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电影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29 22:07:38

Ⅰ 红军的三大主力会师标志这什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密切协同,于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对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及全体指战员致以热烈的慰问和祝贺。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证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步伐,并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长征精神。



(1)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电影扩展阅读:

红一、四方面军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率领,左路军由张国焘率领。但张国焘对中央的决定阳奉阴违,企图危害和分裂中央。

为避免红军分裂,右路军先行北上,通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于9月突破川甘边界的天险腊子口,10月19号抵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不久和陕北的红十五军团会师。

吴起镇的会师,标志着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中央红军的长征以共产党人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结束。

1936年7月2号,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和来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会合。红二、六军团加上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

Ⅱ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意义是什么

1,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保持了大批中华民族的精华
3,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
4,.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从1934年 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 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Ⅲ 红军长征后发生的大事所拍的电视剧是啥呢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Ⅳ 红军长征结束时会师的三大主力红军是什么

红军长征结束时会师的三大主力红军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1936年夏,中共中央接连致电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师以后,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1936年10月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终于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4)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电影扩展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忍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会师,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Ⅳ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方面军各自剩下多少人

红一方面军长征时有8.6万人,1935年到延安的1,3军团约8千人。

红2,6军团长征时有1.7万人1936年到延安的红二方面军约1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有8万人,1936年到陕北约3万人。

红二方面军长征中减员较少,主要是采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并在途中建立根据地进行补充的方式。中央红军长征在毛泽东领导下到达陕北后获得大发展,更是显示出正确路线的威力。

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Ⅵ 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会师后

红军完成人类历史纪录上第一次的伟大长征。红军面对着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用了一年多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主要靠着革命精神来完成了长征。长征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两点:就是强渡大渡河,强攻腊子口,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爬雪山,过草地,吃苦耐劳,在艰苦环境中,意志坚定,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的革命本色在长征途中最显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成了我党我军最宝贵的财富。

Ⅶ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地点及历史意义。

1,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保持了大批中华民族的精华
3,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
4,.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Ⅷ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指哪三大主力

红一、二、四方面军。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不断斗争的同时,强烈要求北上与党中央会合,张国焘在分裂活动不得人心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其非法另立的"中央",并同意北上。红二、四方面军遂开始共同北上。

两部在过草地后,先后发起了岷(州)洮(州)战役和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控制了甘南广大地区,形成了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的有利态势。

意义: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密切协同,于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对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及全体指战员致以热烈的慰问和祝贺。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证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步伐,并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长征精神。

Ⅸ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分别由谁领导人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一方面军 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馀人。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第二方面军 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第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馀人。

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馀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1930中红15军北上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旷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0月底,红4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少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馀人。红4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端口、潢(川)光(山)四大战役的胜利,歼敌六万馀人。此后,红4方面军又扩充为4军、9军、25军共三个军6个师。同年10月,国民党30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实施第4次“围剿”。因受张国焘连续进攻路线影响,部队主力过于疲劳,没得到及时休整补充,在冯寿二、七里坪等战役中虽歼敌万馀,但自身损失亦大,主力被迫脱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至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打破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歼敌二万四千馀人。随后部队扩编成四个军四万馀人,王树声此时升为副总指挥。四方面军随即发动了仪南、宣达、营渠三次进攻战役,歼敌二万馀人,并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扩编成4、9、30、31、33等5个军,总兵力达8万馀人。在33至34年的反六路围攻中打败了全四川军阀二十多万大军的疯狂围剿 ,取得了歼敌八万馀人的辉煌战果。尔后,又取得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红4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接应中央红军北上并开始长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1、4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1、4方面军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违抗中共中央北上的决定,强行率领第4方面军南下,并在卓木碉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此后,第4方面军经半年苦战,虽取得了攻占丹巴、宝兴、天全、卢山等战役的胜利,但在百丈关战役中未能取得胜利,南下宣告失败。1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并接应二六军团北上。6月,与2、6军团会合。张国焘在党中央以及朱德、任弼时、贺龙、徐向前、陈昌浩等人的劝说帮助下被迫取消伪中央,同2方面军北上。10月,l、2、4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

阅读全文

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语五大电影奖 浏览:350
外国恐怖盗墓电影大全 浏览:502
2018大陆电影在台湾上映的电影 浏览:134
一人独闯百乐门一个大几十什么电影 浏览:941
一部电影保姆与男孩相爱 浏览:655
夜郎成龙电影 浏览:139
韩国电影男主角是建筑设计师 浏览:588
电影院的投资注意事项 浏览:623
寻龙记电影完整版免费看 浏览:221
与鸡同鸭讲电影中文版 浏览:383
大尺度电影法国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299
观看完电影后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01
我的最爱电影粤语版10 浏览:429
韩国一部电影讲男孩生娃 浏览:132
哥斯拉电影为什么没奥特曼 浏览:894
遇见春天微电影图片 浏览:728
电影爱情片大全 浏览:833
superman电影英文观后感初2 浏览:872
街道口电影院 浏览:110
求一部被困荒岛电影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