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阅兵是哪一年
我和我的祖国阅兵是朱日和阅兵,是纪念中华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时间是2017年7月30日的上午9点,
㈡ 开国大典电影是哪年拍的
2009,因为是60十周年庆典嘛,里面明星超多
㈢ 张艺谋拍摄了哪些电影
1984:《一个和八个》 摄影
1984:《黄土地》 摄影
1986:《大阅兵》 摄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红高粱》 导演
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主演
1989:《代号美洲豹》 导演(与杨凤良合作)
1990:《菊豆》 导演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导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导演
1994:《活着》 导演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导演
1996:《有话好好说》 导演
1996: 受邀参与电影《卢米埃与四十大导》(本片是为纪念“现代电影之父”奥古斯都•卢米埃与路易斯•卢米埃兄弟而拍摄) 导演/演员
1997:《图兰朵》(歌剧/意大利佛罗伦萨节日歌剧院) 导演
1998: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中国紫禁城太庙) 导演
1998:《一个都不能少》 导演
1999:《我的父亲母亲》 导演
2000:《大宅门》 客串(饰李莲英)
2000:《幸福时光》 导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编剧 导演 艺术总监
2001: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宣传片《新北京,新奥运》 总导演
2002:《英雄》 导演
2002: 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宣传片 总导演
2003: 韩国世界杯体育场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 导演
2003: 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及会徽宣传片《中国印象•舞动的北京》 总导演
2003: 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表达的主题是“成都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2004:《十面埋伏》 导演
2004: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桂林)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单骑》 导演
2005: 法国圣丹尼斯的法兰西体育场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 导演
2006: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丽江》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 导演
2006: 美国大都会原创歌剧《秦始皇》 导演
2007: 北京奥运会火炬及火炬接力宣传片 导演
2007: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7: 戛呐电影节60周年纪念短片集——《每人一部电影》之《看电影》 导演
2008: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3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闭幕式 总导演
2009: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海南岛》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联欢晚会 ( Tian'anmen Square ) 总导演
2009: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 国家体育场“鸟巢”) 导演
2009:《三枪拍案惊奇》 导演
2010: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 总导演
2010:《山楂树之恋》 导演 2010:《金陵十三钗》 导演
我复制的啊。
㈣ 电影大阅兵演员王学圻是部队的吗
算是吧
1963年在长春7311部队当兵,后返城后当过工人。八一厂导演王苹的一部《我们都是八路军》(1978年上映)把他带上电影之路,随后考入空政话剧团。
㈤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有哪些 片名是什么,分别是拍摄于哪一年,影片分类是什么,分别获得过什么奖项
1984:《一个和八个》 摄影
1984:《黄土地》 摄影
1986:《大阅兵》 摄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红高粱》 导演
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主演
1989:《代号美洲豹》 导演(与杨凤良合作)
1990:《菊豆》 导演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导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导演
1994:《活着》 导演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导演
1996:《有话好好说》 导演
1996: 受邀参与电影《卢米埃与四十大导》(本片是为纪念“现代电影之父”奥古斯都•卢米埃与路易斯•卢米埃兄弟而拍摄) 导演/演员
1997:《图兰朵》(歌剧/意大利佛罗伦萨节日歌剧院) 导演
1998: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中国紫禁城太庙) 导演
1998:《一个都不能少》 导演
1999:《我的父亲母亲》 导演
2000:《大宅门》 客串(饰李莲英)
2000:《幸福时光》 导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编剧 导演 艺术总监
2001: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宣传片《新北京,新奥运》 总导演
2002:《英雄》 导演
2002: 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宣传片 总导演
2003: 韩国世界杯体育场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 导演
2003: 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及会徽宣传片《中国印象•舞动的北京》 总导演
2003: 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表达的主题是“成都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2004:《十面埋伏》 导演
2004: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桂林)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单骑》 导演
2005: 法国圣丹尼斯的法兰西体育场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 导演
2006: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丽江》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 导演
2006: 美国大都会原创歌剧《秦始皇》 导演
2007: 北京奥运会火炬及火炬接力宣传片 导演
2007: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7: 戛呐电影节60周年纪念短片集——《每人一部电影》之《看电影》 导演
2008: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3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闭幕式 总导演
2009: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海南岛》 总导演(与樊跃、王潮歌合作)
200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联欢晚会 ( Tian'anmen Square ) 总导演
2009: 大型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 国家体育场“鸟巢”) 导演
2009:《三枪拍案惊奇》 导演
2010: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 总导演
2010:《山楂树之恋》 导演 2010:《金陵十三钗》 导演
㈥ 开国大典电影几年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举行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估计总数有30万人。观礼的还有国际友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代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㈦ 60周年国庆阅兵简介
2009年10月1日上午10:00国庆大阅兵数十个装备方队以磅礴的气势经过天安门,这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景展示。参阅部队既有红军时期创建的老部队,也有组建不久的新兵种;既有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英雄团队,也有站在军事变革潮头的典型部队;既有参加过历次国庆首都阅兵的老资格,也有在阅兵场上首次亮相的新面孔。受阅展示装备都是从全军各部队精选的国产新型装备,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崭新水平,有的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这次阅兵装备方队中没有一件是引进装备,将展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展示中国武器装备建设自主创新的能力。无论是陆、海、空、二炮、武警等军种部队,还是装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等兵种专业部队,无论是坦克、火炮、导弹等战斗装备,还是雷达、通信、后勤等保障装备,都将在这次阅兵中进行全景式展示,参阅要素更加齐全,装备类型更加多样,兵种专业更加全面,具有很强的联合性,体现了我军的战斗力。参阅部队还凸显出优良传统多、历史荣誉多、完成大项任务多的“三多”特点。胡锦涛主席检阅
㈧ 张艺谋电影作品、包括年份
1984:《一个和八个》(与萧风合作)
《黄土地》
1986:《大阅兵》
演出影片:
1987:《老井》
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
导演故事片:
1987:《红高粱》
1988:《代号"美洲豹"》(与杨凤良合作)
1990:《菊豆》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秋菊打官司》
1994:《活着》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6:《有话好好说》
1997:《图兰多》(歌剧、意大利)
1998:《图兰多》(歌剧、中国紫禁城太庙)
1998:《一个都不能少》
1999:《我的父亲母亲》
2000:《幸福时光》
2002:《英雄》
2003:《十面埋伏》
㈨ 开国大典电影介绍
电影简介: 1948年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 三大战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在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
㈩ 记得有一部反映军人为了阅兵刻苦训练的电影
《大阅兵》,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演员:王学圻 孙淳 吴若甫。该片获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5届都灵青年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发生的背景也很清楚,以1984年的大阅兵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军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光辉形象而进行异常艰苦的训练。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受阅大军,由352人组成的一个方队,在同一秒里一齐迈步,一齐甩臂,一齐高呼的壮观场面,令人激动!为了天安门前这一秒钟,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代价!解放军某部的体检室,正在进行受阅士兵体检工作。教员孙放拿着一叠表格,士兵们正兴奋地等待教员最后的口试和通过。黎明时分,十几辆满载全副武装士兵的卡车,驶向空军某基地,一个地处偏僻、空旷又略带荒凉的机场。352名战士站成一个方队,教员孙放严厉的表情和不可抗拒的话音,意味着艰苦的训练生活开始了,他们迈出了走向天安门的第一步。吕纯是个倔强、有抱负的战士。参军、上军校、干一番大事业是他的理想。可日复一日单调、枯燥、艰苦的训练和教员的严厉,使他无法理解,他准备离队。一切在紧张地进行。小战士刘国强发烧40度仍站在队伍里;郝小园母亲病故,归途中又返回方队;老战士江俊彪为尽快达到训练标准,每夜用背包带捆住自己的罗圈套腿,白天拖着红肿的双腿,照样和大家在原野上奔跑。望着这些坚强不屈的战友,吕纯明白了。这是一场和平时期的"战争",这就是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根据阅兵要求,方队在合练之前要淘汰一批队员。孙放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让吃尽辛苦的亲密战友江俊彪离队。李伟成这个当兵十五年的老连长,跟大家磨破了四双皮鞋走完了9993公里的训练路程。为了避免在天安门前受检阅时旧病复发,他放弃了上北京的机会,放弃了受检阅的荣誉,让预备队员郝小园接替了他的位置,自己悄然离去。阅兵前夕,战士们面对庄严的军旗签名宣誓,离队战友首先在军旗上签上了他们的名字。耀眼的军旗升起来了。无数战士的名字像是写下了各自不同的艰辛、快乐和希望。10月1日,空降兵方队走上了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