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丰子恺儿童演员登记表

电影丰子恺儿童演员登记表

发布时间:2021-07-27 00:31:27

⑴ 丰子恺与人生 贴吧

丰子恺先生简略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生于一八九八年。一九一四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业于名师李叔同。一九二一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一九二四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
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⑵ 丰子恺的生平以及关于他的作品--竹影的画(详细点)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生平事件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75年9月15日逝世。

竹影
丰子恺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管夫人是谁?”“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的男画家。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⑶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又被称为“圆通大师”、“ 有德行的人”。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

1898年11月9日(清德宗光绪24年9月26日)丰子恺在浙江省石门县石门湾(今桐乡市)出生。

1919年,丰子恺自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出国深造学习美术是他的理想。于是他卖祖产,并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钱,并到东京展开他的留学生涯。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

1930年,母亲去世后,丰子恺住到了嘉兴。1932年秋天,丰子恺用版税和开明书店的分红,得以在家乡石门湾建造真正的缘缘堂。后往返于石门湾和杭州之间。

1937年抗战爆发,从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后居重庆,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辗转多地,先暂居杭州西湖招贤寺。

1947年3月11日迁入杭州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小平房,称“湖畔小屋”。1948年9月27日访问台湾,11月23日在厦门住四个月,画《护生画集》。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同年在香港举办画展。

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国日语学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和唯一一位教师。

1960年,上海市中国画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1961年到1965年,他翻译日本古典名著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幼女丰一吟协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发(9月诊断为右叶尖肺癌);并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同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6岁。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书面通知送交长子丰华瞻。

(3)电影丰子恺儿童演员登记表扩展阅读:

丰子恺家里开染坊之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都被他涂成了彩色。丰子恺的艺术才华,尽情显露。

丰子恺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师范名校,得力名师指导,正因为导师李叔同的鼓励:“你是我见过画的最好、进步最快的学生”。丰子恺从此走向专业绘画之路。“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

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毕业后,丰子恺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艺术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组建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社团之——中华美育会。

丰子恺在读师范时期,有两位恩师。一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预科班二年级时,上李叔同教授画石膏像课,丰子恺沉迷其中,画艺进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

也向李叔同学习音乐,苦练钢琴。夏丏尊当时在浙江第一师范本任舍监一职,后改任为国文老师。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艺写作闻名,对学生教导甚严,写作文时要求“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

青年丰子恺的抱负,不仅仅只做一个教员,他想继续深造。1921年春,23岁的丰子恺,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向亲朋好友借了2000元经费,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学油画出身的丰子恺,面对国外大师们的作品,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他开始怀疑:在油画这条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苦闷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遭遇到了一位日本画家。

但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竹久梦二是日本一位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竹久梦二的画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的丰子恺,仿效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结合文人情趣、佛家理念,描绘出世相百态,也将古诗句意,化成画境。

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在他笔下意趣盎然。发表的第一幅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让读者眼睛一亮。丰子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六十余年的绘画生涯。前后出版了《护生画集》共六册,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丰子恺

⑷ 研究丰子恺的作品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
《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音乐的常识》
《音乐入门》
《近世十大音乐家》
《孩子们的音乐》
竹影

⑸ 求丰子恺的一片代表作散文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漫画作品http://www.artist.org.cn/Photo/8/4/200407/228.html#

散文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
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
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
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
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
不是普通所谓“匪”,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
为普通所谓“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
直称为“匪”。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向我作祟,而我
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
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
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我如此爱护它们,所
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
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危害国
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
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
分,与我痛痒相关的。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
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
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
护卫。讵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
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
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
福的能力,而一味对我贼害,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不能
吸烟,使我不得喝酒,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
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便是我亲生
的,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因此,我忍气吞声,敢
怒而不敢言。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
隐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黑人牙膏、消治龙
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我以前反对拔牙,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
不近人情。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方
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易昭雪牙医师的
一次劝告,文王忽然变了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代天行
道了。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纣要
“血流标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
王高明得多呢。
饮水思源,我得感谢许钦文先生。秋初有一天,他来看我,
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生,就是易昭
雪。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那时我还有文王之德,不忍诛暴,
便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
讨相骂了。”我不胜赞叹。并非羡慕夫妻不相骂,却是佩服许
先生说话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伟大,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
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经过他的检
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
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
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
次日立即向口中进攻。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全
部贪官,从此肃清。我方不伤一兵一卒,全无苦痛,顺利成功。
于是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
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
太平了。

1947年冬于杭州

⑹ 胡桃云片丰子恺阅读答案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充满画面感,本文是如何

胡桃云片丰子恺阅读答案是中国著名画家画面感非常的有意义。

⑺ 丰子恺的漫画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画儿童

丰子恺的漫画,主要是以毛笔缯就的简朴黑白线条单幅画作,配以点晴作用的画题,和如今主流以情节为主导著重电影感的漫画不同,比较像现在报章看到的时事讽刺漫画。不过,丰子恺的漫画常常流露对人世关爱的同情心,非常温厚,初看貌不惊人,但越看越觉隽永,十分耐人寻味。这与他本人的文化修养之深,恐怕不无关系。难怪当年他的漫画能迅速普及全国,几乎无人不知,就算在抗日期间,还有报章为丰子恺有没有“割须逃难”而争相报导。

儿童的题材,占了丰子恺的漫画一大部份。他公开宣称自己是“儿童的祟拜者”,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像【要!】这一幅,就是典型的作品。另外,他也画了一些关于人生苦难的作品,像【最後的吻】(黑白稿於1934年,彩色稿於1941-1945年),穷妇把孩子送到孤儿院的“接婴处”,附近却有两只小狗在母狗肚下吃奶,对比之强,一刀正切在最戏剧性的交汇处。画漫画之难常常在於如何选择要描绘的时刻,丰子恺对此道简直举重若轻。看这幅漫画的彩色版本,大家可有留意丰子恺设色的心思吗?他布色可不只为了漂亮,而是同时在传递信息——温馨的狗儿一家用了暖暖的黄,不舍却要放弃婴儿的妈妈则是补丁的寒色衣服,而被弃的无知小儿则用喜庆的红布包裹,彷佛带著母亲最后的冀望……

⑻ 丰子恺曾评价梅兰芳什么

梅兰芳虽然与丰子恺只见过几次面,但他炉火纯青的艺术以及高尚人格都给丰子恺留下永久难忘的印象。1961年中秋,当丰子恺在一份晚报上得悉梅兰芳因病去世的消息后,心痛不已,当即撰文,盛赞他是“一个才艺超群的大艺术家”,又是“一个光明磊落的爱国志士”。次年,在梅兰芳去世一周年之际,他又撰文,再一次高度评价了梅兰芳的“蓄须”。文章写道:
梅先生以唱戏为职业,靠青衣生活。当年蓄须不唱戏,便是自己摔破饭碗。为什么呢?为了爱国。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假定当时有个未卜先知的仙人,预先通知梅先生,说到了1945年8 月10日,日寇一定投降,于是梅先生蓄须抗战,忍受暂时困苦,以博爱国荣名。那么,我今天也不写这篇文章了。然而当时并无仙人通知,而中原寇焰冲天,回忆当日之域中,竟是倭家的天下,我黄帝子孙似乎永无重见天日之一日了。但梅先生不为所屈,竟把私人利害置之度外,将国家兴亡负之仔肩。试问:非有威武不能屈之大无畏精神,曷克臻此?(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李伶伶)

⑼ 丰子恺的《取苹果》对人们的启示和表达的意义

这漫画是丰子恺的早期作品,刊出在1922年的《春晖》校刊上。子恺漫画的特点是线条简洁,情态生动,从中可以看出他这种写意的风格很早就形成了。第一幅《经子渊先生的演讲》,寥寥几笔,但能想象出一位儒雅的男老师在讲台前做报告。第二幅《女来宾--宁波女子师范》,简练但清楚地交代了人物的身份,事件的季节,以及女性的特点。
丰子恺作漫画常常略去人物的面部描写,这样的风格在当时颇受争议。在《我的漫画》中,丰子恺这么说:“有的人看了我的画, 惊骇地叫道:‘噫,这人只有一个嘴巴,没有眼睛鼻头!’‘噫,这人 的四根手指粘成一块的!’甚至有更细心的人说:‘眼镜玻璃后面怎么不见眼睛?’”
“恍忆古人之言:‘意到笔不到’,真非欺人之谈。作画意在笔先。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非但笔不妨不到,有时笔到了反而累赘。” 也有人戏称“丰子恺画画不要脸”。正因为他描绘的是人的神态而非具体的人物,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余地。常常地,画中的形象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阅读全文

与电影丰子恺儿童演员登记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从网上买电影票 浏览:260
女警追逃犯掉三洞是什么电影 浏览:377
五月在线人电影网站 浏览:285
日本电影主角找笛子 浏览:757
全球十大爆笑电影国产 浏览:242
日本动漫大电影哪些好看 浏览:124
合个明星电影中的名字 浏览:653
韩国电影大全爱情大片片段 浏览:638
电影主角叫AJ是什么电影 浏览:983
承德群众电影院电话号码 浏览:832
须藤是哪部电影主角 浏览:705
邪恶少女电影院 浏览:686
成龙电影老婆出镜 浏览:905
钟馗电影导演杨 浏览:468
绝地反击电影成龙腾讯 浏览:55
一脱到底电影音乐 浏览:434
香港三大贼电影 浏览:27
电影特警队全体演员 浏览:710
关于爱情释怀的电影 浏览:437
有巴雷特电影大全 浏览:84