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音乐,感受剪辑的魅力(二)里面的音乐是啥
他用了好几个配乐,你指的哪一个。
㈡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的配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200字
我最喜欢的是《恐怖分子》中的配乐,来自蔡琴的《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迷恋蔡琴的应该知道,这是她早期专辑的一首歌。熟悉杨德昌电影的也会有清晰或模糊的记忆:1986年的《恐怖分子》片尾,砰然一声枪响后,李立中头倚澡池,鲜血流淌。此时,蔡琴那抚平心灵般的女中音由远及近,慢慢袭来,无言以对。
很多人刚刚还沉浸在李立中的疯狂复仇中,突然的枪声惊醒了残酷的梦魇,粉碎了我们期盼或者想当然的电影结局。
悲哀的弱者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他只能以无奈的方式了却自己,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而私下总觉得“明知道我的梦到了尽头 ,你不再属于我所有”,这般情意绵绵的歌声不会出现在杨德昌电影中,况且还是在结尾压场。
那一年,杨德昌和蔡琴刚走到一起不久,影片是杨德昌《海滩的一天》、《青梅竹马》之后的第三部长片。又有谁能料想到十年后,杨蔡彼此已是行同陌路。一切恰似昨日种种,却覆水难收。
(2)电影音乐感受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在一个清晨的围捕行动中,警官老顾率领武装警察突破一个贼窝,逮捕了枪击要犯老歪和同伙的歹徒大顺等人,唯一跳窗逃走的混血女孩淑安被路过的男孩小强送去医院,腿骨折断了。
淑安回家后被母亲关在家中,她开始很无聊的打电话开玩笑,其中有一通打给了一个叫周郁芬的女人,她假冒是周郁芬丈夫在外的女友,怀了孕,要周郁芬出来谈判这一件事,深深刺激了周郁芬。
周郁芬嫁给李立中已经七年了,在嫁给李立中以前,她是一个能干的职业妇女,为了生孩子,把工作辞了。结果孩子没生成,周郁芬日子变得无聊,开始写作。写作对周郁芬而言又是一项挑战,而她就一直陷在写作的困境中挣扎着。
李立中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在一家医院的检验室工作,凭着他的努力,他非常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没有太大野心。医院发生了一点事,使得李立中有机会升上组长,他为此而感到欣慰。
㈢ 跪求400字关于音乐电影的观后感
香港导演张经纬执导的纪录片的《音乐人生》,带给观众天才的喜悦,却也不忘带给观众青春的迷惑。
《音乐人生》的男主角香港的音乐天才黄家正,黄家正11岁 那年就拿下香港校际钢琴大奖,获得前往欧洲巡回演出,更与捷克布拉格的乐团灌录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唱片,故事就从他睡眼惺忪,赖在爸爸身旁,不敢就位弹琴的时段开始,正因为黄家正是小天才,所以即使只是黄口孺子,即使只是理个小平头,但是古灵精怪的模样,弹起琴来就双目烱然的模样,就是极为吸引人。
因为,崇拜天才,举凡天才的传奇都能吸引目光,况且只要坐在钢琴般人似乎就活了起来,音乐在他的身上燃烧,音乐的光芒在他的手指和躯体间流动,骨碌碌的眼神转动,竖尖尖的敏锐听觉,以及行云流水的弹琴指法,他的录音演出,真的就有如杜甫形容公孙大娘舞剑时所用的最高级形容词:“瀖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人是活的,音乐是有生命的,少年弹琴能有如此光采,除了天才,你找不到更贴切的形容了。
音乐纪录片纪录了传奇音乐家的传奇人生,不论是他是11岁的黄家正或是88岁的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 首要的是音乐,其次才是人,《音乐人生》的脉动掌握深谙观众心理,因此能够先以傲世传奇捉住的眼睛,继而再以黄家正的恩师罗老师教他如何用肢体去教释贝多芬的音乐,他也确能记住细节,再逐一实践在自己的录音表演上,精准,不但是音乐演奏家追的极致标竿,也同样是剪辑律动上的至高准绳,《音乐人生》能够在金马奖赛会上打败剧情片的如云高手,夺下剪接和音效奖,关键就在于导演张经纬本身是提琴手,娴熟音乐,知道音乐高妙所在,又有足够的影片细节足以左证教学和表演时的互动场景,因此得能建构极具说服力的音乐奇观。
《音乐人生》华丽的是音乐,复杂的则是人生。古今天才都难以避免的挑剔、孤僻、骄傲等生命个性,他兼而有之,兄妹嫌他难搞,同学嫌他挑剔,面对着这位锋芒毕露,又爱露才扬已的早熟学生,老师的心理负担也很重,毕竟在音乐的世界中他早已跳过了「准不准,懂不懂」的入门境界,登堂入室到了「能不能,好不好」的层级了,但是他还是得接受传统教育,接受以竞赛为职志的音乐养成训练,于是他难免唠叨,难免质疑,特别是来到「彷徨少年时」的叛逆青春期,天才有了叛逃之心,天才遇上了迷航,《音乐人生》的后半段因而在添加人味的同时,也加进了辛辣佐料。
黄家正悠游在音乐的世界中,不管是独奏、指挥或者伴奏,他都俨然有神,那时的他不需要言语,音乐、肢体和神情早就完成了神圣诗篇,听着他用不同的速度和指法诠释肖邦的《别离曲》时,你会好奇他的早熟心灵到底有多纵宽?何以容得下这么细致多变的可能;看着他故意挑战时间限制,精准要来诠释室内乐的真正理念时,你肯定赞成他的音乐魅力。
但是回到真实人生时,年纪轻轻的黄家正却也善于大发鸿论,他对人生的理解与信心,一如他解读音乐时那么精练有神,他的态度固然有雄辩辩滔滔之姿,却也让人觉得理不直而气壮,太早的结论,太必然的逻辑跳跃,反而突显了他的心虚与寂寞。
黄家正的才情与热情,让《音乐人生》有了起飞的跳板,黄家正的迷惑与迷失,却也足以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他的忐忑,替他寻觅良药处方,但是他的音乐人生才正要起步,《音乐人生》只能算是第一乐章,张经纬还得用更长的时空跨幅和创作企图,来补充后续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和终曲
㈣ 对电影电视中的音乐,你有什么看法急急急!
影视音乐并不只是影视画面的陪衬。音乐本身及其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观众们的价值取向和一种时代观念。凭借一些格言警句、美妙的旋律和语调以及乐器的配合,音乐构思了一个有序世界的蓝图和即时的幻想空间,而正是这些保证了电影蕴涵的真谛和永恒,影视音乐混杂着诸多因素和多种多样的音乐语言。它注重于时间的瞬息流逝,注重于理物的细微变化。我们通过描叙电影音乐的不同规则和范畴,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它们的相互冲突和逐渐消亡。电影音乐能够将其缤纷复杂的特点展露无余,让人们在听到音乐时就能立刻想起电影中的经典桥段,使人们印象深刻。我认为这就是电影音乐的美丽所在。
㈤ 对电影《歌舞青春》中音乐的感受级评价
很不错,不管是动感的还是抒情歌曲,将“青春”两个字拿捏得十分恰当,而且加上异国风情的渲染,是在是很难得的音乐
㈥ 如何感受电影音乐的魅力
因为我不知道你是想问如何感受电影、音乐还是如何感受电影音乐,所以我一一列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
1、你要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家租碟看(尤其是盗版碟)是对好电影的一种侮辱。要买就买正版碟,在网络上看都好过买盗版碟。你要欣赏它,就一定要先学会尊重它。
2、可以尝试边看电影边做记录。这也是我个人十分热衷的一件事。仔细琢磨每一个镜头的设置,每一句台词,甚至是一个动作。一部好的电影,是不会有多余的东西的,即使它的进程十分的缓慢。
3、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尽量把电影看完。我的意思是看完后面的结束字幕。这样你可以了解一些制作人,还有拍一部电影需要的各个部门。而且,耐心把一部电影看完,电影后面可能会出现Stinger(演职员表滚动过程可能会追加一些剧情)。
4、最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如果你无心感受一部电影,那就算了吧。不要勉强自己,也不要伤害电影。
音乐:
1、要找出自己喜欢的曲风。但也不要把自己锁死在一种曲风上,这样会让你对音乐的鉴赏变得很狭窄。而且在非常了解一种音乐的时候,人就容易变得自大,难以接受新的东西。
2、我不擅长欣赏没有词的曲子,所以,我就说有词的。第一次听的时候,想想看旋律和歌词是不是相配。有些歌的歌词写得真的让人很崩溃。
3、听歌要听诚意,对於我来说,歌手可以唱得不好,但绝不能没有诚意。我要听到歌手是真的用心再唱一首歌的。唱歌不是技巧的比拼,而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4、听歌要反复听(仅限值得的)。虽然歌还是原来的那一首,但人是会成长的,是会变得。不同阶段听同一首歌,会有不同的感受。
电影音乐(电影配乐):
1、电影音乐往往是与情节相联系的。所以充分了解电影情节以及人物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你要让自己成为那样一个角色,感受它的内心世界,当你有那样的心情是,就会想要哼起那样一首曲子,这就是成功的电影配乐。
2、你也可以选择拿出来单独听。那样的话,你可以参考我上面说得音乐的鉴赏。
我能讲的也就这麼多,希望可以帮到你。
㈦ 求一篇经典电影音乐赏析的论文啊。。。
1900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天使
1900一组数字么?不!他是一个人名,他是音乐的灵魂,音乐, 船 和海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也许是耐人寻味的,他属于海上属于船上 属于上帝但不属于陆地。出现在钢琴旁,也许只能用出现这个字眼,因为觉得他不属于任何人遗留下了的,属于上帝赐给这世间的礼物,那是音乐的灵魂,眼睛是他接纳外部事物的窗口,心灵是他酝酿灵感和体会感受的地方,手指抚摩着键盘所发出的美妙声音是他表达那具有灵魂的音律的方式。
路地对他来说只是世间浮华假象的载体,一个女人?一作房子?一片地?一个平凡或在外人看似奢华的正常人生活?在他看来不存在任何意义,他不属于这样的生活,不属于陆地 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生来没名字 没身份,一生在属于他的地方度过,也许在人们看来他只是一个世间的过客,但也许在他看来每个人才是他人生过客,我们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他的相貌,他的名字等等。只需要记得那些曾经打动人的美妙旋律,只需要记住一组数字1900。
影片中那张《Playing love》的母盘一直是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正是这张唱片打开了“康”记忆的闸门,开始了对1900的回忆。
反观这张唱片,是在1900为“唱片公司”录音的时候恰巧在窗户上正在照镜子的她时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是否为即兴我还不是很确定)。这张承载了1900纯真唯美的爱的唱片是1900本来准备送给她的礼物,结果却在这纷繁的社会中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不知道是不是也预示着像1900这样纯真唯美的人在这样的社会中也无会法生存)
再到后来1900下船计划失败,将那张唱片亲手毁掉,给我们留下了和“康”同样的疑问。而最终1900也没告诉“康”那张唱片是谁放进钢琴里的。
我思考了很久,也看过好几次影片(当然不是专门为了这个去看的,否则就太......),一直找不出一个导演“布置”的这样一个人物——把唱片粘好放到钢琴里人物。
记得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我突然很想听那首《Playing love》,就打开电影,快进到那首曲子。合上了眼,静静的享受着耳机里传来的美妙的声音......听着听着突然想到了,是1900亲手粘好这张唱片并放到那架属于他的简易钢琴里的。
海上钢琴师展现了人的天赋的伟大,人情感世界的博大,都想大海一样。但也展示了人的极端脆弱性,无助与孤独,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的世界不会比那条巨型海上客轮大,我们不敢走下船去,只愿意随波逐流,安稳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欢笑和烦恼,最后象那条船一样,报废和炸毁,炸毁的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那个小小的世界。
大海与船,一个无限大,一个那么小,两者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真是最值得让人冥思的一对矛盾。
没想到在暴风雨中可以阔步而行,虽然别人都被晃得呕吐;更没想到在暴风雨中竟然可以便弹奏,边随着钢琴在大厅里漂游滑行,如花样滑冰一样,但伴随着弹奏者的微笑、轻松、幸福、投入,伴随着优美的乐声,伴随着初识朋友的聆听,人、钢琴、客轮、大海、暴风雨组成了一幅最浪漫的最诗情画意的人生至景,那真是影片中最美妙的时刻,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时刻。倘若有一天,一个天才坐在我身边,此情此景,弹奏着随兴而发的乐章,那么,我该是多么幸福的人啊!
无疑每一个观众都喜欢这个不幸与幸运交替,有着惊人的天赋和致命的缺点的海上钢琴师。陆地、城市、人群。连我们每日生活于都市中,习惯于都市生活的人都难以避免忧郁、孤独、哀伤、空虚,我们何苦苛求那位从小在客轮上快乐成长,每日在音乐中幸福畅游的人呢?只是他诞生于客轮,也毁灭于客轮,提醒者陆地上的人: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生?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长,幸福又如何得到?
他终于没有跨上陆地,大家异常惋惜。回头想想,我自己的世界又比他大多少?我的内心比他更能感受世界吗?谁能真正面对这个世界?也只能象只蚂蚁一样,扎如人群,再也看不到。
好像多了点...自己删吧
㈧ 外国电影音乐欣赏心得
推荐你自己看《拯救大兵瑞恩》、《肖生克的救赎》,看完了随便写一点,你就可以上交了。如果实在不想自己写,那就参考下面这篇吧,万能的老师啊,老衲有罪!
未看这部片子之前,听朋友说,这片子是《越狱》的电影版。
刚看完,感触颇深。我想,如果说《越狱》是对生的渴望,那《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便是对生的思考了。
我想,朋友所认为的这部片子与《越狱》的关系,只是因为两者都是以越狱为主题罢。只是,作为两个多小时时长的电影,注定它给人咀嚼的蕴味要深刻得多.
《越狱》是上学期看的连续剧,印象中,那时候对社会这个无形的监狱感触很大。有形的监狱与无形的监狱,到底哪个才能让人找到安全的归宿? 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里,仿佛已找到了答案。
当在监狱里生活了50年的博斯获假释时,面对陌生的世界,他惶恐迷茫,“我不喜欢这地方,它令我太焦累”——世界变化得直快,或许,监狱才能给人一种安全?对于监狱,“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日子久了,你开始依赖它们。”博斯最终选择了解脱,当看到他上吊时画面固定了的那一幕,留给生的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思考与无奈呢?“不再有痛苦的感觉了”——这是他离别前最后一句的感恩。或许,就像瑞德说的——“他应该死在这里(监狱)”。
影史上真正的无冕之王!如果一个人一生只看一部电影的话,那就应该看《肖申克的救赎》。
人人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电影更能改变人的命运,特别是陷入低潮中的人,《肖申克的救赎》公认是史上最能改变一个人的电影,没有谁能否认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许多无奈和困难,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无法自控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活下去呢?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让芸芸众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些真切的举动,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虽然它在奥斯卡败给了当时另外一部伟大的影片《阿甘正传》,但我依然认为它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最能告诉我们如何活的快乐生活的勇气。它告诉我们,面临灾难,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气和坚强才是最大的救赎。
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是杀害妻子以及妻子情夫的凶手,尽管这些是强加在他身上的冤狱,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他也从此开始了他漫漫的监狱生涯。故事一开始就将他定位在一个被飞来横祸强加于身的人,在监狱里面,安迪要面对变态的性骚扰,更要面对监狱长和狱警的残暴,他始终保持着低调,他仿佛很无力的承担着这一切。渐渐的他利用他银行家的特长帮监狱其他人做帐,以至于最后帮监狱长以及其他监狱的管理人员做帐,逃税,只道他最后成功越狱,获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情节仿佛有些老套,但却表现如此有张力,情节安排紧凑,以至于倒最后当他成功越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他每天用一个小锄头挖一点土,然后第二天早上把土放在口袋里面,散步放风的时候再把土悄悄的撒在地上,每次土不能多,不然就会被发现。安迪要忍受怎样的煎熬,他也知道这样做太慢,他缜密的思维和强大的意志让我为他叹服,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能做到呢?我会不会因为太过于心切而导致失败呢?
除了这些,在获取图书馆经费问题上,让我看到了安迪的执着和乐观。他为了监狱的图书馆,一次次的给州长写信,他不知道写了多少封信,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这份执着和毅力,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电影对于生活习惯和人的惰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当老人离开监狱的时候,他什么都不会做,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是的,是社会造成了他的悲剧,但是他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电影一次次的用一个普通人的执着和坚强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希望,只要坚强,我们就会得到很多,尽管我们不得不失去很多,面对灾难,面对不公,坚强是最好的注解,勇气是最好的救赎。安迪最后把监狱长的钱骗光,监狱长的账本也被送到了检察官手里,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审判。
生活存在于细节中,当最后安迪准备好一切的时候,我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带上监狱长的皮鞋,最后只倒他出现在银行,只有擦亮的皮鞋和西装革履才能让他如此轻松的提走如此大额的现金而不被怀疑,安迪永远是安迪,冷静,执着,信心,乐观,只有他才能战胜生活,获得新生,我们何尝又不是呢?
每次当我沮丧无奈的时候,我都会看这部电影,每次看我总能从那里获取勇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面对安迪承受的那么多灾难,我没有理由放弃勇气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赎,就有希望。这部电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节展示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内心世界,也告诉生活中的每个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气才是最大的救赎。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安迪,引用尼采的那句话说:那些不能将我置于死地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加有力量!
㈨ 如何感受电影音乐的魅力
可以多听一些,或者是看一些电影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情感,或者是把自己带入其中,就会感受到他所有表达出的那种情感,同时就能够给他们魅力所吸引。到
㈩ 请观看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简介影片中人物对音乐的追求,浅谈自己的感受。
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音乐之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不会轻易的忘掉,我想自己已经被这部电影感动了。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真正打动每个人内心的纯真的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乐之乡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的艺术氛围,尤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之手),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
在影片的开始,天真烂漫的玛莉娅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头外嬉戏、歌唱,我们很轻易的感觉到“美”,有自然之美,有歌声之美,还有玛莉娅那种积极向上的美,而不是感到不安或尴尬。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位子,只有能够让自己内心自由的释放才是真的快乐,在这影片开始,已经埋下向观众表达知真的伏笔。
玛莉娅也会在迷茫时问自己"我的未来将会怎样?",更会唱着好听的歌告诉自己"我会让别人看之俨然,触之温暖,我会让别人改变对我的看法,我对自己有信心.";她用快乐的善良的心感染别人,改变别人,甚至七个个性怪异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和他们那个严肃的上校爸爸...这样的人你会不喜欢?这样的人你会不为之感动?以简单的心态,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又何尝不是艺术!
上校的性格,表现的很自然。作为一个监长国恨当然不能忘,独自带着七个孩子,以他的身份,对孩子的爱表达的不细腻也很正常。最后是音乐让他变成一个慈祥的父亲。看来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符合了音乐之声的主题。当然也向观众暗示正确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种艺术。
在舞会中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在最后的音乐会中歌声使上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那饱含真情的歌声里,玛利亚发现了一个男人丰富、博大、敏锐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在的美通过歌声表达了出来。还有孩子的歌声,蓝蓝的天空,嫩嫩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美,这就是成功影片的根据!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优美的音乐可以说是音乐剧的灵魂,在音乐剧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有: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