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弗拉明戈大师风采——拉斐尔·阿马尔戈巅峰巨作
演出剧场:歌剧院演出时间:2013.01.01
弗拉明戈大师风采——拉斐尔·阿马尔戈巅峰巨作
演出剧场:歌剧院演出时间:2013.01.01
优秀导演戏剧作品展·郭小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江南好人》演出剧场:戏剧场演出时间:2013.01.04-2013.01.06
更多演出信息,请您关注官网信息,http:.//www.chncpa.org,感谢您对官网的支持!
2.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歌剧院设施
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 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内部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
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
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3.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介绍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比较宏伟的建筑,以金色为主色调。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含站席)。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为艺术家的现场表现提供了丰富可能。
4. 国家大剧院的功能及定位
您好,您可以参考: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涵盖歌剧、芭蕾、交响乐、民乐、室内乐、独唱、独奏、话剧、戏曲、大型歌舞表演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演出剧目总体上体现了艺术水准高、剧目种类丰富、偏重高雅艺术的特点。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及三位艺术总监对剧目质量严格把关,充分体现大剧院崇尚高雅艺术、坚持主流文化的基本立场和艺术追求。国内外各参演院团基本上代表了迄今为止各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在剧目生产上,大剧院不断推出自己的原创剧目和曲目,展现了较强的艺术创作实力和敏锐的品牌意识。
自建院之初,国家大剧院就十分重视所承载的艺术普及教育功能,为艺术爱好者和广大公众提供多样艺术服务和产品。每周末举行的“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大师面对面”、“公开排练”、“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系列活动均已成为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的品牌项目,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作为国家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与运行体现了正在迅速崛起和复兴的中国在精神文化领域的追求,而“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办院宗旨和“国家表演艺术最高殿堂、艺术普及教育的引领者、中外艺术交流最大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基地、国际知名剧院的重要成员”的愿景追求是实现这一需求的现实途径。
5.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厅简介
1.歌剧院 (1)概述: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 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含站席)。 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为艺术家的现场表现提供了丰富可能。 (2)舞台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 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六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左右侧台各有六台可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与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也可以参与演出。
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这块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可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倾斜至5.7度。台面使用俄勒冈木制成,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芭蕾舞演员的足尖。 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分别用于悬挂幕布和景片。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 (3)乐池 歌剧院乐池面积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 在乐池中,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谢幕。 (4)墙面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
6.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主要景点
壳体外围环绕着水色荡漾的人工湖,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莹的建筑。
人工湖水域的设计理念来自京城水系,为北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人工湖水池采用水循环系统去除浊物,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宁静清澈的水面和静谧宏大的椭球壳体下,笼罩着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国家大剧院人工湖防水工程闭水试验全部完成。据了解,国家大剧院建成后,人工湖蓄水将达到14000立方米。届时,长安街核心地段南侧将增添秀丽水景。 人工湖四周是总面积达3.9万平方米的绿化带,绿荫隔断了长安街上的喧嚣,形成了一片身处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闲广场。
设计遵循了将自然园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体与大剧院的主体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了隐与显、密与疏之间的适度结合,融入了复层、群落等景观设计理念。
文化广场可供市民自由进入、徜徉其间,为周围居民开辟了繁华中的一片宁静。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另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院相配套的设施。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
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含站席)。
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为艺术家的现场表现提供了丰富可能。
舞台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
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六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左右侧台各有六台可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与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切换场景,也可以参与演出。
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这块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可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倾斜至5.7度。台面使用俄勒冈木制成,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芭蕾舞演员的足尖。
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分别用于悬挂幕布和景片。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乐池
歌剧院乐池面积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
在乐池中,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谢幕。
墙面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极佳效果。歌剧院设有6个单人化妆套间,6个单、双人化妆间,18个中化妆间,2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6个乐队用大化妆间,8间练习琴房。 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
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
音乐厅内拥有国内最大的管风琴。
音乐厅内一切建筑和装饰设计都为声学效果服务,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演奏台与观众席
音乐厅根据音乐会演出的特点,采用改良的鞋盒式设计,即坐席以围坐式环绕在舞台四周,使舞台处于剧场的中心区域,以便声音能更好地扩散和传播。
音乐厅演奏台设在池座一侧,演奏台宽24米、深15米,能满足120人的四管乐队演出使用。
演奏台由固定台面和三块演奏升降台构成。通过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变化,可以形成阶梯式的演奏台面,将不同乐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奏台前部的钢琴升降台可将三角钢琴缓缓升起,浮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
为满足大型合唱演出需要,演奏台后方观众席二层的座椅可供180人合唱队使用。
管风琴
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造型典雅,音色饱满,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丰富的一架,拥有94个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
该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管风琴的存在为音乐厅更添高贵典雅之气,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音乐厅的“镇厅之宝”。
天花板
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
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
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为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墙面
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
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
在这些量身设计的综合作用下,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可以达到2.2秒的优质音效。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真丝墙面烘托出传统热烈的气氛。主要上演话剧、京剧、地方戏曲等演出。
戏剧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1035个席位(含站席)。
戏剧场舞台拥有先进的舞台机械设备,可以把独特的创作变成表演的现实。其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舞台
戏剧场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镜框式”两种样式,可配合剧目需要选择使用。“伸出式”舞台样式时,观众厅前部的台板升起成为舞台的一部分,形成伸出式台唇,台下的观众可以更近距离地观看台上的表演,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而当台板不升起时,这部分区域可作为乐池使用,这时舞台看上去就像一个镜框,因此被称为“镜框式”舞台样式。
戏剧场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和左右辅台。主舞台安装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和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还可以制造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整套舞台机械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
墙面
戏剧场观众厅墙面采用与音乐厅舞台墙面类似的声扩散墙面,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列的竖条。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凸槽整体上形成声音的扩散反射,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音更美妙动听。
墙面使用特制的丝绸布加以包裹,形成了以红色为主,与黄色、紫色等相间排列的墙面图案。灯光照在墙面上,烘托出亲切、热烈而传统的气氛,营造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 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多样性可能的多功能剧场,整体色调清新、风格典雅,可以适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小剧场歌剧、现代舞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演出。
小剧场观众席共设有19排,556个席位(含活动座椅)。小剧场于2009年9月落成,2009年10月正式启用。它的落成启用不仅进一步扩充了国家大剧院表演艺术功能,也使得北京现有小剧场群落的演出功能更加丰富。
舞台及观众席
小剧场采用尽端式舞台。舞台由两块升降平台组成,可根据需要整体升降或分别单独升降。
舞台背后的隔音墙和落地钢化玻璃墙,可以向左右两端折叠收缩。待两面墙完全打开后,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室外下沉广场犹如后花园般呈现眼前,既可作为演出的背景,也可直接作为舞台纳入演出,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观众座位共计556席,可根据剧目进行灵活调整,其中电动伸缩看台14排计411席,活动座椅5排计145席。
天花板及墙面
小剧场的白色浮雕天花板与音乐厅类似,声扩散墙面与戏剧场墙面相似,加上有保温及隔音效果的隔断墙,种种量身设计可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
7.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展览
在国家大剧院北水下长廊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展厅。
在这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京剧艺术大展、歌剧艺术主题展、古希腊戏剧展悉数登场,解密中外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开国领袖表演艺术题材外交礼品特展、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艺术陶瓷名品展轮番上演,让艺术向更广的维度延伸;
在这里,歌剧咏叹调与羌笛古乐在同一时间回响,普契尼乐谱手稿与现代京剧动画在同一空间相交。 现代艺术馆是国家大剧院内面积最大的展馆,位于歌剧院屋顶平台南侧。
自2008年8月,这里先后展出“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艺术成就展”、“国家大剧院开幕周年展”、“精彩在这里绽放——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等。
如今,介绍和回顾国家大剧院经营历程的常设展览,通过详实的数据、图片和实物向您展现国家大剧院的成长印迹。 歌剧院环廊展歌剧院主体建筑北侧的环廊空间,围其而建的金属网似天然的屏障,阻断了公共大厅的喧嚣,形成了大剧院一个天然的展览平台。
一层环廊曲径通幽,环廊东西两头的大铜门连通公共大厅,这里,各类演出剧目的文字图片展让人应接不暇,将观者带入一个又一个舞台梦境。
二层歌剧院环廊常年带来“歌剧盛宴——世界著名歌剧节巡礼”,介绍世界各国的歌剧艺术节。 位于音乐厅四层的艺术资料中心外环廊以“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为主题,常年为观众呈现精彩纷呈的文字图片展,讲述唱片背后的音乐故事。
已成功举办了卡拉扬诞辰100周年图片展、世界著名芭蕾舞团展、帕瓦罗蒂逝世一周年展、皇家小提琴名琴展、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品牌展、世界歌剧精选、门德尔松生平展、“郎朗十年”回顾展等展览。
8.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观看歌剧和舞蹈,最好的位置在哪里
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一共分为三层(池座、一层、三层),但是在一层和三层中间有一个夹层叫做VIP层。
欣赏歌剧想要得到最好的音效和视觉效果还是VIP层最好,但是也正像你说的,一层前5排也是很好的座位,票价是和VIP同价的。一层就算是最前面一排也是比舞台稍微高出一部分的,所以说不是和舞台水平的。您的座位是20 22 ,也就是在一层的稍微偏中间一点的位置。位置还是不错的,是全场2214个座位中票价较高的位置,不存在任何效果问题。欣赏歌剧、舞剧都将是个很好的位置!
9.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歌剧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人民大会堂西侧。
场馆交通
天安门西站:1路、5路(南长街站亦可)、10路(石碑胡同站亦可)、22路(石碑胡同站亦可)、37路、52路、728路、802路、205路(夜) 北京供电局站:特2路(前门西站下车亦可)、9路(前门西站下车亦可)、646路、209路(夜);前门西站: 特2路(北京供电局站下车亦可)、特4路、特7路、9路(北京供电局站下车亦可)、44路、67路、301路、337路、673路、808路、901路、212路(夜)
10. 求国家大剧院的详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编辑本段]建设历程
筹划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49年前。 1958年——党中央觉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庆典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即建国十大建筑 后因文革原因国家大剧院工程一直未能上马 1990年——文化部组建国家大剧院筹备处进行前期工作 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三种建设方案的论证 第一种 120000㎡ 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第二种 97000㎡ 两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第三种 105000㎡ 三个大剧院 最终建议方案总建筑面积100000㎡ 三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计划地建设国家的剧院 1997年 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的剧院 1997年12月——有国内5家设计单位提出了7个设计方案 1998年 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同时开始其建设方案的估计竞赛 邀请17家,自报名19家,共提出44个方案 第一轮:5个入围 第二轮:(1998年11月)评选结果五个入围,其中三个中外联合进行方案修改 最终提出三个方案 最终 :决定采用巴黎机场设计公司方案,清华大学配合修改 在调整方案时,考虑国家大剧院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关系,连续两次将用地范围扩展,一直扩到人民大会堂南侧路。这样大剧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对改善周围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国家大剧院英文: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邮编:100031
[编辑本段]中国国家大剧院简介
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091个坐席的歌剧院(含站席2398)、1859个坐席的音乐厅(含站席2017)、957个坐席的戏剧院(含站席1040)、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1]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
[编辑本段]概貌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艺术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国家大剧院南门比邻地铁二号线和平门站,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小剧场观众座位556席,上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 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四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 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编辑本段]灯光
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编辑本段]歌剧院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歌剧院主要上演歌剧、舞剧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歌剧院的观众厅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有观众席2091席(不包括乐池)。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由一个主台、两个侧台和一个后台构成,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其中,主舞台有6 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舞台的左、右侧台各有6台可以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台面用的是俄勒冈木,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保护了芭蕾舞演员的足尖。这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台面可倾斜至5.7度。由于穹顶高度的限制舞台和部分观众席位于地下。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舞台顶部还设置了60多道吊杆和幕布,可以制造不同的演出场景。 乐池面积为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在乐池中,还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谢幕。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其混响时间为1.6秒,符合歌剧及舞剧等的演出要求。 歌剧院设有6个单人化妆套间,6个单、双人化妆间,18个中化妆间,2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6个乐队用大化妆间,8间练习琴房。
歌剧院舞台尺寸
台口宽度:18.6M; 台口高度:14M 主舞台台宽:32.6M; 主舞台台深:32.6M 台上净高:32M; 左右侧台宽:21.6M; 左右侧台深:25.8M 后舞台台宽:24.6M; 后舞台台宽:23.6M
[编辑本段]音乐厅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位于歌剧院东侧,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 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1859个(包括合唱区)。演奏台设在观众厅一侧,演奏台宽24米、深15米、能容120人的乐队演奏。演奏台设有3个升降台,在演奏台前部设有钢琴升降台。四周围的数码墙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在演奏台后设有可供 180人合唱队使用的观众席合唱区。 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有94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音乐厅的天花板,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为了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音乐厅的顶部、墙壁、地面、舞台、坐席与管风琴的色调搭配和谐优美,处处传递着音乐殿堂的非凡气质,其混响时间为2.2秒,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厅设有 2 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2个单人化妆套间,4 单人化妆间,6个中化妆间,7个乐队、合唱队用大化妆间,10间练习琴房和1间管风琴练习琴房。
[编辑本段]戏剧场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营造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戏剧场主要供戏曲(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话剧及民族歌舞使用。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957个(不包括乐池)。 戏剧场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戏剧舞台,舞台采用由镜框式舞台到伸缩式舞台的可变化形式,设有主舞台、左、右辅台和后舞台。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这种形式的鼓筒式转台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戏剧场设有5个单人化妆套间,8个中化妆间和3个大化妆间,一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3个乐队用大化妆间,还设有4间练习琴房。
[编辑本段]小剧场
小剧场位于国家大剧院南门西侧,共有观众座位556席,提供 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表演。小剧场整体色调风格清新典雅。白色浮雕的天花板、MLS声扩散墙、有保温及隔音效果的隔断墙,种种量身设计可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更加突出自然人声效果。 小剧场采用尽端式舞台,舞台由两块升降平台组成,可根据需要整体升降或分别单独升降。舞台背后的两面墙——隔音墙及落地钢化玻璃墙虽看起来虽然普通,却是“机关巧妙”,这两面墙都可以向左右两端折叠收缩,待完全打开后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室外下沉广场犹如后花园呈现眼前,别有洞天。国家大剧院舞台室外广场既可以作为演出的背景,也可直接作为舞台纳入演出中,室内室外相结合不仅大大拓宽了舞台,使演出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也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小剧场共有观众座位556席,其中电动伸缩看台14排计411席,活动座椅5排计145席,可根据剧目进行灵活调整。小剧场灯光、音响设备先进,可完全满足目前演出定位的需求。并配备化妆间6间、琴房一间。
[编辑本段]配套设施
大剧院内设有齐全的剧院配套设施,共有5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综合排练厅可供剧目进行综合排练和观摩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专供舞蹈和戏曲武生使用,地板有较好的弹性;一个专供乐队排练用,厅内混响时间可以调节;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各剧院还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等配套设施。其中,有普通化妆间72间、VIP化妆间18间、练琴房23间、贵宾厅10间、排练厅5间。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在国家大剧院内,除了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以外,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天台活动区、纪念品店、咖啡厅等活动区域。
[编辑本段]内部设施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编辑本段]观众席
观众席的每个座椅下都会有空调送气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感受不到气流的存在,却能享受到空调带来的舒适。而且下送风设计调节的是地面以上两米高度内的空气温度,与传统中央空调调节整个剧场温度相比,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还不会产生中央空调的那种噪音。 此外,座椅安有消声装置,即使观众中途离席折叠收椅,也不会发出声音。
[编辑本段]国家大剧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顶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世界最深建筑 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亚洲最大管风琴 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编辑本段]乘车线路
公交线路:1路、4路、5路、10路、20路、37路、52路、728路、802路,天安门西站下车即到。 地铁线路:北京地铁一号线天安门西站C出口。
[编辑本段]揭秘国家大剧院——冬季池水不结冰
现象
冬季国家大剧院池水不结冰! 隆冬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次面向公众拉开了“国际演出季”的序幕…… 一月的北京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夜间室外温度一般都会在零度以下,北京很多处湖面都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然而奇怪的是大剧院周围的一潭湖水却丝毫不见结冰的迹象!
缘由
关于国家大剧院人工湖的设计,早期,保罗·安德鲁,这位气质浪漫、谈吐文雅的法国设计师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想法。他打算冬季湖水结冰以后,把总面积三万五千平米的巨大环形冰面,变成一个天然溜冰场,供市民玩耍。同时,洁白的环形冰场,和冰面上尽情享受这一份愉悦的人们,也成了隆冬季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加彰显了大剧院的艺术韵味。 然而,浪漫的设想却与现实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经过认真研究发现,法国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与现实发生了两点冲突。首先,利用这个水池滑冰是一项危险性相对较高的运动,位于北京城心脏地带的国家大剧院,当然要把安全指数放在首位;其次,更为实际的问题是,开放溜冰场需要相应更换冰鞋、储存物品等配套设施,这对于国家大剧院的整体风格和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方案。 既然湖面结冰后既不美观又无法利用,那么就要想办法保证一潭湖水四季都碧波荡漾,让“湖水映明珠”的唯美形象深入人心。
原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专家采用出了一套叫做“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的装置,来保证一年四季“碧水映明珠”的理想成为现实。这套装置的基本构造就是从地下水部分和人工湖部分分别抽出一部分水在各自的管道中循环,两个管道在墙体内都呈螺旋状交错在一起,这样,既能互相传递温度,又不会因为水源直接交换而引起浪费、污染。这个装置使人工湖内的水温不致过冷或过热,冬季不会因过冷而结冰,夏季不会因过热而长藻,一举两得。
国家大剧院参观游览
来到大剧院,您将欣赏到大剧院的恢弘的建筑风格,感受主题展览带给您的浓厚艺术氛围;同时馆藏丰富的资料中心将为您营造独特的艺术体验。参观闲暇,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长廊将使您感受到艺术与品质的完美结合;品位高雅的咖啡厅将给您带来非凡的味觉体验。
参观游览项目
艺术展览:国家大剧院内常年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展览区域与剧院建筑环境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您带来美轮美奂的艺术感受。 主题活动:大剧院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公共空间演出、主题表演等让您充分感受艺术氛围。2009年7月3日至8月23日,国家大剧院将举办为期45天的“走进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 剧院设施和景观:您不仅能欣赏大剧院优美的“水上明珠”景观,更能深入独特的艺术建筑空间: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艺术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花瓣厅、艺术精品长廊等。 餐饮和购物:大剧院内有高雅舒适,充满艺术和浪漫氛围的用餐和品茗环境,在剧院恢宏的穹顶下聆听曼妙的乐音;温馨的服务将带给您独特的艺术感受。大剧院内设有艺术精品长廊,为您提供大剧院定制专供的艺术纪念商品。大剧院专设CD店,销售顶级的高雅音乐唱片。
[编辑本段]门票
参观门票成人30元/人 学生及残疾人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