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50多个g的蓝光资源在电视上放感觉帧率还不如油管和B站上的60帧流畅
其实,肉眼观察时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还有,放出来看的效果也取决于很多因素,不是说码率高,效果就一定好,还有一个,文件大,不代表文件的清晰度流畅性就好,如果源文件本来就不好,你重新压制的时候,就算选取的码率再大也是没有用的
望采纳
㈡ 为什么游戏帧数要到 60 帧每秒才流畅,而大部分电影帧数只有24帧
谁然电影24FPS也不瑞60FPs的流畅但是24FPs不会让人觉得卡 甚至12FPS都不会让人觉得卡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由两者图像生成原理不同造成的
电影每一帧都包含了一段时间的信息而游戏只包含了那一瞬间的信息一个电影在一段时间内曝光 这段时间的长度由曝光时间决定 最长不能超过1/24秒的信息只有这一瞬间的信息 这中间的信息完全丢失了 所以看起来卡
而游戏画面则是由显卡生成的 显卡通过计算每一帧的画面 生成完毕后再计算下一帧 这样每一帧都是清晰的 不会有模糊
第二个原因就是电影的FPS是稳定的而游戏的则是不规定的
显卡性能的不稳定导致FPS的降低导致的卡顿
㈢ 电影一秒多少帧
电影放映的标准是每秒放映24帧,每秒遮挡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这里的帧就是画面,也就是说电影每秒放映24幅画面,以达到动画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极限为每秒55帧,还有研究表明,每秒60帧以上可以明显提升观众的观影感受。每秒120帧是每秒24帧的5倍,采用这样的拍摄技术可以让画面更加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
(3)为什么电影不是60帧率扩展阅读:
框架越高越好。因为更多的帧数相当于为相同长度的电影存储更多的帧数,所以电影的文件大小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高清晰度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是严重的。
中国电视播放速度为每秒25帧,这是亚洲和欧洲电视台常用的PAL速率,而美国和加拿大的NTSC一般为每秒29.97帧。在中国,一般的动画制作和广告制作都是采用PAL制,每秒25帧。
此外,虽然通常的每秒24帧的电影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每一帧都是模糊的,特别是对于快速移动的镜头。如果镜头移动得很快,图像就会抖动或频闪。
㈣ 为什么电影24帧就已经非常流畅,而游戏却要60帧以上才能保持流畅
据扯人眼和大脑接口在一秒中可以处理10到12张画面。(参见:Frame rate)但对一些刺激性画面,比如黑屏突然闪白0.01秒,也是可以察觉的。原因是视觉后像(视觉后像_网络),简单可以理解为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会在它消失之后依然会被视神经认为还存在一小段时间。
视觉后像是电影的基础,人脑会脑补两张画面之间的动态内容。(真正的脑补,不需要自主意志支配)早期默片每秒只有14张画面,但大脑依旧可以间补。
另一个电影让人眼感觉到流畅的原因是:摄像机拍摄的每秒24张画面,每一张都是经过一定时长的曝光完成的,所以它记录得并不是严格意义的一瞬间,而是一段时间里影像的叠加,这就是为什么一般摄像机在拍摄相对镜头高速运动的物体时会产生“动态模糊”。动态模糊使得那些飞速划过镜头的物体(比如前景物体)不再是突然出现在某一两帧画面里,然后消失,而是在那一两帧里出现一个模糊的影子。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画面的“稳定性”(因为一闪而过的东西会模糊和淡化)从而保持了流畅度(人脑可以专注于正常速度移动的中远景)。
在电脑动画中,渲染动态模糊是使得动画更加流畅自然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为什么电影的帧速率低但是依然感觉“流畅”。
对于游戏,流畅度不仅仅体现在画面的流畅,因为游戏需要交互。
游戏中逻辑的计算(CPU运算),比如计算游戏中敌人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玩家血量的变化,需要不停计算。GPU渲染在渲染一帧画面的速度是不稳定的,会受画面复杂度影响,因此一秒钟内能呈现出的帧速率也是不稳定的。所以游戏引擎会在GPU完成前一幅画面的渲染之后让CPU计算一次逻辑,比如敌人在下一帧会出现在什么位置,玩家的血量会减少多少。这种方式会避免CPU在一秒钟更新了60次游戏状态,而GPU只能渲染出其中30个结果给玩家的浪费情况。
所以,当GPU渲染得不够快时,CPU对游戏状态的更新也会相应滞后。
如果玩家在这一帧按下一个按钮,而这时GPU一秒只能处理一个画面,那么游戏对玩家做出反馈(不仅是视觉的反馈,还有逻辑反馈)将会是在一秒之后。举个例子,你在dota中按键释放一个技能,这个技能不光需要在一秒之后才被你看到,更可怕的是在一秒之后才在游戏状态中真正发生作用。鬼武者中“一闪”所要求的“按键时机需要在2帧范围内”,也必须建立在帧率达标的前提下。如果鬼武者在一台电脑上的FPS为5,玩家按中“一闪”基本就不可能了。
游戏中,只要有交互行为,滞后就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反馈总要等到下一帧才能出现,所以GPU渲染一帧需要多长时间决定了反馈的速度。因此游戏的流畅所需要的帧速率也不绝对需要60fps,这跟游戏机制是否对反馈敏感有关。动作游戏,比如格斗和赛车,对fps就更敏感,像《文明》这样不强调动作的游戏,fps达到30就不会感到有卡顿。
以上是为什么一些游戏需要较高的帧率来保持“流畅”的体验。
㈤ 为什么有些游戏60帧就流畅,而有些30帧就流畅,电影折15帧就流畅,折是为什么啊!!!why
因为电影帧数低,但每帧之间差别小。而游戏至少要有秒间60帧(32位时代20帧甚至15帧的游戏都被说成是渣)那是应为游戏引擎处理出来的两个帧之间是完全独立的,而电影虽只有24帧,还看的很清楚,是因为这24帧中每两帧间差别极小,有动态模糊(一拳打出去留下的残影)是有联系的!所以看起来连续。其实不用60,人的眼睛在24帧的刷新下就无法看出闪动了,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个24帧记录的必须是无间断影像。
㈥ 经典科普:为什么电影可以24帧,但游戏要60帧
你好,游戏不需要60帧其实也可以的,电影是25帧,因为25帧已经完全足够克服电影里面的视觉延迟,一般超过20帧人眼就会觉得是连续画面了,至于游戏之所以需要更高的帧数是因为现在FPS或者第一人称的游戏比较多,你在转动画面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掉帧的情况,或者转动速度过快的话(角速度过大)人还是会有视觉延迟的感觉,所以越快越好,这样人就会最小程度的感觉到视觉延迟,这就是为什么玩FPS的玩家甚至会考虑120HZ的显示屏,一个最明显的就是120hz的显示屏在拖动鼠标的时候不会有像60hz显示屏那种明显的拖拽感。
望采纳,欢迎追问
㈦ 我们看的电影都是24帧吗为什么不高一点,高一,不是说60帧是最舒服的吗
通常来讲,肉眼的识别也就是24~29帧/秒左右,太低了会明显有卡顿卡感,高了也看不出所以然,所以一般不会提高帧速的
当然了,某些人可以适应高帧速播放,但一般不会为了少数人做大改动
㈧ 为什么电影都是30帧,不是60帧呢,60帧不是看起来更爽一些吗
影片的大小相应也要翻倍,而且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眼不需要这么高的帧数来识别运动。
可追问。
㈨ iPhone13pro电影模式为什么不支持60帧
「电影效果模式」是苹果首次推出,自然也有很多不少的限制。
_皇强偻疾还痪福宋锏谋咴涤惺被帷复┌铩梗约白罡呓隹杉锹? 1080p 30p 视频,iPhone 13 Pro Max 1TB 版也是如此。
_暗缬澳J健钡募尤胍彩_Phone13的一大亮点。在视频拍摄中加入的“电影模式”允许机架聚焦,人像模式也引入选择性对焦功能,电影模式还支持 HDR。
_只茉谑悠灯诩涫褂没芫劢垢谋浣沟悖毕低郴鼓茉谌嗣墙牖蚶肟媸敝悄茏平沟悖比荒阋部梢允侄劢梗迪指返目刂啤?
㈩ 为什么电影的FPS是25帧而游戏是60帧
FPS”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刷新率(单位为Hz)”,例如我们常在CS游戏里说的“FPS值”。我们在装机选购显卡和显示器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刷新率”。一般我们设置缺省刷新率都在75Hz(即75帧/秒)以上。例如:75Hz的刷新率刷也就是指屏幕一秒内只扫描75次,即75帧/秒。而当刷新率太低时我们肉眼都能感觉到屏幕的闪烁,不连贯,对图像显示效果和视觉感观产生不好的影响。
电影以每秒24张画面的速度播放,也就是一秒钟内在屏幕上连续投射出24张静止画面。有关动画播放速度的单位是fps,其中的f就是英文单词Frame(画面、帧),p就是Per(每),s就是Second(秒)。用中文表达就是多少帧每秒,或每秒多少帧。电影是24fps,通常简称为24帧。
而对于游戏,FPS越高游戏则越流畅越清晰,当然体验感觉也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