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我曾是一名演员,我来回答你,但也不一定准确,因为演义圈的事都是没有公开标准的.
你可能只知道有什么电影好看,有什么电视剧不错,你需要知道一个名词"制片人",因为他是出钱的人,他可以什么都不懂,他就是有钱,他就是想拿钱投入拍摄,然后再卖钱.
那么他就需要先找一个好剧本题材,也就是要拍什么内容.
有了方向还需要一位编剧,他要对这个题材进行修改,因为文字作品和视觉作品是不同的,他的工作就是把具有可读性的内容编辑成具有可看性.包括人物,背景,故事大纲等等.
编剧改好了剧本就要请演员来拍戏啦,那么请不出名的给的钱就很少,请明星给的钱就必须多,不然人家不鸟你的.有了演员以后,最关键的就是要请一位导演,来组织这些演员们理解剧本,解释剧本,让演员们在导演的指导下将剧本吃透,将剧本里的人物形象逼真的刻画出来.
你说的赚钱流程就是这样:
制片人出钱(投资)--买剧本,请编剧\导演\演员\场务等(雇佣劳动力)--开始干活,分工合作--后期合成(将一段段的镜头剪接在一起,还有配音啊什么的)--新片发布(首发式啊,新闻发布会呀,报纸啊,电视啊,就是打广告做宣传,也叫"造势")--推向市场(销售产品啦,如果是电影,一般都找各地大的电影院来合作,卖票利润分成,电视剧一般早会有各地电视台拎钱箱排队等着办理播出权呢)--消费者观看(观众被广告吸引诱惑想第一时间看到片子,就会花大价钱买票去电影院看啦.一般评价一个电影怎么样都是以上座率高啊或多少多少票房来决定的.而电视剧呢你坐在家不花钱就可以看了,因为已经有人替你付过钱了,呵呵,谁呢?广告商呗,你没发现看一会电视就会蹦出几个广告吗?)
言归正转,最后看看票房一共收上多少钱,这个钱是毛利润,要去掉税,去掉请人的费用(明星拿最多),去掉设备和道具的费用,去掉一切为这部电影所花的费用,然后剩下的就是利润,但还要与各电影院再次按约好的比例分成,最后最后剩下的才是制片人的利润.
题外话,如果这部电影很幸运的在X权威的评选活动上获奖了,比如最佳导演啊,最佳男主角啊女主角啊,最佳摄影啊,最佳音乐啊等等..那么曾出演这部的演员身价就又会提升啦,尤其以前不知名的演员,就很可能因此走红喽,赵薇就是喽..
不过不要把拍电影想的太简单了,很复杂的,一般如果不差钱的话,都在追求三"名"原则,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有三名,不怕不火,呵呵,写了这么多,你现在有所了解了吗?要不要给我加分呢?呵呵
㈡ 电影盈利模式
投资电影从2002年2月1起《电影管理条例》里面明文规定之后,在国内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时候电影市场完全是被影视圈内人士或者有资金实力的人以及公司垄断的一个行业,普通人即使你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也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去参与一部电影版权的投资。
很多影视明星都曾经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表示,他们做演员片酬并不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实就是来源于电影版权投资。电影投资的收益当然主要是来自于电影上映之后的票房数据,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㈢ 电影是怎么赚钱的啊,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啊
电影是通过购买电影版权来盈利的,具体就是通过购买一部电影的版权,成为这部电影的投资人,等后期电影上映了再根据票房来计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后再加上其它网络版权收益如(爱奇艺、腾讯等)电视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版权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额给你进行分红。
以下就是国内电影版权投资的票房分红细则:
㈣ 影视公司拍电影是怎么赚钱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两个方式
1,就是招募广告商,然后用广告商的钱做广告,广告商给你钱,但电影前面需要有他的广告,以此吸引观众的认知
2,就是电影卖座之后的票房收入,除去税收和付给演员和班底的钱,就是经纪公司和影视公司对半分了
㈤ 电影院怎么赚钱
首先要说下中国目前的票房分账体系:国家对于票房是有一定的抽成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营业税3.3%,剩余91.2%的票房收入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至62%分成,如果导演的号召力很强,那么影院就分的少一些。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实际上院线为了拉拢更多影院,实际的分成会更少一些。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至43%分成,其中发行一般分5%。类似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因此目前来看,票房收入仍旧是影院的最大资金来源。
上面提到影院和院线,其实两者属于合作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上下级关系的性质。院线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如电影公司或制片公司)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机制。
影院则是通过商业选址、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电影院的专业影院公司,它是同一品牌影院的连锁化,相当于“KFC、麦当劳”这样的直营连锁店的公司。影院加入院线,院线供片并且收一定的管理费。
(5)中国电影公司靠什么赚钱扩展阅读:
1.爆米花暴利、卖品的收入
卖品的收入也是电影院收入的重要部分。上面提到爆米花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如今随着电影票价的不断下调,其实电影票房的收入金额虽然大,但是毛利率并不是很高,特别各种团体票,包场,团购以及学生票等等,占据票房收入的大部分,直接到电影院买票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各大电影院对于卖品生意都非常的重视。
票房是卖品收入的保证,只有来看电影的人多了,才有将东西卖出去的可能。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增长,对于卖品的开发也是逐渐成为影院关心的问题。目前来看爆米花和可乐仍旧是卖品中销量最高的产品,大约占总体卖品收入的80%。其实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可乐的习惯都来自美国,中国的市场并没有开发出独特的卖品。
影院销售食物和饮料的利润非常的高。我们拿爆米花和矿泉水来举例。一包售价20多元的爆米花,其成本价不超过5元,而在超市销售0.8元的矿泉水,在电影的售价高达10元。因此对于影院值班经理来说,卖了多少爆米花,关系到他的奖金。
除了食物和饮料的销售,如今电影周边产品的开发,也是在逐渐的成熟。在日本流行的动画片往往都有剧场版,在电影院在圈钱一次,不仅收获了票房。对于卖品的销售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各种手办以及玩具的销售,都是电影院收入的一部分。在中国市场,各种动画片的播出也刺激周边产品的售卖,比如现在火爆的小黄人,胡巴以及大白等等,都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2.广告收入 (并不是大部分)
广告的收入占比比较的少。这是因为虽然影院的人流较为的多,但是大家接受广告的时间比较的短,因此对于客流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影院的广告收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大家熟悉的放映前的广告收入。在电影开演前我们会看到不少的广告。
对于一些小城市来说,广告的时间反而更长,他们的翻场的速度远没有大城市这样快,因此广告排布也比较的密集。这种广告主要分为制片方的广告,和影院自己合作的广告。
其次就是场地的广告。在等待入场的时候,用户会看到在电影院的一些广告。不过由于电影的大厅空间不可能太大,因此广告的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时候大厅里是电影的宣传海报,很多消费者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里,所以投放这种广告的厂商也并不是很多。
还有一种就是票面广告。我们购买电影票之后,会看到一些票面的广告,但是由于目前直接去电影院买票的用户不多了,而团购的用户一般都直接使用自助终端打票,这种票面上的广告不太好预置,所以票面广告也并不是很常见。其只是影院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3.合作的艺术 置换收入
还有一部分就是置换的收入了。比如和超市以及零售店合作,消费满多少钱就送电影券等等,也是电影院收入的一种形式。不过目前这种方式并不多见,因为这样的电影券价格不会太高,并且不能和会员以及团购等形式混合使用,所有购物者使用这个影院之后,得到的优惠并不是很多。所以消费者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4.电影券是一种置换资源
目前制片方都会规定最低的票房价格,也就是不管是包场还是团购,最低的票价都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因此影院方面也不能一味的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流。一般来说这种定价,会根据城市级别的不同,来制定各个城市的最低价。
前一段上映的《碟中谍5》在北京各个电影院的最低票价也在30元以上,而在河北的一些地级市,价格只要9.9元。由于有这种政策的存在,影券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
㈥ 电影行业盈利方式
制片人是管资金的,电影公司拨款给制片人由他分配给剧组各个部门,各个成员。当然,如果电影买的好,还是有提成的。电影公司靠票房和买电影版权盈利,当然,还有买一些相关专利。电影院靠票房,部分给电影公司。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电影都不能上映,只能在中国广电总局的档案室里躺着,比较好的结果是以不到成本价的版权买给电影频道····所以中国电影还是很可悲的
对了对了 还有商业广告···呵呵 在电影里打隐性商业广告···就是出去拉赞助···这种广告最多的是百事。原来做过一个调查,没六部电影里 就有一部里有百事的广告~
㈦ 拍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现在的电影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一级院线的票房分成。第二,其他级别院线(比如二级院线,或者汽车电影场)的版权费,特别是涉及海外市场的时候,分为版权买断和票房分成两种模式。第三,插片广告,就像冯小刚手机里面广告一样。
㈧ 电影是怎么样赚钱我想知道电影如何赚钱 比如阿凡达投资多少赚了多少钱 公司净赚多少 如何分配...
这个问题你问的很笼统,一下两下也给你说不清楚,大概说说。
1.电影赚钱是有很多渠道的,你所说的票房只是电影赚钱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他包括音像版权、图书出版物版权、海外版权、电视版权等;另外,主要是好莱坞大片,最赚钱的其实是后产品,也就是诸如玩具、游戏、主题公园等等,就像最票房赔钱的电影环球公司的《未来水世界》,在票房上简直一塌糊涂,但是如果你去过好莱坞环球公司的主题公园的话,那里从1995年一直到现在,每天都在上演着《未来水世界》的表演,可以想一下它的资本回收有多厉害,你还能说《未来水世界》赔钱吗;再有就是广告收入了,电影的广告又分为贴片广告和植入式广告,贴片广告就是你在电影院电影正式开始之前的那些广告,植入式就是把产品融入到电影情节里,这就有孰好孰坏之分了,差一点的比如冯小刚的,还有《变形金刚3》里的伊利舒化奶,优秀的比如《碟中谍4》里的iPAD等。再有就是DVD了,在中国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在国外这也是不可小视的重要的资金回收渠道,同时,DVD的租赁在美国也非常普遍,从电影情节里也可以窥见一斑,比如威尔史密斯的《我是传奇》中,整个纽约就剩他一个人了,他依然保持着租碟还碟的习惯,再如《和summer的500天》里也有一场在DVD碟店的戏,等等吧,很多很多。
2.《阿凡达》赚了多少钱,我真的不知道,其实能统计出来的数字最多也就是票房、版权收入、和广告收入,像这样的影片,其实资本回收的重点是在后产品方面,而这个数字,是很难统计的准的。比如《阿凡达》和可口可乐合作的易拉罐产品,比如内置《阿凡达》预告片的LG手机,比如以《阿凡达》为卖点的松下3D电视等等等等,算不出来的,只能说很成功,很赚钱。
3.工资如何分配的问题,就更不知道了,这是最隐私的问题。但以国内为例,向导演啊,摄影啊,美术啊,大牌演员啊这些都是有明码标价的,当然会根据影片会有一些调整,还有的是要拿分红的,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另外,在好莱坞,演员方面有2000万俱乐部,3000万俱乐部,你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这些大腕都属于那个档次。其他人员嘛,就是那些干活的,想什么灯光助理、场务、司机、制片什么的就是拿底薪啦,拿不了多少钱的,按天算,一天最多也就200块,顶到头了。群众演员更惨,50一天管盒饭就算不错的。
4.票房,就是影片放映收益的情况嘛。票房收入=电影票价*售出的张数。
5.电影票房,就像你说的,是有分成的。先要说一下,一部电影从策划开始到它的终端电影院,是分三个阶段的,就是:制作、发行、放映,也就相应地分成三个团体:制片方、发行方、放映方,也就是制片公司、发行公司、影院。在我国,之前票房基本上是三三制,也就是大概平分,近些年有一些变动,但是在今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我国票房分账的标准是:5%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3.3%影院营业税,52.27%-56.86%影院(院线),34.84%-39.43%制片(发行)。这是标准,个别影片会有个别的调整,尤其是大片,制片方肯定要拿的多点。
6.数字时代统计票房当然也是数字手段了,你去电影院买票都是有一个购票系统的,这个系统是联网的,以避免影院私吞电影票款,当然了在中国,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有些影院比如说单位包场这种,根本就不出票,当然电影票钱也就不用去和发行方分了,发行方也有招,会有一个和特殊的职业,行走于各大影院之间,帮助发行方监督影院,并抽查,比如说像近期非常火的《黑衣人3》,一家影院晚上7点这一场卖掉了200张票,这时候就有可能会有一个监票员突然进到影厅内开始数人,结果一数210个人,那么这10个人就属于影院偷票房了,当然也有一些是个人行为了,影院也挣不到钱的。还有一种人是监广告的,就是监贴片广告的,有些影院为了省时间吧贴片广告掐去了,监广告的人员的职责就是保证影院要放映它的广告,确保它播出了,他的工作也就结束了,再去另外一个厅,监那个厅的广告。
7.大概说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㈨ 业内解读:为什么90%的中国电影不赚钱
高军则给行业外的投资方提出建议:你可以不内行,但你一定要尊重内行。 据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年初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片亏损比例达到82.5%,而美国过去1500多部电影的平均亏损比例仅为61%。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透露,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农村放映不计入),同比增长30.18%,是10年前的18.5倍。然而,当年生产的电影中真正能赚钱的却不足1/10。《赤壁》巨星云集仍难逃亏损厄运,《夜宴》、《投名状》等大片也是亏损的。为什么90%的中国电影不赚钱?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教授斯夸尔介绍,目前每部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已达7000万美元;据统计,好莱坞七大制片公司平均每部电影制作和广告成本超过1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票房占总收入的12%,海外收入占53%、电视授权占8%、付费电视占5%、PPV/VOD点播占10%和DVD占12%。曾提出电影版权投资计划的中科智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也曾对美国1500多部电影进行了财务分析,显示其亏损比例仅为61%,而整个行业的内部投资回报率则高达25%。 本期嘉宾著名影视导演高希希 浙江美浓影视公司总裁郁康淳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季伟 北京艾亿新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李佩森原因一:求量不求质 高希希认为:大部分不赚钱的电影都是因为制作不精良,虽然赚钱的电影往往不一定是制作最好的,但能赚大钱的电影绝对不是制作最滥的。现在的电影过多地往所谓目标观众群靠拢,其实失掉了电影本身独特的风格,这样的电影低估了观众品位。中国电影界跟风之作太多,一味的跟风最终会使电影失去特色,无法让观众喜爱。 郁康淳也认同这一点:中国电影本身的功课还没做好。好电影是凭借优秀的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打动人,这是最起码的立足点。中国电影创新不够,大量跟风之作出现的后果是,90%的跟风电影都亏本。 李佩森表示:影片质量差是中国电影不赚钱的主要原因。卡梅隆拍《阿凡达》用了13年时间,而现在一些国产电影拍得就跟拍电视剧那样快。中国电影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高军指出,数以千万的中国观众看过《阿凡达》后,口味变得极其苛刻。中国电影尝试了3D技术,但出现了不匹配情况。影院大量订购3D设备,导致3D放映设备供不应求,可是影片质量跟不上去。 原因二:赚钱方式过于单一 李佩森认为,盈利渠道少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虽然过亿票房的影片层出不穷,不少影片的衍生品市场也可圈可点,但对于中国每年生产的大量影片而言,依然是凄惨冷淡。目前中国电影产业90%的盈利依然来自票房,衍生品及网络版权等收益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目前网络高清盗版等事件,使得不少电影的票房更是雪上加霜。与好莱坞影片的产值构成相比,中国电影的赚钱方式过于单一,在美国票房收入只占到1/5,但在中国票房收入占到电影产值的90%。事实上,通过票房拿回投资并不容易。 李佩森说:除了院线票房外,DVD、电视转播、广告赞助、网络点播等都是电影的盈利方式;此外,通过电影有机植入特定场景,拉动地方旅游业发展,收取佣金以及通过产品剧情化吸引商业广告,也是不错的盈利方式。从票房到衍生品、到更深层次的品牌化电影资产,逐步深化电影产业价值链条。
㈩ 电影院是怎么赚钱的
电影院卖票就是电影院赚的咯。
不过也分买断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买下电影播放权,然后我这边播放多少卖多少门票就与电影公司无关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电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归电影公司所有。
电影公司一般播放权卖一次,碟的销售也会卖一次,可能海外也会卖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买票去看电影。而好的导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观众和影响,会让喜欢这些导演和明星的人买票看电影,从而提高了票房。当然,卖断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导演没关系了,因为电影公司获得收入是固定的,导演和明星拿的工资也是开拍的时候就说好的。恩,高票房对导演和明星的声誉会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戏的时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电影院票的多少取决于电影院想多赚还是少赚,这是电影院自己的商业决策了。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谈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线谈的,各家的价格不同。恩,其实多个电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线,比如太平洋、中影经典、奥纳等等,他们都拥有很多家电影院,电影公司和他们谈判以后,他们自己拥有的电影院票价就是相同的。电影公司应该是没有统一收费的。不过各家价格应该相差不大,因为电影放映是有时间性和档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