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香港鬼怪题材电影大全

香港鬼怪题材电影大全

发布时间:2021-07-19 17:41:29

❶ 求部十几年前的香港电影,关于鬼怪的

追鬼七雄

❷ 香港全部僵尸电影

东方秃鹰 鬼打鬼 鬼干部 鬼咬鬼 鬼整人 花心赌圣 哗鬼旅行团 画皮之阴阳法王 黄金道士 僵尸家族 僵尸先生 僵尸至尊 疆尸翻生 金装鬼打鬼 精灵变 灵幻先生 灵界风云 猛鬼差馆 猛鬼佛跳墙 猛鬼学堂 密宗威龙 钱作怪 青蜂侠 驱魔警察 人鬼神 人吓鬼 人吓人 神枪手与咖喱鸡 尸家重地 天地玄门 舞台姐妹 新僵尸先生 血衣招魂 妖怪都市 一眉道姑 音乐僵尸 英雄无泪 钟馗嫁妹 捉鬼合家欢侠女(1971)
人吓人(1982)
鬼怒川(1971)
败家仔(1983)
七小福(1988)
人吓鬼(1984)
人鬼神(灵幻至尊)-1991
鬼打鬼(1980)
甩皮鬼(金装鬼打鬼)-1991
鬼咬鬼(1990)
血玫瑰(1986)
鬼干部(魔中仙)-1991
钱作怪(1977)
合气道(1972)
精武门(1972)
林世荣(仁者无敌)-1979
龙的心(1985)
羞羞鬼(九月九日重见天日)-1992
精灵变(1992)
一眉道人(1989)
天龙八将(1971)
咸鱼翻生(狗急跳墙)-1980
无名小卒(1980)
少林英雄(方世玉与洪熙官)-1994
海员七号(1973)
英雄无泪(黄昏战士)-1986
龙争虎斗(1973)
老虎田鸡(1978)
杂家小子(1979)
舞台姐妹(1990)
战火羔羊(1993)
时来运转(1985)
学校风云(1988)
黄面老虎(1974)
僵尸先生(灵幻道士、暂时停止呼吸)-1985
音乐僵尸(天外天音乐精灵)-1990
灵幻先生(1987)
特区爱奴(1992)
密宗威龙(1991)
驱魔警察(驱魔探长)-1990
驱魔道长(1993)
赢钱专家(1991)
灵界风云(1991)
零时十分(追魂伞)-1992
唐山大兄(1971)
福星高照(1985)
东方秃鹰(1986)
金刀大侠(1970)
金衣大侠(1970)
富贵列车(1986)
玩命双雄(1990)
笑傲江湖(1990)
群龙戏凤(1989)
天地玄门(穿梭时空五百年)-1991
非洲和尚(1991)
洪福齐天(1991)
妖怪都市(1992)
双龙出海(1984)
锺馗嫁妹(鬼王锺馗)-1994
僵尸至尊(灵幻家族)-1987
誓不忘情(1991)
神勇双雄炮(1984)
新僵尸先生(新暂时停止呼吸)-1992
黐线枕边人(老麼真辛苦)-1991
马路小英雄(1973)
跆拳震九州(1973)
猛鬼旅行团(哗!鬼旅行团)-1992
霹雳大喇叭(1986)
黄飞鸿少林拳(1974)
醒目仔蛊惑招(1979)
公海强奸风云(1993)
铁甲无敌玛利亚(1988)
画皮之阴阳法王(1993)
笑傲侠义黄大仙(1992)
冷面虎京都之旅(1973)
搏命单刀夺命枪(1979)
神枪手与咖喱鸡(1992)
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
赞先生与找钱华(1978)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1977)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1974)
黄飞鸿之一代宗师(1992)
鬼打鬼之黄金道士(鬼打鬼之灵幻天师)-1992
僵尸家族僵尸先生续集(1986)
***连续剧***
僵尸道长(1995)
僵尸道长Ⅱ(茅山道长)-1996
撞到正(等著你回来、情定阴阳界)-1996
新水浒传(一枝花和尚)-1996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❸ 推荐几部香港僵尸类电影。

推荐这篇魏君子的BLOG:“僵尸大时代”——香港僵尸电影漫谈(提到的都是经典)

吸血鬼及僵尸电影在西方已有70多年的历史,类型成熟、影响广泛,不仅启发香港拍摄此类影片,更对其有着“偷师”的借鉴意义。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宝禾公司制作的极具中国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接连创造票房传奇,令得跟风抢拍之作横行,成功引领“僵尸大时代”潮流之际,亦不能完全摆脱西洋“吸血鬼及僵尸片”的文化影响。——因此,要概括整个香港僵尸片的盛衰历史,我们或可从“西风东渐、土洋结合”这八字中窥出些关乎“跨文化”的究竟来。

·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惊悚鬼怪电影的发展缓慢,影片数量质量皆远及不上喜剧、歌舞、武侠、功夫等类型片。至于僵尸片,更属于被遗忘的题材,偶尔几部如《僵尸复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尸片的简陋之作,并未引起反响。倒是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与英国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尸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在当时颇受关注,影片由英国人执导,刘家良任动作设计,姜大卫、刘家荣等人联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结合的僵尸片。不过,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对该片的宣传攻势虽强,但由于影片风格怪异,内容杂糅,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最终惨败。并由此导致之后十年,香港鲜有人再敢碰僵尸电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许鞍华、余允杭、于仁泰等新浪潮导演拍摄的《疯劫》、《撞到正》、《凶榜》、《山狗》、《灵气逼人》等惊悚鬼怪电影,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埠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与此同时,洪金宝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则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极受欢迎;至此,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势至今不衰。
低成本制作的“灵幻功夫片”大获成功,使得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尝到了甜头。继《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之后,洪金宝又开始尝试将僵尸题材融入“灵幻功夫片”中,不过当时洪金宝等人对本土民俗传说的僵尸显然没有信心,而是想西风东渐,打算借70年代风行欧美的“吸血僵尸”吸引香港观众的眼球,因此,专门聘请了英国拍僵尸片的高手设计僵尸造型及吓人桥段——但后来洪金宝、刘观伟、林正英等人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觉西洋吸血僵尸的意念始终无法与他们的灵幻功夫融到一处,便放弃了这一做法。
恰在这时,于仁泰与许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国传统民俗取经,借“湘西赶尸”为噱头,以郑则仕、许冠英的赶尸道士大战僵尸的情节制造笑料和紧张气氛,虽不算特别成功,却启发了洪金宝、刘观伟等人。于是,宝禾公司创作组转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风格与“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剧·灵幻”一脉相承,终于在1985年制作完成了香港僵尸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之作《僵尸先生》(刘观伟执导)。

·贰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此话确实一针见血。单拿《僵尸先生》来说,当年功夫片中最常见的民初背景、师徒关系、斗趣情节都被编剧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关“僵尸”和“茅山术”的具体细节则极具民间色彩,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降制僵尸的民俗传奇手法都被《僵尸先生》统统吸收,并被“九叔”林正英用极其专业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开来。
僵尸的造型动作特征同样向民俗传说取经: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同理,人闭呼吸可避僵尸,这也是《僵尸先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之处,由此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尸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变僵尸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片的启发。
另外,《僵尸先生》中的“灵异怪类”也并非全是“僵尸”,尚有王小凤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节,事实上《僵尸先生》以及以后的同类影片中也都有僵尸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现,而香港的僵尸片在某种程度上本来就应属于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范畴,只不过可以独立成章罢了。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骛,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次年5月,宝禾公司再度出击,拍摄了《僵尸翻生》,影片将《僵尸先生》中的惊鸿一瞥的赶尸情节发扬光大。“湘西赶尸”的民俗传说被加以改良在银幕上蔚为奇观: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师前面摇铃引路,后面蹦跳着一串头贴黄纸符的僵尸,情景诡异新奇,令观众大为受落。而“僵尸翻生”则是影片最大的噱头:被赶之行尸被施法变成恐怖僵尸,茅山师徒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刺激搞笑,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正因为《僵尸翻生》延续了《僵尸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觉得有利可图,掀起了争拍僵尸片的热潮。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风之作上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袁和平导演的《僵尸怕怕》、黄鹰导演的《茅山学堂》等。严格来说,这些影片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变化,但皆未跳出《僵尸先生》和《僵尸翻生》设定的茅山术斗恶僵尸的套路,尽管个别搞笑吓人桥段袭自西方吸血僵尸片,整体却仍是中国传统民俗趣味的体现。——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宝禾影业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则积极向国外电影偷桥,不仅在当时香港僵尸片中独树一帜,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说到《僵尸家族》与同期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知觉的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不过,毕竟是嗜血杀戮的行尸走肉,最后一场僵尸大闹繁华都市的重头戏又借鉴了日本的怪兽电影的情节,香港观众看得离奇有趣,日本观众却是亲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尸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尸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后竟也出现了短暂的“僵尸热潮”,恐怕这是香港电影人所没有想到的。

·叁
1987年是僵尸题材风头正劲之时,引领僵尸电影潮流的宝禾影业虽然狠尝了几次“僵尸”的甜头,却没有接着抢市,而是拍了一部《灵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民间传说中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同样在1987年,邓光荣的“影之杰”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完全不同于宝禾公司开创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尸片:《猛鬼差馆》。该片由两名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电影人负责剧本编写和导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卫,本来主要为陈勋奇作编剧,但并不是很成功,还曾经因剧本编写太慢被新艺城炒了鱿鱼。另一人叫刘镇伟,本来不是搞电影的,早年在某财务公司工作,后来该公司搞起了电影,成立了“世纪”电影公司,他便成了该公司的制片经理。监制了《凶榜》、《杀出西盘营》、《烈火青春》几部“新浪潮”导演作品后,对电影的兴趣愈发浓厚,竟弃了制片经理不当,改做电影编导。
两人合作的这部《猛鬼差馆》虽然是当时最热门的“僵尸“题材,却并未沦为跟风之作,而是借助流行拍档喜剧模式,配合各式各样中西鬼片的惊悚搞笑情节,拍成时装版的警察、僵尸大斗法的惊悚搞笑喜剧,与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尸片大异其趣。影片的“僵尸”也不再是清朝遗老,居然改为抗日时期在港自杀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红眼吸血鬼形象,至于片中警察们最初采用的对付僵尸的方法亦是用木桩钉入僵尸心脏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数。
《猛鬼差馆》上映后,观众对这种“土洋结合”的僵尸片倍感新鲜,票房自然轻易过千万。刘、王尝此甜头,岂能罢休?1988年再次联合编剧,以《猛鬼差馆》原班人马继续打造时装僵尸喜剧《猛鬼学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队大战僵尸猛鬼的疯狂好戏,影片继续向西方类型片借桥,同时又大胆创新,比如用放水放电消灭僵尸的方法,不仅本土茅山术中没有,亦不见于西方的吸血僵尸片。——相较而言,与该片同年上映的《僵尸叔叔》却仍体现了本土化的民俗传奇,以前“宝禾”僵尸片中常见的摇铃赶尸、师徒斗趣,门派之别的恶作剧整蛊、茅山法术大斗清朝僵尸的等等桥段皆被《僵尸叔叔》照单全收,并且拍得趣味盎然、娱乐性十足,再次延续了宝禾公司制作僵尸电影的票房神话。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的最后一次风光了。

·肆
在香港的僵尸电影中,许多影星都扮演过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长”,比如钟发、陈友,郑则仕、吴耀汉,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论最受欢迎、拍得最多,则当属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连画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长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为香港僵尸电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对僵尸片这种令自己声名鹊起的题材确实也情有独钟,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当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由于被众多跟风之作反复模仿毫无创新,以至渐渐失去观众时,林正英为避免香港僵尸电影黔驴技穷、自断生路,拍摄的此类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余,亦开始积极将西方吸血鬼及僵尸融入香港僵尸片中,他于1989年自导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结合”的最佳范本,该片不仅将民间“养鬼”之说改成“养小僵尸”,道长与小僵尸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对敌!而且大胆引出西洋吸血僵尸,来一场中西大战,影片最热闹新奇之处便是茅山术降不住西洋僵尸,一眉道人无奈之下用炸药爆破,却仍然不能奏效,最终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尸,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长与基督教徒的“鸡同鸭讲”、茅山术与西方僵尸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观众大为受落。影片上映后票房过千万,虽因林正英不计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却打开了香港电影人重新审视本土僵尸电影的思路。之后的1990年,本已山穷水尽的香港僵尸电影再度掀起创作热潮,西风东渐之势亦愈演愈烈。
打响1990年僵尸电影第一炮的,是与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钱月笙、陈会毅,两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欢》名为“捉鬼”,实为“收藏僵尸”,鬼倒是有一个,却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开篇用现代科学仪器给僵尸做实验,本来很有搞头,可惜没有深入,最终只沦为一个小噱头而已。
林正英在这年也拍出一部《驱魔警察》,从民初走向现代,沿袭了刘镇伟《猛鬼差馆》中警察拍档与尸魔斗法的模式,不过玩的仍是茅山术,算是茅山僵尸片与警察搭档破案两大类型片的综合体。至于擅长中西混合的刘镇伟,在稍后的《尸家重地》中,表面看来似乎向本土传统僵尸片取经,并夹以盗宝情节,实质上却是借僵尸题材调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尸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张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荆轲、王昭君胡搞乱唱、意图接近秦尸然后灭之的桥段,充满戏谑,实是刘镇伟喜剧风格的最佳体现!
其实,若论香港的僵尸片中将民俗传统与西洋吸血僵尸结合得最为荒诞的,应首推陆剑明导演的《僵尸医生》。影片从医生林保怡在英格兰与女吸血鬼陈雅伦在一夜风流时被咬,事后回港逐渐呈现西方吸血僵尸症状:如惧怕阳光、贪食患者鲜血,喜着黑色斗篷、晚上睡觉甚至如蝙蝠倒悬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运功将他治好。孰料此时吸血鬼伯爵赶到香港,于是众人与其在医院展开血战,眼看不敌之际,林保怡等三名男医生竟然被刘、关、张蜀汉三杰附身,最终战败西洋吸血僵尸!
无可否认,《尸家重地》与《僵尸医生》的编剧都有信马由缰的超强想象力,但如此单纯为搞笑而搞笑的荒诞不经,观众似乎并不买帐。相比之下,倒是德宝公司制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电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几部僵尸片中最受欢迎,林子祥所饰的吸血鬼李伯爵,身处欧洲古堡,身着黑色礼服,如西方哥特文学中的贵族吸血鬼一般优雅,影片情节亦是有吸血、有惊情,有恶斗、有浪漫,颇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韵,只是少了些惊恐怖的气氛罢了。这与之前香港的僵尸电影只顾胡乱抄袭和盲目嫁接,却从不理会西方吸血鬼与僵尸原来有本质不同的做法大相径庭,可称得上香港僵尸片向国际化靠拢的一次大胆尝试。

·伍
尽管1990年香港僵尸电影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本土茅山术的传统套路,但总的来讲,反映并不如人意。太多的粗制滥造使得观众对这类题材已经开始厌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赌片和稍后徐克的武侠片开始大行其道,电影片商闻风而动,都改拍赌片和武侠片去了,一时间当年极受欢迎的僵尸题材竟鲜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实上,此时僵尸电影确实已积重难返,可怜只剩下林正英独撑大局,虽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这等集茅山法术、异域风俗、喜剧名片《上帝也疯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尸祖宗大战非洲巨人等诸多精彩桥段的创意之作,但最终无力回天。因此,这之后的作品无论是回归本土茅山僵尸片的《僵尸至尊》、《新僵尸先生》、《音乐僵尸》、《湘西尸王》,还是如《一咬OK》一样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电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连票房败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风武侠片的热潮风起云涌之时,香港的僵尸片却彻底陷入绝境。
不过,俗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0世纪90年代中期,僵尸题材虽然在香港大银幕上几近绝迹,却在电视荧屏上继续“苟延残喘”,而这依然要归功于“僵尸道长”林正英的不离不弃。1995年至1997年,他与亚视合作拍摄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收视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体现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还是大有市场的。谁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厉、准备接拍《僵尸道长》第三部时,却因肝癌于1997年病逝。这位平时素来低调的“老实人”(蔡澜语)的死讯一公布,香港电影界皆惊,痛惜之余,不免哀叹香港自《僵尸先生》以来创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杂技便可营造惊人视觉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剧风格的茅山僵尸片,在林正英仙逝后恐怕真的要失传了。
事实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纪之初,香港银幕上倒是又出现了类似僵尸电影的《生化寿尸》(叶伟信导演)和《生化特警之丧尸任务》(郑伟文导演)等片,不过它们的主干情节模仿的皆是西方电子游戏《生化危机》,至于什么生化寿尸、丧尸也都是舶来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狰狞凶残吓人或可与中国本土僵尸有一拼,但严格来说,其实与僵尸片根本无甚关联。而在电视荧屏上,亚视在林正英死后,放弃制作传统民俗的《僵尸道长》,转而拍摄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家族体系的现代灵异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剧情则是中西合璧,主题较之以前完全娱乐性的僵尸片更有深意,讲爱与拯救,再加上制作精良,表演出色,结果大受欢迎,连亚视的死对头、无线电视台的老板邵逸夫都大度的夸《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拍得好看呢。但尽管如此,该剧拍到第二部便开始收视下滑,并且这股“西风东渐”的僵尸题材也并未因此延伸到大银幕上来。

·陆
说到近两年来的香港僵尸电影,倒有两部问世,一部是2001年梁鸿华导演的《赶尸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监制、钱升伟导演的《僵尸大时代》。这两部电影皆可称得上回归传统的茅山僵尸片,《赶尸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赶尸的传说,集巫术、茅山、下蛊等民俗怪谈于一身,连男女角色的服饰都取自湘西少数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见,但对观众而言,却也未觉有多新鲜。至于徐克的《僵尸大时代》,表面看来,清末背景、师徒斗趣、深宅斗法、尸变、师徒合力斗僵尸体等情节皆是套自本土传统僵尸片,但实际上仍体现了徐克一贯的冷竣风格,人与人之间各怀鬼胎、尔鹬我诈,为了面子传宗接代、为了利益谋财害命!暗冷的色调,惊魂的夜晚,儿女之情是如此苍白无力,有的只是对僵尸的恐惧,对这个世道的漠然。
《蜀山传》之后的徐克没有再大玩电脑特技,而是注重写实的动作打斗,但剪接依然凌厉,视觉效果依然惊人。只可惜《僵尸大时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却没有良好的内容和细节基础,各方面都不对劲,让观众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沦为一部技术性电影,最终竟至影片迄今还未公开上映,只以音像制品方式流入市场的悲惨境地。
现今看来,体现民俗传统的茅山僵尸片似乎已走到尽头,少有观众捧场。而2003年的《千机变》则走了一条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片(尤其是《刀锋战士》)的模式,僵尸圣典“Day for night”,陈冠希、黄秋生出身僵尸家族,郑伊健、钟欣桐身为僵尸猎人,僵尸王子与凡人女孩的爱情等等都似曾相识。
不过,《千机变》整体虽是僵尸片格局,但情节却多以Twins这两个小女生的吵吵闹闹和爱情经历为主,蔡卓妍的两次恋爱,钟欣桐喜欢成熟的老大哥,仿佛一部灵幻动作版的《这个夏天有异性》,只有开篇和结尾两场斗僵尸的戏份才有点僵尸片的样子。看来即便是僵尸题材也不能压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贤只能将《千机变》拍成混合类型的电影,有动作打斗、有法术特技、有诙谐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轻松爱情、故事驳杂得颇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节难免松散,桥段老套,不见导演功力。至于《千机变》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来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制作,僵尸飞檐走壁的电脑特技像极了《蜘蛛侠》,其他如僵尸尸化、蝙蝠乱飞、教堂决战的特技画面虽然似模似样,不过却似曾相识,未见新奇,因此营造出的视觉奇观恐怕也不会有令人惊艳的感觉。
剧本的苍白和导演的失败注定了这部拥有明星阵容、动作特技等诸多卖点的《千机变》将成为热闹一时的流星之作。强大的宣传攻势虽然令《千机变》的票房暂时收得,却对香港僵尸电影的复兴毫无用处。

其实,相见不如怀念,纵然香港僵尸片真的风云再起,但世间已无“九叔林正英”,又有什么意思?
也罢,香港电影的“僵尸大时代”只能是一个记忆了。所谓重掀热潮,不过是我等港片遗少的痴人说梦,偶尔无聊喟叹一下总可以吧。

❹ 香港早期异能电影有哪些其中还带有关鬼怪的。

九子天魔
日劫
原振侠与卫斯理
凶猫

❺ 一部香港老电影,喜剧加鬼怪的

《小生怕怕》很搞笑的电影,楼主说的是结尾部分,电台里谋职的 阿伦 (谭咏麟)和谭冠(曾志伟)主持《夜半奇谈》,由于世道不景气、创意缺乏等因素,而逐渐走了下坡,两人为此一筹莫展。正在两人左右彷徨之际,阿伦与 寡妇 莲(郑文雅)偶然邂逅,一见钟情。却没曾想,原来这段情缘是莲的三位亡夫特地安排下的一个局。在两人定婚之日,三个死鬼自认阿莲天生克夫,为了避免阿伦重蹈覆辙,与他们一样同遭不幸,就决定现身吓走阿伦。但谁知乱子越闹越大,阿伦并不死心,反而决定惩戒三个冤鬼,结果闹出一系列的笑话。后来,阿伦得知只要得到鬼王灵符,便可化解莲身上的克夫宿命,阿伦决心舍命直闯阴曹地府,平日里的死党谭冠亦冒死相助,可是誓师之日却正巧赶上了七月十四,这一天正是鬼门关大开之期,两人生死攸关,看将如何绝处逢生。

❻ 关于香港电影中的恐怖片

我想这位朋友必定看过不少的港式恐怖片才有这些疑问吧。本人看的香港恐怖电影不时很多,不过对于你的问题我还是想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1,关于香港恐怖片的精髓,我觉得近些年的香港恐怖片已经基本放弃了678十年代港式恐怖片追求剧情紧凑,故事发展迅速,僵尸赤裸裸地遍地横行的精髓和传统,现在的电影拍摄技术越来越高超,特效效果也越来越炫目,但是总感觉电影本身很空,情节很散,中心思想也不明确,最多就是表达一个珍惜生命,生者要怀念和尊重死者的孤陋思想。如果这是当代香港恐怖片的普遍意愿,那么这就是它的精髓了。但是客观来说,香港恐怖片相比欧美恐怖片,还是要好一截的,而且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与对生命的理解。港片更注重对观众内心的揣测与探究,激发观众潜意识的恐惧,拍出来的影片大多惊悚而不血腥,阴郁而不残酷,甚至有些片子拍得很唯美,具体的例子就不举了,想必这位朋友也深有体会。。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源于港片有意要拍的与欧美片有所不同的原因吧。总之,我觉得追求唯美恐怖,注重对人内心恐怖的发掘,而且多数有个不错的并不让人绝望的结局是香港恐怖电影的精髓
2,香港恐怖电影的历史很久。我对这个研究不多,摘取西祠胡同的一片评论吧。~~~~说到香港的惊悚类型片,由于大多与鬼怪沾边,因此营造道具特技的恐怖视效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已发端,只可惜限于成本低廉及创作人员的因陋就简,以至发展缓慢,少有佳作问世。而纯以悬疑恐怖的情节铺陈取胜的影片则更如凤毛麟角,难得一见。——这种情形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的香港“新浪潮”电影才有所改观,以许鞍华、徐克、严浩、余允抗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的电影专业高才生的集体亮相,为当时死气沉沉香港电影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在展现自己创作个性的同时,亦不忘照顾观众的娱乐需求,在商业类型片中皆有建树。其中又以许鞍华、余允抗、于仁泰等人导演的恐怖片最受欢迎,他们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埠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

《疯劫》是女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处女作,亦被公认为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品。影片取材于香港龙虎山一件真实的凶杀案,不过编剧陈韵文在利用这个素材时却做了巧妙的艺术改动,真正的凶手不是那个疯傻(徐少强),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赵雅芝)。这一加工,便由原本无意识的疯子杀人事件衍变成滥情造成的人性悲剧,不仅令故事情节更加悬疑,而且丰富了影片的内涵。而许鞍华的导演才华亦在《疯劫》中锋芒毕露,无论是选景、取镜、光影,还是摄影机位变化,都有力地掌握着悬疑趣味,创造了逼人的惊悚气氛。更重要的是,许鞍华对当时香港的电影叙事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节的单一视点的结构,采用多视点结构叙述故事,形成悬疑震栗的艺术效果。

1979年的《疯劫》使得香港观众体会到本土电影空前的恐怖感觉,1980年的《山狗》则再度引发影院的阵阵惊叫声。这部由另一位新浪潮导演余允抗执导的恐怖暴力片,其实情节平常,主要讲述愤怒的父亲(陈星)为给自己惨遭轮奸的女儿报仇、上山将四个凶手分别杀死的故事。《山狗》的最成功处是对陈星杀人情境的刻画,丛林中的厮杀混战,凶徒被诛的过程,导演借鉴了西方恐怖片的拍摄手法,在镜头的出色调度下,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惊悚感。尽管当年《山狗》在上映时由于太过血腥恐怖而遭到舆论抨击。但日后抄袭该片丛林之中惊悚杀戮的拍摄手法的《魔图》、《山狗1999》等香港电影层出不穷,足见《山狗》的恐怖魔力影响深远。

其实翻开香港恐怖片的历史,余允抗及其作品绝对不能忽视。《山狗》虽然引发争议,却令他一举成名。待到1981年,余允抗拍摄的《凶榜》更一度被认作有史以来香港最吓人的电影,他运用大量摄影技巧及化妆特技增强惊悚视效,同时在情节铺陈又极尽煽情恐怖之能事,比如三个管理员离奇之死和怀孕妻子恶魔上身几段场景营造的气氛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影片于守候在门外的丈夫突然举斧劈向妻子怀中的魔婴之际戛然收场,更将那种恐怖感发挥到极至!另外,《凶榜》可算是一次香港恐怖片进行土洋结合的成功尝试,恶魔借胎重生恐怖情节很明显是抄自西方同类经典《凶兆》,大厦管理员死后变成面目恶心的血腥造型更是借鉴欧美丧尸片而来,至于茅山师傅施展驱魔大法则是中国传统神怪片的典型桥段。

现在看来,这部集合多种中西灵异恐怖元素及拍摄手法的《凶榜》虽然好评如潮,却并未形成风潮。究其原因则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最受欢迎的是功夫片和喜剧片,所以大多数类型片中都加进了这两样元素,变得驳杂多趣,而像《凶榜》这样认真的拍成一部纯以恐怖取胜的类型片并不多见。

(二)

鬼怪惊悚喜剧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最流行的片种之一。说到始作俑者,却是那部新浪潮导演许鞍华导演的《撞到正》。影片直接向中国传统民俗取经,戏班文化、敬鬼风俗,配合传说中的阴阳眼,打通了人鬼世界,都说人鬼殊途,却原来并无区别,皆有爱恨情仇,甚至还有插科打诨的幽默。《撞到正》虽然不乏重重鬼影的吓人气氛,但最令观众受落的却是“鬼上身”“鬼看戏”、等惊悚搞笑的情节。

《撞到正》上映后叫座叫好,同时亦令著名电影人洪金宝受到启发,开拍一系列灵异鬼怪题材的《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在这些影片中,洪金宝不仅沿袭了许鞍华《撞到正》中鬼上身、戏班见闻等情节元素,而且对中国传统鬼神习俗趣味的挖掘更进一步,加进了大量的茅山术驱鬼以及避鬼延寿、鬼戏人的神奇桥段。不过,本应惊悚吓人的《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却被编导处理得以功夫和搞笑为主,惊悚情节居然沦为点缀,最终形成融合功夫喜剧和鬼怪题材的新型片种——“灵幻功夫片”。至于后来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卖座的“功夫僵尸片”,其实与“灵幻功夫片”也是一脉相承。而刘镇伟导演的《猛鬼差馆》、《猛鬼学堂》、《猛鬼大厦》系列则结合了洪金宝的功夫僵尸片与余允抗的惊悚鬼片《凶榜》,开创出恐怖与喜剧“半斤八两”的另一番特色。

另外,当年与洪金宝的灵幻功夫喜剧交相辉映的则是新艺城的都市鬼怪喜剧,比如《小生怕怕》(刘家荣导演)和《开心鬼》系列(高志森导演)中的鬼魂往往性格善良、乐于助人,自然用不着大玩恐怖情境。而事实上,在无论什么港片要加些搞笑和功夫噱头的八十年代,能称得上纯粹意义上的恐怖片确实少见。相比之下,能真正做到不赶潮流、坚持自我的,仍是掀起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几位导演,其中又以梁普智的《夜惊魂》、于仁泰的《灵气逼人》、余允抗的《凶猫》最值一提。

讲述变态杀人狂连环勒死女性故事的《夜惊魂》,其实是新艺城公司换掉先前导演,梁普智才临危受命。在公司规定只许导演照剧本宣科的情况下,梁普智的导演才华同样有出色发挥,心理变态者杀人前后的惊悚气氛营造,最后一场警察判断失误导致疑犯潜入电视台再次行凶的紧张节奏都能达到令观众心跳屏息效果,因此上映后票房列入当年十大卖座影片之列。而《夜惊魂》十几年后又有翻拍本《狼吻夜惊魂》问世,不过反响却远不如梁普智的原版了。

《灵气逼人》是如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恐怖鬼片导演于仁泰的早期代表作,本来讲述女鬼冤魂不灭附在人身复仇的故事并不希奇,难得的是于仁泰对影片节奏的控制,情节如剥细丝般的有条不紊,影片开始还有些喜剧元素,但不久便笼罩着惊悚悬疑气氛,导演在这方面最见功力,尤其女鬼上叶倩文身后的阴森表情及动作被拍得摄人心魄,而结尾处周润发、黄百鸣以重演昔日案件来平息女鬼怨气并令观众了解惊人真相的情节设置更显巧妙——于仁泰驾驭恐怖片的功力从《灵气逼人》中已见一斑,日后扬名国际自是意料中事。

至于1987年上映的《凶猫》则是恐怖片大导演余允抗的又一部用心之作。影片请了著名动作指导兼演员刘家良主演,加进了大量的功夫打斗噱头,还有九命凶猫连番附人肉身的惊悚情节,似乎都迎合了当时潮流。然而在这个简单的故事架构中,余允抗要做的仍是继续挥洒自己擅长的对恐怖情境的渲染本事,镜头、机位、动作、特技、表演配合得精彩淋漓,猫妖附在郑浩南情侣身上等情节更是极尽煽情恐怖。待到最后观众以为他大义灭亲杀死凶猫时,生还者之一(王晶)却又以凶猫形态趴在铁网上,原来…..影片至此定格,虽然有照抄美国《异形》等片结尾的嫌疑,却再次表露了余允抗恐怖电影一贯的“罪恶循环不息”理论,令人回味。

(三)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正值香港电影回光返照的黄金时代。由武侠片、警匪枪战、赌片和搞笑片共同造就的空前辉煌,令香港电影人见猎心喜,蜂拥而上拍摄这几种类型片。当然,其中倒也不乏一些渲染恐怖元素的电影,比如蓝乃才(《力王》)导演作品展现的恐怖暴力和李修贤(《羔羊医生》《人肉叉烧包》)、孙敬安(《弱杀》《乌鼠》)制作电影实录的残忍杀戮同样能令观众心惊肉跳,尽管还只停留于低级暴力血腥引起的视觉恐怖,但总比粗劣照抄美国心理惊悚经典《沉默的羔羊》的港片《雨夜天魔》要强得太多。

可惜香港电影的好景不长,由于盗版和港片卖埠要价过高等因素,令香港电影渐渐失去了本地以及台湾、东南亚市场,这才令低成本制作的恐怖电影在九十年代中期又开始抬头,稍后竟形成潮流。而说到这掀起九十年代至今香港恐怖片第一浪的,则当属钱升伟的“数字”鬼片系列,钱永强的“夜半几点钟”系列以及南燕的“阴阳路”系列。

从1993年到1999年,钱升伟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摄制作了《七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二月三十》、《七月十三之龙婆》、《四月四日》、《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等惊悚鬼片,这些影片不仅情节皆与日期有关,而且除了《二月三十》外,都是以警察办案时发现离奇鬼怪事件为故事框架,通过主人公渐渐了解真相,延展出一段或关友情、或关爱情、或关家庭的煽情怪谈来。其间夹杂着惊悚的调查过程,扣人心弦,煞是好看。

或许是受了日本分段式怪谈电影的影响,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突然开始盛行以《夜半一点钟》、《怪谈协会》和《阴阳路》为代表的三段式故事结构的鬼片。这类影片因为有叶伟信、钱永强、南燕、邱礼涛、谭朗昌、马伟豪等电影人集体创作、分头导演而显得灵活便利,并且非常有利于并且非常适于低成本拍摄。现在看来,一部电影讲三个故事虽然略嫌简短却尽显精悍精巧,每段故事大多能在短短三十分钟内做到跌宕起伏,悬念丛生,通篇笼罩惊悚气氛。而结局亦能出人意料之外,心生暗鬼,痴心情鬼、索命冤鬼,花样百出;恐怖与搞笑并存,煽情和灵异齐飞,阴风阵阵,惊叫连连,好一通现代版的《聊斋志异》!于是,观众看得过瘾,编导拍得上瘾,《夜半一点钟》之后,就有了《夜半二点钟》和《夜半三点钟》两部续集;王晶监制了《怪谈协会》之后,近来又有《办公室有鬼》问世;而《阴阳路》则从1997年开始一直拍摄至今,共拍了十九集——不过,“阴阳路”系列只有邱礼涛执导的前六集值得一看,七集以后作品不仅放弃了三段式结构,而且也粗制滥作为不忍卒看的垃圾电影。

一位资深的香港电影人曾经说过,每逢电影业萧条低迷之际,三级片和恐怖片便会大行其道。其实这话未必准确,因为迄今为止香港三级片的辉煌仍是在香港电影鼎盛的九十年代前中期。不过,香港惊悚片形成至今未退的空前恐怖热潮,倒是真的形成于香港电影陷入前所未有低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当然,这其中我们也绝对不能忽视日本恐怖鬼片《午夜凶铃》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1999年在香港热映的《午夜凶铃》对港产恐怖片的拍摄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但即便如此,仍并不能改变偷懒的抄袭远多过探索的原创的事实。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仅仅在《午夜凶铃》上映后几个月,香港便有一部模仿照抄该片的《山村老尸》问世。尽管编导梁鸿华在开头似模似样的加进了些港产传统鬼片特色的扶乩游戏,但《山村老尸》的人物设计、情节发展、多数恐怖情境拍摄手法以及怨气女鬼造型却都抄足了《午夜凶铃》,甚至包括《山村老尸》中“凡喝过浸了女尸温泉水的人必死”这一最重要的细节,也只是翻拍自《午夜凶铃》的“凡看过那盘录像带的人必死”而已。——其实借鉴其他影片的题材创意本来无可厚非,若是在此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样不失为一条明路,只可惜象《山村老尸》抄得这么明目张胆毫无新意的,却着实令香港电影蒙羞了。

(四)

然而,无耻的抄袭绝不能掀起香港恐怖片的长久潮流,真正的探索原创作品才是维持观众信心之所在。近几年来,香港恐怖电影确实也涌现出不少诚意创新之作,其中既有成名导演的发韧之作,又有新锐导演初试锋芒之作,总能令我等不断感到惊喜。

同样在《午夜凶铃》席卷香港的1999年,著名导演林岭东以完全跳出从前港片套路的《目露凶光》为香港恐怖片挣回些面子。影片沿用林岭东擅长的警匪片结构,混入惊悚震栗的元素,前半部显然是刘青云撞邪超乎常态,后半部却发现原来是匪徒预谋绑架抢劫,但结尾处刘青云死后鬼魂离身的惊悚视觉表现却又混淆了我们的判断,到底刘青云的嫉恨心理和犯罪行为是撞邪作祟,还是心魔人为?编导似乎是在故弄玄虚,而评论亦是褒贬不一,不过如《目露凶光》这般试图将鬼片与警匪片进行拼凑的新奇尝试,无疑值得肯定。最值一提的是,影片开场梁家辉夜探空荡荡凶屋的五分钟独角戏尽显名导演的场面调度功力,影像音效及镜头转换的完美配合拍出十足惊悚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或许成名成腕儿的大导演,都喜欢对自己擅长的电影元素反复把玩。正如林岭东拍惊悚鬼片玩的仍是自己拿手的警匪旧桥一样,许鞍华导演的《幽灵人间》和陈可辛导演的《三更之回家》同样有两位名导以前拍摄手法和主题内涵的重复体现。

20年后再拍鬼片的许鞍华,继续在《幽灵人间》中大玩昔日《撞到正》中的“阴阳眼”、“鬼上身”噱头,黄大仙的旧式屋村、西环旧区从来是传统敬鬼习俗的集中地,但导演又通过迪厅、地铁等现代景观进行对比,再带出真假、对错、今昔的对比变化,故事情节也由此悬疑惊悚,无头鬼黄秋生索命到最后才发现找错了仇家,最意外的是结局,舒淇原来早被女鬼上身……许鞍华拍鬼片的本事果然不让当年,除了拍出《幽灵人间》令人不寒而栗甚至哗然的恐怖效果外,还能借纷杂线索解读出父子、情人、冤仇的多重感情含义,于近期香港鬼片中已属难得佳作。

作为2002年最有口碑的香港惊悚鬼片《三更之回家》,有很多人乐意将其视作陈可辛经典之作《甜蜜蜜》的灵异版,究其原因主要是黎明与原子淇那对痴情夫妻的大陆身份,还有《回家》表面看虽然也是灵异题材,但实质上却仍是其擅长的如《甜蜜蜜》的文艺爱情拍法。陈可辛在故事开始或许还通过小孩的眼睛刻意营造了些惊悚的气氛,但到得黎明出场则完全演变为古怪的情感戏——在警察曾志伟的眼中,黎明饰演的中医师用尽各种办法企图使三年前植物人妻子醒来的做法,简直是变态行径!至于黎明帮植物人妻子每天洗澡,和与其在想象中喃喃对话等情节绝对是文艺片的手法,显得既生活化又令人震撼。而曾志伟与黎明的对手戏则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并以此巧妙地阐释了该段故事的情感本质。因此,当故事结尾处,曾志伟发现原来黎明当年也曾昏迷却被妻子医活的事实从而理解黎明的古怪做法,但此际黎妻已装棺、黎明已进监,什么都难挽回之时,那种叹息中带着惊喟的情感会油然而生。

据说,拍惊悚片非常有利于发挥演员的演技。在香港,除了拍鬼片的专业户“龙婆”罗兰是以吓人见长,其他演员出色的表现则多是诠释遭遇恐怖事件的惊悚心理过程。正如今年的第二届香港金像奖,张国荣、黎明、林嘉欣、李心洁皆凭借惊悚片分别获得最佳男女演员提名。不过,这四人中最终只有“新人”李心洁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项。而令她得奖的电影、由彭氏兄弟执导的《见鬼》,与黎明主演的《三更之回家》却都是陈可辛创立的“Applause Pictures”电影公司作品。

其实若单以演技论,李心洁当然算不上最出色者,幸运的是她扮演的角色与其他哗惊鬼片不同,非常有难度,令她有得发挥。由失明到复明的心理和外部表情都极到位,后来不断见到鬼魂出现的表情动作也能带动观众的恐怖情绪。至于《见鬼》本片亦有值得称道之处,李心洁换上的阴阳眼有见鬼和预知未来的双重功能,由此引出泰国少女因拥有预知能力却无法阻止灾祸而无望自杀的悲剧,这一颇有前世今生意味的诡异故事,被初执导筒的彭氏兄弟拍得层层推进、如剥细丝,还算及格。另外,该片虽然文戏的拍摄技巧欠奉,但出身剪接的两位导演对恐怖情境的渲染却极见功力,比如通过李心洁的主观视点拍出许多古怪鬼灵和最后大灾难的电脑特技,都有很强的惊悚效果。

(五)

香港的恐怖片发展到现在,还能有什么变化新意?或许罗志良的《异度空间》和郑保瑞的《热血青年》还能给观众带来些希望。这两位新锐都以惊悚片获得本届香港金像奖最佳青年导演奖的提名,结果罗志良凭借《异度空间》得奖。

其实《异度空间》虽然拍得颇有恐怖效果,可惜却未见新意,以阴森静寂的气氛营造鬼魂突现的惊吓画面以及女学生鬼魂纠缠张国荣的造型动作,都能从日本鬼片中找出渊源。不过,《异度空间》的创新高明处在于探讨了人、鬼和精神错乱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心理医生张国荣所讲,世间根本无鬼,皆是心魔作祟。因此,影片前半段林嘉欣被鬼吓,张国荣后半段被鬼逼的惊悚画面皆是人心理受伤世界的投射,鬼的鲜明形象只是人不快心事的伪装而已,这似乎又来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而我们亦可将《异度空间》看作是“疑心生暗鬼”的一次形象示范作品。

与《异度空间》强调对鬼进行科学的心理分析不同,郑保瑞的《热血青年》则是纯粹的惊悚鬼片,该片出现的心理医生甚至是被否定的反面角色。再者,与郑保瑞上一部大受好评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主要靠渲染恐怖气氛和有意模仿西片《女巫布莱尔》相比,成本相对较高的《热血青年》除了能继续大玩恐怖气氛外,更加注重了对视觉效果的经营,令观众神经始终无法松懈。至于情节,虽然仍是冤魂、厉鬼、害人的传统鬼片鬼片套路,但主题意念却完全突破传统世俗因果报应的价值观,影片中三位青年好心捐血救人,谁知竟招致被救人女友鬼魂的忌恨,怨他们多管闲事,令自己与男友阴阳分隔。结果任何人都对那女鬼束手无策,她的阴谋亦最终得逞——怨气无法化解,好人最终丧命,如此偏执冷酷,自然令观众感受到绝望的恐怖,难怪《热血青年》被人称作近年来最惊悚的鬼片了。
3,一开始我想我有所介绍了,当然只是个人的看法,不知你是否有同感~~~日本的电影我觉得像是中西合璧的混合体,即讲究唯美有不放过血淋淋或赤裸裸的恐怖比如尸体啊灾难啊什么的,很奇怪这位朋友为何没谈到韩国恐怖片,建议你可以看一些,许多片子拍得还是很不错的。

❼ 关于一部香港早期鬼怪电影

妖兽都市
妖兽都市
开放分类: 娱乐、电影、影视、影片、科幻片

电影名称: 妖兽都市

主要演员: 张学友,黎明,李嘉欣,仲代达矢

推荐等级: ★★★★★

电影类别: 科幻片

内容简介:人类与妖兽的战争已进行了数千年。在未来世界,人类科技飞速发异,专门成立了特警队来对付妖兽。而在长期的斗争中,妖兽亦分为两派。一派融入人类社会,控制人类经济命脉,但亦谋求与人类的和平相处;另一部分则来去无踪,变化多端,罪恶累累,试图消灭人类,独霸世界。阿龙和阿强都是特警队员,二人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为警队立下过汗马功劳。不过他们俩的遭遇却大不相同,阿龙深受特警队长器重,而阿强因为母亲是妖兽,而自己身体也遗传了妖兽的基因,所以饱受歧视。阿强虽感到非常不公,但一直逆来顺受

有叫元大宗的哦..................

❽ 求一部香港灵异电影!

《阴阳错》是由林岭东执导,谭咏麟、倪淑君等主演的喜剧片。

保险公司调查员古志明在雨夜赶回家参加和婚期妻Ivy订婚四年的庆祝,不巧雨天路滑,古志明险些撞到一名红衣女子……Ivy为人脾气火爆,古志明虽有不满也只得忍受,当夜古志明胞弟玩起了碟仙游戏,与此同时,名叫张小瑜的红衣女子不慎失足坠楼身亡,正在进行中的碟仙游戏恰好收到了张亡故的信号。次日,古志明奉命调查张小瑜死因以便进行理赔,岂料连串怪异现象在古的身边发生。在古志明和Ivy的关系日益紧张之时,女鬼张小瑜现身古志明家中,申明自己并无恶意,只希望得到保险金赠送邻家女童,而古志明的领导却示意此案按照自杀处理以免去赔付。张小瑜出现的频率愈发增加,而古志明对这位乖巧的女鬼渐渐产生了情愫…

阅读全文

与香港鬼怪题材电影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新东北贺岁电影大全 浏览:839
扎心老铁电影完整版 浏览:933
欧美好爱情电影 浏览:972
七宗罪法国版电影 浏览:968
七公主驾到完整版电影 浏览:954
木兰电影拿箭图片 浏览:309
剪辑电影视频怎么添加音乐 浏览:556
赤壁2电影里的背景音乐 浏览:575
吴仁惠釜山电影节超清 浏览:922
一个人看电影包场图片 浏览:893
猎人传说兴安岭在线播放电影完整 浏览:497
电影夜守图片大全 浏览:15
中国电影影院大全 浏览:770
爱情公寓电影版欲告片 浏览:174
假面骑士大电影铠武优酷 浏览:692
成龙电影里打群架 浏览:760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 浏览:842
戛纳国际电影节名词解释 浏览:881
帅哥搞基电影大全 浏览:970
猫和老鼠大电影英语介绍 浏览: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