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美国真假电影节

美国真假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2-04-24 06:20:12

『壹』 看到一个美国曼哈顿短片电影节,想报名参加,但发现过去得奖的很多都是老外,中国人报这个靠不靠谱啊

有梦想就踊跃参加咯,好多大导演初期都是拍短片锻炼的,加油,看好你!

『贰』 美国有什么电影节

Atlanta Horror Film Festival
Atlan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DocuFest Atlanta)
Carnage Film Festival
Costa Ric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Montezuma
Final Cut Film Festival
Hollywood Film Festival
Puerto Ri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Vieques Island
Tuls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叁』 国际四大电影节分别是

美国奥斯卡电影节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1979年已是第五十一届。主要项目有: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

九大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除了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阿根廷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以外的其它9个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9大A级国际电影节。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排名前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众多的电影节中,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金棕榈奖,金熊奖还是金狮奖,其权威性,艺术性,科学性,都足以媲美奥斯卡金像奖。

德国柏林电影节
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周。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于1946年,如今已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电影节之一。她旨在展示和提高将电影作为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戛纳国际电影节通过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能立即介绍给世界观众,还提供了电影创作者与买主接触交流的机会。
电影节的内容由电影节理事会在外国影片、法国影片和短片三个委员会的帮助下确定,由10位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影片评奖. 每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都要选出大约50部故事片和20多部短片,分为参赛影片、非参赛影片、短片、"某种关注"四类进行展映。

从1978年开始,设立"金摄影机奖"奖励参加展映的最佳处女作。1998年又新增了"电影基金奖"和"职业:制片人"奖两个奖项。

非参赛影片通常是曾经获过戛纳奖的导演的作品,他们不希望再参加竞赛。非参赛影片还包括要求作特别安排如作午夜场放映的影片。

"某种关注"类属于正式入围的非竞赛单元影片。在这个单元展映的处女作影片可以竞争"金摄影机奖"。

金棕榈短片奖授予两部15分钟以内的优秀短片。

戛纳国际电影节1998年开始推出名为"电影基石奖"的新奖项,旨在发现和鼓励全球范围的青年电影制作者。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31年,于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狮奖”;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在每年8月底至9月初的两周里都是世界影坛的焦点。电影明星、著名导演等国际电影业人士以及影迷都会云集此地参加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电影节。今年8月31日至9月10日举行的威尼斯电影节已是第62届,并走过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
威尼斯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共有20多部影片参展,共设了7个奖项,分别为最受喜爱女演员奖、最受喜爱男演员奖、最佳原创故事奖、最佳导演奖、最感人电影奖、最有趣电影奖和最佳技术奖。第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没有固定的评审委员会,是由观众投票选出喜欢的电影和演员。
从1934年开始,威尼斯电影节开始趋于稳定,并于每年的8月底9月初举办。但威尼斯电影节曾一度被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奖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为对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应运而生。威尼斯电影节从1938年到1942年的评奖不为后人承认。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电影节因战争而停办。
威尼斯电影节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在1946年重新举办之后。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阿的《南方人》获得“最佳影片奖”。1949年,“圣马克金狮奖”正式设立,法国导演鲁佐凭着《曼侬》一片捧走了第一个金狮奖。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夺得金狮奖,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点对准东方电影。
威尼斯电影节的最大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冒险精神,评判标准为“艺术性”。威尼斯电影节成为艺术电影的大本营。与之相比,戛纳电影节兼顾影片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而柏林电影节则注重意识形态。

『肆』 美国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与其他国际性的电影节有什么不同

由美国独自举办,最佳影片肯定是本土的影片。

『伍』 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区别

唔,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比较大型的有法国戛纳,主要侧重艺术类的影片或者特别出位的片子,一些刚出道的导演一般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实验作品拿来参展,借此扬名。
德国柏林电影节,喜欢把大奖发给政治性比较强的电影,好多电影那叫一个枯燥乏味,金熊还就喜欢发给那样的,而且喜欢发给拿种族blablabla说事的。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的风格很相似,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电影节,值得一说的是比较青睐中国电影。
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独立电影的天堂,发现小成本独立制作电影,比如当年的《阳光小美女》。
中国上海电影节:这个不多说了吧……你懂的。
暂时就想起来这么多……

『陆』 新白娘子传奇,大陆的西游记,在台湾香港火吗

没有一部中国古典作品会比《西游记》在海外更有有影响力。在日本《西游记》不止一次的被翻拍,曾经两次翻拍《西游记》,每一次都获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以悟空为主角的动漫《七龙珠》更是风靡全亚洲;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日版的《西游记》更是出尽了风头。而斯皮尔伯格作为美国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也明确表示有意向翻拍西游记。而且这部《西游记》还很有可能成为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美中两大导演共同合作的首部超级影片,国际巨星成龙和李连杰都希望加盟。如果故事本身不具备强大的号召力,怎能吸引众多影坛重量级人物的关注?

且不说未来的超级大片斯皮尔伯格的《西游记》,美国观众早在2000年就接触了这个传奇的中国古典故事。美国NBC电视台推出美国版《西游记》——《 The Monkey King》(猴王),便引起了轰动。

当然美国人银幕上的《西游记》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神话,而是加入了很多异域元素的什锦拼盘。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美版《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吧,相信会让很多的华人观众跌破眼镜。

故事的主人翁不再是一个顽皮但富有叛逆精神的美猴王,也不是一个外表软弱内心坚韧的和尚唐僧,而变成一个现代美国中国学者——尼克。当尼克在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均遭遇瓶颈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挑战自我改变命运的时候。一个身着粉红西式套装戴着夸张太阳眼镜的自称为“观音”的女子出现在尼克面前,她恳求尼克拯救一本书,从而拯救现代世界。而这本关系到世界兴亡的有魔力的书就是《西游记》。

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尼克随着 “观音”来到秦始皇兵马俑的一角,观音施展法力,将美国学者带到了《西游记》的中国古典神话世界。尼克释放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悟空,无意间充当了“唐僧”的角色。有所不同的是这个美国“唐僧 ”,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念紧箍咒等着徒弟拯救的和尚。而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美国救世主,他不但向中国仙人拜师学艺,学会了绝世本领,还以笔为武器带领悟空等人与邪恶妖魔作斗争,保护《西游记》免于被毁灭的命运,拯救了世界。当然还顺带虏获了“观音”女神的芳心。

当然这是一个撤头撤尾的好莱坞故事,虽然借用了中国古典神话的框架。白人勇者出于对东方女神的爱恋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来到《西游记》的书中世界,拯救世界、认识自我并最终收获爱情的故事。这是好莱坞典型到老套的叙事模式。为了更好的迎合美国观众的观赏趣味,影片不惜变更主人公。当然这是为了让故事更好的朝着美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宗教习惯发展。为了最大程度的争取观众,舍去佛教徒唐僧,增加一个英俊的白人汉学家,对于广大的美国观众而言,这一举措无疑能增加影片的亲切感和代入感,而且还能加入为美国公众最津津乐道的爱情佐料。美国唐僧和观音女神在银幕上大谈恋爱,虽然令许多中国观众相当不满:为什么东方女神爱上的美国鬼子!但却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美国观众的虚荣心和种族优越感!

除此之外,中国的猴子、和中国的猪以及中国的沙和尚都相应的做出了调整。这里孙悟空少了几分顽皮和叛逆,多了几分暴躁和老气,八戒似乎也成为了具有外国血统的猪,就不用说蓝眼睛的沙僧了。这里的观音大大颠覆了中国人心目中“观音”的圣洁形象,魅惑的眼神、性感的红唇以及饰演者白灵的低胸造型似乎很能说明美国人对中国女神的想象。

美版的《西游记》毋庸置疑的是有着好莱坞的自大,充满了赛义德所论述的东方主义色彩。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白人主人公拯救世界(但是为什么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不是由华人拯救,而是由美国白人拯救?);另一方面就是白人男性征服东方女性,从性别的角度暗示了西方对东方的征服。

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令不少中国观众哭笑不得的常识性的错误。例如:秦始皇的地宫竟是《西游记》世界的入口,白娘子的意中人不是许仙而是孙悟空,观音居然在一栋类似西方修道院的地方反省,……这种张冠李戴的大杂烩现象,似乎是编剧为了卖弄他对中华文明的“了解”所造成的反效果。有人评论说:“与其说影片是对美国公众记忆中的中国印象的展示,还不如说美版《西游记》是美国公众心目中中国文化碎片的大杂烩。”这种对中华文明的随意拼凑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美国的傲慢与自大。

美版的《西游记》由于其夸张的故事情节,以及期间暗含的“白人至上”的理念使得很多看过影集的人感到不满。这些观众认为影片如此天马行空的改编是对原著的不尊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随意扭曲。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The Monkey King》,或许能够得到隐藏在傲慢与偏见之外的意外的收获。

表面上看,美版《西游记》延续着百年来好莱坞对东方的描述。如果光有自大,那么这部电视作品或许部值得一提,因为一部原地踏步的充满傲慢和偏见的作品对好莱坞、对全球华人都是没有创意的存在。美版的《西游记》值得赞许的是,它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迈过了“偏见”的门槛,展现出渴望了解中化文明的善意。

影片出现了以徐大人为首的一方妖魔鬼怪对文化的摧残、对思想的钳制。杀害吴承恩,焚烧书籍的场面,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暴行。而徐大人口中的反对文化自由的语言,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文字狱的根源,死后的吴承恩的在徐大人的“关照”下改造思想、自我否定的场景,似乎也有着某种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射。

但这一切都是作为故事的反面角色而存在,只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某个侧面。在影片中展示的不再是美国所代表的“自由”文明和中国所代表的“专制”文明的斗争,而是更侧重于中华文明内部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之间的较量:虽然这个古老文明中存在着以徐大人领导的妖魔为代表的排外、拒绝变革的一方面;也存在着观音、玉帝代表的则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求新求变的一面。吴承恩代表着在两种倾向间艰难选择的中国知识分子。影片借玉帝之口说出了对中国文明的新见解:“这些极端分子不能代表我们的文化。中国真正的价值,即中庸之道。执政者会尊重灵魂的创造力与自由”。而故事最后的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预示着中国文明中开明包容的因素战胜了专制和封闭。

这是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也是已往好莱坞作品中所难得一见的客观和善意!预示着美国公众开始走出冷战时期的偏见,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华文明。

当然这种“客观”从根本上还是建立在美国文化自身的观念基础之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西游记》故事爱情因素的美国式改编。

在原著故事中,唐僧为了取经事业放下心中对女儿国国王的深情,狠心西去。这一情节千百年来一直令多少超越时空的《西游记》读者感叹不已。可是在美版《西游记》中爱情却成为了重头戏。

在美国这个推崇爱情至上的国度。爱情成为美国唐僧不断勇往直前的推动力。如果没有尼克对观音的爱恋,他就不会来到《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如果没有观音对尼克的感情,或许尼克没办法战胜自我,学会本领,也可能无法将这冒险故事成功坚持到底。影片中尼克和观音的接吻,这一场面绝对令众多的中国观众不快至极。但在美国观众眼中确是值得庆幸的时候,美人的香吻是对英雄最大的奖励。为了更进一步的宣扬“爱情至上论”影片还煞有介事的为悟空安排了一个暗恋者——白娘子。还好孙悟空和白娘子的故事还没有机会展开,不然的话……

可以想象中国观众的反映, 电视剧 “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代表了广大中国人对孙悟空情感生活的看法“ 孙悟空没有情爱,我决不会让他进洞房,决不会让他和女妖发生感情纠葛(《 戛纳电影节上演真假美猴王——六小龄童怒斥日本蠢版《西游记》 》,http://www.sanww.com/bbs1/ShowPost.asp?ThreadID=364) 这充分反映了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为坚持美国价值观念而不惜对影片大肆改动,所以才说《The Monkey King》本质上这是一个有着《西游记》框架,体现西方精神的影视作品。

当然观念上的差异并不能阻止善意的释放。后来尼克和孙悟空等人鄙弃成见的并肩作战的场面,让我们回忆起周总理的至理名言——“求同存异”!

东方情调成为影片另一条释放善意的渠道。

故事发展的明线是美国“唐僧” 和悟空、八戒、沙悟净等人为保护《西游记》一书,拯救世界的故事,暗线则是尼克和观音的爱情故事,当然贯穿其间的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符号,象征着对各个时代中国的想象。

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情调是故事的卖点和亮点,也是好莱坞中国热的表现,然而《The Monkey King》超越其他作品的突出之处便在于故事不仅仅把东方元素当作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道具,而是成功地将东方因素融入叙事中,并重新赋予东方情调全新的意义。

影片对东方情调的展示,是随着尼克等人穿梭于古典神话世界和现代中国的冒险展开的:

古代中国,特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世界,长久以来一直是欧美观众最津津乐道、最迷恋的东方因素之一。影片当然是极尽所能得充分展示东方情调。这是一个由毛笔、竹简、金碧辉煌的宫殿,龙的雕塑和女神的水袖霓裳等组成的东方世界。在这个充满异国风情的世界,美版《西游记》的编剧和导演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力:高大城墙内开满桃花的东方天庭,开明的玉帝,满口孔子云的虚伪神官,腾云驾雾的猴子和巧笑嫣然、身材曼妙的女神,极具以及那场混合了东西方色彩的审判……由这些象征古老中国的意象所构成的迷雾般的仙境。

至于现代中国,则是将故事发生地选择在西安。这里是美国公众心目中古典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交汇点。神秘的秦始皇陵成为美国观众想象中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舞台上悟空悟空金箍棒,观音甩动水袖上演着《西游记》的故事。舞台下的中国人民在狭窄昏暗的街道,过着忙碌的生活。随处可见绿军装、红五星、毛泽东的画像等象征现代中国的标志。

红五星、绿军装和毛泽东的画像一度是好莱坞反共题材的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符号代码。是美国公众对红色中国的记忆,包含着美国对中国的某种说不清楚的复杂情感:有敌视、有崇敬也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毕竟那段历史的中美关系又着太多的曲折。影片赋予了了这些符号全新的意义,影片将刻意安排读《西游记》的孩子放在毛泽东的巨额画像面前,强调的便不再是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压制,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所建立的新中国得以继承和发扬。

此外,影片还出现了电视、出租汽车,观音出场时的粉红套装和太阳眼镜等对于美国观众异常熟悉的物品。影片巧妙地实现了对常规事物的陌生化处理。将美国观众所熟知的物品放在陌生的由绿军装、红五星、毛泽东的国度,形成了非常具有戏剧张力的情形。美国观众一方面出现新奇感,一方面也产生了亲切感:原来中国人也和我们一样“打的”、看电视、一样追求时髦,而不再过着骑自行车、读毛泽东文选、每个人都穿着蓝布衣单调贫乏的生活。电视、汽车、时装成为中国迈向近代化的标志,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中国人吸收西方文明的象征。同时由于这些具体物质的存在,让美国公众着实了解到中国人的与时俱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部影片展示给观众的是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识,它试图告诉美国观众这是一个进步中的国度,而不再是之前很多到中国的传教士所描述的停滞不前的帝国;这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吸收着各个优秀文明的成果,已经不再是那个国门深锁的专制的帝国。

一个世纪前法国诗人兼外交家的保尔·克洛代尔笔下的封闭停滞的紫禁城曾经是包括美国观众在内很多西方人生心目中中国形象的具体化身:

“可现在,我住在的古老帝国中一个残垣断壁,

身边是颜色忧虑的皇宫,树木丛中,屋脊确立,掩映着一尊腐朽的御座。

远离自由、纯洁的大海,身处土中之黄土,

这里,汇集着龌龊的水渠、失修的孤岛、驴和骆驼的行径,

这里,主宰土地的帝王开出犁沟,而后举起双臂,求助于呼风唤雨的皇天上帝。

犹如暴风雨到来时,长长海岸线上可以看到,岩石的峰尖和灯塔被雾霭和粉碎的泡沫紧裹。

大地的古风中,方正的禁城把它的城堡和城门高耸,

黄土的大风中,里三层外三层,重重排列着大象一般高大城门,

卷着灰烬和尘埃的大风,卷着硝烟和昏暗的大风,那是索多姆的风,那是埃及和珀斯帝国的风,使巴黎、巴比伦、达德莫尔的风!”

( 秦海鹰,《五大颂歌·神灵与水》(节译),《国外文学》,1991年 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 P237— 238)

很明显,影片中的现代中国不再是克洛岱尔笔下的末世景象。哪怕影片的结尾处与徐大人等妖魔的大决战中,城市遭到了大破坏,但很快在尼克、猴子和观音等人的帮助下恢复生机。这象征着对在灾难中重生的中国未来美好祝愿。

除此之外,美版《西游记》中还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The Monkey King》通过让尼克和孙悟空、八戒、沙悟净等人的相互学习,来告知观众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在原著中,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师徒名分清楚、泾渭分明。而在美版《西游记》中,这种师徒间关系并不绝对。首先是这位美国学者向悟空学武艺,然后是严肃的沙僧向尼克学习“笑”。观音帮助尼克认识自我,而尼克又让悟空见识到爱情的力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尼克帮助《西游记》的原稿不被坏人损坏。反过来在《西游记》中的经历尼克认识自我,走出人生的低潮。这一互助互利的故事的寓意很明显—— 即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相互促进。

天庭辩论会也让美国人了解到了个人反抗和独立个性,这是全人类的共性,并非违反了中国人的特质。

此外,影片还充分肯定了《西游记》对中国以至于全人类的意义。这集中体现在尼克和观音带吴承恩回到现代中国,让他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影片是这么评价《西游记》的意义的:“儿童读美猴王的的冒险故事,使自己变得更有道德和勇气。成人后,《西游记》人们遵循内心,反抗不公。”

对《西游记》价值的肯定不仅在于对中国的影响,还在于对世界的影响。影片指出毁灭《西游记》就会毁灭现代文明,这当然是某种程度的夸张,影片将文化推崇到一个无以伦比的高度。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西游记》所代表的文化力量的推崇。为此,编剧还匠心独具的为美国唐僧——尼克安排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武器——笔。

正是出于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视,成为美版《西游记》能够打动不同地域观众的原因。

当然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这部《西游记》实在不敢恭维,美猴王的风采全无(因为它把大量的笔墨花在刻画美国学者和观音的三流爱情),打斗的场面也实在拙劣!悟空和儿郎神的决斗类似于太空大战,徐大人来到现代社会则类似恐怖袭击。……但是如果从影片隐藏在影片背后的文化意义来解读的话,不得不承认这部美版《西游记》的意义非凡。因为影片的善意,有利于扭转美国公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不利的刻板印象,然更多的美国观众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华文明感兴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这一电视作品的美国NBC,与1996年由于侮辱参与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而引发大规模华人抗议事件的竟然是同一个电视台。当时NBC的态度颇为强硬、对华的极不友善。如今却通过《西游记》释放的善意。这与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门打开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中国亲见中国腾飞成果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美版《西游记》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美版的《西游记》讲述的不是纯正的中国古典神话,而是美国对是中国文化看法的一种转变。而这种转变是朝着令人欣喜的方向转变的,预示着好莱坞对中国态度的大趋势。

『柒』 关于国外的电影节,谁能给我找些介绍资料

韩国釜山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网站:http://www.piff.org/
韩国釜山电影节是韩国电影及亚洲电影的积极推动者,已发展成为亚洲最有权威的电影节之一。釜山国际电影节与其称之为电影节,还不如称之为电影商品交易会,因为其中的商业活动实在太多,评奖倒显得一点都不重要。虽然不以评奖为主,但终归还是有自己的竞赛单元,而且最终也要评选出各奖项的得主。在奖项设置上,釜山电影节中惟一的竞赛奖新潮流奖,也是它最具价值的奖,是专为鼓励亚洲新生代的电影人所设,只接纳新导演的处女作或是第二部作品。而志在鼓励为韩国电影做出突出贡献的电影人的韩国电影奖,它的对象是韩国以外的电影人。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http://ke..com/view/186984.htm

『捌』 美国有什么盛大的电影节吗

3个:
圣丹斯电影节-美国本土最大独立电影节
纽约电影节-美国本土最古老艺术电影节
西南偏南大会-世界规模最大的音乐电影艺术文化节

『玖』 美国的电影节是哪个

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美国)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于1957年由一家电影院经纪人欧文·莱文创办。之后,每年10月在旧金山市艺术宫剧院举行,为期两周。它是美国举办得最早的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是美国西海岸的两大国际电影节之一(另一个是洛杉矶影展)。按章程规定,世界各国参加比赛的故事片只限1部;参加非比赛性的、会外映出的影片部数则不受限制。该电影节有时颁奖,有时不颁。颁发奖品时,最高为“金门奖”(以旧金山市的港湾名命名),分为一、二、三等奖。

『拾』 美国有哪几个重要的电影节

奥斯卡第一,其次金球,还有诸如圣丹斯,夏威夷

阅读全文

与美国真假电影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正佳电影院飞扬 浏览:229
红苹果完整版电影 浏览:98
国产拳击电影大全 浏览:724
电影猎狐行动完整版在线观看 浏览:137
真人枪战动漫电影大全 浏览:871
领秀城电影院 浏览:578
有个鬼在弹琴什么电影 浏览:616
野性美国西部电影完整版 浏览:654
周星驰和女护士的电影 浏览:274
主角很A的电影 浏览:332
巾帼英雄电影粤语版 浏览:870
电影主角莱恩泰尔勒叫什么电影 浏览:602
四胞胎的英文电影 浏览:78
无象电影完整版视频 浏览:719
僵尸肖恩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283
关于天使的电影动漫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 浏览:768
抖音送的电影票是怎么样的 浏览:264
电影片名字叫什么疑云 浏览:207
爱情电影宣传海报 浏览:395
范小勤拍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