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导演自己投资的电影,假设票房一亿,他可以赚多少
1亿票房,先要扣掉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金,即税后9170万
然后进行税后分账,通常,制片方拿43%,院线拿57%;
制片方可拿到9170x43%=3943万元;
这里一般还要包括3%-5%的宣传费用、发行费用等,实际可剩余 3943*95%=3746万元。
他可以赚的钱=3746万元-影片成本。
2. 优酷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电影有哪些看过有一部,是说主人公面对感情工作的不顺,打算跳楼时在瞬间看见楼
我看过去年就看过忘记什么名了不过好像我还有播放记录的说我去找找!这个微电影剧情开始是自大的主角他有两个朋友没工作要求他!主角这个小时候就是非常优秀的还有个女的从小时候就喜欢他!当然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一起了!主角在看剧情好像是给别人介绍工作的!他好像没有帮他朋友的忙很骄傲很自大就是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别人都不配做他的朋友似的最后被老板辞掉!女朋友也跟他提出了分手!往往自大骄傲的人一次失败后心灰意冷的想去跳楼!
一场大雨下着,他跑到了楼顶!他想用自杀跳楼的方式结束这个人生。突然一种难言的悸动!他从楼顶看到马路上有个男人跟他一样他往楼顶相望一瞬间!他们都看到了各双方的经历!咳咳!貌似说的太长了我去找名字就行了真是的入剧了
3. 国家扶持电影行业迅速发展,一部电影最大的收益方是谁
国家扶持电影行业迅速发展,一部电影最大的收益方是投资人
4. 一部电影投资上千万到亿,剧组和导演都是如何做账的
其实投资电影道最后成片,中间是有许许多多地环节和参与者的,所以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做账。
电影投资人用自己的钱或募集来的钱去支持一些影视创作团队或公司,希望他们的影视作品能够上线并给自己带来可观的利润,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大多数传统金融投资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投资像贵州茅台、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万科地产这样的蓝筹股,或者投资那些包含一系列公司组合的证券投资基金,希望他们的钱能够随着这些公司的成长而增加。传统金融投资者与电影投资人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后者投资的是电影项目——那些可能还是剧本(或者剧本完备但主创团队尚未成型,或者主创团队已定刚刚开始拍摄,或者已经杀青等待发行,或者已经发行上线)、规模千差万别、由编剧(或者导演,更多的是制片人)拥有的公司或干脆亲身上阵(而不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市场挂牌进行公开股票交易的公司)。
5. 关于中国电影基金的问题,在网上看到泰囧说12亿多会分给国家电影基金什么的,就很纳闷。
以100块票房为例:
1、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
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
如果你问我去年100亿票房,其中3亿多的电影专项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尔在电影报上看到过电影基金干了啥事,都没印象了。
另外,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
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
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
其实院线这钱也比较好赚,特别是签约为主的院线,这块是个稳定的收入。
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你看,上面都减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净发行收入(净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这块,学问大了,回头另说吧。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块多点。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最终能不能回收成本,就听天由命+撞大运吧。
500万制作费电影,如果也拿500万做宣发的话,整体投入1000万。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万,才刚刚打平。
但很多电影,比如甄子丹动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国内票房收支平衡点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体这么算吧。
希望采纳
6. 美国有导演扶持计划吗
中国的电影公司是没有对新锐导演的扶持的完善的计划的
一些电影公司会 稍捧 那些他们认为有票房潜力的 已经自己做出过一些成绩的年轻导演 但不会从零开始的
据我所知 美国在导演的扶持方面 是世界上最完善最健全的 具体有什么措施比较多了 像一些独立电影节 独立制片人的投资等等
中国电影比较独特的地方 个人认为是政府的高度干预 至于美国电影界发展比不上在中国电影界发展的地方呢 由于电影理念 类型 经济基础等很多原因的差异 不太好比较 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
7. 刘德华拿多少钱扶持宁浩导演拍电影
200万! 刘德华拿出来1000万,找了自己看好的五位新锐导演拍片,每位200万,制作小成本电影。宁浩就在其中。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宁浩拿着这200万,拍出了一部疯狂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并捧出了影帝黄渤。
8. 国内名人类青年导演扶植计划有哪些
1、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
2012年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旨在鼓励新锐导演们的原创影像创作,也是对华语原创影像新锐力量的一种公益支持。入围前30名的新锐导演将创作一部时长严格限定在十五分钟之内的短片剧本,完全自由创作,题材内容不限,完成之后提交组委会。代表作品为《新年》系列,前十排名为孙可征、杨奕黎、陶明、刘振兴、郭亚鹏、廖俊文、牛宝、朱禺之、沈建、张智森,这十位作者已分别获得一万元人民币的电影创作基金。
2、贾樟柯“添翼计划”
“添翼计划”是2010年由贾樟柯的西河星汇影业融资亿元支持多位有才华的导演拍摄电影。这个计划以培养年轻导演为主。计划第一阶段将筹拍5部影片,第一部是韩国导演白承勋的《鸭子的反击》,第二部是内地新人导演韩杰的《Hello!树先生》,后续的还有李京怡的《因,父之名》与权聆的《陌生》。其中,《Hello!树先生》在上海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大奖,打响了“添翼”的第一炮。
3、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
2006年刘德华资助并全力推动“亚洲新星导”计划,《疯狂的石头》以300万成本创下近3000万票房,且好评如潮,成为当年影坛最大黑马。导演宁浩凭此片脱颖而出,跻身华语影坛一线导演之列。该计划停滞多年后,2013年又再次推出新星导计划,代表作品为《初恋未满》,该片由新人导演刘娟执导,张含韵、冉旭主演。
9. 有没有了解影视版权投资是什么政策的吗
电影产业作为第一大娱乐方式,这几年电影产业的产量也是急速上升, 不光是电影的数量,全国的影视公司也是看到了商机纷纷成立。
而且《电影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具体办法有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门制定

2、广电总局下文申报人民院线:将在全国5万多影厅中,选出5000个厅作为人民院线的签约影厅。组建一条人民院线用来播放主旋律电影。从建国、建党、建军三部曲及其他主旋律电影的拍摄上,可以看出在历史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会推出相对应的影视作品用来纪念这一重要时刻。这种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市场惯性。
我经常参与电影投资,我非常专业,如若不懂的都可以具体问我。我也可以给你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