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农民丰收老电影大全
艳阳天,金光大道,槐树庄,李双双,朝阳沟,箭杆河边,春苗,红雨。。。。。。。
⑵ 以农民拍电影为题材的电影有哪些
《自娱自乐》记得是李玟演的,全都是农民们自己自导自演的。
⑶ 反映农村大山里的电影
天堂之路》反映农村打工妹回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边》是讲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为自己的儿子报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红了》是一部反映农村干部现实生活的故事影片
《会说话的风筝》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证书》一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电影
《果实》一部勾勒陕北农村风情画卷的影片
《燕衔泥》新农村题材电影,讲述了一个性格刚强的村支书张占廷带领村民舍弃令全村人发家致富的小煤矿,进行转型发展旅游的真实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电影
《圣水湖畔》 20集电视连续剧 讲述了一个保护耕地、树立粮食安全意识的故事。
《稻花飘香的季节》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 本剧——以江汉平原上由两个行政小村并村后的变革与发展为主题。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影片
《山的那一边》 这是讲述一名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烧锅屯钟声》8集农村题材连续剧 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部副部长杨天虹进驻烧锅屯,为村民先后解决了集资款、土地、失学儿童等一系列问题,烧锅屯终于有了掌声与笑声。
《山坳里的庄户人家》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该剧故事发生在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
《年年月月日日》一部反映农村青年农民的生活
《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是一部反映农村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的现实题材作品
反映80年代农村题材的电影:
《生财有道》
《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相信至今仍为人们所记得。这些电影,影响了无数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⑷ 七八十年的国产喜剧片,农村题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湾的笑声》,上映时间:1981年。
《月亮湾的笑声》是徐苏灵执导的喜剧片,张雁、仲星火等出演,于198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江冒富在十年动乱时期几起几落的坎坷经历,以及拔乱反正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2,《甜蜜的事业》,上映时间:1979年。
《甜蜜的事业》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的喜剧影片,由马琳、凌元、李秀明、李连生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农村妇女唐二婶在田大妈的帮助下,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楼》,上映时间:1983年。
《小小得月楼》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卢萍执导的一部苏州话的喜剧电影,是由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叶霞珍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一群青年开办饭店“小小得月楼”的故事。
4,《瞧这一家子》,上映时间:1979年。
《瞧这一家子》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好为执导,陈佩斯、陈强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毛纺厂车间主任老胡,女儿嘉英是车间的挡车工,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相恋,儿子嘉奇是文工团演员,一次他和大阮,张岚逛公园时,奋不顾身去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
5,《二子开店》,上映时间:1987年。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⑸ 古代农民题材电影
霍元甲。。。。。。
不是开玩笑的哦-----里面劳作的画面真的很美的。。。。。
⑹ 农民工电影有那些
农民工电影:
《三峡好人》、《盲井》、《天下无贼》、《落叶归根》、《三个民工》、《美丽新世界》
《农民工》等
⑺ 求农民题材电影
1.我的父亲母亲
2.那山那人那狗
3.三峡好人
⑻ 推荐几部农村片电视剧
《初心》(获得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之优秀电视剧奖),《麦香》(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老农民》(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喜耕田的故事》(获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中短篇电视剧奖),《篱笆·女人和狗》(第八届“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
1、《初心》
《初心》是由中央电视台、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萍乡市委市政府、莲花县委县政府等单位联合出品,宋业明执导,吴京安、丁柳元领衔主演的人物传记剧 。
该剧讲述“将军农民”甘祖昌始终牢记参加革命的目的和承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毅然从高位请辞,携带妻儿回乡带领父老乡亲开发虎形岭,修水库,建发电站、水泥厂、农科所的一系列故事。
4、《喜耕田的故事》
《喜耕田的故事》是由牛建荣编剧并执导,林永健、王亚军、田孟原、褚栓忠、郝文婷等主演的农村建设剧。
该剧讲述了在中央免征农业税的背景下,进城务工的农民喜耕田返乡种田的故事。
5、《篱笆·女人和狗》
《篱笆女人和狗》是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引起较大反响的“农村三部曲”(“女人命运三部曲”)电视剧之一。
该剧改编自韩志君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由陈雨田执导,田成仁、吴玉华等主演的现代电视剧。
讲述了偏远的山村里葛家的三媳妇枣花与铜锁是订下娃娃亲的未婚夫妻,婚后铜锁对其百般刁难,枣花无奈,向其提出离婚,这在葛家及守旧的山村扔下了炸弹,村民对枣花指手划脚,但坚强的枣花在葛茂源老汉的鼓励下,终于离开了葛家,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⑼ 求反映农民工的电影越多越好
《盲井》、《落叶归根》、《人在囧途》、《所有梦想都开花》、《马东的假期》、《梦想就在身边》、《爱上油菜花》、》、《村官普发兴》、《春风镇》、《农民工》、《一个农民的1978—2008》、《北大荒》、《决战杀马镇》、《高兴》、《一地鸡毛》、《上车走吧》、
《我叫刘跃进》、《三峡好人》 、《泥鳅也是鱼》。
⑽ 鬼子进村的农民电影
片名:鬼子进村
顾问:楚长法
影片特色:农民自编、自导、自演
拍摄时间:2005年2月
主要演员:
日军小头目——马红旗
汉奸——赵建成
众村民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依据本村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一部60分钟的“贺岁片”《鬼子进村》。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总导演,也是剧本作者之一。他过去是乡宣传队的演员,2004年他曾拍摄了一部短剧,演员都是村里人,乡亲看了都觉得挺有趣,挺过瘾。《鬼子进村》的剧本写于2004年11月,共有1万多字。修改两遍后,乡亲们仍不满意。剧本是在1945年大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一史实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的,赵兰卿想通过此剧, 让包括他在内的后辈不忘历史,爱国爱家。他感到“故事细节不太理想”,赵兰卿只好请在河南中医学院读书的侄子赵雪刚帮忙。赵兰卿还向村里的老人了解当年的情况,认真修改剧本。在试拍中,83岁的楚长法一直坚守在现场,他是村内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该剧的“军事顾问”。老人曾亲历过日本入侵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可以为该剧的一些细节把把关。
摄制组的道具:10枝步枪、10枝短枪、10颗手雷、4颗手榴弹、1挺机关枪、1门迫击炮、1把老军刀和11套日本军装。这些道具除日本军装和道具步枪是购买和仿做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迫击炮由一个圆纸筒和一个木制三角架组成,手雷也是木制的。摄制组演员有30多人,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的演员,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2岁,每位演员都不要一点报酬,全是自愿的。村里的群众对这些人拍电视剧的事很感兴趣,也很支持。
尽管条件简陋,赵兰卿很快进入导演的角色。在物色演员时,赵建成被村民公认为最适合演反面角色——赵建成的面相确实“不像好人”,每次他在村口公路边搭车,售票员都会提前大声咳嗽示意乘客们捂好钱包;2006年11月,《鬼子进村》剧组成员受邀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在火车上睡不着觉的他在车厢走廊里来回转悠,结果被便衣民警跟踪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还是赵兰卿起来给他解了围。除了赵建成,另一个被村民公认“演技好”的是马红旗,他在剧中饰演日本军官,虽然36岁的他所会的“日语”只限于电视上听来的“米西”等词。拍完电影后,马红旗在村头公路边开着一家马家饭店,店里墙上悬挂着大型《鬼子进村》宣传照,还有他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合影。“窗户”被打开的还有郝世闯。郝家在离兴源铺村不远的泉店村开有附近唯一的一家影楼。懂技术的郝世闯便担当了《鬼子进村》的“制片人”,在他理解,自己负责后期剪辑制作,就是“制片人”。拍完电影,邻近村镇找他拍结婚录像的越来越多,郝家的摄像机由2005年的两台发展到现在的5台。说起这些变化,郝世闯的父亲郝万年掩不住满脸的喜悦。 不少媒体在专访节目中播放过的片断,以及在村里村外流传的光碟,都是《鬼子进村》下集的内容,总共不过60分钟。《鬼子进村》自2005年11月16日开拍,到2006年8月底封镜,先后参演人员有50多人,全集总共100多分钟,并且“上集比下集精彩得多”。当时,中央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的记者来采访,急着要碟子,碰巧下集正好拍完,带子就在机器里,就草草刻了一盘。第一盘碟一刻出来,小村立即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记者,“最多时一天接待了17家媒体的记者,村里跟赶会一样,到处是人”。前来采访的人都想看看农民拍的电影是啥样,要碟的人太多了,刚开始是白送,但后来实在是送不起了,就收费,一盘收10块钱,还要有赵兰卿的条子,郝世闯才给。最后,碟子紧俏到了村子附近有卖“盗版碟”的程度。伴随着《鬼子进村》知名度的一再提升,要求购买这部影片版权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传,有一家公司甚至出资好几万元。
拍电影,让这个有3000人的村庄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喜悦和亢奋。媒体的介入,则将兴源铺村的热闹推至高潮。“天天跟赶大会一样,村里啥时候有过这么多人?”86岁的老人楚长法翘着山羊胡子笑呵呵地说。作为《鬼子进村》的顾问之一,他比其他村民关注更多的,是村子的变化。兴源铺村没有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5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兴源铺村正式成立了集贸市场,就是如今赵建成摆豆芽摊的那个菜市场。这个菜市场,楚长法称之为“圆了几代人的梦”。在此之前,兴源铺人一直得去周边的镇子赶集,最近的也有4公里路,非常不便,以前多次想“起集(方言,成立农贸市场)”,但都因为人气不旺而流产。这次借助《鬼子进村》带来的人气,不仅“起集”成功,还在每月农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分别有三个会,逢会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兴源铺村开始着意“装点门面”,先是把村子里的土路一部分修成水泥路,另外一部分用煤矸石重铺一遍,然后在村子里安装了60盏路灯,一到晚上,兴源铺村灯火通明,与周边村庄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全国的记者不断来,上级领导也是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形象咱不搞好不中啊!”新上任的村支书刁明安笑着说。刁明安还是大胡子饭店的股东之一,当初《鬼子进村》剧组最早收到的1000元钱赞助,就是他们饭店拿的。自从当上村支书后,刁明安不仅对赵兰卿他们拍电影、电视剧更加支持了,还发动全村老少积极参与到文娱活动中来。
著名导演卢卫国根据《鬼子进村》的拍摄故事,以此为原型,拍摄了河南首部本土爆笑电影《不是闹着玩的》,2010年6月10日,该影片在全国7家院线的50多家影院公开放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是闹着玩的》首映式上,得到了《鬼子进村》相关人员的认可与钦佩:拍电影还是专业的强呀!据悉:《不是闹着玩的2》将于2010年10月正式开机,并要在全国海选演员;而《不是闹着玩的3》剧本已创作完毕,其故事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