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用美学的观点欣赏一部电影

用美学的观点欣赏一部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26 07:21:12

『壹』 用电影美学的观点来点评《手机》或《大腕》,也可以两个一起评!!要原创啊~

从《大腕》到《手机》
什么冯小刚去拍《大腕》,我遭到挫败呢?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没有直接的关联,跟我的立场跟我的位置有关联。什么关联呢?是这部影片在三部贺岁片成功,冯小刚的名字成为了某种品牌,成为了某种票房感召力,而冯小刚的电影事实上几乎成了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可以和好莱坞电影分市场的这样的一个导演之后,冯小刚成功了。怎么标志?冯小刚获得了海外投资,《大腕》这部影片和他此前的影片一个重要的变化发生,重要的变化先不说影片本身是发生在投资。冯小刚得到了美国哥伦比亚(亚洲)公司投资,请大家注意,大家不用我说你们都知道这个事实,海外投资是大大地高于国内电影投资的,这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没有一个导演不梦想自己得到充足的资金,在电影当中去充分地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们讲一个小例子,比如说我设计一场戏是在机场里发生的,最后我发现在机场拍摄太贵了,所以我就改了,我改一火车站。后来我发现北京站拍也太贵了,我就改一小城市,一小城市火车站。结果我最初构想的飞机场那样的空间,所可能发生的故事,到了一个小城火车站的时候就被改变了。那当然一个艺术家多么向往自己完全不考虑金钱的束缚,或者说有更多一点的更充足一点的资金,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是冯小刚是成功了。这个本身作为冯小刚成功的标志。
说某某某获得了海外投资,以前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说你很成功,海外也看好你,所以他投资你的影片,准备把你的影片拿到海外去放映。我们大家知道比如说《霸王别姬》,比如说张艺谋的很多很多电影,都是用海外资金来拍摄。可是,冯小刚这个《大腕》的拍摄,他获得了哥伦比亚(亚洲)公司的投资,这个投资却是另一种海外投资。什么海外投资呢?就是我给你钱,你拍电影,这电影就在中国放,并不是为了拿走放。那么,为什么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如此慷慨地要支持中国电影呢?在我看来,没有不付钱的午餐。为什么他要投资中国电影呢?很简单,因为冯小刚当时是一个可以和其他的好莱坞电影分份额的导演,这个蛋糕冯小刚可以切走一块,那么我投资给你,再切下来的这块蛋糕至少相当大一块都装到我兜里了。冯小刚当然拍摄的仍然是中国电影,但是在资金的来源和利润的走向上,已经不再重新注入到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工业。
冯小刚他是中国电影的一条路,中国电影应该有很多条路,但是这样的一条路是需要的,这时候我发现有人来买冯小刚了
在这部电影当中其实有很多冯小刚电影一一贯之的那种特点,被改变了。而这种改变,是一种损伤。因为在《大腕》当中的两个喜剧式的角色,喜剧式的主角,和在《手机》当中的喜剧性的悲喜剧的主角,好像仍然是小人物,但是此小人物非彼小人物。我们《手机》更为清晰一些,我们说《手机》是一个开着宝马车的小人物,我很难再相信他是一个你我中人。可能在座的也有人开宝马车,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那么我并不是说这样的一个财富的标志,因为今天的现代的世界,所谓的财富,正是用这样一种外在的品牌来标识的,我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我开什么牌子的轿车,我住在什么区域,所以,当这样的一些符号出现的时候,这个小人物已经变了,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或者我直接地说变质了。那么在《大腕》当中这两个喜剧性的小人物仍然似乎是冯小刚式的小混混,而且是小骗子,可是这些小混混却是一个可以为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来操办葬礼的这样的人物。那么这是一个我说小人物的角色变了,小人物变质了,于是他那样一种用温情去呼唤,温情滋润我们的内心,用温情去呼唤我们认同的能量,我认为极大地萎缩了。那么整个的《大腕》的影片我看起来像一个连台喜剧,像一个连演小品,这是一个东西。
另外一个东西是冯小刚电影曾经那样的获得观众的热爱和观众的拥戴,是因为冯小刚电影其实他不拒绝一些小小的温和的偏见。比如说我们对于外国人的某种小小的微妙的排斥,我们在影片的细节当中,表现出一点点微妙的对外国人的小小地踩他一脚,小小地嘲弄他一把。比如说大家都记得在《不见不散》当中那个场面就是他们怎么教美国警察,教美国警察说汉语。然后大家都看得好开心,因为表面上喜剧式的角色是葛优所扮演的小人物,但实际上我们看到一帮美国警察很庄重地坐在那里学那些不可以的,是匪徒一般的警察的对白,那么大家觉得非常开心,好像微妙地满足了我们内心的那样一点中华民族心理的需求。但是,到《大腕》当中我发现钱是很有力量的一个东西,中国古话说拿了人家手短,当这个资金是哥伦比亚公司投资的时候,我们看到所有的丑角所有的喜剧性的,所有的丑陋的行为在影片中的中国人内部发生,而到结局,戏剧性结局出现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个大腕是一位智者,是真正的导演。而且是人性喜剧的导演,他的死几乎成了一个试金石,他在背后冷眼旁观着这些人蝇营狗苟。那么,这样的一个微妙的错位的发生,是冯小刚战胜了偏见吗?
《手机》在这个意义上说也将载入,我以为载入中国电影文化史,不是中国电影艺术史。因为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就是一部影片作为一则广告,这个是一个巨型的广告,而且就挥金如土的广告业而言,是一个相当便宜的,而相当有效的广告。整个的影片成为了移动通讯,摩托罗拉公司的广告。那么更具有讽刺性的是在这个影片当中大家是不是看过影片的很多版的海报,其中一版海报很好,远看是一个手机,底下写着《手机》,近看是一个手雷,对吧,这个手机要炸掉。《手机》或者叫现代文明,或者叫现代生存,它在给你提供无穷的方便的同时,携带着如此众多的恐怖。而这种恐怖未必只有男人觉得恐怖。它一方面有这样的一个效果,另外一方面整个的是在做手机广告,今天的手机可以有多少种功能,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今天的移动通讯网络是何等的发达。
从《大腕》到《手机》,这两部影片把它另列,原因就是你会看到资金或者资本的力量,是怎么改变一个所谓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怎么改变一部影片的表达。《手机》它一方面是,如果我们说《手机》是一个超级广告。而《手机》事实上是一个超级广告了,起到了一个超级广告的功用,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这样一个影片的资本,资金,其实是一种广告资金的投放方式。我们要做广告,我们投放多少给电视台,投放多少给报纸,投放多少给杂志,投放多少给街头路边的广告。投放给一个电影做一个里面完成一个软广告的功能,因为我们大家看过很多电影,我就不举是什么名字了,比如说一群孩子在一起珍贵地喝一个可口可乐,喝一杯可口可乐,大家分享一杯可口可乐,很感人的一个场面。看到山村的孩子把一杯可口可乐当作这么宝贵的东西,那你看片尾字幕,鸣谢可口可乐公司,这是一种所谓软广告行为。但是,《手机》的特殊之处,是在于它从头到尾是一部广告,关于手机的广告,关于摩托罗拉的手机的广告。那么当你要给摩托罗拉公司做广告的时候,当你要给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做广告的时候,当你要在这个广告当中展示各种不同款型的,型号的摩托罗拉手机,同时展现它的最新功能,展现它的高端产品的时候,决定你的人物不可能是小人物,不可能是边缘人,不可能是苦涩喜剧,不可能是出租汽车司机,不可能是在海外的边缘去挣扎生存的人物,而他必须是在这个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人,他才能消费品牌国际知名品牌的手机的高端产品。所以我说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决定他的小人物的温馨的悲喜剧的故事必然变味,必然变质。这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形,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在这里面,市场资金资本票房回报这样的东西是可以怎样地渗透到我们通常以为是文化艺术的这样的一个领域当中,而且它对这个改变是多么的内在。冯小刚在耗费他的象征资本,什么叫象征资本?就是观众对他的信任,观众对他的期待,观众对他的喜爱。那么从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的角度上去看,一个非常成功的深受观众热爱的导演, 他只有三次机会。他如果三次滥用观众对他的信任的话,他基本上会耗尽他的象征资本。所以我看到《大腕》,看到《手机》的时候,我看到冯小刚已经用了他第二个,它的第二次机会。
那么冯小刚从那里归来?从大成本的商业操作的这样的地方归来,重新拍摄一个故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一个温馨的苦涩的喜剧,来取胜的故事。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冯小刚试图归来。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说,《天下无贼》,似乎是冯小刚原有的那样一些脉络开始复现。尽管这是一个可以诈骗或者盗取到宝马的贼,不是合法的开辆宝马车的大人物,那么,尽管他是这样的大贼,很成功的贼,很能干的贼,但他毕竟只是贼。那么用这样的一个贼,我只是贼,和故事中刘德华不断说的是狼,我是狼,我们是狼,用另外一个词称叫做过路鬼,我们是过路鬼,这样的一些说法,冯小刚显然刻意地要让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大贼,但是又要压低他的身段,他只是个贼,只是个过路鬼,只是野狼,饥饿的狼。那么这个饥饿,在影片当中我们看显然不是形而下的饥饿,肚子饿,为了没有饭吃去偷钱的那样的小贼,这种饥饿我们说是一种欲望的饥饿。
故事中的刘德华所扮演的这个主角,是这样的一只饥饿的狼,但是显然是一个在欲望意义上饥饿的狼。所以刘若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就不断地说我们收山吧,我们罢手吧,我们够了。然后他觉得开玩笑,我们怎么会够,我们不够。那么这样的一个情节和这样的一种叙述,本身用专业说法叫修辞策略,就是这是一个大贼。但是我们用很多东西把他压低他的身段,压低他的身价,让他再度成为一个小人物,而且一个重要的细节,一个支撑着整个戏剧叙述的细节,使得这样的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成立了,那么就是动机很单纯,线索很单纯,是女人怀孕了。女人要做母亲了,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作为贼的儿子出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作为贼长大,于是一种可能此前她不考虑的道德的和伦理的东西,一种信仰的或者宗教的东西,一种超越性的东西开始进入到了她的生活当中,这成为了一个整个剧情的推动性的因素。于是最后《天下无贼》如果说跟冯小刚以前的贺岁片有什么变化的话?
觉得就是它更加情节剧化,此前是市民喜剧,现在更加情节剧化了,它是以情节,以情节的演变,以情感以温情来打动你,尽管它延续了一些喜剧的元素,而且当然非常有趣了,就是说,有时候观众的期待,会相当地有力量。
看《天下无贼》的时候,发现现场中的观众不断笑,好多我觉得不好笑的时候,大家也笑。但另外一个角度上我觉得大家去看冯小刚电影,又是去看冯小刚贺岁片的时候,大家太期待喜剧了。大家太期待喜剧效果了,所以有一点喜剧感的东西大家就发笑,因为我们几乎付那个钱的时候,我们觉得付了一个要发笑的权利,一个可以去发笑的权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同样我在电影院里看《英雄》的时候,那个剧场当中笑声不断,完全跟影片的喜剧效果没关系,和观众的某种心理体验有关系。
就冯小刚而言,《天下无贼》已经成了某种正剧,而不再是喜剧,更不是那种谐谑喜剧,以幽默以调侃,以噱头而著称的这样一种谐谑喜剧。而是更多地往正剧的路上走。而另一个冯小刚的变化是这个影片当中如果说冯小刚仍然延续了他一贯的这样的制作精良的这种传统的话,那么这个影片当中,它显然和其他的影片相比,和冯小刚其他影片相比,它的技术含量大大地提高。就是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影技巧的层面上,大大地超过了此前的冯小刚的电影。另外一个变化是,在这个影片当中,冯小刚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对于秩序的尊重,超过了此前的冯小刚电影。原来我们说此前的冯小刚电影,它是那些在边缘处游移的小人物,那些似乎总是不断地生出不法之心,而并未有不法之举的这种人物,这种小人物,但是他的小人物,其实和社会秩序总是有一点游移关系。像他《不见不散》,他把故事放到了美国场景当中,那么这些作为新移民的华人,实际上和美国的主流秩序不发生关联的,几乎不发生关联的,他们也不试图寻找那个秩序来保护他们。到《没完没了》的时候,这个小人物似乎一步走出,要成为绑架者了,但是一个温情的故事改变了这个东西,他那边专门有这个场景,把她找去,然后她就一口咬定哪有这回事,都没有,我是被绑架的人,我不承认我被绑架这个案件怎么能成立呢,没有真的冒犯秩序,但也从来没有寻找秩序的保护。
但是在这个影片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变化发生了,就是一方面主人公是法外之徒,这个小人物是法外之徒,他是贼,是诈骗犯,是强盗,或者是一种不法的高技术工种。这是开玩笑,在这个影片当中,大量的这种贼技,贼特技,我说它是一个很有技术高技术的工种。那么,他在这个影片当中,主人公是这样的,他已经是法外之徒,但是一方面整个故事是一个法外之徒向主流社会回归的故事。这一对男女,最后他们的爱,他们对于自己生后的生命,自己血肉的连续,自己孩子的期待,使他们成为了护法者,而不是冒犯法律的人。这是一个方面,而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会看到,在这个影片当中,不仅是主人公向秩序回归,他们仍然将必须为他曾经冒犯法律,而付出代价。首先是一个神勇的警察的出现,一个神勇的警察的形象出现。接下来是一个神勇的非常的通情达理的但是又毫不容情的,法不容情的,这样的一个警察的形象。但同时,为了完满一方面完满秩序的表述,一方面完满情节剧的,大家观看情节剧是期待着一个温暖的大团圆的结局,否则的话就不是情节剧了,又变成悲剧了。又要完满大家这样的心理抚慰,那么两个东西都要满足的结果,这部影片当中,影片的工整之处也表现在这里,就是冯小刚选择了这样一个结局,让刘德华所扮演的这个贼为了最终完成这个护法和歹徒搏斗,死于歹徒之手。如果说他曾经冒犯法律的话,他用死来偿付了,这是一个太过的偿付,因为他无论怎样都判不了死罪,可是他死了,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于是他不仅抵了他的罪,也抵了他的爱人或者他的妻子的罪。所以最后的网开一面,法网容情是在一个大的惩罚已经存在的前提下,而这个大的惩罚在故事中发生为自我惩罚,所以它是秩序的尊严,而不是秩序的残酷。这是一个这部电影当中我认为冯小刚的一个变化。你可以说冯小刚更为成熟了,因为整个影片的工整圆熟,它的技术含量,大量的这种特技场景的使用,然后叙事细节的这种一如他此前电视剧当中的缜密,你可以说他是成熟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呢,归来的冯小刚,似乎丧失了他此前的那种鲜活的,这是我个人的观察,我个人的思考。丧失了他此前影片当中鲜活的,每一次都会有很多很多的令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迸发出来的,而相反的我们遇到的是一个流畅的,工整的完整的温暖的同时是一个标准的大众文化。因为它除了给我们一个半小时的快乐,一个半小时的温情和温暖之外,他还给我们一种秩序的呼唤,一种秩序的呼唤一种强有力的教化的作用,而这个教化是如此的不露痕迹,我们在观赏剧情当中,我们在对主人公命运的关心之中。
而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个影片当中那种对于秩序的这种表述,还有两个重要的线索在展开。那么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这种通过刘若英所扮演的这个女主人公,她怀孕,渴望做母亲,然后渴望做一个在孩子面前无愧的母亲,和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最终战胜了那个似乎永无厌足的欲望。而这一个转变的发生,围绕着一个近于圣洁的人物,就是故事中的傻根。它设定一个情节,说他在偏远的山村长大,他是在青藏高原上面务工,所以他完全地远离尘世。这个人物几乎是一个神话式的人物,是一个充分神话式的人物。因为我们知道,商业化的过程或者全球化的过程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不仅是摧枯拉朽,而且是无所不至。你很难想像有一个山村是世外桃源,是与世隔绝的,因为一个简单的东西和我们今天所在这个空间直接相关,电视媒体,是几乎覆盖到了此前人们绝对想不到能够进入的外部世界能够进入的空间当中,于是,世界在这样的一个意义上被联系在一起,于是世界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没有世外桃源,没有这个世界的喧嚣热闹噪音繁华不至的地方。所以我说一个神话,那是一个神话式的人物。用这样一个神话式的人物,在这儿我做一个开玩笑的联想,我说冯小刚在提供给我们这些城里人一个《甲方乙方》当中大款想像的理想乡村,就是想像有那样一片净土,有这样一些纯洁的绝对纯净的人,而为了保护这个人的纯洁的内心,我们最后的神话,最后的净土可以去死,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去死,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在秩序的表述的意义上。
第三个在秩序的表述意义上,我想冯小刚一个是为了强化这样的一个情节剧的丰富性,情节剧的可看性,这个情节剧的观赏性,所以他选用了青藏高原。这样他可以带入大量的自然风光,异域景色,他也使得傻根这样的一个人物的生存依据,如果傻根是在北京打工,在上海打工,我们很难说他这么纯洁,他认为天下无贼,我们把他放到青藏高原上去,似乎有一线可能,有一线可能。那么带入这样因素的时候,他同时带入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宗教。宗教的力量,但是显然他没有刻意强调这个宗教的力量,他与其说是在表达一种宗教,不如是说某种信仰,某种信念,某种人们在内心当中会珍视会视为神圣,会去固守的东西,
我觉得新的归来的冯小刚,是不是还将飞去?或者还将继续归来?或者越走越远?我不能够断言。因为我觉得我很喜欢一句话说在今天的世界上只有傻瓜才做预言。因为变化的因素太多了,因为不可测的因素太多了。所以我没有任何把握,我并不是认为自己不是傻瓜,而是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把握,没有任何资格去预言即将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不能够做预言。但是我只是想冯小刚从《大腕》到《手机》,现在到《天下无贼》,那么冯小刚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曾经我说他是这样的一个大众文化的示范者,是这样的一个楷模,而且他确实给这种普通民众小人物和种种在这个现代生活的变化当中,可能获得成功,但同时遭到挫败,而且承受了压力的小人物,以那样的一个半小时的快乐,可能是一个半小时之后的还颇有一段时间的回味,想起来会心地一笑,或者朋友们之间来对一对暗号,对一对台词,然后大家同时会心一笑这样的一点的快乐,到他现在开始逐渐地成为了一个新的商业电影的这种规范的示范者,他在重新地尝试或者展示说一个成功的商业电影当中可能包含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它不在于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商业电影同时都包含着那些元素,比如说风光加爱情,比如说打斗,然后比如高科技,比如说奇观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但重要的是如何我们在一个作品当中组合它,把哪些因素和哪些因素成功地组合起来。所以,就大众文化和商业电影而言,套路是有限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是组合是无穷的。你可以在不断的组合排列当中生出新的故事。用我喜欢的一个说法,就是已经没有新的故事,但是永远有新鲜的嘴唇,新鲜的嘴唇讲出来的老故事成了新故事,使我们听出了几分新意。

『贰』 如何赏析一部电影赏析电影时要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呢

『叁』 如何从文艺美学角度赏析电影

正常人看电影是看电影的剧情好不好?人物演技好不好,而你要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讲,就是看他镜头拍的好不好景色采景怎么样然后这个电影派所有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没有一个较高的利益,更多的偏向于专业方面的一些东西了。我们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牵挂群众,看电影为了一个乐趣,没有必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深究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

『肆』 如何用美学的观点理解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

杜尚的《泉》意在质疑人们关于何为艺术品的观念:很少会有什么东西去让人们思考艺术实际上是什么,或它是如何被表达的问题;他们只是假定了艺术要么是绘画,要么就是雕塑。所以才会很少有人会将《泉》视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个小便器可能是件艺术品吗?”在小便器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的过程当中,名字的变化原来是如此的重要。正是这个名字的变化,变得不同寻常,使得人们审视物体的角度也发生改变。不等大雅之堂的小便器,也就随之被视为格调高雅的艺术。 1 达达派 1916年,在诗人查腊、画家休森贝克和阿尔普的倡议下,为逃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而避居中立的瑞士的一批艺术家成立了一个艺术群体,并从词典中随意翻出“dada”一词用以命名,自此,达达派诞生了。他们强调反传统,反理性,反审美,反道德,甚至反对当时已经非常激进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他们认为,艺术与艺术品无关,任何现成物都可以是艺术品,从而将一切关于艺术的传统,统统否定。杜尚就是达达派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2 《泉》 1917年,杜尚把一件现成品磁小便器,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题为《泉》。它被展览布置委员会愤怒地拒绝了。它引起了持久的解释学喧闹。实际上,它成为了现代艺术编年史上的里程碑。 《泉》表现出的是对一切传统艺术观念彻底的否定与批判。 此前的任何艺术流派,哪怕再激进,起码承认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而且一般来说,艺术起码要表现美。而《泉》的出现,则连这最“起码”的艺术观念也被否定了。 3 对“创作”的否定 有人指责杜尚是剽窃现成的制品,他则辩解道,是否由作者创作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选择了它,并“使人们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实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 《泉》做为西方美术史中第一件完全利用现成品的“装置”作品,开创了所谓“装置艺术”的先河。 自此,现成品进入艺术的领域,改变了以往只能透过画笔和手工制造的移情投射观念,转向客观视觉背后的精神活动。整个西方艺术的思潮便迈入了另一个艺术观点的里程碑。 他曾表示他评价最高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本身;不是杰作的创造,而是自由的智慧游戏。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他使用现成品时所持的反传统,反艺术的嘲讽态度。 4 对“美”的否定 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从而彻底粉碎了传统意义的“美”。而且他还宣称,这件作品的外缘曲线和三角形构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别无二致,而它那柔润、光洁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转换与古希腊的雕刻大师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大理石雕刻完全一样。 通过这件玩世不恭的作品,杜尚向传统艺术概念发起了极为尖酸刻薄的挑战。 杜尚的艺术非艺术化主张在这里遭到了误解,但误解却给艺术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劳申伯从现成品中发现美是将杜尚的主张颠倒了过来,即非艺术的艺术化。正如杜尚本人所言:“当我发现现成品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要否定美,对现在的新达达而言,他们拿我的现成品是要发现其中的美。我把瓶架子,小便池摔到他们脸上作为一个挑战,而现在他们为了美却赞扬起这些东西来。” 以杜尚及其作品《泉》为代表的“达达派”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他们不仅仅创造了一种流派,一种画风,重要的是他们那种近于极端的批判精神摧毁了一切传统观念,从而为纷至闼来的新观念、新流派解除了精神枷锁,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伍』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并用美学原理分析

高难度诶 无以下手

『陆』 用美学的理论分析一部影视剧

http://219.159.68.42/xuebao/01-1/09.htm
这个是理论知识
http://www.movku.com/2006/09/21/939.html
《夜宴》的评论

『柒』 急需!从美学角度赏析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

犹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驾车来到阿雷佐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好景不长,圭多和儿子因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营里毅然前同行被分开关押。圭多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自己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去笼罩着整个意大利。

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

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歧视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

一次圭多骑车上班无意中撞倒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

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笔,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协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

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乔舒亚父子,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乔舒亚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军,将他抱上坦克。

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丽人生》,即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

故事很简单:活泼乐观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个犹太人,他来到小镇阿雷佐遇见了心仪的姑娘多拉,经过几番巧遇和努力,他终于与多拉结婚,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书亚。可是,好景不长,纳粹在约书亚五岁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试图让约书亚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圭多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约书亚得到了“游戏”的最高奖赏。笔者在最近“奥斯卡获奖电影展”观看这部电影时发现在座的许多观众都哭了,深深被感动了,就像当年《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这次是伟大的父爱榜样。作为导演和男主角的贝尼尼知道的话,恐怕不见得会欣慰,一定一脸的苦笑,作为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他要的不是这个效果。

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将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有趣的场面甚至不断贯穿在集中营里,就是圭多最后被押走处死时,出现在躲在铁箱里的约书亚面前的也是一个扮着小丑夸张模样的爸爸。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而故意削弱电影的思想性。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试想,圭多在狱中仅仅是为了约书亚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故意“欺骗”他的吗?难道圭多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就算在集中营里,圭多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只是在给儿子演戏,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转自:新民晚报 周铭

『捌』 美学是什么,用美学评析影视作品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来说,影视美学鉴赏评论主要指的是对影视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

就是说影视作品 从内容,主题,镜头,背景,音乐, 色彩,动作,表情,甚至是着装都要有美感

阅读全文

与用美学的观点欣赏一部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乔杉演的电影是音乐人 浏览:747
2021台湾电影上映时间表 浏览:192
薇娅直播间电影票如何兑换 浏览:402
想做电影导演选什么专业好 浏览:779
巧克力工厂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05
正古宅惊魂电影演员 浏览:59
齐步走的灯谜猜一电影名字 浏览:477
千王1991电影完整版梁朝伟 浏览:773
海鲜大餐电影中文版 浏览:531
看动漫电影的app大全 浏览:284
电影院音响系统是什么 浏览:11
沙漠电影十大巅峰之作 浏览:74
有关蟒蛇的电影泰国 浏览:780
平遥电影节什么时候 浏览:611
韩国喜剧电影泰国 浏览:239
电影院英文意思 浏览:945
电影赌王大骗局优酷 浏览:826
花样年华戛纳电影节 浏览:300
抖音南京南京电影中配的音乐 浏览:699
三少爷的剑电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