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大战役电影观后感200字
青春,是一朵娇艳的花,永不凋谢;青春,是炽热的骄阳,永挂天边;青春,是一首壮烈的赞歌,永远回旋于心房。《青春之歌》通过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来反映了一场历史大风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我们作为热血青年,更加应该把握青春,学会成长。人,总是要一天天长大的,任何人都回避不了这个事实。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长起来的,它需要我们的勇气。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少人害怕长大,不想长大。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么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己就根本什么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烦,怕失败,怕承担,怕劳累,怕责任……他们习惯了让别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别人设计的人生,迷迷糊糊,并自以为顺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林道静虽然有着悲惨的命运,但他却一直与命运作斗争,无论是多大的困难,都没有将林道静击倒。面对后母对她的刻薄;官僚特务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诈;爱人余永泽的懦弱、自私、迂腐和专制,他并没有委曲求全,为保生命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气,她的刚毅和那一颗勇于面对生活中不幸的心。成长,确实需要勇气,需要承担,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让我们勇敢地站起来吧!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迷失,迷惘,但是从中会得到教训、教育,林道静正是这样,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在我们青春时期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增长知识的同时多累积生活阅历。学着去面对,学着在逆境中生存,学着在困境中磨练心志,逐渐成熟。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那是我们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取来的,他们用鲜血谱写新的历史,他们用鲜血浇灌大地,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勇于扛上历史的重任,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母亲的关怀下茁壮地成长起来的精神。林道静那充满坎坷、充满荆棘的,但又丰富多彩的人生随着她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成熟,这也是党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写照。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成长,善于成长,牢记革命精神!
『贰』 观电影《三大战役》有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范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电影:《三大战役》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9.18”事变后,我国清朝腐败无能,被日本帝国侵略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在战争中,中华人民死伤无数,他们尽自己所能哪怕牺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卫祖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誓死将敌人赶出全中国。
在几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将敌人赶出了中国。革命烈士们为成立新中国,为中华人民未来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几场战役中,有杰出的将士们冲锋陷阵,拼死突围敌人的包围圈。
战士们冒着生命拼死包围敌人,敌人被围成一团,之后便被四周夹击起来。敌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狈不堪,最终举手投降。您还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吗。
在日本军队围剿狼牙山的时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击敌人,那几位英雄占据了有利地形,随着敌人的不断进攻,他们又没有什么增援力量,就靠着他们已有的武器储备和险峻的地形消灭了许多日本士兵。
但敌人仍在源源不断的进攻,英雄们在没有子弹的时候,奋力拼搏。之后他们有用山上的石块砸向敌人,但由于众寡悬殊,他们只有等待敌人到近处的时候,采用肉搏的方式杀死敌人,在敌人冒出头的时候,他们用尖锐的石头往敌人头上砸、扔。
在一段时间的拼搏后,狼牙山五壮士全都牺牲了。他们是革命的一面镜子,鼓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而献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战役》这部电影后,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极大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战士们在抗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的战士们总能化险为夷。
我们要学习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质,我们学习时遇到了困难,必须学会在逆境中不能悲观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叁』 《三大战役》电影影评 大一历史作业
三大战役是我国解放以后军事题材电影之最,气势磅礴,场面宏大,人员、部队、器材、武器等等,动员之多,资金消耗之大,都是天文数字。今后恐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估计不会重拍。
三大战役对于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三大战役环环相扣,紧密关联,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人民解放军连续歼敌154万余人,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中共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了一场国共惊心动魄的生死大决战,就在这由辽沈、淮海、平静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组成的战略大决战中,仅4个月19天的时间,共歼敌154万余人,彻底打垮了国民党的军队。中共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十个多月,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肆』 大学生观看电影《三大战役》观后感1500字以上
本人高二生,以下是我的解答。(包括复制黏贴,虽然反对洗脑)
看完精彩的电影后,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复,战场上的厮杀,将军们的博弈,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这一切要感谢老一辈解放军,是他们,为我们而拼搏,是他们,为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共产党解救了中国人民!
古语有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共先进的阶级性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革命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国谋前途,由于其革命目的的进步性能够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加快革命胜利的步伐。②中国共产党以先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同时又能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中国革命进行的调整,最终凭借先进理论与注重实践的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③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了不得民心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将其迅速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真读书,将来做祖国的栋梁,投入社会的建设!
『伍』 三大战役电影拍的好真实啊,怎么拍的
《大决战》系列不可复制的军事巨片
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渤海之滨。参拍群众达15万余人次。解放军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和海、空军的一些部队,陆军航空兵以及有关院校、武警部队共20多个军级单位30多个独立师团单位,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也就是说那些都是活生生的军人在跑龙套还原当时的情境)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其中主要演员50余人。
为什么说这么真实,鄙人认为:
拍摄的时间距离当年也没过去多少年,很多老兵那时候也都活着,亲身经历过!
军人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满身泥土的军装能反映打仗的艰辛!不像现在的演员,随便涂抹点颜色就以为蒙混过关,只有脸上涂抹点血一样的东西,然而衣着却是干净整洁的一塌糊涂,让人作呕!
拍摄场景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因为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那么现代化,很多农村依然贫困,很多场地都没有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所以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出这部系列电影的真实!就像现在很多民国以前的电影电视剧,场景搭建的太豪华了,看的都有些反胃口!
演员的表演很到位!他们是演员,不是明星,没有刻意去表现自己,而是在表演一位历史人物,演技很到位!(现在的抗战片我觉得看着让人呕吐,当然这是题外话)
『陆』 《三大战役》观后感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柒』 三大战役纪录片的观后感一千字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捌』 电影《三大战役》什么水平
没有电影《三大战役》。
『玖』 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三个系列电影的历史时间顺序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历史时间顺序是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
大转折讲的是1947年7月为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故事;
大决战讲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国共的三大决战;
大进军讲的是在三大战役之后,1949年4月第二次国共和谈破裂,二野三野百万大军渡过长江。
(9)三大战役电影评价扩展阅读:
大转折共两部分别是《大转折之鏖战鲁西南》、《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艰难的作战环境中,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故事。
《大决战》三部,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部。
1948年3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来到河北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相会合,在这里共同指挥南北两线五大战场。开始了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同时也是震惊世界三大战役。
《大进军》是一部解放战争历史巨片,全景再现解放战争,它包括:
1、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进军《南线大追歼》(上、下集)2碟;
4、大进军《大战宁沪杭》1碟 。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194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遂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拾』 全面展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电影
全面展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电影是《大决战》
相关介绍:
《大决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系列电影,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部,三部电影以宏伟逼真的气势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
《大决战》三部曲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恢弘的战争史诗,在电影、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套电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
(10)三大战役电影评价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1.辽沈战役:
1948年3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相会合,在这里共同指挥南北两线五大战场。
2.淮海战役
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着手策动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1948年秋,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义说服了蒋介石,将自己所指挥的60万军队留在了华北,并取得了国民党在华北的党政军及经济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