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比伦行动的尾声
这次行动后不久,埃左恩机场便关闭了。根据谈判的结果,它将跟随西奈半岛一起归还给埃及,“巴比伦”行动将成为它永远的荣耀。如同事先所预料的,多个国家对以色列表示谴责,而伊拉克更是表现的怒不可遏。不过萨达姆心里明白,拳头不硬叫的声音再大也没用,因此政治上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美国在空袭后曾经一度暂停给以色列交付F-16战斗机,但也仅是走走形式。对美国空军和通用动力公司来说,以色列的行动让他们感到惊讶,这已经超出了F-16战斗机的性能范围。不过这对他们而言倒是一件好事,从此F-16战斗机很顺利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推广。
对以色列空军来说,“巴比伦”行动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完全从赎罪日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现在,羽翼丰满的新一代以色列空军摩拳擦掌,把目光投向东北方向的贝卡谷地。
② 讲述以色列间谍如何探取巴格达核反应堆绝密情报的电影,背景是轰炸巴格达核反应堆的
1981年6月7日
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设施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飞机悍然炸毁了伊拉克核反应堆。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打算建立核反应堆。它曾与苏联签订协定,计划建立一个小的、设备简单的核反应堆,但是很久没有什么进展。70年代以来,伊拉克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加快建设步伐,伊拉克向西欧国家寻求先进核技术,以发展自己的核工业。
伊拉克在与法国、意大利和巴西签订核合作协定和时,一再明确宣布它发展核技术是“用于和平目的”。伊拉克参加了1968年签订的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乌西拉克核反应堆是受国际原子能控制的。今年1月,该视察过伊拉克的反应堆,据说没有发现不符合1968年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的活动。
以色列为维持自己在中东的核优势,一直把伊拉克的核设施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必欲毁之而后快。
1980年,美国把F-16战斗轰炸机交付以色列。这就使乌西拉克核反应堆处在以色列空军轰炸范围以内了。同年秋,贝京组织了少数阁员参加的专门小组(包括空军司令和情报头子)进行策划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活动。其代号是“巴比伦行动”。
为执行这一计划,贝京挑选了一批飞行员,而以一名富有作战经验的上尉为头目。队伍组成后,在绝密的情况下,在西奈齐埃翁空军基地进行训练和演习。
训练的第一阶段,是沿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边境的沙漠作长时间的交叉飞行,以便在体力上和技术上适应无标志可循的沙漠上空长距离飞行。同时试探约旦和沙特的雷达防务上的盲点何在,以便规划飞往巴格达的路线如何才能不被进驻沙特的美国机载预警飞机的侦察系统察觉。
训练的第二阶段是在以色列上空作紧凑的队形飞行,要设计出一种飞行图像,能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飞行中使对方防空部队弄不清是什么飞机,为此,一些飞机低飞,一些飞机高飞,一些飞机连成一串,即使反映在雷达荧光屏上也能象商用飞机的图像一样。
最后是作轰炸训练。在内格夫沙漠上建立了好几种像伊拉克核反应堆一样的混凝土模型,飞机对这些模型作反复的实验性的轰炸,以便确定如何才能有效地、准确无误地炸毁核反应堆。为此,以色列情报部门设法弄清了核反应堆水泥外层的厚度”,水泥的确切成分,控制反应堆的外国技术人员的日常活动规律、到达和离开工作地点的时间等等情况。
行动的时间几经改变,最后确定在6月7日下午黄昏前后。6架F-15歼击机作掩护,8架F-16战斗轰炸机进行轰炸。每架轰炸机带两个2000磅的炸弹,八架轰炸机共带16吨TNT炸,所有的飞机都带有导弹、加油箱。机群沿着约旦和沙特边境低飞,以避开机载预警飞机雷达的扫描。在进入伊拉克境内以前,当阿拉伯空防部队察觉,要求他们说明国籍时,飞行员或者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诓言他们是约旦飞机,正在作飞行训练;或者以英语回答,伪称他们是商用飞机。这样,以色列飞机就蒙混过去了。机群在下午6点30分到达塔穆兹研究中心。F-15在上空掩护,F-16从2000英尺的高空一个接一个地对准目标俯冲轰炸,在二分钟内,把16吨炸全部投掷下去,将反应堆炸毁了。但人员伤亡很少,因为那天是星期天,外国专家都休息,只有一个法国人逗留在那里,被炸死了,以色列用的是导向炸弹,所以能击准目标。
据估计,如果法国愿意帮助修复反应堆,至少要用一年半的时间。以色列飞机在巴格达上空,虽然遭到密集的高射炮火射击,但未被击中。伊拉克的截击机没有出动,保卫核工厂的苏制萨姆-6地对空导弹也没有发射。以色列飞机取道约旦返回特拉维夫和比尔谢巴之间的基地。整个行动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③ 巴比伦行动计划内容是什么
为了阻止伊拉克发展核武器,以色列首先在外交上展开攻势?驻西欧各国首都的以色列外交官要求那些同伊拉克打交道的国家要谨慎些,然而收效甚微?这些国家根本不买以色列人的帐,依旧我行我素?
外交方式失败之后,以色列官员们进行了一场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是否可以用武力把在巴格达郊外正在建造中的法国反应堆摧毁?但是,当时以色列拥有的最先进的美制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航程较短,还不能作远距离的空袭,只好作罢?
此计不成,以色列又生一计,派出大批特工人员对与伊拉克核计划有牵连的人进行谋杀,但也未能阻止伊拉克核计划的顺利实施?
随着由法国援建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即将竣工运转,萨达姆总统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硬:
“阿拉伯民族不会永远软弱,他们将在适当的时机,一劳永逸地回击犹太侵略者!”
以色列当然听懂了萨达姆的弦外之音?
“为了以色列的安全和犹太人的生存权利,必须彻底摧毁伊拉克的核设施!”
在一次讨论是否应对伊拉克核反应堆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内阁会议上,贝京用一种几乎是不容置疑的口吻做出了最后决定?贝京认为,以色列必须及时除掉这个隐患,以色列拥有这种打击能力,因为此时以色列已从美国获得世界一流的F—16战斗轰炸机?F—16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西德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它可携带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多种武器,它的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奥西拉克反应堆正好处在它的攻击范围之内?
“但有个原则,袭击的对象应仅限于伊拉克核设施本身,不得攻击除此之外的任何伊拉克目标?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法方援建人员和周围平民的伤亡?就像动手术,既要摘除毒瘤,又要避免大出血?”
这番活,是贝京对以色列空军司令艾弗里说的?
“霍菲,袭击前的情报工作一定要准确?”贝京转过头又对“摩萨德”新任局长霍菲说道?霍菲冷静地点了一下头?六月的中东,骄阳似火,热浪蒸腾?在耶路撒冷旧城曲折蜿蜒的街道上,一队防弹轿车向郊外疾驰而去?
在沙漠林荫中,随着一扇重达30吨的钢甲防爆门的开启,汽车驶入一个恍如《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山洞”的洞内?这里是以色列绝密的军事情报中心,全部设施均隐蔽在距地面40米的洞穴中?
以色列空军司令艾弗里?以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萨古伊先后从车内钻出,从第3辆轿车中下来的是“摩萨德”局长霍菲?
由值班军官领路,艾弗里和霍菲一行来到了宽敞的中央控制大厅?这里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球定位和网络通讯系统,坐在操纵台前的转椅上,就能通过以色列自己发射的卫星——“地平线”号观察整个世界?
指挥台正面墙上,数个彩色大屏幕显示屏正同时显示着世界各“敏感地区”的军事态势图?通过与美国间谍卫星的实时传输系统并机联网,这里可以调看?复制由美国卫星上高分辨率摄象机拍摄的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高清晰度照片?
霍菲的眼光落到了屏幕上出现的白色建筑群的中央,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工程?
值班军官的手指向一座半地下建筑物,操纵机器的技术人员立即将这一画面放大?随后,按动打字键盘,一行希伯莱文字出现在屏幕下侧:反应堆主体厂房?
霍菲这时才抬起头,他的目光,恰巧同艾弗里的目光碰到一起,他们相对而视,艾弗里则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们清楚,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核反应堆将变成一片废墟?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一个旨在摧毁奥西拉克核反应堆的代号为“巴比伦行动”的计划就在这里诞生了?该计划的要点是以空军出动8架F—16战斗轰炸机,在6架F—15战斗机的掩护下,选择适当时机,对奥西拉克发动一次突然袭击,消除伊拉克潜在的核威胁?
为了获得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精确坐标位置和发动袭击所必需的激光制导炸弹,以色列人像往常一样,要求他们的庇护神——美利坚合众国提供帮助?
“最重要的是争取得到美方的支持和协助!”这是贝京对即将赴美的特使交待的最后一句话?多少年来,以色列每逢决定重大事件都要先通报美国?作为在中东地区美国意志的体现者,以色列在这一地区的所有行动,几乎都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支持?
但这一次却例外了?
信息很快反馈回来:美国不同意以色列利用美国的情报和技术,去做刺激伊拉克人情绪的事情?毕竟,伊拉克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且控制着国际战略通道——波斯湾?为了珍贵的“工业血液”——石油,也为了美利坚成千上万的汽车轮子,美国不想轻易得罪阿拉伯产油国中的任何一个,当然也包括伊拉克在内?
官方渠道堵死了?
但“摩萨德”毕竟是“摩萨德”,他们找到了多年合作共事的老朋友——美国中央情报局?经过反复考虑,美国中央情报局私下向以色列提供了一卷只有20克重的微缩胶卷?
胶卷立即被送回了“摩萨德”总部技术处理中心?这是一卷有关伊拉克核反应堆内部设施的绝密照片,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大的拷贝上,清楚地显示了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各种关键设备?安装分布位置及其经纬坐标?
经“摩萨德”局长霍菲的亲自批准,这些绝密的资料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各有关部门?
三天以后,一个与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一模一样的同比例模型在以色列与埃及接壤的奈格夫沙漠中出现了?
第五天下午,一个F—16战斗轰炸机群对此目标进行了第一次“轰炸”?
进行这次战前演练的是驻扎在以色列“麻旧都”空军基地的第2飞行大队,它将执行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巴比伦行动?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飞行部队,在以往的历次阿以战争中,这个大队几乎在每次空战中都以轻微的代价打败了它的阿拉伯对手?
为了保证空袭的成功,以空军司令艾弗里亲自挑选了20多名一流的飞行员组成空中突击队,并任命巴哈里上校为队长?巴哈里是名副其实的飞行老手,他不仅有几千小时的飞行经历,而且在1967?1970和1973年曾三次驾机与阿拉伯人较量过?
空中突击队组成后,除了对核反应堆模型反复进行模拟攻击外,还长时间地驾机在约旦和沙特阿拉伯沙漠上空往返飞行,目的是培养耐力和摸索沙特人和约旦人雷达防区中的“盲”点?更令人称绝的是,突击队员们还研究出一种奇妙的飞行队形,当机群按这种队形飞行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类似于大型商业班机的大亮点,而不是一个机群?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对以色列人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④ 关于中国对“巴比伦行动”的反映
风太大自动发货
⑤ 巴比伦行动的介绍
以色列空军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军事行动代号为“巴比伦行动”。 1981年6月 7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处的核反应堆,使这个造价4亿美元的设备遭到了彻底的摧毁。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战例。
⑥ 巴比伦行动的具体过程
鸷鸟将击,先藏其形
以色列终于行动起来了,内阁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个潜在的威胁。使用军事力量解决自然也是一种方案,当
外交途径越来越无力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内阁人员开始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于是,以色列内阁指示国防部和空军各自做好自己的方案,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此时的以色列空军已经逐渐从赎罪日战争的阴影中爬了起来,随着F-15“鹰”式战斗机的到来,以色列空军在空中已经基本无敌手,而且一套全新的空中指挥、预警、作战体制开始逐步完善。
不过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秘密进行,空军司令伊夫里将这个任务交给作战署署长希拉,让他评估各种可能的方案。希拉在不透露作战目标的情况下挑选了一些部队进行尝试性飞行。空袭“欧西瑞斯”核工厂的难度在于距离太远,以色列的主力战机F-4和A-4都不足以一次飞那么远,因此行动的重点在于空中加油。
但是在以色列和伊拉克之间至少要飞越两个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如何才能让加油机给攻击机群加油并且不被发现呢。就在伊夫里开始详细筹划空中加油方案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伊朗新领袖霍梅尼决定不买美帝国主义的F-16战斗机了,于是美国通知以色列他们或许可以提前得到定购的F-16。F-16的航程很有可能使飞机无需空中加油便往返巴格达,于是他们立刻开始研究用F-16作为攻击机的可能性。
希拉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整个作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他要了解的事情极其广泛,包括中东地区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巴格达一天的光照条件变化、空袭的最佳进入角度、适合的投弹高度、每架飞机的投弹间隔、炸弹可能激起的烟尘高度和扩散时间、安装不同的延时引信后炸弹的侵彻能力、伊拉克核工厂的结构、伊拉克的核计划进度、防空阵地的部署……所有的这些均被记录在案。
以色列人碰到了一个问题:F-16战斗机携带2个1 300升机翼副油箱和1个800升机腹副油箱后的确可以不加油往返巴格达,但是根据美国的F-16使用规范,携带机翼副油箱后就不能携带炸弹,以避免投放副油箱时与炸弹碰撞导致事故。经过再三考虑以色列人决定不理睬飞行规范,同时携带副油箱和2枚1000公斤炸弹。经过试飞以色列人发现挂着炸弹投放副油箱并没有造成什么危险,于是确定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并且在训练中进行推广。
为了更加逼真的模拟轰炸环境,伊夫里找人根据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和“摩萨德”的情报,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类似伊拉克核工厂的建筑,这样以色列人就可以携带炸弹进行实战演练,并且检验轰炸的效果了。日复一日,整个攻击计划日臻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F-16来到以色列,经过挑选的飞行员都训练的差不多了,攻击编队的协同飞行、轰炸都已经近乎完美。
1980年10月29日伊夫里得到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艾丹的消息,内阁已经基本同意空袭计划,艾丹打算挑个礼拜天行动,他认为星期天法国的基督徒专家们会离开核工厂去做礼拜,这样就不会因炸死他们而引起麻烦了。到这一年年底,“摩萨德”传来的消息是伊拉克的进度很快,如果不出意外,次年7月至9月间核反应堆就要热起来了。此时空袭计划顺利进行。艾丹和希拉在一次预演攻击中分别坐进两架F-16B战斗机的后座,观看了整个空袭过程。如他们所愿,整个攻击过程快速而流畅,飞行员们投弹精准,一切都同计划中的一样。演习后根据演习结果计算出最少需要6架F-16战斗机执行空袭计划,再算上预备兵力,最终决定准备10架F-16战斗机和12个飞行员,其中8架出击,2架随时待命。
⑦ 巴比伦行动中以色列为什么不用F15
巴比伦行动以色列使用了F-15,只不过F-15是作为护航空战飞机,空袭是采用的F-16.以色列没有专门对地攻击的F-15,而是美国出口的空战机型F-15E,所以使用F-15E进行护航夺取制空权。
F-15鹰式战斗机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生产的双引擎、全天候、高机动性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F-15是由1962年展开的F-X(Fighter-Experimental)计划发展出来,1969年由麦道(McDonnell Douglas)公司得标,1972年7月首次试飞,1974年首架量产机交付美国空军使用,直到现在。是世界上第一种成熟的第四代战斗机(根据苏联传统分类和美国2009年后分类方式两者已统一,所以以上就是唯一的国际第四代战斗机标准)
F-15的设计思想是替换在越南战场上问题层出的F-4战斗机,并要求新F-15对1975年之后出现的任何敌方战斗机保持绝对的空中优势,针对夺取和维持空中优势而诞生的F-15战斗机,设计之初要求其“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但1986年诞生的F-15E鹰式战斗机也证明了F-15在对地作战中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总的来说,F-15是一款极为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
F-15服役至今近40年,总生产数量1,200余架,各种改型数十种,外销六个国家。参加大小战争100余场,击落敌机100余架,没有一架在战场上被击落的记录。美国空军的主力空优战斗机,并且还要继续服役下去。
⑧ 什么是“巴比伦行动”
巴比伦行动是以色列空军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军事行动代号为“巴比伦行动”。 1981年6月 7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处的核反应堆,使这个造价4亿美元的设备遭到了彻底的摧毁。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战例。
⑨ 巴比伦行动的巴比伦行动
1981年5月10日凌晨,总参谋长艾丹、空军司令伊夫里带领一群空军高级官员悄悄来到位于西奈半岛的埃左恩空军基地,这是距离伊拉克最近的一个机场, “伊拉克小组”的其他成员和一群以色列空军最精干的飞行员早已在此等候。伊夫里看着面前这群飞行员,尽量平息激动的心情。他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经为了以色列出生入死在蓝天上鏖战,此刻他能体会到飞行员们的心情,也明白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危险。
伊夫里开始向大家部署这次任务,包括航线、飞行高度、攻击细节。由于航程太远,目标又极为危险,因此整个攻击机群在目标上空的时间只有3分钟,也就是说,每架F-16只有不到30秒的时间进行投弹。每架飞机只有一次攻击机会,如果攻击不成则必须返航,否则将拖累整个机组。另外,攻击机群必须避免同约旦空军交火,一旦受到干扰无法解决,则应该放弃任务返航。
作战部署结束后,伊夫里又告诉所有的飞行员,此次行动由第一个从美国接受F-16的飞行员雷兹负责,在空中大家均要以雷兹的命令为准。伊夫里此举倒不是多余,这次行动中的飞行员大都身居高位,有不少和雷兹的军衔相等,甚至还有比雷兹军衔更高的。更有甚者,有一个某基地的总指挥官,听说这事儿后找到伊夫里软磨硬泡一定要参加,伊夫里没办法,就说你要参加可以,但你必须把自己的官位扔掉,当一个普通飞行员,谁知这个家伙立刻就答应了。
接下来艾丹和颜悦色的对大家进行了战前鼓气,首先告诉他们如果不行就回来,反正机会还多着呢;然后又告知他们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幸中弹就要尽量飞回以色列境内,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他们救回来。出击时间定为下午,这样飞到巴格达时正好是傍晚,此时伊拉克的部队都在准备吃晚饭,防空火力相对最薄弱。担任护航任务的F- 15已经先行升空,E-2C和直升机也准备起飞,前往预定的空域准备空中指挥和抢救飞行员。
攻击小组的队员们坐在加满油、挂好弹的F-16座舱里,随时待命准备起飞。就在伊夫里准备发出允许起飞的命令时,贝京总理来电话,艾丹去接电话。几分钟后他满脸沮丧的过来告诉伊夫里,攻击计划被暂停了。这一事件的根由是贝京总理收到消息,说这次行动可能泄密了,他担心飞行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下令暂缓行动。事后发现行动暂缓并不是个坏主意,好几枚炸弹的延时引信时间设置错误,真的投下去就有可能无法彻底炸毁目标。看来老天还是在帮助以色列的。
1981年6月7日下午2点,西奈半岛埃左恩空军基地。飞行员们已经坐进了座舱,地勤们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共有8架F-16战斗机,其中6架F- 16A、2架F-16B;8架F-16分成两组。每架F-16的机翼下携带两枚装有延时引信的1 000公斤炸弹和两个1 300升油箱,机腹下携带一个800升油箱。每一滴油都是宝贵的,往返距离一共2 500千米,而且很长一段路程机群必须低空飞行,这已经是F-16战斗机的性能极限了。和上次一样,担任护航任务的6架F-15战斗机先行起飞在机场上空盘旋,然后是E-2C和直升机,接着,F-16机群起飞了。“巴比伦”行动开始了。
以色列以后又从美国引进了更加先进的F-16C/D,使得其空军实力在中东地区更加突显。
然而这次行动似乎从一开始就不顺利。由于突然刮起的强烈西北风,机群采用自北向南的起飞方向。这阵大风使得整个计划受到了影响,机群必须做一个大盘旋,这样就要绕过原先计划避开的亚喀巴湾。亚喀巴湾是一个旅游胜地,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于是所有的游客都看到了头顶上飞过的以色列机群。糟糕的是约旦国王侯赛因此时正好在他的游艇上欣赏美丽的海湾风光,他看到以色列的战斗机从自己头顶飞过,飞向西南方向的沙特阿拉伯。于是他本着阿拉伯共同防御联盟的原则给阿曼国防部打了个电话,让他们赶紧提醒萨达姆。不过萨达姆当时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向伊朗进攻,总之攻击机群从始至终没有受到任何伊拉克空军的威胁。
攻击机群的航线是沿着约旦、沙特的边境飞行,直抵伊拉克,预计来回共要飞行3个小时。机群越过艾特拉湾。似乎整个约旦、沙特和伊拉克的防空网都睡着了,机群没有收到任何电子告警信号,但是机群不敢有任何怠慢。整个编队共14架飞机,以密集编队飞行,以色列人将飞行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的超低空,速度为 750千米/小时,编队保持严格的电子静默,连飞机间的无线电通话都被完全禁止。此时他们得不到任何支援,只有依靠飞机自身的导航设备飞向目标。在经过预期的沙尘暴时,编队将飞行高度升至180米左右,从上面越过了风暴,然后再次下降高度,避免被雷达探测。
大约飞行1小时后,仪表显示机翼副油箱的燃油已经耗尽,应该扔掉副油箱了。几分钟内,F-16群扔掉了副油箱,卸去了负载的飞机机身突然一轻,变得好操纵起来。飞机加速至800千米/小时,面前已经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绿洲。机翼下方伊拉克的农田和果园飞速的掠过,人们抬头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如同闪电般划破天空,但却不知它们将飞往何方。让以色列人感到迷惑的是伊拉克的防空导弹毫无动静,天上也没有出现拦截的敌机。此时机群已经深入伊拉克腹地,雷兹指挥编队爬升高度,巡航速度增至900千米 /小时。
攻击编队已经飞到了底格里斯河上空,前面就是巴格达市郊。“欧西瑞斯”核工厂位于巴格达西边17千米的艾它维塔镇,按照计划,攻击机群应当从西边绕过去,不让城里的居民发现他们,然后以一个大湖的湖心岛为拉起点爬升,从2 800米左右的高度自西向东俯冲攻击。到目前为止一切都算顺利,雷兹开始向城西边飞,F-15战斗机则爬升高度准备空战。
然而雷兹眼前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大湖就在眼前,但是湖心岛却消失了!(事后得知前一天由于底格里斯河水位上涨,湖心岛被淹没了。)雷兹顾不上去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他是整个攻击编队的长机,他必须第一个准确投弹。向东看,在照片中看过无数次的核工厂就在不远处,同沙漠中的模型相比,这个目标显得好看多了,工厂中间最高的圆顶就是核反应堆。
雷兹将火控转为空地模式,开加力,将飞机增速至1 000千米/小时,接着滚转180度调整飞机进入俯冲,然后滚转回来,保持以35度倾角正对着核工厂俯冲。在1 200米高度,平显上的投弹光环准确的套住了目标,耳机中传来“滴滴”的投弹提示声,雷兹按下投弹按钮,两枚1 000公斤炸弹摇摆着脱离了机身,直冲核反应堆而去。雷兹立刻向左压杆然后猛拉,以8个g的过载盘旋,做出规避导弹的机动,同时抛出热干扰弹和箔条干扰。不过没有导弹的告警声,只能听见下方传来零星的高炮射击声,由于伊拉克士兵必须逆光射击,因此炮弹根本没有准头。
剩余的F-16以5秒为间隔开始俯冲,一切都如同计划中那样,当第二小队进入时,整个目标区已经烟雾弥漫,不过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们依然准确的投弹。那个基地指挥官是最后一个投弹的,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不过他还是根据前面的弹着点判断了攻击位置,他的炸弹没有命中反应堆,但却准确的把周边的工厂给摧毁了。每架飞机的延时引信时间设置都不一样,以保证将反应堆从里到外彻底摧毁。根据事先的计算,命中8枚炸弹即可达到摧毁目的,但是他们一共投下了16枚炸弹,仅仅3分钟内,整个核工厂混凝土墙壁倒塌,反应堆被彻底摧毁。事后据伊拉克的记者报道,有两枚炸弹穿过了墙壁直达地下室,却没有爆炸,看来做好备份工作多派几架飞机是必要的。
“碳棒,我是凿子1号,凿子和串子全部查理。”“查理”是任务完成的代号,希拉此时坐在指挥机里,对这个好消息简直难以置信。
“全部查理?”希拉决定再次验证一下。
“正确,全部查理!正确!”雷兹再次肯定。
“全部查理!”希拉立刻将好消息传给国防部,艾丹、伊夫里和一群空军高级官员眼巴巴的守在地图面前已经一个半小时多,此刻终于安心了。艾丹拿起电话,给闷在家里等消息的贝京总理打电话。从行动一开始,舞台上的主角就是那群无畏的飞行员了,这些高官们都只能像观众一样在台下看。
编队已经重新集结好,按原路返航。护航的F-15战斗机也加入编队,14架飞机爬升至10 000米高空,将巴格达和燃烧的核工厂扔在身后。伊拉克空军依然毫无动静,或许直至此时萨达姆还没有得到消息。
“凿子1号,我是碳棒。战果如何?”希拉问道。
“良好。一切按计划进行。”雷兹答道。
“伤亡?”
“可能有炮弹擦伤,无飞机损失。”
“好吧,祝你们好运!”
机群飞越幼发拉底河,高度上升至14 000米,速度增至1马赫,沿着约旦、沙特边境向以色列返航。约旦防空网紧张的监视着攻击机群,战斗机也已经起飞,但是最终没有对其进行拦截,虽然此时的 F-16是脆弱的,但是F-15战斗机依然杀气腾腾。终于进入了以色列领空,14架飞机依次降落在跑道上,此时F-16战斗机基本上都烧光了最后一滴油。地勤们蜂拥而上,纷纷察看自己保养的飞机,不过所有的飞机都完好无损,连一块弹片都没有沾上。伊夫里按捺不住激动,抓起桌上的麦克风大声向飞行员们贺喜,并且命令他们立刻升空以空军的传统来一次着陆。于是机群在加满油后再次升空,开加力超音速通场,以喧嚣的音爆结束了这次传奇般的空袭。
⑩ 巴比伦行动的内容
1975年以后,伊拉克开始引进核反应堆设备和技术。以色列情报机构分析,至1981年底,伊拉克便能生产核武器。以色列对此深感不安:要消除伊拉克对自己的核威慑,必须将其彻底摧毁。为实施这次军事行动,以色列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训练。最高大本营制定了代号“巴比伦行动”的计划,抽调了 14架当时以军装备的最先进飞机,计6架F—15、8架F—16,精心挑选了24名第一流的飞行员,由参加过1967年、1970年和1973年几次阿以战争的一名上校担任指挥员,组成行动突击队。
为了增强飞行员耐力,飞行员进行了长距离极限训练,在内格夫沙漠地域上空进行难度较大的密集编队训练和长时间超低空飞行,为达到一次命中目标,反复进行了模拟轰炸,对制作的与核反应堆比例一致的假目标的突击达到了准确无误,确保万无一失。
6月7日下午4时,偷袭飞机从埃齐翁机场起飞,编队后,沿沙特、约旦边境起伏地形作波浪式超低空飞行,使地面雷达难以发现。5时30分,偷袭飞机发现了座落在巴格达附近的核反应堆,目标三面筑有一道马蹄形土堤,四周部署有高炮和地空导弹阵地。
进入轰炸航路前,6架F—15跃升进行空中掩护,8架F —16爬高到大约610米高度开始突击目标,投放下来的精确制导炸弹,穿透了混凝土结构的圆形屋顶,其余飞机单机跟进,将炸弹投进了被炸开的缺口,准确地命中了目标。整个袭击历时仅两分钟。
伊拉克原子反应堆的圆形屋顶彻底坍塌,中心大楼被夷为平地,工厂厂房成为一片废墟,另外两座辅助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核反应堆被彻底摧毁。袭击过程中,目标周围的高炮发射了大量炮弹,但一架飞机也未击中。防空导弹没有任何反应,巴格达附近的战斗机也未有一架起飞拦截。以色列机群完成偷袭任务后直线返航安全着陆。
此次空袭,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保密措施极其严格,计划的知情者仅限突击编队及指挥人员,对家属和其军官绝对封锁消息。突击编队也只是提前一天得知具体行动时间的。当以色列总理在内阁会议宣布飞机刚刚起飞正飞往伊拉克轰炸原子反应堆时,内阁成员亦为之震惊。
以色列将突击飞机全部涂上迷彩和约旦空军标记,当机群沿约旦、沙特边境飞行时,沙特雷达曾发现并令其通报身份,以色列飞行员即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道:“是约旦空军,例行训练。”对方信以为真。当约旦雷达发现时,由于机群编队密集,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只是一个模糊的亮点,很像一架大型运输机,以飞行员即用国际通用美语回答是“民航机”,再次蒙混过关。
在整个航程中为了保密,飞机与本土指挥部保持无线电静默。在攻击目标时,有的飞机俯冲投弹,使炸弹垂直贯穿反应堆的主建筑厚达数米的水泥顶层,有的水平投弹,让炸弹斜穿较薄的主建筑墙壁,有的紧靠建筑物四周投弹,破坏反应堆的地下部分。由于飞行员轰炸精确,使用的又是威力较大的火箭助推侵彻炸弹,因此反应堆的主建筑及设备遭到彻底破坏。
据在现场目睹了以色列突击的一位法国专家说:“轰炸的精确度令人目瞪目呆。”有人估计,若要重建这座反应堆,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1981年6月7日下午,以色列空军的14架战斗机编队飞离基地,首先沿沙特-约旦边境超低空飞行,利用两国雷达警戒范围的空隙躲避两国雷达。这14架战机在飞行过程中都保持无线电静默互不联系,只是在飞越几个预定区域时,由领队向基地发出暗语“黄沙丘”,表示一切顺利。
当编队机群沿沙特-约旦边境飞行时,被沙特雷达发现,沙特方面命令编队报明其身份,以军飞行员用极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约旦空军,例行训练。”由于以机全部涂上了约旦空军标志,沙特人员信以为真。当约旦雷达站发现时,由于以色列机群以密集队形飞行,在雷达屏幕上呈现出一个大的模糊亮点,很像一架大型民用客机,以色列飞行员又用国际民航常用的英语回答:“民航班机”又一次蒙混过关。
当机群飞越沙特西北角时,美军驻沙特基地的一架E-3A空中预警机正在巡逻,由于其侦察的主要方向是海湾,与以军编队相距很远,因而也未能发现以色列机群的飞行方向和偷袭行动。经过1000公里长途跋涉,突击机群于下午18时30分左右飞抵伊拉克即将要竣工的核工厂的上空。
由于以色列飞机来得如此突然,以至担任守卫的伊拉克军方竟茫然不知所措,在核反应堆周围部署的数10门高炮和萨姆-6地对空导弹,完全没有做出反应,附近机场驻扎的歼击机部队也没有准备起飞。以色列突击机群从天而来,如入无人之境,在F-15型战斗机警戒掩护下,由担任攻击任务的8架F-16战机,由西向东进入战区,因为这样既可使飞行员视线清楚,又使伊拉克地面防空部队因阳光刺眼无法瞄准拦截以军飞机。
随后,按预先分工以军飞机从不同角度实施轰炸,有的作俯冲投弹,使炸弹垂直贯穿核反应堆主建筑顶层厚达数米的“安全桶”水泥盖板;有的水平投弹,让炸弹斜穿较薄的主建筑墙壁,有的则向核反应堆四周投弹,以破坏其地下部分。由于投弹精确,以军火箭助推炸弹威力巨大,在短短的2分钟内,反应堆的主建筑及设备均遭彻底破坏,同时,还摧毁了位于地下4米的核燃料-“钚”的后处理工厂。
据当时在现场目睹轰炸过程的法国专家说:“炸弹几乎一米不差地落在反应堆主建筑上,主建筑全部倒塌,水泥顶盖全部被掀掉,反应堆完全遭破坏。”
这就是以色列军方蓄谋已久的“巴比伦”行动,该行动取得“完全的成功”。彻底摧毁伊拉克的核能力,并使得伊拉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恢复核能力,以军14架飞机编队飞行长途奔袭,精确投弹命中目标,往返二千多千米,顺利安全返航。而伊拉克的歼击机根本未及起飞迎战,此次战斗旗开得胜,引得举世关注。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教科书上的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