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著名的配乐大师有哪些人
1.Zbigniew Preisner,波兰
代表作:《十戒》《双面的维罗尼卡》《红》《白》《蓝》
泽贝纽·普瑞斯纳,1955年出生於波兰的Bielsko-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奇士劳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国际知名配乐大师。从《烈火情人》的暗潮汹涌、《爱丽莎的情人》的丰富多元、《十诫》的隐喻警世、《双面维若妮卡》的神秘精准、《秘密花园》的异国情调、《当男人爱上女人》的浪漫深情、《红白蓝三部曲》的高度艺术性、《去年九月》的矛盾冲突、到《亚伯丁》的心灵释放,普瑞斯纳有别於好莱坞电影配乐家的「唯物」手法,以「唯心真诚」掳获爱乐者的耳朵,彰显了纯粹地欣赏电影音乐的价值。
2.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作为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亲密合作伙伴,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无疑是本世纪电影音乐创作领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少年时代,和乎对音乐一窍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莫斯被父亲播放的一张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于是便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在朋友的鼓励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国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加盟圣路易斯马胡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编曲和指挥。从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开始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由于他精通俄罗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被称为“电影配乐多面手”。
在莫里斯众多的配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皆来自大卫.里恩执导的影片,它们是《阿位伯的劳伦斯》(1962年),《日瓦格医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乐艺术使他三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其中,他为电影《日格瓦医生》创作的“拉拉主题曲”更是当年最为畅销的单曲。60年代中期以后,莫里斯奖创作重心转移到了莱坞,他与不少世界级名导如希区柯克、约翰.休斯顿、伊里来.卡赞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为电影《雾中的猩猩》创作的音乐使他再度荣获奥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乐又赋予他ASCAP大奖得主这一无上荣耀。莫里斯.贾尔辉煌的音乐生涯足以他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创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3.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 ,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约翰·威廉姆斯
约翰·威廉姆斯于1932年2月8日出生在美国的扎阿兹·约克。他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1951年参军(空军),服了三年兵役。复员后,回到了扎阿兹·约克的Julliard学校从事钢琴的研究。为了更好的研究,他又来到了洛杉矶。1956年,他被哥伦比亚一个电影乐队请来,作钢琴师。
威廉姆斯主要为科幻小说和幻想电影配乐。
他曾在波士顿作了12年的售票员。
他曾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故事片配乐。
他的父亲和奶奶都曾是非常著名的演员。
是作曲家约瑟夫·威廉姆斯的父亲。
他广泛的与伦敦交响乐乐队合作。
他曾担任过《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七月四日诞生》、《星球大战Ⅰ、Ⅱ、Ⅲ》、《超人》、《外星人》、《大白鲨》、《辛德勒的名单》、《大阳帝国》、《家园》、《虎克船长》、《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A.I人工智能》等164部影视剧。他还作过演员。
1998年,因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获葛莱美最佳音乐奖;
1994年,因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1995年,也因该片获葛莱美最佳音乐奖;
1983年,因影片《外星人》,获葛莱美最佳音乐奖;
1980年,因影片《超人》,获葛莱美最佳音乐奖;
1978年,因影片《星球大战》,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同年,还获得葛莱美最佳音乐奖;
1976年,因影片《颚》,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约翰·威廉姆斯曾获得28次奥斯卡提名,并有5次赢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获得22次葛莱美奖提名,并有18次赢得了葛莱美最佳配乐奖;在其他大奖上(如英国学院奖、金球奖)获得过37项提名,并有11次赢得了这些大奖。
2002年,威廉姆斯将继续为《哈利·波特:密室》配乐;同年他还将为影片《星球大战Ⅱ》、《少数报告》、《如果你能抓住我》等配乐;
2003年,他将为影片《艺妓传记》配乐;
2005年,他将为影片《星球大战Ⅲ》配乐。
而且最伟大的是,他还为游戏<合金装备>配乐!神一样的人物啊!!!!!
4.约翰.巴瑞(John Barry),其作品曾5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第一次让我有深切感受的就是一部爱情电影《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当看完明珠930播放的这部电影以后,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与其说是电影情节打动了我,不如说是其中的音乐打动了我。不过当时这张原声音乐却不难找。当时学校里普及一种风琴,为了演奏这首曲子,我还边听边记下了谱。
再后来,就是《007》了。可是再次征服我的还是《与狼共舞》,那种壮观和平和让人陶醉不已。可是不久我就经常把《与狼共舞》的配乐和《走出非洲》搞混,当时还不知道这是同一个配乐大师的手笔,后来知道以后对约翰.巴瑞佩服不已。有一次路过一家CD店,里面竟然飘出《走出非洲》的主题音乐,我发疯一样冲了进去,享受着又一次感动。
5.汉斯。尹默尔(Hans Zimmer)
第一次被他的作品震撼是大学的时候看《狮子王》,不要小看一个给儿童看的动画片,其中的电影配乐非常迷人,既生动又气势磅礴。原声录音带很快就买到了,中唱引进发行的。多少夜晚陪着我的Walkmen一起度过。
可是真正让我对这位大师发生兴趣的还是《石破天惊》(the rock),或者叫《勇闯夺命岛》,当影片一开始还没有结束字幕阶段的时候,那个电影配乐就深深把我吸引。将军在墓地,漫天大雨,我当时就爱死这部电影了,哈哈。可是奇怪的是,这个原声CD竟然遍寻不到。后来在博雅被我发现,大喜,一看价格:250元,大悲。当时没有舍得买,扭头走了,后来每次去博雅都去看一遍,但都没有买,有一天忽然发现已经没有卖了,后悔得要死。到现在都没有再找到。错过了终究就是错过。
他的音乐是电视配乐最喜欢用的,你在哪个台都可以听到.
回答者: bigmboma - 秀才 二级 2-20 23:41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50% (1) 不好
50% (1)
相关内容
�6�1 国际十大知名的配乐大师,,给我些他们的代表作,谢谢
�6�1 红白蓝三部曲中《蓝》里面的交响乐叫什么名字?
�6�1 关于红白蓝三部曲之“蓝”的电影原声问题
�6�1 请各位配乐大师帮忙!诗词朗诵大赛配音!
�6�1 香港的TVB配乐大师除了胡伟立还有谁?
查看同主题问题:国际知名
其他回答 共 3 条
赵季平
回答者: 佳佳宝贝兔 - 助理 二级 2-20 18:18
普瑞斯纳
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1955-)出生于波兰的Bielsko-
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
与波兰大导演奇士劳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让普瑞斯
纳一跃而成国际知名配乐大师。 《十诫》、《去年九月》、《亚伯丁》
莫里斯贾尔《阿拉伯劳伦斯》《日瓦戈医生》《人鬼情 未了》《目击者》《印度之行》
约翰·威廉姆斯《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哈利·波特》系列
谭盾《死与火》《九歌》《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
❷ 电影配乐的配乐大师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国人。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莱坞大片音乐教父之称。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说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是他担任的配乐。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艺妓回忆录》等。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此外,他还是个指挥大师,为自己的作品担任指挥。他担任指挥的音乐会几乎是场场爆满。 约翰.巴瑞1933年出生于英国,也是一位声名远扬的著名配乐大师,其作品曾5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后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他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詹姆斯.霍纳的作品我们是最熟悉的,记得泰坦尼克号吗,第69届奥斯卡的最佳配乐。那悠扬的哨笛声相信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又一个可怕的意大利人,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是个长命的超级快枪手,从1952年至今,为超过400部电影作了配乐,他的音乐风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摇滚、意大利民谣、先锋音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上世纪60年代,他与导演Sergio Leone拍挡,为影响后世的“通心粉西部片”谱写音乐,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片音乐之王。但这位精力旺盛的大师却也并非仅靠“杀片无数”取胜的莽汉,他的经典代表作层出不穷,1990年之后的晚年作品依然杀气逼人,绝对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饭吃的糟老头子,令人折服。
代表作品:《美国往事》《教会》《天堂影院》《海上钢琴师》 这个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国人,刚出道的时候是个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电影配乐,而让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为戈达尔的影片《人人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后接到大量订单,最多的一年里同时为7部电影配乐,但他总是能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浪漫灵感,从古典到摇滚、从民谣到爵士。他的第一个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为他赢得了法国恺撒奖。当然,最厉害还是《英国病人》,让他捧回了1996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两座奖杯。
代表作品: 《37.2℃》《情人》、 《英国病人》、《心计》 意大利音乐教父,生于1911年,来生仅电影配乐就写过145部,还不包括其它歌剧,管弦乐作品。他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与意大利名导费里尼合作长达三年,创出无数影音经典。而他在条件远不如好莱坞的情况下,以意大利民谣和过人天份为武器,再加上本土强悍和不屈服的民风,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则就是《教父》(GODFATHER),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写出的乐章富含动人的深情。
代表作品:《教父三部曲》、《八部半》、《战争与和平》、《在罗马的阳光下》 法国人。这位配乐大师的许多音乐动人之极,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云端》(A walk in the winds)。《齐瓦哥医生》(Doctor Zhivago)等。 杰瑞.戈德斯密斯是电影配乐大师Miklos Rozsa(电影《宾虚》的配乐者)的学生。其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早期电影流行交响配乐时,他的代表作有《巴顿》,后来他为电影《Omen》(天魔)大胆创作的黑色圣歌,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电子音乐代替交响配乐,他并没有停留在旧有风格上,创作出获配乐金像奖的许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还有《星舰迷航》、《异形》、《the Mummy》、《花木兰》、《空军一号》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龄而新作不断,令人钦佩。不过已于2004年7月去世了,真是电影配乐界的一大损失。 1957年9月12日出生,德国人。
他的作品《狮子王》和《埃及王子》这两部动画片的配乐,是众人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最近几年的作品有《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超人:钢铁之躯》《星际穿越》《小王子》等。
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盗梦空间》(Inception)、《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亚瑟王》(King Arthur)、《角斗士》(Gladiator)、《超凡蜘蛛侠2》(The Amazing Spider-Man 2)、 《勇闯夺命岛》(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Rain Man)、《珍珠港》(Pearl Harbor)、《汉尼拔》(Hannibal) 等。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奥斯卡金奖)、《终极警探》系列(Die hard)、《最后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这个男人有点色》(Don Juan De Marco奥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凯曼大师已于2003年去世。 代表作《七侠荡寇志》I/II,《纯真年代》、《成为马尔科维奇》、《造雨人》、《我的左脚》,《蜜莉姑娘》、《杀死一只知更鸟》、《远离天堂》、《恐怖角》、《十诫》等,多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数次获奖。他也于2004年去世。
James Newton Howard-詹姆斯.纽顿.霍华顿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峡谷》(Grand canyon)、《执法捍将》、《伴我一生》(dying young)、《惊愫》(Primal fear)。 提起久石让,宫崎骏迷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只要你留意每部宫氏电影的开头或结尾,就会看见这个名字--音乐:久石让。
久石让,1950生于日本的长野,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在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担任作曲、制作、编曲和演奏等多项工作。久石曾为超过二十部电影担任配乐工作,并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他还从1992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最高电影音乐大赏,1999年又第四次获得此奖。他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配乐。这位以独特的极简风格著称的钢琴兼键盘手曾出版超过20张以上的畅销个人专辑,每张都是数一数二的佳作,可谓硕果累累!
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1982年,久石让在毕业的同时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宫崎骏的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
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如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宁静的海》、《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乐大作还包括:动画电影《阿里安》、《机器人嘉年华》,《仔鹿物语》、《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让早已是闻名遐迩的资深音乐人。1998年,久石让 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2007年火遍中国的军旅电视《士兵突击》也引用了《菊次郎的夏天》里的音乐《mother》,让中国的突击迷们记忆深刻,后来该剧也被日本某电视台播出,引起轰动。 霍华德·肖出生于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伦多人。他最为我们熟悉的作品,当然是史诗巨作《指环王》三部曲了。他凭指环王首部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而后,又凭为《飞行家》的配乐再度获奖。
历数霍华德所创作过音乐的著名影片有1988年汤姆汉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长〉(Big)、〈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脑细胞〉、 希腊作家导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乐人,海伦·卡兰德罗(Eleni Karaindrou)是这个行业里少有的女性。导演安哲洛普洛斯的电影沉重而悲怆,卡兰德罗的音乐同样也深沉苦情。然而,对于熟悉希腊式悲剧以及天生就有希腊式悲剧情结的人来说,卡兰德罗的音乐无异于萧瑟生命中的天籁之音,尽管作品不多,但已经成为作家电影音乐的典范。
代表作品:《雾中风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恒的一天》 谭盾,一个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的名字。1957年出生于湖南的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他的管弦作品《道极》更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除此之外,谭盾在实验创作艺术上也非常活跃。他的《纸乐》、《陶乐》与《水乐》等音乐剧,都在国际前卫艺术领域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获得广泛的好评。其它诸如“Weber国际作曲奖”、“山多利作曲大赏”、“MIT杰出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更将他的声誉推至最颠峰。
在第44届格莱美中,谭盾再度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以电影《卧虎藏龙》主题曲《月光爱人》获得“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龙》原声带中的《永恒的誓言》获得“最佳古典音乐”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协奏曲则获得了“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提名。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龙》、《英雄》 一提起他,就得说奇斯洛夫斯基。这位学法律和历史出身的波兰音乐家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可能不太喜欢配乐人里的这个“配”字,因为他要求音乐即使脱离了电影,也要让人百听不厌,甚至要可以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单独欣赏。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关系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拍挡,总是在电影筹拍时就加入剧本讨论,使得音乐不仅能完全融入电影中,也让电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渗进音乐之中。这一点在《蓝》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人甚至评价说这部电影就是普瑞斯纳音乐的影像版。另外,他也作过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电影的音乐。
代表作品: 《红》、《蓝》、《白》 、《两生花》 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Vangelis),作为电影配乐大师里BOS级别的人物,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范吉利斯的配乐作品也大都是史诗般的。有朋友说范吉利斯每隔十年就能创作一部颠峰级的作品,1981年的《火战车》,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2004年的《亚历山大大帝》,每一部作品都能堪称电影配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亚历山大大帝》里部分音乐也被引用到2007年火遍中国的军旅电视《士兵突击》中,那气势效果不必多说。
❸ 请介绍著名电影配乐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要求原创,这个技术含量有点高,好久没敲字了,呵呵。
“四大贱人”之一John Williams.-------
目前原声界最具古典气质的配乐大师之一。在电声融入配乐越来越流行的今天,JW仍然高举古典风格大型交响乐队配乐的旗帜,巍然不动。(笔者在德国收听当地的“古典音乐电台”惊奇地发现其中收录了好多J.W的作品,其古典化受承认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风格很古典化的配乐大师,还十分偏爱为儿童题材影片配乐,(可能也跟好友斯皮尔伯格拍摄儿童题材很多有关系)
推荐:(太多太多,简单选几个)
1.辛德勒的名单
…………与老皮的影片一样有感天动地的强大感染力,其中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更是令人动容。
2.侏罗纪公园
…………2大段的标准交响乐团器乐主题音乐。End Title更是气宇开阔之极。被笔者誉为贱威作品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之一。
3.星战前传2-克隆人进攻
…………星战就不用提了,开场曲、帝国进行曲等等多处主题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前传2中描写的阿纳金与阿米拉达爱情的主题,Across the Stars (Love Theme)非常地壮美,堪称为沉寂已久的星战原声中闪亮的一笔。
附:笔者在VC的相关发布:
(大白鲨)http://lib.verycd.com/2005/12/23/0000081260.html
“四大贱人”之二 Jerry Goldsmith.-------
刚刚仙逝的大师,堪称原声乐坛数十年来几块活化石之一。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贱狗曾经疯狂接片、到处留情,导致现在遗作无数,多如浩淼。
在横跨了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JG历经了不同曲风之间的变化。令人惊奇的是,在JG后期的作品中他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各异的配乐,而且多获成功,这确实不能不令许多年纪轻轻就“江郎才尽”的配乐家们汗颜!
笔者曾经在VC发布过JG的“The Mummy”,现将当时的短评截来----原声方面:Jerry Goldsmith 负责本片的音乐创作,对影片的内容和氛围 拿捏得极为准确,简直准确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程度。呵呵。如果大家分别听到了贱狗的Mulan--(东方风格)、The 13th Warrior--(中东风格)、The Mummy--(埃及风格),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师啦~ 谨以此帖,拜祭已经逝去的大师:Jerry Goldsmith。----
附:笔者在VC的相关发布:
(木乃伊)http://lib.verycd.com/2006/01/12/0000084294.html
未完待续。。。 。。。
❹ 有哪些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
【John Williams 约翰·威廉姆斯】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国人。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莱坞大片音乐教父之称。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
他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詹姆斯.霍纳的作品我们是最熟悉的,记得泰坦尼克号吗,第69届奥斯卡的最佳配乐。那悠扬的风笛声相信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❺ 有哪些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
TOP1:电影音乐的王者———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爱国者》等。
主题式变化是威廉斯配乐的惯用手法,他常为电影中的主角或主题事件谱写一段主题旋律,然后在影片中随着角色的遭遇和剧情的转折,将这个主题变化出各种情绪的变奏,这样的技巧实际上是出自瓦格纳歌剧,但同样的手法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约翰威廉斯的主题往往呈现精确的诠释和高度的可辨识性,使得音乐和电影中的情节形成密不可分的结合,大白鲨的神出鬼没,印第安那琼斯的传奇冒险,绝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银河帝国的大军压境,正义化身的超人,流落他乡的E.T.,在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中彷佛历历在目,这也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深受影迷与乐迷的喜爱,更一再受到金像奖与葛莱美奖的垂青。
很难再找到一个如同约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与流行,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约翰威廉斯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TOP2:电影音乐的唯美主义者———约翰·巴瑞(John Barry)
约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镇,是电影配乐史上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早期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谱写的配乐中,带有爵士摇滚风格的邦德主题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约翰·巴瑞曾获得4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生的自由》、《冬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以及1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约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区分成早期的爵士摇滚,与近期的唯美管弦乐两种典型风格。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电影音乐灵魂诗人—— 埃里奥.莫利康内(Ennio Morricone)
在众多的配乐大师中,埃尼奥·莫里康内是一个绝对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从工作时间上,他已经浸淫配乐届超过50年之久;从作品数量上,他参与制作的影视配乐近500部,绝对称得上是高产;从涉猎领域来看,电影、电视全面开花,而且从欧洲到亚洲再到好莱坞,配乐作品涵盖全球各大国,建树颇丰;在业界获得的荣誉也堪称重量级,第79届奥斯卡所赋予他的终身成就奖,更是对这位配乐大师的最大肯定。回望他的配乐作品,《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镖客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埃尼奥·莫里康内经手的经典之作不胜枚举。
TOP4:独树一帜的风笛——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1953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早年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GyorgiLigeti,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转入电影界,为美国电影学院及新世界电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乐。詹姆斯·霍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高手,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以其优雅的旋律、强烈的情节暗示带出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TOP5:如日中天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
汉斯.季默是最近最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擅长将传统的弦乐与先进的电脑合成乐相结合,他的创意和胆识令他足以胜任不同类型影片的音乐创作,成为当今乐坛不可多得的电声配乐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TOP6:电声配乐的高手—— 范吉利斯(Vangelis)
范吉利斯(Vangelis)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一个真正的全才。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战车〗配乐,『Theme from Antarctica』电影〖南极〗主题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伦布〗配乐等等。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电子音乐创作,并转往伦敦为电影制作配乐,开启他辉煌的电影配乐时代,其中包括1981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火战车」、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3年的「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开创了电子音乐与电影配乐的崭新前景,奠定了所谓未来太空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也许正是因为范吉利斯的无师自通,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无法复制性,他以键盘音乐为基础,巧妙融合古典、流行、电子、new age 等音乐元素,发展出绵密的管弦乐法以及崭新的电子音乐语法,而他身兼作曲、编曲、制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现他的音乐理念,从早期古典乐器到后来的新电子音乐,在范吉利斯手中诞生出崭新的表现方式,成为一种未来感十足的新音乐。范吉利斯的成就,不仅反应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数字以及无数的得奖纪录,国际天文联盟更决定将新发现的「6354号星云」正式定名为「Vangelis」,藉以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
TOP7: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作为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亲密合作伙伴,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无疑是本世纪电影音乐创作领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少年时代,和乎对音乐一窍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莫斯被父亲播放的一张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于是便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在朋友的鼓励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国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加盟圣路易斯马胡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编曲和指挥。从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开始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由于他精通俄罗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被称为“电影配乐多面手”。
在莫里斯众多的配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皆来自大卫.里恩执导的影片,它们是《阿位伯的劳伦斯》(1962年),《日瓦戈医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乐艺术使他三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其中,他为电影《日瓦戈医生》创作的“拉拉主题曲”更是当年最为畅销的单曲。60年代中期以后,莫里斯奖创作重心转移到了莱坞,他与不少世界级名导如希区柯克、约翰.休斯顿、伊里来.卡赞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为电影《雾中的猩猩》创作的音乐使他再度荣获奥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乐又赋予他ASCAP大奖得主这一无上荣耀。莫里斯.贾尔辉煌的音乐生涯足以他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创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电影配乐的殿堂级人物——喜多郎
说喜多郎是天才,是因为他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从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但他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他还作曲、编曲、制作。
可以说,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
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kitaro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当然很多人对于他的音乐比对他本人更为熟悉)。
1980年喜多郎与美国GeffenRecords签约,(他现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1993年及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两张原声带:《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后者则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共被格莱美奖提名多次。喜多郎后来的风格和早期不同了,乐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有人说少了早期的宁静,但是,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曲风再怎么改变,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TOP9:电影音乐家——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
一般来说,Thomas Newman的音乐并不像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音乐,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煽动力,反而呈现内敛沈稳的性灵色彩,看似平淡却另有一番省思沉静的意境,其间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轻狂,活力与热情。
Thomas Newman到目前为止,曾在1994年以《新小妇人》与《肖申克的救赎》同时入围金像奖,并在次年以《Unstrung Heroes》再度入围金像奖喜剧既音乐剧类最佳电影音乐,1999年的《美国丽人》更是大受瞩目,此外Thomas Newman也一再受到其它影展与影评人的肯定,配乐的邀约不断,虽然如此,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父亲,对于电影配乐的工作,Thomas Newman偶尔还是会感慨:I Never Felt Easy。但从Thomas的成绩与受到的欢迎来看,他已然走出自己的音乐生涯,并且走的有声有色,
TOP10:用真诚感动人们——泽贝纽·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
泽贝纽·普瑞斯纳,1955年出生于波兰的Bielsko-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配乐大师。
普瑞斯纳所获得的荣耀奖项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银熊奖;1996年吉恩·贝克(Jean Becker)导演的《爱丽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红**深》两片让他获得两次法国影艺学院恺撒奖;1995年获得波兰录音工业奖;1994年获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终生成就奖;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获得洛杉矶评论协会年度最杰出电影配乐奖;1992年、1993年两度获得金球奖;1992年因为向海外介绍波兰文化的杰出成就,获得最佳外交总理奖等等。目前普瑞斯纳是法国影艺学院会员。
在电影原声带的销售成绩上,《双面维罗妮卡》原声带自1991年发行后,至今全球销售超过三十万张,1992年获得法国金唱片。红白蓝三部曲全球销售超过七十万套;另外《普瑞斯纳的音乐》(Preisner’s Music)专辑收录近十年来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在波兰销售超过六万张成为白金唱片。
❻ 好莱坞有哪些电影配乐大师代表作有哪些
John Williams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John Barry
约翰.巴瑞1933年出生于英国 ,也是一位声名远扬的著名配乐大师,其作品曾5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后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他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Maurice Jarre
配乐大师的许多音乐动人之极,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云端》(A walk in the winds)。《齐瓦哥医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smith
杰瑞.苟登斯密斯是电影配乐大师Miklos Rozsa(电影《宾虚》的配乐者)的学生。其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早期电影流行交响配乐时,他的代表作有《巴顿》,后来他为电影《Omen》(天魔)大胆创作的黑色圣歌,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电子音乐代替交响配乐,他并没有停留在旧有风格上,创作出获配乐金像奖的许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还有《星舰迷航》、《异形》、《the Mummy》、《花木兰》、《空军一号》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龄而新作不断,令人钦佩。
Danny Elf Nan
丹尼.艾福兰代表作:《蝙蝠侠》(batman)、《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广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
托马斯.纽曼是八十年代开始比较活跃的一位电影配乐大师。其代表作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缘》(Meet Joe Black)、《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
这是最近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新作《角斗士》更是最新一届奥斯卡的得奖大户,尽管提名的配乐奖被《卧虎藏龙》夺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义诗篇的音乐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l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Michael Kaman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奥斯卡金奖)、《终极警探》系列(Die hard)、《最后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这个男人有点色》(Don Juan De Marco奥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Max Steiner
早期著名的配乐大师,其代表作有:《飘》(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获奥斯卡金像奖配乐奖。
Elmer Bernstein
代表作;《纯真年代》、《豪勇七蛟龙》、《夏日和烟雾》、《西行漫步》、《我的左脚》、《大河恋》、《wild wild west》等,多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数次获奖。
James Newton Howard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峡谷》(Grand canyon)、《执法捍将》、《伴我一生》(dying young)、《惊愫》(Primal fear)。
Carter Burwell
近作:《将军的女儿》。
❼ 推荐一些世界名曲,音乐大师
既然你提到雅尼,看来你是喜欢新世纪风格的音乐,那推荐新世纪电子音乐之父范吉利斯。烈火战车,哥伦布传,南极物语,脉冲星,希玛拉亚等等
神秘园,想必很多经典曲子你也听过了/
算了不打字了,我干脆抄一段给你。
—— 新世纪音乐
作者: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系 姜良君
一说起“新世纪音乐”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会一下子反应出她是个什么概念,她到底是哪种型的音乐,如果我一说雅尼,班得瑞,英格玛,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一些,很多的广告、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公众场所都会经常使用这种音乐。所谓新世纪音乐就是以现代化的音乐器材、音乐手段来演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一些德国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音响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兴表演方式,由此启迪了许多音乐家运用更多元化的手法开拓新的领域,该时期的音乐己具备了新世纪音乐的发展雏形。到了 70 年代,在一群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新世纪音乐得以正名,他们把这种既非流行、又非古典、具有实验性质的乐风取名为 New Age Instrument ,我们把她翻译成新世纪音乐,是一种“划时代、新世纪的音乐”。到了 90 年代,新世纪音乐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风貌,不仅出现了一些乐队乐团等组合,也出现了像恩雅、莎拉•布莱曼这样的歌手。音乐界已形成一股百家争鸣、各拥其妙的新局面。时至今日,新世纪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界定乐风区别的名词,更是象征着时代演进、精神内涵改良的世纪新风貌的代表体现。
这种风格的音乐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还没有被称做新世纪音乐,当时是一位名叫米恰•琼斯的加拿大钢琴家录制了一张专辑,他用钢琴演奏了一些充满画面感的优美乐曲,本意是想用音乐去表现一些人与自然界接触时的感觉,随后他出版了专辑。最初,唱片店的老板也不知道将这种唱片如何归类,所以将之放在相当于“最新专辑”这类的栏目下,渐渐随着这种音乐的普及唱片越来越多,就自然形成了 NEW AGE 的特定门类。
新世纪音乐是一种注重表现形式多过内涵的音乐。聆听过新世纪音乐的人基本上都对其华美的音效和营造出来的质朴气质,还有可以充分发挥种种想象力的宏大空间感所慑服。以 Eddy F. Mueller 为灵魂人物的 Ginkgo Garden (银杏花园),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他们用发烧级电子音乐手段支采样了非洲的部落音乐,听他沙哑的嗓子,听里面的打击乐,有一种身处雨林围着篝火参加吃人大典的感觉。
欧洲应该算是新世纪音乐诞生的地方,德国又是其主要的发祥地,而奠定了德国新世纪音乐发展根基的应当算是 Enigma (英格玛)。
Enigma 源于希腊文,意指“谜一般神秘难解之事”。在英格玛背后的男人叫麦可克力图( Michael Cretu )他有着完整古典学院派洗礼的经历 ( 最高分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及作曲 ) 是奠定他编曲功力的重要起点 , 他懂得乐理,和声,对位,曲式等各种基础知识。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制作人、音乐隐士。曾在西班牙的 Ibiza( 伊维萨岛 ) 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与他的妻子 Sandra 搞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女声部分全部由他的妻子演唱。在其它的商业性宣传中,你实在难以找出用英、法、拉丁语交融的 Gregorian 圣歌、超现实主义的笛声、女人的浓重呼吸声及永远无法琢磨到的音源。
英格玛 Enigma 总是擅长采用一些别人不常使用而让你意想不到的音色,比如某种土著语言,采用地方民族音乐,加上他现代的音乐设备和手法演绎古罗马时期的格林高利圣歌,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体现出浓厚的宗教与哲学意味。应当说 Enigma (英格玛),是 New Age 发展历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对后来者的影响力和对新世纪音乐发展的贡献更是无法估量,我们后面将会讲到的英国的 Gregorian Chants (格林高利合唱团)其主要制作人 Frank Peterson 就曾经是 Enigma 的一员。即使有很多向其模仿、学习、借鉴的后起之秀,其中不乏 Deep Forest, Gregorian, Era 这种成了一派宗师的名家,都多少受到 Enigma 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我们了解一下德国其他几位著名的新世纪音乐人:
――拥有吉普赛血统的 Oliver Shanti (奥立佛•香提)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将其所见所闻所思融入他的音乐。在他的音乐世界中体现出的世界音乐,不仅是民风的形,更是东方和西方文化哲思的交汇。在他最著名的《太极》系列中反映出的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国音乐的运用,足以让一些有形无神的中国音乐人汗颜。
――同样颇具传奇色彩的还有 Karunesh (梵语伟大的怜悯之意)。曾在印度游历学习,这也是为什么他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是充满了空灵催眠性质的冥想音乐的缘由,这类音乐的代表作就是《 Zen Breakfast 道禅》。
――另外出生于德国的 Mars Lasar ,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常在一段基本旋律上反复变奏并衬托以丰富多彩的配器变化,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独特美感。他的早期作品电子味十足又富于幻想,因而赢得了“科幻派”的美誉。中期的两张作品——国家公园系列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与《蔚蓝色的梦》浪漫而温馨,最负盛名。最近他又涉足世界音乐的领域,代表作《 Karma 因缘》被很多人认为是 2000 年跨入新世纪以来最出色的新世纪音乐专辑之一。
英国也是欧洲新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音乐人。
―― 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的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她的丈夫就是曾经创作音乐剧《猫》的著名美国现代歌剧大师 Andrew Lloyd Webber (韦伯)。她的专辑《 Time To Say Goodbye 永相随》 , 《 Eden 重返伊甸园》 , 《 La Luna 月光女神》全都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全球大热唱片,其中《 Time To Say Goodbye 》 , 《 Question Of Honor 》 , 《 Eden 》等数首曲子都已成为世界性的金曲和里程碑式的经典曲目,最新专辑《 Harrem 一千零一夜》继承了一贯优秀水平之外,更引入了阿拉伯音乐元素,发售不久再次成为大热。
―― Gregorian Chants (格林高利合唱团)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由 12 位浸淫于教堂音乐与合声风格,拥有深厚古典基础,并在英国伦敦乐界有一定地位的男演唱家所组成。因为古罗马时期的格林高利圣咏是纯男声的无伴奏的宗教音乐,如果你亲自听过,再比较来听格林高利合唱团的作品,你不光会明白,更多是赞叹,因为他以现代的配器手法加上了伴奏,对格林高利合唱团,有一句绝妙的形容:“他们让上帝穿上了牛仔裤。”
――说起恩雅,她的知名度一点都不亚于那些流行歌手。恩雅的真名是 Eithne Ni Bhraonain ,这个加拿大裔的女歌手是爱尔兰人,她将自己的音乐素养与爱尔兰民谣相融合,再拼贴组合成富于个人风格的音乐。她从小接受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长达十年的钢琴以及五年的歌唱训练,使她的歌曲具备了新古典主义的内核,譬如她的许多歌曲的歌词都是中世纪欧洲的古诗。她的声线又具有非常强烈的融合性,从古典到流行,从民歌到新世纪,她总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1987 年凯尔特人( The_Celts )首次播出,它的音乐集以名为恩雅的专辑发行,但她的这首张专辑并未引起注意。在 1988 年发行的水印( WaterMark )一炮走红 , 接下来的《 Shepherd Moons 》惊人地缔造了全球一千多万张的销售量,并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新世纪专辑奖,她的另一张专辑《 The Memory Of Trees 》也获得此殊荣。
――爱尔兰音乐家中最为人熟知的,还有“ Secret Garden 神秘园”。神秘园的音乐制作人 Rolf Lovland 是挪威人,而小提琴手 Fionnuala Sherry 是爱尔兰人,音乐以钢琴和小提琴为主线,时而辅以人声或其他乐器。两者的音乐风格,更是挥之不去的爱尔兰风土乡情,可以说他们为爱尔兰音乐的普及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广作用。
爱尔兰是一个盛产音乐家的地方,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 Medwyn Goodall , Matthew Lien (马修 . 连恩), phil coulter (菲尔 . 柯尔特), Bill Wheland, Annbjorg Lien, Michael Danna & Jeff Danna 兄弟 , Ron Korb, Ronan Hardiman 等等都是凯尔特音乐名家。在这里我还要提一下 Matthew Lien (马修 . 连恩)他像瑞士的班得瑞一样为了做音乐常年隐居在阿尔卑斯山中,他的专辑《狼》是我强力推荐的作品。
另外还有 bond 古典辣妹 , 对她们和她们的音乐我们是非常熟悉,节奏很强烈,用古典的弦乐四重奏形式演绎现代的激情,乐队的四名成员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手,绝不只是四个身材柔美性感的花瓶。
在希腊, Vangelis (范吉利斯),一位堪称伟大的音乐家。他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全才,被评论家誉为“现代的瓦格纳”。孩童时期,范吉利斯那独特的音乐天赋就显露无疑。他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却 4 岁开始创作音乐, 6 岁就举行了自己作品的首次公演。最知名的作品如 1981 年的《 Chariots Of Fire (烈火战车)》, 1983 年的《 Theme from Antarctica (南极物语)》, 1992 年的《 1492 ~ Conquest of Paradise (哥伦布传)》等等,都是享誉全球的巨作。其中烈火战车以及哥伦布传更都荣获当届的奥斯卡最佳配乐奖,他的许多音乐,包括以上的三大名作、 Pulstar (脉冲星)、喜马拉雅山等等,都曾被不计其数的影视作品和广告引用过,相信许多人听过他的专辑后可能都会发出恍然大悟的一声赞叹。
Yanni (雅尼),对于普通人都不会太陌生的名字。 1997 年那场北京紫禁城音乐会,让无数老百姓们认识了他,并曾先后在印度泰姬陵、希腊卫城举办音乐会。他 1954 年诞生于希腊的 Kalamata (卡拉马塔),本名克里索马里斯,高中后便前往美国 Minnesota (明尼苏塔)大学进修。在大学期间自学键盘、作曲、制作,并加入 Private Music ,尽展其音乐天赋,一鸣惊人,是 Private Music 有史以来销量最好的艺人,整个 80~90 年代,他一直活跃不息,发行过超过 30 张专辑,而且全都水平不俗。
说完欧洲,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新世纪音乐在亚洲几个国家中的发展。
喜多郎、神思者、姬神、久石让,这四位是日本新世纪音乐界最璀璨夺目的四颗明星。
提起日本的新世纪音乐,首先是喜多郎( Kitaro )。喜多郎与中国的渊源甚深,他是中国最早正式引入的日本音乐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在中国举行音乐会的日本音乐家。他还曾经在中国的敦煌隐居八年。喜多郎为日本 NHK 电视台的《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所创作的一系列配乐在早在 80 年代的中国就广为流传。喜多郎出身于传统农家,因而从小就深受神道教和佛教的熏陶——敬畏生灵、崇拜自然的精神直接影响了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喜多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音乐教育,也不懂五线谱,却以惊人的天赋创作了无数经典乐章。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以历史、自然、宗教等为题材,蕴含着东方文化数千年沉淀的冥思与哲理。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电子合成音效,中后期虽然开始使用许多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乐器(如尺八、西塔琴、太鼓等),但电声部依旧占据很大比重。值得一提的是他制作的两部电影原声《宋家皇朝》和《天与地》,这是他仅有的两部原声作品,可谓经典。
神思者( S.E.N.S. )是由胜木由利加(女)和深浦昭彦(男)两位音乐家组成的团体。出道时定名为包含了 Sense (感性)和 Cense (焚香)两种意义的 S.E.N.S. ,这个名字也是英文 Sound Earth Nature Spirit (声音、地球、自然、灵魂)的缩写。胜木由利加是音乐学院毕业,深浦昭彦则是玩摇滚出身,两人分别擅长古典与现代音乐。神思者的作品可以大致划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与“故宫”两个三部曲为代表的 NHK 纪录片配乐。另一类则是神思者为众多电视剧创作的配乐,包括《爱情白皮书》、《二千年之恋》等等。此外,神思者为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所做的配乐也同样享誉亚洲。
如果说喜多郎是东方的范吉利斯,那么姬神( Himekami )就是日本的 Deep Forest ,两者同样致力于挖掘鲜为人知的民族音乐元素,将其与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姬神原名星吉昭,这个艺名出自他老家住处门前的姬神山。他在 1981 年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奥之细道》,早期的姬神创作风格与喜多朗有些接近,两人还曾经合作过一张专辑。相比而言喜多朗风格空灵缥缈,强调意境;姬神则注重乐曲的可听性,旋律带有一定的民俗味。 1994 年的《东日流》是姬神创作的一大转折点,从此开始姬神的创作开始融入了绳文音乐,无论风格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绳文时代指的是日本文明还处于雏形、尚未受中国汉文化影响的遥远年代。现在只有日本东北地区的虾夷族人( Ainu ,又称阿伊努人)还保留着这种原始的绳文文化,事实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日本文明的源头。姬神将几乎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的绳文音乐挖掘出来,让这种古老且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人的眼前重放异彩。他的《诸神之诗》就是这种新绳文音乐的代表作。
提起久石让( Joe Hisaishi ),有人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宫崎骏,久石让为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制作了无数经典配乐。久石让 1950 生于日本的长野,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 ,1969 年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大学作曲系,钻研现代音乐作曲,是这四位大师中唯一一位接受过正规专业音乐训练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久石让的音乐根基相当深厚,他的钢琴演奏技艺以及交响乐编排能力极其出色。除了宫崎骏动画电影,久石让也是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的专属电影原声制作人;合力创作了《宁静的海》、《 Kids Return ~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他的动画、电影以及广告配乐超过 40 部,出版 20 张以上的个人专辑。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他还从 1992 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最高电影音乐大奖, 1999 年又第四次获得此奖,等等。
在这里再说一下近年同样在日本造成轰动效应的治愈系音乐热潮。“治愈系音乐”大概是日本人将其比作奇幻世界里的“治愈系魔法”而成的生造词汇,说的是那些可以令人心情放松舒缓,抚平听者心灵创伤的音乐,后来范围越变越广,基本可以理解为日本人泛指的 New Age 音乐了。有人认为喜多郎就是治愈系音乐的始祖,坂本龙一也有“治愈音乐之父”的赞誉,不过真正掀起这场风潮并将治愈音乐的范围推广到新世纪音乐范畴的还是多亏了“ Image 印象”和“ Feel 感动”两大精选系列。听 New Age 音乐的好处就是可以有病治病,没病过瘾,因为现在的音乐治疗所采用的音乐大多是 New Age 音乐。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 New Age 音乐。目前可以提及的可能就是朱哲琴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训田 和已经故去的郭英男。郭英男( Difang-Duana , 1921.3.21 ~ 2002.3.29 ),是台湾阿美族马兰社部落的原住民, 17 岁便破格成为部落领唱, 1988 年前赴法国, 1999 年再赴日本,都在当地造成了轰动。 1993 年 Enigma 引用“老人饮酒歌”创作的“ Return To Innocence ” Deep Forest 的一名成员 Dan Lacksman 也与郭老合作,制作了《生命之环 Circle Of Life 》与《跨过黄土地 Across The Yellow Earth 》两张专辑。
朱哲琴( Dadawa )与何训田这对黄金搭档是享誉全球的中国新世纪音乐家。 1995 年的《阿姐鼓 Sister Drum 》是朱哲琴事业的转折, 1997 年《央金玛 Voices From The Sky 》的再次成功,“ Dadawa ”被誉为“中国的恩雅”,更成为中国 New Age 的代表人物。
目前的中国 New Age 音乐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最近几年我们常听到的“新民乐”特别是已经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标志着大陆新世纪音乐商业化营运的道路的开始。诚然,女子十二乐坊的商业包装有些过度,做秀味道太浓,音乐本身反而乏善可陈,但是这毕竟是中国新世纪迈出的重要第一步。他们在国内外受欢迎的程度也成功证明了 New Age 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也让我们对中国新世纪音乐的明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❽ 推荐几位世界著名的电影作曲大师!
霍华德.肖恩(howard shore),他创作的电影《魔戒》的音乐,电驴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