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的专业性
挺专业的。对比一下以下细节,你会发现电影里基本都提到了,且没有故弄玄虚。
如果你还是不大明白,这里我再简单介绍一下。买房贷款,都理解吧。单个贷款数额小,风险区间大,就有人想到了把一批住房贷款的债权捆绑在一起当成债券卖给别人,这样规模化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分散了风险,这叫MBS。渐渐地,信用良好的贷款都打包卖掉了,只好打信用不好的贷款的主意了。不良贷款的MBS怎么卖呢?聪明地银行家们发明了CDO,就是把信用不好的贷款包装成CDO,分成两个tranche,A级tranche利息低,B级高,这整坨贷款中如有违约,B级先亏,B级亏完了再亏A级,然后分别卖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B级的没人要?我自己担个保,然后找评级机构评个AAA,又是好产品开卖了!到后来不良贷款都用完了,那我们来卖CDO的CDO吧!就是把CDO当成贷款(本质的确是债券)来重组打包卖。子子孙孙无穷匮,五千万的住房贷款,后面可能附着着20亿的各种衍生品哦。这样玩的问题是什么呢,压在好几层下面的原始贷款里,有不良的会违约啊。当违约一多,最底层的债权钱收不回来,叠加在上面的所有债券就都完蛋了。当完蛋的那一刻到来,哪个倒霉蛋手里捏着很多CDO,或者为CDO做了很多担保,它就垮了,比如雷曼兄弟。另一方面,贷款违约,房子会被银行没收拍卖,增加了房市供给,压低了房价。这样的情况一多,本打算好好还贷的人一看,靠,我的房子的价值已经跌到还没我未还贷款多,那我干脆不还钱了,房子也不要啦。于是房子又被没收进入房市,进一步压低房价,最后房地产崩盘,很多人无家可归。
几位聪明地大空头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找上各投行买一个叫CDS的东西。这东西名义上是个保险,也就是当投保对象的CDO没事时,空头们要付给投行保费,而当CDO崩盘时,投行要赔付给空头们CDO的损失。然而这东西名为保险,实为做空。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位空头根本没持有CDO啊。做个比喻,你给你的房子投保,房子烧了,你索赔,收益和损失对冲了。但是这房子不是你的,你却为它买保险(受益人是你),还买100份,这不就是赌这房子会烧么?这本质就是做空CDO啊。在房市蒸蒸日上的日子,没人觉得CDO会垮,于是CDS就是个白给钱的东西,投行当然乐意卖。直到大限将至,除了高盛回过神来,在崩盘前火线甩卖CDO还买了一大堆CDS(就是电影Margin Call讲的故事),其他大银行都狠狠吃了一记,甚至垮台。而几位大空头呢,笑到最后啦。你说,他们只有聪明和敏锐,有什么过错呢?做空者就像金融系统的啄木鸟一样,能最快的发现问题所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之后的故事,就是政府出手救市了,因为几个大银行(加上发行了无数CDS的保险公司AIG)太大了,倒了美国经济就全垮了,无奈只能出手。最后还是纳税人的钱兜底。Too big to fail这部电影详细讲了这一过程,可作为本片的续集欣赏。
你问:怎么会把钱贷给还不起的人呢?因为在热火朝天的时代,贷款的债权转手就能卖给银行(它们再打包卖给投资者),我当时就能收回款加利息,最后还不起钱关我啥事?说到底,问题就出现在委托链条太长,做出贷款决定的人(贷款给还不起的人的人)和承担风险的人(最后捏着CDO的投资者)隔了十几层,责任和风险的分裂是灾难的根由。
你问:投行怎么会接盘或担保烂贷款的CDO呢,为了手续费昏头了吗?他们看的是数据。这么多贷款,虽然利息高,但违约率不高啊,好生意为什么不做!为什么违约率不高?因为贷款人为了贷出去钱,开创了浮动利率。借钱的人头两年付的利息很低,自然也不容易违约,然后利息再升高,就甩手走人了。隔了好几层,没人注意到这些了。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角色首先注意到了,并且发现浮动利率大规模上升会发生在2007年第二季度,他真的是很牛。而大公司(银行)尾大不掉,要做出灵活的决策其实很困难。高盛在这一点上真是很牛。
你问:评级机构怎么没良心就评AAA呢?一是他们本质是盈利公司,收钱评级,评低了人家就找竞争对手(其他评级机构)去了。二是信息不对称,他们手里只有几页财务报告,只知道这银行效益不错,根本不知道CDO里面是什么玩意。
你问:政府监管哪里去了?政府哪有投行脑子快啊。看不懂啊。你看片中的SEC员工还要给高盛投怀送抱呢。事实上,在这场全民的狂欢中,真正看出毛病的,只有片中的几个聪明的大空头。
你问:为什么电影里很多住房贷款违约了,CDO价格还是居高不下,让几个大空头抓狂?电影的解释是投行们已经知道出问题了,只是死撑着想偷偷卖掉,同时买入CDS对冲甚至赚钱,这就构成欺诈了。现实情况未必如此,CDO的价格,都是由投行的数学模型决定的。模型太复杂有错误的时候,算出来的CDO价格就不能准确反映底下的贷款的情况。所以直到崩盘之前,CDO的价格也许都不会有大波动。
你问:那几个大银行是不是真该死?是他们玩脱了,但是他们也很惨啊(除了高盛),间接说明他们不是有意欺诈。但是他们玩脱了最后又得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是不争的事实。
你问:那到底谁该负责,谁该坐牢?没有人。这是计价模型失灵、委托链条过长、市场参与者非理性狂热的共同结果,没有人有明确的欺诈的证据。最关键的问题是too big to fail,那只能救完再鼓励分拆大银行了。
那怎么办呢?加强监管咯。但加太强又会限制市场自由阻碍发展。发展缓慢,解除监管,玩脱崩盘,加强监管,这个循环一直没断,也是金融业的宿命。
这里面的血雨腥风,我们小老百姓又怎么知道呢?影片也在剧情发展的同时,有意穿插了当时同时发生的耳熟能详的社会新闻,来反映普罗大众对这个灾难的发酵一无所知,却要最后来埋单。
Ⅱ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
《大空头》并没有呈现出全部内容,影片太侧重描写按揭贷款,而没有充分表现催生泡沫并令危机加剧的更为复杂的经济因素。影片将金融危机主要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却忽略了不那么邪恶但更令人信服的原因,故事中包含很多枯燥的金融原理,这也是该类题材的电影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原因。
影片没有回答更大的问题,次贷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坚信次贷泡沫永远不会破灭的信念又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在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力量中,但这些因素在电影中几乎没有提及。
Ⅲ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的专业性
这是一部具有美国情怀的电影,或者说更接近于一部纪录片,整部片子都在阐述2008年的第二季度,美国房贷危机的事情,等下再说,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美国 情怀的纪录片,它对主人公的表达少了资本家的冷血,多的是少数精英在看到美国房贷即将崩溃时的艰难抉择,是钱or即将破灭的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当然最 后导演还是没法改变既定的事实,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华尔街还是华尔街,美国还是美国,那些精英还是精英。
什么是大空头,那就是做空美国房 贷的人,这群人在没有看到这个做空点之前,什么都不是,与摩根大通银行、房利美等经融大鳄比起来他们什么都不是,但是在07年,这群人发现了一件叫做房屋 次级贷的东西,只是一个将别人的贷款产生的风险重新包装,组合成一个金融产品卖给大众,其实那个风险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银行炒出来的概念,买的人相信 每个人都会房贷,所以这种金融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因为有一种可能会让这种东西一钱不值,那就是人们还不起银行的贷款——断供, 那么这个次级贷将会一文不值。
Ⅳ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
。一群超级大牌来饰演华尔街的一些小角色,从商业价值上来说。这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些大牌虽然扮演的是小角色,不过小角色不能有小心思,因此,贝尔、布劳德皮特、史蒂夫卡瑞尔无一例外在电影最后都展现了他们悲天悯人甚至有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美式的主旋律荡然回响。
讲真,我有点不吃这一套了。
影片除了演员阵容强大外我一时还想不出来有什么太多的亮点,影片对次贷危机的描述非常幼稚,虽然用了多处打破第四堵墙的说教镜头,但是也只是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名词,并且有些地方解释的并不正确,比如影片把CDO,解释为场外的两个人针对牌局上的两个人的输赢进行的二次赌局,类似就是我们经常打牌时说的钓鱼,这一点其实是完全不对的,更形象的解释应该是这样,赌徒A说:伙计,这把我肯定赢钱。你要是给我10块钱,我就把这把肯定能赢100块的牌让给你,并且输了算我的。赌徒B给了他10块钱,回头又告诉C:伙计怎么样给我100,我把这局能赢1000的牌让给你。输了算我的。然而没有人知道,牌面究竟是多少,A手里可能只拿了一个2、一个3。泡沫就是这样产生的。
Ⅳ 大空头的影片评价
《大空头》并没有呈现出全部内容,影片太侧重描写按揭贷款,而没有充分表现催生泡沫并令危机加剧的更为复杂的经济因素。影片将金融危机主要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却忽略了不那么邪恶但更令人信服的原因,故事中包含很多枯燥的金融原理,这也是该类题材的电影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原因。
影片没有回答更大的问题,次贷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坚信次贷泡沫永远不会破灭的信念又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在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力量中,但这些因素在电影中几乎没有提及。 (《华尔街日报》评)
《大空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将次贷担保债务权证、夹层担保债务权证 、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来,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行业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形成了混乱的交易网,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原因和真相。 (郑州日报评)
该部金融喜剧把一堂信息量密集的课程变成一出后现代闹剧,电影在讲述上有种不容忽视的愤怒感,但导演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尽量把节奏放的非常快,就像是一边读着凯恩斯一边骑着摩托车在跳火圈。 (《综艺》评)
Ⅵ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
根据由迈克尔·刘易斯写的“大空头”小说的改编,那本自枯燥乏味的金融题材,电影却用黑色幽默,在嬉笑怒骂间将深奥的专业术语呈现的为人忍俊不禁,略带浮夸凌厉的剪辑,群像出色的把控更使电影极具张力,三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的交替进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近乎完美的呈现出这场金融之战,以08年全球经融危机为背景的时代聚焦,电影对何为资本的诠释淋漓尽致,这是一部堪为金融教科书的佳作。 ——梦里诗书
Ⅶ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
《大空头》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的传记剧情片,由亚当·麦凯执导, 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联合主演。
影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时四个性格怪异的男人抓住机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捞取了利润,同时他们还试图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故事。
该片于2015年12月23日在美国上映,于2016年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大空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将次贷担保债务权证、夹层担保债务权证 、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来,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行业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形成了混乱的交易网,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原因和真相。
该部金融喜剧把一堂信息量密集的课程变成一出后现代闹剧,电影在讲述上有种不容忽视的愤怒感,但导演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尽量把节奏放的非常快,就像是一边读着凯恩斯一边骑着摩托车在跳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