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最早电子音乐电影

最早电子音乐电影

发布时间:2022-07-21 18:17:04

Ⅰ 中国引入电子音乐演奏的第一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可能是《云宫迅音》,中国最早使用电子乐器演奏的一首歌曲之一

Ⅱ 影视剧音乐的历史

1.最早在影片上发声的电影音乐 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幕,在需要配乐时立即把唱机磁头放在唱片上。中国最早的发声电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该片由邵醉翁导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联华影片公司摄制了《母性之光》,该片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插曲《开矿歌》的曲调清新、刚健。同时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音乐中。
2.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音乐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无声电影需要用音乐来渲染剧情,也可以以此掩盖放映机的噪音,于是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乐纪录影片《基督教的士兵》。这部纪录片长50分钟,由救世军巴依奥斯克普公司拍摄,为影片配乐作曲的是澳大利亚音乐家R·N·马卡诺里。1908年11月17日,法国巴黎公开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杀》,是世界上最早配乐的故事片。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萨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体声电影音乐 1932年,巴的电影制片人阿贝尔·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电影中配上立体音响,从而获得专利。这是根据甘斯的无声电影巨作《拿破仑》改编的,该片于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马温特影剧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合作制成的立体声音乐。影片的音乐由费城交响乐团演奏,雷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4..最早的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从1934年开始,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设最佳作曲、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项奖。作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一系列音乐的作曲家,配乐奖不是单纯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的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主题歌的对象。在1942年第15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美国著名音乐家欧文·伯林担任了最佳歌曲奖的授奖人。他打开密封名单后,惊愕了一下,随即笑逐颜开地说:“我很高兴能把这个奖颁给这个我久已熟识的家伙。”原来获奖的正是他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圣诞节》,欧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给自已颁奖的人。
5.中国第一部配音电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编辑,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放映时,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而且名扬东南亚各地,上海远东公司的代表菲律宾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买下了这部影片的上映权。
6.中国最早的电影主题歌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电影《野花闲草》中的《寻兄词》。在电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据电影的主题思想写成主题歌,对增加气氛和阐发影片的主题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寻兄词》由《野花闲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两人主唱。尽管《寻兄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微不足道,但由于它是中国第一首电影主题歌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Ⅲ 中国第一部音乐电影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音乐电影《天籁绝唱》目前正式更名为《鹰笛天缘》.
中国第一部音乐电影《鹰笛天缘》9月15日上午11:30在我州道孚县龙灯草原举行了开机仪式。由广东黄河集团投资,山西电影制片厂、北京经典年代影视公司、北京当然文化等几家公司联手打造,甘孜州委、州政府联合拍摄的《鹰笛天缘》是一部不同于传统电影表现手法的时尚电影。唯美的艺术色彩和感人的故事,通过音乐的纽带,旨在锤炼一个中国电影史上创新的坐标。

剧组最终选择我州的道孚、甘孜、德格等一些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区域作为该影片实景拍摄地,美丽而神秘的高原景色令剧组成员赞叹迷恋不已。虽然拍摄环境异常艰险,但剧组也表示,“我们一定要拍出最美的中国首部音乐电影,以最艺术化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汉藏相融的爱情童话,向世界展现藏区的神秘与美好,展现出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

甘孜州正在争取将片名《鹰笛天缘》改为《康定天缘》,剧中涉及甘孜州内的地名也尽量以现在的实名出现。
女主角:聂鑫
男主角:曲尔甲

Ⅳ 哪些电影原声用了大量的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是使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的音乐;而创作或表演这类音乐的音乐家则称为电子音乐家。一般而言,可使用电子机械技术与使用电子技术制作的声音来区别。使用电子机械制造声音的设备有电传簧风琴、汉门式电风琴与电吉他;而纯粹的电子声音制造设备则有特雷门、声音合成器与电脑。电子音乐一度几乎完全与西方,特别是欧洲的艺术音乐连结,但自从1960年代晚期以后,因为摩尔定律造就了可负担的起的音乐科技,意味着使用电子方式制作音乐变的越来越在各国不同区域流行的领域普及与发扬起来。今日的电子音乐包含各式各样以及范围从实验艺术音乐到流行形式如电子舞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发展的电子音乐成为了重要形式配乐,发出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气息。本文分析在音乐的本质,之间的关系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对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风格,形式,探索电子音乐的独特魅力的电影配乐。早期主要用于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的惊悚小说,常常作为背景音乐,关注声音的功能,主要的使用电子音乐技术组件,摆脱传统的“音乐”的概念。作为第一个恐怖电影“弗兰克斯坦的新娘(ThebrideofFrankenstein,1935)是用于电子音乐,音乐是弗朗茨瓦,采用早期电子键盘乐器——马特(OndesMar2tenot)效应,使怪异的气氛。与马特类似电子琴,后来在好莱坞,常用的甘肃民勤泰勒是一个管。泰勒民勤激烈泰勒在1922年被俄罗斯和明(LeonTheremin)的发明,在1927年早期电子仪器被介绍给美国,它可以玩一种很神秘的,有点恐怖的声音,给人神秘的感觉,一进入美国公布的美国人有权使用它在电影配乐。如20世纪40年代希区柯克两部“黑色电影”名作《爱德华大夫》与《失去的周末》中就使用了这种乐器。这两部影片的配乐作曲家罗萨(MiklosRozsa)还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作为一个音乐历史上的著名作曲家,罗曾经说过:音乐的功能,而不是图形的特殊心理效应!罗莎在影片中使用的电子乐器民勤泰勒,是适应风格影片的基调,将影片中的张力表现淋漓尽致。

Ⅳ 电子音乐

电子乐先锋穆格的逝世,引起电子乐迷的回忆。逝者往往提醒人们旧时代的消亡。从50年代的磁带到新千年的苹果电脑,音乐不再是传统乐器支持的歌曲、歌剧或者交响乐,在今天,它变成了数字,变成了是声音,甚至可以是自然界的任何一种可能。

如今,电子音乐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但在国内,它仍处于前卫音乐行列,不知道它究竟从何而来,和我们熟悉的音乐究竟又有那些关系。电子音乐“史记”讲述的就是这段短暂却极具爆发力的电子乐历史。

电子乐诞生

“开演不久,一部分听众认为斯特拉文斯基有亵渎音乐的企图而怒不可遏,有人吹口哨,有人尖声喊,以示不满。我们这些喜欢这种音乐的人发现音乐中的言论自由受到钳制,便仗义执言提出抗议。当晚的情形,就像一场为艺术而战的生死搏斗。乐队的声音根本无法听见,舞台上的演员只能把一切置之度外,全凭感觉起舞。指挥也在大声作吼,以助演员一臂之力。”

———一位评论家描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场面

如果要说起现代音乐,也许我们不得不回到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剧院的那个晚上,那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的晚上,根据当时的报道,演出大厅里的观众几乎在一瞬间就分成了两派,并且这次的骚乱相比达达派所引起的混乱场面也毫不逊色。

今天的音乐评论家们相信斯特拉文斯基并非有意制造这种音乐上的分裂,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那段混合了狂欢,奢靡,强烈的破坏欲,革命,以及对未来工业世界满怀憧憬的时间里,要想在音乐理念上继续遵循古典浪漫主义的规范对于某些作曲家来说几乎是种折磨。

斯特拉文斯基最早是把《春之祭》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才把它改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其实不管什么形式,这部在节奏与和声方面完全和古典作品划清界限的作品注定了要成为现代音乐的起源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是多风格的。前期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并表现出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狂烈的节奏、严酷的力量与热情的偏爱。中期的音乐清澈、简洁、单纯、清晰,属于新古典主义乐派。这一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剧《普尔钦奈拉》,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年作者将此剧改为同名组曲,这是作者沉迷于18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后期他抨击过十二音体系,但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竟又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业余学习音乐,终于成为现代乐派中名符其实的领袖人物。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拘一格,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表现手段。当人们正在评论他的某种风格时,他早已转向了另一种新风格。在种种风格流派的创作中都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十二音体系”的建构

和斯特拉文斯基相比,同时代的另一位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在当时并不是那么受到关注。但是实际上,勋伯格所创造的“十二音体系”从理论和技术上为现代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二音体系”,也被叫作“序列音乐”,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八度音的范围内,包括半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作曲家在创作时,大调或者小调的音阶基本可以放弃,只要将这十二个音符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成一个和几个序列。

可以想象学院派作曲家在刚接触到序列音乐时的困惑和愤怒,但是今天的音乐必须要对勋伯格表达自己的敬意,正是“十二音体系”将音乐从某种规则中解放出来,尽管那只是第一步,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追随勋伯格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本人和他的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创立的“新维也纳乐派”对于后来的先锋音乐家们影响深远。而斯特拉文斯基在经历了一段“新古典主义”的时期后,也自然而然的转向了序列音乐的怀抱,你不能说这仅仅是个偶然的选择。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净夜》(1899年)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钢琴曲是十二音体系作品的开始。

被冷落的旱其电音

另一方面,也许更早的一些时候,一些科学家对于电的使用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各种在当时看来不可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电器被发明出来。这些发明者也很快就意识到,电波的原理实际上和声波类似,都是一种频率上的振动,通过电流振动而产生的频率出现在人耳朵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就成了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这种声音叫做电流噪音,看上去这种声音和音乐一点也搭不上关系,甚至大多数医生都认为电流噪音会造成人的神经损伤,使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

但是还是有些人迷恋这种属于未来的声音,1876贝尔发明的电话和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算得上是对电流的合理运用,而且通过留声机,音乐第一次找到了大众化的载体,这和坐在音乐厅里或者在家看乐谱完全是两回事。和电话与留声机相比,大约在1922年左右,一位年轻的俄国科学家雷昂·特里明发明的一款机器

却是完完全全谈不上普及,这是一种利用声场波形的变化来控制声音的机器,也就是利用演奏者的身体在两根金属天线之间的相位改变而发出相对应的声音,他将这机器命名为Thereminvox,后来被简单的用他的名字称为“特里明”。特里明先生深信电子学在未来伟大的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里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想法是对的,只不过他的伟大梦想却是在美国才真正付诸实现,那是在他移民到美国之后的事情。

大概也是在1927年左右,这台机器首次被介绍给美国社会与大众流行音乐界,当时正是美国爵士乐的大发展的年代,尽管特里明立刻被RCA唱片公司买下代理权,并大量制造了五百台,但在当时这个既不用手指拨弹、敲打,也不用嘴巴吹奏的“乐器”却是困惑了许多人,尤其对于当时强调乐器吹奏技巧的爵士乐手而言,这玩意根本不在他们的眼里,许多乐手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个昂贵的玩具罢了,即使特里明先生在30年代就已经在卡内基音乐厅向大众展示了一场在当时极为先进的电子音乐演奏会,但是仍然在音乐界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反响。不过在电影界,特里明倒是得到了不少回应,它经常被用在后来的许多惊悚电影和间谍电影的背景音效配乐里。直到后来,特里明的价值才被电子音乐家认识,并开始被广泛地使用,甚至也许有些过于广泛了。

二战之后,技术催生的“声音”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撕碎的不仅仅是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格局,也不仅仅是人们对于一个美好世界的渴望,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次战争完全摧毁了人们头脑中的一个缓慢而古老的古典田园,并且切断了未来与过去的联系。战后的世界以一种加速度向着现代社会而去,这种变化必然会在艺术和音乐中有所体现。

战后最重要的一位音乐家,也许要算是约翰·凯奇了,虽然到今天,也仍然有一些人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即使是那些对他不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凯奇,现代音乐的面貌将很有可能会呈现出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态势。和其他的音乐家比起来,凯奇更像是个演说家和哲学家,尽管他自己的作品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但是似乎他的关于音乐的演说对大众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从凯奇不同时期的演讲中,人们逐渐地发现,“音乐”这个词慢慢地被“声音”所代替,这些演讲传达了一种新的欣赏态度,“新的声音,要有新的听法。不要力求听懂,而是要注意音响的活动。”但是从古典音乐里延续下来的欣赏习惯要想在一夜之间完全改变谈何容易,尤其要让西方的听众们接受凯奇的东方式禅宗思维更是难上加难。

也许为了刺激那些对他非难的评论家和观众,凯奇在实验的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超出大众所能接受的范围,像加料的钢琴,投硬币作曲等等。也许正是因为凯奇的音乐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他对这种音乐传统的冲击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尽管凯奇在1939年就已经录制了最早的电子音乐作品之一,《想象的风景第一号》,但是这种把电子管振荡器产生的电流声音录制在七十八转胶木唱片上的方式实在是太过昂贵和复杂。一般的情况下,像瓦雷兹,鲁索罗和希林格这样的音乐家们更多的是记录下他们的想法,而真正实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这样的情况一直要到新的录音设备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约翰·凯奇JohnCage(1912-1992),音乐试验家,他摒弃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钢琴”的先驱者出名,“加料钢琴”就是在传统钢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间,放上各种不同的物体,从而改变原来的音响和音色。凯奇研究了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无音乐,最著名的作品《4分33秒》,前所未有的无声乐曲,该曲的休止符长达4分33秒,创最长休止符的世界纪录。�

磁带录音机的诞生

很明显,磁带作为音乐载体,这种媒介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乐谱和胶木唱片,它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最重要的是改变和处理录制在磁带上的声音非常地容易,因此磁带录音机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音乐家们的兴趣,这是一个媒介改变音乐的活生生的例子。

到了五十年代,发展已经趋于完善的磁带录音机彻底改变了先锋音乐的方式,这个类似于音乐革命的行为要归功于两位法国音响工程师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

四十年代,谢菲尔和皮埃尔作为同事共同为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录音室工作,不过严格地来说,他们的作品和电子音乐其实走着完全相反的两条路。那些录在磁带上的声音并不是来自于某个电子乐器,而是直接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然后音乐家们再利用磁带录音机特有的功能对这些声音做技术上的处理,像改变速度,倒转,剪切,叠加音轨等等,由于里面的声音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声音,因此这种音乐被称做“具像音乐”或者“具体音乐”。

1949年,皮埃尔·谢菲尔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为一个人的交响乐》,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不断地和其他的先锋音乐家合作,像瓦雷兹,梅西安,斯托克豪森等人,这些人对于后来的电子音乐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知道他们的人仍然不算多。

尽管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领导的声音研究小组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电子音乐这个尚不成熟的领域,但是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还是非常自然地把这两种听觉效果极其相似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也是在1949年,美国的工程师制造出了第一台Vocoder,也被叫做“人声变幻器”,这台机器随即被运到了德国波恩的语音学协会。

这台机器特殊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为自然界的声响带来一种独特的电子化效果。“人声变幻器”立刻引起了科隆电台的一位制作人罗伯特·贝耶的浓厚兴趣。随后的一年里,贝耶以这台机器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了德国早期电子音乐的一个重要据点,斯托克豪森就曾经在这里工作。通过这个实验室的努力,具像音乐,或者说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终于开始沾上了电流的味道。

爵士乐与摇滚乐的改变

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算得上是现代音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少数,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代音乐并不是以一种形态出现的,但是无论怎样,各种可以被称作是现代音乐的音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对和声功能的破坏,比如说不稳定的节奏或者根本毫无节奏可言,比如说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噪音的运用,比如说对发声乐器的功能的再定义。从这些角度来看,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算得上是现代音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少数,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批爵士音乐家就决心对传统的爵士乐进行改革,从查理·帕克和查尔斯·明格斯开始,到欧涅·寇曼和桑·拉,爵士乐从一种在低级酒吧里演奏的黑人传统音乐变成了激进的实验音乐。这种变化确实耐人寻味,但是事实上并不突然,黑人音乐里一直有某种对规则的破坏倾向。

自从和古典音乐分道扬镳之后,先锋音乐也一直在寻找能够给自己带来生命力的音乐形式,音乐家们对于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突然发现那些简陋的自制乐器发出的声响,以及这些声响所组成的结构,完完全全地代表了音乐的现代性。

而在摇滚乐的领域,甲壳虫乐队在1967年录制的唱片《佩珀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让这四个小伙子一下子从流行歌手转变成了严肃的音乐家。在这张唱片中,制作人乔治·马丁充分发挥了从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那里流传下来的对磁带的处理技术,每一个听到这张唱片的人都会惊讶于其中的声音墙和变幻莫测的效果,要知道,那还是三分钟长度的爱情流行歌曲的时代。

当然,后来的摇滚乐手要比甲壳虫乐队走得更远,像八十年代纽约兴起的“无浪潮”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摇滚乐的基础,不过其中的科技因素不可忽视。和五十年代的实验音乐家遇到的情况一样,新的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也在改变着音乐的面貌。以前需要音乐家用剪刀和胶水仔仔细细完成的作品,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动动鼠标在电脑上就能完成,录音方式的改变造成了音乐本身改变,现代的电子音乐家们聪明地使用了前人留下的成果。

九十年代电子音乐大爆发

从九十年代中期电子音乐大爆发开始,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带上了电子的味道,甚至世界音乐也成为了电子音乐中的一种素材而被经常地使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音乐家面对的可能性更多的时候,音乐就更多的是在于选择而不是创造,而这样的选择总是会伴随着某种泛滥的趋势。

其实从一开始,现代音乐就是基于一种和古典主义决裂的概念,而在这个概念之上随着科技,或者说器材的发展而跟进。并且,整个音乐的未来恐怕都和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至少从目前看来,音乐家的作曲技法的改变对音乐的未来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真正的关键仍然是科技。

但是,尽管科技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因素,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作品,仍然是那些直接来自于内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的深刻的情感。换句话说,人性化的电子乐并不是一种奢望,也不是流行电子乐的一种宣传策略,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斯特拉文斯基,或者勋伯格,或者约翰·凯奇,或者那些最早使用电子设备来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们,他们相信通过破坏音乐的结构,破坏人们习惯的听觉经验,以及通过电流产生的声音,人与人的情感是可以达到沟通的。

Ⅵ 中国最早的电子音乐出自哪本电影

《云宫讯音》老版西游记片头曲,融合了管弦乐和电子音乐。

Ⅶ 电子音乐发展史

【 1876年 】 1876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把1876年作为电子音乐元年其实一点都不牵强附会。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 1877年 】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土炮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 1913年 】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Luigi Russolo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噪音的艺术”宣言。他号召所有未来主义音乐家都用噪音来取代交响乐队乐器声音的限制。要知道那时候连打击乐都属于“噪音”的范畴。
【 1939年 】 John Cage写作了他的《想像的风景/第一号》。这首曲子用的是电子音符。尽管John Cage不是纯粹的电子音乐家,但他每次搞搞新意思,现代音乐的发展就往前跨一大步。
【 1949年 】 法国人Pierre Schaeffer利用自己在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职位便利创造了他的《为一个孤独者所作的交响乐》。这是第一件具象音乐作品,也是第一个利用磁带的可能性创作的作品。“具象音乐”说穿了就是“剪刀加糨糊”(cut n' paste)的音乐。今天所有搞电子音乐的都遵循这种前卫法则。封Pierre Schaeffer为电子音乐的老祖奶奶绝对贴切。
【 1951年 】 Les Paul的名字对搞摇滚的肯定很熟,电吉他就是这厮发明的。一架电子合成器与电子琴的区别就在于合成器里装了许多块效果器。
【 1956年 】 Stockhausen录制了《Gesang Der Juenglinge》(青年之声)。从此一位电子音乐巨星诞生了,到现在那些做电子音乐的小屁孩还尊他为电子音乐大师,他也无比臭屁地告诉他们:“你们玩的我早在几十年前就全玩过了,你们歇菜吧。”
【 1958年 】 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应建筑师柯布西埃的邀请,法国音乐家Edgard Varese把电子噪音和飞机的声音拼贴在一起,创作出了电子音诗,在柯布西埃设计的菲利普展馆里播放。这可能是最早的ambient音乐,没有人会到处找演奏者在哪,走进建筑便是走进了音乐。
【 1963年 】 具象音乐开始走进大众。BBS电台长篇科幻剧“Dr. Who”,大胆启用具象音乐作配乐,把数百万英国家庭主妇吓得要命。随后整个60年代便是电子音乐入倾流行音乐的小打小闹过程。The Beatles在白色专辑里运用了具象音乐;the Grateful Dead乐队在《Anthem of the Sun》磁带拼贴;Miles Davis和Herbie Hancock也把Stockhausen看作是帮助他们创造fusion爵士的重要影响……
【 1974年 】 德国乐队Kraftwerk发表了《Autobahn》。这首24分钟的长曲,完全用了电子声音模拟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段旅程,成了当年的热门金曲。Kraftwerk最大的贡献是让电子乐彻底与摇滚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脱离了关系,在音乐分类上独立了出来。
【 1975年 】 Brian Eno遭遇车祸。这绝对是“塞翁失马”的现代诠释。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Brian Eno在雨声与蚊样的竖琴音乐的交响中悟到Ambient的真谛。随后才有了他发气功一样的唱片《Music For Airport》。
【 1977年 】 Donna Summer发表了《I Feel Love》这算得上第一支完全用电子乐器制作的流行小调,用来当口水歌也可,用来跳舞也可。Donna Summer在电子音乐的背景上,假装高潮迭起,于是张扬“性即是权利”的Disco音乐便从这首歌开始了。
【 1979年 】 当所有人都开始厌倦朋克的时候,一众欧洲艺术院校出来的青年将Kraftwerk式的电子音乐和流行小调混在一起,便有了Synth-pop(合成器流行曲)。Gary Numan的出现算是这种风格诞生的标志。以后像Human League、Heaven 17、Depeche Mode都算是集大成者。
【 1981年 】 Grandmaster Flash激动人心地发现其实唱机并非只是唱片回放设备,通过意外在唱片上进行scratch(乱刮),获得了全新的音乐。是他让唱机获得了新生。他便是历史上第一位Hip Hop DJ。
【 1982年 】 日本人大发飚的一年。雅马哈的DX-7合成器使用了数码技术。同时日本合成器制造商Roland无可比拟的TR-808鼓机和TB-303贝司机发行。从此,日本机器开始了在电子音乐领域里漫长的统治生涯。
【 1983年 】 House音乐诞生了。美国的芝加哥Warehouse俱乐部,DJ叫Frankie Knuckles。他把Donna Summer催情的Disco音乐加上廉价鼓机制造出来的节奏混在一起,把舞池里的男同性恋者搞得兴奋异常。第二天,所有人都跑到唱片店去对老板说:“我要他们在Warehouse里播的那种唱片。”House就这么叫开了。直到这年Jesse Saunders发表了“On and On”才宣告第一张House唱片的诞生。
【 1985年 】 底特律人Juan Atkin发表的《No UFOs》被认为是第一张Techno唱片。其实Techno这个名字借用了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那本《第三浪潮》里的小标题“Techno Rebels”。其实Techno也不是他发明的,1981年,Juan Atkin老听Kraftwerk的《Computer World》,一心要做这样的音乐。于是和Derrick May以及Kevin Saunderson克隆了一把,便有了日后汹涌澎湃的Techno音乐。
【 1988年 】 英国的Summer of Love上,许多参加跳舞派对的人因为磕药的缘故,对原先House音乐的节奏已感到不满足。所以部分DJ便开始把原来的House舞曲唱片故意增加每分钟33转的速度播放。因此便诞生了Hardcore,它被定义为“终极快乐”的音乐,由于原始唱片被速度加快播放后,人声产生变形,听起来滑稽而有趣。
【 1989年 】 由于毒品泛滥,英国许多俱乐部被政府控制。跳舞音乐派对不得不挪到户外,便有了锐舞文化。锐舞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drug,另一个播放音乐的DJ成了明星,制作音乐的音乐家反倒没DJ有名了。
【 1990年 】 Happy Mondays乐队在锐舞文化上受到启发,将电子和摇滚融合到一起。
【 1991年 】 Massive Attack凭借《Blue Line》作为首支Trip Hop乐队正式登场。以欧陆club音乐趣味去改造美国Hip hop便是Trip Hop的初衷。那候trip hop这个词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 1992年 】 Goldie的“Terminator”一曲融合了Hip hop和Hardcore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倒意外发明了Jungle音乐。当代的Trance音乐亦在这一年出现,当时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的锐舞正如火如荼之中,在Techno的节奏里加进优美动听的旋律便成了Trance音乐标准范本。
【 1993年 】 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了Sonar音乐节,于是每年就像米兰之于时尚界一样,最新款的电子音乐都会跑到Sonar去发布。这一年,英国的Warp唱片公司发行了Aphex Twin以Polygon Window的化名所发表的《Surfing on the Sinewaves》唱片算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系列音乐,把一批跳脱出跳舞功能的实验电子音乐家收罗旗下。
【 1994年 】 第一张Café del Mar的店堂音乐精选唱片灌录成CD公开发售。Ibiza岛上的chill out之音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同。以往只是Jose Padilla自己关起门来挑选一些Jazz、Downtempo、Classic音乐播放,他把那些最舒缓香艳的篇章拿出来衬托Café del Mar销魂蚀骨的落日。
【 2000年 】 整个2000年的夏天都是UK Garage的天下。BBC Radio 1从英国那些地下电台把专门播放界于Jungle和Soul之间的UK Garage舞曲DJ挖过来大肆鼓吹,整个UK Garage音乐便蔚然成风。
参考资料:http://www.midi168.com/bbs/showthread.php?t=752 http://www.wuya.org/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

Ⅷ 电影原声带的历史

我们回顾最早于1937年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会发现当年并没有电影原声带,甚至接下来发行的几张电影音乐唱片如《绿野仙踪》、《森林王子》等,也都没有。若依当年最原始的定义,这些音乐商品的确都不是Soundtrack。
最早的电影原声带指的是电影放映时的音乐轨,电影中主要的声音包括了对白,音效与音乐,各自录制在不同的音轨上,在播映时再同步播放混音,而Soundtrack指的便是当中的音乐轨,这些音乐轨的内容,也就是电影中实实在在可以听得到的每一段音乐。早期的电影音乐唱片,并不是把这些放映带上的Soundtrack直接拿来转录到唱片上,而是根据作曲家的原谱,重新演奏灌录到唱片上的,因此,当年这些专辑并没有被称做Soundtrack,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等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收录的内容都以电影中的歌曲为主,而且是为唱片重新演唱录制,并不是电影中原音的Soundtrack,接下来于1942年发行的《森林王子》,算是最早以唱片型式发行的纯音乐电影配乐,它是由Miklos Rozsa将自己的配乐改写成组曲,重新演出灌录的唱片,也不是直接取自电影的Soundtrack,而且这张唱片中还加上念故事的口白,听起来像一张加了配乐的儿童说故事录音带,不过由于这张专辑的成功,带动了后来纯音乐电影配乐做唱片录音与市发行的风气,当年这些电影配乐唱片都不是直接取自电影中的Soundtrack,而是为录制唱片而重新选曲,表演和录音的音乐专辑。直到1949年,米高梅电影公司推出由Miklos Rozsa担任配乐的《包法利夫人》,这张唱片成为第一张直接将电影中的Soundtrack发行上市剧情片电影配乐专辑。
实际上,米高梅是最早将电影音乐唱片定名为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的公司,米高梅所发行的第一张Original Soundtrack,是1947年《Till The Clouds Roll By》,这是一部描写音乐家Jerome Kern(作品有音乐剧《画舫璇宫》等)的传纪式音乐电影,自此之后,Original Soundtrack Album的发行,成为电影公司与唱片公司眼中一块耀眼的新大陆,包括米高梅、派拉蒙、Decca Records等公司都陆续开始将旗下的电影配乐整理成专辑唱片做市发行。1968年派拉蒙发行Nino Rota的电影配乐原声带《殉情记》,创下三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紧接着电影歌曲原声带《毕业生》也创下出色的销售成绩,电影原声带成为唱片市中一项实力不容小觑的新品种,日后写下历史新页的电影原声带还有将流行音乐与通俗管弦作品合而为一的《洛基》、带动迪斯科热潮的《周末狂热》、重振大型管弦电影配乐声势的《星球大战》,以及将电子音乐的内涵大幅提升的经典配乐作品《火战车》等。
今日,我们统称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专辑为Soundtrack Albums或Soundtrack Records,这种音乐专辑的内容其实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有时甚至名不符实,除了收录原著配乐(Original Score)、收录电影歌曲(Songs),甚至还可以收录各种根本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不论是什么内容,只要包装和文案能和电影扯上一点点边,就可以凑合一堆音乐发行电影原声带,许多乐迷已经越来越搞不清楚,买的原声带中倒底有没有自己要的音乐?

Ⅸ 电子音乐的起源原理

一、电子音乐的起源

电子音乐起源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最早的声音记录装置外表上可以记录声音,但是无法回放,是1857年由法国人爱德华-里昂·史考特·迪马丁维尔发明的声波记录仪。

李·德富雷斯特于1906年发明的三极真空管,是第一个热电子阀或者称真空管,导致电路可以创造且放大音乐讯号、放送广播波形、计算数值,并且进行其他各种功能。1954年,史托克豪森创作了他的《研究2》,这是第一部以乐谱形式出版的电子音乐作品。

二、电子音乐的原理

电子音乐是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其它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结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作品。

(9)最早电子音乐电影扩展阅读

电子音乐的空间布局与转换:

在电子音乐的静态音响空间布局基础上, 声音的运动体现了多种多样的特性, 从而构成方式多样轨迹多样等运动空间从声音运动方向来看, 有同向运动(声音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反向(声音向相反的反向运动)运动等。

从声音运动方式来看,有飞越过渡式的运动、水平环绕式的运动(声音在相邻的音箱中以环绕的形式运动)、垂直升降式的运动(在三维音响空间布局中,声音在两个平面的垂直运动)等; 从声音的组合形态来看,有点运动线运动、带运动等,这些运动空间思维体现在不同的电子音乐作品中。


阅读全文

与最早电子音乐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漂亮的泌尿科医生电影迅雷中文字幕 浏览:222
致命营救完整版电影 浏览:424
老师与学生的不论爱情电影 浏览:241
神探电影粤语高清下载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印度保姆电影大全 浏览:820
爱情电影网站有哪些 浏览:624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台湾电影是 浏览:653
泰国电影讲中国 浏览:305
日本恐怖医院大电影 浏览:231
老笠电影表达什么 浏览:605
女妖精电影完整版神马 浏览:539
成龙第一部功夫电影男二号 浏览:460
江苏各市春节期间电影票房 浏览:275
吓死过人的国产盗墓老电影完整版 浏览:846
怎么搜索那种电影网站你懂得 浏览:78
优秀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大全 浏览:304
肌肤韩国电影中文版 浏览:28
霸气电影截图封面文字图片大全 浏览:534
聪明的顺溜大电影是3D吗 浏览:102
花园之外英文版电影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