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潮汕电影|爸,我一定行的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有那么几个热爱家乡的潮汕人,那么前阵子肯定看过他们集体转发的一篇推文,主要内容是:俺们大潮汕要出潮汕话电影了!
本身对于电影并没什么兴趣,也不是热爱家乡的人,但出于好奇和期待,我一直等着这部电影上映。好奇和期待的点在于:去看电影的会不会都是潮汕人、电影院里会不会全程充满“死爸仔”“哗扑”“物伊”之类的潮汕话……可以说,这种欢乐的氛围才是最吸引我的。
买了上映首日首场的票,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我包了整个场。
电影起名《爸,我一定行的》,简单粗暴又励志。
很可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里,并没有感受到事先预想的欢乐,反而有点尬,一是潮汕话也有不同口音,我是揭阳音,电影是汕头音,亲切中带点陌生;二是故事内核太简单,一个不爱读书的高中生如何逃课如何气他爸,主题没有很出彩。唯一成功的是,它让我产生了冲动——想打人的冲动。
先抛开故事不讲,罗列一下影片里的潮汕元素。
首先得提的毋庸置疑是潮汕话,这门号称最难学的方言让潮汕人为之骄傲,也成了潮汕人在外漂泊时能够“相认”的暗号。很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校长的潮普腔发言,正是这个片段让我在之前看了朋友圈疯转的预告推文后,对电影有了一点小期待(本来没有的)。
拍摄的地点在汕头,同属潮汕,揭汕在建筑、风俗上倒是没有太大差别。所以观影过程里,有些场景让我产生了在家的错觉,同样的三合院、四合院建筑群,镜头拉远,是一排排乌黑房顶,这种方方正正的房屋轮廓,是我这一辈以及我的祖辈们不可磨灭的记忆。(下一辈估计比较少人知道了)
主角外号369,这串数字在潮汕话里是带贬义的,意思是傻、笨,我家那边经常用369来骂人,大概是说那个人有毛病,想疯就疯。在粤语情景剧《72家房客》里,同样有编号369的警察,作为反面人物存在。而其他人物的名字,自然也有潮汕感觉。据说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但其中有一个滑头大叔,是著名的小品演员,曾承包了无数潮汕人的童年。
除了这些,一些潮汕习俗也有所体现,中秋拜“月娘”、拜老爷等。
如果这部电影能蠢昌够有高分评价,那么大概要归功于以上这些潮汕元素,让潮汕人(特别是汕头)拥有了一次在电影院集体狂欢的机会。除此之外,没有太大亮点。
回到故事本身,我给出的评价是三星半,内容平淡,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前半段有些地方为了搞笑用力过猛,最后为了宣扬潮汕人的团结和爱拼多出来的彩蛋部分太不真实,潮汕情怀加持多给半星。
如果要我说从中获得什么心得之类,估计是没有了。能说的就是见过很多父母跟儿女,像369跟父亲一样,因为不善表达而渐生隔阂;也见过不少如369一样让父母操碎心的孩子,少年辍学,最后碌碌无为埋没天才。不过我想,营销号应该可以拿两点写不少催泪的东西了,学不来学不来。
电影最后有一部分是导演和主演在讨论电影内容,他们自己说的:不太行。很客观的评价。
宣传铺天盖地,噱头造得很足,可惜只是一部看过即忘的下饭片,不过还是要给我潮汕打个call,希望以后有更多更好的本土电影出来。作为古时的南蛮之地,现在的重男轻女代表地如态区,外界对潮汕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知道牛肉,知道胶己人,却搞不清潮汕跟汕头跟潮州有什么区别,嗯,作为揭阳人的我还经常被排除在潮汕之外,如果能有更好的潮汕电影,我还是愿意贡献一下票渣档源房,强行发扬一下潮汕文化的。
最后,包场挺爽的,就是蚊子多了点。
『贰』 杩介緳鐢勫瓙涓规疆璇鍙拌瘝鏄浠涔堟剰鎬濓紵
缁艰堪锛氣滆矾鑰侀腑鐓茬伀娉㈣嫃璇モ濈殑瑙i噴鏄鈥滀綘鏈変經绁栦繚浣戯紝娌′簨鐨勨濓紝杩欐槸鐢靛奖銆婅拷榫欍嬩腑鐨勪竴鍙ュ彴璇嶏紝鍥犱负鍏朵富婕旂攧瀛愪腹璇磋繖鍙ヨ瘽闇告皵渚ф紡鑰岃蛋绾銆
杩欏彞璇濆叾瀹炴槸瀹㈠惰瘽鏂硅█锛屽洜涓虹數褰变腑鐨勪富瑙掓潵鑷娼姹曞湴鍖猴紝鍥犳や粬鍜屽悓涔¤磋瘽閮芥槸鏄璇村㈠惰瘽銆
鐢靛奖涓鐢变簬璺涜豹鏈鏄鍦熺敓鍦熼暱鐨勬疆宸炰汉锛屾墍浠ヤ负浜嗘洿濂藉湴铻嶅叆瑙掕壊锛岀攧瀛愪腹涓撻棬璇蜂簡涓浣嶆疆宸炶瑷鑰佸笀瀛︿範娼宸炶瘽锛屾瘡澶╁湪杩団滆ˉ涔犫濈殑鐢熸椿锛屽彲璋撴槸涓嬪姛澶鑻︾粌銆
鍦ㄧ數褰卞悗鏈熼厤闊虫椂锛岀攧瀛愪腹杩樿锋潵娼宸炶佸笀涓璧疯繘琛屼慨鏁达紝鍔涙眰鍋氬埌100%鏈鏍囧噯鐨勬疆宸炶瘽鍙戦煶銆
璺涜豹鎵灞炵殑棣欐腐榛戠ぞ浼氱粍缁囨柊涔夊畨锛屽叾鍓嶈韩鏄鎴愮珛浜1866骞寸殑娼宸炲府锛堟柊涔夊畨锛夛紝 鍥犳棭骞存垚鍛樹互骞夸笢鐪佹疆姹曞湴鍖猴紙娼宸炪佹睍澶淬佹睍灏俱佹彮闃筹級绛夋疆姹曚汉涓轰富锛屾晠鍙堢О鈥滄疆宸炲府鈥濄
璺涜豹鏄鏂颁箟瀹夊垎鏀涔夌兢鐨勬墽鎺岃咃紝闆锋礇涔熷拰鏂颁箟瀹夋湁鈥滀翰缂樷濆叧绯伙紝鎵浠ユ疆宸炶瘽瀵逛粬浠寰堥噸瑕侊紝瀵硅繖閮ㄧ數褰卞悓鏍烽噸瑕併
『叁』 你认为第一部用潮汕方言的电影《爸,我一定行的》怎么样
了人物的尬聊式对白不够自然之外,影片背景的潮汕特色算是体现得非常好了——就地取材,原汁原味,但和拍摄条件无关,和技术性更无关。 潮汕语言+潮汕取景,足以勾起千千万万离开家乡的潮汕人的乡愁,那些似曾相识的生活经历,更是会激起人青春年少的美好回忆。然而,一部电影的成功,能够完全依靠观众给自己加戏吗?尤其是,鲜明的地域文化标签?
『肆』 《草戒指》:没有潮汕话的潮汕国际获奖电影,催人泪下,值得看!
《草戒指》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故事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国际大奖的荣誉,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深受感动,值得一看。
演员的演技在电影的前期略显生涩,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演员们逐渐进入状态,特别是到了后期,不仅没有出现担忧的尬演问题,甚至展现了很高的表演水平。女主在见到母亲时的内心波动,男主找到父亲时的表演,以及男女主角最后几个场景的演绎,都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的剧情设计有三条线,一是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以及延伸的男二、女二的感情线,主题提炼深刻,情感真实而不狗血;二是父爱线,尽管父亲形象有些自私、家暴,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父爱的深厚与默默付出,触动人心;三是女主母亲企业走向的线,尽管作为故事推动的背景,相对简洁,但也为剧情增添了层次。整部电影的主题和节奏在父亲线的推动下逐渐升华,情感表达流畅且有力。
《草戒指》在语言选择上面临着潮汕方言电影与普通话故事的抉择。导演选择了架空背景,以适应全国市场,同时保留了一定的潮汕文化元素,如潮汕老厝的场景和剧中女性形象。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对潮汕文化的尊重,又扩大了影片的受众范围。
电影中的泪点设计恰到好处,情感丰富且自然,特别是在亲情与爱情的描绘上,触动人心。电影通过三条主线,探讨了爱、成全与选择等主题,展现了角色在不同阶段的成熟与现实。最终的结局令人满意,既符合现实情况,也符合观众的期望。
从整体来看,《草戒指》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挖掘上做得相当出色,尽管在“潮汕味”上可能有所欠缺,但以催泪电影的标准衡量,其完成度非常高。影片通过情感的细腻描绘,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潮汕观众,也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它不仅展现了潮汕电影的尝试与探索,也为潮汕文化走向全国提供了新的途径。最终,导演的善举——用于潮汕家乡的灾后重建,更是让人对这部影片增添了敬意。
『伍』 《鮀恋》电影观后感
《鮀恋》电影观后感
周六晚上,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鮀恋》。早已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部电影,感觉等待了很久很久。可能是很早之前的某潮汕微博的介绍,听着他的主题曲,一切熟悉的地方吸引我深入地了解。
终于等到了《鮀恋》的高校巡演,很高兴我们学校作为其中之一,其中要感谢的同乡会的人。还没来到我们学校之前,就已经宣传很多次,我也越来越期待。其中还有一个很好笑的事情就是关于鮀字的读音。很多非潮汕籍的人来说,这个是陌生的,对于我们潮汕人来说,这个是熟悉的。有的人读ta,有的人读she,有的人读bao,有的人读jing每次听到别人读错音的时候,都很想纠正他们。
鮀恋是首部汕头本土电影,编剧、拍摄、音乐制作全部由潮汕籍年轻人网友原创投递,自筹资金坚守三年拍摄而成。
鮀恋是以我们汕头最好的中学金山中学为原型,以一个苏州女生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地域色彩浓厚的潮汕。这个电影是以金中为原型,很多演员都是历届金中的毕业生,所以也吸引了很多金中人的关注。
周六下午早早学活等待,有人问我你不是金中的,为什么也对鮀恋那么地关注,我只想说,不是一定要金中人才会关注他,汕头人,潮汕人都会关注,因为他不只介绍了金中,也介绍了我们潮汕。这也是我们汕头首部本土电影,他介绍了很多我们潮汕的风土人情。
有人说电影看不懂,有人说电影的线索不清晰,我想可能是他们对当中故事的不理解,对地域文化不了解,再加上不懂潮汕话.但我却觉得电影的情节安排的很好,使用了大量的倒叙插叙,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拍电影.通过了解得知这些电影的制作完全都是靠几个人完成的,我觉得这样的剪辑,已经是很成功的了。
苏州女子心蕊来到男主角生活的潮汕地区,希望通过这个地方了解他的过。电影以她的视角展现了潮汕的风土文化。心蕊刚到汕头,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我想大部分人都不能很快地适应下,更何况这是一个“排外”的汕头。吃饭的时候,刚坐下来,服务员就用潮汕话来问心蕊吃什么,这对于一个完全不懂潮汕话的人来说,更是难以接受,这是一种“鸟语”。粿条是什么,“促”牛肉粿条又是什么?,对于非潮汕人来说,又多少人能明白。心蕊亦是如此,最后只能要了一碗白饭。在我看来,心蕊从刚到汕头就面临了种种的挑战,她需要克服无数的困难,至少的语言难关,才能融入这里。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也觉得一个有困难的开始注定了之后的路将会很辛苦。
奕新,在高中有个心仪的女生叫梦洁,在他眼中梦洁就像《金粉世家》中的刘亦菲,是那么的纯洁。亦新在晚修的时候偷偷撕下梦洁的相片,以致被主任追,被他教训,惩罚要走读。后来通过同学帮忙传纸条和梦洁联系,当时的亦新觉得梦洁是他心中的女神。我想很多人在青春期都会有这样事情,发现一个心仪的女生(男生),曾经有段时间觉得他(她)就是最重要的人。因为她说要考中大,所以亦新选择了中大。可能冥冥中注定,当亦新考上中大时,梦洁却没有选择中大,而是选择省外。一次次的错过,注定的两个不能在一起。上了大学,两人还保持着联系,可能大家都没有说破,他(她)是心目中的他(她)。然而,世界不只有她和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直在变。当亦新遇到了心蕊,迎来了又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当一个讲着标准的普通话和一个讲着蹩脚的普通话的两人相遇,那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通过舞台剧相识,彼此产生了爱慕,可能最初只是彼此都对对方感兴趣,但后来的接触,两人相爱。
相爱本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对于潮汕地区来说,相爱却不是两个人的事。亦新妈妈要求亦新要找一个潮汕女生,要留在汕头,通过对话我们也可以知道,在这个家族亦新是优秀的,是家族未来的主干。从亦新与爷爷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亦新在家族中是多么的优秀,爷爷总是告诉自己的孙子孙女要以亦新为榜样,爷爷告诉亦新,家族的希望在他身上,亦新就是家族的未来。从小接触的事,从小接触的“教育”,亦新明白,家族难以接受外省女孩。他也难以脱离家族我想对于是否和心蕊在一起,亦新也在思考,他爱她,但是却无法为她抛弃一切。
潮汕的人和潮汕的事,非潮汕人怎能理解怎能明白的呢?两个人在一起要合八字,出远门要算命,要“拜老爷”。潮汕人的“迷信”是多少人所无法理解的,但这却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有些“迷信”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信仰。很多人认为迷信的事情,我们却是习以为常,他已经根深蒂固了,无法改变。对于我来说,我就是非常的相信。每年的“算命”,各种各样“迷信”的事,我都非常的热衷。当妈妈告诉我什么属相和什么属相在一起相配的时候,我也非常地重视,觉得这就是寻找另一半的主要考虑因素。生活在潮汕地区,受老一辈的人的影响,每个潮汕人都对“迷信”的事,我想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点的影响。
影片中还有很多关于潮汕的风景,美食,文化,等等。潮汕话,潮剧,牛肉丸,鹅肉,轮渡,礐石山,南生百货等等。一个个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东西,给了我们一种亲切的感觉。为什么我们想要看这部电影,这也是答案之一。熟悉的潮汕话,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多难得一部电影能以潮汕话为主要的语言,据说电影三分之二是潮汕话。有人问为什么要用潮汕话?我不禁想问,为什么不能用潮汕话?有人说那我们听不懂啊,哈哈我想说,那我们听得懂啊(虽然是很自私的想法),但不是还有字幕吗(*^__^*)嘻嘻……在接受访谈的时候,编剧也说了他们受到了台湾侯孝贤的电影的影响,在看过侯孝贤的一些电影后,我也觉得我们应该有潮汕本土的电影。这也是鮀恋成功之处。
影片中还有一些亦新家庭生活的一些小片段。亦新与妹妹的对话中,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兄妹情。对于一个没有亲哥哥的我来说,有一个哥哥是我从小一直想要的。我想很多很多人也是如此,看了这个电影,我想更多人希望有个哥哥。独生子女完全感受不到这种亲情。亦新对妹妹的兄妹情,我想很多潮汕人都感受到。虽然说潮汕男人大男人主义,但我觉得在一些情况下潮汕男生表现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男生。虽然我没有哥哥,但是我也有很多表哥,我也见过很多兄妹之间的相处,潮汕男生在我心目中是非常非常好的!
还有些片段,我也印象很深。那就是亦新和妹妹在看店,期间有人来买烟的.情景,我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原因是家里也是经营一个店,从小也在店里帮忙,看着那些熟悉的画面,我更觉得这个电影就是我们生活的写实。还有当妹妹几次问到亦新,哥,你们学校谈恋爱是不是叫“男女交往过密”?这不也是我们以前读书学校总是强调的事情吗。除了这个还有就是潮汕人习惯潮汕话普通话夹杂一起说的情况。在推广普通话的话同时,作为潮汕人很多人都没办法放弃自己的母语潮汕话。现在新生的一代,都是经常潮汕话普通话夹杂的情况,有些是因为潮汕话说起来有点拗口,有些也是真的用普通话说比较方便简洁。听着熟悉的对话,对这部电影的热爱越来越深。
当潮汕男遇到外地女所产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想象过。
当心蕊问到,难道只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的女生才能融入你的家庭吗。亦新在影片中似乎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是亦新也想过,思考过。亦新想改变,但是亦新要改变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妈妈,爷爷,家族的人还有根深蒂固的思想。
曾经单纯的梦洁,在大学的某个时候来了个戏剧性的转变,看着相片中的梦洁,我无法接受,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是梦洁吗?我想亦新刚看到相片的时候也会觉得很不可思议。高中时期的梦洁,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女生,是一个单纯的女孩。但是生活难道就是一成不变的吗?谁都会长大,谁都会有变化,有些人经历了一些人和事,他们会变,会变得陌生,变得那么“怪”。其实影片的前段也有小小的伏笔,当妹妹告诉亦新,听说梦洁和家里人不好,和弟弟的关系也不好,这可能也是后来梦洁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吧。亦新那时让妹妹不要瞎说,不要总是八卦这些事情。但当亦新看到梦洁的改变时,是否会想起曾经的梦洁。亦新可能会醒悟,那时候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然而初恋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忘记的事情吗?初恋不一定是最美好的,但是我觉得初恋是最难忘的。亦新对梦洁的感觉应该也就是这样。当梦洁遇到困难找亦新时,我想亦新无法拒绝,可能这个时候的亦新对梦洁真的已经没有了那种“爱”,但亦新作为朋友,或多或少会帮助她。我想这是很多潮汕男生都会做的事情。
当心蕊到汕头教书的时候,她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个“排外”的地方,面对学生同事各种嘲笑的眼光,我想她心里真的很难受,但她为了他坚持下来,因为她就是想知道想了解他生活多年的城市。如果不是爱情的力量,我想没有哪些人能做到这样。躲着亦新独自来到这里,到遇到亦新的时候,我想当时的心蕊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苦水。最后终于一起又回到了广州。但却又遇到另外的困难,亦新因为忙碌而没有理她,后来亦新又因为照顾梦洁而欺骗了她。当受到那么多委屈的时候,又发现了亦新和梦洁在一起,积累了那么多的委屈一下子爆发出来。心蕊也受伤了,心蕊又一次发出了感叹,难怪真的只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女生才能融入你的家庭吗?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尽管亦新这时对梦洁已没有最初的感觉,可能只是单纯的朋友,可能就是不想被心蕊误会担心而选择了欺骗她。但是两个人就这样分开了,假如彼此说明,误会就不会发生,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残忍,就这样错过了。
其实亦新也曾努力过,坚持过。说服自己的妈妈,他要外面闯,要大城市。和妈妈吵架,和妈妈争执。亦新的妈妈是一个传统的女人,觉得儿子有出息,就应该留在汕头,根在这里,家族在这里。亦新妈妈也说过,当年让亦新报考医科大,但亦新却坚持报了中大。亦新的爸爸因为癌症世,在亦新爸爸被病魔折磨的时候,妈妈可能就很想儿子当医生,那样生病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地手足无措。片中也有有个片段讲述亦新爸爸生病的时候,妈妈在烦恼着要不要拿钱给医生,拿多少钱。这个短短的片段也是生活真真实实存在的。这个电影时时刻刻都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很真实的感觉。当看到亦新妈妈说想让儿子当医生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以前也经常告诉我们说,当医生好啊,可以给她治病。熟悉的话,唤起了我的童年记忆。亦新后来决定要出走,出外面闯。回想起妈妈在他外出读书时候常常嘱咐他,出门在外,平安当大赚。妈妈和妹妹的送行,爷爷家族对他的期望,此时他记得,但是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没有谁不想闯一番事业。他走了,不顾妈妈的反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如果最后没有妹妹追来告诉他爷爷中风了,我想亦新应该已在远方。正如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想放弃这里的一切,但是他也矛盾着,最后因为爷爷他选择了留下来。过着平凡枯燥的生活,每天在居委会听着三姑六婆的投诉,处理着杂七杂八的事物,尽管厌烦这一切,但是他已经没有了选择。留在汕头当个小小的公务员,当听到同学说起其他人的事情时,亦新是羡慕的,我想他同时也是无奈的。他没有办法,没有了选择。剩下的只是平凡的生活,最后和一个不相爱的人结婚,这就是最后的故事。。。。。
潮汕的人,大部分人被传统所束缚。新生的一代可能有理想有梦想,但有时却也摆脱不了家族。我觉得片中的亦新是可怜的,因为传统,因为家族,他只能选择了留在家乡。他失了自己最初的追求,剩下的是平淡的生活。在家乡,没有展示他能力的空间,平凡的生活使得自己变成一个越来越平庸的生活。
新的一代,更多的人想走出,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更多的人选择了外出读书,外出打工创业。很多人都知道汕大是211重点大学,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省内或者出省读大学,原因只有一个,不想做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还有很大很大。家里的人可能同意你出读大学,但是毕业后,更多的长辈是要求你回汕头工作,因为根在这里。但是一旦看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时,又有多少学子想回来家乡,愿意回家乡工作。家乡的发展困难,家乡的局限挡住了许多学子回程的路。假如家乡发展得好,假如家乡能给予自己想象的一切,没有谁不愿意回来。但是汕头的发展滞后,汕头的经济比不上其他地方,所以很多人不愿回家乡工作。但是人始终是恋家的,大部分的人还是心系家乡,汕头潮汕的一切他们还一直很关注,他们始终还是恋着那个根,这也是为什么过年过节深汕高速公路塞车的原因。
这个电影唤起更多人对潮汕的关注,电影是非常成功的。鮀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潮汕地区。熟悉的人熟悉的事。
爱汕头,爱潮汕。
为什么我关注鮀恋,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鮀城这片土地。
鮀恋
感谢鮀恋剧组拍摄这部电影献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潮汕。
潮汕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期待新的创作!
我是看过剧透看电影的,感觉更容易明白。文章线索不清晰,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陆』 带你去见我妈卢珊是哪里人
《带你去见我妈》中,演员卢珊饰演的是来自杭州的卢静姗,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就是她的这个角色和一个潮汕的人谈了两年的恋爱,然后去见家长的故事。因为这个家庭里的妈妈想要儿子找一个潮汕本地的人,所以这个角色就补了一下潮汕话,但是一开口对方就知道她不是潮汕人。
所以也能够看出这部电影想要呈现的戏剧冲突,是来自儿子找对象和妈妈想要儿子找的对象之间的冲突。所以这部电影也呈现了很多比较喜剧化的场景,大部分都是由这个冲突本身带来的。
儿子谈了两年的女朋友,都不想让家人知道,就是因为知道妈妈想要他找一个潮汕本地的。妈妈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话事人,因为她经营着一家熟食店,而且还会也给家人做很多的东西。所以从这个冲突衍生出来的一些看点也是比较丰富的。
『柒』 从《老爷保号》看潮汕电影
01 2021年第一部潮汕电影《老爷保号》
1月15日,潮汕“家己人”的电影《老爷保号》带着潮汕人的期待登录全国院线。这是近年来继《爸,我一定行的》和《英歌魂》之后取得龙标的潮汕题材电影。
这部影片根据潮汕著名说唱团体壹指团体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陈伟豪、大目和肉丸等三个热血叛逆、热爱潮语Hip Hop(嘻哈)音乐的年轻人经受嘲笑和质疑,凭借奋斗和冲劲最终收获音乐梦和爱情的成长故事。其中以主人公陈伟豪等人的音乐追梦线贯穿影片收尾,以主人公的家庭关系和爱情等情节线穿插其间。
为突出地道的潮汕风味,《老爷保号》将影片人物对话的潮汕话对白占比提升到90%,全潮汕人演员阵容,并将取景地拍摄的95%取景于潮乡——普宁。可见,这部影片的票房可以说是压在了全国潮汕人的身上了。
尽管在某些对白中人物肢体语言反应存在瑕疵,大目和陈伟豪的爱情故事在发展上缺少情节铺垫,尤其是前部分女主马琳的落水以及其与男主陈伟豪的相遇有些不合清理。两人感情的升温到结尾的结合这个过程显得略微仓促。从以上来看,影片在叙事的完整性上仍存在不足。
但《老爷保号》在剧情紧凑程度和矛盾的形成及化解上相对之前的潮汕题材电影呈现得相对成熟,并没有刻意为了突出喜剧元素而无逻辑地拼凑喜剧情景。其中陈伟豪之母(由老一辈潮剧艺术家李莲香饰演的李金兰)去世后在庭院幻现这一情景渲染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总制片请来了潮汕著名说唱团体壹指团体的队长香菇担任这部戏的音乐监制。壹指团体是潮汕土生土长的嘻哈音乐团体,成员都是来自潮汕的年轻人,致力于潮语嘻哈的推广和发展。
作为小众方言的嘻哈团体,壹指团体多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艰苦卓绝”。这样的经历也让团队的音乐充满了彰显地方标签、渴求认同的风格。而香菇也把这种风格延续到电影音乐当中去。
壹指团体主要成员
潮剧作为潮汕的文化名片,是潮汕题材电影热衷呈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拍出影片的地道潮汕风味,剧组在片中大量出现了潮剧经典片段,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潮剧团的风貌,为观众打开了一个重新认识潮剧的窗口,也勾起了一大批潮汕人的记忆。
影片内容也讨论了“潮剧的衰亡”这一命题。影片中的陈伟豪母亲李金兰是一个资深潮剧演员。自己与儿子虽同样热爱舞台,但儿子对潮剧不感冒而热衷嘻哈,但母亲还是支持儿子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最终影片以李金兰的去世为暗语,并在肉丸失手烧掉剧团后台借潮剧团长陈楚鑫之口说出“剧团没了,潮剧没了”。
“现在潮汕发展太快了,我们找遍了潮汕,都没能找到老潮剧团的身影。所以干脆我们就自己砸钱,在空地上建出一个古色古香的潮剧团。”——《老爷保号》导演高峰
影片最后似乎给出了一种思考方式——将潮剧与流行音乐结合。
影片中,三个主人公从一开始不欣赏潮剧,到后来慢慢理解潮剧,最后在潮语说唱音乐的创作里融入潮剧的元素,将潮剧服装、唱词等带上说唱的舞台。他们通过满是潮剧元素的说唱舞台,唤醒年轻人对潮文化的传承之魂。同为潮汕人的总制片杜元骏也说:“潮剧是我们潮汕人的一个标志性文化,我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喜欢它、接受它。”
02从小品到电影
潮汕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电影梦。
解放前老上海滩的四部卖座片——《姊妹花》《渔光曲》《都会的早晨》《一江春水向东流》,其导演郑正秋和蔡楚生俱为潮汕人。其中,蔡楚生的《渔光曲》曾连续放映84天,创下票房奇迹,他的另一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更引发了连续在上海滩放映3个多月的盛况。
但这都已是陈年往事。
潮汕题材的大众化影视作品一直是稀缺的,制作小众方言的影视作品仅靠情怀是远远不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潮汕人的屏幕梦想是由以潮汕小品来堆砌的。在潮汕本土, 潮汕方言小品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直广受观众热烈欢迎和追捧。
小品《大笑西游》
上世纪末,潮汕民间活跃着一批曲艺话剧表演者,他们大多出身话剧团、潮剧团等组织,演绎潮汕方言情景喜剧,掀起了小品热潮。一些艺人相继成立工作室,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品喜剧,借助地方主流媒体的力量走进千家万户,并在后期诞生一批出家喻户晓的“笑星”,如水鸡、赵曙光、蔡汕长、方展荣等。
方展荣
赵曙光
从《个元两粒》《六合彩迷宫》《潮汕阿兄湖南妹》到后期的《牌坊街的故事》《厝边头尾》,在新世纪的前十余年里,潮汕小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在潮汕大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穿越题材小品《金牌家丁》
但小品大多为追求喜剧效果而主题老套平庸,情节平实简单,制作也相对粗糙,供大众茶前饭后娱乐消遣,搏人一笑之外并无余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老一批艺术家的相继退出舞台,资本看不到小品的未来,小品事业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不得不走向没落。
2016年《我来激笑》总决赛
之后,以潮汕三市联合制作的潮语幽默演绎大赛和剧本创作大赛《我来激笑》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一度重新掀起小品热潮,但纵观参加节目的选手多是民间素人,且节目方后期并没有完善的培养模式,小品的火棒难以递交到新一代手上。
尽管仍有一些有志人士依然坚持演绎小品,但很难再制作出像之前那么脍炙人口的作品。见不到小品复兴的潮汕人目睹了中国电影市场繁的迅速繁荣,开始极力呼唤潮汕“家己人”的电影。
2018年,第一部《爸,我一定行的》横空出世,潮汕人奔走相告。(2012年《鮀恋》打着“第一部”潮汕电影的标签问世,但未取得龙标)《爸,我一定行的》主创蓝鸿春正是当年《鮀恋》的摄影监制。
尽管作品剧本和主题都无法与一线影片比肩,喜剧元素带着浓重的“剧场小品”味道,但终究在潮汕题材电影这片戈壁上栽下了第一棵树。
之后的2019年,《英歌魂》也紧随其后问世,再到如今的《老爷保号》,近年来潮汕题材电影有走向大众化的趋势。
03潮汕题材的电影何去何从?
可以预知,未来还会有更多潮汕题材电影问世。在未来几年潮汕题材电影还将处于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是“情怀满足”阶段,潮汕电影的任务和作用主要是满足潮人对家乡电影的基本需求。这一时期本地观众还不会立马用过高的艺术标准来要求它。
有了第一个阶段的探索,第二个阶段将开启“引流”模式。如果说前期是把作品的每一处都贴上“潮汕”的标签,那么在第二阶段就是慢慢地撕下一些,进一步拥抱主流市场,探寻潮汕人之外大众人群的口味,更多地讲述潮汕和世界的故事。潮汕题材电影市场的流量洼地将逐步形成。再者,一批本地流量新星也将在后半场冉冉上升,为此后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制作做准备。
而“探求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的主题”或将贯穿其发展进程,这也是很多做潮汕题材电影的影视工作者的初衷。
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摆脱“稚气”,在打造喜剧元素时要跳出“小品”的框架,杜绝为刻意搞笑而无逻辑地堆砌喜剧元素。在作品主题上可以继续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这一关键词,故事细化到典型的文艺工作者身上。另一方面,潮汕地区以“重商”闻名,也是著名侨乡,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商业故事也大有文章可做。展现改革开放后外来务工人员入潮的生活图景,用文化和人群的碰撞及融合反映时代的变迁或许更能引起潮汕群体以外人群的共鸣。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将戈壁变成森林,还需要这一代人的努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GQI7Y3WtAiyvfSAk-Slvw
『捌』 《追龙》那句潮汕话怎么说
追龙的那句潮汕话读起来是ilen。一个穷小子初到香港,刀剑舔血一路到成为掌握香港十大黑帮的老大,而他的好兄弟是香港的探长,一个掌握香港3万警察的探长。
追龙电影简述
追龙将故事置于六七十年代最混乱的香港,穷困潦倒的青年阿豪偷渡到香港,一路刀刃舔血杀出社会底层,并得到华人探长雷洛赏识。
在他的协助下爬上黑帮霸主之位,而雷洛也在警局一路高升,这两个权势滔天的坏蛋之王将黑帮与警界同时握在手中,誓要联手打爆香港。
一代枭雄跛豪和雷洛的兄弟之情,两人从患难之交到产生分歧再到互相信任,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结局以为雷洛和坡豪会互撕,没想到还是好兄弟,有点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