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
戛纳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
柏林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因举办时正值寒冬而显得格外特别。
B. 国际电影节的分类
世界上共有700个左右的电影节,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批准认可、并有着较高质量的国际性电影节大约有50个左右。上述300多个国际电影节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 专业性国际电影节有150多个,特点是规模小,举行的时间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专业题材的影片,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教、卫生、工农业等30多种专业。历史最久的专业性电影节是1945年意大利创办的国际体育片电影节。自创办以来,先后在意大利的科蒂纳丹佩佐、圣万桑、都灵等城镇举行,每年一次,为期一周。
70年代以来,中国多次参加并获得了一些奖。其他重要的专业性国际电影节还有:国际科学电影协会轮流举办的国际科学普及电影节、法国创办的昂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西班牙的希洪国际儿童片电影节、法国巴黎的国际军事电影节、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和卫生电影节、芬兰的坦佩雷国际短片电影节、联邦德国的弗里德堡宗教电影节、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发国际生态学电影节、丹麦的欧登塞童话片电影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幻想片电影节、美国的纽约国际手工艺品电影节、瑞士的日内瓦国际自然影片电影节等。 地区性国际电影节,现有30多个,特点是规模大小不等,放映时间一般是一周,有的两周,只放映某一个地区、几个地区某些国家生产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新加坡、 泰国以及香港、 台湾等地共同创办的亚洲电影节(亚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还有:苏联创办的专门放映亚、非、拉国家影片的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举办的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在古巴举办的拉丁美洲新电影国际电影节、法国的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以及东盟国家电影节、巴尔干国际电影节、法语区国际电影节、北欧电影节、地中海电影节、英联邦电影和电视节、撒哈拉地区国家电影节等。
以上3种不同性质的国际电影节在国际文化交流、政治活动、经济贸易、科技合作等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电影节。通过各国影片的放映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了解,为发展各国电影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C. 什么是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节是展览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的盛会,它的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其通常都设立有一个国际评选委员会,对正式的参展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接、服装、美工和特技等)授予奖品和奖状等。但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展览。
D. 欧洲三大电影节各自特点是什么 ,他们选片品味有何区别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节,每年八月至九月在丽都岛举行。最高荣誉奖是金狮奖,聚焦于各国电影实验者。威尼斯电影节的宗旨是为严肃的艺术服务,由此可见他们的态度有多么认真了。威尼斯电影节支持创新,对于那些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孕育了很多世界电影大师。
其实这三大电影节的品味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的宗旨是不一样的。他们没有地域限制,入围电影、导演、演员都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三大电影节虽然初衷不同,但是他们都不看重高关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个性和创新是他们的口味。这一点奥斯卡电影节就不同了,它比较看重商业和政治因素。
E. 五大国际电影节分别是什么
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F. 欧洲三大电影节有什么不同之处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威尼斯电影节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部分。戛纳电影节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天才电影集合地。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观众推介。电影节还可使创作者与众多买主接触,展示自己的影片。电影节的内容由电影节理事会在外国影片、法国影片和短片三个委员会的帮助下确定。电影节成立一个由10位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某种规则为影片评奖。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德文全称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简称IFB)又称柏林影展,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展之一(德国柏林影展、意大利威尼斯影展、法国戛纳影展、俄国莫斯科影展)。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 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G. 12个A类国际电影节都是什么
1、柏林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51年,于每年的2月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熊奖”,很多著名的导演和演员都视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拿奖为荣誉的象征,是世界电影艺术家向往的奖项之一。 顾长卫来之不易的银熊中国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备受青睐,获得银熊奖的有《三个和尚》《本命年》《红粉》《太阳有耳》《我的父亲母亲》,《香魂女》、《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2005年顾长卫凭借电影《孔雀》获得了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为少数圈内人所知的中国导演王全安,凭借影片《图雅的婚事》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戛纳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39年,于每年5月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棕榈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以充满艺术气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现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是最受关注的世界资深电影大奖。 《无极》主创亮相戛纳中国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结缘许久。1956年导演蔡楚生到戛纳参加电影节,但是没有参赛影片。1975年电影《侠女》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陈凯歌的《孩子王》《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张艺谋的《菊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花样年华》,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都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摘得重要奖项。而中国著名影星巩俐应邀担任评委会委员。05年,王小帅执导的《青红》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3、威尼斯电影节 创办于1932年,8月底到9月初举行,是世界上年头最久的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以“新、奇、快”发掘导演而著称,被称作“电影大师的摇篮”。它挖掘过黑泽明、沟口健二、萨蒂亚吉特·雷伊这些亚洲电影泰斗。 1956年,《神笔》获得中国第一个威尼斯奖项。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都在该电影节上获得大奖。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执导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张元的《过年回家》、田壮壮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执导的《不散》均获得奖项肯定。05年,是中国电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断臂山》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关锦鹏的作品《长恨歌》获威尼斯电影节欧洲艺术交流奖,李玉导演的影片《红颜》获威尼斯电影节欧洲艺术奖。 由贾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在(07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擒获”金狮奖。
4、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1946年创办于捷克,于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水晶球奖”(分为大奖和主要奖),但因为该奖项带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近来不太为人所知。 《钢铁战士》《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人民的战士》《祝福》《聂耳》《良家妇女》《女儿红》等均在该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5、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59年,两年一届。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 《老兵新传》《小鲤鱼跳龙门》《革命家庭》《鹿铃》《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该电影节上获得过大奖。
6、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1977年创办于加拿大,于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美洲大奖”。1983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边城》、《黄河谣》、《山水情》、《黑骏马》、《太阳鸟》等均得到过电影节大奖。2000年,巩俐凭借《漂亮妈妈》获最佳女演员奖。06年9月,由杨亚洲执导,倪萍、刘威主演的电影《雪花那个飘》获得第30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7、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1953年创办于西班牙,于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举行,为期10天左右,地点在海滨城市圣塞巴斯蒂安。开始两届只有西班牙语电影参展,以后影响逐渐扩大,现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最高奖名称为“金贝壳奖”、“银贝壳奖”。
8、东京国际电影节 1985年创办于日本,两年一届。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举行,目的在于借助电影节的影响促进日本电影市场的发展。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
9、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1989年创办于阿根廷,于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树商陆奖”。
10、开罗国际电影节 1976年创办于埃及,于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是非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 2000年,冯小刚的《一声叹息》获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字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特别提及奖等诸多大奖。
11、上海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1993年,从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举行,中国惟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
12.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是瑞士举办的最早、最大的一个电影节,也是与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同级的国际A类电影节。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豹奖。
H.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与奥斯卡金像奖表彰和喜好的作品侧重点不同,主要表现在:
1.三大电影节基于全球,入围电影、导演、演员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地域限制。而奥斯卡奖作为美国国家电影艺术最高奖,表彰的电影和影人主体基于美国本土,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而在奖项入围和评选上有轻视东方作品和演员的特点。所以前者是国际电影节,后者是国家级颁奖礼,属于截然不同的性质。
2.三大电影节作为全球数以百计的电影节的代表,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获奖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关注度、高知名度,个性和创新是三大电影节鼓励的重要方向,力求通过世界各地电影的彼此交流,达到推进电影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奥斯卡奖重视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关注度以及符合美国主体政治意识是获奖的重要参考,由于这种市场指标,获奖作品中的商业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奥斯卡奖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电影奖。由于美国好莱坞百年来的深厚积累以及其本身先进的电影工业和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优势,奥斯卡奖仍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电影和中国影人开始走向国际,许多优秀影片和电影人开始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前身)最佳影片金熊奖,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最高奖的作品,随后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金狮奖,1989)、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金狮奖,1992)、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金棕榈奖,1993)、谢飞导演的《香魂女》(金熊奖,1993)、李安导演的《喜宴》(金熊奖,1993)等先后在三大国际电影节斩获最高奖。演员方面,1992年张曼玉凭借《阮玲玉》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仅仅半年后,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一举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帝,同年夏雨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帝,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翌年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大放光彩的时期,优秀影片和优秀演员不断涌现,短短五、六年间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获得国际大奖,且有五部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喜宴》和《饮食男女》)在这一时期先后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90年代后期起华语电影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开始面临许多严峻挑战。2000年,巩俐受邀担任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成为首位在欧洲三大节电影节担任评委会主席的华人,仅仅两年之后巩俐再次受邀担任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史上的第一位来自亚洲的评委会主席。此后张艺谋和李安两位导演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担任第64届和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王家卫也担任了柏林、戛纳(华人首位)两大国际电影节主席。在新世纪后,共有巩俐、张艺谋、李安、王家卫四位跻身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席。
就华语电影本身来说,虽然不乏有《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这样的影片拿下金狮奖、金熊奖等国际大奖。但一方面自身的电影产业急待变革,另方面迫切需要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电影技术和电影风格,如3D电影、新派武侠等都是中国影人探索的方向。自2002年张艺谋转型指导的国产商业大片《英雄》上映后,中国的电影票房记录被屡屡刷新,每年持续走高。但同时华语电影的质量却不能满足大众的期望和需求,而自《英雄》拉开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后,华语电影反而呈现与国际影坛渐行渐远的趋势,不但十年来再无影片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中也是斩获甚微。如今的中国电影整体上与欧美电影产业存在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期盼与世界电影同步诞生的中国电影能够越走越远,有朝一日不必再以获取西方肯定和西方电影奖做为高成就的标准。
I. 世界六大电影节分别是什么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创办。最高奖是“金狮奖”和“银狮奖”。
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戛纳举办,每年5月举行,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在德国柏林举办,每年举办一次,奖项是“金熊奖”、“银熊奖”。
印度电影节:不定期举办,奖项为“金孔雀奖”、“银孔雀奖”以及“铜孔雀奖”。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59年创办,两年举办一次,1999年起改为一年一届,主要活动项目有对故事片、短片等进行评奖,召开各种专题研讨会等。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最高奖是“水晶地球仪奖”。
J.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些
欧洲三大电影节分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狮奖”,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初是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以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柏林国际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办,为期两周。
(10)北欧国际电影节是什么扩展阅读
欧洲三大电影节“三大满贯”获得记录
1、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夜》柏林金熊(1961)、《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1964)、《放大》戛纳金棕榈(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1970)、《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1993)。
2、最佳导演大满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2002)、《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2008)《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2012)。
3、二等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4、最佳男演员大满贯
杰克·莱蒙:1979《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1981《奉献》柏林影帝、1982《大失踪》戛纳影帝、1992《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儿》戛纳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员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1993《蓝》威尼斯影后、1997《英国病人》柏林影后、2010《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6、终身成就奖满贯
让娜·莫罗:1992年终生成就金狮奖、2000年终生成就金熊奖、2003年终生成就金棕榈奖。
7、主演最高奖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