情,浸透着对董永无限的爱,情真感人。
《天仙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自然朴实,讲究以情感人。在表演上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唱腔优美动听,多年来在观众中广为流传,已成为戏曲传统剧目。明代传奇剧本《织绵记》,楚剧《百日缘》,婺剧、正字戏《槐荫记》都属同一题材。1955年黄梅戏《天仙配》摄制成戏曲艺术片,由著名演员严凤英饰七仙女,王少舫饰董永。
『玖』 “天仙配”的完整故事是什么
天仙配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系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剧本改编桑弧,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风英、王少舫。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实、敦厚、可亲。这两个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与强烈的真实感,虽系神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劳动人民审美理想的体现。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黄梅戏影片《粱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演,风靡了无数观众,创下了空前卖座记录,而这部影片是从1954年'上影'摄制的越剧戏曲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移植的。
其实现在最流行的是《天仙配》这首夫妻对唱的黄梅戏。
剧情介绍:
人间:董永家贫,父亡,卖身为奴,得资葬父。
天上: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
七女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
下路遇董永,倾诉衷曲,二人遂结伉俪。
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满,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忍痛泣别,别时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
(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