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很多新电影在没上映的时候会有豆瓣评论都没有人看过就有评论出来是怎么回事
歪歪里面就有很多电影都没有上映就可以看了。
㈡ 电影《新世界》的影评
完全符合你标准的没找到耶,只找到这两篇,参考一下~
一、
记得安德烈·巴赞说过一句话,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在第一次得到《新世界》的海报时,我就觉得这是部好片子,凭着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直觉认为是,在海报的影响下我选择地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有太多的感受,心情虽不是此起彼伏,但还是久久不能宁静。
电影的景色很美,这也是能够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美丽。阳光、河流,青草,山石,女子的微笑与淳朴再加上那一个眼神的流露,则更加充满了神秘气息。我们不能不说法瑞尔的演技很棒,虽然有人说他表演时过冷淡,但我说,沉着和冷静更能表现出对女子的至爱和关怀。我们始终很想回到那种世界,但真正身临其境时会发现一切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完美,在那里,外人的出现让那里充满了乌烟和瘴气。
伯格曼说过,他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我想,如果搁到今天这必是说《新世界》无疑了,其实纵观古今电影叙事手段,有《沉默的羔羊》压抑的透不过气来的电影,有《虎口脱险》让你放松极致,笑观历史的电影,也有《晚安,好运》充分利用所有元素的电影,但没有一部像《新世界》这样平和无彩,却能博得赏识。当然,这部片子并没有开创这种叙述手法的先例,早些时候,一部叫《与狼共舞》的电影摘得奥斯卡桂冠时这种手段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我们并不能拿《新世界》同《与狼共舞》相比,不是相差太远,而是各有其独特之处。
刚才提到,影片的表述手法很平和,没有一点波澜起伏在其中,甚至到最后的战争都在情理之中,所以说,这部电影并不是只有景色能让人津津乐道。影片的一开头就给出了巨大的景观,着重描写自然生活,而并没有任何叙事,仿佛大导演并没有让我们急于看到矛盾冲突的情节,到女子将主人公两次救回时,男子的眼神都是同样的迷离而充满热情。
这种电影最优之处则在于对人性的诠释,当土著人的一次次宽容换来了数次的欺骗与伤害,他们没有痛苦,反而和沉默,仿佛已经知错,却又选择了逃避和原谅。我觉得,导演是在给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在古代也好,在现代也好,人都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人应该接近自然,靠近自然,去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而不是一味的阴谋、诡计来破坏自然,以及一切与原始自然有关的物质存在。
我留下脚印,让后人来追寻。写到这里,想起了女主角的一句话,Why dose this world have colors?
这样一部夹杂着回忆、梦境和理念的电影,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
二、
一个月没有看电影,这还是第一次,在昨天终于把自己买的碟翻出来,随手翻到《NEW WORLD》(新世界)。说起这部电影,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封面及其以前看的电影介绍的片段。便猜想应该是部不错的电影。然而当整部电影看完,才发现,这部电影与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荒蛮之地的土著领土,忽来掠夺的英国侵略者。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引起了冲突,而英国侵略者与土著公主产生情愫……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确取景非常的美丽。流水潺潺,阳光,微风及半身的杂草,让人有无限的遐想,而女主角的淳朴和善良,又使的女子更加的充满魅力。然而,克林法瑞尔的演技实在不敢恭维,从头到尾饰演的SMITH船长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在里面,只是影片开头见到女主角流露出来的表情让人可以感受他所表达的意思。
影片表现的很平和,中间几乎没什么起伏,取景的自然使的影片有了唯一的看点,景色另人向往犹如世外桃源,这也许是影片唯一可以叫卖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与影片格格不入,一段单板的钢琴根本无法表露自然的美丽和两人之间神圣并超越国界的爱情心理。
也许,在我们对这部电影作反面评价的时候,不得不让我想起凯文.克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完美的场景,完美的剧情,完美的演员,而更完美的是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在这部早期电影里表现的无暇。
看完电影,让我们来想想女主角说的那句话:“Why dose this world have colors?”……
㈢ 求: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影评一篇
《十七岁的单车》
http://..com/question/17069262.html?si=3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两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和乡下人;可他们也是同一种人——“下层人”,简单的说这部戏就是一部“下层人”的悲歌。
影片中繁华忙乱的北京城、快节奏的音乐,衬托着一个乡下的小伙子“阿贵”,他纯朴、善良、有点儿木讷,从农村来到北京打工,找到了一份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块钱,他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从此阿贵就骑着自行车在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可是“城市”总与他格格不入。首先导演让他看见了一个不断换衣服的漂亮美眉,让他见识到什么是“城里人”;然后让他在都市四处受气,见识下什么是“城里人”的气派,再把他放到大酒店的门口,让他“感受生活”,不停转动的酒店大门代表着高速的都市生活,及先进的物质文明,跟着转门彷徨旋转的阿贵,却代表着外来者对生活的不知所措的茫然!阿贵好不容易进入了酒店却如同呆儿般被招呼去洗了个“文明澡”,谁不知这“澡”却洗错了,不但要找的“张先生”没找到,还要被迫交纳洗澡费,阿贵无助地喊着“我不是来洗澡的”“是你们让我洗的”——一个不清楚城市生活“金钱”法则的阿贵,再次显现出他与城市的不协调,他想逃可以说他是想逃离这一片令人窒息,与自己格格不入、梦魇般的土地,这里有太多的另人费解!
受尽凌辱的阿贵终于在经理的“施舍”下免费离开了酒店,可是厄运再次降临,他唯一的财产——单车,被盗了,他不知所措的四处寻找,影片中的阿贵象盲头苍蝇般奔跑于茫茫的车海中,配以彷徨失落的慢节奏的萨士风音乐,成分的表达出人在丢失“希望”(单车是阿贵在城里赖以生活的工具,也是唯一的财产、相依为命的“亲人”,单车是阿贵的唯一希望。)后的无助、焦虑与惊惶!——这就是城市的现实——残酷的生活再次使阿贵陷入悲哀!最后演员看着丢车现场那空余的车锁链,眼中溢满了旋而不滴的眼泪,无一不足以震人肺腑,这正是下层人民深度绝望、无奈的表现。
车丢了,工作没了阿贵唯一的期望是找回单车,也找回希望,在寻车的过程中他遇上了阿建。阿建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的中学生,与阿贵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城里人,他的爸爸总是宠着他继母带来的妹妹以至于从未兑现过给他买单车的承诺。义愤之下他偷了家里500块钱,去旧货市场买了一辆单车,对阿建说来,单车也不仅是单车,它是 “本来就该他的东西”,是他的尊严,不想单车却是阿贵丢失的那辆。阿贵发现后,他去偷回来,阿建抢回来;阿贵再要回去,阿健再追打着要抢回来,两人就为了在这循环往复中纠缠,一个要回“希望”,一个要回“尊严”,在最后一次的抢夺中,阿贵哭了, 他拼命的抓住他的车,撕心裂肺的呼号着。这一声又一声的喊叫,可以说是对不公世道的发泄,也可以说是绝望中自我保卫的发作,现实已经把这下层的打工仔,逼得兽性毕露了,阿贵的嘶喊震惊了阿建和他的朋友,制止了他们的继续抢夺,似乎从他们的灵魂深处唤醒了他们的良知。阿贵这样的喊叫,让人感觉他将要失去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他的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17岁的阿建承受不住这样的喊叫,可是单车也是他身体里最重要的东西,他也不能放手,他们只得让步,“不给车可以,还钱吧!500没有,400也行,实在不行300也忍了呢!”可在阿贵看来单车“这本来就是我的,我已经付过钱了”,但在阿建看来“我也付过钱了”,他们终于达成协议:一个人用一天!这个在成人看来荒谬的事情,在他们之间却似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是身处下层社会两个17岁人执著,是对生活最无奈的抉择,但是也善良的。
单车把两个17岁联系到一起,阿建伸出手与阿贵主动的那一“握”,更是意味深长,两个下层的年轻人,在各自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屈服在世上最不合理的“约定”下,承受着最不公平的待遇,这一握手可以说是这两个深受命运迫害 17岁之间为同病相怜结成的友谊,悲惨的现实使“敌人”变成了“朋友”!
命运似乎把他们紧密栓连,最后阿健,用砖头拍倒那个抢走他女朋友的“金毛”。回来报仇的人们把他和阿贵毒打一顿,连单车也被无情的砸烂。在影片的结尾,阿桂扛着残破的单车,孤身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最后湮没在茫茫的车海中,孤独的身影、残破的单车象征着他——一个外来的下层打工仔,永远也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中。来的时候他拥有了“希望”(单车),现在“希望”被打破了,自然人也无法生存——这就是下层人的悲哀,注定被压迫、被残害!
影片在揭露下层人悲哀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年轻人的最明显的特征:冲动和迷茫,成长的挫折和错误,使人迷茫失去理智,进而产生冲动,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围绕这样一个单车两个17岁的年轻人展开。单车是他们共同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致的冲动,最后同时表现出现代社会现实压迫下年轻一族的本质特征。因为单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可以帮助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后人物的对话,行为也都非常的真实,影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都是通过真实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朴素到连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存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好,不是胜在演技,而是胜在自然真实!
㈣ 关于电影的几个疑点给大家解释下(新世界)影评
1关于李子成的老婆
他老婆和他那个卧底下属一样,只知道监视他,但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而且姜科长死了,他老婆受制的前提也不存在,皆大欢喜
他老婆给姜科长打电话的片段中可以看出来她老婆只是受警察胁迫 而原因就是她为警察监视李 回报就是警察发给了他的坏爹爹 她是不知道李的卧底身份的 而警察也说 世界上最后知道他身份的人只有3个人了 最后都死光了
而且顺道提一嘴 最后老婆送走李后 大门关上了 这一段暗示了李的内心已经彻底变了 立场也变了 他下定决心要走黑到底 关门走向另一个世界 关门的镜头在《教父1》里面也曾出现过 此在向电影《教父》致敬
2 延边老棒子和姜科长
为什么会请老棒子?
关青在中国找的黑客是最厉害的黑客 有能力攻入美国FBI 而找的杀手当然肯定也是绝技在身 要不然傻瓜一样的选手来韩执行这么重要的任务是要坏事的
中国延边的朝鲜族人在韩国黑帮电影里一直都是非常勇猛的 这一点看过《黄海》的朋友就知道一点也不夸张
再一个朝鲜棒子土的打扮和表现也暗合了当时韩国人对中国人的大众态度
㈤ 影评好的最新电影有什么
甄子丹的《叶问2》评价非常好,拍的很有诚意!
㈥ 求一部电影的影评,电影不限,字数不少于800
黑天鹅
达伦曾直言不讳说《黑天鹅》的创作灵感深受《怪房客》《冷血惊魂》所影响,结果看片后发现果不其然,达伦就像波兰斯基附体,用充满了心理暗示和线索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
波兰斯基电影中的主角多为身不由己,被环境控制被旁人影响,正如同达伦《黑天鹅》中的女主角Nina。影片前半部分Nina是个克制冷静脆弱的女人,但争取角色的欲望把她推进了Thomas的办公室,更是把她推向了压力的顶峰。起初Thomas并不满意Nina对黑天鹅的诠释,认为她不够狠不够性感,没有释放出自己的情感没能够迷失自己,但却仍然选择了她成为新的Swan Queen。Nina对自己的中选感到吃惊,导致她在整个排演过程中都是极度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尽管她想要通过努力训练来弥补但仍然不能够完美诠释黑天鹅,这时Nina便处于一个技术再没作用自己不能再控制的状态。于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各种外力便开始作用,一步步的激发或抑制Nina人性深处的黑暗势力,而Nina便被动的卷进了这场黑白角力的风暴中心。
Thomas是个有趣的角色,他在影片中就像个灰色人物让Nina同时也让观众无法分辨他的意图。办公室的强吻,自慰的作业,舞蹈室的主动诱惑,或许是因为他对Nina抱有占有的欲望而进行的一系列骚扰,却也同时可被解释为一种指导Nina诠释黑天鹅的非常规手段。不管怎样,是Thomas成功释放了Nina内心期待被渴望被迷恋被重视以及不顾一切追求完美的欲望。类似的性暗示还有地铁上对着NIna自慰挑逗的老头。
母亲是个有强烈控制欲甚至有点偏执的女人,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反面角色,因为她的爱就像桎梏牢牢套在Nina的脖子上让她无法呼吸。前有Thomas在努力释放,同时又有母亲在间接抑制和禁锢Nina内心蠢蠢欲动的黑暗欲望。例如Nina清晨自慰的那场戏,正当她让自己沉溺在性快感中时,却突然发现母亲就睡在床边,仓惶下被迫停止。母亲发现Nina背上的抓痕后强迫似的剪短Nina的指尖,然而那些伤痕本就是黑天鹅即将被释放的征兆,母亲的行为无疑是在阻止它的发生。于是母亲的角色便可被解读为在人性白与黑较量中,唯一能够抑制黑暗面的亲情和爱,只可惜这一次促使黑暗滋生的力量更大。因此在片尾白天鹅之死那场戏中,Nina眼中看到的只有看台上泪流满面满眼爱意和怜悯的母亲。
Beth是前一任Swan Queen,在主演人选发布晚会上Nina目睹了Beth的不甘心和愤怒,以及与Thomas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Beth出车祸后Thomas暗示Beth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让Nina发现自己有可能是Beth和Thomas之间的第三者,也就是《天鹅湖》中的黑天鹅。这种想法无疑推动了黑天鹅的破茧而出。
Lili其实在片中有两个,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竞争者,一个是Nina在人格分裂后假想出来的一个敌人。作为真实的竞争者,Lili始终都是一副叛逆放纵的模样,穿着黑色,与Nina截然相反。这或多或少都给Nina造成一种”她黑我白“的暗示。在夜店的那一晚,Lili不遗余力的劝诱Nina放纵自己,甚至还拿了一件黑色衣服给Nina穿。也许只是偶然,但当Nina在厕所中换上了那套黑色衣服后,似乎就预示着其心中的那只黑天鹅已经诞生并开始成长。在影片最后一部分里,不管是真实的竞争还是幻想的背叛,真假Lili始终都扮演着引诱黑天鹅出现的重要推动力。这只黑天鹅在Nina心中时而化身成假想敌Lili,时而变成另一个Nina。而发生在化妆间的那场谋杀,黑天化身成假想敌Lili并激怒Nina,让她以为杀死了竞争者从而才能在舞台上完美诠释黑天鹅。
如同波兰斯基的《怪房客》《影子写手》等,替代前任意味和暗示着重蹈覆辙。前一任Swan Queen Beth刚得知自己将要被替代时在化妆间大发雷霆后摔门离去,这时在一旁偷看的Nina溜进去偷走了Beth的一些私人用品如口红和小刀。这就构成了Nina对自己的”主动暗示“要成为第二个Beth。后来Beth的车祸和《天鹅湖》的剧情暗示,白天鹅只有以死来求解脱和自由。因此最后Nina倒在血泊中称自己终于做到了完美,她既成功杀了假想敌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黑天鹅,同时她也通过”被迫自杀”而达到了最终解脱。
“黑天鹅”其实就是Nina的一个更加黑暗的人格,它一直在寻找破茧而出的时机。Nina站在两面镜子之间时看到镜子里面无数个自己中,有一个自己正在抓背,那其实就是黑天鹅想要撕破Nina的躯壳以让它的翅膀能都放肆的展开舞动和飞翔。Nina从夜店回家后与母亲对峙的一个镜头是,镜子中的本来只有一个Nina,却突然分裂出一个Lili,后者跑到卧室门口引诱Nina与自己的母亲作对。镜子其实一直都是表现人格分裂的最佳道具,《黑天鹅》全片更是遍布各种镜子,达伦近乎完美的利用了镜子和多面镜子的特点构造了令人惊叹的,人影交错似幻非幻的视觉效果。
颜色同样是被充分利用。白色代表着纯净和纯粹,Nina在影片前半部分的着装多为白色。相反黑色代表的是更加放纵甚至邪恶的人性,这是Lili和影片后半部分Nina的着装基调。上面提到Thomas是个灰色人物,因此他出现的很多场景都是由黑色和白色共同构成,例如穿着白色衬衫的他坐在一对黑色椅子中,例如他家的装修基调也是由黑色和白色构成。影片的第三个颜色粉色似乎是代表克制和禁锢,芭蕾舞裙,Nina卧室,Beth的病房等都是粉色,
超现实的想象场景曾在《怪房客》《冷血惊魂》中成为经典,《黑天鹅》的最后一部分也有非常出色的类似场景,例如破茧而出的黑色翅膀,突然断裂的双腿,逐渐长满全身的羽毛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足以过目难忘。
㈦ 求影片《新世界》的影评,急!!!
一个月没有看电影,这还是第一次,在昨天终于把自己买的碟翻出来,随手翻到《NEW WORLD》(新世界)。说起这部电影,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封面及其以前看的电影介绍的片段。便猜想应该是部不错的电影。然而当整部电影看完,才发现,这部电影与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荒蛮之地的土著领土,忽来掠夺的英国侵略者。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引起了冲突,而英国侵略者与土著公主产生情愫……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确取景非常的美丽。流水潺潺,阳光,微风及半身的杂草,让人有无限的遐想,而女主角的淳朴和善良,又使的女子更加的充满魅力。然而,克林法瑞尔的演技实在不敢恭维,从头到尾饰演的SMITH船长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在里面,只是影片开头见到女主角流露出来的表情让人可以感受他所表达的意思。
影片表现的很平和,中间几乎没什么起伏,取景的自然使的影片有了唯一的看点,景色另人向往犹如世外桃源,这也许是影片唯一可以叫卖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与影片格格不入,一段单板的钢琴根本无法表露自然的美丽和两人之间神圣并超越国界的爱情心理。
也许,在我们对这部电影作反面评价的时候,不得不让我想起凯文.克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完美的场景,完美的剧情,完美的演员,而更完美的是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在这部早期电影里表现的无暇。
看完电影,让我们来想想女主角说的那句话:“Why dose this world have colors?”……
㈧ 求一部电影的影评,什么电影都行。
有阵子不看片了,杜琪峰的那个新的探也没看,没兴趣。偶尔在CCTV6会看一会儿,有啥看啥,常有片子会让人一个恍惚,比方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叫做《大片》,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香港有一类B级片,能叫做话题片,就是针对社会上的某种争议的现象,或者某起热门的案件,拍一个应景的片子卖钱。这类片往往会套在熟口熟面的类型故事里,不需要多么深刻,能形成噱头,供观者一看一议就算。王晶、林岭东、邱礼涛等人都是此中好手。
做类型故事不复杂,成本卡司有无需高,自带噱头的宣传属性,是赚快钱的优选。事实上,港片衰落,近几年继承衣钵的韩片,也是大拍真实案件改编的片子。
说到此,《全民目击》的段位大概也能知道了,这不是一部制作水准非常高的片子,但这是未来在中国银幕上会非常频繁出现的片种。基本上,《全民目击》是个样板片,它不优秀,但是它不雷,不扮傻扮残。——这在今时,算得上是赞美。
戏院外的人,能参与噱头的部分,微博上应该有了不少李某人相关的段子了吧?戏院里的人,能看到国产片演员每一个层次的表演。《全民目击》的重头,是唇枪舌剑的庭审交锋,片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冲突,都是人物的言语交战。假如说此类电影的外沿要靠噱头话题,那么电影本身的娱乐性八成都指望演员的表演。
这是一部完全靠演员撑的戏。
孙红雷当然是合格的类型片演员,所谓时势造英雄,“合格”两个字,已是最高的赞美,因为在内地的演员中,除了他,我想不到第二个中生代。孙的表演情绪化、浮夸、有攻击性、很动物,其实是非常香港的表演方式。有时,我不太能理解港片影迷对他的反感,不带偏见地看,他正是香港演员在今时的内地,不做第二人想的港派演员代表。在《全民目击》这样一部靠演员撑的戏里,加上票房、表演两个维度,几乎没有哪位一线中生代能代替他。
郭富城就仍是中规中矩,很难想象,如今他能成为如此实惠的类型片演员,不会出彩但也不让你失望,不抢眼但也不拖后腿。真是世事弄人,至少我没想到,《父子》之后甩开偶像包袱的郭富城,能成为一个演员。
除开他二位,以及不需要有什么作为的花瓶佟丽娅,余男、邓家佳、赵立新、陈思成等人,就集体为大家示范了如何奉献出一部国产烂片级别的表演。余男那个本该惊艳的亮相之前,简直为她铺垫到露骨,结果咧,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哦她没表情),都没给到力。前戏撩拨了半天,掏出一半就射了,这很要命,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摧毁司机的心理”的故事能否成立。赵立新的那种尴尬,是让观者都会感到的难堪,逗哏的冷了场,捧哏的补锅乏力,只能“嗯啊嗨是”的穷对付。
但要说,在国产片里这些都是能忍的,因为邓家佳的糟糕表演,才是毁灭性的。在孙红雷出场后,我简单数了一下她做了多少小动作,有嘟嘴,歪头,咧嘴,眨眼睛、搓鼻子、挺身体……频繁而又格格不入的卖萌小动作,是想要抢戏的糟糕配角的通病,但是能到这个程度,问题就不在演员了,而是导演。我很难想象导演在反复地看到此一段落时,他到底在想什么,但我完全能想象观众的那种被挑衅、被侮辱的感受。
有你们,孙红雷在我心中的形象,又升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