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宗旨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旨在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儿童电影能够成为孩子们观察世界,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的学习、生活,拉近彼此距离的窗口,同时也希望这些优秀的中国儿童电影能够成为世界各国儿童电影创作者更广阔真实地了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孩子生活状况的纽带,能够成为多边交流平台, 加强各国儿童电影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国儿童展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促进世界儿童电影的发展。
一、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只是美国本土的一个电影奖项而已,和中国的“华表奖”是一个意思,只是一个本土的电影奖项,但从他没有“最佳外语片奖”来看他也不是国际性的,而电影节的定义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辑、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戛纳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Ⅲ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相关介绍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由美丽的滨江城市江苏江阴承办。江阴曾经举办过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既秉承了电影节一贯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活动项目上大胆创新。将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部外国影片和10余部国产儿童影片入选电影节竞赛单元,并角逐由12位国内外儿童电影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委会和200名儿童评委评选的多个电影选项。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门的国际儿童电影论坛、儿童电影交易会、专题儿童电影展映和观众见面会活动。作为本届电影节新增设的环节,儿童电影交易会为儿童电影项目投资、制作和发行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专题儿童电影展映单元则让观众有机会在这里回顾儿童经典电影,集中体会一段电影发展历程。此外,儿童电视纪录片和动画短片首次成为电影节竞赛单元的组成部分,一起进入儿童电影交易平台。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于(2013年9月)10日晚在吉林省四平市开幕。本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为期5天,共有43部中外儿童片、动画片参赛、展映,其中包括15部国产片,以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8部境外优秀影片,这28部境外影片绝大部分是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电影节期间,还将举办儿童电影国际论坛,国内外儿童电影工作者将围绕儿童电影创作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9月14日19时30分,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在四平会堂举行闭幕式暨颁奖文艺晚会。国家电影局、省有关厅局、四平市委市政府、电影节执委会成员部门、电影节小评委、四平市中小学生代表和中外来宾近千人参加。
当晚,本届儿童电影节共颁发12个奖项,由四平市 200 名喜爱电影的中小学生评委,对参赛影片投票,评选出“我最喜爱的儿童片”、“我最喜爱的动画片”、“我最喜爱的小演员”三个奖项;由邀请的11 名国内外儿童电影专家组成国际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投票,评选出“最佳成人演员”、“最佳儿童男演员”、“最佳儿童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动画片”、“最佳儿童片”、“最佳中国儿童片四平市政府特别奖”以及首次在中国设立的“国际儿童与青少年电影中心奖”等9个奖项。其间,少年儿童们表演了动画情景舞蹈、歌曲、精彩的二人转才艺展示等欢快的节目,晚会在童声大合唱《我们再相聚》节目中落下帷幕。
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著名演员、儿童片导演蒋雯丽为“最佳中国儿童片四平市政府特别奖”获得者颁奖,获奖作品是《我的影子在奔跑》(中国),蒋雯丽在颁奖后发表评选感言。
本届电影节奖项设立如下:最佳儿童片14万元、最佳动画片12万元、最佳导演奖4万元、最佳编剧奖4万元、最佳儿童女演员2万元、最佳儿童男演员2万元、最佳成人演员2万元、最佳中国儿童片四平市特别奖30万元。
Ⅳ 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的第12届
获奖名单: Award 奖项 Winner 获得者 Grand Jury Prize - Best Feature Under the Blood Red Sun (USA) Grand Jury Prize - Best Short The Great Treasure Quest (France) Special Jury Award Frog (USA) 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最佳导演 Wei Zheng 郑伟 - The Road古路 (China) Best Youth-made Film Le Mime Chantant (USA) Best Kids-made Film Save the Date (USA) Student Film Award EmBarked (USA)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The Shimajiro Movie: Shimajiro and the Mother Tree (Japan)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Iron Egg (Hungary) Best Feature Screenplay最佳编剧 Love in Full Bloom棉花白了 (China) Best Short Screenplay The Treehouse (UK) Best Kid Performance in Feature Film最佳儿童演员 Huohuo Zhang张火火- Crystal Girl 水晶女孩(China) Best Kid Performance in Short Film最佳短片儿童演员 Hanyue Liu刘涵月- Sweet Key of Happiness幸福秘鈅 (China) Rising Star Award新星奖 Yikai Dong 董易凯, Jiafei Wang 王佳騑- For Your Smile为了你的微笑 (China) Best Music Video The Emo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James River (USA) Best Comedy Film D. Asian (USA) Best Family Feature Film Jeremy Fink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USA) Best Family Short Film The Lollipop Thief (USA)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Camp (USA) Best Documentary Short Krusing America (USA) Best Ecational Film Once Upon A Sign: The Magic Mirror (USA) Make A Difference Award That Bites! (USA) Final Draft Prize for Screenplay Competition - Feature Screenplay Hooked (USA) - Timothy Benson Final Draft Prize for Screenplay Competition - Short Screenplay Water, Water, Everywhere (USA) - Sandra Bowes
Ⅳ 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介绍
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Ⅵ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简介
创办于1989年,是经国务院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主办、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承办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89年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于 2011 年 5月在美丽的滨江城市江苏江阴举行。第十二届儿童电影节在吉林省四平市于9月10日举行,这也是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首次在东北举行。
Ⅶ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大事件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儿童电影节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一个个中国儿童电影界的大事件:
· 1989 年6 月第一届至 1999 年5 月第六届,中国儿童电影节在北京举办,期间共有48 部外国电影以及 26 部中国电影参赛。
· 2002 年7 月12 日至18 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在山东淄博举办,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参加电影节并宣布开幕,此次电影节历时七天、除大型开幕式、闭幕式暨文艺晚会外,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了有14 个国家和地区的27 部中外优秀儿童影片参展的国际影展。有13 万少年儿童观看了影片。
· 2004 年5 月26 日至6 月1 日 , 第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在浙江横店举办,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政府和横店集团等三家单位承办,共有24 部中外优秀儿童影片在电影节期间放映其中15个国家的国际影片15部、国产影片10部,其中台湾影片1部。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主要内容有开幕式电影招待晚会、小观众评选自己喜爱的影片、国内外儿童电影主创人员交流座谈会、全国影视教育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主办,拟邀请全国120位影视、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以及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会议期间还将邀请来宾参观考察横店产业实验区等各项活动。本届电影节除邀请每部影片主创人员1至2人外,还邀请国际知名的儿童电影专家及友好人士。第十二届中国电影童牛奖颁奖仪式与本次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闭幕式同时举行。中国电影童牛奖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教育部、文化部、全国妇联和共青团中央,为奖励优秀儿童少年电影片、表彰取得优异成绩的儿童少年电影工作者而专门设立的。
横店·第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举办,将促进浙江公益事业和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开发和建设,让浙江为振兴中国电影作出积极贡献。
· 2007 年6 月1 日至5 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在宁波举办,李岚清、黄准同志专门为电影节谱写了主题曲, 本届电影节共有20 多个国家50 多部电影报名参展,评委会从中挑选出22 部外国影片和10 部中国影片展映。
Ⅷ 林妙可怎样当上明星的
林妙可,女,1999年7月1日出生于北京一个书画之家,现就读于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2岁时父母便发现了林妙可非凡的舞蹈和表演天赋,于是便送她去上钢琴、长笛和舞蹈课。6岁开始拍摄广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让年仅9岁的林妙可红遍全球。截至2010年,林妙可共推出了7首单曲,并参与拍摄《37》《北方有佳人》《春草》等8部影视作品。2009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获“年度最具人气童星”“北京市花形象大使”等诸多荣誉。林妙可凭借其超高的人气和才能被誉为“中国第一童星”。
林妙可1999年7月1日出生于北京一个书画世家,父亲林晖是北京《法制晚报》的摄影记者;母亲刘喆平是一位从事艺术教育的中学老师;她的爷爷林锴生前曾是全国著名国画家、连环画家和诗人;大伯林彤是摄影家、画家、书法家;大妈路玉美,在中国少年报社工作,具有丰富的儿童工作经验;生活在这样一个艺术之家,她也擅长民族舞、钢琴、长笛和书法,学习成绩更是在班上名列前茅。 幼年妙可弹吉他
林晖夫妇希望林妙可继承爷爷衣钵,长大后成为一个书画家。但性格活泼、开朗的她却对音乐和舞蹈很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她在哭时,只要一听到音乐,就会止住哭声;玩玩具时,只要看到电视里有人跳舞,她便会马上丢下玩具,专注地看别人跳舞,有时候还边看边学,学得挺快。 林妙可两岁时,有一次林晖夫妻俩带她去逛街,正好有一家商场在搞儿童服装促销。看到小朋友们随着音乐在T型台上走秀,林妙可也挣脱父母走上台去,学着台上的小姐姐小哥哥们走起了猫步,并在观众面前做着各种可爱的动作。不谙世事的女儿的举动让林晖哭笑不得,他连忙跑过去想将女儿抱下台来,但商场人员笑着制止了他。不仅如此,还给林妙可穿上当天要展销的童装,让她继续跟其他小朋友们一起走台。结束表演后,又特地送给她一套漂亮童装。这件好事发生后,林妙可更活泼了,有一次刘喆平带她去听音乐会,禁不住美妙音乐诱惑的她居然又一次跑到台上跳起舞来。 看到林妙可如此喜欢音乐和舞蹈,原本反对女儿朝音乐舞蹈方面发展的林晖夫妻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觉得多一门爱好也不错,要培养其书画爱好再从长计议。于是那之后,他们便送林妙可去上钢琴、长笛和舞蹈课。 那些日子,身为记者的林晖为了让女儿有见识,在采访演艺圈中的人物时,便尽量带上女儿。回到家后,又将这些明星光环背后艰辛的奋斗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女儿听,以激励女儿树立理想!谁知林晖的这种做法却歪打正着,林妙可在一天天增长知识的同时,还与演艺圈中的一些叔叔阿姨渐渐熟络起来,甚至与一些明星成了“朋友”。 受这些名人明星成功故事的鼓舞,林妙可在学习时更刻苦了,成绩出类拔萃的她还参加各种音乐、舞蹈比赛,并先后获得北京东城区校外艺术节二等奖、北京市校外艺术节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6岁开始拍摄广告 踏足演艺圈
2005年春的一天,林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子在电话中对他说,她在拍一个广告时需要与一个小女孩配戏,因而想到了他的女儿,问他是否愿意让女儿“出马”。原来 请添加图片说明
一位女明星在拍一个食品广告时,广告商觉得广告中要有一个小女孩就更吸引眼球了。可是小女孩好找,面对镜头不怯场,且形象好,有表演天赋的小女孩又到哪去找呢?最终找到了林妙可。于是在这位女明星的“提携”下,林妙可便第一次上了电视。 那之后,又漂亮又聪明的林妙可便渐渐受到众广告公司的青睐,她先后与刘翔、刘璇、濮存昕等多位明星拍摄了童康宝、中国人寿保险、丰田汽车、松下电器、汇源果汁等几十条广告;又在《宽恕》、《春草》、《十七》等影视剧中扮演角色;还与李宇春、刘旋、婷方等人拍摄了MV……之后经朋友介绍签约了经纪公司:飞娱兄弟文化经纪公司 小姑娘活泼外向,爱疯爱闹,每到一个剧组,总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女儿的沟通能力令刘喆平也颇感意外。每次遇到明星,林妙可就会拿着自己专用的本子,等在门口要签名,一副“铁杆小粉丝”的架势;她也有演员的另一个“潜质”:上车就能睡觉,下车就能很快投入。 多年参加各种广告拍摄活动的经历,使得林妙可说话和待人接物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大方与老练:“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小孩,从不怯场,人越多的场合越想表演。你问什么问题,她都能很得体地对答。”林妙可的声乐老师说。
渴望走进大观园 最爱林黛玉
林妙可的爷爷林锴对红楼有很深的研究,曾在纪念曹雪芹诞生200周年绘制过大型水墨组画《曹雪芹传》,并引起轰动。在很小的时候,爷爷和父母便经常给林妙可讲一些《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林妙可却没想到在此之后,她还饰演了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幼年版林黛玉。 2007年岁末,得知新版《红楼梦》剧组要招小演员时,想去饰演角色的林妙可特地提前做着准备,那 几天,她不仅请爸爸妈妈再次给她讲了《红楼梦》的大致内容,还背诵起《红楼梦》里的一些诗来,学习或演出之余,嘴里便对“红楼诗”念念有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或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2008年1月10日,林晖夫妻带着林妙可去《红楼梦》剧组面试。到剧组后,一位副导演在对林妙可的外形进行一番审视之后,笑着问她道:“你为什么要来剧组应聘呢?你了解《红楼梦》吗?” “我了解《红楼梦》,我喜欢里面的人物,特别喜欢林黛玉!因为她姓林,我也姓林!” 林妙可调皮地说:“我还能背《红楼梦》里的一些诗词呢!”说着,她便背起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 新红楼梦妙可剧照
怜……” 看到林妙可外形漂亮,聪明伶俐,又能说会道,这个副导演疼爱地给她照了几张相后,说:“要不我直接带你去见导演吧!”说完便牵着她的手去见李少红导演了,并在李少红面前对她美言起来。 李少红见了林妙可,也很喜欢她,亲切地问她几岁了,又摸了摸她的鼻子,笑着问:“你希望在剧中演什么角色呢?” 见大名鼎鼎的李少红导演这么亲切,林妙可心中的紧张少了许多:“我呀?什么角色都能演呢!就看阿姨觉得我适合演什么,并且给我安排演什么了!” 林妙可的话把李少红逗笑了,摸了摸林妙可的头,对工作人员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先带她去试妆吧!” 一个小时后,当化好妆的林妙可被工作人员带出来,且被告知是“童年林黛玉”时,林晖和刘喆平很开心:李少红导演这么重视林妙可啊?居然让她演林黛玉,真好! 然而,事与愿违,林妙可却落选了。落选的原因是李少红要求小黛玉身高要在1.3米左右,而林妙可却只有1.2米出头;林黛玉要忧郁型的,但林妙可却性格开朗,见谁都笑。 那天,放学回来的林妙可得知自己落选后,对扮演小黛玉抱有很大希望的她一下子就哭了:“我性格虽然开朗,可是我能演忧郁啊!” 在心里也替女儿惋惜的刘喆平见状安慰女儿说:“没选上没关系的,妈妈还真怕你选上呢,你想,黛玉哭啊哭的,多让人揪心啊!妈妈喜欢性格开朗、见人就笑的可可宝贝!” 2009年林妙可却成为了新版《红楼梦》幼年林黛玉的扮演者。其实,这和林妙可的出名有一定关系。
奥运会开幕式精彩表现 红遍大江南北
奥运会表演“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2008年8月8日晚8点06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里,这位小女孩身穿红色的裙子,用甜美的笑容,伴随着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一起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护送入场,感动了现场9万余名观众。一夜间红衣女孩林妙可红遍大江南北,这充分体现出一个孩子在8万多群众面前显示出来的勇敢和超人的能力! 其实这甜美、可人的天籁之音来自另外一位幕后小英雄——北大附小的杨沛宜小朋友。
遭遇“炒作”风波
奥运之后,刘喆平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时时了解网上舆情,“应对”林妙可的粉丝团们。 几乎是一夜之间,网上出现了大批林妙可的拥趸,她的粉丝团自称“妙族”、“可可粉”,他们在各大论坛里尽情表达对于妙可的喜爱和支持,并建立了“妙可公主小屋”等网站,搜罗所有与林妙可相关的消息转载到网站上,并有人24小时全程职守,看到有任何不利的帖子立刻删除。 在2007年,为了方便与其他小演员的家长交流,刘喆平在别人指导下,建立了名为“其妙可居”的博客,记录妙可日常演艺活动。孰料这个博客在奥运会之后成了粉丝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网上出现了许多“冒名”博客,“我每写一篇他们就很快贴过去,还以妙可自居编一些”。刘喆平说。 粉丝们的追捧让妈妈刘喆平又惊又喜,“能跟妙可说一句话,他们都特别高兴。"林妙可参加的有些活动,常常是刘喆平忘记带相机,却能事后从他们那里找到详细的资料和照片。粉丝们甚至出了54道关于林妙可经历的测试题,在网上流传……这些常让刘喆平感到不可思议,也由此对网络充满恐惧。因此,刘喆平夫妇更加竭力地保护女儿:“我对她各方面都管得很紧,绝对不会让她上网的,有时看到好的东西,会叫她过来看一下。” 奥运前,刘喆平夫妇曾对女儿的演艺道路有明确的规划:“主要是上学前到一二年级这段时间,四年级以后就要收了,安心学习上大学。” “2005年接拍两个广告之后,赶上妙可换牙,中断了一年。”妈妈说:“07年‘复出’之后就非常火。到奥运会前是妙可广告最多的时候”,但面临升入四年级,刘喆平那时还是决定逐渐减少活动,最终“隐退”。 可奥运后各种采访、活动、拍摄的邀请剧增,使得林家原本让女儿“隐退”的打算成为泡影,更让夫妻俩的压力倍增。刘喆平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忙着帮女儿对各种邀请“把关”。 尽管步步小心、处处留意,但刘喆平发现女儿还是在不知情中被卷入了误解和炒作的漩涡之中。 关于外界疯传的林妙可奥运后大红大紫皆因经纪公司的包装的传言,妈妈刘喆平澄清说,林妙可自始至终没有签约任何的经纪公司。外界盛传的经纪人不过是林晖夫妇的一个比较懂行的圈内朋友,“遇到比较复杂的活时,才会请他出面帮忙谈合同,但最终的一切事宜,都由我来沟通解决。”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奥运后不久,即曝出林妙可身价暴涨的传闻。诸如“片酬每集十万元”,身价赶超章子怡”等等,前段时间,更传出林妙可代言费高达500万之说。但据了解,林妙可真正的酬劳只有四位数。面对离谱的炒作,夫妻俩都不能理解,媒体上那些关于女儿身价的传闻从何而来。 最初夫妻俩曾向商家和媒体核实,想找出“谎话”的源头,但无果而终,而大众和媒体更多的是”只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夫妻俩只能从此选择沉默,独力牢牢地把女儿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用爸爸林晖的话说,现在是真正感受到“商场如战场”的含义了。“太可怕了,真有一些人为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计其余”,哪怕眼前站着的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与大人的担心和慌乱相比,林妙可的“后奥运”生活倒显得波澜不惊。她依然按时上下学,课余时间学习舞蹈、声乐,在不同的剧组里玩闹。只是学校里认识自己的人更多了,遇到索要签名的小粉丝们,她会大方地给他们签上大名。 经历了奥运会开幕式这场盛事的“考验”,林妙可的童年已注定与众不同。
身陷“麦霸门”
(声明:以下部分内容转自网易[2],原文在参考资料中;部分地方有删改,转载请标明出处。) 众网友批:小小年纪 心机太重 春晚中儿童歌曲联唱《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中,最后出场的豆豆、李木子、林妙可三人先是小合唱,继而在副歌的和声部分,要将手中的话筒交到蒋大为、李谷一、胡松华三位老艺术家手中。但林妙可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像李木子和豆豆一样将话筒交给老艺术家,而一直是自己拿着……由于春晚的极高关注度,林妙可的这个动作遭到了一些网友的“讨伐”,其主要内容就是批评林妙可对胡松华老师的不尊重,小小年纪心机太重,爱出风头。 对于“为什么要交接话筒”,林妙可的家人在其官网回复:下一个环节让几个孩子给李谷一等系红领巾,话筒在谁的手中,导演组并没有明确规定,只要能快速地完成系红领巾动作,可以交过去,也可以自己拿着。既然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让老艺术家们操劳呢?因此林妙可家人认为其“麦霸”举动,不是不尊重胡松华老师,而是在为胡老师分担。 陈小艺叹:说话太假 声音太嗲 其实这可能就是小女孩的一个无心之举,但好事的网友却不这么认为,除了“麦霸门”,有人还算起了之前“假唱”风波,天价代言等旧账,指责林妙可小小年纪却圆滑世故。网友的评价可以置之不理,但无风不起浪,回首林妙可的星途,还真是争议不断,连老一辈艺术家濮存昕也对林妙可身上那种与年龄不符的“老练”感到费解,直叹“太多的拍摄,太多的老师教她,我怕她已经不是个孩子了。我教她说话就自自然然地说话,这个孩子应该停一停,把她已经会的那一套忘掉,真正像一个孩子一样去上学和成长,真的想干表演那是高中以后的事情。”此外,与林妙可有过影视合作的陈小艺也曾在采访中批评林妙可“说话太假,声音太嗲”。 记者快评 这一切是否都该让妙可来承受? 一场全球瞩目的盛宴将“红衣女孩”林妙可推向了成人繁杂的世界。在奥运会炫目的光晕下,单纯的孩子经历了一夜成名、众人追捧,以及被误解、被伤害的全过程。林妙可的童年已注定与众不同,尽管有父母竭力保护,但小女孩还是在名利场的裹挟下,走上了一条和同龄人不同的道路。据了解,奥运会后,林妙可平均两三个月便会接一个拍摄。如此高的曝光率,为林妙可积累了大批的粉丝和极高的人气,同时,多年参加各种广告拍摄活动的经历,使得林妙可说话和待人接物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大方与老练。然而这一切是否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看来,在今后演艺之路上,林妙可还需要多多“修炼”。
Ⅸ 国际电影节是什么
国际电影节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通常都设立一个国际评选委员会,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辑、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节。它的举行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共有700个左右的电影节,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批准认可、并有着较高质量的国际性电影节大约有50个左右。上述300多个国际电影节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
综合性
综合性国际电影节有120多个,特点是规模大,各种类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均可参加比赛或映出。举行的时间长,一般两个星期。主要的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卡塔赫纳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迦太基国际电影节。
专业性
专业性国际电影节有150多个,特点是规模小,举行的时间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专业题材的影片,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教、卫生、工农业等30多种专业。历史最久的专业性电影节是1945年意大利创办的国际体育片电影节。自创办以来,先后在意大利的科蒂纳丹佩佐、圣万桑、都灵等城镇举行,每年一次,为期一周。
70年代以来,中国多次参加并获得了一些奖。其他重要的专业性国际电影节还有:国际科学电影协会轮流举办的国际科学普及电影节、法国创办的昂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西班牙的希洪国际儿童片电影节、法国巴黎的国际军事电影节、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和卫生电影节、芬兰的坦佩雷国际短片电影节、联邦德国的弗里德堡宗教电影节、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发国际生态学电影节、丹麦的欧登塞童话片电影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幻想片电影节、美国的纽约国际手工艺品电影节、瑞士的日内瓦国际自然影片电影节等。
地区性
地区性国际电影节,现有30多个,特点是规模大小不等,放映时间一般是一周,有的两周,只放映某一个地区、几个地区某些国家生产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新加坡、 泰国以及香港、 台湾等地共同创办的亚洲电影节(亚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还有:苏联创办的专门放映亚、非、拉国家影片的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举办的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在古巴举办的拉丁美洲新电影国际电影节、法国的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以及东盟国家电影节、巴尔干国际电影节、法语区国际电影节、北欧电影节、地中海电影节、英联邦电影和电视节、撒哈拉地区国家电影节等。
以上3种不同性质的国际电影节在国际文化交流、政治活动、经济贸易、科技合作等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电影节。通过各国影片的放映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了解,为发展各国电影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