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新电影的新德国电影的色彩与声音造型风格
色彩和声音造型也新德国电影中重要的造型手段。法斯宾德在《艾非-布里斯特》《维洛尼卡-弗斯的欲望》等片中特意采用黑白胶片。他说:“我认为,黑白是拍摄电影的最美的颜色,以黑白色拍片比用彩色要严肃得多,因为人们看到黑白色就必然会考虑,用光、用画面做什么”《艾非-布里斯特》这部影片为色彩赋予寓意,着意使用黑白色刻画人物,艾非一袭白裙,体现她纯洁天真的个性,与此相反,艾非的丈夫和管家等周围的人们穿着黑色的衣服,以显示他们的威严与一种胁迫感。法斯宾德以一种近似无声色的格调为影片制造了时代的距离感。《维洛尼卡-弗斯的欲望》里的黑白色不单单作为一种影像或风格因素存在,而且被赋予一种象征性,呈现出弗斯的精神变态以及在绝望中的挣扎,同时烘托着作为历史精神化身的精神病诊所里的那种人道外貌下的专制和丑恶。《柏林苍穹下》彩色和黑白的转换寓意了文德斯对理想生活与现实世界的理解,当天使心怀爱情打量世界的时候,世界才充满色彩,造型元素后面是深刻的人性内涵。荷索的《陆上行舟》置乳白色的轮船与半山中,与周围葱绿的山林自然景色形成色彩的对比和隐喻。
新德国电影对声音常常采用独特的处理方法。《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赫尔曼第二次归来,从头至尾不断插入一场足球赛电视实况转播的嘈杂影响,既构成对画面和夫妻重圆情境的干扰、破坏,也从逆反方向对画面渲染烘托,由此形成一种历史的隐喻。《柏林苍穹下》里天使的喃喃自语同现实世界中各种声音交织成立体的音响氛围,传递生活的纷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中新闻媒介的声音频频以刺耳的高音出现,充满了画外空间。新闻媒介无孔不入,企图操纵舆论的虚伪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来,充满批判与反省的意味。
音乐也是构成新德国电影艺术特色的一个因素。《德州巴黎》整部影片的音乐深沉典雅,既清新又空旷。开端和结尾时使用的主旋律,与主人公孤独的心情以及荒凉的环境融为一体。这个主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赋予影片一种感伤的调子。文德斯还善于在影片里运用他喜欢的流行音乐及摇滚乐,甚至邀请他喜欢的摇滚乐队在影片中演出。荷索的影片则钟爱歌剧和古典音乐,这同他对待电影如宗教一般的沉迷是分不开的。
20世纪70年代,荷索、法斯宾德、施隆多夫、文德斯并称德国新电影的四大旗手,如今法斯宾德早已逝世;施隆多夫和文德斯在好莱坞锐气消逝,商业利益压迫着“作者电影”的生存空间,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一种妥协;荷索留在德国,但他的影片似乎也渐渐失去一种狂徒般的精神气质。也许,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吧。
㈡ 万茜黑白电影感大片,这种阴暗风格适合她吗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之夜,邀请到了万茜来公布成团名单,而万茜一身吊带小礼服,也是又A又飒的,非常有感觉,站在舞台上的她闪闪发光,终于这个宝藏女孩也开始被人发现了。而更有万茜的一组大片流露出来,惊艳了多少人。黑白风格的电影感大片,眼神也是非常有感觉,眼神杀让很多的小迷妹都深陷其中,而这组照片的气质也是非常强的,又高又瘦的姐姐,黑白港风的风格,简直是满分照片,让人只觉得惊艳。
也是再后来,我才了解到她还会画画,还会攀岩,也会唱歌跳舞,更会弹吉他的一个万能姐姐,时尚芭莎对她的描述是她从演别人到做自己,从不被束缚。是的,她总是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不被条条框框所困。现在的万茜是更加优秀的姐姐。
㈢ 好看的黑白电影有哪些
在黑白电影的世界里,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纯粹。《辛德勒名单》以其深刻的反战主题和人性的探讨,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电影中那些或哀伤或愤怒的表情,都在黑白的光影中显得格外有力。《罗马假日》则展示了另一种风格,它讲述了一段浪漫而短暂的异国之旅,将50年代的罗马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黑白的色调不仅映衬出剧中人物的忧郁,也增添了几分怀旧气息。
《我不是王毛》是一部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它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电影中的黑白画面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的不易。《弗兰兹》则是一部关于爱情与梦想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音乐家的成长故事。黑白的背景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纯真与执着。
《小城之春》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复杂的情感纠葛。电影中的黑白画面如同一幅幅精致的水墨画,将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午》是一部悬疑片,通过紧张的氛围和紧凑的剧情,展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黑白的画面使观众更加专注于角色的心理变化和紧张的氛围。
《魂断蓝桥》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它讲述了战乱时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电影中的黑白画面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动荡的时代,让人深刻感受到了爱情与命运的无奈。这些黑白电影,不仅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魅力,也传递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值得我们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