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为什么看电影是视觉后像

为什么看电影是视觉后像

发布时间:2021-07-20 22:14:33

⑴ 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利用了人的感觉,知觉,感觉后效还是什么

感觉

1)接触事物所产生的知觉。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sensory aftereffect)。感觉后效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称为后像(after-image)。

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请你先看一下强光刺激物一二分钟,然后把眼睛闭上,这时你会看见眼前有一个与强光刺激差不多亮的像。因为后像和强光刺激一样,都是亮的,即品质相同,所以叫正后像(positive after-image)。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此时把眼睛转向白色的墙壁,就会看到一个比墙壁还要暗的像,因为后像和强光刺激在品质上是相反的,所以叫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ge)。彩色视觉也有后像,不过正后像很少,一般都是负后像。彩色的负后像在颜色上与原颜色互补,而在明度上则与原颜色相反。例如,注视一个红色菱形几分钟后,再看一白色背景时,在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蓝绿色菱形,这就是颜色视觉的负后像。

在视觉中,如果让断续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则后像可以使这些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usion frequency)。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就是闪光融合(flicker fusion)现象。例如,使用交流电的日光灯,如果每秒钟闪动100次,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断续的闪光而是融合的不闪动或连续的光。在中等光强度下,视觉后像能保留大约0.1秒。因此,如果一个闪烁的光源每秒钟闪动超过10次,就会产生闪光融合现象。但是,临界闪光融合频率还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的强度、波长、光落入视网膜的位置以及机体的身心状态等都会影响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⑵ 请问为什么会有视觉暂留到底是大脑的感觉,还是真的留在眼睛上了

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看一个亮地方的物体,回头马上看黑暗的地方,会有那个物体的影子,这个就是视觉残留。还有就是扇子一面是只小鸟,另一面是个笼子,你来回转动扇子,小鸟就会在笼子里一样,这个也是视觉停留。视觉残留也叫视觉暂留,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法国人保罗·罗盖特发现,1828年他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⑶ 视觉后像的解析

盯着灯泡看三十秒钟以上,尽力不要移动目光。然后把目光移任何白色的区域。
看到灯泡发光了吗?
这就是经典的“视觉后像”。
这是怎么回事?!
视觉系统对变化的刺激更敏感。当刺激变成白色时,原来注意黑色的细胞,反应比其它细胞更强烈,产生更亮的后象,好像是一盏点燃的灯。
这是一个负后象,当然,正后象也存在。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如光亮部分变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变为光亮部分。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作用。
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有颜色的光刺激,则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色的补色。
后象的持续时间受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接受刺激的视网膜部位及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影视的深度感与运动感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构成了影视艺术独特的空间与实践,而且也成为影视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统计表明,影视观众对动作片,武打片等具有强烈运动性的影视特别喜爱,这种类型的电影艺术在收视率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从心理角度看,影响运动对于观众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因为影响运动是一种视觉剌激,是一种作用于有机体的一种活动.当这种活动通过视觉听觉器官输入人的神经时,就必然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性反应.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柯勒的追随者.

⑷ 人眼看东西是先成像还是先呈视觉

人眼看东西是先成像,后成视觉的。

视觉的形成需经由以下四个过程:
1、光经过晶状体一系列折射后由眼球精确的聚焦后投射在视网膜上而造成「视网膜成像」
2、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将物理性的光波转化成生理性的神经冲动,称为「转译作用」
3、神经冲动经由一连串的神经元传送到大脑视觉皮质,称为「神经传导」
4、视觉皮质将传入的神经冲动解析后转变成有意义的讯息,称为「解码作用」,造成我们看到光的感觉。

这里有详细的解释:
http://www.rfjh.tpc.e.tw/html/school/book/ok/112-113.doc

⑸ 视觉后像的简介

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的现象。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

⑹ 为什么会有颜色视觉后像呢

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
视觉系统对变化的刺激更敏感。当刺激变成白色时,原来注意黑色的细胞,反应比其它细胞更强烈,产生更亮的后象,好象是一盏点燃的灯。

这是一个负后象,当然,正后象也存在。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如光亮部分变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变为光亮部分。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作用。

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有颜色的光刺激,则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色的补色。

后象的持续时间受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接受刺激的视网膜部位及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⑺ 为什么看完电影后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因为看电影时,你的全部情感都在其中,感觉自己就在那个电影里面,而看完电影后,你就回到了现实,你会用电影中的场面与现实生活中的场面进行对比,感觉像是两个世界一样,所以你就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⑻ 心理学中的"视觉后像"的名词解释,以及举例子说明.

http://www.jswl.cn/course/psychology/illusion/hall/afterimage/afterimage.html
这是一个黑白视觉后像的例子,很容易理解,希望你喜欢。

⑼ 视觉后像和视觉后效是一回事么

貌似是一回事 可是至今没有发现类似题目有人说 一个是脑中残留的影像 一个是转移视线后视物的影像 都是补色像 到免费考研论坛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⑽ 视觉后象是什么

1、所谓"视觉后象"指的是光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在短暂的时间内仍然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现象叫做视觉后象。

2、机制:视觉后象的生理机制是什么呢?原来,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它引起的神经兴奋并不立即消失,而在大脑皮层留下一定的痕迹。因而视觉映象也并不立即消失,而要保留片刻,这就产生了视觉后象。

3、由于光刺激的品质及其背景的不同,所产生的后象,又有两种形式:正后象和负后象。

4、正后象是视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与效应刺激物具有同一的性质。例如,夜深的时候,用你的眼睛注视亮着的灯。当注视一会的时候,关掉电源。我们可以在黑暗的背景上似乎同一明度和色调的灯的光亮。这就是正后象。正因为正后象的缘故,所以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每一个前后镜头之间都存在前面镜头的视觉痕迹,因而所看到影象是完全连贯而且是活动的。察觉不出放映的各个镜头之间的间隔。

5、负后象是视分析所保持的映象的品质向着有有效刺激物的对立面(补色)转化。例如,注视灰色背景上的黄色三角形或四边形一定时以后,再把目光转到一张白纸上,那么在这张白纸上似乎可以看到蓝色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即黄色感觉向其补色感觉(蓝)方面转化。这就是负后象。

6、视觉后象保持的时间因人而异,感知各种不同的客物体时也不尽相同,一般大约1/30--1/50秒之间。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看电影是视觉后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主角何勇电影 浏览:732
美国拍的雇佣兵电影大全 浏览:106
刘德华成龙抗日电影有哪些电影 浏览:128
最后一公里电影主角 浏览:815
电影红眼航班男女主角 浏览:988
上甘岭电影观后感作文 浏览:768
历届贺岁电影大全 浏览:873
电影大全喋血双雄 浏览:773
关于积极向上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993
电影法国间谍 浏览:316
主角学生最后跳海电影名 浏览:634
晚娘2罪孽2005电影泰国 浏览:954
法国啄木鸟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103
美人鱼电影张雨绮图片 浏览:821
催眠电影中文 浏览:144
纯白之音电影完整版 浏览:536
暑假有什么电影2017 浏览:297
一部很牛逼的雪佛兰车的电影 浏览:328
中环电影院排片表 浏览:446
台湾红羊电影螺女挑情 浏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