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音乐之声1964年就有才是电影了吗

音乐之声1964年就有才是电影了吗

发布时间:2021-08-04 18:12:28

『壹』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评价高是为什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音乐之声》作为一部前身为百老汇上映的音乐剧,其中的歌舞是十分出彩的。每一段优美的歌唱伴随着演员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十分流畅的肢体动作,都是一种享受。即使在如今所有人都在追求快速的时代,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这部电影中的歌舞。其中,知名度很高的《哆来咪》、《雪绒花》、《晚安,再见》等曲目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并十分优美。这些从小开始听的音乐在影片中演唱,让观众有归属感。

『贰』 谁能给我大概讲一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阿

音乐之声 Sound of Music, The
十分适合亲子同乐的一部影片。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并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期卡金像奖。茱丽安德鲁丝扮演真有其人的奥国修女玛莉亚,她到鳏居军官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后来还成为他们的继母。在德军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他们全家利用一次公开表演的机会逃出了魔掌。导演罗伯特.怀斯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项吸引人要素,使它成为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
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
艺术与娱乐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1965年出品
导 演:罗伯特·怀斯
主 演:朱莉·安德鲁斯
克里斯托弗·普鲁默
·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录音五项大奖
·一九六六年金球奖最佳影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又一力作。在编、导、演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国际巨星 成 龙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人物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影评人 Waddle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
见习修女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
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离开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由于玛利亚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最终拒绝了男爵夫人,他来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跨过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永远带来欢乐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中的点题之曲,影片开始时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7个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
影片里以电影音乐的原貌参与了故事叙事的当首推那首脍炙人口的小歌《雪绒花》(《EDELWEISS》)。 上校在玛利亚和孩子们的盛情邀请之下,接过吉他自弹自唱了这首自己最喜爱的、已多年不唱的奥地利民谣:
Edelweiss� edelweiss�(雪绒花,雪绒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着我开放。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远祝福我家乡。(注:采用薛范译词)
上校沉醉在对故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之中,忘我地唱着。玛利亚的镜头数次切入,她站在门口凝视着上校。歌声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那饱含真情的歌声里,玛利亚发现了一个男人丰富、博大、敏锐的内心世界。音乐悄悄地把两颗高尚的心灵连结了起来,爱情的火花开始燃烧。当两人在家庭晚会上和谐地共舞之后,掩饰内心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
而要说这首小小的歌曲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在整个故事结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那还是在音乐节上。拒绝为纳粹服务、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看似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显了出来,促使观众开始正视故事所属的阴云密布的时代--片头字幕所说的"30年代萨尔茨堡最后的黄金岁月"。它使一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在此刻展现出了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音乐节上全体观众高亢、洪亮地合唱着《雪绒花》,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
30多年过去了《音乐之声》永远带给你欢乐,带给你思考。(佚 名)
《音乐之声》以后的故事
电影《音乐之声》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结尾处是上校一家最终勇敢地逃出了纳粹控制的奥地利,也许许多人认为这个故事就结束了,正像所有的童话故事结尾时所说的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真实的冯·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后到底去了哪里呢?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呢?
1938年,当这家人出走奥地利的时候,玛利亚正怀着冯·特拉普上校的又一个孩子约翰尼斯。没有了花团锦簇的家园,他们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就是个大问题。但是冯·特拉普一家人并不气馁,也不在意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这个家庭组成了合唱团,浪迹天涯,卖艺为生。从生日婚嫁的宴会到皇家乐馆的演出,无所不为。1939年,当他们来到美国进行演唱旅行时,发现了佛蒙特州小镇斯托附近的一片农庄。小小的农庄让他们想起了奥地利的家园,他们立刻爱上了这片土地。于是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建成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冯·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但是,他们一直把斯托的这处农庄当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玛利亚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乐营。随着音乐营的扩展,她家提供过夜的客房渐渐不敷使用,于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庄。他们也曾因为不谙社会环境而大吃苦头。1949年,玛利亚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了传记,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当首次有人出价收购她的故事改编电影时,玛利亚却被欺骗,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报酬。
不尽如人意的际遇并没有使他们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叹,挫折和教训也不能使这个移民家庭倒下去。
1965年,电影《音乐之声》在全世界发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玛利亚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特拉普山庄化为灰烬。然而,1年半之后,在原来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崭新的特拉普山庄,并且在山麓和湖边还建造了星罗棋布的客舍接待游人。如今特拉普山庄已经远近闻名,每年接纳成千上万对特拉普家的经历和他们的歌声情有独钟的游客

『叁』 电影《音乐之声》女主角资料,以及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

朱莉·安德鲁斯是英国女演员、歌手和作家。她曾获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艾美奖、金球奖、格莱美奖、美国演员工会奖、全美民选奖和世界戏剧奖。她在音乐剧《窈窕淑女》的演出令她的知名度急升,《Mary Poppins》和《音乐之声》两套电影演是她的代表作。
此片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登台演唱
12岁时就在演员父母的指导下登台演唱
《欢乐满人间》
1964年出演《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 )这是茱丽叶·安德鲁斯的银幕处女作,扮演一个跟她次年主演的《音乐之声》几乎相同的角色。影片不仅歌曲非常出色,一点也不亚于《音乐之声》,而且特技也属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动画共舞的段落在当时达到新的境界。本片还创造了一个英语中最长的单词:。2004年被搬上舞台。
《窈窕淑女》
22岁时到纽约百老汇演出音乐剧《窈窕淑女》引起轰动,并且连演了三年,成为国际上知名的演员。 后来,华纳兄弟公司在1964年把《窈窕淑女》搬上银幕,把卖花女这一角色,交给当时正在走红的奥黛丽·赫本。
《玛丽·波宾斯》
可凑巧的是,此时迪斯尼影片公司亦要开拍音乐片《玛丽·波宾斯》,并邀请茱丽叶主演一个帮助东家获得幸福的妙龄女仆。同样很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公主日记》
2001年,安德鲁斯在影片《公主日记》中再次出现,并在其后的《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中再展歌喉,为影片完整演唱了片中插曲“Your Crowning Glory”。之后她又成了《怪物史莱克》中菲欧娜公主的母亲。
遇到坎坷
1967年,茱丽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星。但是,福祸总相倚,好运不常在。由于茉丽叶在两部新片中的表演给观众和制片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致他们再也不能接受她扮演的其他角色。而美国社会进入到动荡的六、七十年代以后,以纯情少女为主人公的传统音乐片也不再流行。 茱丽叶从1966年到1970年相继拍摄的《夏威夷》、《撕破的窗帘》、《摩登女郎朱莉》等影片均不卖座,她开始在好莱坞坐冷板凳了。 90年代,她的喉咙便出现异样,直到1997年开刀割除肿瘤后,朱丽·安德鲁斯暂时告别了演唱事业。然而,由此而引发的医疗官司以及从此无法歌唱的噩耗都没能真正影响安德鲁斯继续她的演艺生涯。事实上,这位多部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从来都不曾离开她热爱的事业和热爱她的观众们。

『肆』 谁知道[[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结局是什么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玛丽亚和上校在度蜜月的时候,二战爆发,不久,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此时麦斯偷偷地带着孩子们参加了音乐节的选拔并通过。爱国的上校紧急赶回后,他不仅无视规定将纳粹旗从家门扯下,还反抗德国对他的入职要求。

上校欲带着一家大小逃亡,却在中途被密探管家发现,因而险些被扣,但他临时改变心意和孩子们一起参加音乐节以寻找机会逃脱。最后,在麦斯以及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一起翻上阿尔卑斯山逃出生天。


(4)音乐之声1964年就有才是电影了吗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朱莉·安德鲁斯饰)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长大的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佩吉·伍德饰)觉得她这样活泼的性格不适合修女生活。

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对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

『伍』 电影《音乐之声》讲的是什么

主要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5)音乐之声1964年就有才是电影了吗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角色介绍:

1、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2、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3、男爵夫人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4、阿比斯院长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陆』 《音乐之声》几几年拍的

《音乐之声》是在1964年拍摄,1965年上映的。

电影名称:《音乐之声》
英文名称:《The Sound of Music》
其它译名:《仙乐飘飘处处闻》
出品时间:1964年
出品公司: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
制片成本:820万美元
拍摄地点:萨尔茨堡(奥地利)
导 演:罗伯特·怀斯
编 剧:Ernest Lehman
类 型:歌舞 家庭 爱情
主 演: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
片 长:174min
上映时间:1965年3月2日
票 房:$286,214,286
对白语言:英语

『柒』 音乐之声是什么时候的电影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

『捌』 音乐之声的女主角还演了什么电影

茱丽叶•安德鲁丝1935年生于英国伦敦
12岁时就在演员父母的指导下登台演唱
1964年出演《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 )这是茱丽叶·安德鲁斯的银幕处女作,扮演一个跟她次年主演的《音乐之声》几乎相同的角色。影片不仅歌曲非常出色,一点也不亚于《音乐之声》,而且特技也属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动画共舞的段落在当时达到新的境界。本片还创造了一个英语中最长的单词:。2004年被搬上舞台。
22岁时到纽约百老汇演出音乐剧《窈窕淑女》引起轰动,并且连演了三年,成为国际上知名的演员。
然而,当华纳兄弟公司在1964年把《窈窕淑女》搬上银幕时,却认为茱丽叶名气还不够大,一脚把她踢开,让当时正在走红的奥黛丽•赫本取而代之,饰演了卖花女一角。
可凑巧的是,此时迪斯尼影片公司亦要开拍音乐片《玛丽•波宾斯》,并邀请茱丽叶主演一个帮助东家获得幸福的妙龄女仆。同样很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5年4月5日晚,第37届奥斯卡奖的颁奖典礼即将开始,其中《窈窕淑女》获得了十项提名,而《玛丽•波宾斯》得到了十三项提名,可是当最后揭晓,《窈窕淑女》获最佳影片等八项奖,《玛丽•波宾斯》仅只得五项。但是,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却落入了茱丽叶•安德鲁丝头上,十分富有戏剧性。当茱丽叶从黑人影帝法尼•波蒂埃手中接过金像时,激动得连连说:“我知道你们美国人好客……。”这时奥黛丽•赫本热情地走上前向她表示祝贺。本届男主角得主是《窈窕淑女》中风流教授的扮演者雷克斯•哈里森,这位英国演员在舞台上与茱丽叶搭档得十分成功,在影片中又与赫本配合默契,此时他手捧金像,不知要感谢哪位“淑女”为好,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我要向,唔……两个‘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1965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将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搬上银幕,耗资八百万美元,影片的女主角家庭女教师玛丽亚聘请了茱丽叶扮演。影片自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上座率经久不衰,甚至打破了好莱坞以前票房最高的《乱世佳人》的纪录。一些影院老板把看过三十遍以上的影迷姓名汇编成册广为散发宣传。据《纽约时报》调查,洛杉矶的一位老妇人看过此片三百多遍,几乎每天一次,俄勒岗州一个青年甚至能把台词都默写出来。某些评论称影片为“电影中之完美精品”,茱丽叶那真挚朴实的表演、优美动人的歌喉更使美国观众把她当做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妻子、母亲和女儿”。
1966年4月18日晚,第38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举行,尤其是《音乐之声》共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奖等五个金像。但是,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却未能给予茱丽叶,她的同乡,《日瓦戈医生》和《亲爱的》两部影片主角得到了这个奖项。对于此种结果,茱丽叶•安德鲁丝表现得很为坦然,她对记者说:“我们得到了最佳影片奖,也很了不起,不获奖也是一种解脱,当个获奖者也够难的。”自然,值得宽慰的是,在奥斯卡颁奖之前,由好莱坞记者协会评选的最佳女演员金球奖发给了茱丽叶•安德鲁丝。
1967年,茱丽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星。但是,福祸总相倚,好运不常在。由于茉丽叶在两部新片中的表演给观众和制片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致他们再也不能接受她扮演的其他角色。而美国社会进入到动荡的六、七十年代以后,以纯情少女为主人公的传统音乐片也不再流行。
茱丽叶从1966年到1970年相继拍摄的《夏威夷》、《撕破的窗帘》、《摩登女郎朱莉》等影片均不卖座,她开始在好莱坞坐冷板凳了。
庆幸的是在拍摄《亲爱的莉莉》时,茱丽叶和导演布莱克•爱法华兹产生了感情并结成夫妇。布莱克是编、导兼制片人,他帮助茱丽叶创造不同类型的角色,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定型状态,使她的表演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1979年到1986年,茱丽叶在布莱克指导下拍摄了《10》、《标准做法》、《维克托•维多利娅》、《单人二重奏》、《如此生活》等五部影片,塑造不同性格和风范的女性形象。
对自己的从艺生涯和星运浮沉,茱丽叶有了如下的感受:“一旦你意识到自己正像图表一样直线上升又直线下降时,你就会感到很滑稽。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严肃地对待生活。而愈是严肃地对待生活,生活也就愈有趣,即使是滑稽。”
后来,茱丽叶和布莱克把家安置在风光宜人的瑞士,过着平静温馨的生活。
谁知到了1996年茱丽叶又以6旬的年龄重返百老汇的舞台,主演了音乐剧《维克托•维多利娅》,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行们评价她“绝对是个天才”,而茱丽叶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戏剧最高奖——“托尼奖”。
七月份的一个周五,正值音乐剧《维克多•维克多利亚》在芝加哥上演前的两天。剧组成员们围坐在舒伯特剧院的一角,争论着明天到底是不是导演布雷克•爱德华的生日,他们很看重这件事,打算办个庆祝会。爱德华妻子茱丽叶•安德鲁丝的女助理说,他的生日在22号,可还有人说在26号,没人动“亲自去问问爱德华”这类的念头,大家对他的脾气再清楚不过了。
布雷克•爱德华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七十三个年头,尽管他以自己经常锻炼身体为傲,但看起来他已相当老迈。腰弯了,走路要拄着藤杖,剧组里其他人大步流星走下舒伯特剧院台阶的时候,爱德华只能两步一阶地留在后面。已经有人在周围嘀咕,说他的才华正在消逝。然而,他在电影圈里曾经一度辉煌后,又将最后一部震慑好莱坞的作品《维克多•维克多利来》(Victor/Victoria)搬上百老汇舞台。
本周内,《维克多•维克多利亚》就将在百老汇的马奎斯剧院拉开它的首演大幕。这将是既具有历史意义又令人欢欣鼓舞的场景:在离开了曾经造就她的地方30多年后,《音乐之声》的女主角茱丽叶•安德鲁丝又回来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百老汇曾一次又一次请她复出,她都以拍电影或培养孩子为借口推辞掉了。而实际上那电影角色几乎都是些毫无意义、令人无法记住的。安德鲁丝似乎忘了令她声名显赫的真正根源:她灿烂的嗓音。忠心耿耿的观众们热切地想知道:茱丽叶这位昔日的表演王后,在今天的舞台上是否魅力依旧?
当你跟随她进入排练现场,看她一场一场一天一天地排练下来,答案已经显而易见:只要一开口,她的魅力仍然无比巨大。与她相反,茱丽叶的丈夫爱德华则需一番功夫来琢磨。
布雷克•爱德华是美国戏剧的一个传奇。在他的盛年时代,曾经拍过50部电影,其中最精彩的包括《蒂尼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玫瑰与酒的时代》(The Days Of Wine and Roses)和《粉红豹》(Pink Panther),当然爱德华顽固而且刚愎自用的脾气也同样出名,他以近乎无理取闹的态度层层挑起事端,其中包括很多蠢透了的、极为轰动的法律诉讼。最终他离开了好莱坞,电影事业也日薄西山。在那个阶段,他所做的几乎不仅仅是在毁掉自己的事业,也在毁掉他妻子茱丽叶•安德鲁丝的事业。现在爱德华决心东山再起,导演一部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在他的平生,还是第一次。
在排练场,爱德华很少说话,如果他对演员的哪个动作不满意,就直接指着那个演员,自己做姿势来纠正他。他保持长久和顽固的沉默,红通通的双颊上方一对眼睛盯住你,令人不由得害怕和软下来。排练的进程极慢,茱丽叶•安德鲁丝反复唱着震得破玻璃瓶子的高音。
《维克多•维克多利亚》曾在1982年被拍成电影。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的巴黎,荣丽叶扮演一位年近四十但依然美艳的女高音,“维克多利亚•格兰特”,她穷困潦倒并且委身一个放荡的马戏团主持人(由罗伯特•布莱斯顿扮演)。在这次新的音乐剧排练中茱丽叶吃了不少苦,她已是高龄,那双了不起的腿上装着塑料撑护,茱丽叶常常在完成动作时扭伤、摔倒,常常膝肿、踝肿,休息的时候爱德华叮嘱她不要让脚肿得更厉害,并为她捶打左腿。
一切全靠安德鲁丝了。一周八次演出实在太繁重。这种情况和他们将会在百老汇之外的城市加演四个月皆出于同一原因:必须再增加一百万美金的预算投入,安德鲁丝才能得以进入百老汇演出。她将按合同规定,在纽约演出一年,如果一年的演出不能偿还所有的投资额共八百五十万美金,也就是说如果上座率不足75%,安德鲁丝的演出将延长至一年半。这个合同典型地反映了独立制作人想得到排一部百老汇音乐剧的全部资金是多么困难。安德鲁丝为这部剧的财政问题而全力以赴时,百老汇也用一种怀疑的态度观望着:这部由好莱坞闯入者拍出来的东西,到底能否上演?毕竟由于投资和合约的问题,他们已经将演出推迟了一年多的时间。
另一个重大问题是爱德华如何习惯音乐剧和剧院的感觉。在剧组里常有人窃窃私语,议论爱德华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做出转变。他是一个习惯了用剪接来组合成故事情节的电影导演,在剧院里,你不可能临时抹掉哪一个不令人满意的瞬间。你在排练场常会听到爱德华这样说:“让我们把这个镜头再拍一遍。”所有的演员都清楚,在百老汇等着他们的将是全纽约最苛刻的观众,而爱德华将他艺术生命再生的全部希望都放在这项对他来说全新的手段上了,因此这部剧极有可能变成一场灾难——几乎没有一部电影在被改编成音乐剧后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休息的时候,安德鲁丝抓了一把道具香烟在手里,不断地练习把他们扔回原处的动作。她的动作准确、完美、毫无失误,举手投足绝不拖泥带水,所有的香烟都被再次投入盒子里。这种天衣无缝不着痕迹的感觉会令你想起她几乎是在音乐厅里长大的身世。一个和母亲、继父生活在一间简陋房子里的瘦长女孩,在她12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音域宽度达四个八度的明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安德鲁丝的感觉,那就是“可爱”。她会请来现场采访的记者到小间去吃甜点心,在她与丈夫爱德华发生小冲突的时候,人们打心里都站在她这边。有时爱德华对待她的态度显得不耐烦而且爱发火:“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而且我可以肯定上帝告诉你我不会同意。”爱德华常这么粗暴地说,安德鲁丝总是保持尊敬和抱歉的口吻:“对不起亲爱的,我想是我出了点错……”不时地她也会对他的导演提出些抗议或争辩,可总是显得温柔:“我可以问个问题吗?虽然我知道这很蠢。”
安德鲁丝与爱德华的恋爱始于6O年代末,那时她正是好莱坞最大的一棵摇钱树,连着演出了一系列精彩之作。1968年,曾经拍摄了《音乐之声》的原班人马再次筹拍了《巨星》一片,但结果却遭到了商业上和评论界的双重失败,他们撤出百老汇,各自散伙了。接下来安德鲁丝投拍了爱德华执导的电影《亲爱的莉莉》,该片再次大量超支、再次不得善终。
安德鲁丝的第一次婚姻在23岁时,她与爱德华的婚姻是在1969年。婚后爱德华一度离开好莱坞去欧洲,不久后又回来拍摄了《粉红豹》、《十》和《S.O.B》等影片,安德鲁丝一次又一次担任片中的女主角,她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明星地位保护和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安德鲁丝说,与家庭相比自己的事业是不重要的,她和爱德华收养了两个女儿,还以茱丽叶•安德鲁丝的名字为杂志撰写儿童文章,并且乐此不疲。当然他们的生活是富有的,尽管《维克多•维克多利亚》受着财政问题的困扰,爱德华还是买了一部四万六千美元的“劳斯莱斯”豪华汽车,而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也收到了寄自父亲的八万两千美元生活费。但即便是富人也会有烦恼,这位大导演的痛苦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几十年来他依靠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过活。有几年他被长期过度疲劳导致的慢性病所纠缠,而且一度陷入不可救药的精神抑郁中去,总是想要自杀。那个时候,他所能求助的除了抗精神抑郁的药物,就是他了不起的妻子安德鲁丝。安德鲁丝不仅为他化解着事业上的危机,更悉心照料他的生活,她带他出去散步,就像带着个小孩子。所有的人包括爱德华都很清楚,他是如何依赖她的存在。
排练又开始了,台上一片合声,安德鲁丝站在舞台中央,穿着沙色长裤全神贯注地演唱着维克多利亚的一段独白,你可以看到她的左手紧紧地握着,是因为演唱段落的难度,还是因为她知道这一切的成功需要她时时刻刻都全力以赴?没有人看得清,这位有着价值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天赋嗓音和舞姿的了不起女人,可敬又可怜的安德鲁丝,是这场大演出最终命运的惟一决定者。她一方面像位母亲一样甜蜜而宽容,另一方面又为了丈夫而全然忘记了自己,似乎她认为自己从不可以自私一下。
2001年参演的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同样造成轰动

『玖』 关于电影《音乐之声》的问题

朱莉·安德鲁丝
开放分类: 电影、人物、歌唱家

朱莉·安德鲁丝

中文名:朱莉·安德鲁丝
英文名:Julie Andrews
生 日: 1935年10月1日
国 家: 英国

相关介绍:
朱莉·安德鲁斯是百老汇和好莱远坞最有天赋和最受爱戴的明星之一,是电影、戏剧、电视和唱片业几十年来的长青树,获得过很多荣誉。"公主日记"是她在拍摄完她的电影处女作"玛丽·波宾斯"之后第一次在迪士尼公司拍摄电影。她在处女作"玛丽·波宾斯"中的表演为她赢是了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并获得了英国学院奖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奖。她在轰动一时的舞台剧罗德格斯&哈默斯坦舞台剧的电影版《音乐之声》扮演了玛丽娅一角,并因此获得学院奖第二次提名。她在电影音乐剧"维克多/维多利亚"中的表演,使她获得了第三次学院奖提名,同时还获得了金球奖。
安德鲁斯今年早些时候在诺尔-柯沃德的《相对价值》英文版中担任主角,在即将推出的影片《无条件的爱》中,她塑造了一个配角形象,该片由鲁波特-埃弗里特、凯西-贝茨和丹-爱克鲁德主演,P-J-霍根导演,她的其它影片包括《现代派米莉》、《亲爱的莉莉》、《S.O.B》、《10》、《那就是生活》和《夏威夷》。
安德鲁斯的百老汇处女作《男友》获得了高度评价,在《我的美丽太太》,一剧中她与雷克斯-哈里森演对手戏并塑造了埃丽莎-多莉特尔这个角色,并得到了更多的荣誉。后来她回到百老汇与理查德-伯顿共同主演了《卡米洛》,近期她在《维克多/维多利亚》的舞台版中担任主角。 安德鲁斯是多部儿童读物的作者,其中包括《大话的终结》《曼蒂》,二十五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另外,去年发行并于今年再版的CD读物《小波》已经荣登了许珀里翁图书出版社的最佳图书排行榜首位。《小波》的续集预计在2001年秋季出版。安德鲁斯还和她的女儿爱玛-华顿共同出版了大获全胜的儿童系列读物《邓皮》连环画,其画页由托尼-华顿绘制。许珀里翁出版社去年出版了《邓皮》的前两集,今年秋季会出一集《邓皮拯救基督》,2002年再出一集《邓皮和大暴雨》。
安德鲁斯为ABC拍摄的电视系列片《朱莉-安德鲁斯时刻》获得了8项艾米奖。她的众多专题片包括与朋友卡罗尔-伯内特合作的《朱莉和卡罗尔在卡内基大厅》和《朱莉与卡罗尔重逢》。她最后在与克里斯托弗共同主演了生活电视情景剧《在金色池塘上》。
在慈善活动方面她担任了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在一次为祝贺她取得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而举行的庆祝会上,有众多明星参加,安德鲁斯在会上得到了本年度歌星协会奖。

参与影片:
《怪物史莱克3 Shrek the Third 》 (2007) ...Queen Lillian (voice)
《 The 60th Annual Tony Awards 》 (2006) ...Presenter
《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 (2006) ...Maria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De qué te ríes? 》 (2006) ...Mary Poppins (archive footage)
《 11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2005) ...Herself - Co-presenter: Life Achievement Award
《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走佬俏公主2及时嫁到 The Princess Diaries 2: Royal Engagement 》 (2004) ...Queen Clarisse Renaldi
《 On the Set: The Princess Diaries 2 - Royal Engagement 》 (2004) ...Herself
《怪物史莱克2/史力加 2 Shrek 2 》 (2004) ...Queen (voice)
《 AFI's 100 Years... 100 Songs 》 (2004) ...Herself
《 Andy Williams: My Favorite Duets 》 (2004)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 "Broadway: The American Musical" 》 (2004) ...Narrated by
《小姑娘艾萝依 Eloise at the Plaza 》 (2003) ...Nanny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The 7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3) ...Herself - Presenter: Past Oscar Night Music Highlights/Past winner
《 Eloise at Christmastime 》 (2003) ...Nanny
《 Celebrity Naked Ambition 》 (2003) ...(archive footage)
《 The 100 Greatest Musicals 》 (2003)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 "Great Performances" Broadway's Lost Treasures 》 (2003) ...(archive footage)
《无条件的爱 Unconditional Love 》 (2002) ...Herself
《 AFI's 100 Years... 100 Passions 》 (2002) ...thanks
《 I Love Muppets 》 (2002) ...Herself
《 "E! True Hollywood Story" Liza Minnelli 》 (2002) ...Herself
《公主的日记 The Princess Diaries 》 (2001) ...Clarisse Renaldi
《 On Golden Pond 》 (2001) ...Ethel Thayer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1) ...Herself - Presenter: Honorary Award to Ernest Lehman (uncredited)
《 My Favorite Broadway: The Love Songs 》 (2001) ...Herself (Host)
《 A New Princess 》 (2001) ...Herself
《 Walt: The Man Behind the Myth 》 (2001) ...Herself/Mary Poppins (from 'Mary Poppins')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The Kennedy Center Honors: A Celebration of the Performing Arts 》 (2001) ...Herself (Honoree)
《 Relative Values 》 (2000) ...Felicity Marshwood
《双重情感 Passion of Mind 》 (2000) ...singer: "My Favorite Things"
《 Hollywood Musicals of the 60's 》 (2000) ...Mary Poppins
《 Twentieth Century Fox: The Blockbuster Years 》 (2000) ...Maria/Gertrude Lawrence (archive footage)
《一夜情缘 One Special Night 》 (1999) ...Catherine
《我最喜欢的百老汇 My Favorite Broadway: The Leading Ladies 》 (1999) ...Herself as Hostess
《 The 53rd Annual Tony Awards 》 (1999) ...Herself
《剧匠魅影 Hey, Mr Procer! The Musical World of Cameron Mackintosh 》 (1998) ...Herself - Host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6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The 》 (1997) ...Herself
《 Victor/Victoria 》 (1995) ...Victor/Victoria
《亲亲吾子 Our Sons 》 (1991) ...Audrey Grant
《怨女春曲 Duet for One 》 (1986) ...Stephanie Anderson
《生之乐章 That's Life! 》 (1986) ...Gillian Fairchild
《男生爱女人 Man Who Loved Women, The 》 (1983) ...Marianna
《雌雄莫辩 Victor/Victoria 》 (1982) ...Victoria Grant, aka Count Victor Grenski
《疯狂人生 S.O.B. 》 (1981) ...Sally Miles
《小麻烦 Little Miss Marker 》 (1980) ...Amanda
《十 10 》 (1979) ...Samantha Taylor
《十 10 》 (1979) ...singer: "It's Easy to Say"
《粉红豹系列:活宝 Pink Panther Strikes Again, The 》 (1976) ...singer: "Until You Love Me" (uncredited)
《激情 Tamarind Seed, The 》 (1974) ...Judith Farrow
《 "Great Performances" 》 (1972) ...Herself / ... (6 episodes, 1989-2004)
《拂晓出击 Darling Lili 》 (1970) ...Lili Smith (Schmidt)
《星光灿烂乐升平 Star! 》 (1968) ...Gertrude Lawrence
《蜜莉姑娘 Thoroughly Modern Millie 》 (1967) ...Millie Dillmount
《冲破铁幕 Torn Curtain 》 (1966) ...Dr. Sarah Louise Sherman
《夏威夷 Hawaii 》 (1966) ...Jerusha Bromley Hale
《音乐之声 Sound of Music, The 》 (1965) ...Maria
《丁副官 Americanization of Emily, The 》 (1964) ...Emily Barham
《欢乐满人间 Mary Poppins 》 (1964) ...Mary Poppins

『拾』 音乐之声电影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

奥地利。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10)音乐之声1964年就有才是电影了吗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演员

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1935年10月1日出生于英国萨里郡。英国女演员、歌手、舞蹈家及戏剧导演,同时也是多部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汇演出《The Boy Friend》,获得了世界戏剧奖。1964年的电影处女作《欢乐满人间》和1965年的《音乐之声》,均取得较大成功,前者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金球奖、桂冠奖、格莱美奖等,后者则取得了奥斯卡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演员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1929年12月1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演员、制作人。

1951年,普卢默进入演艺圈。1965年,参演《音乐之声》。1980年,参演《时光倒流七十年》。1983年,凭借《荆棘鸟》被提名第35届艾美奖迷你剧最佳男配角。

阅读全文

与音乐之声1964年就有才是电影了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 浏览:916
刘信义导演电影2015 浏览:104
到哪儿了电影铲雪演员 浏览:166
主角是三个女生的英文电影 浏览:963
有关开国大典的电影的三大战役 浏览:984
分享电影音乐 浏览:960
中山张家边老电影院 浏览:685
上海王电影所有演员 浏览:735
连续电影的英文 浏览:381
真爱至上电影英文版 浏览:680
凡人修仙传大电影是真的吗 浏览:361
电影图片上写有经典语句高清 浏览:927
电影中文字幕我女儿的爱人2 浏览:152
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女主角 浏览:893
泰国搞笑电影配音 浏览:78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是 浏览:602
电影中的九大景别图片 浏览:108
汝州新上映电影 浏览:224
电影大片走光图片 浏览:22
老赖能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