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知道关于百慕大三角的电影
2005年克雷格·巴克斯利导演电影《百慕大三角》
"The Triangle" 导演: Craig R. Baxley
主演: Eric Stoltz , Catherine Bell Sam Neill , Michael E. Rodgers
分类: 冒险 / 悬念 / 惊悚 / 动作 / 剧情 语言: 英语 俄语 西班牙语
制片国家或地区: 美国 IMDB: 0452573
电影名称: 百慕大三角
主要演员: 萨姆·内维尔 凯瑟琳·贝尔 米切尔·E·罗德格尔 艾丽卡·斯朵特茨 约翰·斯农 切诺斯·玛丁·史密斯
出产地区: 欧美 地区
电影类型: 动作片
百慕大三角简介:一批货船以及船上全体人员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洲令人惊恐的失踪,一位亿万富翁拿出一笔诱人的资金组织一个由无神论专家,新闻记者,航海专家,科学家,心里学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分队,试图前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洲调查其原因,然而,随着他们调查的深入和不断接近百慕大魔鬼三角,他们发现一些恶梦般难以解释的事情在他们周围发生,情况越来越危急,亿万富翁希望他组织的这支专家团队拿出一个确保他们自己安全的妥善方案,可此时面对种种诡异的情况,这支专家团队也束手无策…
还有事实真相是个加拿大的电视剧其中一集
B. 一部美国电影,说的是好像一群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进入平行空间,看到里面失踪的船只
百慕大三角 The Triangle(2005)?
3集迷你剧。
亿万富翁Eric Benirall率领一队科学家,试图揭开自己的货轮在百慕大沉船之谜。
C. 谁有百慕大三角电影1-3部,跪求,谢谢
链接:https://pan..com/s/1vqqYlnNRQbBbG54ZSiU9cw
《百慕大三角1幽灵海》讲述的是一批货船以及船上全体人员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洲令人惊恐的失踪,亿万富翁拿出诱人的资金组织一个由新闻记者,航海专家,科学家,心理学家组成的分队,前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洲调查其原因。面对恶梦般难以解释的事情以及种种诡异的情况。《百慕大三角2》随着调查的深入和不断接近百慕大魔鬼三角,四位平民科学家面临着重要的疑惑——神秘人的出现让他们觉得这一切更加不可思议。《百慕大三角3》四位冒险家解开百慕大三角失踪之谜,却无法并将其终结,他们试图阻止悲剧的发生的故事。
D. 百慕大三角高清完整版电影
百慕大三角DVD1.rmvb
E. 百慕大三角洲这部电影
飞机、船只和人员为何神秘消失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于大西洋上,面积45万平方英里。这里的恶劣天气能够摧毁飞机和船只。即便在风平浪静时,这片以迈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为顶点的三角形水域,也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有的人凭空消失了,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也没有生还者能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长眠在飞机、船只构成的坟墓中。我们无从得知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有的飞机、船只和人员确实是神秘消失了。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对百慕大进行了详实的调查。他们的调查将帮助人们了解这些离奇失踪背后存在的真实原因。
事件回放(一)神秘的第19飞行小队失踪事件
一起失踪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某一天,风和日丽。5架载有14名年轻空军士兵的海军飞机凭空消失了。美国海军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激起了人们的无限想像,成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谜题。关于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有许多离奇的说法。但真相到底是什么?
两个罗盘都失灵了,飞行员失去了方位
关于百慕大三角洲的这一悲剧,没有人比热衷研究百慕大的专家、《百慕大三角洲》一书的作者吉安·库萨知道得更多。库萨研究过所有有关第19飞行小队的历史资料,也听过目击证人的讲述。
在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查尔斯·泰勒的领导下,第19飞行小队从罗德岱堡国际机场起飞。其中4架飞机上各有3个人,另一架飞机上只有两名飞行员,预计飞行四段,从罗德岱堡起飞,飞往比麦尼群岛、大港礁、大巴哈马岛,然后返回基地。
60年前的第19飞行小队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查尔斯·泰勒上尉通过无线电报告,说他确定不了方位。无线电报务员吉姆·瓦德当时就在附近一艘海军舰艇上,他听到了第19飞行小队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吉姆·瓦德说:“我们听到飞行小队长呼叫塔台,问对方能不能用无线电确定机队的方位,因为他确定不了自己的位置。”
无线电通讯的准确记录显示泰勒遇到了麻烦。泰勒说:“两个罗盘都失灵了。我正在找佛罗里达州的罗德岱堡。我下方是零散的陆地,我确信这儿就是佛罗里达群岛,但不知道多远,也不知道怎样才能飞往罗德岱堡。”
燃油告急,紧跟着夜晚来临
从起飞到现在已经过了3个小时,燃料至少还够再飞3小时,机组成员开始争论不休。此时的第19飞行小队可能已经分不清方向。燃油告急,而且夜晚即将来临。
最后,第19飞行小队始终没有转弯往西。这5架飞机就这样继续飞行,眼看燃油即将耗尽,它们仍在继续向东,飞入空旷的海洋和越来越浓的黑暗。
泰勒说:“我们将按270度航向飞行,一直到看到陆地或者燃油耗尽。从某架飞机的燃油剩下10加仑开始,我们就一起在海面迫降。大家都清楚了吗?”
吉姆·瓦德说:“那是他们最后的无线电通话。塔台问他还剩下多少油,他说大约还能飞二三十分钟。我们等了半个小时,无线电再也没了动静。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坠机了,但不知道具体地点,所以我们出动了所有的舰艇和飞机前去搜寻。”
海军规定,在遇到类似的危机时,编队中所有的飞机都要迫降。没有人知道第19飞行小队到底遭遇了什么,为什么连一个组员、救生衣或一片残骸都找不到?
60年后的重飞,两架飞机两次仪表失灵
如果我们沿着当时的路线再飞一次,能否获得新的信息?
欧比·欧布莱恩(美国海军退役中校)说:“我们决定乘坐服役于二战期间的‘复仇者’飞机,进行这次史无前例的重新飞行,完全按照第19飞行小队的飞行路线,穿越百慕大三角洲。”
欧比·欧布莱恩是前海军飞行员、战斗英雄。他将负责驾驶与第19飞行小队的5架飞机相同的“复仇者”鱼雷轰炸机。
欧比·欧布莱恩说:“第19飞行小队的飞行员和其他飞行员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导航方式,是靠罗盘以及下方的岛屿来确定方位。为了让这次飞行更有说服力,我们的飞机也将使用相同方法。我们从罗德岱堡的相同跑道起飞,和当年的第19飞行小队一样。时间是下午2点10分,然而天气状况要比当时好些。经过一段时间的顺利飞行后,我们的飞机也出了问题。惊人的是,故障时间几乎和泰勒报告仪表失灵的时间相同,都是在3点50分左右。我们的‘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的转弯侧滑仪开始失灵,这使得飞行员很难平稳有效地转弯。”
欧比·欧布莱恩的模仿飞行又顺利度过了一个小时。下方的大港礁安全在望。欧比·欧布莱恩说:“我们左转弯,向北飞往大巴哈马。它是我们这次飞行的最北端,还有一小时航程。第19飞行小队本来应该在这里向西转弯返航,但最终他们没有转弯往西。而是继续向东飞行,一直飞入空旷的海洋和越来越浓的黑暗。”
不可思议的是,另一个问题又发生在这次模仿飞行中。跟拍“复仇者”轰炸机的飞机上的转弯侧滑仪也发生了故障,已经完全失灵。
模拟第19飞行小队飞行近两小时,两架飞机,两次仪表失灵。对于这两次奇怪的仪表失灵,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飞行员说,或许我们那两架飞机的仪表本来就有故障?
事件回放(二)
另外几次 神秘失踪事件
第19飞行小队的神秘失踪和紧随其后的媒体狂热,使百慕大三角洲的传说更加牢不可破。
1948年12月27日,一架麦道DC3客机自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起飞,预计飞往迈阿密,却在途中神秘失踪。
1963年8月28日,两架巨型KC-135军用空中加油机,在返回迈阿密附近的霍姆斯特德空军基地时坠毁。两架飞机距离为5百英尺,却同时坠机,当时的高度约为3万6千英尺。但这两架飞机并没有凭空消失,它们的残骸最终还是找到了。但这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了吗?是否只是飞行员的失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事件的真相。事实很容易被迷雾笼罩,此次飞行也变成了百慕大三角洲传说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
“百慕大三角洲”的由来
1918年,美国籍的补给船独眼巨人号驶离巴巴多斯后不久,便再也联系不上了。1963年,美国海运硫磺皇后号从基韦斯特附近进行了一次例行呼叫,从此杳无音信。科学家相信,百慕大并没有奇特之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和传说却越来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开始了。发生核战争的可能,让人们感到恐惧。这种疑惑和恐惧感也滋生出了许多神秘的谜团,充斥于电影和通俗文化中。同时,随着海、空运输量的增长,人员伤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商船队》杂志的一位作者首创了“百慕大三角洲”一词,使这个谜团更加扑朔迷离。
百慕大三角洲至今仍是一片神奇的区域。
飓风
科学为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释。最常见的解释都跟天气有关。全世界的极端天气都会给海运、空运带来巨大的灾难,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庞大的云雨气团,会演变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风雨,宽度可达100英里,风速高达每小时200英里。飓风所到之处,飞机、船只无一能逃脱厄运。飓风的破坏力巨大,也因此成为了人们研究最多的天气现象之一。说不定,关于百慕大三角洲发生的悲剧,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释。
如今,卫星技术能够提前警告位于百慕大区域内的人,飓风即将到来。卫星技术加上更先进的导航系统,或许就是伤亡及失踪事件逐年减少的原因。
但这个解释并不全面。飓风季节只有6个月,也就是从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许多失踪事件发生在这6个月之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自然现象能够解释谜团呢?
海龙卷、雷暴和闪电
海龙卷,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龙卷风,经常在佛罗里达南部沿海出现。它也同样致命。有时,海龙卷,风速高达每小时110英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学家罗伯特·罗杰斯说:“佛罗里达南部经常有海龙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常会有好几个海龙卷,一个接一个,能持续5到10分钟左右。”
虽然很危险、而且难以捉摸,但海龙卷的力量很弱,无法掀翻大船,也无法击落高空的飞机。
那些我们更熟悉的现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谜是否和它有关?
当暖湿气流上升与冷气流相遇,就会形成雷雨,由于总有不断上升的暖气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区是孕育雷暴的绝佳地点。雷暴能在海面上快速形成,释放出巨大的毁灭性力量,袭击还浑然不知的飞机与船只。雷暴通常还会伴有闪电,这也是该地区始终存在的威胁。
闪电会让人失去方向感,甚至丧生。但较大的船只和飞机通常都装有保护装置,可以躲过单次的雷击。
就像海龙卷和雷暴一样,闪电也只能提供部分解释。
人为原因 飞行员失去方向感
要揭开百慕大三角洲之谜,就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线索。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机械故障或者飞行员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人为错误及空间定向障碍是否就是某些飞机失踪的原因?
在海洋上空飞行时,飞行员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时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类不适合在空中的三维空间里快速移动,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也可能误把海洋当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面有阳光反射时。这种现象在这一带很常见,有雾时问题则会更严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飞进海里。
佛罗里达州的飞行教官卡罗尔·柯林斯,非常清楚飞行员失去方向感的危险性。她认为,百慕大三角洲频繁发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简单。
柯林斯说:“在白天,如果能见度比较低,地平线会变得很不明显。从这个方向看还能看得到地平线,但到另一边看,就没有那么清楚了。我要让飞机略微倾斜一下。如果我们正在慢慢进入爬升转弯。你会发现,其实你感觉不到任何变化。我可以让飞机非常缓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么你的耳朵就不会有胀胀的感觉,这时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正在下降。”
很显然,她不相信那些百慕大的传说。在柯林斯看来,百慕大三角洲的许多空难都可以归结为压力太大、过度疲劳或者失去空间方位感。
反常的天气、人为失误或者单纯的机械故障
但那些失踪的船只呢?难道也是由于人为失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象学家克里斯·蓝西认为,大多数事件都有同一个解释。克里斯·蓝西说:“如果不是以科学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会说,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许多都是人为错误导致的。很多人干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还要把责任推给别人。”
关于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只,有一个组织独家拥有第一手资料。它就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美国各地沿海发生的事故,他们都要参与救援。作为迈阿密海岸警卫站的直升机机组成员、三级军士长约翰·格斯里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务最繁忙的区域执勤,并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
约翰·格斯里说:“有时候空中会有薄雾。如果这时又是风平浪静,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儿是海面,哪儿是天空。”
美国海岸警卫队对60年来、该地区发生的船只和飞机事故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员伤亡几乎全是人为失误或机械故障造成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平均每天拯救11人,为130多个遇险者提供援助。
近年来,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获救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要归功于一种更新、更精确的救援装置,它们被称为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这种装置在1982年推出后,已帮助拯救了1.4万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万次救援行动,其中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在确定遇难船只位置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海岸警卫队不公开承认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但有时,即使船上有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海岸警卫队也仍然找不到船只的踪影。
磁场异常
关于百慕大三角洲,我们早就知道一个事实,有些人认为,也许是它造成了这个地区的导航问题———因为这是地球上少数几个磁北极和地理北极重合的地方。另一个类似的区域位于日本海岸外,那里也发生过船只神秘失踪的事件。
一项发现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气圈的变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从这一点来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
证据就来自400英里外的太空。199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颗由丹麦科学家制造的,重132磅的小卫星。从那以后,奥斯特卫星已经2.5 万多次通过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对地球磁场的强度进行测量。
丹麦气象学院斯陶宁说:“我们发现,主磁场,也就是来自地球的液态地核的磁场,在百慕大地区的变化特别大。”
一群丹麦科学家将自己的数据与20年前美国磁场卫星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这是他们第一次专门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区,并取得了惊人的结果。
斯陶宁说:“我们比较了磁场卫星和奥斯特卫星所取得的磁场资料。它们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区的磁场减弱了大约6%。”
百慕大三角洲磁场减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这是一项重要发现。但20年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改变?
科学家推测,磁场的改变可能来自一阵强烈的乱流,就像一场暴风雨。它起源于地核中的液态铁,就位于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
但研究人员又说,很难想像,百慕大地区磁场的变化速率快了那么一点,就能影响到导航、船只和飞机,或者船只、飞机上的人员。尽管这合乎逻辑,但相信百慕大之谜的人还有其他疑问
F. 谁能告诉我有部美国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只船到百慕大三角海域打鱼结果遇到海浪水墙了!那电影叫啥名
电影《完美风暴》
完美风暴的剧情简介 · · · · · ·
五位船员在茫茫大海中和狂风巨浪搏斗的故事。其中,船长是一个叫比利(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饰)的男人。他刚刚结识了新女友,急需钱来过上新生活。然而附近海域的捕鱼量却一直不景气。除了船长,其余4名船员眼下都需要钱来维持个人的生活。于是,他们决定开往一个相距甚远的海域,就冲着那里丰富的鱼资源。
富贵险中求,尽管比利知道前方可能有风暴,比利还是坚决的往前行使。然而,真实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风暴异常狂暴,他们正在面临出海生涯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友情和爱情,在这场风暴中愈磨愈坚。
G. 找一部老电影讲述百慕大三角
截击偷天人
1986-1987年,英文名叫 SKY PIRATES
剧情简介:二战时期美国运送几块神秘的陨石的事情,该陨石能够使飞机轮船失事沉没,一个好奇的士兵打开箱子想看看陨石,结果他们的飞机沉入了海中,主角脱险回国后再返回出事地点潜入海中打捞,但被坏蛋中校捷足先登,故事结局是主角和坏蛋中校在复活节岛上展开决斗,中校最终手持两块合并的陨石遭融化而死
http://..com/question/64031499.html?si=3
H. 求一部电影,电影史说一群人行船行驶到百慕大三角而穿越的故事
一共有三部,分别是:《百慕大三角1幽灵海》
《百慕大三角2鬼海漩涡》
《百慕大三角3魔域坟场》
望楼主采纳!
I. 跪求电影《百慕大三角》一至三部的电影资源,最好是网盘,谢谢
链接:
《百慕大三角》(百慕大之夜)亿万富翁艾瑞克的海上船队接连在百慕大失事,为了找寻百慕大失事的真象,他邀请两位科学家埃米尼·帕特森和布鲁斯·盖勒、一位采访百慕大的专业记者霍华德·托马斯、通灵的精神病专家斯坦·莱森组成一个探险小组,前去探寻事实的真相。而报酬竟是每人五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四人决定冒险一试。然而在他们抵达百慕大中心区域,发现一些端倪后,却被神秘组织劫持,后被放逐回迈阿密。
J. “魔鬼三角”百慕大事件
作者:惠家明
编辑:Yuki
百慕大是大西洋上的小岛,人口不到10万,离北京有一万公里之遥。照理说,这个地方与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联。然而,一提起百慕大的名号,当代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在我们从小读到大的课外书里,“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出镜率相当之高。所谓的魔鬼三角一般是指百慕大、迈阿密和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连成的三角形区域。传说中,这个地区灵异事件频发,无论是飞机还是轮船,一进来就凶多吉少。
(百慕大魔鬼三角图示。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有说法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时空隧道,会把飞机传送到陌生的世界,而乘客也就此“人间蒸发”。还有的人甚至把魔鬼三角和亚特兰蒂斯神话,或是外星人联系起来,猜测那些失踪人口是被神秘势力捉走了。
这些灵异故事确实很吸引人,简直能拍成好几部科幻大片。不过,大家可千万别当真。现实中的百慕大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禁地,也没有你向往的时空隧道,有关它的故事大部分是通过编造和扭曲事实得来的。 所谓的魔鬼三角本质上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流行文化现象。
(现实中的百慕大是一片安逸乐土,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片来源:(WT-en) Legrospaumé|Wikimedia Commons)
魔鬼百慕大,究竟多可怕?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灵异事件听上去神秘莫测,其实也不外乎这两类:要么是船只失事,要么是航班失踪。可是要问魔鬼三角究竟“吃”掉了多少轮船飞机,相关的论著作品也拿不出精确的数字。有民间爱好者曾统计过,该地区200年来一共有900余起交通失事,但这一数字很可能有所偏颇 [1] 。实际上,推崇“魔鬼三角”的民间专家们从没想过用惊人的统计数字来吸引目光,而是靠那些扑朔迷离的个案故事。
在船只失事类故事中,最常被用来佐证魔鬼三角恐怖程度的是军舰失踪案和幽灵船(在海上如幽灵般漂荡,没有人驾驶的船),经典案例当属“独眼巨人号(Cyclops)”和“卡罗迪林号(Carroll A. Deering)”。独眼巨人号是海军运输舰,船上载员300多人,排水量近两万吨。1918年3月,它满载着矿石出发,结果在途径魔鬼三角区的时候突然失踪,连船带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2] 。设备强大、吨位相当于轻型航空母舰的钢铁巨船居然会莫名其妙消失,甚至连痕迹都没留下,这确实让人很诧异。
(独眼巨人号运输舰旧影。 图片来源:Photograph was taken by the New York Navy Yard|Wikimedia Commons)
相比之下,幽灵船卡罗迪林号的经历就被描述得更加诡异。这艘多桅帆船建于1919年,平时就负责在百慕大附近海域拉货物,结果刚下水没两年,船就不见了。直至1921年,人们在美国北卡州海岸发现了它,船体是完好无损,可是船上的人居然一个也没有了 [3] 。
同样的,军机失踪案也是广为流传。1945年12月,五架轰炸机外出训练,在百慕大附近海域信号消失。紧接着,海军派出一架水上飞机前去搜救,可是搜救飞机不久之后也失踪了 [4] 。加在一起,这一天共有6架飞机和27名飞行人员失踪。
(失踪的海军轰炸机旧影。图片来源:Lt. Comdr. Horace Bristol|Wikimedia Commons)
除了这几个经典案例,百慕大三角的灵异故事还有不少,但故事结构都差不多,讲的大多是某类交通工具到了该地区就无端失踪的案例。乍一听上去,百慕大好像确实邪门,并且给人们灌输了这样的观念:“百慕大三角非常危险,交通工具的失踪有悖于生活常识,无法用科学解释,而只能引入时空隧道或者外星人的概念才能讲得通”。但实际上,这种观念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因为百慕大并不危险,该 地的交通失事案完全能用科学解释 ,并且被拿来和时空隧道或者UFO扯在一起更是毫无根据。
全球最危险海域,百慕大连前十都排不上?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和魔鬼三角有关的交通失事案确实存在,另有少部分是凭空捏造,当时的新闻报纸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它们被夸张的成分实在太多,而一些重要的细节又被故意抹除。
客观的说,军舰军机失事是一件很遗憾、但也很常见的事。 就说过去这两年,我们的南亚邻国几乎每个月都会坠毁一架军机,海军事故十年来也有30多起,而全世界范围内军舰潜艇失事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而在GPS还没有诞生、计算机还没广泛应用、飞机还在用螺旋桨、天气预报多半靠猜的19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百慕大三角海域有飞机轮船失事完全算不上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更何况世界自然基金会曾统计过全球航运事故高发地排名,最容易失事的地区是日本海、地中海、波斯湾等地,而百慕大连前十名都没排进去 [5] !而且,船只或飞机在茫茫大海中失事,要寻找其残骸是名副其实的“海底捞针”,所以人们很难发现其踪迹,容易形成一种“无端端失踪,没留下任何痕迹”的错觉。
至于所谓的幽灵船,那更是一点也不稀奇。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海岸仅2017年就漂来了100多艘幽灵船。这些船只的主人可能在海难中逝世,而尸体被海浪冲走。也有可能本来是停在码头无人看管,后来缆绳断了,就被冲进了大海。百慕大三角区的一些幽灵船,很可能就是这么出现的。另外像前面说的卡罗迪林号,据当时的目击者称,它应该是遭到了海盗袭击,船员逃走或被杀死,所以被发现时才空无一人。
除此之外,有一位叫拉里·库社(Larry Kusche)的飞行员(同时也是图书馆学硕士)从自己的驾驶经验和文献记载出发,专门写了一本书来揭穿百慕大的真相 [6] 。他发现,以往有关船只飞机失事的灵异故事中, 都抹去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天气 。
(百慕大附近海域的飓风。 图片来源:Image by Jesse Allen,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at NASA-GSFC |Wikimedia Commons)
百慕大附近海域经常有飓风或雷暴天气出现,这对海上交通来说是个很大威胁。像独眼巨人号,其事故报告中就已经提到,船只很可能是遇到了时速50-70公里的暴风雨而沉没。在此之外,该地区很多船只航班失踪案件的当天都有恶劣天气发生。不过,热衷魔鬼三角的“忠粉”却故意不提天气的事,以增加事件的神秘属性。毕竟,如果失踪案只是恶劣天气的结果,那可能就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了。
一场流行文化的狂欢
总的来说,百慕大附近海域的交通失事案算不上灵异事件,完全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所谓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也不是什么自然界现象,更不是科学家发现的学术成果。
但如果要问百慕大魔鬼三角是否存在?那我们应该回答:它确实是存在的—— 不是存在于自然界,而是作为虚构的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的书本、电视、网络和脑海中。
(百慕大魔鬼三角作为虚构的文化现象存在。图片来源:Wallpaper Abyss)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自诞生伊始就是一个文化产品。 它的提出者文森特·加迪斯(Vincent Gaddis)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一个作家。1964年,他写了一篇名叫《死亡百慕大三角》的文章发表在《大船》(Argosy)杂志上。关键在于,这个杂志其实是一本流行文化杂志,上面发表的内容大部分是虚构小说,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熟知的《故事会》。而《大船》杂志改名之前叫《金船》,定位是一本儿童文学杂志,相当于我们小时候读的《童话大王》。
试想一下,假如有人在《故事会》或是《童话大王》发了篇文章,讲了讲某地频发的灵异事件。你会觉得这是虚构的小说,还是真实存在的事件?
搞了半天,百慕大三角本就是文学创作出来的,和自然科学研究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过,百慕大三角的概念确实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这一海域是上世纪的热点地区。此地西部靠近著名旅游胜地弗罗里达,南边是冷战交锋前线古巴,中部又有重要的大西洋贸易航线。而在时间上,它又刚好赶上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UFO热”。一口气蹭了四个热点,百慕大三角想不火都难。一时之间,各类有关百慕大三角的杂志、电视节目、B级电影、文化衫等等周边文化产品喷涌而出 [7]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受到启发,甚至拍了部科幻大片《第三类接触》。后来,百慕大三角的说法传入中国,成了不少80、90后的“集体记忆”。
(百慕大三角,曾经蹭了度假胜地佛罗里达的热点。 图片来源 :Daniel Christensen|Wikimedia Commons)
由此看来,百慕大三角虽然是虚构的,但确实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精彩内容,甚至还激发了我们身边许多青少年投身科学研究的兴趣。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还给百慕大以真实的面貌,而不是博人眼球的虚影。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Wallpaper Abyss
参考文献: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rmuda_Triangle_incidents
[2]The Washington Times, 19 April 1918, page 11, column 2
[3]Ghost Ship of Diamond Shoals, The Mystery of the Carroll A. Deering (2002), Bland Simpson
[4]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2/12/bermuda-triangle-mystery-disappearance/
[5]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22806362
[6]Kusche, Lawrence David (1975). 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 London: New English Library.
[7]Brett Neilsen.Deterritorializing the Bermuda Triangle: Popular Geography and the Myths of Globalization. Space and Culture,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