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最早的电影音乐采用什么形式

最早的电影音乐采用什么形式

发布时间:2022-07-03 00:29:15

㈠ 影视剧音乐的历史

1.最早在影片上发声的电影音乐 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幕,在需要配乐时立即把唱机磁头放在唱片上。中国最早的发声电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该片由邵醉翁导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联华影片公司摄制了《母性之光》,该片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插曲《开矿歌》的曲调清新、刚健。同时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音乐中。
2.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音乐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无声电影需要用音乐来渲染剧情,也可以以此掩盖放映机的噪音,于是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乐纪录影片《基督教的士兵》。这部纪录片长50分钟,由救世军巴依奥斯克普公司拍摄,为影片配乐作曲的是澳大利亚音乐家R·N·马卡诺里。1908年11月17日,法国巴黎公开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杀》,是世界上最早配乐的故事片。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萨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体声电影音乐 1932年,巴的电影制片人阿贝尔·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电影中配上立体音响,从而获得专利。这是根据甘斯的无声电影巨作《拿破仑》改编的,该片于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马温特影剧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合作制成的立体声音乐。影片的音乐由费城交响乐团演奏,雷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4..最早的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从1934年开始,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设最佳作曲、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项奖。作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一系列音乐的作曲家,配乐奖不是单纯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的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主题歌的对象。在1942年第15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美国著名音乐家欧文·伯林担任了最佳歌曲奖的授奖人。他打开密封名单后,惊愕了一下,随即笑逐颜开地说:“我很高兴能把这个奖颁给这个我久已熟识的家伙。”原来获奖的正是他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圣诞节》,欧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给自已颁奖的人。
5.中国第一部配音电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编辑,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放映时,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而且名扬东南亚各地,上海远东公司的代表菲律宾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买下了这部影片的上映权。
6.中国最早的电影主题歌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电影《野花闲草》中的《寻兄词》。在电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据电影的主题思想写成主题歌,对增加气氛和阐发影片的主题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寻兄词》由《野花闲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两人主唱。尽管《寻兄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微不足道,但由于它是中国第一首电影主题歌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㈡ 早期影视古典音乐都是用什么乐器

嘿嘿,你这个问题比较散,简单的说吧。

八九十年代电视也好,电影也好,还有贫乏得可怜的舞台剧、音乐剧也好,音效和原声音乐带的制作分这几个方面:
1、是买版权,这个很好理解吧,我自己做不出还不能买么?
2、是做电子音乐,设备大部分从日本和德国引进,也就像现在一样是做MIDI,不过以前是模拟信号,动态比较差,可调性比较差。
3、是实录,找民乐团、交响乐团实录,这样的估计只有当时惊动政府的投资剧才能享受的了,音效也是实录,你以前应该知道的,用铁皮模仿打雷的声音,用什么木头碗模仿马蹄的声音之类的等等。

最后,最关键的问题,就像你说的,“那时候的比较好看动听”,嗯,非常对,像我上面说了那些,其实放到现在也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人换了一批,设备换更好了,所以关键的问题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这个质量不行了,当然也许很多是相对来说不行了,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现在的文化从业者的懒散,没有认真去做“作品”本身的东西了。当然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这说起来原因很复杂。

好吧,啰嗦这么多,希望能解你点疑惑。

㈢ 电影原声带的类型

一般来说,电影原声带唱片可以分成三种基本的原型,第一种是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第二种是以配乐(Score)为主的配乐原声带(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第三种电影原声带,是为最扑朔迷离的一种,当中所收录的音乐或歌曲在电影里完全找不到!以下我们就一一介绍这些电影原声带的形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以商业利益来说,歌曲原声带其实是电影原声带市的主力,一般来说,一张管弦配乐原声带能有五万张以上的销售量,就会被视做卖座的原声带,但歌曲原声带的销售量往往是配乐原声带的数倍有余,如管弦配乐原声带中的卖座纪录《星球大战》,当年创下400万张的唱片销售量,但同期的歌曲原声带《周末狂热》,其销售量高达2000万张,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再怎么灌水,也要设法推出一张歌曲原声带大捞一笔。
实际上,除了音乐电影以外,通常一部电影里真正为电影而创作的原著歌曲并不多,尤其不会多到可以发行一张电影原声带,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类原声带中大部份的歌曲,在电影里根本就找不到,这类原声带的品质时常良莠不齐,当中有仔细构思编辑的经典专辑,也有滥竽充数,纯为捞钱而发行的浮滥商品。一般来说,含有电影原著歌曲的原声带较具时代意义,如《第凡内早餐》、《毕业生》、《两小无猜》、《往日情怀》、《侠盗王子罗宾汉》、甚至是《泰坦尼克号》等(以篇幅来说,《泰坦尼克号》固然是以配乐为主的原声带,不过以市性来说,恐怕也有一大半的人买这张原声带是为了歌曲而不是配乐)。毕竟,要为电影构思一首好的原著歌曲,其实就和写一部好的配乐一样的困难,而一首动人的原著歌曲,也和一部好的配乐一样的有价值。
不过,电影歌曲的来源一直都很复杂,它们可能是请词曲作家特别针对电影写的(如《第凡内早餐》的Moon River、《往日情怀》的The Way We Were、《泰坦尼克号》的My Heart Will Go On),可能是选用切合故事题旨与戏剧需求的既存歌曲(如《麻雀变凤凰》的Pretty Women,《终极保镖》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第六感生死恋》的Unchained Melody),但常常也可能是从唱片公司提供给制片或导演的促销歌曲中挑出来的。很多时候,选用哪一首作品做为电影歌曲甚至和电影创作无关,反而和商业利益有关,因为歌曲出现在电影中,等于多了一项十分有利的宣传媒介,唱片公司有利可图,自然也不会少了电影公司一杯羹,这种情形下诞生的电影歌曲原声带,很多时候都是虚有其表,挂羊头卖狗肉,不过也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例子,如《捍卫战士》、《浑身是劲》、《鸡尾酒》等著名的歌曲原声带,当中的歌曲几乎都是新曲,但几乎都不是针对电影写的,而是制片,导演,音乐总监等,从唱片公司送上门来的数百首新歌中,视电影的需要挑选出来的,这些原声带选用的歌曲都很出色,和电影也结合的很成功,不论这些作品最初是否是为电影而做,其实还是可以成就一张很好的电影原声带,但以歌曲电影原声带庞大而浮滥的发行现况来说,称得上好的专辑占的比例并不很高。 以配乐为主体的原声带(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
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几乎都以歌曲为主,电影配乐(Score)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连《乱世佳人》这种当年红极一时的电影,电影配乐的发行也不受唱片公司看好,时至今日,电影配乐原声带所受到的重视已今非昔比,很多电影配乐早已脱离背景音乐的印象,成为新的当代经典,1977年的《星球大战》被认为是电影配乐原声带颓势逆转的关键,这张专辑卖出了跌破唱片公司眼镜的成绩,证明了纯配乐的原声带也具有雄厚的商业潜力与广大的接受度。
电影配乐原声带的产生有很多不同的来源,第一种情形,是实实在在来自电影原音轨的Soundtrack,不经任何编辑修改,完全将电影中可以听到的音乐原音重现,不过真正这样处理的原声带并不多,因为将电影中的配乐原音直接翻录成唱片,听起来未必很舒服,有时可能会很零碎或不具音乐上的完整性,通常Promotional Soundtrack Album才会采用这种原汁原味的发行型式,一般商业版电影原声带在发行时,还是会将这些原始的Soundtrack去芜存菁,删去一些不具音乐欣赏价值的枝节,同时也将音乐重新组合编排,以达到音乐欣赏时的流畅性,独立性与完整感。当然,这样的处理有时可能会造成遗珠之撼,因此我们又会看到一些所谓的完整版专辑,来达到补遗的目的,例如于1999年与2000年发行的两张《星球大战首部曲》电影原声带,音乐内容都取自电影原音的Soundtrack,但编辑方式和收录的音乐篇幅有不少差异,听起来的感觉其实并不相同。
而在前文也提到,很多电影配乐原声带所收录的音乐,并非真正取自电影的配乐原音,也就是说,不是取自原始的Original Soundtrack,而是音乐家根据配乐原谱,重新为发行唱片而特别选曲,编辑,演奏,录制的,如John Williams的《外星人》、《大白鲨》等代表作,当年与电影同步发行的原声带,其实并不是取自电影中的原音,而是John Williams根据原谱,为发行唱片而重新改写编辑,重新表演灌录的,反而90年代推出的《外星人》、《大白鲨》数位录音完整版,才是真正取自电影的原始音轨。这种发行原声带的方式,常提供给音乐家较大的发挥空间和整理机会,如在原声带中安排音乐家改编整理的演奏曲目等,同时在录音和表演的品质上也较为稳定,不像原音的Soundtrack,碍于电影后制作业的时间压力,有时品质会有瑕疵,不过在电影音乐制作技术与成本大幅提升的今日,很多原音的Soundtrack本身就已经表现的很完美了。而这样的电影原声带在制作的企图上,除了反映电影的精神,主题外,也特别着重于音乐本身的表现和独立价值。
1972年,RCA Records发行由George Korngold制作、Charles Gerhardt指挥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海鹰》(由Erich Wolfgang Korngold担任配乐,即George Korngold的父亲),首开电影配乐重录之先河。重录版的电影原声带通常选择具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的经典配乐,做为重新诠释整理的对象,让这些音乐以更精致的面貌以及更进步的录音技术重现。RCA Records当年的经典配乐系列是这类原声带的代表作,重录了《大国民》、《海鹰》、《乱世佳人》、《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北非谍影》等作品,后来许多唱片公司也陆续跟进,如Silva Screen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锦绣大地》,Varese Sarabande的《惊魂记》、《迷魂记》、《欲望街车》、《超人》、《大白鲨》、《远离非洲》等,都是非常出色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这些原声带在选曲上常收录全本乐曲,内容往往比原本的原声带更完整,有时在表现和录制技术上也超越了原先的电影原声带。重录电影原声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一部电影配乐,其音乐地位与历史价值的一种推崇与巩固,因为这些为电影而写的音乐,已经不仅只是电影的附属品,而是可以被独立表演、独立欣赏、独立分析,具有完整音乐价值的作品。
最后,不如举个例子《大白鲨》,来为大家说明一下上述几种配乐原声带的差异。《大白鲨》的第一张电影原声带,也就是1975年的MCA版,其实是一张Studio Re-recording的唱片,当中的音乐和电影中可以听到的并不完全相同,是John Williams扩充改写配乐原谱,并重新演奏灌录的演奏专辑,大家如果注意当年这张原声带的标题的话,会发现这张唱片的标题是Music From The Original Soundtrack,并不是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这是一张很好的唱片,拿下当届葛莱美音乐奖,但唱片中的音乐并不等于电影中的原配乐,John Williams拿下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是因为电影中的音乐,但他拿下葛莱美音乐奖是因为唱片中的音乐,两者并不完全相等。二十五年后,Decca Record发行了当年电影中真正的Soundtrack原始录音,在录音品质和音乐内容上,与MCA的版本有不少差异,而这些音乐,是电影中所有配乐原音重现,也就是名副其实的Original Soundtrack,同年Varese Sarabande发行第三张《大白鲨》电影原声带,在音乐内容上,取的也是电影中真正的全本配乐总谱,而不是MCA版中改写编辑过的表演乐曲,Varese Sarabande以更新的数位录音技术,由Joel McNeely指挥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重新表演灌录《大白鲨》的全本原配乐,并且按电影中的次序编排整部配乐,是很精彩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这三张《大白鲨》电影原声带的音乐内容与声音感受各不相同,而且,其实很难说哪一者可以被取代,因为基本上这是三次不同的录音与不同的诠释,甚至,也有不同的音乐内容,有兴趣的乐迷反而可以从这些不同诉求的版本中,更深入一部配乐作品的精神,当然,通常必须是有特殊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作品,才能受到这样的重视与瞩目,发行这么多种不同的版本。 没有使用在电影中,但挂名为电影原声带的音乐专辑
《厄夜丛林》是一部完全没有音乐的电影,但它发行了歌曲电影原声带,《骇客任务》、《新惊魂记》等歌曲电影原声带也都是这种情形,在电影里几乎都找不到这些原声带所收录的歌曲,这种电影原声带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也就是所谓的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唱片公司与电影公司在谈妥原声带发行权后,根据电影的主题和特色,结集一些相关的音乐来发行电影原声带,不论这些音乐倒底有没有用在电影里,这样的电影原声带等于是一张以电影作为灵感,加以联想附会,结集相关歌曲或音乐,凑合而成的音乐合辑。这种原声带大多十分浮滥,而且深受市需求与商业利益左右,很难说有什么创作价值,但成本低,回收快,难怪唱片公司对这种鱼目混珠的产品乐此不疲,美其名是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但说穿了是挂电影的名字捞钱的音乐商品。
另外一种情形,是所谓的Rejected Score,音乐家原本被聘请为某一部电影配乐,但因为种种因素走马换将,结果音乐家已经完成的作品,最后没有使用在电影中,如果这些音乐本身其实有不错的品质(只是不合适这部电影,或者更正确的说,是导演、制片人认为不合适这部电影),客观情况又许可的话(经费、时间、作品的品质与完整程度等达到一定的条件),这些被导演炒鱿鱼了的作品还是有可能绝处逢生,发行电影原声带,如Hans Zimmer的《K2》、Bernard Herrmann的《冲破铁幕》、Alex North的《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原声带,其实都是遭到回绝的原配乐,我们无法在电影里听到这些作品,但音乐家将这些作品当成个人的创作发表,这样的原声带也常使用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这个名词(毕竟叫Rejected Score听起来满泄气的),但在创作精神和品质上比上述一些名不符实的专辑高得多。

㈣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原著性的电影音乐是出自

吉斯公爵被刺记。
吉斯公爵的被刺,在电影艺术史上成为一部划时代的重要作品,成为电影由杂耍向艺术过渡的重要标志,并给予格里菲斯等后来的电影导演以深刻的影响,这部影片在电影艺术史上的意义在于,第一它在演员的表演方面有很大的变革,首次进行了在银幕上表现人物的心理尝试,用人物的性格代替了电影中传统的手舞足蹈的动作,从这部影片成功以后,就开始了一个用名作家,名导演,高尚题材和富丽场景来拍摄影片的时代,第二它第一次采用了圣·桑作曲的专门的伴奏音乐,包括序曲和为其中五个场面编配的五段音乐,每一段都配合影片情调。

㈤ 什么是迪斯科音乐,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迪斯科是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流行舞曲,电音曲风之一。音乐比较简单,具有强劲的节拍和强烈的动感。 60年代中期,迪斯科传入美国,最初只是在纽约的一些黑人俱乐部里流传,70年代初逐渐发展成具有全国影响的一种音乐形式,并于70年代中期以后风靡世界。

80年代,自张国荣的一曲《monica》风靡香港,迪斯科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从音乐上看,迪斯科一般以4/4拍为主,具有强劲的节拍,并且每一拍都很突出;它的速度大约在每分钟120拍左右;它的结构短小,歌词简单,又很多段落的重复。其实,所有的曲子,只要调整一下速度,改成每一拍都很突出的节拍,都可以变成迪斯科舞曲。



发展史:

Disco标志着以舞曲为基础的早期流行音乐的开始。绕开20世纪70年代日益繁盛的声音和疯克,disco强调节拍,甚至是歌手和歌曲。Disco是在那些不放任何的音乐除了舞曲的夜总会,discotheque(有译作:的士够格)后命名的。大部分在纽约的discotheque都是同性恋的俱乐部,DJ们因此专门挑选强烈节奏,重型风格的疯克唱片来播放。在disco出现后,唱片开始在电台播放,并且有很大的销量。很快,唱片公司和音乐制作者开始削减除了disco以外一切音乐形式的创作。自然的,这些唱片也有很强的流行因素,所以他们可以如此成功。Disco专辑常常不需什么改变---他们屈指可数的长的歌曲只是保持节拍在不停的敲打。同样的,那些单曲被发行为12英寸的唱片形式,有利于延长再混合的时间。DJ们可以混合这些磁轨,只要它们被标记为每分钟节拍的数量,就可以匹配每首歌的拍子。很快,一直以强烈拍子为标志的disco在流行音乐中占有了优势,并且每个乐队都融合了一些disco的成分,从摇滚明星the Rolling Stones和Rod Stewart到流行明星Bee Gees和新浪潮乐队如Blondie。一些disco乐队成为了明星---Donna Summer, Chic, the Village People,和KC & the Sunshine Band---自他们创作这些节奏和谱曲以来,都是制作者的音乐中扮演主要的媒介作用。Disco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逐渐失去了动力,但是它并没有消亡---它变异为了多种的以舞曲为基础的流派,从业余到专业的广泛的舞曲流行。

㈥ 电影音乐的历史 什么是电影音乐

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性质与特点
编辑
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像、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①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除神话片、童话片、科学幻想片以及现代的实验性的电影以外,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因而,电影音乐也不象一般供音乐会上演出的纯器乐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剧音乐、舞剧音乐那么夸张和程式化。
②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有时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进入有声电影时期,除音乐之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解脱了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超负荷的现象。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真正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艺术的美学功能。这使音乐真正地发展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形成分段陈述的结构,也有促进作用。

类型
编辑
现实性与功能性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这类音乐(或歌曲)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为现实性的音乐。

㈦ 世界第一首电影歌曲

第一首电影歌曲

阮玲玉、金焰主演的《野草闲花》(1930年摄制)中,有一首《寻兄词》,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它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即将声音录在特制的蜡盘上,然后用一种与放映机同步的唱机为影片配音。
寻兄词:

从军伍,少小离家乡;

念双亲,重返空凄凉。

家成灰,亲墓生春草,

我的妹,流落他方!

风凄凄,雪花又纷飞;

夜色冷,寒鸦觅巢归。

歌声声,我兄能听否?

莽天涯,无家可归!
世界第一,暂时还不太清楚!

㈧ 电影史上第一部交响化的电影配乐是什么配乐

鲨滩

8.2分加入收藏
主演:布莱克·莱弗利奥斯卡·贾恩那达塞多纳·莱格布蕾克·莱弗利
导演:佐米·希尔拉
类型:动作灾难恐怖惊悚
时长:82分钟
年代:2016
地区:美国
简介

㈨ 音乐结构的电影音乐的结构

电影音乐的结构是建立在电影音乐与电影的总体关系基础上的。
两种结构类型:框架型结构和点描型结构。 概念:指电影中,由主题音乐作为全剧音乐的框架,对全剧内容进行关照和概括,并做贯穿和发展的一种结构类型。
适于承载重大的题材与体裁,音乐往往承载着比较丰富的内涵与内含。经常使用主题音调的贯穿、发展和变奏手法。
两种类型:由主题音乐引申发展和由主题歌引申发展。
1、主题音乐引申发展的框架型结构
是电影音乐发展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结构类型。也是目前电影中最常见的结构。
一个或者多个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往往代表着电影当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地点或者情感线索。
单主题结构、双主题结构和多主题结构
a、单主题结构
概念:指电影中只有一个作为框架的主题音乐,她做为音乐的核心贯穿全剧。
范例分析:《红色小提琴》
“安娜主题”:
一、克莱蒙纳的神秘凄楚
二、维也纳的清新典雅
三、牛津的浪漫狂野
四、上海的压抑哀伤
五、克莱蒙纳的平静安详
b、双主题结构
概念:指电影中具有两个作为框架的主题音乐。这两个主题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剧中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范例分析1:《卡萨布兰卡》
一、歌曲“As Time Goes By”,作为影片的爱情线,代表着男女主人公里克和伊尔莎之间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割舍的爱情;
二、法国国歌《马塞曲》,作为影片的政治线,代表着来到卡萨布兰卡的各国居民,特别是地下党成员,对纳粹暴行的反抗和斗争的决心。
范例分析2:《时光倒流70年》
一、《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代表着麦肯娜与科里尔冥冥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比较含蓄;
二、时光倒流主题则是二人爱情的明确写照,显得更加直白。
c、多主题结构
概念:电影当中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作为框架的主题音乐,它们各自代表着剧中比较重要的角色或者情绪色彩。
多主题结构是框架型音乐结构中最为常见的结构模式
范例分析1:爱德华大夫
(1)序曲和终曲的使用
A、B、C主题的使用向观众预示着影片圆满的结局
(2)字幕音乐的使用
引入新的音乐元素D,让人不寒而栗。E主题作为过渡的音乐使用。
(3)场景中的音画同步
场景音乐直接来源于主题音乐,在音画同步配置的过程中完成了主题的贯穿和发展。
(4)音乐的持续使用
音乐持续的时间很长,跨越好几个场景,根据影片的内容按照主题音乐为框架形成各种变化。
(5)高潮中的音乐使用
每一个主题在出现时都有一个明确的情感意义。影片中需要表态特定情感或气氛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爱德华大夫》的七个主题
Theme A:
轻快活泼
Theme B:
中性
Theme C:
爱情主题
Theme D:
偏执主题
Theme E:
过渡连接
Theme F:
含蓄爱情
Theme G:
凶杀主题
范例分析2:《蓝》
由于存在多个主题音乐,因此采用多主题音乐结构的影片往往会具有类似交响乐的音乐布局。主题音乐、场景音乐,甚至影片结束时的音乐都会成为音乐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与人物命运相关的几个主题音乐
表现朱莉悲剧命运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主题音调:
朱莉丈夫创作的协奏曲帕蒂斯主题,代表朱莉丈夫的精神存在:
奥利夫创作的主题音乐:
(2)与众不同的“空镜音乐”
在影片中,导演经常反常规的用长达数十秒的黑镜去凸显音乐,音乐既是被镜头托出,实际上又是在延伸着画面,与情与景都是浑然天成。
(3)概括与发展性结尾音乐
结尾音乐是高度抽象和高度概括的比喻,结构类似采用奏鸣曲式的交响乐的尾声。
从合唱开始,先后出现了居中人物的画面组接,似乎在概括影片中发生的故事。
长达2分钟的帕蒂斯主题和朱莉的头部特写不仅是回顾,似乎还暗示着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心结。
女邻居善良的亲情、同情心和对自己职业的特殊解释是否也是一种人生。
吹笛人与朱莉的人生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为什么屡屡出现在朱莉面前,有什么必然联系?
……
另外:
如果影片的主题音乐是具有哲学情怀的主题音乐,或者是具有某种象征性符号作用的主题音乐,那么该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之间的区分就不是非常明显。这时影片的音乐结构仍然属于主题音乐发展而成的框架型结构,只是主题音乐是站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对影片进行关照而已。
主题歌引申发展的框架型结构
作为电影概括提点剧情的音乐形态,主题歌在旋律上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主题歌的旋律作为全剧的音乐主线进行贯穿发展,并与具体的场景音乐相结合,这时主题歌的旋律的作用实际上就等同于主题音乐;
另一种形态则是主题歌的旋律与影片当中具体的配乐无关,却能够用它所营造的气氛为影片营造一个整体上的艺术框架,而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音乐主要是点描型的场景音乐。
a、主题歌旋律贯穿发展式的框架型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的电影,其主题歌旋律的作用与主题音乐一致。或者说,主题歌就是若干主题音乐连接到一起,加上歌词形成的。
b、主题歌旋律不参与贯穿发展的框架型结构
电视剧中的主题歌在多数情况下不作为主题音调来进行贯穿发展,着重考虑用歌词的意境来统领全剧。但当每一集在播放的时候都能够对主题歌进行一次重复,因此主题歌旋律实际上也起到了贯穿全剧的作用。并且往往还会出现一些具有部分贯穿性的、代表特定形象与情感的音乐,这也是对作品音乐形象统一化的一种弥补。 概念:电影的音乐当中没有一个能够占据核心地位的主题音乐,剧中所有的音乐几乎都是为独立的场景而专门创作的场景音乐或插曲,或者是过渡性的转场音乐,以此作为点描来为电影添彩增色。
以修饰方法来分,点描型的音乐结构可以分为四种:情节性点描、过渡性点描、色彩性点描和综合性点描。
情节性点描
概念:电影中的音乐能够参与到场景当中,从而带动情节的发展,营造气氛。
特点:“惜乐如金”,但一旦使用音乐,就要让它发出异彩。所以往往出现在以情节取胜的电影里。
过渡性点描
概念:电影中的音乐基本不参与到情节当中,只起一个场景过渡的作用。
特点:音乐的比重较小,每段音乐也比较短,只把音乐作为一种转场的手段来应用。
色彩性点描
概念:是点型结构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音乐点描方式。
特点:音乐的类型比较丰富,音乐的使用量也比较大,其作用类似于音响,因此在许多的动作片和科幻片中比较多见。
范例分析:《黑客帝国》
影片的音乐用量很大,达到100分钟。且构成极为复杂,包括传统的管弦乐器、电声乐器、合唱、MIDI合成合成音乐,以及其它特殊乐器。
此影片配乐追求的不是旋律性,而是动态和节奏的变化。
音乐和音响合二为一。
综合性点描
概念:大部分采用点描型音乐结构的电影作品,都会含有情节性、过渡性和色彩性点描音乐。如果很难区分哪一种点描性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就可以将其音乐结构称为综合性点描结构。

阅读全文

与最早的电影音乐采用什么形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乔杉演的电影是音乐人 浏览:747
2021台湾电影上映时间表 浏览:192
薇娅直播间电影票如何兑换 浏览:402
想做电影导演选什么专业好 浏览:779
巧克力工厂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05
正古宅惊魂电影演员 浏览:59
齐步走的灯谜猜一电影名字 浏览:477
千王1991电影完整版梁朝伟 浏览:773
海鲜大餐电影中文版 浏览:531
看动漫电影的app大全 浏览:284
电影院音响系统是什么 浏览:11
沙漠电影十大巅峰之作 浏览:74
有关蟒蛇的电影泰国 浏览:780
平遥电影节什么时候 浏览:611
韩国喜剧电影泰国 浏览:239
电影院英文意思 浏览:945
电影赌王大骗局优酷 浏览:826
花样年华戛纳电影节 浏览:300
抖音南京南京电影中配的音乐 浏览:699
三少爷的剑电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