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方芳芳的电影叫什么
《购物狂》
又称《天生购物狂》
导演\监制\编剧:韦家辉
主演:张柏芝、刘青云、陈小春、官恩娜
公映日期:2006年1月19日
剧中张柏芝饰演方芳芳
⑵ 求几部台湾电影
在优酷网有 地址:《黄埔军魂》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NjMyMzUy.html
56网
http://www.56.com/u24/v_NDY0MjUxNDg.html 《八二三炮战》上
http://www.56.com/u71/v_NDY0MjczNjQ.html 《八二三炮战》下
不过你要安装优酷网或者56网的播放器,并注册会员,才可以下载到
⑶ 八二三炮战怎么样
很难得,能在网上看到这样一部站在台美视角写冷战时期八二三炮战的片子。片子多少带有些美式战争片儿的味道,比PRC的抗美片、内战片好看多了。片中也侧面反映了老蒋当年坚守金马,拒绝搞两个中国的民族主义情怀。
⑷ 绿岛小夜曲的歌曲背景
歌曲诞生于1954年仲夏夜。
《绿岛小夜曲》作词者潘英杰和作曲者周蓝萍两人一起到台湾,进入“中广”电台工作,当年创作《绿岛小夜曲》的缘由很简单。1954年盛夏某夜,他们在单身宿舍聊天,谈到外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夜曲,但华人尚缺。喜爱文学的潘英杰建议以“抒情优美取胜”的小夜曲来创作一首流行歌,得到周蓝萍的和声。
潘英杰趁着灵感,以一个晚上的时间,综合了他对台湾的印象以及对爱情的感受,写出歌词。潘英杰说,他当年一到台北,看到高大的椰子树,觉得很新鲜。此外,他觉得台湾是个绿油油的岛屿,因此歌词中的“绿岛”指的就是台湾,并不是指“火烧岛”。
第二天潘英杰就把交给周蓝萍,正处热恋的周蓝萍看了相当满意,有深获我意之感,在爱情甜如蜜的企盼下,立刻谱成《绿岛小夜曲》。这是一首以“绿意盎然”的台湾景观为背景,描写恋爱中男女的患得患失、起伏不定的心情,并交由紫薇(本名胡以衡)在中广录音室灌录。歌曲首先在“中广”白茜如主持的综合节目中由紫薇主唱,一唱而红,至今流行不衰。 潘英杰出身“中央音乐干训班”第一期,与周蓝萍是前后期校友,抗战时期知名的“千人大合唱”画面中,就有潘英杰、周蓝萍的身影。紫薇靠着《绿岛小夜曲》走红,周蓝萍也因此替电影《梁祝》配乐。《绿岛小夜曲》曾被评为二十世纪“百年金曲十大排行榜”的第三名。
周蓝萍过世时,潘英杰给他的挽联是:“低吟绿岛小夜曲,永怀家在山那边。”潘英杰对紫薇主唱也有绝佳的推崇,他说:“紫薇的音色婉丽,音质特佳,技巧熟练,以及情感适切的运用,擅长演唱抒情歌曲,她唱这首歌时,其中的词句及旋律,也如清澈溪水般地从歌声中流出,沁人心田。可惜伊人已逝!但她的歌声,永留人间。” 《绿岛小夜曲》原本要用在一部电影中,但是没有成功,想不到菲律宾的万国唱片看上这首歌,把它灌成唱片后引介到菲律宾,立刻在当地十分风行起来,甚至还流传到马来亚(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成立)、印尼一带。马来亚的报纸还绘影绘形地描述,说这首歌原来是一名争风吃醋的杀人犯在狱中写给女友的一封情书,情意感人。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这首充满“凄美”故事的流行歌曲,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而且广为流传,大家都以为这个故事是真的。
1958年,台湾的凤鸣唱片发现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居然是台湾创作的,于是取得紫薇当年在“中广”的录音在台湾发行,歌迷才初次接触到这首歌曲。1961年,四海唱片重新灌录此曲,仍由紫薇演唱,配合广播的播送,很快就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来。大人小孩都会唱,各学校社团也纷纷采用此曲当做演唱的曲目。
70年代经我国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让《绿岛小夜曲》红遍大江南北。 现年83岁高龄的潘英杰,在荣总医院病房中说,歌词就是写台湾,“绿岛”指的是台湾。他说:“我不想用宝岛,绿岛比较有诗意,不俗气。”潘英杰觉得台湾是个绿油油的岛屿,因此歌词中的“绿岛”指的就是台湾。“绿岛”的标题,只是一种想像的情境,毫无他意,更无关政治。
有人把歌词中的“绿岛”视为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专门关政治犯人的“绿岛”,潘英杰笑着说是曲解。他说:“那个绿岛有椰子树吗?”1958年“八二三炮战”爆发,由于《绿岛小夜曲》词中有“飘啊飘”、“摇啊摇”,台湾警总还曾约谈潘英杰等人,怀疑他们是影射风雨飘摇的台湾。
潘英杰说,类似的扭曲也曾发生,并不罕见,但我始终抱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我是阿Q型的,谣言不攻自破。潘英杰现年83岁,连同最近卷入话题的周蓝萍、高钰铛、王博文等人都已先后去世,他是唯一仍在世者。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紫薇灌录的《绿岛小夜曲》,词曲创作都注明潘英杰、周蓝萍。在全球华人社会中,流行将近50年的名歌《绿岛小夜曲》,最近在台湾掀起风波。
台湾闹出的《绿岛小夜曲》风波,是由于台湾名作家柏杨,在绿岛的一席谈话,由于柏杨曾是台湾重要的政治犯,在绿岛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柏杨说《绿岛小夜曲》是监狱人犯为情所写的词。
“台湾音乐博物馆”筹备处执行长李坤城说,柏杨的说法有不少错误,说歌词是犯人为情所写的词,其实是陈年谣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紫薇灌录的《绿岛小夜曲》,词曲创作都注明潘英杰、周蓝萍。
最近两名当年被关绿岛的政治犯高钰铛与王博文,又被指称是“作词者”和“作曲者”,李坤城强调,当年绿岛管理森严,假设是高钰铛等人创作,但这些词曲如何流传出去?而且马上能在1954年发行唱片?令人难以想像,何况解禁多年,高钰铛等人为何不出面平反?这些都很不合情理。
⑸ 慕思成的电影
牛郎织女(1969)
黄砂尘 (1973)
卖命 (1973)
七省拳王(1974)
虎?追魂 (1974)
大追踪(1974)
灵魔 (1975)
金三角龙虎门(1975)
驱魔女 (1975)
脂粉大煞星 (1975)
酒吧女郎(1975)
少林门(1976)
七情六欲 (1976)
狱女集中营(1976)
北少林(1976)
刺纹 (1976)
老虎岭女子监狱(1976)
一枝梅(1976)
阴阳血滴子(1977)
无名客(1977)
四人实力者(1977)
一代歌后
拳精(1978)
飞渡卷云山(1978)
英雄有泪(1978)
点止功夫咁简单〔一招半式闯江湖〕 (1978)
精武神拳(1978)
血肉磨坊(1979)
龙拳 (1979)
小李飞刀 (1979)
断剑无情 (1979)
古宁头大战(1980)
快乐英雄 (1980)
八绝 (1980)
金剑 (1980)
风流残剑血无痕(1980)
苦海女神龙 (1981)
名剑风流(1981)
功夫皇帝(1981)
女性的复仇(1981)
二等兵续集 (1981)
护花铃(1981)
刺客列传(1981)
苦恋(1982)
魔体怪谭 (1982)
黑鹰的古刀 (1982)
精变(1982)
小刀会 (1982)
中国法术(1983)
黑白珠(1983)
天下第一(1983)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1984)
洪队长 (1984)
战争前夕(1984)
圣战千秋(1984)
傻男美女摆乌龙 (1985)
中国邪术〔符法奇兵斗魔女〕 (1985)
大情人与小跟班(1985)
一个女大学生的日记 (1986)
陈益兴老师(1986)
八二三炮战 (1986)
宵待草 (1987)
六祖惠能传 (1987)
花娘 (1988)
午夜场 (1988)
靓女出征 (1989)
猎鹰(1989)
雪山飞狐(1989)
第二死罪〔生死江湖〕 (1989)
黑蝴蝶(1990)
阿呆(1992)
关东太阳会(1993)
还乡(?)
江湖煞星(?)
广州大风暴(?)
⑹ 异域 一部电影
领衔主演:庹宗华
主演(第一部):刘德华、王静莹、郎雄、谷峰、颜凤娇、斯琴高娃、柯俊雄(饰李国辉)
主演(第二部):梁朝伟、林志颖、吕良伟、吴孟达、关之琳、叶全真、柯俊雄(饰贺将军)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http://119.147.41.16/down?cid=&t=13&fmt=flv
地址二(电驴)http://www.verycd.com/groups/DVDRip/207711.topic#post1614096
粤语版字幕:http://shooter.cn/xml/sub/94/94400.xml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5%BC%82%E5%9F%9F%E4%B9%8B%E6%9C%AB%E8%B7%AF%E8%8B%B1%E9%9B%84&restype=-1&id=10000000&ty=0&pattern=0
地址二(电驴):http://www.verycd.com/topics/149151/
这部影片很特别,它既不同于我们大陆的“主旋律”,也不同于台湾《八二三炮战》这样的反共片。
这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它与两岸的现代战争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美化战争、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许战争的场面谈不上多么华丽,但“惨烈”二字却时时挥之不去。和《西线无战事》一样,故事从始至终无处不伴随着对生命的怜惜、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影片的两首主题曲,不再是歌功颂德,而是渗入一丝哀调,深层地去思考战争中的生命。可谓国民党版的《西线无战事》。
可以说这样的片子在中国实在很难得。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并非因为画面比较粗糙——这是时代技术所限,亦非演员的表演水准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确显得做作,而是影片对解放军进行了丑化,平心而论,这部影片谈不上反共——这顶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产党和缅甸军都是彻彻底底的龙套,但显然剧组还是刻意安排了几个让解放军丢脸的剧情来讨好当局,自然这还是意识形态在作怪。当然相比起仅仅距离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战》,本片中解放军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军的两次广播充满了人情味,短短的几年,台湾电影中的共产党,就已经摆脱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从而有了人性,可以说当时台湾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在世界各国的战争影片中,不乏有以战败方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线无战事》(一战片),还有德国的《斯大林格勒》、《铁十字勋章》,意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没有出口的海》等等,这些影片无一不例外平等地对待各个国家的人物,而以战胜国为主角的亦有这样的作品,如《细细的红线》等等,在这点上,《异域》显然逊了一筹,意识形态给这部原本可以更伟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政治色彩。
对于历史人物,不妨客观点,丑恶的人,不能简单片面地去否认他本来也是一个普通人(谴责恶魔而不思考恶魔形成的过程,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伟大和高尚的人,更无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现。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一本《拿破仑传》:“记者、历史学家以及诗人们加诸于拿破仑的所有光环,所有的幻像,在这部书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消失净尽,但是那位英雄绝不因此有所减损;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们由此知道,当任何人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时候,真实是多么辉煌的事物。”正如刘德华饰演的小杜所说的那样,中国会沦落到战乱不断的地步,正是因为有太多像李国辉将军这样忠勇的人,这话可谓充满了讽刺意味,但却是事实。
希望这部影片以后有够被翻拍,以更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不妨参考一下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正视而不美化,批判而不丑化。
香港粤语版为了减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响原来剧情的情况下,把一些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内容删掉。台版的确有些地方过于重复和罗嗦,不过港版有两个剧情我觉得很不应该删掉,这两个剧情是:
第一个:下雨天,士兵们闲着无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戏。老郑说自己想要有钱花,伙夫头说想要娶媳妇,邓克保说想要平安地过日子、有一个家,小刘说想念姐姐和家里的那头牛,说着说着,众人沉默了……我觉得这个剧情很好啊,很能表达出前线阵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为什么要删呢?
第二个:共产党的第二次广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为谁牺牲呢?你们真忍心丢下父母、妻子、儿女……为高官们去卖命吗?”港版删掉这个情节,大概是因为觉得内容“重复”,确实在故事开头不久处已经有过共产党的第一次广播,但我觉得第二次的广播内容更加启人反思,不应该删掉。
本片的续集《异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觉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内竟然也有几分这种感觉,可是本片的制作水准照理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来得出色,但究竟为何会让人觉得不如前作呢?我个人总觉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么,但却说不出来……
不过,如果要论客观性的话,本片明显要超过前作。前作虽然基本比较客观,但多少有些丑化解放军的成分,而且部分情节还是有迎合讨好当局的嫌疑,而本片则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对缅甸军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现,突出战争的悲剧性,对泰国军则是述而不评。
幕后制作:《异域》是由一部(台湾)禁书改编,曾经被(台湾)电检处禁演。导演朱延平认为,《异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湾地区的电检制度前进了一大步。因为这部电影,群众举行了游行,电检处做出了让步,从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后的一刀没剪。这部戏内地没有引进过,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题曲很多人都知道——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
⑺ 八二三炮战解放军使用火炮有哪些
当时的火炮主要是陆军火炮和少量海军的岸炮
先说岸炮,当时有6个岸炮连,被抽调到前线,装备的是苏制130毫米海岸炮
再说陆军火炮
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苏联提供的火炮,主要包括:D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M30(国产仿制型号为54式)122毫米榴弹炮(师属火炮);56式85毫米加农炮;M46型,130毫米加农炮
第二类,以前缴获的美国和日本火炮,当时准备退役,也参与了作战
主要有美制M1型155榴弹炮,美制105毫米榴弹炮,美制75毫米山炮(炮轰大担、二担)
日本的150毫米榴弹炮和100毫米加农炮
⑻ 求一部台湾电影名字
八二三炮战,古宁头战战役,八百壮士,中国女兵,赛德克巴莱等台湾电影。
⑼ 台湾有没有拍过关于国共内战的电影,除了我已经知道的《古宁头大战》而外
还有八二三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