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刘三姐歌谣的主要内容
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以生产歌为例,“春天茶叶香又香,茶山一片好风光,自己种来自己采,甜满心头香满筐”就表现了壮族人民知足常乐、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和谐;以爱情歌为例,“桐子拿来打灯油,妹在灯下做绣球;绣球里面装红豆,一心一意望哥收”、“连就连,我两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等山歌对爱情的表达明白晓畅而又蕴籍含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1961年,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也是最为成功的音乐风光故事片《刘三姐》在国内外公映。电影中刘三姐纯朴、智慧的形象,优美抒情的壮族山歌,连同秀美的桂林山水走进了亿万观众的视线中,使刘三姐这个被神话了的历史人物,成为当时中国不可多得的超级偶像人物。1979年,新加坡10家影院同时上映《刘三姐》;1980年,香港和澳门第三次复映电影《刘三姐》,售票额超过前两次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