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雷锋叔叔的事迹
一、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
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二、团结友爱
雷锋经常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
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三、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
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
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
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上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场误会。
四、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
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全部的积蓄。
五、孩子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如今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
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建设路小学六年级的小马同学就是经过雷锋的耐心教导,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取得进步,并佩戴上了红领巾。
⑵ 关于雷锋的事迹(50字以内)
1、红领巾的知心朋友
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曾经帮助他“天天向上”的组织。
1960年10月间,他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在大风大雨不能出车的时候,跑到学校去,和教师、辅导员、队员们谈心。
平日里,他也抓紧一切机会,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把他看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2、皮夹克
雷锋从农村到了鞍钢以后,还一直穿着在农场工作时发的工作服,油泥很多,还打着补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许多同事都换上整整齐齐的衣服,上街看电影或者参加舞会。雷锋没有衣服可换,同事就劝他买件换洗的衣服。听人说的多了,雷锋带着积存的钱到了百货公司,买了皮夹克。
后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发表,工厂里做了传达,听到党中央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雷锋找来一个包袱,把新买的衣服全部包起来,压在箱底。
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
3、救灾
1960年夏末,报纸上发表了一条消息:辽阳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小灾。
对辽阳,雷锋有说不尽的深情厚谊啊!他在那儿参军,在那儿住过,劳动过。他马上怀念起那里的伙伴们,那里的乡亲们……。看了报,他急得直叹气。
当他在报纸上看到党中央派飞机给灾区人民送粮又送衣的时候,心里想:“党中央这样关心灾区人民,我这个人民战士,此刻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呢?……”他想到自己还有公社退回来的那一百元钱,便连忙写了封慰问信,顶着大雨,跑到邮局,把一百元钱和信一起寄到辽阳去了。
4、只领一套军装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
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钉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国家吧!”
5、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
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
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1963年,毛泽东同志为英雄战士雷锋题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50年,光阴荏苒,中国社会历经翻天覆地的变化,雷锋精神的光辉却照耀至今,它告诉每一个普通的人,如何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雷锋同志的一生践行了艰苦奋斗的伟大信条。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年代,还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年代,艰苦奋斗、奉廉守素,都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是不断提高个人价值的力量支撑。
艰苦奋斗一时易,艰苦奋斗一世难,而雷锋精神向人们证明了这样的可能,不忘根本、坚守原则应该也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彻底贯彻到实践的每一步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⑶ 求雷锋事迹!长一点的!!急啊!!!
钉子精神
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
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
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
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有两件事他从不放松。一件是汽车上的方向盘,一件是毛主席著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汽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有的人总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就是用钉子精神去刻苦学习的。
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整天开着车到处走,没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学习。他总是千方百计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他把书放在挎包里,随车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别的事,就打开书看一阵。每天晚上出车回来,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有时候熄灯睡觉了,他还找地方去看书学习。他晚上常到连部办公室去学习。
做一颗螺丝钉
一颗小小螺丝钉,在一般人眼里似乎算不了什么,但是,雷锋同志却从螺丝钉身上受到深刻的启迪,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决心做社会主义大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还是雷锋在湖南省望城县给县委张书记当公务员的时候。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忽然,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锋觉得挺奇怪,一个县委书记还拣一颗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指着轰鸣作响的机床问雷锋:“小雷,你说,这机器为什么会转动?”“接了电。”张书记又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
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听了张书记的话,雷锋很受教育。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雷锋的心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他在1962年3月写的一篇日记中说:“生活中一切大的和好的东西全是由小的、不显眼的东西累积起来的。”
雷锋在1962年4月17日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196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忙了一个礼拜的战士们有的上街买东西、逛公园,有的看书、写信、洗衣服。战士小于见雷锋吃完早饭趴在床上看报,以为他又要学习了,就一把夺过雷锋手里的报纸,说:“起来,跟我上公园转转去,今天禁止你学习一天!”
雷锋这天肚子疼,没有跟小于上街。他想,今天夜里还要出车呢,肚子老疼怎么办?就跑到团部卫生连去看病。值班军医给他看了看,开了一些药,说:“你是夜里着凉了,回去用暖水袋捂一捂肚子,好好休息一天,就好了。”
雷锋从卫生连出来,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开展劳动竞赛。大喇叭里放着歌曲“社会主义好”,推车的,挑担的,来来往往。雷锋近前一看,一块木牌上写着:“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雷锋心想,真不简单,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马上就要变成一所小学了。他突然听大喇叭里喊:“运砖的同志们注意!砌砖组的同志大显身手,砌砖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纪录,运砖组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听了情不自禁地把衣袖一挽,朝工地飞奔过去。在一个烧水棚旁边放着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烧水的老师傅见了,忙喊道:“哎,同志!你推车干什么?”雷锋回头说:“老大爷,我借这车用一用!”老大爷说:“我们的车不外借!”雷锋笑了笑,说:“老大爷,我就在这儿用!”老大爷才明白,这个解放军要帮忙干活,说:“怎么,你要帮咱们工地推砖啊!”雷锋说:“今天我没事,闲着也是闲着!”说完,推起车就飞快地走了。
雷锋一连推了几车砖,身上出了汗。他把军装脱了下来搭在车把上,越干越欢。工人们都好奇的看着他,有的说:“同志,谁叫你来干活的?”雷锋笑了笑说:“是你们把我吸引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星期天也不休息盖小学,今天我也没事……”说着,他又推着车走了。雷锋一边推砖一边想:自己小时候上不了学,现在国家这样关心少年儿童,给他们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条件。
雷锋一鼓作气不知推了多少趟,汗水湿透了背心。那位老师傅给他端来一碗开水,雷锋一饮而尽,喝完又推起了小推车。
雷锋正干的起劲,工地上的女广播员跑了过来,问雷锋:“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刚要开口回答,见那女广播员打开笔记本,忙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来参加劳动,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写篇表扬稿表扬你!”雷锋说:“这有啥表扬的?我今天没事,到这儿干点活,这是应该的。”
女广播员还不放过雷锋,说:“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锋说:“你要写稿表扬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参加义务劳动吧!”
“为什么?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呗!”
雷锋回到营房后,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一字未提。可是,过了一会,一支队伍敲锣打鼓来到了部队驻地。连长和指导员一看,队伍前面几个人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才知道雷锋又做了一件好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
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又有一次,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还是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这是上哪儿去啊?”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XX信箱。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说:“您放心把,下了车,我一定带您找着您的儿子。”老大娘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车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雷锋同志在1961年4说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雷锋又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还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小事,但是,一件件,一宗宗,都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⑷ 关于普通人做好事的事例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40年
——写在“草原英雄小姐妹”命名40周年之际
本刊记者 贺文忠
40年前,“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拼死搏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她们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从内蒙古草原传遍大江南北,她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4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英雄现在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她们始终没有离开生育、养育她们的这片草原,她们把自已当作普通人一样,在内蒙古草原默默地奉献着,奋斗着。前不久,记者带着童年的记忆专程采访了龙梅和玉荣。
龙梅:“说实话,当时我们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个信念,别让集体的羊丢一只。”
姐姐龙梅,1970年入伍,转业后曾在达茂旗团委、包头东河区团委、人大工作,现任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在政治上,思想上已经成熟的龙梅向我们回忆了曾经发生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上惊心动魄的一幕:
那是1964年2月9日(腊月二十六),正是春节的前夕,塞北草原冰雪严寒的季节,那时我才11岁,妹妹只有9岁,我们俩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到了中午的时候,天空突然变暗,西北风卷着一场罕见的暴雪向草原袭来,气温立刻降到零下37度,羊群惊恐四散,开始顺着越来越猛烈的西北风狂奔。我和妹妹想,现在只有拢住羊群,跟着羊跑,才能避免它们被暴风雪吞没。于是,我们俩拼命聚拢四散逃命的羊群。其实,我们当时有机会和时间丢下羊群逃命,也能跑回去找阿爸前来援助。可是,我和妹妹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我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
天慢慢黑了下来,积雪已经很厚。那时我们真是累极了,零下近40度的严寒,脚步越来越沉重,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羊群还在奔跑,我们也不能停下,就这样一直走到天慢慢亮了,寒风仍然很猛烈,积雪已深达一尺。我们已经跑了30多公里,来到了白云鄂博车站附近。妹妹这时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点体力,一下晕倒在雪地上。我把妹妹拖到一处避风的大石头旁,聚拢羊群向车站走去,我已经两眼发黑,快坚持不住了。正在这时,我们大队到车站送朋友的大爷哈斯朝鲁和他儿子娜仁满都拉最先发现了我,随后又和几位铁路工人一起救了我和妹妹。2月10日下午,我们被送了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医院。
由于冻伤严重,我失去了左脚拇指;妹妹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造成终身残疾。但我们放的384只羊,只有3只被冻死,其余都安然无恙。
我们姐妹俩的事迹其实很普通、很平凡,在牧区像这样的事迹很多,我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说实话,当时我们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个信念,别让集体的羊丢一只。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姐妹俩在暴风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
玉荣:“其实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做了一件或几件对人民有利的、也是应该做的事。”
妹妹玉荣,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曾在乌兰察布盟团委、教育局、内蒙古残联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玉荣看上去比姐姐龙梅更轻松些,她敢想也敢说:
40年前,我和姐姐龙梅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与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最高的荣誉,我们的成长更是得到了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
40年来,我们姐妹俩尽管多次调换工作,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已,不以“名人”自居,从最普通人做起,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姐妹俩深知,是党和人民才使我们有了今天,是党和人民把我们姐妹俩从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军人、大学生、民族干部,又都有走上了领导岗位。40年来,我们姐妹俩曾多次参加过各种英模会、报告会、先进人物代表会,先后被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姐姐还参加了党的十大,我还参加了共青团的十一大,十二大和中国残联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自治区给予我们姐妹的荣誉就更多了,而且不还让我们出国访问,等等。面对这么多常人得不到的荣誉和待遇,我们姐妹俩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究竟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我们所做的与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没有差距?其实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做了一件或几件对人民有利的、也是应该做的事。英雄并不是永远辉煌。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尽管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的今天,在跨世纪的年代里,我们还是要说,毛主席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40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睡大觉,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倒退。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们深深懂得,未来是要凭自已的不断努力,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已,一辈子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人,也才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
现在有一些社会上青少年整天泡在网吧里,或者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者一门心思地追星,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心里很着急。(说到这里玉荣停顿了一下,笑着问在场的年轻记者小辛:你也是年轻人,我不知道你追不追“星”啊?大家都笑了。)所以,我们姐妹俩有个想法,想在家乡达茂旗建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我们姐妹俩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注册商标,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受理了我们的申请。我们想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把我们的成长经历和从中体会到的坚持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广大青少年,通过这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当记者询问起注册“草原英雄小姐妹”商标有什么意义时,玉荣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人在利用我们的名人效应挣钱。如果我们不注册,也许还会有人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名义生产商品呢,我们要保护好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不能让她变质。
草原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
英雄的魅力总是永恒的。不管英雄身上烙上哪个时代的烙印,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品格不会因岁月的推移而减弱,更不会因为社会的变化而磨灭她内在的民族精神的光辉。40年来,龙梅和玉荣不以“名人”自居,严格要求自已,从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在内蒙古草原默默奉献着、奋斗着,玉荣双腿被截肢以后,虽然装上了假肢,一到天热出汗,假肢里的腿都被汗水泡的发白。在一个上午的采访时间里,记者两次为玉荣倒水都被婉言谢绝了,她要忍受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至于英雄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美丽故事,无论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还是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都将成为草原的往事。我们要宣扬的应该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一种精神。龙梅和玉荣一次又一次走出草原,走向全国各地作报告、谈体会、教育和感染了整整两代人,这种价值恐怕是经济学家也难以计算的。《陪读夫人》的书里讲了一段故事:身居美国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学汉语,讲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当儿子听到小姐妹为公家的羊被冻成重伤时,他突然发问:“妈妈,她们这样做,国家会付给她们很多钱的,是吗?我们老师说,工作就该有报酬呀。”母亲告诉儿子:最好的奖励是全国小朋友都学习这两个草原英雄小姐妹,这能用钱买得到吗?儿子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工作是不能计算报酬的。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蒙古族的骄傲,是内蒙古草原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⑸ 雷锋事迹,急用
1、1955年一个冬天的早晨,雷锋和几位小同学向学校走去,不幸的是途中下起了大雨,他们冒着大雨,急急忙忙地跑向学校。可是,刚刚才到一口溏边,雷锋的同学就突然先天性癫痫病发作,一下子倒下滚到泥塘里去了。
这时,有的同学吓得大哭;有的同学急得哇哇叫;还有的同学傻愣着不知怎么办才好。而只有雷锋果断地喊到:“快下水,救人要紧!”他说完把书包一丢,不管衣服、鞋子有没有脱,扑通一声像一只青蛙跳入水中。他一手抓住有先天性癫痫病同学的衣角,另一只手抓住溏边的灌木,使出了吃奶的劲,才把那位同学慢慢地往岸上拉。
其中有一位同学受到了雷锋的感染,也不顾自己的寒冷就跳入水中。这时雷锋说道:“你先托住他的头,我再抱住他的腰。”当他们快要把那位同学抱上岸的时候,水淹到了雷锋的鼻子,他连呛了好几口水,他们才把那位同学抱上岸。田间劳动人民闻声赶来,他们一看见他们俩已把那位同学抱上岸,在场的叔叔婶婶们还齐声夸奖他们,说他们不愧是新中国的好少年。
2、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驻地附近的人民,欢欣鼓舞,敲锣打鼓,庆祝城市人民公社的成立。他心里也非常喜悦,他想,在这个时候,自己能为公社做点什么好事呢?想着想着,就跑到储蓄所,把自己两年来在工厂、部队积下的二百元钱,全部取了出来,一阵风似地,跑到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党委办公室,把钱往桌上一放,说:“我早就盼望这一天了!这是我对望花区人民公社的一点心意,收下吧!”
党委办公室的同志,很受感动,说:“同志!我们收下你的这份心意,钱,我们不能收,你留着自己用,或寄到家里去。”雷锋说:“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我的钱就是给家里用的。”他又说:“我在苦里生,甜里长,没有大我,就没有小我。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我要把一切献给人民和党。这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现在就让它为人民事业发挥一点作用吧”。
雷锋苦苦要求,公社仍然不肯收下,直到他说得哭了起来,公社的同志才答应收下一半。这件事大大地鼓舞了全体公社社员。他们说:“我们一定办好人民公社,答谢解放军……。
⑹ 淄博有哪些名人
1、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2、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3、高亚麟,1972年6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国内地男演员、编剧、导演。2000年首次参演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2004年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饰演夏东海一角而受到观众关注。
4、赵霁,1987年10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09年,赵霁因在都市喜剧《爱情公寓》中饰演林宛瑜而被众多观众熟知。
5、伊娜,1990年8月26日出生于山东淄博,2006年,伊娜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本科表演系,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曾出演过《湘江北去》,《爱情公寓2》以及微电影《城市映像之旁边的陌生人》。
6、杜丽,1982年3月5日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国女子射击队运动员。1994年开始射击训练,1996年进入山东淄博市体校,1998年进入山东省队,2002年进入国家集训队。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10米气步枪冠军,获得雅典奥运会中国首金。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50米3X20金牌。
⑺ 秀美人生电影简介
电影《秀美人生》确实真实感人,感人至深。这部电影是由苗月执导,郎月婷、陶海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故事,值得观众好好去回味和思考。分以下两点来理解。
电影《秀美人生》非常贴近观众的生活,较好地反映了贫穷地区的百姓对脱贫人士的期盼。也通过电影颂扬了黄文秀这样的优秀人物。所以,那些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奉献自己的人,都是值得观众去赞美的。毕竟,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有很多像黄文秀这样的人,他们为他人着想,奉献自己,很棒。对此,读者怎么看?欢迎大家在文末一起交流互动。
(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⑻ 敬业的名人事例 100字
敬业的人值得尊敬
“文革”期间,有一次,周总理连续工作了三个昼夜,当天晚上又安排了七个会,累得病又犯了,疼痛难忍,就站起来用椅背顶住腹部,继续耐心地听大家汇报。参加会议的同志请总理坐下,总理低声说:“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了。”
总理所在的党支部看到总理的身体十分虚弱,便以支部的名义作了一个决议,要总理增加休息时间。可是,对这个决议,总理往往执行得不好。大家又写了一张告示,贴到总理的门上,要他严格执行支部决议,注意休息。总理看后笑着说:“我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要更加抓紧时间为党工作。”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