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1959河南大饥荒电影

1959河南大饥荒电影

发布时间:2022-07-07 18:24:15

A. 电影《1942》讲得是什么

改编自刘震云发表于1993年的同名调查体小说,影片主要讲述了河南大灾荒、300万人饿死的故事。

B. 1942是什么剧情

主要是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故事。
在国民党政府无视饥荒造成的大面积灾害和人员死亡的背景下,遭慌的地方人们选择举家出门逃荒,壮观的人流就开始漫长的从河南逃往陕西的路,路上很多人都饿死了。老东家一家和瞎鹿一家在人流中相遇并肩走上逃荒路。期间还遇上了日本军轰炸。最后两家的亲人是死的死、卖的卖,只剩下了老东家和小孙子到了往陕西的火车上,结果还在一阵枪林弹雨中闷死了小孙子。老东家伤心至极,不知道自己这究竟是在干什么。逃荒本来是想救全家,未料反倒把大家害死了,所以他决定逆着人流往回走,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上遇到了一个全家也都死了的小女孩,二人一同走向回家的路。
这是电影《温故1942》的大致剧情,不知是不是你想知道的~

C. <夜宴>要反映什么

1。谁都可能“杀死”章子怡

在电影《夜宴》结尾处,“婉后”章子怡以胜利者的姿态抚摩着手中的茜素红说:“欲望只有让我成就了辉煌。”此时,一支匕首从背后刺向了婉后的心脏,惊恐诧异的她转过身要看看是谁,而电影却在此时戛然结束,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究竟是谁杀了章子怡?”当记者向创作此结局的编剧盛和煜提出疑问时,盛和煜幽默地表示:“谁都可以杀死章子怡!不交代真凶是谁,是为了说明章子怡的被杀是一种命运的必然,所有贪婪的欲望到最后都会导致毁灭!这一结局是对全片故事的一次精神升华。”

2。《夜宴》结束了,这部翻版《哈姆雷特》的作品中,所有的主角都死了,在戏中剩下一个可以做女皇的婉后“章子怡”。结果,一把飞刀,结束了这位女人对于“情欲”的挣扎。然而究竟是谁刺死了章子怡?谁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影片没有给出答案,也许根本不需要答案。

章子怡:冯小刚杀了我

昨天(9月10日)被问到这个有趣的话题,章子怡笑了,她说剧本里没有写出这个“幕后黑手”是谁,不过一定是婉后身边很爱、很亲的人,才会让她在转身看到凶手后产生如此错愕惊异的表情。章子怡打趣道:“我拍的时候想的是小刚导演。”可能工作时严肃阴沉的导演容易让她产生此般联想,冯小刚对于这种“假想”也乐了,“章子怡一回头,然后看见在摄影机旁的我。”

吴彦祖:我们三人同归于尽

昨天(9月10日)在接受专访时,吴彦祖和黄晓明也对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揭秘”,吴彦祖透露,事实上本来有一个结局安排是婉后、太子、殷隼三人同归于尽。夜宴上展开复仇高潮后,婉后、太子、殷隼在各自的动机下同时发出复仇之剑,结果吴彦祖刺杀了黄晓明,黄晓明刺向了误毒妹妹青女的婉后,混战中三人同时被刺死。

王中磊:其实是一个宫女

如果按照再早前的剧本解释,这个“杀手”更是“别有洞天”———章子怡贴身婢女凌儿,是最后在暗处发出这阴冷一剑的真正凶手。这是一个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的“凶手”,也符合章子怡所说的“至亲”身份。据《夜宴》制片人王中磊透露,原剧本中曾把凌儿设置为太常卿安插在皇后身边的“内线”,作为这个三代元老谋权篡位的“眼线”之一。不过后来由于人物关系太繁杂,冯小刚觉得拍不了,就把这层关系砍掉了。
《夜宴》
冯小刚导演一直喜爱并筹备的,以解放前河南大饥荒为背景的电影《温故1942》目前因投资原因暂停,他转而把热情倾注到新作古装影片《夜宴》中。这部电影以五代时期著名绘画故事《韩熙载夜宴图》为蓝本,讲述中国式宫廷斗争“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冯导自认此乃中国版《哈姆雷特》。演员方面刘德华、陈道明正在接洽中。至于筹备详情,冯导不愿拍摄前多“嚷嚷”,但还是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细节。影片投资方华谊兄弟总裁王中军先生昨天也接受了记者采访,细述投拍内幕。

奢靡生活伪装 复仇故事为本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关于此画有两种说法,一是韩熙载为推卸当宰相的差事,故意生活奢靡,夜夜笙歌,南唐后主李煜派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宅绘制其夜宴画卷,规劝之。另说韩熙载乃北人而在南唐为官,与帝王貌合神离,为避是非猜忌,故意饮酒弄妾,长夜欢饮,使人放松对他的警惕,以图自保。而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则发展出了第三种复仇版本。

王中军透露:“皇上派画家监视韩熙载的生活,他就每天狂欢,以沉溺奢靡生活的假象骗人,这跟《哈姆雷特》装疯为父复仇一样。我们就是看中了这种中西合璧的创意,有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又有西方人熟悉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太子复仇记。”对此片,冯导一言以蔽之,“我这就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

语言不是问题 拍摄尺度保密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均以幽默的语言见长,连《天下无贼》这样正剧题材的电影也不乏幽默的对白,这次改拍古装片,语言优势怎么发挥?冯导说:“拍电影也没一定之规,谁规定我就非得拍语言幽默的电影了。”从《夜宴图》中不难看出,韩熙载生活极端骄奢淫逸,妻妾成群,每天生活在醉生梦死中,电影如何表现?拍摄到什么尺度呢?冯导笑道:“这我还没考虑好呢,现在刚是筹备阶段,剧本还在不断完善,我真没法说怎么拍,想法还没完全成熟呢。”

冯导为什么突然把目光投向了古代,一下子扎到宫闱斗争中,还非要给自己贴上个中国版《哈姆雷特》的标签呢?冯导说:“黑泽明翻拍了《李尔王》,取名叫《乱》,我拍《哈姆雷特》不也挺好?《夜宴》是非常中国的名字。”而这次选取古代题材,也与冯导一贯先有自己的想法再找人做剧本“背道而驰”,是先有剧本后有导演,“《夜宴》剧本是台湾编剧邱刚健写的,我看了之后觉得本子很不错,挺想拍的。”记者询问编剧名字怎么写,就听电话中冯导扯着脖子问那边“你是哪个‘刚’来着”,原来,两人正在一起完善剧本,合作融洽。

审查不是原因 市场才是考量

《温故1942》的搁浅也让人惋惜,这部电影从开始说要拍,中间又停停改改,到今天已经好几年了,冯小刚导演的解释是:“两个剧本几乎同时都有了,两部电影需要的投资都非常大,要找合作投资方,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夜宴》。因为一说《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无论国内国外观众都比较熟悉。”王中军也是同样作答,因为海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两重综合考量,决定先拍《夜宴》,暂时放下《温故1942》。

有没有剧本审查的问题呢?王中军表示:“拍电影不是以电影局为标准,是以观众、以市场为标准。两个剧本都送审了,但现在都还没有答复呢。其实说一个剧本被毙是不准确的,电影局会提出修改意见,你就能判断这个修改的难度大小。现在我们做电影的惯常方式是同时做两到三个剧本,肯定能拍一部,不会再出现冯小刚导演因为剧本没通过空了一年没拍电影的情况了。”王中军还透露,影片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开机,主要演员有六七个,肯定是全明星阵容,目前已经接洽了刘德华和陈道明,刘德华看过剧本说很喜欢。

D. 《一九四二》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从1942到2012,7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这些在2012年走入电影院的年轻人,多半说不出194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延津”的发音在唇齿间还显生涩,李培基、蒋鼎文、白修德的名字似曾耳闻,但毫无附着,“大灾荒”或“大饥荒”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约等于“三年自然灾害”,冯小刚到底要讲什么,是每个人走进影院前都会问的问题。但70年又短到就像发生在昨天,短到就像奶奶手上戴着出嫁时的金戒指,你依然可以触摸,它依然散发出古旧的黄色。短到,编剧刘震云以命拙笔写下的这个故事,不过就来自母亲的亲身经历,就像姥姥告诉我胡同顶头那户人家的故事一样,它是那么近,却又那么不可思议。


看完影片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片子的主角是张国立父子,着墨做多,故事最完整。张国立饰演的地主,是一个待人宽善的东家,会用自家的白面换下犯法的长工,会用一碗小米安慰被迫卖儿的乡亲,会在等待死亡的末路上扶起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她重新走下去。当小女儿为了换回五升粮食把自己“成功”卖到妓院时,父亲的脸上竟挤出了一丝笑容,而几天前当女儿将自己喜爱的小猫贡献出来时,父亲还曾为此留下过泪水。哭泣与微笑,猫与人,你会发现饥饿这种无从抗拒的恐怖,轻易间摧毁了一切约定俗成、乡约民规、伦理道德、礼义廉耻。张默饰演的拴柱是好样的,如果说饥饿摧毁了上述所说的全部的话,在栓柱身上起码还有一些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比如爱。他为了找回丢失的孩子,忘记了随身携带的最要命的粮食,跳下西去的火车,几乎是主动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只为找回花枝托付他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当日本兵抢夺了他留给孩子的玩具时,他孱弱的身体里爆发出男人,或者说人,生命最后的倔强和力量,将日本人手中的馒头打落在地,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E. 电影1942讲的是什么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

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5)1959河南大饥荒电影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范殿元

演员 张国立

他原本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家境殷实、儿女双全。因为灾民“吃大户”,他的万贯家财付之一炬,儿子也被杀。从此他带着老婆、女儿、儿媳妇以及长工栓柱离乡背井。一开始他以为只是短暂的躲灾,路上还不忘救济其他人。但随着逃荒日久,妻死子离的现实让他万念俱灰,最终他孤身一人逆着逃荒人群,向家的方向走去。

2、蒋介石

演员 陈道明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带领政府、军队和整个中国在灾难深重的1942年艰难前行。对外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对内,他一方面评估豫北会战,不断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号召富商给河南大饥荒的灾民捐款。

3、李培基

演员 李雪健

1942年1月,他临危受命成为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面对受灾的河南人,他痛心疾首,面对官场的各种弊端,他深感无力,甚至只能屈从于潜规则。

4、安西满

演员 张涵予

他是一名传教牧师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希望能像当年的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那样帮助着灾民逃离苦难。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游走在乡间,苦口婆心的为灾民灌输宗教信仰,牺牲甚为珍贵的粮食只为了能给死去的灾民做超度。

F. 看了《1942》,你有什么感想

01

上周看了一部让我眼泪流干的电影《1942》。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千万老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惨剧。

故事的主角是地主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

看到宝宝又把饭仍在地上,我捡起来放到她碗里,对她说:“宝宝你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宁可用一条命去换一碗饭……”

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不够幸福,那就去看看这部电影吧。

写火热的人生,讲震撼的故事。微信公众号:奇奇漫悦读(ID:qiqimanyue)

G. 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东家为什么要逃荒

老东家再接待刺猬等乡亲们吃饭的同时选择让拴柱去叫兵,这个做法并没有做错,刺猬表面上说度过了 灾荒再还回来,可问题的重点已经不是在于他们能不能还的问题,而是他们能不能走的问题,如果成百上千人在这里赖吃赖喝,过不了多久也会把老东家吃成贫困户,这样的结果是老东家不能接受的。

H. 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剧情简介: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

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8)1959河南大饥荒电影扩展阅读:

一、影片介绍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2013年,该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二、角色介绍

(一) 范殿元(张国立 饰)

他原本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家境殷实、儿女双全。因为灾民“吃大户”,他的万贯家财付之一炬,儿子也被杀。从此他带着老婆、女儿、儿媳妇以及长工栓柱离乡背井。

一开始他以为只是短暂的躲灾,路上还不忘救济其他人。但随着逃荒日久,妻死子离的现实让他万念俱灰,最终他孤身一人逆着逃荒人群,向家的方向走去。

(二 )蒋介石(陈道明 饰)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带领政府、军队和整个中国在灾难深重的1942年艰难前行。对外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对内,他一方面评估豫北会战,不断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号召富商给河南大饥荒的灾民捐款。

(三)李培基(李雪健 饰)

1942年1月,他临危受命成为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面对受灾的河南人,他痛心疾首,面对官场的各种弊端,他深感无力,甚至只能屈从于潜规则。

(四)安西满(张涵予 饰)

他是一名传教牧师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希望能像当年的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那样帮助着灾民逃离苦难。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游走在乡间,苦口婆心的为灾民灌输宗教信仰,牺牲甚为珍贵的粮食只为了能给死去的灾民做超度。

(五)老马(范伟 饰)

老马是一个厨子,在逃荒路上他的命运转折很大 。这个与炉灶为伍的伙夫,经历了从伙夫到法庭庭长,再到与人贩勾结,再到成为日军俘虏的人生起落。

(六) 瞎鹿(冯远征 饰)

他是范殿元的佃户。他木讷迟钝却又在生计上处处算计,为的是养活上有病娘、下有儿女的一大家人 。自幼喜爱木工活的他,拉得一手好胡琴,也正因为这音乐上的共同爱好,与传教士安西满结为了生死之交。

(七)花枝(徐帆 饰)

花枝是瞎鹿的妻子,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

(八)白修德(阿德里安·布洛迪 饰)

他是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战地记者,来中国原本是为了采写独家新闻,但随着不断深入河南灾区腹地,所见所闻深受震撼,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中国政府,为此不惜以身犯险。

I. 如何评价电影《1942》

难以言说的痛
文/梦里诗书

这是一部自已去年最关注的一部电影,也是一部自已一直想写的电影影评,前前后后在电影院一共看了三次,却总是不知如何下笔,这部电影个人感觉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客观全面的历史正剧,自已前前后后也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了我的面前,给我带来的是那难以言说的痛。

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灾,蝗灾,三百万人饿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在动荡的战争岁月中,在全世界都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斗争中,中国河南的饥荒事件,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如果不是冯导的一部《一九四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连我这种从小就热爱历史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件事,或许在过多年,它就如历史的尘埃,被我们轻轻的抹去了,而冯导却为我们揭开了这层面纱,一场大规模的饥荒,引发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逃荒,影片的主角老东家,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最后老东家逆着逃荒的人流走去,收留了一个在路边痛哭的小女孩,这位女孩的后人出现了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剧情并不复杂,中间为了沉痛的剧情不会让人感到过于压抑,还穿插着些许笑料,但《一九四二》还是一出冰冷彻骨的悲剧,西方元素的融入感觉没有处理好,显然在这么一出大逃荒的电影中加入宗教元素,感觉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但《一九四二》的拍摄成片能在影院放映,实属不易,冯小刚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导演。 3场电影看下来,我眼中不曾流下泪水,但内心的痛,却是那么的深刻,其实这部电影还是大幅弱化了真实历史中的一幕又一幕,比如易子相食这类关于惨痛的事情在电影中就没有表现,不过即便如此,当我在电影院看到《一九四二》时,那种震撼还是如此的强烈,我难以想象的是,人的饥饿真的能使人如此疯狂。

仓廪实而知礼节,向朱自清那样不吃美国救济粮而饿死的人,万人无一,饭都没得吃,在那个年代,礼义廉耻,人伦纲常,民族大义,一切的一切在电影《一九四二》中都显得薄如蝉翼,活下去成为了人唯一的追求,而《一九四二》呈现了日本侵略军用军粮赈济灾民的史实,虽然只是简略的描写,但我在看到真实的史料中,河南大约有5万名中国军人是被当地百姓缴械而失去战斗力的,在国军与日军交战时,日军的伤员撤下来时有老乡们抢着抬担架,还有不少老乡亲自带路,帮着日军四处去追击那些走投无路的国军散兵,更有甚者,帮助日军成建制的解除国军武装,民族存亡的巨大危机就被一场饥饿压倒了,怎能不让人痛心呢?但电影还是侧重描写了日军的残暴,在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上可谓处理的恰到好处,既符合大的历史事实,也没有在立场上授人以柄。

一段封存遗忘的往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灾难中人性的泯灭,让我感到一部《一九四二》是那么的厚重,难以言说的痛楚充斥在我的心间,让我看到了那断沉痛而不能忘却的历史。

J. 电影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趴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

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10)1959河南大饥荒电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1993年,冯小刚经王朔推荐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后,就萌发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愿望。此后刘震云一直不断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甚至推翻重写。

刘震云表示就创作来讲,剧本中的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自己对他们产生了感情。在创作的时候,刘震云把剧本落实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题是人,是千千万万最广大的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阅读全文

与1959河南大饥荒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邵氏兄弟粤语电影 浏览:261
电影一个特殊的女人陷入了爱情 浏览:6
鸡皮疙瘩电影图片 浏览:348
名字带巧克力的电影 浏览:737
高清mp4电影网站资源 浏览:515
不忠电影2009法国 浏览:177
哪部电影音乐作用 浏览:848
台湾三级理论电影 浏览:867
吻胸电影大全 浏览:587
宾虚电影完整版播放 浏览:471
扎辫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36
宠物电影图片 浏览:208
哆啦a梦大电影七位魔法师 浏览:802
德国电影英文 浏览:168
英文电影字幕视频 浏览:878
牛年新上映的情侣电影 浏览:689
电影命中注定最后英文歌 浏览:454
妈妈鬼妈电影完整版 浏览:240
睡兄弟大电影 浏览:173
那个电影是什么名字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