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军90周年的献礼影片
1、电影《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是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的第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刘伟强最擅长的是警匪题材商业影片,内地观众对他的认知,大多是从曾经风靡一时的《古惑仔》系列和《无间道》系列电影开始的。
2、电影《战狼Ⅱ》
军旅题材片,离不开枪炮武器,但普通的战争场面,观众早已见怪不怪。于是,吴京设计了坦克飘移的镜头,极力拍出中国军人的智慧与帅气。片中所有武器无一不是中国自有、中国制造。“我想通过这些细节让世界看到,今天中国的军事实力真的强大了。”
不仅如此,他还背着铅块沉入深海,完成了水上水下连续6分钟打斗的长镜头,创下世界电影史上的纪录。
3、电视剧《深海利剑》
1951年4月,中国海军成立了潜艇学习队。1954年6月,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成立。如今,潜艇部队已经成为海军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在这么多年来的军旅题材文艺创作中,以潜艇部队为主要创作对象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在于潜艇部队的保密程度之高,什么能表现,什么不能表现,表现到什么程度,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难题。
(1)中国电影90周年大会扩展阅读
作为“2017年体量最大的华语巨制”,电影《建军大业》备受关注。2017年5月4日,相关工作人员首次向记者披露了这部电影的制作细节。
正式开拍之前,导演刘伟强等人多次到江西采景,并盛赞南昌革命旧址保存完好。《建军大业》已向国家广电总局送交内容审查,制作和审片工作计划第二季度完成。
《建军大业》玉玺同步发行
继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后,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0周年。90年来,我们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祖国安定、世界和平贡献了巨大力量。
Ⅱ 田华有没有军珩
是电影艺术家田华嘛?她没有军衔。田华,1928年8月出生于河北唐县,中国女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2岁时,田华就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1955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1959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军队电影演员;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Ⅲ 《建军大业》是为建军90周年而拍的吗
2017年正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了再现革命先辈的建军艰难史,传承红色英雄的大无畏精神,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荣誉出品,捷成世纪、中视精彩、广东南方领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文天地、中爱联文化、星纪元影视、萌梓影视股份、胡杨河文化、北京文源影视、广东龙浩影视、君和传播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大剧《建军大业》应时而生。
《建军大业》的全明星阵容让人令人关注,而整体演员的年轻更是让这部电影青春指数飙升。不得不说这将吸引大部分年轻观众进影院观看这一部气势浩大的电影,带领观众回到那段热血激情的岁月。
《建军大业》将于7月2日下午2点与我们见面,我们一起期待他的精彩演出,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和前辈,一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Ⅳ 中国电影世纪奖的现场回放
1995年12月27日,全国数百名电影工作者代表会聚人民大会堂,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 在纪念大会上,李铁映同志讲话,他指出,90年来的中国电影,尽管经历过曲折和困惑,但就总体来说,它真实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深刻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希望我中国电影工作者沿着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提高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电影作品,迎接新的繁荣,再创新的辉煌。纪念大会由广电部部长孙家正主持。这次纪念大会,是中国几代电影工作团结鼓劲的大会,也是中国电影开创新辉煌的誓师动员大会。 1995年12月28日,中国电影世纪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45位从影30年以上的电影艺术家获中国电影世纪奖。10部影片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
Ⅳ 魏鹤龄的基本信息
魏鹤龄(1907.1.14-1979.10.2) ,演员。
生于天津。中学肄业。曾在天津做过码头搬运工和小贩。1928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并演出《悭吝人》等剧。后参加晦鸣剧社去北平演出。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在上海市郊加入红十字救护队,因负伤留在上海。同年参加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主演《名优之死》,参与演出《苏州夜话》、《乱钟》、《战友》等话剧。后又在上海戏剧协社、春秋剧社、狮吼剧社和中国舞台协会任演员。1934年入艺华影业公司,在影片《人之初》中扮演男主角,获好评。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中,以含蓄深沉的表演,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报贩形象。从影同时亦参加舞台剧演出,曾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欲魔》、《娜拉》等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四队。后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火的洗礼》等。1941年后在重庆参加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中电剧团,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风云》、《民族万岁》、《上海屋檐下》、《群魔乱舞》等。1946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在《追》等六部影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入昆仑影业公司,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中扮演诚恳朴实又胆小怕事的报馆校对孔有文,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建国后在国泰、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参与拍摄《人民的巨掌》、《彩凤双飞》等影片。195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是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参加拍摄《家》、《探亲记》,主演《鲁班的传说》等影片。1956年在影片《祝福》中,成功地塑造了纯朴、忠厚、勤劳的贫苦农民贺老六的形象。一生共参加拍摄影片三十九部,演出话剧近四十部,其表演含蓄、朴素、真实,擅于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剧影双栖
魏鹤龄(1907—1979年)天津市东丽区赤土村人。1907年1月14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随二叔下田、拾柴、捉鱼、摸蟹。早年曾由爷爷课读识字。中学毕业后因家中无力供养而失学。曾做过司药。失业后跟继父种田、耕地、放鸭子。挑过货郎担,当过卖货郎,还到海河码头上扛过大包,做过搬运工人,尝尽了人间生活的艰辛。
1928年6月,魏鹤龄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表演艺术。在那里学习,除了供给膳食、住宿外,每月还发给四块大洋做零用钱,学成后就可以当话剧演员了。从此魏鹤龄跨进了戏剧艺术的殿堂。山东实验剧院是当时中国第一所正规的戏剧学府。由留美归来的赵太侔、王泊生任院长,留美的吴瑞燕任教师,还有著名导演万籁天、著名演员丁子明等担任老师。环境的优越,加上魏鹤龄得天独厚的天赋和刻苦认真的学习,使他很快成为表演成绩突出的学员。学习一年的表演专业,就不断登台演出,尤其是在田汉名作话剧《名优之死》中所扮演的名伶刘振声这一角色,使他初露头角而一鸣惊人。
魏鹤龄对于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怀有深深的同情,对于他们的不幸遭遇犹如自身,在表演时他融演员和角色为一体,嫉恶如仇,声色俱厉地以发自肺腑的激情呐喊出剧作者的主题意图,喊出了人民愤怒控诉黑暗社会的心声。使他在表演艺术家的成长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名优之死》的演出成功,奠定了魏鹤龄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地位,也使他和田汉的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29年的《名优之死》到1959年国庆10周年演出最后一出名剧《关汉卿》30年舞台生涯,魏鹤龄一生表演过六十部话剧,其中戏剧先驱田汉同志的早期名著如《苏州夜话》、《一致》、《江村小景》、《乱钟》、《洪水》、《战友》等,他都演过。他以田汉的名剧作始,而又以田汉的名剧为结,从而成为中国30年代进步话剧史上著名表演艺术家而永载史册。
由于魏鹤龄在话剧上的出色表演,引起了当时电影界的广泛重视。1935年魏鹤龄应著名电影导演史东山邀请到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拍摄电影《人之初》。这也是他从事电影艺术的人之初,一个电影表演艺术家的新开端。《人之初》电影的拍摄成功奠定了魏鹤龄从影的基础,在以后的30年里(1935—1965年)魏鹤龄不但在话剧舞台上,而且在银幕上创造出了众多感人的形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成为集话剧、电影双栖于一身的一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代电影人,魏鹤龄以他深沉、含蓄、质朴、典雅的表演风格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典型艺术形象。30年代他曾和赵丹、周璇、金山、顾而己、舒绣文、白杨、金焰、王人美、张瑞芳、黄宗英、张伐等合作拍摄了《马路天使》、《貂蝉》、《保卫我们的土地》、《中华儿女》、《长空万里》、《火的洗礼》、《喜迎春》、《乌鸦与麻雀》等20余部电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拍摄了《祝福》、《家》、《摩雅傣》、《南浦江的故事》、《鲁班的传说》、《北国江南》、《飞刀华》、《燎原》、《血碑》、《柜台》、《水手长的故事》等30余部人们熟知的新电影。这些电影在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还为人们称道,从而也确立了魏鹤龄在中国电影影坛上的不朽地位。电影《祝福》于1957年和1958年分别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与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魏鹤龄也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荣获个人一等金质奖。
魏鹤龄不断追求革命与进步。1931年他积极参加北平万金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队任司药,赴上海进行淞沪抗战战地救护工作。1932年他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全面爆发后,魏鹤龄在郭沫若领导下的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他参加由田汉、阳翰笙、夏衍、欧阳予倩等戏剧家主持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作抗日宣传。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精神。
魏鹤龄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他热爱生活,在生活上他是一个严肃的人。1939年魏鹤龄与苏州美专学生袁蓉相识,1940年由老舍先生做介绍人,郭沫若做证婚人,结为“师侣艺伴”的终生伴侣。郭沫若先生赠送条幅“千里姻缘一线牵”表示祝贺。40年如一日魏鹤龄与袁蓉相濡以沫,互敬、互爱、互勉、互助,直到去世。袁蓉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其女儿四岁即随父亲参加电影拍摄,充当演员,堪称“影剧家庭”。袁蓉于1989年曾到东丽区参加电视电续剧《跑爷和他的子孙们》的拍摄,并在其中担任角色,于1995年辞世。
魏鹤龄生前历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电影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海燕电影制片演员剧团副团长。1979年10月2日,魏鹤龄在历经了10年文革浩劫后不幸在上海病逝,走完了他毕生热爱的艺术道路。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他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艺术家。1995年12月28日,首都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大会上,魏鹤龄被追授“中国电影世纪奖”。由其女儿在大会上领奖。其女儿领奖后曾到东丽区向东丽人介绍大会盛况,这也是东丽人的骄傲。在魏鹤龄逝世16年后,死后哀荣,树立了一个人民艺术家永久的丰碑。
魏鹤龄生前十分眷恋津门故里、东丽热土。1972年还返乡探亲,袁蓉每年都回赤土村看望家乡亲人,看看家乡的新变化,以寄托对魏鹤龄的哀思,直到去世。袁蓉生前曾作长篇传记文学《冀海银燕·忆鹤龄》一书传世。 1904年1月14日,魏鹤龄出生于天津市郊区的农家。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求学,被好心的叔叔带到北京,读了小学和初中。后来,叔叔失业了,无力继续供他上学,只好又回到天津。为了谋生,魏鹤龄在社会底层中苦苦地挣扎着。他在乡下种过地,在城里做过小买卖,在码头上扛过“大个儿”,饱尝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种种苦难。
正当魏鹤龄寻求生活出路的时候,听说山东省立实验剧团招聘演员,他决心试试看。结果,真的考上了,边他自己也不敢想相信,自己还真有表演方面的天赋。就这样,魏鹤龄从此走上了戏剧表演的道路。当时是1928年,是魏鹤龄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魏鹤龄在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一年,当上了话剧演员。在他刚刚参加了一部话剧的演出之后,剧院停办了。于是,他又参加了部分师生组织的剧社,在北京一带演出。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的闸北、吴淞,企图攻占上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日商工厂的中国工人举行了罢工,各界人民组织抗日救国会,全国各地声援上海军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怒了劳动人民出身的魏鹤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十字救护队,从天津赶赴上海。在上海郊区的战场上,他穿行于枪林弹雨之中。由于腿部受伤,停战后便留在了上海,
由于抗日救国热潮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在上海蓬勃发展。魏鹤龄结识了田汉等一批文化人士,其爱国思想日益强烈。他积极参加进步剧社的演出。他先后参加了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参加了《名优之死》、《苏州夜话》和《战友》等剧目的演出。他扮演的都是工人农民等社会底层人物。他的表演真实,自然可信,受到观众的好评。 1934年,魏鹤龄加入了艺华影业公司。出身于劳动人民的魏鹤龄,具有丰厚的生活底功。特别是亲自参加抗日战场的救护工作,更加坚定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正是于这方面的原因,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影片《人之初》的编导史东山,慧眼独具,选择魏鹤龄作为该片的主演。这样,魏鹤龄于1934年开始走上银幕,而且成为第一个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工人形象的演员。
《人之初》中的工人张荣根,被魏鹤龄塑造得既有层次又有深度,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由软弱、屈辱,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在严酷的社会现实和革命者的教育下觉醒起来。魏鹤龄的第一个银幕形象获得了成功,成为当时的艺华、联星、明星影业公司争相邀拍的著名演员。 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抗日战线上的一支教育民众、团结抗日的有生力量。由于魏鹤龄在表演艺术上的出色,和当时已经有名望的编导袁牧之、演员赵丹结下了深厚的创作友谊。1937年,明星影业公司出品的《马路天使》,是我国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魏鹤龄饰演的报贩老王,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善良、淳朴的性格,表演得朴实、含蓄,把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形象展现在银幕上。
为了宣传抗日救国,魏鹤龄不仅拍摄电影,而且积极参加左翼剧联组织的上海剧人协会的演出活动,先后参演了宣传抗日的《乱钟》、《SOS》、《月亮上升》等剧目。经过多年的舞台和银幕艺术实践,无论主角、配角,还是正剧、喜剧或悲剧,魏鹤龄都表现出较高的爱国热忱和对艺术的负责精神。
1937年,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魏鹤龄参加了救亡演出队第四队,从上海奔赴重庆。1938年,史东山编导了我国第一部抗战题材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魏鹤龄饰演了为抗日而大义灭亲的刘山这一角色。人物以爱国为大义和痛舍亲情相交织,思想感情错综复杂,最终成为抗日民众的榜样。由于魏鹤龄对人物的深层次的理解,表演得十分成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抗日为题材的影片,如《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人》、《火的洗礼》等,魏鹤龄都有参加了演出。
国民党不仅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而且对左翼文化运动了进行了“围剿”,造成了胶片无源的困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电影工作者转向舞台,出现了抗日话剧的再次繁荣。当时,魏鹤龄参加了《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风云》、《民族万岁》、《日出》、《上海屋檐下》、《雾重庆》、《群魔乱舞》等剧目的演出。 全国解放后,魏鹤龄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后来发担任演员剧团副团长,直到1979年逝世。这一时期是魏鹤龄的电影表演艺术走向辉煌的时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才智和心血。他所参加演出的经典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的成就,也说明了魏鹤龄的非凡表演艺术造诣。
1956年,在夏衍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魏鹤龄成功的饰演了男主角贺老六。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老观众,在几十年之后,仍然会清楚的记得从拜堂到次日凌晨那场戏:祥林嫂像囚犯一样从花轿里被拖出来,强迫拜堂,以至逃婚未成,头撞香案昏倒在地······此时的贺老六,对事态的现状,表现出茫然,而对于祥林嫂则表现出深深的同情。新婚之夜,他竟然睡在柴草堆上,枕着双手望月深思。第二天,祥林嫂提出“你让我回去”时,他却平静地说:“你是回鲁镇哪,还是到你婆婆那去?我送你回去。”短短几名话,感动了祥林嫂,也打动了观众。短短的一段戏,把贺老六内心情感变化由表及里地表现出来了,使观众看到了贺老六那朴实而善良的心灵。
由于影片的整体水平和魏鹤龄的出色表演,《祝福》荣获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慰电影节特别奖,同时荣获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1957年,在陈西禾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家》中,魏鹤龄饰演了高老太爷这一角色。高老太爷是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貌似尊严,实则腐朽、顽固。在表演过程中,魏鹤龄准确把握这一人物的阶级特性,刻划得入木三分。后来,魏鹤龄又主演了《鲁班的故事》、《燎原》、《北国江南》等影片,都有十分出色的表演。
Ⅵ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录片叫什么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录片是《旗帜》。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大型电视文献片《旗帜》,这是中央组织的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安排。第九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荣获“最佳电视纪录片”。
内容简介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以史诗品格,融入民族叙述。国际视野,穿透历史时空。倾心打造,高新科技制作。文献纪录,弘扬时代精神。展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记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足迹。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重点出版物。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学习出版社,图书、音像联合出版、精心奉献。
另外,还有一部由广东卫视出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雄关漫道——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事》是广东省献礼中国共产党九十岁生日的重点项目,全片10集,每集30分钟,片中采访了我党早期缔造者和多位开国元帅、将军后代,一批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权威专家也在片中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该片以建党九十年来的历程为线索,以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国同命运、共呼吸,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光辉历程。
Ⅶ 国际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小版张s
这是纪念张,价值并不高!
Ⅷ 田华演艺经历的介绍
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经常跟随剧社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并且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 1950年,田华获选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翻拍自同名歌剧的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这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 该电影在次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一等奖,田华本人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1958年,田华在影片《党的女儿》中扮演李玉梅。 同年参与拍摄电影《江山多娇》,田华在剧中扮演女青年岳仙。 1959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军队电影演员。 1980年田华主演电影《法庭内外》,扮演刚正不阿的女院长尚勤,凭借此片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中,田华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2008年参演导演江平执导的青少年励志电影《寻找成龙》。 2009年9月,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和陈铎一起朗诵词作家庄奴、乔羽合写的诗歌《海峡愿景》。 同年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10年客串演出由朱时茂自导自演的贺岁喜剧电影《戒烟不戒酒》。 10月16日出席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并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2011年6月,参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演出。 9月参演张扬执导的温情电影《飞越老人院》。 2014年1月16日参与“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晚会演出,朗诵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台词片段。
Ⅸ 90周年献礼影片是哪一部
90周年献礼影片是我和我的祖国里面一共有五个单元,从航天体育描写了祖国现在的强大
Ⅹ 刘伟强执导的90周年献礼影片叫什么名字
《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由刘伟强执导,韩三平担任总策划及艺术总监,黄建新监制,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欧豪、刘昊然、马天宇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10)中国电影90周年大会扩展阅读:
影片通过众多的故事线索交代纷繁复杂的历史经络,但同时叙述又相对集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展现历史的主体进程。
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三大段落贯穿整个故事,主线的贯穿使得这部电影具有了高度整体性。影片坚持叙事的真实,同时又不乏高度风格化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